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关于印发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修订版)的通知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关于印发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
准(修订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7.12.25
•【文号】食安办〔2017〕39号
•【施行日期】2017.12.2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食品安全
正文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关于印发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修
订版)的通知
食安办〔2017〕3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安全委员会:为深入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指示精神及各地的意见建议,我们在深入总结前期创建试点经验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进行了修订。
现将《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修订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并结合实际抓紧制定省级《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细则》,于2018年1月31日前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备案。
联系人:洪乐、臧炜奇
联系电话:88331638、88331608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
2017年12月25日附件: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修订版)。
ISO22000:201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推行计划

3、对管理手册进行评价和批准。
1、介绍管理手册的编写要求。
2、讲解管理手册的作用。
3、指导编写管理手册。
食品安全管理手册
年 月 日
至年 月 日
5
管理
体系
的运
行
5.1
文件发布
1、召开各部门负责人和员工代表会议,最高管理者公布手册和程序文件。
5、根据审批意见修改程序文件,再审批。
1、讲解GB/T22000标准条款的文件要求。
2、讲解程序文件的编写方法和要求。
3、讲解各程序的控制要点和相互作用。充分体现过程控制和系统管理。
4、结合行业标准要求,指导编制程序文件。同时将以往的有效文件和行业标准要求,编入程序文件。
食品安全管理的程序文件及清单。
2、各部门学习与本部门职责有关的文件。
1、介绍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相互作用,明确系统管理的作用。
2、协助各部门理解管理体系的系统性。
文件发放
年 月 日
(约2小时)
5.2
体系试运行
1、按照管理体系的规定,实施食品安全管理。
2、作好试运行记录。
3、充分发动群众,对管理体系进行适宜性评价,文件编写人员收集有关信息,并对文件修整。
1、指导并协助进行内部审核。
2、指导并协助进行管理评审。
3、指导并协助进行文件修改。
内审过程的资料。
管理评审的资料。
修改后的文件。
年 月 日
至年 月 日
(约5天)
7
认
证
认
证
阶
段
1、按照标准各条款的要求认真准备文件和记录。
2020年益生菌的科学共识(完整版)

2020年益生菌的科学共识(完整版)在国家“健康中国”战略、食品工业健康转型及技术创新的多方驱动下,益生菌产业已成为我国食品工业中增长较快、创新密集的产业,同时,益生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不断增多。
2019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汇集科技界与产业界专家智慧,于5 月23日发布了《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19 年版)》(以下简称“共识”),该共识对益生菌行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在此共识的基础上,2020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再次组织科技界与产业界专家,根据益生菌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共识内容进行了更新,形成《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20年版)》。
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20年版)01益生菌的安全性已得到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根据国际上对益生菌菌株安全性评估的新进展和我国对益生菌安全性评价的需求,2018年国家卫健委立项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菌种的安全性评价程序》工作,标准的制定将参考国际安全性评价的原则,用于指导我国益生菌市场使用菌种的安全性评价。
已有文献显示,益生菌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其可引起的菌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健康风险,且多发生于已有疾患的个别消费者,而这种风险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尚未明确,通常认为正常人群食用益生菌是安全的。
针对新属种的益生菌菌株的安全性评估,应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分析,阐述待评价的益生菌菌株所携带的耐药基因、致病性基因和环境抗性基因的特征,结合体外微生物学检测和体内动物毒理学评价,以及人群和临床试验的安全评价等作为关键标准,判断菌株的安全性。
目前国际上高度关注的是益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对于益生菌耐药性的研究应基于菌株水平。
现有研究表明,益生菌的耐药基因大部分位于染色体上,但至今尚无确切证据表明这些耐药基因可转移给其它肠道的致病菌。
基于此,欧洲食品安全局制定了在食品中使用菌种的抗生素耐药标准。
目前市场上的主流益生菌菌株主要分离自健康人体和具有长期安全食用历史的发酵食品,大多数菌株被认为无致病性的共生微生物。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7.16•【文号】国卫办食品函〔2024〕264号•【施行日期】2024.07.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的通知国卫办食品函〔2024〕264号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最严谨的标准”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我委制定了《2024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同时提出以下要求:一、标准研制应当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宗旨,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充分考虑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客观实际需要,参考相关国际标准和风险评估结果,深入调查研究,确保标准指标设置科学合理。
二、项目牵头单位负责组建标准起草协作组,提供项目所需人员、经费、科研等方面的资源和保障条件,确保项目承担单位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并充分调动发挥监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业、科研院校和专业机构等相关单位和领域专家的作用。
三、项目承担单位登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信息系统(https://),填报并打印2024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修订项目委托协议书或购买服务合同,由项目承担单位相关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于2024年8月10日前报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
