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建设用地面积动态变化预测

合集下载

深圳市1978年至2005年海岸线的动态演变分析_李猷

深圳市1978年至2005年海岸线的动态演变分析_李猷
第 31 卷 第 5 期 2009 年 5 月
2009,31(5):875-883
Resources Science
Vol.31,No.5 May,2009
文章编号:1007-7588(2009)05-0875-09
深圳市 1978 年至 2005 年海岸线的动态演变分析
李 猷 1,2,王仰麟 1,彭 建 1,2,吴健生 1,2,吕晓芳 1,2
(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 2.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 518055)
摘 要:海岸带是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区域,海岸线动态演变是其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以快速城市化地 区深圳市为研究区域,以 1978 年、1986 年、1995 年、1999 年和 2005 年等 5 期 Landsat MSS/TM/ETM+影像为数据源, 利用阈值结合 NDVI 指数法提取各期海岸线,系统分析海岸线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并初步探讨其驱动因素。研究 结果表明:①基于该方法的各类型海岸线遥感影像提取精度较高,精度均在 70%以上;②研究时段内,深圳海岸线 长度呈现先增长后缩短的变化趋势,并且西海岸岸线变化相比东海岸更为显著;③人为造陆是海岸线变化的主要 驱动因素,其作用方式包括滩涂围垦和填海造地;④地貌环境由海拔、坡度以及岩性等地貌因子共同作用形成的 地形条件和海岸物质组成,通过制约人类活动强度和方式,影响海岸线动态变化。
意义[19]。 遥感技术凭借强大的数据获取能力,在海岸线
调查中具有明显优势[14]。相关研究多以 Landsat TM 数据[12,15~19]和 SAR 数据[20]为主要数据源,结合不同 算法提取海岸线。但大部分研究提取的海岸线是 卫星过顶时刻拍摄的水陆分界线,即水边线[21],而非 真正地理学意义上的海岸线。此外,研究多着重探 讨海岸线形态变化,而对其驱动因素探讨较少,特 别是人类活动对海岸线变化的影响研究更为鲜 见。本研究将海岸线限定为多年大潮平均高潮位 的海陆分界线,并以深圳市为例,采用 Landsat MSS/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阈值结合 NDVI 指数 法进行岸线提取,系统分析海岸线动态演变特征, 并初步探讨其驱动因素,以期为深圳市海岸环境可 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局部修订(第4章 密度分区与容积率)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局部修订(第4章 密度分区与容积率)

4.2.4
居住用地地块容积率等级分为 5 个等级区间, 对应的密度分区基准容积率及容积率上限宜符合表 4.2.4 规定。
表 4.3.1
居住用地地块容积率指引
表 4.2.4 分级 1 2 3 4
4.2.5
居住用地地块容积率指引 基准容积率 3.2 2.8 2.2 1.5 容积率上限 6.0 5.0 4.0 2.5 4.3.2
表 4.2.12 物流仓储用地地块容积率 分级 1 2 用地性质 仓储用地(W1) 物流用地(W0) 容积率上限 3.0 4.0
《深标》 (2014 年 1 月 1 日)
4.4 4.4.1 修正系数
地块规模修正系数
2018 年局部修订
地块容积及容积率与地块规模大小有关,一般情况下,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工业用地及物流仓储用 地的基准用地规模宜按表 4.4.1 执行。地块面积小于等于基准用地规模时,地块规模修正系数为 0。地块面积 大于基准用地规模时,地块修正系数按超出基准用地规模每 0.1 公顷计 0.005 并累加计算,不足 0.1 公顷按 4.2.8 居住用地地块容积率与地块规模大小有关,一般情况下,以 1 公顷为基准用地规模。地块大于或小于基准用 地规模,地块容积率均应折减。地块规模修正系数宜按表 4.2.6 执行。 0.1 公顷修正,最大取值小于等于 0.3。 表 4.4.1 基准用地规模
FAR 规划=FAR 基准×(1+ A1)×(1+A2)…;
式中:FAR 基准——密度分区地块基准容积率;
(公式 4.2.3)
容积是地块开发因特定条件,如公共服务设施、市政交通设施、历史文化保护、绿地公共空间系统等因公共 利益制约而转移的容积部分;地块奖励容积是为保障公共利益目的实现而奖励的容积部分,地块奖励容积最 高不超过地块基础容积的 30%。地块容积宜按下式计算:

