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_问题_成因_对策_徐晓新

合集下载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监管不到位:我国食品监管体系存在缺陷,监管部门的职责不够明确,监管手段不够先进,导致监管效果不佳。

2.生产环节问题: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缺乏生产资质,生产设备不符合标准,原材料采购不规范,生产流程不规范等,导致食品质量问题。

3.流通环节问题:食品流通环节中存在假冒伪劣、掺假掺杂等行为,导致食品质量不可靠。

4.消费者问题:部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认识不足,对食品质量要求低,导致食品企业没有足够的市场压力,从而出现质量问题。

为了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监管:加强监管部门的人员配备和监管手段,规范监管流程,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监管效果。

2.加强生产企业管理:完善食品生产企业的资质管理,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检查验收,规范原材料采购和生产流程,提高食品质量。

3.加强流通环节管理:加强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建立追溯体系,打击假冒伪劣和掺假掺杂行为,提高食品质量可靠性。

4.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要求,形成对食品企业的市场压力,促进食品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返回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食品生产和流通链条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再者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还不够完善。

食品生产和流通的过程,可以简化为如下的框图*。

*其中虚线部分的农药生产和销售的部分虽不是食品生产和流通的环节,但是和食品安全问题密切相关。

/左边的部分指的是生产和流通的环节,右边指的是该环节涉及的主体。

在上面的生产流程中,在环节①到环节⑤的整个过程都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其具体原因如下:(1)由于农民的素质比较低和利益趋使,农民购买并使用剧毒的农药,这是食品安全问题最初的源头。

(2)在粮食收购过程中,由于质量控制不够严格,劣质粮食进入流通市场,是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3)食品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不严,使得生产过程进一步加剧了食品安全的问题。

由于食品加工类企业对于资金和技术要求不高,行业进入门槛低,所以整个行业中企业众多。

其中也不乏小作坊式的小企业。

这些企业卫生状况堪忧,主要表现在:①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和小作坊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自身管理不到位。

食品加工偷工减料,粗制滥造,食品卫生质量达不到国家卫生标准。

②食品添加剂使用混乱,添加剂含量严重超标。

③食品加工车间狭小,生产设备陈旧简陋,工艺落后,生产环境较差。

④2/3无产品质量检验实验室,产品做不到批批检验合格后出厂。

⑤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卫生意识差,流动性大,做不到体检合格持证上岗工作。

⑥无食品定型包装和商品标等,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与卫生质量有关的资料不全。

此外,在谋求暴利驱使下,企业还会故意生产假冒伪劣食品。

而现实中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更进一步加剧了制假造假的行为。

(4)消费者在购买食品过程中难于鉴别是引发食物中毒、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

三、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中国食品安全的标准制定工作滞后。

目前国际通行的食品安全的标准是CAC,它是联合国粮农组织237种食品的检测标准和41个卫生安全标准,对158种农药、54种兽药、1005种添加剂和25种食品污染物进行了评估,一共有8000个左右与食品相关的标准。

