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营养菌丝老化现象的形态学研究

合集下载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课件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课件
贮藏方法
双孢蘑菇应贮藏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贮藏温度应 控制在2-4℃,湿度控制在85%-90%。同时应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腐烂 的蘑菇。
04
双孢蘑菇的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
市场前景分析
全球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增加 ,双孢蘑菇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 食用菌,其市场需求呈现不断增
培养料准备
根据双孢蘑菇生长需求, 准备充足的培养料,并进 行预处理,如干燥、粉碎 、发酵等。
设施设备
搭建菇房、准备菌种、栽 培容器、覆盖材料等必要 的设施设备。
栽培过程
菌种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 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 确保菌种质量可靠。
播种与覆土
将菌种均匀播撒在培养料 上,然后覆盖一层湿润的 土壤,控制好温湿度,促 进菌丝生长。
总结词
新品种研发是双孢蘑菇栽培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有助于提 高产量和品质。
详细描述
随着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品种的研发成为双孢 蘑菇栽培技术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基因编辑、突变育种等技 术手段,可以培育出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双孢蘑 菇新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栽培技术的改进
总结词
改进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双孢蘑菇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长的趋势。
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是双孢蘑菇生产大国,国内市 场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尤其在南 方地区,双孢蘑菇的消费量逐年上 升。
出口市场拓展空间
我国双孢蘑菇品质优良,具有国际 竞争力,出口市场仍有较大的拓展 空间。经济效益评估高收益来自农业项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双孢蘑菇栽培周期短,见效快,收益较高 ,成为许多农户和农业企业优先选择的农 业项目。
THANKS

双孢蘑菇

双孢蘑菇

二次发酵操作程序-后发酵
1.菇房要求 选择室外的田地或闲地,50平方米建一个标准化菇房, 用竹或木做柱杆,覆盖塑料膜,外遮盖稻草,顶为人字 4.巴氏消毒 形,菇房内设2排床架,每排5层,床面12平方米 (1.5×8米),栽培面积120平方米,5个标准化菇房联 最好使自热达50℃的时间落在上午12时 体相通,总栽培面积600平方米,菇房南北向,2个房门, 左右,马上强火加热通蒸汽,使料温达 房顶设10个活动的拔风筒。
58~60℃,保持10小时。巴氏消毒后,打 开菇房门和排气筒进行换气,使新鲜的空 2.加温设备 气进入房内,当中层料温降到50℃,保持 每5个标准化联体菇房外的中间建1个简易土灶,离菇 房垂直1.5米,53加仑汽油桶改装的简易蒸汽发生器5个, 3~6天,培养放线菌等有益微生物。时间 煤块500千克,用直径10厘米的塑料筒拉成蒸汽通管5条, 的长短,视前发酵原料的腐熟程度而定。 连接汽油桶,通到菇房的不同位置。 5.整理床料 有益菌培养后,菇房进行通风换气,室 3.进抖、自热 前发酵料搬入菇房,集中堆入在2、3、4中间3个层架 内温度降到28℃以下,人员方可进入,把 上。腐熟程度相对较高的,放在第2层,料偏生的调足 集中堆放的发酵料,整理在每个层架上, 水后堆放在第4层。。 产生自热,一般气温在25℃左右,自热20小时后,料温
双孢蘑菇子实体形态 1-5:菌盖,菌褶,菌环, 菌柄,根状菌束
双孢蘑菇菌褶横切面图 1-4:幼嫩担子,成熟担子, 担子柄,担孢子
双孢蘑菇生物学特性
营养生理特性
双孢蘑菇是一种草腐菌。它生长最好 此外,矿物元素也是双孢蘑菇生长中不可缺 的碳源为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分解产物; 少的,所需矿物元素主要为钙、镁、钾、磷、 适宜的氮源为尿素、铵盐和多种氨基酸。 在堆制发酵过程中,堆肥中氮被微生物利 硫、铜、钼锌等,因而生产上常常在培养料 用并转化为菌体蛋白,这些菌体蛋白被分 中加入石膏、碳酸钙、过磷酸钙和石灰等到 解成为双孢蘑菇生长的优质氮源。通常, 来补充矿物元素。 据报道,培养料中N:P:K 蘑菇栽培时,培养料堆置时碳氮比为33:1, 的浓度比以13:4:10为好。最后,维生素 13 4 10 发酵后适宜蘑菇菌丝生长的碳氮比为17:1 是促进蘑菇生长所需要的微量物质,主要是 或者18:1;而蘑菇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形成 硫胺素(维生素B1)和生物素(维生素H), 的最适碳氮比为14:1。双孢蘑菇不能直接 利用秸秆原料,需经堆制发酵腐熟即被微 在培养料堆置发酵过程中,嗜热细菌、放线 生物降解后才能利用。因此,栽培双孢蘑 菌、腐殖霉等微生物十分活跃,合成了大量 菇不能直接利用秸秆来栽培,这与平菇、 的维生素,所以在培养料的堆置时无需有意 香菇、木耳等食用菌的生产方式不同。

