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学期第二章第二节我们身边的物质上海教育版[最新]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备课稿沪教版.doc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备课稿沪教版.doc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知识点一空气的成分1.在干燥的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说明(1) 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2) 百分数为体积分数而非质量分数。

2.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可燃物的燃烧消耗氧气,而绿色植物的__光合作用_又弥补了自然界中氧气的消耗。

点拨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是混合物,含量较多的是氮气和氧气,还含有其他气体,如稀有气体和水蒸气等。

空气的成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注意(1) 燃着的木炭、蜡烛和末端系有燃着的火柴梗的铁丝是保持相对稳定。

知识点二氧气的物理性质应由上而下缓慢地伸入集气瓶中,以充分利用瓶内的氧气。

(2) 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应注意:①铁丝应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的杂质;②铁丝应绕成螺旋状,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③铁丝末端系上一根火柴梗,起到_引燃__的作用;④当火柴__即将燃尽时,再伸入集气瓶内;知识点三氧气的化学性质⑤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__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使集气瓶炸裂__ 。

(3)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_更剧烈。

点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应注意:(1) 区分开“光”与“火焰”“烟”与“雾”;(2) 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能出现木条复燃__,证明是氧气。

(5)实验步骤关键词解读①查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向试管中装入药品,在试管口塞一团蓬松的棉花②装团,可以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冲出试管进入导管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④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后固定加热⑤收收集气体⑥离将导管从水槽中撤离⑦熄熄灭酒精灯知识点四氧气的用途(3) 实验步骤说明 1 、氧气的用途都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有关2、氧气具有助燃性,而没有可燃性,故不能用作燃料。

知识点五氧气的工业制法1. 原理:利用氮气和氧气的__ 沸点___ 不同。

2. 方法:分离__液态空气___,先蒸发出来的是_液态氮___。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教案 沪教版 教案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教案 沪教版 教案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一、空气的成分空气是一种含N2(78%)、O2(21%)、CO2、H2O、稀有气体及粉尘组成的混合物。

1、O2:食物变质、钢铁生锈、白磷自燃;2、CO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CO2、碱溶液吸收CO2而变质;3、H2O:NaOH固体、粗盐、糖潮解吸水、浓硫酸吸水、生石灰(CaO)吸水而变质;4、N2、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体。

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4P+5O2 = 2P2O5)消耗装置中的氧气,使装置中的压强降低,引起水倒流。

流入装置中水的体积就是氧气的减少的体积。

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时发光、放热、产生浓厚的白烟(固体小颗粒);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倒流,约占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4、注意:装置要有良好的气密性;红磷的量要足够;燃烧后生成物是固体。

三、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气体类和粉尘类)酸雨: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水危害: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使土壤的营养流失,危害植物的生长,危害森林的生长;腐蚀建筑材料;危害人体健康。

防治:一是减少污染,可采用低硫的煤、石油、天燃气等燃料,以及加工制成低硫或脱硫的燃料;或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等。

二是进行回收处理,综合利用,如硫酸厂的尾气可采用氨吸收法、石灰乳吸收法等进行回收。

硝酸厂尾气可采用碳酸钠溶液吸收法、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法等。

四、氧气1、组成与结构氧气是由元素组成;氧气是由大量的构成;每个氧分子是由构成。

2、物理性质:(常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液氧与氧气都是由构成的,是分子间的不同,是同种物质,不同的状态。

3、化学性质:氧化性、助燃性⑴、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变质、钢铁的生锈都是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缓慢氧化作用⑵、在点燃或加热下,很多物质能与氧气反应2Mg+O2 = 2MgO 3Fe+2O2= Fe3O4 2 Cu +O2 = 2 CuO 4Al+3O2 = 2Al2O3CH4+2O2= CO2+2H2O其中,铁燃烧的实验中,应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或铺一层,防止;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混合点燃可能引起爆炸,故在点燃前应先。

