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第五章土地需求量预测

第二节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建设用地又称非农业用地。主要用于场地,与土地生产力无关系。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内容主要有居民点用地、水利工程用地和公 路交通用地。
一、居民点需求量用地预测
1、指标概算法
第三节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土地供需方面存在的问 题,寻求协调土地供Biblioteka 的途径和方法。一、基本概念
1、土地供给
自然界赋予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
2、土地供给量 3、土地需求
规划区域供应给人类利用的各类土地类型 的数量之和
人类从事生产与消费活动对土地的需要
4、土地供需分析
n—规划年限 d—建房户比例 e—宅基地定额
Z—规划期新增农村居民点占地面积 K—规划人口数
先分别计算生活区和生产区的占地面积,然后两区占地面积类加即可得 到居民点用地面积
Pi—各种生产建筑物面积 K—系数,K=1.2~1.3 S—系数,S=10~15
第二节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二、水利工程用地需求量 1、渠道工程用地
• 【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基 本原理,能够通过土地供需平衡分析找出供需 问题。
第一节 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农业用地是区域土地利用的主要内容,是用地部门中的用地大户, 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农 副产品用地等。
一、耕地需求量 (一)耕地需求量的内容
包括大田作物用地、人工饲料地、蔬菜地等。 (二)预测程序
(1)每户宅基地指标、每人占地指标或按耕地面积概算指标
(2)人均定额指标:
第5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

【内容提要】土地需求量预测是确定各部门未来用地 数量,为合理配置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供依据, 也是土地供需平衡的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各部 门用地预测的程序和方法,土地供需问题分析的基 本原理。 【重点内容】掌握部门用地预测的程序和方法,土地 供需平衡分析的基本原理。 【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基本原理 ,能够通过土地供需平衡分析找出供需问题。
2004
2810.26
506.94
5543.58
湖南省粮食单产水平预测
年份 单产(千克/公 顷)
集约程度 高集约 低集约
2010
7080.00 6487.95
2020
7780.00 7075.02
4、粮作比
湖南省1997—2004年粮作比 年份 1997 1998 1999 63.97 2000 62.86 2001 60.55 2002 59.73 2003 58.59 2004 62.06
(二)土地利用目标的内容(在定性的基础上,通 过具体的量化指标来实现) 1、总目标:定性描述,主要依据国家土地利用政策 、法律和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地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资源状况综合确 定。 2、具体目标(强制性控制和指标性目标): (1)耕地保护方面。 (2)建设用地方面。分总量控制和各项建设用地分 项控制目标。 (3)土地生态方面。 (4)土地利用效率方面。
规划 目标 年
粮食需 求 (万吨 )
复种 指数
粮作 单产 比 (千克/公顷) (%)
2010
2896.1
2.30 56.58
高集 约
低集 约 高集 约 低集 约
第09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

9
一、粮食需求量预测思路
(3)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物消费支出构成会发 生变化,据有关研究表明,人均GDP每增10个百分点将 增加间接粮食消费4300万t。
(4)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 1994年城镇居民按收入等级中最高收入组的动物性 食物消费量分别相应高于平均值5.llkg、l.59kg、 3.82kg、1.60kg。由于中国人口饮食习惯,其膳食结构 仍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并将逐步、 适当增加动物性食物消费。
18
一、耕地需求量
2.人工饲料地面积 5)确定饲料作物种植面积(S1) 式中:A为复种指数。 6)确定饲料作物轮作地净面积(S2) 式中:S2为饲料作物轮作地净面积(hm2);S1为饲料 作物种植面积(hm2);n为饲料作物轮作中田区总数;n 为饲料作物所占田区数。 7)确定饲料作物轮作地毛面积(S3) S3=S2(1+K) 式中:K为道路、沟渠、林带面积占饲料作物轮作净面 19 积比重,一般取K=2%~3%。
第九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
第一节 土地需求概念 第二节 粮食需求量预测 第三节 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 第四节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第五节 生态用地需求量预测 第六节 土地需求量定量预测方法 第七节 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1
第一节 土地需求概念
一、土地需求
二、影响土地需求的因素 三、土地需求预测
7
一、粮食需求量预测思路
(1)人口增长 据有关部门研究,21世纪的前10年,年平均增加人 口在1000万左右。据此预测,2010年我国人口可达14亿 (13.94亿~14.3亿)、2020年达到15亿(14.7亿~15.4 亿)、2030年达到16亿(15.3亿~16.3亿)。2050年达 到16亿,此后可能实现人口的零增长或负增长。 2008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 认为,2007年我国“人均占有量380公斤,人均消费量 388公斤”。每增加1亿人增加口粮3880万t。预测中人均 粮食占有量参数2010年为395kg,2030年保持400kg,认 为基本可以满足消费。
10第十章土地需求量预测

Z=H(1+k) 式中:Z—规划期农村居民点新增用地面积
K—道路、建筑等占地系数(一般取0.3-0.6)
3.两区累加法 先分别计算生活区和生产区的占地面积, 然后累计加总,即可得到居民点用地面积,其公式为:
M=M1+M2 =(m1+m2+m3+m4)xk+SΣPi