基因枪法遗传转化双孢蘑菇菌褶

基因枪法遗传转化双孢蘑菇菌褶

基因枪法遗传转化双孢蘑菇菌褶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部农业微生物酶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2以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2793为试材,采用基因枪法对其菌褶进行遗传转化,相对转化率为2.69%,转化子经PCR检测表明,外源潮霉素B抗性基因已经被转入到菌丝体中。

双孢蘑菇;基因枪;遗传转化;潮霉素B抗性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生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

20世纪90年代初,许多研究者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双孢蘑菇的基因转化,包括对原生质体、菌丝或子实体等的PEG介导转化、电转化和基因枪转化等,但均未获得成功[1-4]。

1996年,V AN DE RHEE等以大肠杆菌潮霉素B 抗性基因为选择标记,应用原生质体电转化法建立了双孢蘑菇有效而稳定的转化系统[5,6]。

目前,双孢蘑菇最为常用的转化系统是CHEN等的农杆菌介导的菌褶转化法[7]。

该法比食用菌中常见的原生质体PEG介导转化和电转化简便,但比基因枪法繁琐。

本文报道的是应用基因枪法转化双孢蘑菇菌褶获得潮霉素B 抗性转化子的实验结果。

1 材料与方法1.1菌株与质粒双孢蘑菇(A. bisporus)2793菌株,由河南农业大学应用真菌实验室提供。

质粒PAN7-1,含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GPD启动子和潮霉素B抗性基因,由荷兰PUNT博士赠送。

1.2培养基PDA加富高渗培养基:200 g马铃薯,205 g蔗糖,20 g葡萄糖,2 g酵母膏,2 g MgSO 4,2 g KH 2PO 4,1 g胰蛋白胨,20 g琼脂,1000 mL蒸馏水。

1.3潮霉素适宜浓度筛选取在PDA平板中培养的双孢蘑菇菌落边缘菌丝块(直径9 mm),分别接种于含0、1、2、3、4、5 μg/mL潮霉素B的PDA平板中央,每处理3个重复,置于28 ℃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0 d,观察并记录菌块的生长情况。

双孢蘑菇麦粒原种制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双孢蘑菇麦粒原种制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双孢蘑菇麦粒原种制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食用菌原种生产的原料多采用麦粒,麦粒原种具有营养丰富、菌丝生长快、转接率高等优点,但双孢蘑菇较平菇、金针菇、灵芝等食用菌的菌丝生长慢、菌丝弱、生产操作要求高,若在生产中对麦粒原种制作的关键步骤把关不严,常易出现污染和菌丝生长不好等问题,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笔者根据工作实践,分析了双孢蘑菇麦粒原种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1常出现的问题1.1细菌污染麦粒经灭菌接种后,接种菌块菌丝不吃料,或局部不吃料,麦粒成水渍状。

污染开始发生于麦粒与麦粒、麦粒与瓶壁的接触点,经培养一段时间后就出水并形成湿斑,很快使麦粒变软,呈暗黑色或黑色、灰色、橙黄色,并产生粘液,打开瓶口则散发出类似有机物腐烂的臭味。

1.2木霉菌污染接种5d以后,可见到瓶子中麦粒零星变绿,继而面积扩大,也有部分是在菌种菌丝已封住麦粒表面或将要满瓶时,在未长菌丝的麦粒上出现木霉菌污染。

1.3毛霉菌污染主要发生在接种后3~5d,麦粒中出现灰白色的纤细、绒毛状菌丝,再经4d左右即长满瓶。

1.4菌丝长不到瓶底在正常发菌温度下,接种后经20d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培养,瓶子下部麦粒不长菌丝,而且与无菌丝的培养基高度一致。