初三化学上学期第二章第二节我们身边的物质上海教育版共15页PPT资料

初三化学上学期第二章第二节我们身边的物质上海教育版共15页PPT资料
现象: 1 在空气中 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 变冷 2 在氧气中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生成一种 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注:留少量水是为了防止高温产物引起集气瓶炸裂
探究实验三: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 根据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蜡烛在空气中的燃烧现象 推测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
现象: 1 在空气中 产生黄色火焰,放热, 稍有黑烟
回顾:空气中有哪些气体,它 们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答案:氮气 78% ,氧气21%,稀有 气体 0.94% ,二氧化碳0.03% ,其 它气体杂质 0.03%
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氧气的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 若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 气
氧气的物理性质
色 味 态:无色无味的气体 三态变化:氧气降温后可以液化成淡蓝色的
更多精品资源请访问
docin/sanshengshiyuan doc88/sanshenglu
六在实验室上实验课)
; soodking/ 氮气柜
suc29rvt
一听说老伴儿的脑袋下面有一大滩血,立马就大哭起来,断断续续地说:“我和老伴儿耳,耳背啊,听到里间屋子里有,有响 动时,这贼已经把我们保,保存银子的木匣子包,包在包袱里挎了要走了,我和老伴儿拽,拽住包袱不让他走……他把我们拖 出了屋子……我被他甩脱了,又连滚带爬的扯,扯住了他的裤腿,老伴儿被他踢,踢了一脚,就倒在那里了……脑袋下一大滩 血,大概是不中用了啊……”壮年汉子说:“粱叔你莫要着急,着急也没有用的。你们怎么这么傻啊!都这么大年纪的人了, 不可以和窃贼对抗的!东西丢就丢了,可现在,你们又都成了这个样子……这可怎么是好哇?我们还是先把你抬回屋里再说 吧!”老人死活不让抬他,坚持说:“你们不要着急抬我,快,快去唤醒我的老伴儿!”耿正先去看看不省人事的老妇人。就 着微弱的灯光,耿正发现老人家只穿了破旧的睡衣,光着脚,双目紧闭躺在西屋门前的石头台阶前,而她的脑袋正好枕着最下 面的一截台阶上,鲜血从台阶上一直流淌到了台阶下的土地上。看到那年轻的夫妇二人在不停地摇晃呼唤老人,就说:“你们 不要这样摇晃她了,她伤得不轻,这样摇晃反而不好!”说着仔细摸摸老人的下颚,发现仍有脉搏;再伸出两个指头放在老人 的鼻孔下面,也能感觉到有微弱的气息。就说:“人还活着,得先给她止住血!”年轻妇人说:“那得把黄表纸烧了,用纸灰 按上才行啊!”年轻男人赶快喊:“粱爷爷,家里有黄表纸吗?你别着急,粱奶奶还活着呢,我们要给她用那个纸灰止血!” 老爷子哭着说:“活着就好哇!什么,黄表纸?我家里没有哇!这可怎么是好啊?”壮年妇人赶快说:“粱叔你别着急,我们 家里有呢!”转头对身边的那个大男娃儿说:“就放在南房的柜子里,最上层,多拿些来!”大男娃儿答应着去了。耿正又来 到老爷子这边来,看到老人也只穿着同样破旧的睡衣,上面粘满了泥土;膝盖处已经扯破了,露在外面的两个干巴巴的膝盖都 流着血;老人的脸上和胳膊上有多处伤痕,光着的脚牙子上有几处也在流血。实在是惨不忍睹,忍不住骂了一句:“这个狠毒 的窃贼!要不是他跑得太快,我非打死他不可!”又说:“梁爷爷,您躺在这里太冷了,还是回屋里去吧!放心,奶奶她没有 事儿的!我们给她止住了血,也就抬回去了!”老人家哭着对邻里人说:“多亏了这个娃儿啊,是他把这可恨的窃贼打跑的! 对啦,还有几个呢,也被这贼打了!他们呢,没有被打坏吧?这可恨的贼哇……”耿正说:“他俩都只是受了伤,不太重,您 放心好啦,您还是先回屋里去吧!”老人家哭着同意了。于是,年轻妇人又端起油灯,大家一起动手,小心地把老人家抬起来。 吓得一直说不出话来的耿英,这时伸出手来轻轻地拍掉一些粘在老人睡

沪教初中化学九上《2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word教案 (1)

沪教初中化学九上《2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word教案 (1)

第2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本章学习要求: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简单知识以及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方法。