式中:M—居民点用地面积n i=1 M1—生活区用地面积 M2—生产区用地面积 m1—居住建筑面积 m2—公共建筑面积 m3—自留地面积 m4—生活区内不宜利用的土地面积 Pi—各种生产建筑物面积 k—系数,k=1.2-1.3 S—系数,S=10-15
1.蔬菜地面积需求量:
(1)确定蔬菜内部需要量(v)
(2)确定蔬菜的商品率(p)
(3)确定蔬菜作物总产量(w)
w v
1 p
_
(4)确定蔬菜作物加权平均单产( Y F)
具体确定方法如下: ①确定各类蔬菜作物的种植结构(F) ②确定各类蔬菜作物平均先进单产:即根据地区平均单产(Y地区) 和高产单位的平均单产(Y单位)相加取半,即
(二)水利工程用地需求量 1.渠道工程用地面积依据其长度和宽度来计算。
QVC Ri
式中Q—渠道设计流量(立方米/秒);
ωR——水过力水半断径面积(平R方米)(m)
λ(m)—湿周
i—渠道比降 c—糙率系数 V—流速
C
1
1
R6
n
2.水库用地预测
(1)库容简易测算法 水库工程用地可依据水位—库容关系曲线估算
(7)确定蔬菜轮作地毛面积(S3) S3=S2(1+K1+K2)
式中K1—蔬菜轮作地上林带、道路、沟渠用地占蔬菜轮作地净 面积的比重, K1=5%~7%;K2—温床、温室占地面积占蔬菜轮 作地净面积的比重,K2=2%~3%
实验4 土地需求量预测

实验4 土地需求量预测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类型:综合实验要求:选修1实验目的1)学习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的原则、内容等基本知识,了解土地需求量预测的意义,掌握土地需求量预测的步骤和方法;2)了解耕地需求预测的重要性和作用,掌握利用粮食安全法和人均耕地法预测耕地的需求量;3)了解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的重要性和作用,掌握利用人均定额法、双因素预测法、GM (1,1)模型法等预测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需求量。
2 基本理论2.1 相关定义土地需求量预测是在全面考虑生产与生活需要,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优势,协调主导产业与基础产业关系基础上,根据土地生产率与人口增长等方面因素,对规划区范围内,各业用地面积在规划期内增减进行的测算。
借此掌握未来规划年度各类用地需求量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趋势,为有计划、因地制宜的安排农业和非农业用地、加强土地利用科学管理和宏观控制、协调产业用地矛盾以及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土地需求量预测包括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具体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产用地需求量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具体包括各类建设用地,如城乡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工程用地和特殊用地需求量预测。
土地需求量与人口规模、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作物产量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关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和分析参见附录3。
2.2 预测依据1)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规模预测的依据;2)城镇村及工矿建设用地、交通用地、水利建设等用地规模预测的依据。
包括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总人口和城市化发展预测、人均建设用地定额以及各类专项规划等;3)耕地、园地、林地和水产养殖用地的需求量预测依据。
包括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应补充的数量级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等。
2.3 预测内容1)基础数据预测包括人口规模、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作物单产等。
实验四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实验四: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方法。
实验材料:计算机、基础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资料、人口资料、经济方面资料、国家颁布的建设用地标准等)。
实验任务:1. 某地预测到2020年本地人口将达到10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55%,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00m2,村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2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建设用地需求量是多少。
(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09ha1、由题,知:城市人口=100*55%=55万农村人口=100-55=45万2、由定额指标法可计算得到,该地规划年建设用地需求量为:550000*100+450000*120=109000000 m2 =1.09ha2.某地2010年末总人口为116万、该地垦殖率为36.56%,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4.5‰,人均粮食占有量420 kg,人均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2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规划期内由外地调入粮食15万吨,调出蔬菜10万吨,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2%,如果规划年将经济作物(蔬菜除外)用地面积调整到耕地总面积的11.13%,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4m2和96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居民点用地的需求量。