2原因分析2.1麦粒煮得过烂制作麦粒原种时以麦粒煮到无白心为宜,即“熟而不烂”。

若煮得时间过长,麦粒表皮破裂,淀粉外泄,造成麦粒结块,灭菌不易彻底。

此时一些尚存活的抗热性细菌遇到外泄淀粉营养便会造成木霉菌污染。

2.2摊晾时间短麦粒煮好后需经摊晾,晾至不粘手时方可拌石膏粉装瓶。

如果摊晾时间短,麦粒装瓶后就易粘连结块,灭菌就不易彻底,会造成木霉、细菌污染,同时又因麦粒未晾干,水分过大,装瓶竖放后下部的麦粒含水量过多,透气不良,菌丝难以长到瓶底。

2.3在培养过程中污染由于菌种培养环境达不到要求,如培养室不清洁、消毒不严、杂菌孢子多、温度时高时低、湿度过大,常会造成杂菌污染。

3预防措施3.1选好麦粒,掌握好水煮时间选未发芽、无破碎、无霉变、无虫蛀、大小均匀、籽粒饱满的麦粒作原料。

双孢菇营养成分的变化及其对品质的影响

双孢菇营养成分的变化及其对品质的影响

双孢菇营养成分的变化及其对品质的影响双孢菇,即蘑菇的一种,是一种食用菌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双孢菇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多糖、粗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然而,这些营养成分在双孢菇的生长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进而对其品质产生影响。

首先,双孢菇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成分会有所不同。

在双孢菇的生长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是持续进行的。

例如,双孢菇的毛孢子体和菌梗的生长阶段,由于水分含量较高,其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含量相对较高。

而在菌盖展开的生长阶段,菌梗的含水量减少,使得营养成分的含量有所下降。

因此,在不同生长阶段采摘的双孢菇,其营养成分会有所差异。

其次,双孢菇在不同储存条件下营养成分也会发生变化。

存放时间和温度的不同可引起双孢菇中营养成分的降解和转化。

研究表明,长时间的储存和高温环境会导致双孢菇中维生素B族的流失,尤其是维生素B2和维生素B3。

此外,双孢菇中维生素C也易受光照和热敏因素的影响而损失。

因此,合适的储存温度和时间对于保持双孢菇的营养成分非常重要。

除了双孢菇生长和储存过程中的变化,其品质也会受到营养成分变化的影响。

营养成分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双孢菇的口感、香味和风味。

例如,蘑菇中的蛋白质对于提供丰富的风味和口感至关重要。

而多糖和粗纤维则是赋予双孢菇独特风味和口感的关键成分。

另外,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含量也是保持双孢菇色泽鲜艳和新鲜口感的重要因素。

因此,双孢菇中营养成分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其品质的好坏。

为了充分利用双孢菇中的营养成分并保持其良好品质,人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首先,应选择合适的时间采摘双孢菇,尽量选择在菌盖展开前采摘,这样可以保证双孢菇中营养成分的最大含量。

其次,在储存双孢菇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尽量保持在低温下储存,并尽早食用以避免营养成分流失。

此外,烹饪过程中也应注意不要过度加热,以保留双孢菇中的营养成分。

总结起来,双孢菇的营养成分在其生长和储存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影响其品质。

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参考内容三
引言
双孢蘑菇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食用菌,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生产 和消费。中国是双孢蘑菇生产大国,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较大。然而,双 孢蘑菇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生产成本较高、市场价格波动大等,这些 问题影响了双孢蘑菇生产的经济效率。因此,本次演示旨在分析中国双孢蘑菇生 产的经济效率,以期为提高双孢蘑菇生产的效益提供参考。
3、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双孢蘑菇生产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提高生产者的 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降低劳动力成本。
4、实现规模化生产: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实现规模化经营,降低单位产品 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感谢观看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经历了从传统的手工栽培向现代化、 模式化栽培的转变。然而,双孢蘑菇的栽培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生长环境的要 求、病虫害的防治、产量的提高等。尽管如此,科研人员仍在不断探索新的栽培 技术,以解决这些问题。
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为其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主要包 括营养供给、温湿度控制、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调节等方面。这些条件的优化可 显著提高双孢蘑菇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式,探讨双孢蘑菇乳酸发酵饮料的加工工艺。首 先,对双孢蘑菇进行破碎、过滤,得到双孢蘑菇汁。然后,将不同种类的乳酸菌 (如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等)接种到双孢蘑菇汁中,进行发酵。在发酵 过程中,控制温度、pH值等参数,并采用高速离心机对发酵液进行分离。最后, 对发酵饮料进行质量检测,包括乳酸菌数量、营养成分、口感等方面。
总的来说,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和推动产业发展,我们仍需不断优化技术体系, 加强与其它技术的结合,探索新的应用领域。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任何技 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因此,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需 要充分结合生产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双 孢 蘑 菇