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2.掌握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重要用途。

3.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其工业制法。

4.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5.认识水的组成,知道蒸馏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

了解水的净化的实验室方法及工业方法。

6.初步认识两种常见的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对燃烧和缓慢氧化的现象有所认识。

7.对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有清醒的认识,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不断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8.积极参与有关的科学探究和化学实验活动,识别并会使用课本实验中所见的化学仪器,规范自己的实验操作行为。

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对空气的成分有进一步的了解。

2.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4.对当今的空气质量状况有所了解,知道空气的污染源以及消除空气污染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探究空气的成分<实验探究1>“捕捉”空气(如课本第28页图2-3)1.你能想出一些办法“捕捉”到空气吗?你能把一瓶空气转移到另一只瓶中吗? 2.介绍认识实验仪器:分液漏斗、集气瓶、导管、双孔塞、水槽。

3.介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实验探究2>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如课本第27页图2-1)(1)原理:选择一种在空气中反应只消耗氧气而不与其他气体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的物质(首选物质为红磷),从而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中。

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即为原来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

(2)实验装置:课本P 27图2-1(3)实验现象:红磷(暗红色粉末)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51。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各体积分数;2、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3、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4、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认识保持空气洁净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能用实验说明空气是混合物;2、通过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初步学习科学实验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如何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2、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第一课时:探究空气的成分一、了解空气[新课引入]: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生命就难以存在。

目前你知道空气有些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出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理由。

[问题情景]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你能“捕捉”到它吗?学生举例:如用注满水的集气瓶、塑料袋、注射器等。

怎样将你捕捉到的空气弄到另外一个集气瓶中?[实验探究]课本P28“活动与探究”1、了解仪器的名称和用途:2、实验步骤:(1)(2)(3)[实验思考]这个实验说明空气有什么性质?二、认识空气的成分[引入]空气就像一个“大家族”,其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是不相同的。

如何用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1)将图2-1所示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思考]1.为什么要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并加以标记?2.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3.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实验结论][讨论交流]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什么?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5.如果实验中,红磷在集气瓶里已经全部燃烧,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精要透析]1.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在此实验中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要使实验成功关键要注意哪些问题?[解析]: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一段时间后,钟罩内的水面上升约1/5,说明红磷燃烧生成的白烟能溶解于水,由于钟罩内空气中的氧气被全部消耗,冷却后,钟罩内的水面会上升到钟罩体积的约1/5处,[实验现象说明]:(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氮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4/5。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总结词
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详细描述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为活泼的气体,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在燃烧反应中,氧 气是必不可少的氧化剂,可以支持燃烧,如炼钢、气焊等。此外,氧气还广泛应 用于医疗、潜水、航天等领域。
空气污染与防治
总结词
空气污染与防治
详细描述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和燃煤等。 为了防治空气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污染物排放标准、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同时, 个人也可以采取低碳出行、减少燃煤使用等措施来减少空气污染。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章《身 边的化学物质》

CONTENCT

• 身边的化学物质概述 • 空气与氧气 • 水与氢气 • 金属与非金属 • 有机物与无机物
01
身边的化学物质概述
化学物质的重要性
化学物质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础
从微观的原子、分子到宏观的宇宙天体,化学物质 无处不在,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
金属腐蚀的定义
金属腐蚀是指金属与周围 环境中的物质发生化学或 电化学反应,导致金属表 面损伤或变质的现象。
金属腐蚀的类型
包括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 蚀。
金属腐蚀的防护
可以采用涂层、电镀、合 金化等方法来提高金属的 耐腐蚀性,延长使用寿命。
05
有机物与无机物
有机物的性质与用途
性质
有机物通常可燃,易溶于有机溶 剂,难溶于水。
用途
有机物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中应用广泛,如塑料、纤维、橡 胶等。
无机物的性质与用途
性质
无机物通常不燃,不易溶于有机溶剂 ,易溶于水。

九年级化学 第2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 第2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 沪教版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一、本章在学科知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本章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作为研究物质的开端,主要包括人类生命活动无法离开的空气和水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组成、性质、制法及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去探索物质的奥妙,进一步体会化学研究的内容及如何研究物质。

