《人民日报》中记叙性文章分析

合集下载

《人民日报教你写好文章》读后感

《人民日报教你写好文章》读后感

《人民日报教你写好文章》读后感《人民日报》,国内人人皆知的权威媒体。

上面发表的文章都是热点时文,文章不仅有热度、有深度、有高度,更是逻辑合理、行文流畅、辞藻精炼,称得上是写作的典范。

而且,近年来“人民论坛”“人民时评”和“评论员观察”等栏目文章,多次被选入中高考语文试卷,已经变成重要的中高考试题素材,还有文章入选了最新版中学语文教材。

所以,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学写作文,首选当然是《人民日报》。

单从基本表述,《人民日报》的文章已经甩开普通人一大截。

因此,有很多家长都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人民日报》写作文。

许多学校的语文老师也会在临近大考前,将《人民日报》的文章收集打印,作为押题素材、写作范式发给学生。

今天,虎妞就给大家推荐这套《人民日报教你写好文章》(中考版/高考版),系统地帮助孩子学习《人民日报》的写作技法,积累中高考热点素材。

编辑细心地将近一、两年中,重要的、有内涵、有热度、值得关注的时政热点素材按照主题划分好,内容全面且符合考试命题主旋律、出题规律。

虽然这套书分为“中考版”和“高考版”,其实孩子从四年级就可以读了。

而且书中的内容并不晦涩难懂,早早积累写作素材,关注时代热点都很重要。

选材权威,编著严谨《人民日报》于1948年创刊,对外,它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对内,它能记录社会变化,是让人民聆听时代心跳的“百强报纸”。

对于临近考试的学生们来说,报纸的内容太过繁杂,并非每条都适合他们阅读。

人民日报出版社就特别请来何郁亲自出山,为这套书担任主编。

他深耕语文教研多年,教育部统编版高中语文书就是由他参与编写的。

他直接从中高考实际考点出发,挑选适合孩子读的时事热点文章,就像“考前押题”。

还请来多位语文专家、中高考教师,对入选的文章进行点评与讲解。

文章段落间的巧思、作文必备技巧……被一一点破延伸,孩子读了方知好文章好在哪里,如何运用。

整本书经人民日报评论部审定,再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权威出版,延续了严谨权威的出版态度,引领学生关注时事热点,感受时代变化。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专题一 记叙文(含文学作品)阅读 散文 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2024成都语文中考试题研究备考专题一  记叙文(含文学作品)阅读 散文 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后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考点/考向 年份
具体设问
10.文章第④段“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中的两个
三国典故,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样用典有何好处?
11.第⑩段中引用了杜甫建成草堂之后的若干诗句,而并未
引用杜甫在草堂的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若在此处
答案 2023河南(《老兵和军马》9题探究老兵得到的“重要得多的东西”
开放 有哪些)、安徽(《中国地图》8题探究文章标题意蕴)等
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命题趋势·新考法分析
综合性
考点 综合 读写
2023浙江金华(《瓜子和灯花》9题与字音结合)等 2023广东省卷(《桂圆》21题写推荐语)、浙江温州[《鲲鹏记》
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成都10年考情及趋势分析
(一)选材分析
年份 篇目 作者 出处 阅读量 主题
《成都
感物
2022 桂湖 肖复兴
1124字
三湖》
抒怀
书笺
《唐朝的
生活
2021
夏坚勇
1319字
小祭
驿站》
感悟
成都的
《蓉城
人性
2020
何满子
1243字
卖水人
忆往》
光辉
巴山
感物
2019
钱歌川 — 1292字
项更适合填入?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鉴赏散 理解及
10.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 文语言 赏析 2018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10年 (10年
→溯源教材(八上《列夫·托尔斯泰》教参“问题探究”) 7考) 7考)

