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规划标准摘要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第一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第1条镇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石牌镇镇域人口近期2022年为10.35万人,远期2035年为12.90万人。
石牌镇近期2022年城镇化水平为48%,远期2035年为70%。
第2条镇域空间结构规划形成“1135N”的空间结构:(1)1个镇域引擎指引领镇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包含两个吸引核:湖区论坛演艺核、以及老镇朝圣体验核。
(2)1条城乡联动发展轴依托普济路、皖裕路等内部主干道路,由西北向西南,连接普济村、镇区、皖河村、万明村、同福村等,形成城乡联动发展主轴。
(3)3个重要发展板块三片北部片区:城镇产业集聚发展区;西南片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东部片区:绿色粮油种植示范区。
(4)5条对外联动辐射发展带石牌-腊树辐射带:依托省道S344,吐舌腊树及太湖、潜山县周边乡镇。
石牌-雷埠辐射带:依托省道S237辐射带动雷埠及望江县周边乡镇。
石牌-平山辐射带:依托省道S237辐射平山等怀宁县周边乡镇。
石牌-赛口辐射带:依托新建石牌——安庆公路,辐射皖河农场等乡村区域。
石牌-高士辐射带:依托石牌——高士——望江公路,辐射高士等周边乡镇。
(5)N个特色美好乡村。
指镇域内美好乡村。
第3条镇村职能结构规划粮油种植型乡村、农业休闲型乡村、文化休闲型乡村四类。
根据石牌镇的现状和镇区发展条件,将镇域村镇职能分为综合服务型城镇、表4-2镇村职能结构规划表职能类型行政区名称中心村名称综合服务型镇区——粮油种植型彭星村彭家墩万明村郑家湾永裕村红星同福村娘娘庙南保村苏方农业休闲型保湖村钱湾、湖港墩青圩村陈家二房万全村鲁家牌杨塅村陈家上八屋五一村王家桥双一村张家墩文化休闲型广丰村王家墩广丰村王家墩皖河村杨家牌普济村产家中垅第二章镇区主要建设用地布局规划第4条镇区建设用地规模镇区总建设用地903.54公顷。
其中居住用地296.2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32.8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80.3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8.88%;工业用地31.0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3.43%;交通设施用地164.6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18.22%;绿地139.4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15.43%。
卫生镇创建标准(一)

卫生镇创建标准(一)卫生镇创建标准引言在现代社会,卫生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改善公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卫生镇的创建成为许多地方政府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介绍卫生镇创建的相关标准,以便为相关地方提供参考。
一、规划与设计1.位置选择:卫生镇应位于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地区,远离工业污染源。
2.占地面积:卫生镇占地面积应适中,能满足日常生活、娱乐、教育等需求,同时要留出足够的绿化空间。
3.基础设施规划:卫生镇内应配备完善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并合理规划交通路网。
二、环境卫生管理1.垃圾分类:设立垃圾分类设施,提倡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并定期进行垃圾清运和处理。
2.环境卫生监测:建立环境卫生监测系统,定期检测空气质量、水质和噪音等指标,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环境。
3.公共厕所建设:合理布局公共厕所,确保卫生镇各个区域的居民和游客能够方便使用干净的公共厕所。
三、卫生设施建设1.医疗设施:卫生镇应设立医疗服务中心,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并配备足够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2.教育设施:建立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保障居民子女的教育权益。
3.运动休闲设施:规划建设公园、体育馆、健身房等运动休闲设施,满足居民的娱乐和健康需求。
四、宣传与教育1.宣传活动:组织相关宣传活动,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公众环境卫生意识。
2.卫生教育:加强卫生教育,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提高卫生镇居民的卫生意识和卫生能力。
结语卫生镇的创建标准涉及多个方面,从规划与设计到环境卫生管理,再到卫生设施建设和宣传与教育等。
只有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卫生镇的质量,才能为居民创造一个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村镇规划法