(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29×104ha由题意得:1、规划期末总人口为:116*(1+4.5%)^10=121.22万2、规划期末城市人口为:121.22*62%=75.1564万3、规划期末村镇人口为:121.22-75.1564=46.0636万4、由定额指标法计算可得,该地规划年居民点用地的需求量为:751564*96+460636*124=129269008 m2 =129ha。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3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崇左市并县建市,又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项目启动,处于广西通往东盟的前沿城市的崇左市将跨越式的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土地需求十分强烈,特别是建设用地需求猛增,考虑到崇左市土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而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量较大,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尖锐。
所以,在预测过程中秉持理性规划的理念,反对建设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鼓励走内涵挖潜、土地集约利用的道路,从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原则出发,围绕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从严控制农用地转用尤其是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同时综合考虑农村居民点整理、合并对未来建设用地需求的有效补充。
切实测算建设用地总量,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协调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耕地保护的矛盾。
3.1 建设用地现状与变化趋势分析3.1.1 建设用地现状新兴的崇左市七县、市、区原属老少边山穷的地区,过去也许受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人们总是把“边”与“老少山穷”看待,使边关建设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地区人口经济发展缓慢,农业是地区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基础薄弱,建设用地增长缓慢。
但是这个老少边山穷的地区有一个全国之最,即在533公里的中越边境线上有一类口岸3个,二类口岸4个,2003年8月并县建市以后,崇左市成为是全国陆路口岸最多的地级市。
图3.1 崇左市建设用地变化(1996-2005年)2005年,有陆无海的出口通道—崇左市,在广西自治区14个市中,市龄最小,GDP 排13位,但是外贸出口4.95亿美元,跃居14个市首位,遥遥领先于第二名近2000万美元,比原南宁地区2002年翻了一番多。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4年净增加22.40亿元,增长率达17.40%,经济增长的同时,建设用地也发生了巨大变化,2004-2005年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806.07公顷,略大于1996-2003年间7年的增加量的总和。
从崇左市建设用地历年的变化趋势来看,2003年前崇左市建设用地处于缓慢增长的阶段,年均增长198.42公顷。
第五章 土地需求量预测

人口统计学法
具体做法: 1.将现有的人口按性别和年龄分组,确定各年龄
组的出生率、死亡率; 2.根据本地区经济活动的历史和未来趋势确定人
口的迁移率; 3.求一个周期内的人口变化,它等于各年龄组的
人口数量乘以个年龄组的比率求和; 4.把每一组人口推向年龄较大的一个周期,如此
反复地推到任意远的未来。
劳动平衡法
基础资料 观念 数据
定性分析推理
定量数学模型
提出预测课题 工作组织 工作方法 预测期限 预测范围
预测范围
综合分析 定性 定量
预测范围
决策
部门规划预测法 二、数学模型预测法
(一)总人口预测 1.自然增长法 2.回归分析法 3.人口统计学法
(二)城镇人口预测 1.劳动平衡法 2.城镇/乡村增长差法 3.劳动力转移法
N——规划人口数;
J2——人均用地定额。
农村个人建房系数法
首先根据规划期间需建房户数推算农民建房需新增用地面积:
H=(N/P+F0)×n/2×d×e 式中:H—规划期农村个人建房户需占用土地面积;
N—规划目标年农村人口数;
P—户均人口数; n—规划年限;
F0—规划期农村总户数; d—规划期间建房户所占比例;
(三)农业人口预测
自然增长法
计算公式: P=B(1+Y)n±ΔG 或 P=B(1+K)n
式中:P——规划期末的人口总数 B——基期的人口数 Y——规划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 K——规划期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n——规划期到基期相隔的年数 g——人口机械增长数
回归分析法
计算公式: P=b0+bt
式中:P——预测人口数; t——年代序号数; b0和b——两个待定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崇左市并县建市,又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项目启动,处于广西通往东盟的前沿城市的崇左市将跨越式的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土地需求十分强烈,特别是建设用地需求猛增,考虑到崇左市土地后备资源十分有限,而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量较大,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尖锐。
所以,在预测过程中秉持理性规划的理念,反对建设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鼓励走内涵挖潜、土地集约利用的道路,从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原则出发,围绕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从严控制农用地转用尤其是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同时综合考虑农村居民点整理、合并对未来建设用地需求的有效补充。
切实测算建设用地总量,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协调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耕地保护的矛盾。
3.1 建设用地现状与变化趋势分析3.1.1 建设用地现状新兴的崇左市七县、市、区原属老少边山穷的地区,过去也许受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人们总是把“边”与“老少山穷”看待,使边关建设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地区人口经济发展缓慢,农业是地区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基础薄弱,建设用地增长缓慢。
