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诗品·雄浑》的“枢环”意象

合集下载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二十四诗品》,是古代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专著。

旧提为晚唐司空图撰,实则作者存疑,其继承了道家、玄学家的美学思想,以道家哲学为主要思想,以自然淡远为审美基础,囊括了诸多诗歌艺术风格和美学意境,将诗歌所创造的风格、境界分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1、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內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华美的文辞涌现在外,真切的内容充实其中。

返回虚静,才能达到浑然之境,蓄积正气,笔力方可显出豪雄。

雄浑的诗包罗万物的气势,高高横贯浩渺的太空。

像苍茫滚动的飞云,如浩荡翻腾的长风。

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写,掌握作品的核心内容。

追求雄浑,不可勉强拼凑,自然得来,就会意味无穷。

2、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作家平时保持着沉静的思考,就会体会到冲淡的微妙。

诗歌饱含着自然的气势,像伴随幽独的白鹤一起高飞。

这境界像和煦的春风,轻轻抚摸着你的素衣,又好像响动的翠竹,柔声呼唤你同归故里。

偶然达到冲淡,并不困难,勉强追求,就会很少如意。

作品如果停留在表面描写,那就会和冲淡风格远离。

3、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 ..........。

文艺评论的哲学意蕴_以_二十四诗品_雄浑品_为例

文艺评论的哲学意蕴_以_二十四诗品_雄浑品_为例

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遗万物,而神未尝有 据于“无”而成其用。 显然,这是强调由无
所困也。 通乎道,合乎德,退仁义,礼乐,人 摄有,据体成用之义。 二是“有”为末,亦即
之心有所定矣。 ”此处虽然没有明确提出 “有”为“无”之末。 这是由用上看“有”与
“体”的概念,但“真”和“本”的含义却很明 “无”的关系。 由用观“有”,则强调“有”为
和中国的本根文化和思想有关。司空图把 圆环的中心,可以应无穷变化。 正对应和
体用对举,不可否认他受到了佛学心性论 印证了“雄浑”中之哲理和诗理。
2 0 0 8·10(下) 社会科学论坛 21
哲学·人文
二、“雄浑”中之“体用”思想的展现
本质是“万取一收”的目的。 万取是说“具备
《诗品·雄浑》以道释诗,处处体现着体 万物 ”,“一 收 ”是 环 中 ,强 调 只 有 这 种 集 中
强。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则形象表达了司 “虚”,“虚”是目的,“实”是手段,“虚”“实”
空图反对单纯追求“极貌以穷形”的形似, 互为因果关系。
批评那种刻板地拘泥于客观对象外貌细节
二是诗人的内在修养和作品风格展现
描摹刻画的表现方法。 他认为唯有“超以象 的体用关系。 司空图以体用评诗,认为诗歌
外”,超 越 描 写 对 象 的 表 象 ,才 能 “得 其 环 创作关键在于契合于“道”,诗人有了“道”
内涵和表象、内容和形式。 正如哲学中“体” 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
是“用”的根一样,司空图在《诗品·雄浑》中 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
处处流露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内容的 利,无之以为用。 ”什么是“无之以为用”呢?
表现; 艺术作品的外部风貌是由它的内涵 王弼解说到:“有之所以为利, 皆赖无以为

(完整word版)二十四诗品解读

(完整word版)二十四诗品解读

解读《二十四诗品》-—塞北风情一、雄浑篇原文:大用⑴外腓⑵,真体⑶内充.反虚⑷入浑⑸,积健⑹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⑺。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注释:⑴、“大用”之说亦见庄子,《人间世》篇记载那棵可以为数千头牛遮荫的大栎树托梦给对它不屑一顾的木匠说:“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

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所谓“大用"即“无用之用”也.“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⑵、腓,原是指小腿肚,善于屈伸变化,此指宇宙本体所呈现的变化无穷之姿态。

⑶、真体,即是得道之体,合乎自然之道之体。

《庄子•渔父》篇中说:“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於俗。

”⑷、“虚”,是自然之道的特征,《庄子•人间世》云:“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

虚者,心斋也。

"⑸、“浑”是指自然之道的状态,《老子》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⑹、“健”是《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意,唐代孔颖达《正义》云:“天行健者,谓天体之行,昼夜不息,周而复始。