2.2.1 村镇总人口应为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常住人口的总和,其发展预测应按下式计算:Q = Qo (1+K)n + P式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Q——总人口现状数(人);K——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n——规划期限(年)。
2.2.2 集镇规划中,在进行人口的现状统计和规划预测时,应按其居住状况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性质进行分类。
2.2.3 集镇规划期内的人口分类预测,应按表2.2.3的规定计算。
集镇规划期内人口分类预测表2.2.3人口类别统计范围预测计算常住人口村民规划范围内的农业户人口按自然增长计算居民规划范围内的非农业户人口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计算集体单身职工、寄宿学生等按机械增长计算通勤人口劳动、学习在集镇内,住在规划范围外的职工、学生等按机械增长计算流动人口出差、探亲、旅游、赶集等临时参与集镇活动的人员进行估算2.2.4 集镇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计算。
2.2.4.1 建设项目尚未落实的情况下,宜按平均增长法计算人口的发展规模。
计算时应分析近年来人口的变化情况,确定每年的人口增长数或增长率。
2.2.4.2 建设项目已经落实、规划期内人口机械增长稳定的情况下,宜按带眷系数法计算人口发展规模。
计算时应分析从业者的来源、婚育、落户等状况,以及村镇的生活环境和建设条件等因素,确定增加从业人数及其带眷人数。
2.2.4.3 根据土地的经营情况,预测农业劳力转移时,宜按劳力转化法对村镇所辖地域范围的土地和劳力进行平衡,计算规划期内农业剩余劳力的数量,分析村镇类型、发展水平、地方优势、建设条件和政策影响等因素,确定进镇的劳力比例和人口数量。
2.2.4.4 根据村镇的环境条件,预测发展的合理规模时,宜按环境容量法综合分析当地的发展优势、建设条件,以及环境、生态天下房地产法律服务网为大家提供法律服务。
镇政办镇村规划建设规定3篇

镇政办镇村规划建设规定3篇镇政办镇村规划建设规定第1篇为把镇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建设面貌良好,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型城镇,进一步提高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升城镇新形象,结合镇规划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宅基地的审批管理(一)申请宅基地的条件第一条根据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省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凡符合下列条件者,可申请一处宅基地。
1、凡年满20周岁、属本村农业户口的居民;2、因结婚等原因,确需建新房分户的;3、原住宅影响村镇规划需要拆迁的;4、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回原籍落户,农村确无住房的;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条所申请建房的村庄,必须有经市政府批准的村庄规划,且所申请的建房必须符合村庄规划、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建房条件,无纠纷,否则镇政府不予受理。
第三条凡符合条件的建房户必须提前三个月向本村村两委提出书面申请;经村两委、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予以张榜公示,对公示无异议的建房户报镇政府预审。
第四条镇村建设服务中心和镇国土资源所受理村庄建房户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到村审核、查验现场后,出具书面预审报告或证明,经管区总支书记、分管领导、镇主要领导签字批准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第五条每季度第一个月的前十天为镇主管部门受理村庄建房户申请日,除此之外原则上不再受理。
(二)建设宅基地的有关规定第六条所建宅基地必须符合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
第七条镇驻地村建设宅基地必须符合镇驻地规划。
第八条所建宅基地必须经镇主管部门审核,按照村庄统一规划的长、宽、高等规定建设。
第九条申请建房户拆旧建新的,旧房必须提前拆清;如有乱搭乱建现象的,在拆清前不予办理建房手续。
第十条村两委在提交建房申请时,需同时提报对申请建房户的会议记录及张榜公布情况材料。
第十一条对批准的宅基地必须由镇村建设服务中心、国土资源所进行定点放线,基础完工后进行验线,核实面积。
村镇规划标准 强制性标准