我国食物(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我国食物(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首 都 师 范 大学 学 报 ( 自然科 学 版 ) 第3 4卷 6期
J o u r n a l o f Ca p i t a l N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No.6
2 0 1 3年 1 2月
(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关 键词 : 食 物( 食品 ) 质量安全 , 存在 的问题 , 监管体系 , 应对 措施 . 中图分 类号 : T S 9 7 1
胡锦 涛 同志强 调指 出 , 食 品 安全 关 系 广 大 人 民群 众
1 食物 ( 食 品) 质 量 安 全 问题 的 提 出
食品, 说 的普通 一点 就是人 们 每天 吃的 和喝 的.
具体 指 的是各 种供人 食用 或者 饮用 的成 品和原 料 以
的身 体健康 和 生命安 全 , 关 系社 会 和谐稳 定 的大局 ,
关系 国家形 象 . 2 0 1 1年 4月 1 4 3, 1 时任 国务 院 总理
温家 宝在 同 国务 院参 事 和 中央 文史研 究馆 馆员 座谈 时说 , 近年来 相 继发 生 “ 毒奶 粉 ” 、 “ 瘦 肉精 ” 、 “ 地 沟
持 以人 为本 , 高 度重视 食 品安全 , 一直 把加 强食 品质
想文 化总根 源在 于诚信 缺 失 、 道 德滑坡 . 中 国肉类协
会 副会 长 、 秘 书 长 邓 富江 指 出 : “ 食 品由 ‘ 农 田’ 到
‘ 餐桌 ’ , 是 一 个 产业 链 , 食 品 安 全 问 题 是 一 项 系 统 工程 , 从 食 品的生 产 、 加工 、 包装 、 仓储 、 运输 和检 测 、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遍布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不仅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生存,而且还严重影响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如何建立一张有效的食品安全网, 保障公众健康, 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 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食品安全产生原因从食品安全监管立法的角度这一派的学者通过分析我国食品安全体制存在的各种漏洞,对体制的完善和相关法律的建立情有独钟。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周清杰曾指出:我国当前多部门共同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其中存在着一些很明显的问题,包括法律制度建设滞后,监管职责不固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定位不清,食用农产品初级生产阶段监管失控等。

他提倡尽快出台构造科学的食品安全法,强化问责制,以此来解决当前食品问题。

法律的不完善,问责制的不健全,显而易见,当前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缺陷。

从立法的角度对食品安全责任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明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政府行为他们指出,政府作为一个市场组织,在执法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自身的成本,自身的各种利益。

分析政府作为一个受益者,在执法时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是很正常的。

这一类视角指出,需要加大对监管部门及其相关的监管人员的思想教育,转变观念。

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下级部门的财政支持,加大对监管部门的监管,以防知法犯法,以权谋私。

从政府监管职能的角度分析一是监管部门人员不够专业。

食品安全监管应该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机构。

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为例,其员工三分之一以上为科学家,全国的主要工作场所是各类实验室。

而我国食品监管体系总体上是一些行政机构如农业、卫生、质量检疫、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

高知识专业人员少,正是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使食品安全检验常常是走过场。

二是部门地方化严重。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应该是国家机构,对全体人民的生命安全负责。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对策-食品安全论文-社会学论文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对策-食品安全论文-社会学论文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对策-食品安全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2008 年以来,政府查处了三聚氰胺问题乳粉违法犯罪案件,从三聚氰胺、聚二甲基硅氧烷到地沟油,从毒海带、毒狗肉到苏丹红。

一方面,来自农业生产、工业以及采用新的工艺和技术带来的食品源头污染严重,另一方面,多数食品加工企业工艺设备落后,企业员工素质不高,缺乏企业诚信和社会道德,更有一些不法企业和个人使用不合格原料加工食品。

按照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法》,食品工作涉及农业、卫生、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多头部门,目前食品安全的监管尚没有达到科学、有效的水平,难以适应食品安全形势和行业发展变化的需要。

二、我国现行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1. 缺乏完善的食品系统食品安全问题的妥善解决,有赖于建完善的食品系统的建立。

我国现有的监督体系刚刚起步,一些部门规定的安全标准跟不上形势而严重滞后,没有完善的、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立法,卫生、农业、工商、质监等职能部门规定的食品安全标准不一甚至相互矛盾;2009年2 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并未彻底改变传统的多头分段管理体制,部门监管体制与地方政府权责划分不明确,有些地方政府部门出于税收、人情、社会影响等种种考虑,还存在一定的地方保护主义;监管力量没有实现科学的全过程监管,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监管责任难以落到实处的问题时有发生。

2. 缺失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食品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

而食品信息公开制度是增强食品安全透明度的关键所在,它可以使食品制度更加合理、更加完善。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出现,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担忧。

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些主要原因包括生产者和经销商的不良行为、监管缺失和消费者的不良习惯等。

