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3)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期中历史试题班级:姓名:时间:60分钟分值:50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小题,共15分)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C.珍惜生命,保护环境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2、“《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增加通商口岸的数量B.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C.占领北京城,控制清王朝D. 利用“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再次侵略中国3、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开始于( )A.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B.郑成功收复台湾C.太平天国运动D.林则徐虎门销烟4、奕诉在1861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
下列属于洋务派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A.轮船招商局B.汉阳铁厂C.江南制造总局D.湖北织布局5、《马关条约》内容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大的是()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C.增辟通商口岸D.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各岛屿给日本6、“生产之要素有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
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
在此,梁启超着重强调( ) A.发展工业以工立国B.发展商业争夺市场C.引进外资发展生产D.学习西方君主立宪7、1902年,一位美国公使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认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这表明当时:()A.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B.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形成了8、“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写的是()A.浙皖起义B. 广西起义C. 武昌起义D. 黄花岗起义9、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部编版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50分)1.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 .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C .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 .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2.“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已经能够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 北京人B.北京人 山顶洞人C.山顶洞人 河姆渡人D.河姆渡人 半坡人3. 抓关键词是了解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
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写下“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
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河姆渡遗址D. 半坡遗址4.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A.舜B.黄帝C.大禹D.炎帝5. 观察下列图示,请你判断①和②处所应填写的内容是( )A. 分封制、桀B. 宗法制、纣C. 推选制、启D. 禅让制、启6.“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
那么,“夏传子,家天下”表明夏朝创制的制度是( )A. 奴隶制B. 分封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7.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能为此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据史书记载,周朝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与弟弟叔虞玩耍时,成王把一片桐树叶削成圭状送给叔虞,说:“用这个分封你。
”后来周成王言出必行,将叔虞封在了”唐”这个地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桐叶封弟”的故事。
从中可见西周实行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9.文字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成熟的文字是下列哪幅图片中的文字A B C D 10.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
七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检测试题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二、材料题26.(1) 图一:干栏式房屋(2分);图二:半地穴式圆形房屋(2分)(2)图一:河姆渡原始居民(河姆渡人)(2分);图二:半坡原始居民(半坡人)(2分);河姆渡人种植水稻(2分)。
27.(1)孔子(3分),儒家学派(2分),“仁”的学说(2分)(2)教育贡献:①创办私学②主张“有教无类”③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学生如果回答: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也可以给分)。
(答对1点2分,共4分)书籍名称:《论语》(2分)(3)劳动委员:法家(2分)班长:儒家(2分)生活委员:道家(2分)28.(1)赞扬的是秦王赢政统一六国的丰功伟绩。
(2)统一文字:小篆。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3)直接原因是大泽乡遇雨误期按律当斩(答出因为大雨延误期限要被斩也可以)(4)不认同。
因为大雨只是偶然因素,而这场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5)要施行仁政;勤俭治国;减轻严苛的刑法;得民心者得天下(言之有理即可)29附加题(1)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①丞相,掌管行政②太尉,掌管军事③御史大夫,掌管监察(官职的顺序可以调整,官职写错字不得分,职能和相应的官职不对应不得分)采用的是法家韩非(韩非子)的思想(3)秦朝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西周实行分封制。
(4)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政策。
(学生若回答汉武帝只尊崇儒家学说,秦始皇坑杀儒生,焚烧儒家书籍,可以适当加分)。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

第 1 页 (共3 页)学校: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七年级 历史注意事项:1.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考生必须将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座位号等个人信息填(涂)写在答题卡上.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是在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诗句。
下列远古人类,生活在云南省的是A 、半坡人B 、北京人C 、元谋人D 、河姆渡人2、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是 。
A 、中国 B 、印度 C 、埃及 D 、古巴比伦3、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半坡居民D 、河姆渡人4、下列哪一远古人类生活在下图所示的房屋中A 、河姆渡人B 、山顶洞人C 、半坡人D 、北京人 5、炎帝和 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A 、尧B 、舜C 、禹D 、黄帝 6、尧、舜、禹通过 ,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A 、世袭制B 、禅让制C 、民主选举制D 、武力夺取 7、《史记》中“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肯入。
”反映的是 A 、女娲造人 B 、大禹治水 C 、牧野之战 D 、涿鹿之战8、“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重要标志是A 、氏族公社的公有制变为私有制B 、氏族公社内部发生贫富分化C 、部落之间出现激烈的战争D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9、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 ,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A 、洛阳B 、长安C 、殷D 、咸阳 10、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A 、四羊方尊B 、司母戊鼎C 、青铜立人像D 、青铜神树 11、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 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A 、耧车 B 、水排 C 、牛耕 D 、曲辕犁 12、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A 、晋B 、齐C 、楚D 、赵 13、战国时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哪一诸侯国境内。
2018-2019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有答案)