四、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制定工作计划、项目路线图和进度表,保证标准研制质量和工作进度,对所制定标准文本负全责,确保标准在起草、送审、修改、校对、印刷、解读等各环节准确无误。
项目完成后,应当按规定向秘书处办公室提交经费决算报告,经费决算报告须由财务负责人和单位相关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对未如期完成项目的将采取追回经费、取消再次申请资格等方式。
附件:2024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4年7月16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日期】2018.11.27•【文号】国卫办食品函〔2018〕1081号•【施行日期】2018.11.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办食品函〔2018〕108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市场监管局(食品药品监管局、质量监督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根据《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食品安全标准监测评估“十三五”规划》要求,为推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有效开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共同组织制定了《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2018年11月27日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三五”规划》和国务院食安委会议要求,推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跟踪评价工作(以下简称标准跟踪评价)有效开展,保障标准跟踪评价实施效果,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与原则围绕建立“最严谨的标准”,通过开展标准跟踪评价,了解标准执行情况,发现标准存在的问题,为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和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一)将标准跟踪评价与保障公众身体健康、服务食品产业发展、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相结合,通过标准跟踪评价发现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与具体标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规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管理。
(二)在标准跟踪评价过程中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培训与宣贯,坚持常规与重点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主动为各方解疑释惑,提升标准指导、解答服务水平。
“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等3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钱永忠
1974
3
刘兆平
1461
3
12 2018YFC1603200
王志伟
2824
3
13 2018YFC1603300
王涛
2440
3
14 2018YFC1603400
汤晓智
2538
3
15 2018YFC1603500
杨敏莉
2789
3
进出口食品安全风险溯源、 16 2018YFC1603600 预警、应急技术研究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及重大事 17 2018YFC1603700 件应急演练及应急保障决策 系统研究 18 2018YFC1603800 国家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全基 因组数据库及溯源网络建设 食品监管微生物追踪技术与 网络平台的建立 食品安全大数据关键技术研 究
王慧
1253
4
8
2018YFC2000800
许伟
1173
4
9
2018YFC2000900
刘丽芳
539
4
10
2018YFC2001000
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 限公司
周凯欣
589
4
11
2018YFC2001100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 份有限公司
黄成军
581
4
12
2018YFC2001200
13
2018YFC2001300
2018YFC1706200 2018YFC1706300
谭仁祥 胡芳弟
1760 970
3 3
24
2018YFC1706400
魏建和
938
3
25
2018YFC1706500
甘草全产业链技术体系 升级与产品开发 梅花鹿产业关键技术研 究及大健康产品开发 道地南药化橘红中药大 品种开发与产业化 基于辨证保健的中药复 方保健产品评价技术体 系研究及示范研发平台 的建立 基于中药物料性质的(口 服)剂型设计与制剂处方 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中药饮片质量识别关键 技术研究 中药饮片智能化生产模 式及一致性评价研究 10 种传统特色炮制方法 的传承、 工艺技术创新与 工业转化研究 中成药整体性质量控制 技术研究 十种中成药大品种和经 典名方上市后治疗重大 疾病的循证评价及其效 应机制的示范研究 基于系统辨证脉学的系 列新型智能化脉诊仪研 发 便携式中医健康数据采 集系列设备的开发 便携式中医健康数据采 集设备关键技术研究 老年与慢性病中医智能 康复设备研发与应用 中药国际标准示范研究 藏医、蒙医、维医等少数 民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 或优势病种研究
GBT-10786—XXXX-《罐头食品的检验方法》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3、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作的工作等 本标准由 XXX、XXX 单位共同负责起草。 主要成员:。
所做的工作:XX 任工作组组长,主持全面协调工作。XXX、XXX 为本标准主 要持笔人,负责本标准的起草、编写。XXX、XXX 为组员负责收集、分析国内 外相关技术文献和资料,并对生产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XXX 负责 对各方面的意见及建议进行归纳、分析。 二、 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1、标准编制原则标准编制原则
了《罐头食品的检验方法》国家标准第三次起草工作会议,参会人员包括行业
专家、秘书处成员、企业代表、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共计约四十余人参加会议。
与会专家和各企业代表、起草组成员就标准草案逐条进行了充分研究和讨论,
形成了一致意见,并将文本和编制说明做进一步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
1
(2) 征求意见阶段 2020 年 XX 月-XX 月,根据三次起草工作会议的内容,XXXX,形成征求
32 位行业专家和同仁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就《罐头食品的检验方法》国家标
准的前期预研工作、国内外标准比对、修订思路、工作方案进行了探讨,最终形
成一致意见。
2020 年 2 月 19 日,国家标准《罐头食品的检验方法》第二次起草工作会
议以网络会议的形式召开。与会专家就前期工作情况、修订思路、建议修订的
3.57
三、燕窝等其他类罐头
产品类别 企业 产品名称
燕窝等其 他类罐头
厦门 市丝 浓食 品有 限公 司
冰糖燕窝罐头
规格,g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固形物含 量,%
41.7 21.8 21.6 20.8 23.3 22.4 21.2 22.9 20.7 23.8 21.4
63 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