2020高考语文新闻与报告文本阅读整体阅读指导

2020高考语文新闻与报告文本阅读整体阅读指导
• (引)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全球发现细胞命运密码与小分子解码技术
• (主)多种细胞类型能够“返老还童”
• (副)标志中国化合物诱导多能干细胞世界领先
• 新闻类文本的标题要求醒目、突出,达到吸引读者的作用,或者能 很好地概括文本内容,凸显感情倾向,彰显主题。对文章标题的分 析或鉴赏,参见学案四。
• (2)导语
• 二是纵式结构。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是根据事件发生的 先后过程来写。这种纵式结构比较简单,适合表达线索单一、内容 集中的报告内容。它的特点是内容连接贯通,结构条理清楚。
4 √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3分)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 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 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 各方所起的作用。(6分)
概括材料要点 12分
课标全国卷Ⅲ
新闻报告
3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 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背景材料常见的作用有:
• ①从不同类型新闻背景材料看:对比性背景材料可形成对比衬托, 加深印象,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强度等;说明性背景材料可提 供整体性的、全方位的背景,便于读者了解新闻的前因后果;注释 性的背景材料只是对有关疑难生僻问题做解释和补充。
• ②从背景与主旨角度看:背景材料的运用,可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 突出新闻的价值。
12分
2016
类别 文本体裁 大题分值
课标全国卷Ⅰ 人物传记 25分
课标全国卷Ⅱ 人物传记 25分
课标全国卷Ⅲ 人物传记 25分
• 分析《考试大纲》及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可以看出:
• 1.2017年以前,新闻文本虽然属《考试大纲》规定的4种实用类文 本之一,但课标全国卷的实用类文本没有选用新闻文本。从2017年 开始,新闻阅读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且将新闻和时评、报 告搭配,材料体裁具有多样性,但各卷均按照一个中心来组织材料。

2021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四)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1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四)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1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四)--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小说(记叙文)(四)阅读(含答案解析)一、(17分)(2021年湖南娄底市)叙事类。

老周尚书华①家中洗漱间的水管突然漏了,水“哗哗”地淌了一地。

情况严重,必须马上找人修理。

②来到零工市场,没待我张口,手持维修项目牌子的师傅们立刻拥上推介自己。

倒是有一个人,坐在那一直没起身,看上去六十岁左右,面无表情地瞅着我。

那神情给我的感觉是:自信,用不着跟别人争抢。

我冲他一招手,师傅点下头跟我走了。

③到家后,师傅看了看漏水的地方说:“有点麻烦,管子折在墙里了。

”④我说:“可不是嘛,若不是折在墙里我自己就修了。

没工具。

”⑤师傅蹲在地上,仰脸瞅我一眼:“怎么,这活儿你会干?”⑥“我哪会?就是瞎鼓捣。

过日子总不能事事都求人吧。

”⑦“哎,这话我爱听。

不管哪一行,能学就学点,手艺多了不压人,学在身上谁也抢不走。

”⑧师傅边聊边从工具兜里翻出工具,凿墙、掐管没用多长时间,就修理好了。

⑨我问:“多少钱?”师傅张开巴掌:“五十。

”⑩我一愣,是不是要得少了点?去年下水道堵了,找人来疏通,收了两百元。

.师傅见我没吭声,以为要多了。

问我:“那你想给多少?”.我说:“八十。

”.这回轮到师傅发愣了,瞪大眼睛反问一句:“多少?八十?”.我点点头,掏出一张百元钞票递给他。

他疑惑地打量我一眼,把钱接过去,不声不响又给我找回一张五十元,说:“谢谢你的好意。

我只收五十。

我是个手艺人,靠手艺吃饭。

今天这点活儿就值五十,不能多收你的钱。

”临出门时送我一张名片,告诉我他姓周,让我以后有事直接打电话找他,用不着再跑市场。

.我家楼房住得久了,设施难免老化。

没过多久,厨房棚顶粘的树脂板开始一块块掉落。

我自己鼓捣半天,修不了,只好打电话找老周。

.不多时,老周来了,气喘吁吁。

进屋水也没喝一口,操起家什就开始干活。

我夸他真行,啥活儿都会干。

他嘿嘿笑着说:“这都是后来学的一些小手艺。

中考现代文阅读《守着花一样的芬芳》答案及解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守着花一样的芬芳》答案及解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案及解析】守着花一样的芬芳徐伟军①我在一个雨天走近它。