但是这个老少边山穷的地区有一个全国之最,即在533公里的中越边境线上有一类口岸3个,二类口岸4个,2003年8月并县建市以后,崇左市成为是全国陆路口岸最多的地级市。
图3.1 崇左市建设用地变化(1996-2005年)2005年,有陆无海的出口通道—崇左市,在广西自治区14个市中,市龄最小,GDP 排13位,但是外贸出口4.95亿美元,跃居14个市首位,遥遥领先于第二名近2000万美元,比原南宁地区2002年翻了一番多。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4年净增加22.40亿元,增长率达17.40%,经济增长的同时,建设用地也发生了巨大变化,2004-2005年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806.07公顷,略大于1996-2003年间7年的增加量的总和。
从崇左市建设用地历年的变化趋势来看,2003年前崇左市建设用地处于缓慢增长的阶段,年均增长198.42公顷。
2003年底,崇左市并县建市后,建设用地总量发生跨越式增长,仅一年的建设用地新增量是96年以来所以新增量的一半。
3.1.2 适应通道经济发展需求,顺应经济跨越式发展趋势的的建设用地增长趋势今后一段时期,对崇左市来说,地区经济发展将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崇左市政府提出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集中全市各族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差距,与全区、全国同步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
崇左市是一个后发展的地级市。
目前,仍属于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农业经济社会,尚未进入工业化初级阶段。
而我国已进入下中等收入经济社会和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其中东部地区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后半阶段,中部地区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前半阶段。
经验表明,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人均GDP1000美元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起点。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十一五”期间崇左市将进入加快建设桂西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
展望今后一个时期,崇左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将面临一些难得的历史机遇,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
首先从外部环境看,一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为崇左加快建设出海、出边大通道创造了的有利条件。
二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经济中心的位置更加凸显,而崇左正是处于广西通往东盟的前沿城市。
三是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崇左市具有“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近海、沿边的区位优势,是连接国际、国内市场的交通城市,是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
崇左作为广西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门户城市,国际大通道、区域大通道的确立和发展,为处于边缘地区且经济落后的崇左市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四是中越“两廊一圈”经贸合作和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崇左市正处在“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的必经之路上,立足于泛珠三角区域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地带,主动融入“两廊一圈”,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承接东南亚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具有明显的优势。
自治区提出“东靠西联、南下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了崇左市的重要地位。
其次从内部条件看,崇左市东南面靠北部湾沿海重工业基地和首府城市,北面与广西新工业基地、重要铝工业基地的百色市接壤,西部与矿产资源丰富的越南北部连接及临越南首都河内,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集聚生产要素条件优越。
另外,崇左市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适合于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
在政策上,既享受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革命老区优惠政策,又享受边境贸易、国家西部大开发、国家扶贫开发优惠政策,有利于发展开放的优势。
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以南友高速公路开通为主骨架的一小时往首府、出边、通各县(市)的“一小时交通圈”逐步形成,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出边大通道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糖业、锰业两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投资环境逐步优化,项目建设进入高潮时期,加快发展的承载力不断提高,使崇左市在未来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