会比较高,最后陈酿的时间不充分,没有使用陶瓷坛 随着时间的延长,酒精度会每年减少 0.5°左右,但甲
陈酿都会导致甲醇含量升高 4 倍。正常情况下的蓝莓 醇含量有着较大幅度的下降。据刚蒸馏的蓝莓蒸馏酒
酒酿造,需要 3 个月左右的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一般 在适宜的条件下贮存后,经样品对比测试,酒精度从 不超过 28 ℃,低温长时间发酵是蓝莓酒制作的必要工 1.5 g·L-1 下降到了 0.6 g·L-1。
《通知》要求,标准起草应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结果为主要依据,充分考虑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客观 实际需要,可参考相关国际标准和风险评估结果。要 深入调查研究,确保标准文本严谨,指标设置科学、 合理。
来源:新华网
130 / 现代食品 XIANDAISHIPIN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甲醇的水平。
参考文献:
利用甲醇的蒸馏特性降低甲醇含量,甲醇的沸点 [1] 王恭堂 . 白兰地工艺学 [J].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
为 64.7 ℃,乙醇为 78.3 ℃。其组成的混合液在蒸馏时, 版社,2002.
挥发和分离不是由各自纯组分的沸点来决定的,而决 [2] 余乾伟 . 传统白酒酿造技术 [J]. 北京:中国轻工
发酵快,残糖少,酒精度高,质量好。原料经过蒸煮, 上降低果酒中甲醇的含量。这样甲醇既可在塔顶排除
也可降低原料中果胶质的含量,从而进步减少蓝莓蒸 一部分又可在塔底排出一部分,以此使甲醇含量降低。
馏酒中甲醇的含量。
3.4 贮藏环境条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2 发酵温度的控制
蓝莓蒸馏酒适宜贮藏在干燥、通风、阴凉的环境中,
蓝莓酒的发酵彻底,酒精度比较高,甲醇含量也 贮存的容器为 500 L 的陶瓷坛,这样酒在贮存过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018年度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计划序号项目名称制定/修订承担单位食品产品标准1阿胶及其制品制定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中国保健协会2燕窝及其制品制定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序号项目名称制定/修订承担单位3植物蛋白肽制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GB7101—2015)修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淀粉》(GB31637—2016)修订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中国淀粉工业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江南大学6《砖茶含氟量》(GB 19965—2005)修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营养与特殊膳食食品标准序号项目名称制定/修订承担单位7托幼机构儿童餐营养操作规范制定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8创伤、手术等应激状态病人用全营养配方食品制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标准9食品添加剂甲醇钠制定上海市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华东理工大学10食品添加剂ε—聚赖氨酸制定江西省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11食品添加剂L—蛋氨酰基甘氨酸盐酸盐制定辽宁省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大连工业大学序号项目名称制定/修订承担单位12食品添加剂ε—聚赖氨酸盐酸盐制定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江西省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13食品添加剂茶多酚棕榈酸酯制定天津市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院、天津科技大学14食品添加剂植物活性炭(稻壳活性炭) 制定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天津科技大学15食品添加剂越橘红制定湖南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碳酸钠》(GB 1886.1—2015)修订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序号项目名称制定/修订承担单位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丁香酚》(GB1886.129—2015)修订上海香料研究所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用酶制剂》(GB 1886.174—2016)修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江南大学、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甜菊糖苷》(GB 8270—2014)修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甜菊协会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丙酸钙》(GB 25548—2010)修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序号项目名称制定/修订承担单位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靛蓝铝色淀》(GB 28318—2012)修订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磷脂》(GB 28401—2012)修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胶基及其配料》(GB 29987—2014)修订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食品营养强化剂质量规格标准序号项目名称制定/修订承担单位24食品营养强化剂还原铁制定江西省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卫生监督所25食品营养强化剂硫酸铬制定青岛大学、江西省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26食品营养强化剂钼酸铵制定上海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27食品营养强化剂盐酸氰钴胺制定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安徽医科大学、湖北省食品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序号项目名称制定/修订承担单位2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柠檬酸钙》(GB 1903.14—2016)修订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L—肉碱酒石酸盐》(GB 25550—2010)修订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食品相关产品标准3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涂料及涂层》(GB 4806.10—2016)修订北京市药品包装材料检验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业品与原料检测技术中心序号项目名称制定/修订承担单位3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及制品》(GB 