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二章练习题
德阳市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氮气B.海水C.二氧化硫D.五氧化二磷2.在盛有空气的密封容器内,蜡烛燃烧至熄灭过程中的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蜡烛燃烧过程中生成了COB.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C.此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往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双氧水C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D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4.下列气体中会污染空气的是A .二氧化碳B .氧气C .氢气D .二氧化硫5.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 .+→+加热氢气氧化铜水铜B .→+加热氧化汞汞氧气C .+→+点燃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D .+→点燃硫氧气二氧化硫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B .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D .加热铜绿时,绿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7.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表达式为223Fe+O Fe O 点燃B .锥形瓶中放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C .气球先变大后变小,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 .激光手电照射为反应提供所需温度8.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没有催化剂就不能进行化学反应B .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C .二氧化锰可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D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性质不变9.区别木炭粉、红磷、硫粉、铁丝四种药品,最为简便的方法是A .加热分解B .观察颜色C .加水溶解D .测定物质的密度 10.已知:2KClO 32MnO Δ2KCl+3O 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 3和MnO 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 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A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 .生成O 2的质量C .固体中MnO 2的质量D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11.如图表示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反应过程中某物质的质量与时间关系,其中对应说法正确的是A .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与时间关系B .表示溶液中水的质量与时间关系C .表示过氧化氢的质量与时间关系D .表示二氧化锰的质量与时间关系二、填空题1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供选择的仪器如下。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二)

初三化学上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二)初三化学第二章综合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
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潮湿的衣服变干C.海水晒盐D.火药爆炸2.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B.氧气能供给呼吸C.氧气能支持燃烧D.氧气具有氧化性3.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4.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二氧化硫B.铁C.木炭D.空气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B.医用的生理盐水C.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物D.雪碧饮料6.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氢气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7.实验室用试管盛放固体物质并加热,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时,应该A.试管竖直放置B.试管水平放置C.试管口稍向下倾斜D.试管口稍向上倾斜8.在铝箔燃烧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铝箔变小B.放出大量的热C.发出耀眼的强光D.生成白色固体9.甲、乙、丙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和氧气,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依次观察到火焰熄灭、继续燃烧、燃烧更旺,瓶中所盛气体分别是A.氧气、氮气、空气B.氮气、氧气、空气C.空气、氧气、氮气D.氮气、空气、氧气10.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C.铁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燃烧11.下列化学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氧气中,红磷立即燃烧B.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D.硫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生成一种无色的气体1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能使任何物质间都发生化学反应13.下列情况下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B.燃烧烟花爆竹C.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D.汽车排出的尾气14.在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D.铝箔在氧气中燃烧15.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选择题专项经典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气体中会污染空气的是A .二氧化碳B .氧气C .氢气D .二氧化硫D解析:DA 、空气中含有0.03%的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不会污染空气,故A 不符合题意;B 、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所以氧气不会污染空气,故B 不符合题意;C 、氢气燃烧生成水,不会对空气和环境造成影响,不会污染空气,故C 不符合题意;D 、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可以进一步生成硫酸,会形成酸雨,所以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
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没有催化剂就不能进行化学反应B .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C .二氧化锰可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D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性质不变B解析:BA 、不使用催化剂物质也能发生化学反应,例如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也能缓慢分解放出氧气,故错误;B 、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故正确;C 、有许多反应需要的催化剂不是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也不是只做催化剂用的,也可做反应物或生成物,故错误;D 、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反应前后本身的化学性质不变,故D 错误;故选:B 。
3.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表达式为223Fe+O Fe O 点燃B.锥形瓶中放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C.气球先变大后变小,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激光手电照射为反应提供所需温度A解析:AA、铁丝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说法错误;B、锥形瓶底放水的原因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说法正确;C、纳米铁粉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气球膨胀;装置冷却后由于消耗氧气,气球又变小,说法正确;D、激光手电照射为反应提供能量,说法正确。
故选:A。
4.小张发现养鱼师傅向鱼中撒一种微黄色的过氧化钙(CaO2)固体鱼塘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小张为探究过氧化钙与水反应产生了何种气体,做了如图实验,步骤如下:Ⅰ.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良好。
《好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选择题专项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B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C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少D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好B解析:BA 、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能燃烧,不可用作发射火箭时的燃料,错误;B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约占78%,正确;C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多,错误;D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差,不是空气质量状况越好,错误。
故选:B 。
2.实验室分别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氧气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B .完全分解所需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C .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会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D .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得的氧气比高锰酸钾多D解析:DA 、由图中信息可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 、完全分解所需时间较长的是氯酸钾,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 、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不能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但是能够加快反应速率,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 、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方程式为:232MnO 2KClO 2KCl+3O Δ↑,由此可知245份的氯酸钾完全反应生成96份质量的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程式为:42422Δ2KMnO K MnO +MnO +O ↑,由此可知316份质量的高锰酸钾完全反应生成32份质量的氧气,故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得的氧气比高锰酸钾多,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
3.同时加热等质量两份氯酸钾,其中一份混入少量的二氧化锰(b 曲线),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A. B. C.D. C解析:C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催化剂不能使生成物的质量增加。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简答题专项基础练习(答案解析)

一、解答题1.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的环境信息,可及时准确地反映空气质量状况,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
下表为某日我国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日报内容:城市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A可吸入颗粒物111Ⅲ轻度污染B可吸入颗粒物104Ⅲ轻度污染C二氧化硫61Ⅱ良D24Ⅰ优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1)当日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是____ (填序号)。