深圳城市更新的蝶变——解读深圳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深圳城市更新的蝶变——解读深圳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深圳城市更新的蝶变——解读深圳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摘要:城市更新,是城市化快速扩张之后,城市发展寻求再生空间的必要手段,是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经阶段。

深圳凭借改革开放,成为全国城市化发展领先地区,深圳城市更新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贡献,同时也逐步显现出一系列问题。

2016年深圳市政府施行“强区放权”改革,2019年国务院推进“大部制”行政体制改革,客观上为深圳城市更新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

可以说,目前深圳城市更新面临的困境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需要从顶层制度上做出变革。

本文将结合深圳城市更新发展的特有历史进程,通过“三个阶段”梳理当前困扰深圳城市更新发展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挖掘内在逻辑,通过“五个转变”深入解读下一阶段深圳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并以“四个持续”提炼深圳城市更新实现蝶变的可持续路径。

关键词:蝶变;政府主导;市场运行;片区统筹;有机更新。

一、深圳城市更新已经走过的三个阶段特区成立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深圳城市建设很快由快速扩张阶段进入到存量发展阶段,城市更新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经过近40年酝酿发展,深圳积累了大量城市更新实践经验,已将城市更新常态化、制度化,并成为国内城市更新发展的引领者。

总的来说,深圳城市更新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80-2008年的起步探索阶段、2009-2016年的成熟完善阶段、2017年以后的重组升级阶段。

(一)起步探索阶段(1980-2008)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两次城市化转地,深圳迎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期,城市建设用地由1979年的3平方公里增加到2006年的729.08平方公里,且头一个五年的年均增长率一度高达88.8%,后期逐年下降,至2006年下降到3.7%。

深圳市政府于1991年5月24日成立了旧村改造领导小组,推进了一批旧村改造项目实施,其中以泥岗村、赤尾村、上步旧村、渔民村、蔡屋围等为典型案例。

2004年10月,深圳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办公室设立,《深圳城中村(旧村)改造暂行规定》出台,改造对象拓展至城中村、旧城、旧工业区三种类型,方式拓展至全面改造(拆除重建)和综合整治两种。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4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4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条文深圳市人民政府目录第1章总则 1 第2章用地分类与使用 22.1 城市用地分类 22.2 土地混合使用 6 第3章用地规划与布局 103.1 基本准则 103.2 居住用地布局 103.3 工业用地布局 113.4 物流仓储用地布局 123.5 绿地与广场用地布局 13 第4章密度分区与容积率154.1 城市密度分区 154.2 地块容积率 15 第5章公共设施185.1 分级分类标准 185.2 布局准则 185.3 市级和区级公共设施 185.4 社区级公共设施 195.5 公共设施混合设置 20 第6章交通设施 276.1 公共交通 276.2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316.3 道路交通 346.4 机动车停车场(库) 366.5 公共加油(气)站、充电站 39 第7章市政设施417.1 给水工程 417.2 排水工程 457.3 电力工程 497.4 通信工程 547.5 燃气工程 587.6 本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637.7 环境卫生 647.8 管线综合 70 第8章城市设计与建筑控制738.1 城市总体风貌 738.2 城市景观分区 738.3 街区控制 748.4 地块与建筑控制 78 第9章城市地下空间利用849.1 基本准则 849.2 地下空间功能与设施 859.3 地下空间附属设施 87 第10章自然保育、文保和防灾 8810.1 自然保育 8810.2 文化遗产保护 9210.3 城市综合防灾和减灾 96附录A 用词说明附录B 名词解释附录C 图表索引第1章总则1.0.1 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根据《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以及其它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标准与准则。

