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课件 新人教版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件

游记 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可以分为很多 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 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 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壶口瀑布》属于写景型游记。
一 读一读字音
mí 弥漫
shà 霎时
sǎnɡ 推搡
jìn 寒噤
gǔ 汩汩
萨都剌《过古黄河堤》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登鹳雀楼》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6.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5.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壶口瀑布的?写出了壶口瀑 布的哪些特点? 【答案】通过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来写壶口瀑布。写 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 的感受,使人震撼。突出了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 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的特点,表现了 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6.第④段连用动词有什么好处?
三 记一记词义
1.酝酿:比喻做准备工作,如事先考虑、商量、相互 协调等。
2.恭顺:恭敬顺从。 3.豁然:形容开阔或通达。 4.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答案】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连用多个动 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奔流而下的场景,流露 出作者对其浑厚、壮阔、猛烈、凝重等特点的赞叹、 敬畏之情。
阅读方法解密 动词连用作用分析法。动词的连用,无论是描摹景物 还是刻画人或事物的形象,都能收到淋漓尽致、形神 兼备等独特的表达效果。答题模式:此处连用……几 个动词,写出……一系列的动作,准确而形象地描写 了人物(景物或事物)……的特点,流露(刻画)出 ……的心情(性格)。
【四清导航】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单元清五 新人教版PPT课件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 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 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 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 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二、阅读理解(47分) (一)古诗词赏析。(4分)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找出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 B )(2分)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 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 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A.策之.不以其道 B.弗之.怠 C.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D.或置酒而招之.
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3 分)
A.《与朱元思书》是一篇精美的山水小品文,作者吴均是南朝梁文学家。 B.《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言为“五柳先生”所写的传记,塑造了一位立于世俗之外 的隐士形象。 C.《马说》通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D.《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坡羊”是词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
4.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3 分)
A.急 虽湍 乘甚 奔.御 箭, 风猛 ,浪 不若 以奔 疾.也
B.奇 以山 为异 妙水绝.,天下独绝.
C.每 京有 中会 有.意 善, 口技便者欣, 然会 忘.宾 食客大宴 D.先 自生 富不 阳知 至何 桐庐许.一人百也许.里
5.下列加点“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 )(3 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登勃朗峰》课件

云的神“瞬息万变”,但究其本质仍是“洁白轻薄”,“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文章写上山和下山时,笔法有何不同,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你的看法。
深入探究
1.文章描写了上山与下山的经历,这些有 哪些不同?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
(1)上山是以写景散文的笔法,描述了秀色美景, 高山险峻陡峭,水流清澈急湍。
(2)下山是以叙述小说的笔法,用极为幽默诙谐 的写法描述了车夫之王,以及的旅行,富有感染力和一 种传奇色彩。表达了激动与喜悦之情。
2.通读全文,感受作者的笔法,这 是一种怎样的写作风格?有怎样的好处?
结构梳理
徒步登勃朗峰的经过
在勃朗峰高地仰面遥
登勃朗峰 望附近山峰的情景
赞美喜悦
下山途中的奇闻异事
富有传奇色彩的车夫精彩的神奇的驾车本 本文记述了一次愉悦的旅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描绘了雄壮、奇伟、变幻多姿的山中所见之景,从多角度叙述了富有传奇色彩的车夫精彩的神奇的驾车本领,语言幽默风趣
,细细品味,趣味横生。 从文章意脉来看,全文都扣着“意外之喜”这一中心来写:黑首道上风景“奇美”,勃朗峰主峰“奇伟”,旁边的群峰“奇险”,峰巅云朵“奇幻”,赶车的车夫“奇人”,乘车的经历堪称是一次“
本文选自《远处的青山》(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版)林文华译。
穹顶:悬垂的半球体空间或面积,穹或穹形面。
作者先总体勾勒——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然后再选取沿途有代表性的几处景物(隧道、峡谷、清流、岩壁、丘岗、瀑布、穹顶、怪石)、一一分别予以描述
。
登勃朗峰,“虽有颠簸之苦,不测之险,也有意外之喜”,说说作者有哪些“意外之喜”?
也是著名演说家。其幽默、机智与名 ”“既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是他们的旅行物有所值。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课件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课件一、检查字词博识:学识丰富。
美艳:色彩光泽鲜明好看。
消释:消散。
褪尽:全脱落了。
凛冽:刺骨的寒冷。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二、朗读课文1、指名读2、分段读三、整体感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思想(思考练习一)1、默读课后附录《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2、讨论:(1)作者对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描绘,引起你怎样的联想?(2)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雪的赞颂表达出来的,向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喜欢,但更崇尚的美应该向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四、探究问题,更深的品位文章的内涵1、《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它的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文章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体现作者的倾向,你认为作者的'称赞倾向哪方?江南的雪是美的,但它是温润的美,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
2、鲁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例如,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用了一个“但是”转入对“朔方的雪”描述,看似并不需要转折,为什么用了呢?作者的情感倾向更加明显了3、“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化”用“冰冷”“坚硬”“灿烂”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冰冷”“坚硬”强调了学得不屈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是最值得赞赏的。
4、“那还是在音乐者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江南的雪孕育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5、“是的,那是孤单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独的”“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他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他成为了雨的精魂——你举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灵魂。
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课件