”⑺、“环中”之说源于《庄子》,《齐物论》云:“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蒋锡昌《庄子哲学•齐物论校释》云:“‘环’者乃门上下两横槛之洞;所以承受枢之旋转者也。

枢一得环中,便可旋转自如,而应无穷。

此谓今如以无对待之道为枢,使入天下之环,以对一切是非,则其应亦元穷也。

”又《则阳》篇云:“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

”郭象注云:“居空以随物,物自成.”也就是说,一切任乎自然则能无为而无不为。

意义分析:首四句讲的是“雄浑”美的哲学思想基础和具体解释。

“大用外腓”是由于“真体内充”,讲的就是道家和玄学的体用、本末观。

如无名氏所说:“言浩大之用改变于外,由真实之体充满于内也"; “返虚人浑,积健为雄",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具体解释了“雄浑”。

《二十四诗品·雄浑》的“枢环”意象

《二十四诗品·雄浑》的“枢环”意象

叶飞龙内容摘要:《二十四诗品》首“雄浑”品横空出世,统摄全篇而提出诗境创造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理论,与《庄子·齐物论》“道枢”之论遥相呼应,将诗歌审美指向了道家哲学超越与无限的大境界。

“枢环”意象是《齐物论》的精粹,也是理解《二十四诗品》一把别具灵犀的钥匙。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雄浑枢环意象道家哲学《二十四诗品》是中国诗学批评史上一部瑰丽的著述,以工整的二十四组四言诗的形式,对中国古典诗歌(主要是山水田园、恬淡逸致类的诗歌作品)的美学特征加以凝练地归纳概括;同时,思与诗合璧,二十四首论诗诗本身兼具很高的艺术价值,既是理论批评,也是才情洋溢的诗歌创作。

《二十四诗品》的美学价值和理论价值之构成,除了作者①巧夺天工的文墨表情达意,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二十四诗品》以道家哲学作为思想基础,以道家情态趣味关照诗歌艺术,以道家的美学理念把诗境创造、诗意赏析的理论高度艺术化并引向哲学的境界。

《二十四诗品》“雄浑”品起、“流动”品终而不止的篇章结构,可见道家哲学对其框架建构的意义。

“雄浑”品先说“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体用”之说,《道德经》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王弼注:“以无为体,以有为用。

”“大用”亦见《庄子·人间世》大栎树的寓言。

道家哲学着眼于天地人,行文时如椽之大手笔,其实代表着一种勘破纷扰表象的大智慧、大境界,而道家可贵之处犹在于言“大”却丝毫不鄙薄“小”;这其中同样包含着诗歌乃至艺术的普遍法则,即小中见大、大归于小。

《春江花月夜》中细微纤妙处如“月照花林皆似霰”的点点洁白,高远时如“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千古川上之叹,“大”“小”浑然和谐;“一枝红杏出墙来”而指向整个“春意闹”的意境亦如是。

真体,即合乎自然之道、得道之体;《庄子·渔父》篇中借客之口说:“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赏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赏析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赏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赏析二十四诗品 [唐] 司空图著1.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2.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3.纤穠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4.沉著绿杉野屋,落日气清。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5.高古畸人乘真,手把芙蓉。

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月出东斗,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

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译文:那有道的人乘风而行,手托着一束芙蓉。

经历了尘世劫难之后,只留下缥缈空虚的踪影。

月亮从东方升起,和风也有意伴从。

华山的夜空碧蓝而宁静,人们倾听着清新的钟声。

作家保持这样质朴的感情,超脱世俗陈旧的习性。

向往远世寄托雅致的意趣,孤傲自赏高古的诗风。

6.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茅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7.洗炼如矿出金,如铅出银。

超心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8.劲健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巫峡千寻,走云连风。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是谓存雄。

天地与立,神化攸同。

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9.绮丽神存富贵,始轻黄金。

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雾余水畔,红杏在林。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

金尊酒满,伴客弹琴。

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10.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著手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幽人空山,过雨采苹。

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11.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二十四诗品》赏析

《二十四诗品》赏析

《二十四诗品》赏析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绝对不是教我们如何作诗,如何对句,而是陶冶诗人的胸次,先求得诗人人格上的提升,再精炼于诗。