双 孢 蘑 菇

双孢蘑菇双孢蘑菇又称白蘑菇、洋蘑菇,属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是一种好气性的草腐性真菌。

双孢蘑菇在我国栽培历史较短,福建省是双孢蘑菇生产的大省,占全国生产量的50%以上。

在我国北方,尤其在东北地区,双孢蘑菇起步较晚,生产技术较差,因此,发展双孢蘑菇生产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一、双孢蘑菇的形态特征1、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菌丝体是双孢蘑菇生长的营养体。

双孢蘑菇的生活史类型是单孢可育,多核菌丝出菇。

菌丝体由担孢子萌发形成,经过初生菌丝生长、次生菌丝生长及三生菌丝生长再到菌丝生理成熟后,形成子实体。

2、子实体的形态特征及分化发育。

双孢蘑菇子实体具有典型的菌盖、菌褶、菌柄、菌环等。

子实体幼时半球状,逐渐成熟后菌盖展开呈伞状,直径5―15厘米,呈白色、淡黄色或灰色,表面光滑、不黏。

菌肉白色,菌褶褐色、离生。

菌盖与菌柄同为白色,柄圆柱形,基部粗。

菌环着生于柄中部,膜质、白色。

二、影响子实体发育的因素双孢蘑菇由双核菌丝所组成,所需要的养分由周围菌丝中的养分向子实体输送。

一般认为双孢蘑菇子实体的分化发育完全依靠细胞的扩张。

紧挨菌盖下面的菌柄是其伸展最快的部位。

而子实体的形成机制与下列因素有关:1、温差变化当温度下降到14℃―16℃时,蘑菇菌丝便由营养生长转到生殖生长,进而形成子实体。

2、二氧化碳和氧的比例的改变当二氧化碳含量由0.1%―0.5%下降到0.03%―0.01%以下时,才能促进子实体的形成。

3、土壤微生物土壤某些微生物产生的激素诱导并促进子实体的形成。

4、机械性刺激在机械性刺激下,包括菌丝体和子实体,可加速生长,有利于提高产量。

三、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营养来源双孢蘑菇的主要营养源来自秸秆和粪肥。

秸秆可以为稻草、大麦草及其他禾本科茎叶等,另外苜蓿茎秆、玉米芯、甘蔗渣、小麦秆、棉籽壳等都可以。

以上原料都要求新鲜、无腐烂、霉变。

多年来双孢蘑菇生产所用秸秆仍以稻草和大麦为主。

而我国地域差别大,各种秸秆都被浪费在食用菌产业蒸蒸日上之际,广大食用菌科研和生产者研究和开发出多种栽培配方,主料的变化层出不穷。

双孢蘑菇与生物化学

双孢蘑菇与生物化学

双孢蘑菇与生物化学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Lange) Sing) , 简称蘑菇, 英文名通常为Button Mushroom或Common Cultivated Mushroom , 因担子上通常仅着生2个担孢子而得名。

双孢蘑菇在分类上隶属真菌门, 担子菌纲, 无隔担子菌亚纲, 伞菌目, 蘑菇科, 蘑菇属, 是唯一确定了染色体组型(含13条染色体) 的食用菌栽培种。

[1 ]双孢蘑菇的栽培源于16世纪的法国, 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 在20世纪30年代初被引入我国, 现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较大规模的栽培。

1 双孢蘑菇子实体中的营养成分1.1双孢蘑菇子实体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目前测定食用菌子实体中氨基酸含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与传统方法相比, 这两种方法快速、精确、操作简便。

有报道指出, HPLC法的准确性要高于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法。

而且, 氨基酸分析仪无法一次全部测出18种氨基酸的含量。

其中色氨酸由于在酸中会分解, 因此必须采用碱水解, 进行再次测量。

[2]采用HPLC法还可以测定双孢蘑菇的多糖、维生素和脂肪酸等物质。

1.2双孢蘑菇子实体中的营养成分双孢蘑菇子实体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根据吴素玲等的测定结果, 双孢蘑菇子实体干粉中粗蛋白含量为37.86 % , 粗脂肪含量仅为 1.5 %; 还原糖和多糖含量分别为0.1 % , 3.38 %; 含有K、Na、Ca、Mg、Fe、Zn、Mn、Cu、P和Se 等多种人体必需矿质元素; 8 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2.30 %; 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 EP N) 为0.73 ; 此外, 还含有丰富的多糖、纤维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和核苷酸类物质。