危险、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
品味优美词句,感受雄浑的意境
“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 锅正沸着的水。” 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之水在雨季时水势浩大、 上下翻滚的汹猛景象。
朗读课文,感受不同之处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
像风》《藏东红山脉》,报告文学《青藏苍茫》,历史人 文《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散文集《终极 风景》《苦难旅程》《马丽华散文》,诗集《我的太阳》, 长篇小说《如意高地》等涉藏题材文学作品20部。专著 《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优秀成果一等奖,《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老拉萨——圣城暮色》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风 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获2009年度国家图书馆 文津图书奖。《如意高地》获老舍文学奖。2008年获“全 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称号。
重难探究
文章的标题是“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但文章为 什么没有对长江的源头进行详细描绘?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一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见到的冰川世界,自己和同伴怎样克服重重困 难来到 冰塔林,穿过冰山,探底冰窟,趟过冰河,重在体现探 险家们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 精神。而 详细描绘长江的源头对表现文章的中心作用不大,所以 对长江源头的描写一笔带过,只用一 句“安托师傅他 们从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块,我们喝上了长江源头的水” 做了简单介绍。
体会词句含义,感受雄浑的意境
• 2、“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 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 运用拟人修辞方法,写河水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 神。整齐的排比句式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 美之情。
2020-2021年部编(统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全单元PPT课件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壶口瀑布
17 壶口瀑布
R·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抓住壶口瀑布的特点,掌握作者的游踪, 体会文章布局的妙处。(重点) 2.欣赏本文优美抒情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 的表达技巧。(难点)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 情感。(重点)
走进作者
梁衡,著名学者,1946年出生,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 《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 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 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其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 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目录/CONTENTS
1 第一单元 2 第二单元 3 第三单元 4 第四单元 5 第五单元 6 第六单元
1 社戏 2 回延安 3*安塞腰鼓 4*灯笼 写作 学习仿写 口语交际 应对
第一01单元
9 桃花源记 10 小石潭记 11*核舟记 12《诗经》二首 关雎 蒹葭 写作 学写读后感 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 名著导读 《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式微 子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驰骋”,呼应了前文“其势如千军 万马”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壶口瀑布处 的黄河水汹涌奔腾的雄壮气势。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 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 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 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 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连续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黄河刚柔 相济的特点。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 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 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 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 水的存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全套)》部编版精品PPT完美版课件

喜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怒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那种猛烈
哀
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乐 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折返迂回的
愁 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课堂感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谢谢观赏!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感受了壶口瀑布雨 季和枯水季不同的美。这节课我们感受壶口瀑布 的气势和精神。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声如奔雷 的磅礴气势。(重点) 2.掌握文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并学会赏析。理 解作者借自然奇观所表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 (难点) 3.感受瀑布的美,体会文章歌颂的民族精神,激发 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素养)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梁衡在《我写<壶口瀑布>》中说:“《壶口瀑布》是我在 记者任上写的最后一篇散文。1987年我正在黄河壶口采访,接 到北京来的电话,国家成立新闻出版署,要我立即回京上任, 从此结束了我十三年的一线记者生涯。人的一生总有几个驿站, 几个起止点。对我来说壶口这个地方算一个。黄河于我有特殊 的比分。我小学、中学阶段是在黄河的支流汾河边长大。大学 一毕业就分配在内蒙古黄河边的临河县。只听这个名字,就知 道离河有多么近了……后来当了记者就沿黄河上下采访,河边 的人和事,还有黄河因季节不同而出现的万千变化,在我脑子 里印象亟深。这篇《壶口瀑布》是我心中黄河的缩影。 也是我对黄河精神的理解。”
合作探究 作者为什么在写第二次去壶口瀑布前,还要写
第一次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
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 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 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在读者心中留下深 刻印象。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五单元PPT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 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 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 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五柳先生传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 树, 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 家贫不能常得 。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宴
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 此自终。
马说
▪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 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 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
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
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
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
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
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
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 笔录,计日以还(huán)。天大寒,砚(yàn)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fú)之怠 (dài)。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yú)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 书。既加冠(guān),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shuò)师名人与游,尝趋(qū) 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kòu)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 尝稍降(jiàng)辞色。余立侍(shì)左右,援(yuán)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 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 又请焉。故余虽愚,卒(zú)获有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