1.0.2 本标准与准则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目标,以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为主要方向,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的导向作用。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对规模、结构和利用强度的考察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对规模、结构和利用强度的考察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对规模、结构和利用强度的考察作者:张鑫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15期张鑫(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95)【摘要】本文从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结构和利用强度三个角度出发,基于我国1999年到2011年城市建设用地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法,研究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变化特征。

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速度十分快,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最快的是东部地区,最慢的是中部地区;2004年后,城市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在波动中放缓。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占据主导地位,城市道路广场用地、绿地比重增加,土地利用结构有了一定程度的优化。

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强度不断提高,从东部到西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比较明显的递减趋势。

【关键词】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利用强度;变化特征0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城市蔓延、侵吞农地为代价,给我国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变化带来深刻的影响,当前,我国长期以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仍面临诸多问题。

1999年到2011年,我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张115.96%,全国非农业人口仅仅增长50%,土地城市化的速度远高于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强度较低。

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威胁我国粮食安全。

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关系,探究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对我国的土地政策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不少研究关注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特征和规律。

研究尺度涉及全国、区(省)域和城市,由于研究时期及尺度的不同,建设用地的扩张各有特点[1-4],多数分析发现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有一定区域性和阶段性差异;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增长速度由快变慢是比较普遍的趋势。

从现有文献看,针对个体城市的研究最多,对全国层面的研究较少,并且研究角度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方面,对结构和利用强度变化的研究不多。

深圳市盐田区分区规划说明(新)

深圳市盐田区分区规划说明(新)

目录前言第一章 98《分区规划》的实施评价一、对政府决策的作用二、规划实施情况评价三、原因分析四、重点调校内容第二章现状概况与分析一、现状概况二、发展条件分析第三章规划总则一、规划范围二、规划依据三、规划年限四、规划目标五、规划指导思想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一、城市性质二、城市规模第五章土地综合利用规划一、土地综合利用目标二、现状用地坡度评价分析三、现状生态资源评价四、建设用地存量综合评价分析五、山地资源利用六、土地综合利用规划第六章总体布局与用地规划一、总体布局原则二、与布局相关的几个问题三、规划构思四、布局结构五、各片区发展策略六、用地规划第七章道路交通规划一、规划原则二、对外交通三、内部道路交通系统第八章公共设施规划一、规划指导思想二、规划依据三、规划布置第九章城市设计导引第十章绿地系统规划第十一章新、旧村改造规划第十二章岸线利用规划第十三章给水工程规划第十四章排水工程规划第十五章雨水工程规划第十六章电力工程规划第十七章电信工程规划第十八章燃气工程规划前言盐田区自1998年成立以来,全区上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各项经济与社会事业均取得了长足进展。

区委、区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规划工作,新区成立伊始,便着手盐田区分区规划的编制,并于1999年编制完成。

五年多来,原分区规划作为深圳市总体规划的延续与补充,以及与法定图则的良好过渡,为盐田区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切实有效的指导了盐田区的城市建设,但是,由于这五年是盐田区快速成长和发展的五年,盐田区发展面对的环境与形势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国际国内的宏观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国加入世贸,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持久深入人心,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原来的规划,采取应变的对策。

其次,从深圳市发展来看,深圳市提出了“大力发展以港口运输为主的物流业”,并将其作为“十五”期间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同时进一步明确盐田区的发展定位,即加快黄金海岸的建设,大力发展港口服务业,成为东部的物流中心和旅游区。