Vetter 测定了9 种双孢蘑菇菌株培养物中几丁质占菌丝干重的含量, 结果在6.17 %~8.88 %之间。

[3]2 双孢蘑菇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条件2.1双孢蘑菇不同菌株菌丝的最适生长条件双孢蘑菇有多种菌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c s N r e s giu ua U i ri, abn1 0 3 , hn ) n e , ot a t r l rl nv s y H ri 0 0 C i h A ct e t 5 a
Ab t a t y o s r ig t e mir sr c u e o h e e a ie my ei m fAg r u i o u n s r c :B b e v n h c o t t r f e v g t t c l u t v u o a i s bs r s a d c p
t e my ei o h r t c e e s t e t e o y ei e mi a in i c e s d,an h o t to h c l gr wt a e de r as d a h i fm c l g r n t n r a e al m al o d t e c n en f RNA ecea e i p w n ag e d r s d wh l s a e gr w mor od . F h d tyn s e c n e p obe s o h e e ler ort e ien i ig en s e c r lm f t e f pr u t n o u h oo s awn i h uru e. od c i fm s r m p o nt ef t r
第4卷 第5




42( 、 5 :99-1 03
2 1年 5 0 1 月
J u n lo rh atA c h rlUnv ri o r a f No te s u u a iest y
Ma 01 y2 1
双 孢 蘑 菇 营 养 菌 丝 老 化 现 象 的形 态 学 研 究
王 博 ,许 修 宏 ,袁 立
103 50 0)
( 北 农 业 大 学 资 源 与 环 境 学 院 ,哈 尔滨 东

要 :通 过 观 察 双 孢 蘑 菇 茵 丝体 的 显 微 结 构 和 检 测 菌 丝 体 活 力 ,找 到 双 孢 蘑 菇 营 养 菌 丝 老 化 的 基 本 特 征 ,
描述 了双孢蘑菇 (g r u i ou) A ai s s rs 的营养菌丝在 不同时期 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发现 ,在接种 5 ~ 0d c bp O 6 后菌丝开始老
化 ,找 到 老化 的标 志 性 特 征 为 细 胞 发 生 肿 胀 ,产 生液 泡状 物 质 ; 细胞 壁 变得 粗 糙 不规 则 。 结 果 表 明 ,茵 丝 的 萌 发
d t c ig t e a t i f my ei m ,i woud id t a s t l h r c e it s o h a ed v ge a ie ee t h cit o c l n vy u t l f h tes en i c a a t r i f t e g e t t n a sc v m y el m fAga iu ipo u .Th n e t a i h we h tt e m o p lgialc a ge c u r d i c i u o r s bs r s c e iv s i t g on s o d t a h r hoo c h n s o c re n a ig v geat e my el m f gen e t i c i v u o Aga iu ip u n dfe e tpe ids Th es l h we h t h e i r s bs or s i i r n r c o . e r ut s o d t a e p r s t od
o en s e c c u e r m O t 0 d y fe n ua i . e sgn o en s e c a wel g an fs e c n e o c r d fO 5 0 6 a s a t rioc lt on Th i fs e c n e w s s ln d i v c o e l e i h c l m d t e c l a u l -k n t e my e i i u an h elwal e a e c ar e an re lr l b c m o s d ir gua .Th e ul h we h t s e rs t s o d ta s
时间随着菌龄 增大而增 大,茵丝长速会 随着菌龄增 大而减缓 ;随着茵龄 的增加 菌丝的 R A含量 降低 。为今后鉴别 N
生 产 中 菌种 的老 化 问题 提 供 科 学 依 据 。 关键 词 : 菌丝 老 化 ;形 态 学观 察 ;茵 丝 活 力 中 图分 类 号 :¥4 66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 1 0 — 3 9 2 1 }5 0 9 — 5 0 5 9 6 (0 10 ~ 0 9 0
Mo p oo ia t de e e c n e o e e a ie my el m f a i r h lgc l u ison s n s e c f g tt c i o s v v u Ag r -
C S b s r sWA GB , UXu o g Y A iC lg f e o r s n ni n e tl c U ipo u / N o X i n , U NL (oe eo R s u e dE vo m n i h l c a r aS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