首先,生产者和经销商的不良行为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生产者和经销商为了追求利润,采用低成本、劣质的原材料,不严格按照生产标准操作,甚至添加非法添加剂等,导致食品质量不安全。

此外,一些生产者和经销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过期、腐烂的食品进行处理,将不安全的食品流入市场。

其次,监管缺失也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之一。

一些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足,监管手段不完善,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此外,一些监管部门存在不作为、不负责任的现象,甚至与生产者和经销商勾结,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导致监管失去了实效性。

最后,消费者不良习惯也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之一。

一些消费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购买价格低廉的食品,忽略了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从而让不安全的食品流入市场。

此外,一些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不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对于过期、腐烂的食品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从而对自己的健康造成了危害。

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加强食品生产和经销环节的监管,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打击不良生产者和经销商的违法行为。

其次,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引导消费者正确选购食品。

最后,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增强监管部门的公信力和公开度,让消费者能够及时了解食品安全信息,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只有通过多方面综合治理,才能够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为人民提供安全、健康、优质的食品。

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

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

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而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管不足、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非法添加剂和劣质原料、以及流通环节的管理不到位等。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的防治对策。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1. 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管不足。

一些农业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对农药、化肥等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管理,导致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化肥超标问题严重。

2. 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非法添加剂和劣质原料。

为了提高产品的口感和颜色,一些食品加工企业使用了非法添加剂,严重影响了食品质量和安全。

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使用劣质原料进行加工,同样对食品安全构成了威胁。

3. 流通环节管理不到位。

在食品流通环节,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为食品进行了过期销售和不合格产品销售等行为,给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

防治对策:1. 加强监管和监督。

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建立健全生产环节的质量监管制度,切实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宣传。

通过各种宣传途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3. 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形成对违法行为的震慑。

4. 建立健全全程追溯制度。

建立食品全程追溯体系,推行食品“源头管理”,通过科技手段追踪食品流通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确保食品安全。

5. 提高技术和设备水平。

通过技术和设备的升级,提高食品生产加工的水平,减少使用非法添加剂的现象,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

6. 加强产业自律和行业协会组织。

食品行业应当积极组织自身力量,加强规范自律,形成行业共识,做好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在现阶段,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

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

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食品安全一直是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生产加工环节和监管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才能有效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就是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加工环节标准不严格。

有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并未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进行生产加工,导致了食品安全隐患。

2. 食品添加剂滥用。

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食品的口感,滥用食品添加剂,严重影响了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3. 生产设备陈旧破损。

一些企业由于投资不足或者管理不善,导致生产设备陈旧破损,进而对食品质量产生影响。

是监管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也与食品监管部门的不足有很大关系。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监管措施不力。

有些地区的食品监管部门监管措施不力,导致了食品安全隐患的出现。

2. 监管部门贿赂问题。

一些食品生产企业通过行贿等手段逃避监管,使得食品安全隐患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3. 食品监管部门人员素质不高。

有些食品监管部门的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了监管工作的不到位,无法有效地监管食品安全问题。

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为了有效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才能有效地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1. 强化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

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力度,规范企业的生产加工行为,严格把关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2. 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制定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并加大对标准的执行力度,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3. 加大对食品添加剂滥用的打击力度。

严格禁止食品添加剂的滥用行为,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保障食品的安全。

4. 提升监管部门的能力和素质。

加大对食品监管部门的投入,提升监管部门的能力和素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经济问题 2002年第10期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对策徐 晓 新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从人民生命安全、市场竞争秩序和人们对社会安全的预期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突出性;进而从食品流通链条出发,以信息不对称为理论基础分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最后提出了包括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发挥中介组织作用、促进消费者参与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成因 对策一、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一)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问题 按照卫生部提供的统计数字,我国最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呈现出上升趋势。

上报食物中毒报告例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有较大的上升,参见表1。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潘蓓蕾在“食品安全高层研讨会”上透露,从目前的统计数字来看,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2—4万人,但专家估计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1/10,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40万人①。