我总是在心浮气燥之时,朗声诵读诗品,必会安神净虑,豁然开悟,直抵那深沉浓挚的“真”。

诗品中体现的了非常突出的老庄精神品格,几乎每一品都展示了老庄虚静恬淡、超尘拨俗的思想情操和人生理想。

随处拈来如,“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俱似大道,妙契同尘。

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无不渗透着淡泊旷远,空灵澄澈的灵心妙性。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讲究首尾呼应他以“雄浑”居首而以“流动”为结束,未必不代表着某种含意。

雄浑者以“反虚入浑”为本义,流动者以“返返冥无”为本义,从虚无入实情,察无形而得明象,都无不是在如雾似烟般四周涌现一种灵境的表现。

清人的一段画论曰:“笔致缥缈,全在烟云,乃联贯树石,合在一处者,画之精神在焉。

山水树石,实笔也,云烟,虚笔也。

以虚运实,实者亦虚,通幅皆有灵气。

”正是在这实者虚之、虚者实之的化境间,诗人的情与象融合无间,缘心感物,应会神通,心与物冥,天人合一,指象一种呈现于物而见于心的澄怀致远的境象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美学意义,正是指意境的表现,意境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描绘出来的,是超越事物实体之外的无言之美,以期把握宇宙万物与我们个体生命之间的共鸣。

这种共鸣是虚无的、无物的,虽然它并不离物而存在。

但它本质上是虚、是空、是无,于是我们只能在空无处见真美。

正如诗品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来源网络下面来欣赏作品《二十四诗品》来源=雅然:-D1 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注:他本作“备具”。

)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雄浑”是二十四品中最重要的一品,如何正确理解”雄浑”,对认识《诗品》的文艺美学思想具有指导意义。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音乐美学思想初探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音乐美学思想初探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音乐美学思想初探作者:刘雅薇马凌云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7期【摘要】唐代末期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短小精炼的语言描绘了超脱自然的艺术时空,构筑了恢弘大气的诗歌宇宙,作为道家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的延续,《二十四诗品》美学思想在音乐艺术方面传递着别样的讯息。

二胡以它柔美抒情,宛如人声的艺术特色深受世人的喜爱,在二胡演奏艺术发展日臻成熟的今天,音乐美学内涵与演奏技术相辅相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对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的“雄浑”一章有所借鉴,浅析“雄浑”的美学思想在二胡协奏曲《江河云梦》演奏中的运用。

【关键词】二十四诗品;大气磅礴;江河云梦【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宋代史学家郑樵在《通志·乐略·乐府总序》中提到:“乐以诗为本,诗以乐为用”。

自古以来,诗词歌赋与演奏艺术在中华文化发展的浪潮中互相影响,求同存异。

在相关研究者的笔下也不难发现诗歌艺术与音乐艺术之间存在一定共性,诗歌美学理论也经常运用到音乐创作之中,两者相互借鉴,相互完善,共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作为一个优秀的演奏者来说,娴熟的演奏技巧源于平时的勤学苦练,除此之外更看重的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文化底蕴。

演奏者将领悟到的文化内涵运用在演奏上,可以使演奏者的艺术境界得以升华,创造出更加富有特色的演奏效果。

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承袭了道家哲学理念和道家审美情趣,对古代文人雅士的文化观和审美观进行归类和提炼。

《二十四诗品》将诗歌艺术风格和审美意境分为雄浑、纤秾、冲淡等二十四品类,延续了道家音乐美学注重原始美,自然美,淳朴美和辩证美的美学思想,与道家音乐美学提倡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一脉相承,《二十四诗品》中着重体现了“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思与境偕”等诗境风格,渗透出“泠然希音”等音乐美学思想,与道家音乐美学中提倡“大音希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外,《二十四诗品》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色,展现的是一种同乎自然本体的美。

《二十四诗品》读后感之一 雄浑

《二十四诗品》读后感之一 雄浑

《二十四诗品》读后感之一雄浑夜深了,草原上安静下来,所有的动物都在用各自的方法等待着明天的到来。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一说到雄浑,脑海里第一个冒出来的人物便是乔峰。