墙角处,它红得清纯、干净而又安静。

小小的,饱满的头颅昂扬在细细的草茎上,风一吹,沾着的雨水轻轻滑落,花骨朵柔韧地颤动几下。

它的好看,不是惊鸿一瞥,也不是富贵斗艳,它的好看是淡淡的,不求人看到,却如大地的篱笆、乡村的炊烟,默默地、自然地,却又生命力非凡地在那平凡世界里盛开。

②这花儿,倒让我想起那个常来我们小区收废品的人。

她娇小、瘦削,五十多岁的样子,声音倒很洪亮,常骑着三轮车来我们小区转悠吆喝。

那天,我把车库里堆放的水果箱、牛奶箱之类杂物一股脑儿往外扔,她说六毛钱一斤,我说你收去吧。

我的本意是你拿走好了,她却很细心地把纸箱都拆了折叠好,找来一条尼龙绳四角缚住,杆秤钩子拉起这叠纸板。

女人已经把脚踮得很高了,她的手臂拼命地往上提,脖子跟着吊起来,伸着头去看像是很遥远的“秤花”。

等整个身子稳住了,似乎看到她为了平衡屏了一会气,本来不大的眼睛眯得更细了,很快,她响亮地说出“七块八”,紧接着,她又说:“给你八块钱吧!”我忖度了一下,估计钱是一定要给我的,我便说那就七元吧!她迅疾地补了一句:“都已经是七块八了”,说着从三轮车的底座下取出钱来。

我接过钱的一刹那,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滋味从心头生起,是温暖,是感动,是敬意,抑或是生活的朴质?手掌上,棱角坚挺的五元纸币和三个锃亮的硬币静躺着,此时传递着我的手温,我显得笨拙极了,不知道该安放何处?③在我迟疑的片刻,她又与我聊起我妈。

我妈七十多岁了,隔三岔五要来屋边的一片菜畦里耕种,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她们就聊上了,很熟络的样子,有时,我在书房里,就传来两个女人絮絮叨叨、家长里短的腔音,一个是吴越老媪,一个是河南妇人,语言的交流上却一点没有沟壑。

我突然想起“醉里吴音相媚好”的诗句,感觉那么温馨,那么投缘。

她们究竟聊了啥,我没听清,但我听得出,每一次与我妈聊,她都很爽朗开心。

在别处的城市、陌生的人群里,女人知道,除了三轮车上自己的吆喝声,她大多数时间是寂寞的,只是一个人穿行在城市的小区,在别家的灯火中念想着自己的家人,念想着幸福团聚的日子。

主流媒体人工智能报道的框架及变迁——基于《人民日报》的分析

主流媒体人工智能报道的框架及变迁——基于《人民日报》的分析

作者简介:陶贤都,副教授,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为科技传播、新媒体研究。

王洋,硕士研究生在读,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主流媒体人工智能报道的框架及变迁——基于《人民日报》的分析陶贤都,王 洋摘 要 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新闻媒体成为公众了解和认识新技术的重要窗口。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的主流媒体,对人工智能的报道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其所呈现出的人工智能新闻框架影响着其他媒体对人工智能的报道以及公众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

《人民日报》在报道人工智能时主要采用了科学技术、产业经济、国家政策法规、伦理风险、新生活方式、信息安全六种新闻框架。

《人民日报》在不同时期对于新闻框架选择存在一定的偏向,这与人工智能发展背后不同权力关系博弈有密切的联系。

《人民日报》人工智能报道框架存在着缺少公众话语、报喜不报忧以及伦理风险报道不足等问题,需要《人民日报》在日后的新闻框架构建中加以优化。

关键词 人工智能;人民日报;新闻框架;变迁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75-0140-05人工智能是当下科技发展的热点。

2016年,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打败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把人工智能从实验室推向了大众视野。