4806.11—2016)修订常州进出口工业及消费品安全检测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暨南大学生产经营规范标准32食品中二噁英及其类似物预防控制操作规范制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检测技术研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3调理肉制品加工卫生规范制定中国肉类协会检验方法标准(协作组方式)序号项目名称制定/修订承担单位理化组—元素组34食品中钼的测定制定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安徽医科大学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1—2014 )修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2—2017)修订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组—污染物组序号项目名称制定/修订承担单位37食品中氯酸盐和高氯酸盐的测定制定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北京市食品检验所)、江西省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3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GB 5009.33—2016)修订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3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氰化物的测定》(GB 5009.36—2016)修订广东省食品检验所、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理化组—添加剂组序号项目名称制定/修订承担单位40食品中单辛酸甘油酯的测定制定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山西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41食品中爱德万甜的测定制定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湖南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42食品中β —阿朴—8’—胡萝卜素醛的测定制定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序号项目名称制定/修订承担单位43食品中维生素K2的测定制定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中国保健协会44食品中唾液酸的测定制定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吉林省食品检验所理化组—食物成分和营养特膳组4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GB5009.8—2016)修订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北京市食品检验所)、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序号项目名称制定/修订承担单位4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味精中麸氨酸钠(谷氨酸钠)的测定》(GB5009.43—2016)修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食品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4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维生素A、D、E的测定》(GB 5009.82—2016)修订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省食品检验研究院、湖南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4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膳食纤维的测定》(GB 5009.88—2014 )修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序号项目名称制定/修订承担单位4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GB 5009.227—2016)修订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理化组—毒素组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乙酰化衍生物的测定》(GB 5009.111—2016)修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江西省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5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GB 5009.209—2016)修订中国农业大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序号项目名称制定/修订承担单位5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伏马菌素的测定》(GB 5009.240—2016)修订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理化组—食品相关产品组53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4,4’—二氟二苯甲酮、4,4’—二羟基二苯甲酮等二苯甲酮类物质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制定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常州进出口工业及消费品安全检测中心、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54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月桂内酰胺迁移量的测定制定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序号项目名称制定/修订承担单位55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双酚F和双酚S迁移量的测定制定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56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金属元素钡、钴、铜、铁、锂、锰、锌迁移量的测定制定江西省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57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2,4—二叔丁基苯酚等8种抗氧化剂迁移量的测定制定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常州进出口工业及消费品安全检测中心、江西省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序号项目名称制定/修订承担单位5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脱色试验》(GB 31604.7—2016 ) 修订常州进出口工业及消费品安全检测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组59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检验制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0食品用菌种安全性评价程序制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序号项目名称制定/修订承担单位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GB4789.28—2013)修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检验》(GB 4789.35—2016)修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北京市食品检验所)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 8538—2016)修订江西省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广东省食品检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