各类用地需求量预测

各类用地需求量预测
• 我国有关资料也基本相似,因而,在计算出总 人口后,采用这一比例对预测区男女比例进行 计算。
可编辑ppt
7
第二节
土地需求量预测
一、内容
• 包括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两个方面: 其中:①农业用地:
耕地、园地、牧草地、林地及水产养殖用地。 ②建设用地:
1)按类型:可分城乡居民用地、工业 用地、矿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用地、风 景旅游区用地、军事用地等。
农村人口15万人,则绵阳城规划区总人口为110万人。
可编辑ppt
3
二、自然增长法
• 以现有总人口为基数,通过预测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 和机械增长,确定预测末期的总人口数,常用的公式 有:
P=N(1+R)n
P=N(1+R)n+G
式中 : P —预测人口数; N—人口现状数字; R —人口增长率; n—预测年限; G—人口机械增长数(迁入与迁出之间的差数)。
可编辑ppt
5
三、回归方程法
此方法目前不仅广泛适用于未来人口规模,也广泛适 用于土地需求量预测。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以是一元回归, 也可以是多元回归。
• 一元回归(趋势预测法)
已知某县1949—1996年的人口统计数, 若人口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即建立线型,再代入 x(时间t),即可推算出未来人口的数量。
第二章Leabharlann 各类用地需求量预测 P56-92
土地需求量预测:是指对一定地区、一定 规划区内各业用地规模和动态变化所进 行的测算。为协调产业间用地矛盾、编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可编辑ppt
1
第一节 人口预测
• 人口预测:是指对规划末期年度总人口及其结 构的估算。
一、部门预测法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转移特征及驱动因素——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转移特征及驱动因素——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
— — — 一
A Ca s e o f Na n s h a n Di s t r i c t .S h e n z h e n
CHEN J i a n g - s h i h a o e t a l
中图分类 号 : X3 2 1 文献标识 码 : A
力, 以期 获 得 近 二 十 年 来 , 南 山 区土 地 利 用 变 化 的动 态 信 息 和 主 要 驱 动 因 素 ,为优 化 该 区土 地 利用 方 式 , 保 护 资 源 生态 环 境 键 供 借鉴 依 据 。
1 研 究 区概 况
土 地利 用 变 化 研 究具 有 重 要 的理论 和现 实 意义 ] 。 本
( 广州 大学地理 科学学 院 , 广东 广州 5 1 0 0 0 6 )
摘要 : 土 地 利 用 /土 地 覆 被 变 化 是 研 究 全 球 环 境 变 化 的 重 要 基
变 化 程 度 十 分 明显 , 因此 , 对 该 区 的 础。 近二 十年 来 , 深 圳 市 南 山 区土 地 利 用 变 化 明 显 , 分 析 其 土 地 积 增 加 了 近 三成 ,
增加 了 3 6 . 1 7 k m 2 , 2 0 1 4年 年 末 常 住 人 口达 到 1 1 3 . 5 9
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Dr i v i ng Fa c t o r s o f La n d Us e Tr a n s f e r i n Ec o no mi c a l l y De v e l o pe d Co a s t a l Re g i o n s
以深 圳 市 南 山 区为 例
陈江 实浩 , 杨 木 壮
研 究 ,遥 感 和 G I S技 术 成 为 了 重 要 的研 究 技 术 和 方 法 ,有 助 于 揭 示 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利 用 / 覆 被 变 化 的驱 动 机 制 _ 1 _ 3 ] 。 位 于深 圳 市沿 海 位 置 的南 山区 近 2 0年 来 土 地 利 用 发 生 了剧 烈 的变 化 , 大 量 的 填 海造 地 使 得 该 区的 陆 地 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研 究 区概况
建设用地
8 9 4 3 . 2
农用地
9 .6 99 9
I壅 亘 旦亘 西
圭 ] 亘 塑些
注 : 深圳市 20 年土地 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 。 据 04 图 1 深圳市 20 年土地综合利用现状 (r ) 04 k2 n
城市建设用地在特 区内分布 比例普遍较高 , 中 其
维普资讯
深 圳 市 建 设 用 地 面 积 动 态 变 化 预 测
李 全, 张晓通, 姜文亮, 吕华新
( 武汉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湖北 武汉 4 07 ) 309