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施行日期:1994年6月1日一总则1.0.1 为了科学地编制村镇规划,加强村镇建设和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的村庄和集镇的规划,县城以外的建制镇的规划亦按本标准执行。
1.0.3 编制村镇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二村镇规模分级和人口预测2.1 村镇规模分级2.1.1 村庄、集镇按其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宜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镇、中心镇四个层次。
2.1.2 村镇规划规模分级应按其不同层次及规划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划分为大、中、小型三级,并应符合以表2.1.2的规定。
村镇规划规模分级表2.1.2村庄集镇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镇中心镇大型>300>1000>3000>10000中型100~300300~10001000~30003000~10000小型<100<300<1000<30002.2 村镇人口预测2.2.1 村镇总人口应为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常住人口的总和,其发展预测应按下式计算:Q = Qo (1+K)n + P式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Q——总人口现状数(人);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n——规划期限(年)。
2.2.2 集镇规划中,在进行人口的现状统计和规划预测时,应按其居住状况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性质进行分类。
2.2.3 集镇规划期内的人口分类预测,应按表2.2.3的规定计算。
集镇规划期内人口分类预测表2.2.3人口类别统计范围预测计算常住人口村民规划范围内的农业户人口按自然增长计算居民规划范围内的非农业户人口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计算集体单身职工、寄宿学生等按机械增长计算通勤人口劳动、学习在集镇内,住在规划范围外的职工、学生等按机械增长计算流动人口出差、探亲、旅游、赶集等临时参与集镇活动的人员进行估算2.2.4 集镇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计算。
镇总体规划的内容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课程名称:专业前沿专题讲座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2008级学号:210893852学生姓名:赖桂才起讫日期:2011年7月指导教师:罗敏职称:讲师镇总体规划的内容一、镇总体规划总则(绪论)1.规划背景与目的根据具体村镇规划与发展的背景,进一步为进一步强化中心镇的规划管理和建设,适应新时期城镇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指导城镇建设,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确立村镇规划发展目标,如完善设施、优美环境、实现城乡一体化等。
2.规划依据镇总体规划的编制依据主要有国家关于城镇规划建设方向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省、市、县有关小城镇发展的文件和精神等,主要依据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5.所隶属省、市、县等相关规划及地方相关基础资料3.规划期限近期规划一般为5年。
远期规划一般为20年。
4.规划范围镇区及其行政管辖村庄等二、镇域体系规划1.概况1.地理位置:区域位置,即在某省某市某县及周围比较有特色的地方;经纬度,即镇所在地区的经度纬度。
2.历史沿革:镇的发展历史,历史规划成果及经验等。
3.自然条件:气候、地质及水文,土地资源、农副资源。
气候:气候带、年最高/低气温、年平均气温、长年主导风向、年平均降水量、无霜期等自然条件。
地质及水文:镇地质结构、地下水、地表水等地质水文条件。
土地资源:土地面积、土壤是否适宜农作物、耕地面积所占比例大小等土地状况。
农副资源:农业一般都是镇得主导产业,大棚蔬菜基地、养殖业等。
4.经济概况:经济规模、产业类型与产业结构等。
2.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主要发展什么(具体产业)、重点发展在哪里、发展目标。
3.镇域规模人口规模:流动人口、常住人口、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等。
用地规模:用地面积、人均用地面积。
人口、GDP、人均GDP、农民纯收入等。
【9A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StandardforPlanningofTownandVillageGB50188—93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4年6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的通知建标[1993]732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有关计委,各计划单列市建委: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39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村镇规划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四年六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技术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9月27日1总则1.0.1为了科学地编制村镇规划,加强村镇建设和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全国的村庄和集镇的规划,县城以外的建制镇规划亦按本规标准执行。
1.0.3编制村镇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2村镇规模分级2.1村镇规模分级2.1.1村庄集镇按其在村镇体系中的地位和职能宜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镇、中心镇四个层次。
2.1.2村镇规划规模分级应按其不同层次级规划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划分为大、中、小开型三级,并应符合表2.1.2的规定。
2村镇规模分级2.2村镇人口预测2.2.1村镇总人口应为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常住人口的总和,其发展预测应按下式计算:Q=Q0(1+K)n+P式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Q0----总人口现状数(人);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人);n-----规划期限(年)。
2.2.2集镇规划中,在进行人口的现状统计和规划预测时,应按其居住状况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性质进行分类。
镇规划方案-最新版

镇规划方案1. 简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的城镇化建设也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建设涉及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镇规划,这是城镇化建设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镇规划的概念、意义、步骤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 镇规划的概念与意义镇规划是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城镇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绿化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确定城镇建设的方针、政策、目标,并将之具体化、可操作化,以此指导城镇化建设中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镇规划对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镇规划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镇规划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最后,镇规划是保障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基础。
3. 镇规划的步骤1.制定规划方案:制定规划方案是镇规划的第一步,包括对镇现状的分析、对规划要求的确认、规划指标的制定等方面。
2.编制规划方案:编制规划方案是镇规划的核心步骤,需要充分考虑镇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方面因素,对城镇的发展方向、结构、空间布局、建设内容等进行综合考虑和有效合理安排。
3.审核规划方案: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后,需要进行审核,包括规划的可行性分析、地形地貌分析、生态环境分析、经济社会分析等方面,确保制定的规划方案能够长期稳定地促进城镇的有序发展。
4.宣传推广规划方案:规划方案制定后,需要将规划方案向公众宣传,增加公众对规划方案的认同度和参与度。
5.实施和监管规划方案:将规划方案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管和控制,以确保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
4. 镇规划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宜依托政府力量及社会资源,整合人、财、物的资源支持。
2.宜抓住机遇,与城市转型升级同步推进,融合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3.宜立足实际,根据镇区自身发展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规划方案。
4.宜强化监管,加强对镇区建设过程和建设质量的全面监管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