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新闻媒体成为公众了解新技术的重要窗口。

人工智能的发展如火如荼,但相关信息的传播并不顺畅,腾讯研究院出版的《人工智能》一书总结了公众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常见误解:“一是人工智能等于机器人,二是人工智能的产品离普通人很遥远,三是人工智能是一项技术,四是人工智能会在短期内取代人类的工作。

”[1]这些误解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表明当下普通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不足,而担负着科学知识普及和科技信息传播重任的媒体在人工智能传播中也存在问题。

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与媒体的报道有密切的关系,媒体对人工智能议题的框架建构,影响着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认知。

在我国,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和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都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

专题- 中间段落作用-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解析版)

专题- 中间段落作用-2024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解析版)

中间段落作用看是不是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发展成为必然。

看是不是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处于段末,起总结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3、对比反衬;4、伏笔铺垫。

1.结构上:过渡,承上启下。

①承接(或照应)上文......内容,(或者)总结上文,②开启(或呼应)下文.....内容,(或者)为下文......做铺垫;2.内容上:①(若段落较长)该段表达了.....内容(有手法要结合手法)②(或者)刻画了人物...形象;③(或者)揭示了(突出)....主旨:丰富了...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陈英华——以针代笔,绣出星空之美①勾稿、配色、刺绣……绣娘陈英华不仅精通平针绣和乱针绣等针法,同时运用调和配色、独创针法,将熠熠星空绣制成艺术品,为传统非遗注入现代技法与创新活力。

②午后斑驳的阳光,从绷架上透明的黑色绢纱缝中漏下来,让一缕缕丝线闪动着光……陈英华将细如发丝的蓝线,分出1/16,穿过绣花针,先在刺绣面料上绣一个小点固定丝线,然后选定附近一点,从上到下刺过绢纱,留下一道线痕,再寻合适位置,从下往上刺,续上下一段弧线。

一段紧接一段,眨眼工夫,就勾勒出星空边缘的一角。

这是一幅制作中的苏绣《玫瑰星云》,也是陈英华“星空系列”的第二十七幅作品。

③2003年,30多岁的陈英华在天文观测站第一次看到哈勃望远镜下的璀璨星空:黑暗中发光的天体、雾状缥缈的星云,星空之美令人震撼。

“具有折光度的丝线与闪耀的星空,有着相通之处。

”陈英华决定进行一次新的尝试:用针线勾画星河光影,将科学与艺术有机融合。

④陈英华介绍,“星空绣”强调的立体感、层次感、光影变化,对传统苏绣提出了新挑战。

⑤“星空绣”讲究“色彩绚丽”。

陈英华历时半年创作的《蟹状星云》便选用了上千种配色。

陈英华介绍,选出来的色彩和绣出来的颜色,有时并不一致——光照的变化、面料底色的不同、周边色彩冲击力的大小,都会影响到颜色效果,只能通过“笨办法”,不断对比尝试。

专题12:记叙文阅读之标题的理解及作用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2:记叙文阅读之标题的理解及作用习题精练-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12:记叙文阅读之标题的理解及作用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一、(2022·宁夏·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的味道周钰姣①春风起,藏在泥土里的色彩纷纷铺展开来。

光是纷呈的绿就令人目不暇接,更别说那一片片姹紫嫣红、桃粉李白了。

遍地的野菜也被唤醒了,它们争相冒出地面。

野葱、香椿、蕨苔、荠菜……都是餐桌上的美味。

②春意催人。

寻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带着两个孩子来到郊外,我们寻找着一种只有清明前后才会出现的食材——清明草。