由此可见,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严重问题。

表1 1998—2000年上报卫生部的食物中毒报告例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年份中毒报告例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1998①555836881999②9749991032000③1506237135 2001④(上半年)85333475①③ 崔悦民.食品安全,谁来保证[N].北京青年报, 2001-9-16② 引自深圳新闻网④ 作者根据卫生部《通报2001年1—3月食物中毒》等统计 (二)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市场竞争秩序和出口、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1)由于信息食品是一种“经验产品”乃至“后经验产品”,即食品的安全问题只有在食用之后才能有所体验和了解,甚至对于农药残留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经过体验之后也难以得出结论。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食品市场是一个“柠檬市场”。

存在安全隐患、质量低劣但成本低、价格便宜的食品会将质量好但由于成本高而导致价格高的食品挤出市场。

这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2)食品安全问题还会影响到我国的食品出口贸易。

据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中国卫生部透露,2000年8月至2001年1月,美国FDA共扣留了634批中国进口食品。

其原因是:杂质,食品卫生差,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色素问题,标签不清,沙门氏菌,李斯特菌,黄曲霉毒素污染等。

卫生部门的专家介绍,近年来,我国出口到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的的茶叶、蘑菇、肉类等农产品和食品由于出现食品卫生问题,纷纷被进口国退货。

货物被扣或退货不仅使我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① 傅旭明.食品安全成热点:我国每年食物中毒超过20万人[N].中国经济时报,转引自新浪新闻2001-10-08农业经济问题 2002年第10期而且也使我国食品产品丧失了良好的信誉①。

(三)食品安全问题还影响到人们对经济和社会安全的预期,从而降低社会福利 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和每个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频繁爆发的食品安全大案会影响居民对于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预期,从而影响社会的长期稳定。

同时,由于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居民不得不将许多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对于食品安全性的鉴别上,这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下降。

二、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食品生产和流通链条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再者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还不够完善。

食品生产和流通的过程,可以简化为如下的框图*。

在上面的生产流程中,在环节①到环节⑤的整个过程都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其具体原因如下:(1)由于农民的素质比较低和利益趋使,农民购买并使用剧毒的农药,这是食品安全问题最初的源头。

(2)在粮食收购过程中,由于质量控制不够严格,劣质粮食进入流通市场,是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3)食品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不严,使得生产过程进一步加剧了食品安全的问题。

由于食品加工类企业对于资金和技术要求不高,行业进入门槛低,所以整个行业中企业众多。

其中也不乏小作坊式的小企业。

这些企业卫生状况堪忧,主要表现在:①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和小作坊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自身管理不到位。

食品加工偷工减料,粗制滥造,食品卫生质量达不到国家卫生标准。

②食品添加剂使用混乱,添加剂含量严重超标。

③食品加工车间狭小,生产设备陈旧简陋,工艺落后,生产环境较差。

④2 3无产品质量检验实验室,产品做不到批批检验合格后出厂。

⑤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卫生意识差,流动性大,做不到体检合格持证上岗工作。

⑥无食品定型包装和商品标签,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与卫生质量有关的资料不全②。

此外,在谋求暴利驱使下,企业还会故意生产假冒伪劣食品。

而现实中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更进一步加剧了制假造假的行为。

(4)消费者在购买食品过程中难于鉴别是引发食物中毒、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

食品是一种“经验产品”甚至是“后经验产品”。

对于一种食品,消费者只有购买并食用之后才能对其效用做出比较准确的评价,有时,由于残留的剂量比较小和潜伏期的存在,消费者在食用后仍不能立即对该食品的效用做出准确的评价。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只能凭直觉(根据食品的色香味)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① 傅旭明.食品安全成热点:我国每年食物中毒超过20万人[N ].中国经济时报.转引自新浪新闻2001-10-08* 其中虚线部分的农药生产和销售的部分虽不是食品生产和流通的环节,但是和食品安全问题密切相关。