上学期七年级历史试题(满分60分,考试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20分)1.某小组准备参观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A.云南元谋B.西安半坡C.浙江河姆渡D.河南安阳2.北京人学会了使用打制石器,历史上称为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3.原始农耕时代生活在长江流域、住干栏式房屋的远古居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4.“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这里“轩辕”指的是A.黄帝B.禹C.启D.汤5.传说黄河流域的尧、舜、禹,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历史上把这种方式称为A.禅让制B.世袭制C.选举制D.民主制6.传说炎帝教人们制作陶器、嫘祖擅长纺织。
如今考古学者在河南等地发掘出陶壶和丝织品等。
这些发现说明了A.远古传说是完全可信的B.远古传说是完全不可信的C.陶器和纺织一定是炎帝和嫘祖发明的D.远古传说中蕴藏着一些可靠的历史信息7.下列选项中能够反映夏朝文明进程的是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C.二里头遗址D.安阳殷墟8.商朝把都城迁到殷的国王是A.汤B.盘庚C.桀D.纣9.公元纪年是世界通用的纪年方法.西周灭亡是在A.公元前7世纪B.公元7世纪C.公元前8世纪D.公元8世纪10.《论语》中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11.铁农具和牛耕最早出现于A.夏朝B.商朝C.春秋时期D.两汉时期12.“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在最西面的是A.楚B.齐C.秦D.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13.下列战役不是..A.涿鹿之战B.马陵之战C.桂陵之战D.长平之战1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A.夏朝B.秦朝C.西汉D.东汉15.据记载,一位秦朝农民每年要将收获物的2/3交给国家。
这说明秦朝A.赋税沉重B.徭役繁重C.法律严苛D.爱惜民力16.秦朝修建的长城,最东和最西分别到达A.山海关陇西郡B.辽东临洮C.临洮嘉峪关D.临洮鸭绿江17.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地点是A.大泽乡B.陈C.巨鹿D.咸阳18.他出身布衣,却富于政治谋略,最终建立大汉王朝。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历史试题(word版附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在答题纸上对应位置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涂黒,每选对一小题得2分,共50分。
)1. 为“感知”170万年前的生活,寻找远古人类的足迹。
暑假中,小刚准备和同学一起去参观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A. 北京B. 陕西C. 云南D. 河南2. 我市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讲授“我们的远古祖先”这一课时,出示了一幅图片(见右图)并介绍说:“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学会使用火。
”请你判断此原始人类应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山顶洞人D. 半坡人3. 以下早期人类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蓝田人D. 山顶洞人4.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 ①③B. ③④C. ②③D. ①②5. “他们先在地表下挖出一个方形或圆形的穴坑,在穴坑中埋设立柱,然后沿坑壁用树枝捆绑成围墙,最后架设屋顶。
”这段材料最可能是对下列哪一先民生活状况的描述A. 北京人B. 山顶洞人C. 河姆渡人D. 半坡人6. 2015年9月大型原创动画连续剧《黄帝史诗》在央视少儿频道首播。
自上映以来,全国各地观众反映强烈,剧中提到的黄帝被尊称为A. 治水英雄B. 人文初祖C. 兵家鼻祖D. 一代天骄7. 右图中的历史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成功治理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
这里的“他”是指A. 黄帝B. 舜C. 禹D. 启8. “禅让”是传说中以相对和平方式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继承人的方法。
下列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 禹→舜→尧B. 舜→尧→禹C. 尧→舜→禹D. 舜→禹→尧9.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哪一制度的出现A. 禅让制B. 郡县制C. 分封制D. 世袭制10.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3)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 分钟分值:100 分)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及试卷的相应位置。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第Ⅱ卷必需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到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不得超出预留范围。
5.切记不要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同人打得颜面扫地、这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中法战争2.《这才是晚清》中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
”“大变局”是指()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殖封建社会D.中国完全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3. 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这个国家是()A.美国B.英国C.俄国D.法国4.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这是l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中的一首诗。
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
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A.西安B.南京C.永安D.安庆5.2016年1月经我国考古学家考证鉴定,在辽宁丹东附近海域发现的一艘沉船就是北洋舰队的致远舰。
区18—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成绩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1分)1.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这反映出北京人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2. 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刀耕火种B.游牧渔猎C.农耕定居D.铁犁牛耕3. 某遗址“距今6000多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4. 建造房屋不仅改善了原始人的生活质量,更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重要一步,如右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 D.半坡人5. 为纪念某历史人物,一代伟人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的诗句,该历史人物是A.黄帝B.炎帝C.禹D.舜6. 《史记》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A.分封制B.禅让制C.世袭制D.宗法制7. 传说中,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年努力,最终消除水患的是A.尧B.舜C.鲧D.禹8. “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9. 武王得到吕尚、周公等人的辅佐,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决战,商军倒戈,商朝灭亡。
这次决战是A. 阪泉之战B. 逐鹿之战C. 马陵之战D.牧野之战10. 西周时期,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这一制度是A.奴隶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11. 孔子有两个字“牛”的学生,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1.实地考察我国境内最早的远古人类遗址,我们应该去()A. 陕西半坡人遗址B. 云南元谋人遗址C.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D. 浙江河姆渡人遗址2.河姆渡和半坡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A. 会建造房屋B. 能制作陶器C. 原始农业的出现D. 能饲养家禽家畜3.被称为“人文始祖”的是()A. 黄帝和炎帝B. 尧C. 舜D. 大禹4.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
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
这一传说反映的是()A. 分封制B. 世袭制C. 禅让制D. 科举制5.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6.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合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A. AB. BC. CD. D7.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
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A. 丞相B. 御史大夫C. 太尉D. 郡守8.秦王朝之所以能“一法度、衡、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主要原因是()A. 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 秦始皇的才略C. 国家实现了统一D. 秦朝推行法制9.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这说明秦朝()A. 徭役繁重B. 赋税沉重C. 刑法残酷D. 秦二世残暴10.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是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的巨鹿,它大败秦军主力。
与这一史实有关的成语是()A. 破釜沉舟B. 四面楚歌C. 项庄舞剑D. 三顾茅庐11.汉武帝时期国家实现了大一统,请问他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最终目的是()A. 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B. 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C. 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D. 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12.毛泽东曾写道:“商鞅之法,良法也。