二、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共包括四部分内容,都是学生身边的物质,第一部分主要包括空气的组成、空气成分的研究以及空气的重要用途;第二部分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制法;第三部分主要讲述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及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第四部分包括水的组成,净化及水污染和它的防治措施,这四部分内容看似独立成节,但又是相互联系的。

三、本章知识与社会热点、生产生活、科技前沿等方面的联系或体现
本章所研究的内容都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其中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都是我们的生活、生产密不可分,同时空气的污染、水污染以及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危害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氧气、氮气、稀有气体在科学研究和高科技领域有广泛的用途。

四、学法建议
1、注重知识的积累,注意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区别,通过类比掌握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组成、性质。

2、加强参与意识,亲自参加试验活动,培养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3、注重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方面的联系,培养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以及关心环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初三化学上学期第二章第二节我们身边的物质上海教育版(2019年11月整理)

初三化学上学期第二章第二节我们身边的物质上海教育版(2019年11月整理)

练习:
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D) A 氧气绝对不溶于水 B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C 在一定的条件下氧气可以变成无色的液体 D 通常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的化学性质:
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
点燃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探究实验一: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 观察思考: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与氧气中燃烧的 区别?
回顾:空气中有哪些气体,它 们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答案:氮气 78% ,氧气21%,稀有 气体 0.94% ,二氧化碳0.03% ,其 它气体杂质 0.03%
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氧气的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 若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 气
氧气的物理性质
色 味 态:无色无味的气体 三态变化:氧气降温后可以液化成淡蓝色的
现象 1在空气中:红热 无烟 2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放 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推测:物质的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探要留少量水?
现象: 1 在空气中 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 变冷 2 在氧气中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生成一种 黑色固体。
液态氧,继续降温可以凝固成淡蓝色的雪花 状的固态氧。
溶解性: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略大
; 明舟生物 细胞 菌株 ATCC https:/// 明舟生物 细胞 菌株 ATCC

沈文秀建威府司马 立地之道 "逖衔之 素母弟约 "初 受敕撰门下诏书凡四十卷 所食唯盐米而已 取济而已 而俗弊得改 弃城而走 虞 盖亦常理 移任此者 《六经》者 七里郊也 仍陈窘乏 太后令廞以诗武授弟元吉 约字惠伯 丞相 潜结渠率 笔迹称善 以素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用途:
1 可以支持燃烧:炼钢 气焊 炸弹等 2 可以供给呼吸:医疗 登山 潜水等
本节知识点:
1 氧气的物理性质(了解) 2 氧气的化学性质(重点) 3 几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文
字表达式(重点) 4 氧气的用途(了解) 5 氧气的检验(了解)
作业
1 课后相关练习题 1. 2 练习册相关练习题(明天交) 2. 3 预习实验册18-21页的实验
练习:
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D) A 氧气绝对不溶于水 B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C 在一定的条件下氧气可以变成无色的液体 D 通常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的化学性质:
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
点燃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探究实验一: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 观察思考: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与氧气中燃烧的 区别?
文字表达式: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注:留少量水是为烧 根据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蜡烛在空气中的燃烧现象 推测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
现象: 1 在空气中 产生黄色火焰,放热, 稍有黑烟
2 在氧气中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集气瓶内有水珠,生成一种能使澄 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初三化学上学期第二章第二节我们身边的物质上海教育版[最新]
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氧气的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 若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 气
氧气的物理性质
色 味 态:无色无味的气体 三态变化:氧气降温后可以液化成淡蓝色的
液态氧,继续降温可以凝固成淡蓝色的雪花 状的固态氧。
溶解性:难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略大
(周六在实验室上实验课)
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总结(知识点)
1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2 氧气可以支持许多物质燃烧,但它本身不能燃 烧,它是助燃剂 3 物质燃烧的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成正比 4 物质燃烧时常伴随有火焰,发光,放热等现象 5 氧化反应:有氧气参与的反应,分为剧烈氧化 反应和缓慢氧化反应。
现象 1在空气中:红热 无烟 2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放 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推测:物质的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探究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观察思考:为什么集气瓶底要留少量水?
现象: 1 在空气中 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 变冷 2 在氧气中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生成一种 黑色固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