雄浑,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英雄气。

雄浑在诗品里面是列第一位的,为什么会这么看重雄浑?我觉得这个跟儒家的人生观有关。

儒家是提倡入世的,提倡积极面对人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则兼济天下。

而英雄,则是儒家的精神代表。

雄浑化身于人物,应有"虽万千人吾往矣"的气概,有"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的胆色,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有"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豪迈,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胸怀,有"人不知而不愠"的豁达.总之,这些英雄的气质,都可以称之为雄浑。

郭靖也是一个英雄。

只是这个英雄太完美了,所以感觉有点假。

但不可否认的是,某些人在某些时刻,会闪现出他身上的那种光芒,这些品格本来是人性中固有的。

所以,就算是普通人,也有英雄的时刻。

雄浑,代表的是人类精神境界的崇高元素,一个大大的人字。

雄浑的另一个特点,是大而化之,不拘小节。

如果把诗品比作画作,雄浑首先它不是工笔画,它是写意的。

西方的绘画作品很难表现出雄浑,因为太过写实了。

老子说:"大象无形",根本不是你写实可以抓住的,只能通过写一部分意,写一部分实,营造一种意境,传达一种雄浑的感觉。

至于你有没有感觉到,反正作者是感觉到了。

但西方有音乐,交响乐用于表现雄浑,则胜过东方许多,这个也是比较容易达到雄浑的一种艺术。

象《欢乐颂》、《黄河大合唱》、《七侠荡寇志》、《出埃及记》等作品,气势恢宏,波澜壮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 思 想 基 础 , 以道 家 情 态 趣 味 关
指 向整 个 “ 春 意 闹 ” 的 意 境 亦 如
是。
照 诗 歌 艺 术 , 以道 家 的 美 学 理 念 把 诗 境 创 造 、 诗 意 赏 析 的理 论 高 度 艺 术 化 并 引 向哲 学 的境 界 。
真体 , 即 合 乎 自然 之 道 、 得 道 之体 ; 《 庄子 ・ 渔父 》 篇 中借客 之 口 说: “ 礼者 , 世 俗 之所 为也 ; 真者, 所以受于天也 , 自然 不 可 易 也 。故 圣人法天贵真 , 不 拘 于俗 。愚 者 反 此 。” “ 虚” 是 自然 之 道 的 特 征 , 《 庄 子・ 人 间世 》 中借 仲 尼 口说 : “ …… 气 也 者 ,虚 而 待 物 者 也 。唯 道 集

《 二 十四诗 品》 是 中因诗 学批
评 史 上一 部 瑰 丽 的 著 述 ,以 工整
寓 言 。道 家 哲 学 着 眼 于 天地 人 , 行 文 时 如 椽 之 大 手 笔 ,其 实 代 表 着