摘要 : 择与建设用地相关性大 的 G P财 政支出和全社 会固定资产投 资三项 指标为 自变量 , 选 D、 以年建设 用地 为 因变量 , 采用 新 型优化组合算法 , 基于单变量拟合方程对建设用地增量 的精度 贡献 , 构建多元非线性 组合模 型 , 预测 深圳市 20 、0 7年新增 建 06年 2 0 设用 地量分别为 3 .1i 、6 3k 2 9 2k a3 .2r 。分析发现 , n n 在三项指标中财政支出指标 对建设 用地增 量预测贡献度最 大 , 其次 为 G P 最后 是 D,
固定资产投资
关键词 : 多元非线性模型 ; 优化组合 ; 建设用 地 ; 深圳市
中图 分 类 号 :3 12 F0 .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5—84 (0 70 —00 0 10 1120 )2 15— 3
F rc s oCo sr cin L n 瑚 埘 cDe n fS e z e t o eatt n t t a d u o ma d o h n h n Ci y
面积 的 5 .1 、2 9 %和 5 8 %。 12 % 4 .8 .1
未利 用地
l 3 4 1 .6
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趋 势,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合理的
用 地空 间 , 为土地 资 源优 化 配置 提供 决策依 据 。
随着“ 地根” 被作 为宏 观调控 的重要手段 , 以及城 市化进程的发展 , 建设用地数量 的动态变化将对地区 的发展, 特别是快速城市化地区经济 、 环境的可持续发 展产生愈益重大 的影 响。本文采用多参数模型方法, 以位于快 速城市化地区的深圳市 为例 , 进行 了建设用 地数量动态变化 的预测。
Ab ta tGD f a ca ep ni r d tt net n xd ast w r:eetda n ee d n aibe a dc nt c o a dae a sr c : P, n i xe dt ea oa iv s in l u n l me tnf e ses eqslc sidp n etvr l, o s u t nln raw s ii e a n r i slce e e d n aibe A mpo e pi m o iainfrcsigme o eeue rd c ut—prmee ol e r d 1T i eetda d p n e t r l. ni rv do t s v a mu c mbn t e at t dw r sdt po u eam l o o n h o i aa trnni a e . hs n mo meh acltd tevleo ahc e iin ae Dtepe io o tb t no es gevr bes la o de otepe itdice n to c uae au fec o fce t s dO rcs nc nr u o fh i l ai l i d l h b h i i i t n a mu t n mo l h rdce rme t i t n s
土地需求预测特别是建设用地需求 预测 , 土地 是 利用总体规划调查研究 的主要专题之一 , 是土地利用 总 体规 划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和 核心 内容 。其 目的 是掌握
数据 , 深圳市农用地 、 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的面积分别
为 999k 2894 k 2 134 m , 别 占土 地 总 9 .6m 、3 .2m 和 1 .6k 2分
福 田 、 湖 和 南 山 的城 市 建 设 用 地 面 积 比例 均 超 过 罗
深圳 市是 中 国南部 海滨 城市 , 于北 回归 线 以南 , 位 l34 l43 、22 2。2N之 间 ,  ̄6一 1。7E 2。7一 25 1 地处 广 东 省
u u Z A G Xa —t g J N n l n ,uH a i Q 肌, H N i o , I GWe — i g L u —x o n A a n
(col f eor n ni ret c ne Sho o R suc adE v nn Si c ,Wua n esy Wua 3 ) , hn) e mn e h U i rt, h 4 (7 C ia n v i n X9
Ke r s mut— p r mee o l e rm e ; p mul c m i a o ; o src i a d; h n h n C t y wo d : l i aa trn ni a o l o t / o n t n c n t t n l n d l l b i u o n Se ze i y
o o sr ci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ln f  ̄ C n t c o d d ma d o h n h n C t ee frc td te i ai a tr e ut . fc n t t d a et o s u t n l e n fS e z e i w r e a e n w t s t fco y rs l u o a . r i n a y o s h h s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