③“妈妈,这是不是清明草?”女儿肉乎乎的小手握着一团黄色小花,踮着脚,把花举得高高的给我看。

清明草植株矮小,黄色的小花躲藏在草丛里。

亏得孩子们眼神好,一眼就能找到。

④“要从中间掐断,你看,正好是妈妈手掌的长度,这样的才嫩。

”我蹲下身子,教孩子如何采摘,熟悉的话语随口而出,仿佛它们一直就等在我的嘴边。

⑤记忆奔涌而来。

这是外婆的话!三十年前,外婆就是这样教我的啊。

⑥“小宝,我们去摘清明草做甜糕。

”当年的我和眼前的孩子一样大。

早上九十点钟,露水收干,草地不再湿鞋,外婆就一手挽着竹篮,一手牵着我上了后山。

⑦“外婆,哪有清明草啊?这么多花花草草,我的眼睛都看花了。

”⑧外婆蹲下身子耐心教我辨认:藏.在山上草丛里的水分少一些,但更有韧性;而躲.在稻田里的,水分较多,更嫩一点。

⑨日头越爬越高,阳光倾泻而下,把春花春草涂得更加鲜亮,也把外婆那件藤黄色的棉衣染成了金色。

⑩“你看,用指甲轻轻一掐就行了,要留一个手掌的长度,这样的清明草是最嫩的呢。

”外婆做着示范,又叮嘱我:“不要连根拔掉,它会重新长出来的。

”⑪日头爬到正上方时,篮子就装满了。

外婆牵着我往回走。

吃过午饭,她就忙碌起来,她要用刚刚采摘的清明草做清明糕。

⑫将清明草反复清洗,晾干、切碎;搬出角落里的石磨,洗净、擦干;端出浸泡了一夜的糯米——外婆推着石磨,我站在小木凳上,手拿勺子给磨眼儿一点点喂米。

“哗……哗……”石磨转动,磨声响起,雪白黏稠的米浆汩汩地从磨缝流到磨盘,越铺越厚,我的喜悦也越来越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键 词 :语 言 ;简洁 ;歧 义 中 图分 类 号 :G212.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3-2111(2011)04-0055-02
《人 民 日报 》是 我 国最 具权 威 性 的 新 闻报 纸 。 它 所 记 叙 的 事 件 和 描 写 的人 物 ,都 具 有 现 实 代 表性 意 义 。记 者 和 编 辑 为 读 者 营 造 了 一个 简 洁 清晰 同 时 生 动 的画 面 ,从 文 章 的 字 里 行 间 , 我 们 依 稀 可 见 鞭 辟 人 里 的 深 刻 和 感 人 至 深 的 情 感 。 既 有 新 闻 性 报 道 的 简 练 朴 实 的 特 点 ,又能 在 有 限 的 文 章 中 渗 透 感 染 力 , 它 是 如 何 将 新 闻 写 作 和 语 言 完 美 结合 的呢 ?通 过 对 其 记 叙性 文 章 的分 析 ,我认 为 它 有 以 下 几点 突 出 特 点 :
文 学评 论
《人 民 日报》中记叙性 文章分析
魏 叶霞
(山 西师 范 大 学 研 究 生 学 院 ,山西 临 汾 041004)
摘 要 :《人 民 日报 》是 我 国 最 具权 成性 的报 纸 ,通 过 分 析 典 型 文 章 可 以使 我 们 了解 新 闻语 言的 特 点 。 更 好 地 掌 握 新 闻语 言 的特 点 ,从 而 在 以后 的创 作 中有 所 借 鉴 。
2用 词 具体 真实 .无歧 义
就 新 闻 编 辑 而 言 ,除 了 要 了 解 语 言 的 一 般 特 征 外 。还 应 了 解 新 闻 报道 的语 言 的特 殊 要 求 。因 为新 闻报 道 旨在 传 播 真 实 而具 体 可 信 的 新 闻 信 息 ,也 就 是 说 ,新 闻 报 道 的 最 主 要 的 目的 就 是 作 者 借 助 语 言 符 号 这 一 中 介 告 诉 受 众 世 界 发 生 了 什 么 ,即 事 实 的原 貌 是 怎样 的 。换 言 之 ,作 者应 做 到 在 受 众 阅读 他 的作 品 时 ,可 以通 过 语 言符 号 来还 原 事 实 的原 貌 .让 受 众 有 如 临 其 境 、如 所 其 声 、如 观 其事 的感 觉 ,让 受众 重构 事 实 原 貌 时 非 常 具体 。所 以在 用 词 上 。新 闻报道 的抽象程度相对要低 些。《人民 日报》在这方面很具代表 性 。如 《人 民 日报 》(2010年 12月 24日 01版 )《万 无一 失保 亚 运 》,记 “南 方 电 网供 电服 务记 事 ”:
2010年 4月 6日 ,辽 宁 省 省 长 陈政 高 宣 布 ,经 国 务 院 同 意 , 国家 发 展 改 革委 正式 批 复 沈 阳 经 济 区 为 国家 新 型 工 业 化 综 合 配 套 改 革 试 验 区 。
这 昭 示 着 沈 阳 经 济 区 将 在 重 点 领 域 和 关 键 环 节 率 先 突 破 ,努 力探 索 中 国 特 色 新 型 工 业 化 道 路 ,带 动 辽 宁 乃 至 东 北 老 工 业基 地全 面 振 兴 。
第 二 ,直 接 写 事 实 。不 要 穿靴 戴 帽 ,要 学会 精 选 事 实 ,让 事 实 说 话 ,把 事 情 来 龙 去脉 交 代清 楚 ,干 净利 落 。
第 三 ,直 接 叙 述 事 实 本 身 不要 作 过 多 的 解 释 。《人 民 日报 》 中 记 叙 性 文 章 正 是 紧 紧抓 住 新 闻 的这 个 特 点 。如 《人 民 日报 》 (2010年 12月 24 日 01版 )《璀 璨 八 星耀 辽 沈 》,记 “辽 宁深 入 推 进 沈 阳 经 济 区 一 体 化 战略 ”:
这 是 一 片 厚 重深 沉 的 土地 ,蓄 之既 久 。发 之 必速 。 这 是 一 群 重焕 青 春 的城 市 ,凤 凰 涅 桨 ,一 飞 冲天 。 1个 核 心 城 市 沈 阳 7个 周 边 城 市 环 绕 八 城 一体 发 展 ,“同城 效 应 ”初 现
作 者 简洁 的说 明 了 事件 的 主 要 意 思 ,一 开 头便 开 I-]见 山 ,这 是新 闻性 文 章 的惯 用 手 法 。 接 着 ,作 者 又对 沈 阳成 为 国家 新 型 工 业化 综 合 配 套 改 革 实 验 区 的 意 义做 了陈 述 。但 新 闻性 文 章在 写作 中 并 不 是如 流 水 一 样 的 记叙 ,它 在 简 短 的话 语 中 又对 语 言 有着 活 的运 用 .如 上 面 文 章 中接 下 来 又 从 侧 面 对 沈 阳经 济 区 为 国家 新 型 工业 化 综 合 配 套 改 革试 验 区 的意 义进 行 叙 述 ,但 同样 是 以 间 接 明 快 的语 言进 行 叙 述 。两 个 排 比 句 的使 用 ,将 感 情 直 接 抒 发 ,是 对 沈 阳成 为 经 济 区 的 一 种 感叹 ,是 一 种 直 接 的 感 情 抒 发 ,让 读 者 同样 感 到 感 慨 。
l紧紧抓 住新 闻写 作特 点
新 闻 写作 首 要特 点就 是 简 洁 明 快 .这 是 由其 题材 和 功 能 所 决定 的 。在 新 闻 写 作 中 ,新 闻 语 言尽 量 做 到简 洁 干 净 明 白畅 快 ,内容 要 言 简 意 赅 。在 尽 量 有 限 的空 间 表达 清 晰 的 意 思 ,并 达 到深 刻 的程 度 。怎 样 才 能把 新 闻 写得 简 洁 、精 炼 呢 ?
第 一 ,一条 新 闻 只报 道 一件 事 实 或 只 写 出一 个 人 物 。 这 样 ,内 容和 结构 都 比较 简 单 ,容 易 做 到 条 理 分 明 、头 绪 清 楚 。如 果 报 道 的事 件 比较 复 杂 ,牵 涉 到 的 人 物 较 多 ,可 以 采 用 分解 报 道 的办 法 ,化 长 为短 ,化 繁 为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