(2)当日影响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是____、____。
(3)想一想,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从哪儿来的?____。
(4)为防止空气污染,保护蓝色美丽的天空,你有什么好的建议?____。
解析:D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使用清洁能源等(1)由表可知,D城市的空气质量是优,是当日空气质量指数最好的城市。
(2)由表可知,当日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
(3)化石燃料中含有较多的氮、硫等元素,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故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
(4)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多使用清洁能源、绿色出行等都可以防止空气污染。
2.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是,质量分数最大的非金属元素是,它们所形成的化合物是(填名称).解析:铝,氧,氧化铝.【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分析回答.解: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是铝,质量分数最大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它们所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故答为:铝,氧,氧化铝.3.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粒子的结构.请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1)A 图示表示原子,其最外层上电子数为 (填数字);(2)以上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序号).解析:6;BC ;AD .【解析】试题分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其最外层上电子数为=8﹣2=6;同种元素的粒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B 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C 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BC 属于同种元素.AD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故化学性质相似,答案:6;BC ;AD .4.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雅安市雅安中学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经典练习(含答案)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红热的铁丝伸入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D.红磷点燃后伸入氧气中产生大量白烟2.加热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反应中二氧化锰在此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w)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用图像表示如图,其中正确的是()A.B.C.D.3.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别、制备、除杂的方法错误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利用红磷除去空气中的氧气B.利用颜色区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C.利用二氧化锰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D.实验室利用加热分解氧化汞的方法来制取氧气4.下列化学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A.氢气+氯气点燃氯化氢B.镁+氧气点燃氧化镁C.碱式碳酸铜加热氧化铜+水+二氧化碳D.铁+硫酸→硫酸亚铁+氢气5.可鉴别出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方法是A.用鼻子闻来检验B.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D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6.下列应用符合题意,且表达式书写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 .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原理:22ΔHgO Hg+O ↑ 分解反应B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234Fe+O Fe O 点燃化合反应C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石蜡+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 氧化反应D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22222MnO H O H O+O ↑ 分解反应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A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C .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双氧水D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白烟冒出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9.下列图象符合其描述情况的是A.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随着反应进行发生的变化B. a、b两试管中分别装有等质量5%的过氧化氢的溶液,向a 试管中放入催化剂后,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生成情况C.在密闭容器中足量红磷燃烧,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总质量的变化情况D.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的变化情况10.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初三化学二单元练习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我会选择(每小题2分,共32分)1.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空气液化B.铝薄燃烧;双氧水分解C.酒精挥发;火药爆炸D.食物腐烂;滴水成冰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前者为物理性质,后者为化学性质的是( )A.汽油易挥发,碘能溶于酒精B.高锰酸钾受热易分解,氧气具有氧化性C.金属铁能导电,钢铁易生锈D.酒精能燃烧,金刚石很硬3.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下列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A.当加热反应刚有气泡产生,立即收集B.加热试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C.装入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实验结束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B.自来水C.冰水混合物D.澄清的石灰水5.烟花、照明弹中都要用到镁粉,其原因是()A.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强光 B.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C.燃烧时冒出白烟 D.燃烧生成物是白色固体6.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B.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7.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e、熄灭酒精灯;f、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bacdfe B.abcdef C.bacdef D.abcdfe8.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A.用水冲灭B.用嘴吹灭C.用湿布扑灭D.用泡沫灭火器扑灭9.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右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O2,生成液态的五氧化二磷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D.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10.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镁带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会出现浑浊现象11.下列反应中,是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反应的是()A.碳+氧气→ 二氧化碳B.碱式碳酸铜→ 氧化铜+水+二氧化碳C.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D.氨气+硫酸→ 硫酸铵12.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
《好题》人教版初中9年级化学第二章简答题专项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一、解答题1.阅读下图:(1)甲图所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2)乙图所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3)从以上2个化学反应的微观图可以看出:____________在化学变化中可分____________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只是发生了重新组合,_______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解析: 水 通电氢气+氧气 分解反应 氢气+氧气水 化合反应 分子 原子 原子【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及化学变化的实质分析解答。
(1)甲图所示为水电解的示意图,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通电氢气+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2)乙图所示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示意图,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点燃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3)从以上2个化学反应的微观图可以看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只是发生了重新组合,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完成下列问题:(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只答四点即可)。
(2)甲实验进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_________。
(3)上述三个化学反应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___________。
解析:都是化合反应 都与氧气反应 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反应都放出大量的热 液态 硫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是气体,另外两个反应的生成物是固体【分析】(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都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由图可知三个反应的反应物都有氧气,都是与氧气反应;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铝燃烧生成氧化铝。
三种生成物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都是氧化物;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产生大量白烟;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反应都放出大量的热;(2)硫在氧气中燃烧时是液态;(3)硫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是气体二氧化硫,另外两个反应的生成物是固体五氧化二磷、氧化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一、填空题1、分子是保持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_________没有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________发生了变化,变成别的物质的______,原物质的__________不能保持了。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果是由_________构成的就是混合物,由__________构成的就是纯净物。
3、碘能使淀粉变蓝,碘蒸气也能使淀粉变蓝,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⑴酒精灯不用时必须把灯帽盖上,否则不易点燃,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每段铁轨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缝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空气与我们朝夕相处,我们却看不见它,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5mL水和5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10mL,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氯酸钾②二氧化锰③空气④氯化钾中存在氧分子的是________。