而不殆 , 可 以为天下 母 。” 这 星 道 家即认 为 , “ 受 于天 ” 、顺 于 道 , 便 是 自然 之 “ 真” , “ 真” 便“ 浑” , “ 浑” 而“ 虚” 。汉语诗歌 从“ 杭育 杭育 ”
之道 的状 态 , 老子 《 道 德经 》 第 二 十 五 章 中说 : “ 有 物 混 成 ,先 天 地 生 。寂兮寥 兮 , 独立 而不改 , 周行
用” 亦 见《 庄子 ・ 人 间世》 大栎 树的
塑 塑
没 有 明显 涉及 道 家哲 学 以外 , 其
学教 育
论》 。“ 彼是 莫得其偶 , 谓 之道枢 。 枢始 得其环 中 , 以应无穷 。 ” 成玄 英疏 : “ 偶, 对也 ; 枢, 要也。体夫彼 此 俱空 , 是非 两 幻 , 凝 神 独见 , 而 无对 于天下者 , 可谓会其 玄极 , 得 道枢要 也 。” 是是 非非 , 皆 因 分 别
法则 ,  ̄ l J d , 中见 大、 大归 于小 。《 春
江花月夜 》 中细微纤 妙处如 “ 月 照 花林 皆似霰” 的点点 洁 白 , 高 远 时 如“ 人生代代 无穷 已 , 江 月 年 年 只 相似 ” 的千 古 川 上 之 Ⅱ 义, “ 大” “ 小”
浑然 和谐 ; “ 一 枝 红 杏 出墙 来 ” 而
“ 天下万物 生于有 , 有生 于无 ” , 王 弼注 : “ 以无为体 , 以有为用 。” “ 大
整个《 二 十 四诗 品》 以道家 哲
学 思 想始 , 以道 家哲 学 思想 终 。 中 间各 品 除 “ 悲慨 ” 、 “ 缜密” 、 “ 含 蓄” 、 “ 绮丽 ” 、 “ 沉着” 、 “ 纤 裱” 六 品
学 教 育 栅伽
《 二十 四诗 口 口 ● 雄浑》 的“ 枢环 , , 立 , 日 I — ~ 象
回 叶 飞 龙
内容摘 要 : 《 二十 四诗 品》 首“ 雄浑” 品横 空出世 , 统摄全篇 而提 出诗境创造 的“ 超 以象外 , 得其环 中” 理论 , 与 《 庄子 ・ 齐物论》 “ 道枢” 之论遥相 呼应 , 将诗歌 审美指 向了道家哲 学超越 与无 限的大境 界。“ 枢环” 意象是《 齐物 论》 的精粹, 也是理解《 二十 四诗 品》 一把别具灵犀 的钥匙。 关键词 : 《 二 十 四诗 品》 雄 浑 枢 环 意 象 道 家 哲 学
的原 始 呼号 、 从“ 饥 者 歌其 食 , 劳
的 二 十 四组 四 言 诗 的 形 式 ,对 中 国古 典 诗 歌 ( 主 要 是 山水 田园 、 恬 淡 逸 致 类 的诗 歌 作 品 ) 的美 学 特 征加 以凝练地 归纳概括 ; 同时 , 思
种 勘 破纷 扰 表象 的大智 慧 、 大
白、 读者期待视 野 的“ 虚” 的空问 。 末“ 流动” 品说 “ 荒荒 坤轴 , 悠 悠 天 枢; 载 要其 端 , 载 闻其 符 ; 超 超 神 明, 返 返 冥 无 。” 天地如枢轴 , 转 动 不止 , 万物流 动不居 , 看 似 纷 繁 陆
就是 《 二 十四诗 品》 以道家哲 学作
言、 言志表情 达意功 能的 “ 浑成 ” , 离 不 开 作 者 字 里 行 间情 思 的 留
与 诗合璧 ,二十 四首沦诗 诗本身
兼 具 很 高 的 艺 术 价 值 ,既 是 理 论 批评, 也 是 才 情 洋 溢 的诗 歌 创 作 。 《 二十 四诗品》 的 美 学 价 值 和 理 论 价值 之构成 , 除 了作者① 巧 夺 天 工 的 文 墨 表 情 达 意 ,一 个 重 要 因 素
境 界 ,而 道 家 可 贵 之 处 犹 在 于 言
“ 大” 却 丝 毫不 鄙 薄 “ 小” ; 这 其 中 同 样 包 含 着 诗 歌 乃 至 艺 术 的普 遍
者歌其事 ” 的《 诗 三百》 一路走 来 , 其 生 命 力 之 所 在 ,离 不 开 其 顺 应 人心 人性 之 道 的“ 真” , 离不 开语 言 的 能 指 以 及 这 种 文 体 本 身 咏
理。
《 二 十四诗 品 》 “ 雄 浑” 品起 、
“ 流 动 ” 品终 而 不 止 的 篇 章 结 构 , 可 见 道 家 哲 学 对 其 框 架 建 构 的 意 义 。“ 雄浑 ” 品先 说 “ 大用外 腓 , 真 体 内充 ; 返虚 入 浑 , 积 健 为雄 。”
“ 体用 ” 之说, 《 道 德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 四 十章
虚。 虚者 , 心 斋也 。 ” “ 浑” 是 指 自然
离, 但都无 出于空无之 “ 道” , 竟 是
道家 高论 。文学 创作 与 赏 析 中 , “ 思接 千载 , 视通 万 里” ( 刘勰《 文 心雕 龙 ・ 神思 》 ) , 情动于中, 论 激 于 心 ,诗 与 思 流 动 回 环 ,亦 见 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