……其法惩奸宄(奸宄,指犯法作乱的人)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这段话中体现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3.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______(判断对错)14.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
”他意在说明兼并战争的后果。
______(判断对错)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15.仔细观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
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
16.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等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材料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概括材料二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
材料三:秦朝作为中华帝国的开端,确立君、臣、民三层一元的政治结构,君主与官僚构成统治阶级。
他们对千万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点。
秦汉政治体制规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倾向。
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总结前代制度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时代特点而形成的三省制。
元由三省简化为一省制,明制远追唐宋承元制…--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依据材料三,分析秦统治者所创制度的影响。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伸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儒家学源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
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
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理。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百家,独尊儒术”。
重视教有,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
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
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就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根据材料四,请回答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四、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元谋人生活的地点是云南省元谋县。
故选:B。
本题考查元谋人,知道我国境内最早的远古人类是元谋人。
注意元谋人生活的地点、时间、生活状况的识记。
2.【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原始农业的出现,河姆渡居民最早种植水稻,半坡居民最早种植粟。
故选:C。
本题考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知道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原始农业的出现.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3.【答案】A【解析】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
炎、黄大败蚩尤后,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他们被尊奉为人文始祖。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华民族的起源.4.【答案】C【解析】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尧年老后,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他的继承人。
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故选:C。
本题考查禅让制。
识记禅让制的内容与特点。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禅让制的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知识。
5.【答案】A【解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主王朝。
故选:A。
本题以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为依托,考查的是夏朝建立的知识。
本题以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夏朝建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6.【答案】A【解析】材料中李白诗赞扬的是秦王赢政统一六国的光辉业迹,秦王赢政灭掉东方六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是公元前3世纪。
故选:A。
本题以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秦朝的史实。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秦朝建立的相关知识点。
7.【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同时设立九卿制辅助丞相。
其中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故B正确。
本题考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把握秦朝时在中央设立的负责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知识的再现能力。
对相关知识的准确解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C【解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为巩固统治,秦朝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故秦王朝之所以能“一法度、衡、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主要原因是国家实现了统一。
故选:C。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国家实现了统一是秦朝能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的主要原因。
9.【答案】C【解析】由材料“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可知,这反映的是秦朝的刑法残酷。
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故选:C。
本题以“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为切入点,考查秦的暴政。
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秦的暴政的相关知识。
10.【答案】A【解析】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
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河,项羽破釜沉舟,巨鹿一战,大破秦军。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军取得大败秦军主力的决定性战役。
题干中的这一史实是巨鹿之战,与这一史实有关的成语是破釜沉舟。
本题主要考查与巨鹿之战的成语。
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巨鹿之战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是秦朝走向灭亡的决定性战役。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11.【答案】C【解析】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将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实现汉武帝在经济上的大一统的措施。
本题以汉武帝在经济上的大一统的措施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12.【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商鞅之法,良法也。
……其法惩奸宄(奸宄,指犯法作乱的人)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可知,毛泽东这段话了包含了商鞅变法的三个内容。
即D.严明法度、A.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C.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B建立县制,这段话里毛泽东没有提到。
故选:B。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把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对于商鞅变法除内容外,还要掌握其变法的背景,时间和意义。
13.【答案】×【解析】铁农具和牛耕出现于春秋晚期,战国时期广泛使用,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在西周时期广泛使用。
所以,题干中,“青铜器”应改为“铁器”。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在春秋战国时期广泛使用,引发巨大社会变革的农具。
注意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
14.【答案】×【解析】由材料“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
”可知,这主要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原因,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急剧变化。
故答案为:×。
本题以王国维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主要流派及其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