6、①洁净的空气②混有冰的水③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氮气后的剩余物④二氧化碳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
7.完成下表: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元素符号氢铝锂铍氩金铂氧铁氦硼氯银铅碳钙镁氮硫铜锡硅钠钾氟氖汞锌二、选择题。
(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是小粒子B.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C. 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上的最小粒子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B. 分子一定比原子大C. 在化学变化的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D. 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3. 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A. 大小和质量不同B. 是否能保持物质的性质C.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氧分子是保持氧气性质的最小粒子B. 氯酸钾中含有氧分子,故加热时能放出氧气C. 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会改变D. 氮分子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5. 能说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为原子的事实是()A. 氧化汞制氧气B. 用自来水制蒸馏水C.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D. 碘升华为碘蒸汽6.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 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分子都是由相同的原子构成的D. 原子可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C.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D.纯净物是不含有任何杂质的物质8. 下列能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A.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B.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C. 品红扩散D. 酒精温度计能指示出温度高低9.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隙D.分子由原子构成10.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A.蒸馏水B.氯化钠C.金刚石D.C601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A.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B. 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停的运动C. 1滴水中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 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12.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现象解释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C 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分子在不断运动D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分子受热,体积变大13.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C.碳- 12原子和碳一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14.对水的沸腾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水分子体积增大B.水分子本身发生变化C.水分子质量减轻D.水分子间隔发生变化15.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这时因为()A.物质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B.物质混合后分子变小了C.混合后形成新的分子D.混合后分子的质量变小16.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气味。
训练有素的警犬可以根据人体气味识别犯罪嫌疑人。
从微观角度分析,警犬能闻到犯罪嫌疑人气味的原因是()A.分子质量小B.分子不断运动C.分子间隔小D.分子体积小17.下列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的是()A.乙醇挥发B.空气液化C.硫在氧气中燃烧D.石蜡融化18.下列粒子中,质量最小的是()A.分子B.原子C.中子D.电子19.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大原子小B.是否能构成物质C.在化学变化中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D.是否在不断地运动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练习题一、填空题1、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反应中________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_____,而______没有变化。
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_____电的_______和核外带______的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_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 。
2、①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②在原子中:a :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b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3、已知X 原子的一个原子质量是9.288×1026-kg ,一种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 ,则X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用数学式表示)_____________。
已知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1,原子核内有15个质子,则原子核内有______中子,核外有______电子,核电荷数是_______。
4.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数= 数= , 5.已知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12个中子,则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核外的电子数是 。
6.已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核电荷数是26,则铁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 ,核外电子数是 ,核内中子数是 。
7.分子是由 结合而成的,如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 原子和一个 原子构成的。
8. 一个过氧化氢分子(H 2O 2)是由 和 构成的;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9. 有的物质是由 构成的;例如:水、二氧化碳、蔗糖,还有的物质是由 直接构成的;例如:稀有气体、金属等。
二、选择题。
(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下列粒子不显电性的是( )A.质子B.电子C.原子核D.分子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构成B .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C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D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粉笔写字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变成其他分子 C .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变成其他原子 D . 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变化4.如图是氯元素的原子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氯原子第一电子层有7个电子 B . 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C . 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 . 氯与铝形成物质的化学式为AlCl 2 5.右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该粒子的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 B .该粒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 .该粒子是一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D .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6.最近,“镉大米”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据了解,含镉的大米对人的肝肾损害比较大。
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中子数为6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B 、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gC 、镉是金属元素D 、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7.右图表示氢气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B .每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C .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的121⨯一种碳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和分子数均不会发生变化 8.用“”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9.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镁离子(Mg 2+)核内有12个质子B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C .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D .镁离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10. 善于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能够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你认为下列变化事实和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事实解释A 50 mL 水和50 mL 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 mL分子之间有间隔 B 敞口放置的浓盐酸逐渐变稀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 C 金刚石坚硬而石墨质地很软(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本身的大小发生了改变11.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事实解释A 食盐溶于水不溶于油 微粒间相互作用不同B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容易爆裂 分子运动加快C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D架在高处的电线夏季变得比冬季长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12.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事实 解释 A 食盐溶于水不溶于油 微粒间相互作用不同 B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容易爆裂 分子运动加快 C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D 架在高处的电线夏季变得比冬季长 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13. 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 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 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2 8 6 +12 8 2 +116 S 硫32.06 12 Mg 镁 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