左边的部分指的是生产和流通的环节,右边指的是该环节涉及的主体② 罗丽等.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卫生现状及管理对策[J ].中国公共卫生,2001,Vol .17,No .2,100 徐晓新: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成因、对策三、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食品安全的标准制定工作滞后 目前国际通行的食品安全的标准是CAC,它是联合国粮农组织237种食品的检测标准和41个卫生安全标准,对158种农药、54种兽药、1005种添加剂和25种食品污染物进行了评估,一共有8000个左右与食品相关的标准。

包括农药、兽药残留物限量标准、添加剂标准、各种污染物限量标准、辐照污染标准、感官、品质检验标准、检测分析方法标准、取制样技术设备标准、以及检验数据的处理准则等。

1980年代初,英、法、德等国家采用国际标准已达80%,日本国家标准有90%以上采用国际标准,发达国家目前采用国家标准的面更广,某些标准甚至高于现行的CAC标准水平,目前发达国家基本垄断了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我国国家标准只有40%左右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覆盖面远远不够,标准化工作也有差距。

(二)执法力度上还存在偏差 我国现行的和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卫生部为配合该法律的实施而制定的《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

从这两部法律法规来看,目前对于违反食品卫生规则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罚是比较轻的。

《食品卫生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生产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责令停止生产经营,销毁导致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相应的卫生部颁布实施的《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第九条规定:违反《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根据《食品卫生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责令停止生产经营,销毁导致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没收违法所得,吊销卫生许可证,并同时按下列规定处以罚款:(1)造成中毒或者疾患人数10人以下,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一至五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至三万元的罚款;(2)造成中毒或者疾患人数在11人至30人,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二至五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千元至四万元的罚款;(3)造成中毒或者疾患人数在31人至100人,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三至五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至五万元的罚款;(4)造成中毒或者疾患人数101人以上或者人员死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四至五倍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三万元至五万元的罚款。

(三)执行的过程缺乏规范化和持续性 目前,我国在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促进食品安全的执行过程中缺乏规范化和连续性。

往往是在出现了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之后,由上级行政机关发布行政条文,进行一阵风式的检查、处理。

当这场风过后,打击假冒伪劣食品的行动偃旗息鼓,在风头上隐匿起来的制假造假分子又开始重新行动起来,制假造假再度泛滥。

这种缺乏规范和连续性的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过程,使得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难以摆脱食品安全问题泛滥———打击———食品安全问题暂时缓解———再度猖獗———再打击这样的怪圈,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

四、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和完善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有关标准,将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在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中,有关转基因食品的相关标准是热点和难点。

国家应资助与转基因食品安全农业经济问题 2002年第10期有关的研究,基于研究结果修订和完善我国目前放射性食品生产的条例,制定国家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标准。

在目前,要保证消费者的知情权,要求食品零售商必须在标签上标明其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等。

(二)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的专门机构,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和长期化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带有很强的短期行为的色彩,通常是在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自上而下,进行突击检查和处理,而后很快偃旗息鼓。

这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在国家三令五申之后依然泛滥的重要诱因。

为保证食品安全管理的长期性和规范化,应在目前“食品打假专项斗争协调小组”的基础上,从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经贸委、农业部、公安部、国家药品监管局以及总后卫生部等有关部门抽调部分力量,建立国家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这样的常设机构,挂靠在卫生部,统筹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通过长期规范的管理遏制食品安全问题恶化的势头,促进食品安全。

(三)加强对剧毒农药的管理,堵住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 具体而言,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农药生产过程和流通渠道的管理,发挥农村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农药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堵住一些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在市场中流通,在必要的时候对剧毒农药进行必要的市场管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普教育,提高对农药的鉴别能力,促进农药安全合理地使用。

其中,可以和最近几年开展的“三下乡”活动相结合,通过科技服务的大学生对农民进行农药使用常识的教育。

(四)加强对行业协会的建设和治理,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由食品产业链相关企业的主要厂商组成的行业协会可以在保证食品安全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