崇左市政府提出包括“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在内的九大战略,争取经过努力,到2010年崇左市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生产总值达到256亿元左右,地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产业优势更加突出,中心城市框架初步形成,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到2020年,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2.7番以上,,人均水平与全国同步达到3000美元,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开放型经济更加发达,通道经济更加繁荣,城镇化水平达到40%以上,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扩大的趋势明显好转,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生活更加富足、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崇左市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城乡协调、社会和谐的桂西南现代化边境区域中心城市和生态型新兴工业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观目标如期实现。
经过十几年的加快发展,崇左市将进入稳步快速发展、根本改变面貌的重要时期。
地区经济的发展依托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发展通道经济依托通畅的水陆空交通条件和相关配套中转、商贸服务中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改善住房条件,提高公共设施配套,这一切的发展都要建立在占用土地基础上,崇左市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也将进入建设用地扩展的快车道,2005年的实例证明,未来一段时间将是崇左市建设用地扩展的重要时期。
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一个新新城市的发展不可能以为快速发展的,特别是建设用地扩展不可能处于很长时期的高速扩展时期,交通建设达到一定的交通密度后就可能不在增长或者缓慢增长,城镇用地扩张到一定空间范围后可能就放慢扩展的速度,因此预测崇左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将先后进入三个不同的阶段跨越式增长阶段(2006-2010年)、持续增长阶段(2011-2015年)、稳步增长阶段(2016-2020年)。
3.2 综合预测3.2.1 双因素预测模型预测拉动建设用地规模增加的因素不仅仅是人口数量一个因素,而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可以构建“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来分析(如图10)。
从模型本身来看,经济发展、人口增加是建设用地扩展的目标驱动力。
在该驱动力作用下,土地利用现状发生响应性变化,这种变化是基于建设用地存量的基础上,以存量扩潜为基础,增量的扩展将会影响土地利用现状,这种变化又会引起新的土地利用响应,使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展。
基于模型,人口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建设用地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我们进行建设用地预测应考虑的主要方向:一方面,人口增长对建设用地的拉动。
人类对土地需求的动力,源于人类对空间效用的欲望和追求,这种欲望和追求分为5个层次,①维持生命机体最基本的生活空间欲望,即生理空间欲望。
②满足安全感的居住空间欲望,即安全空间欲望,并由此产生了居住用地的需求和住房等建筑物。
③满足各种社交活动空间欲望,即社会空间欲望,并由此产生了客厅、会议室、市政厅和广场等建筑物。
④以占有空间标示社会地位,显示自身尊严和权威的空间欲望,即尊重空间欲望。
⑤为追逐利润和实现价值的生产经营空间欲望,即价值空间欲望。
城镇土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是以空间效用满足人们需要的,人类对空间效用的追求,直接表现为对土地的需求;图3.2 双因素模型建设机理的“P -S-R”模型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对城镇建设用地的拉动,建设用地主要作为基地和空间场所之用,其需求有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的趋势。
对建设用地的需求特别是对成片土地的需求一般为生产性需求,需求的目的不是用于消费,而是把购入或承租的土地作为投入与资金、劳动力等要素重新组合,形成价值形态的增值和物质形态的转换。
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就是投资增长,无论是土地经营投资,还是非土地经营投资的增长都会导致城镇土地需求增加。
图3.3 崇左市建设用地和固定资产投资变化(1996-2005年)在对建设用地需求拉动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建设用地预测数理模型如下:S=S1+S2其中,S1=P×A/10000,S2=Q×T×100。
S为规划期建设用地面积(公顷),S1为规划期按人口规模预测的建设用地面积(公顷),S2为规划期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测的建设用地面积(公顷),P为规划期人口(人),A为规划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平方米/人),Q为规划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T为规划期固定资产投资土地系数(平方公里/亿元)。
P的人口规模在前面人口预测中已经求算得出,A为规划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考虑到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不一致,因此在预测中区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城镇人口人均建设用地按照目前崇左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数据,考虑城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带来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水平提高的因素,我们确定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崇左市人均城镇用地指标为100平方米/人。
按照国家总体规划,未来农村逐步向中心村发展,建多层建设,以减少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目前崇左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36.67平方米,按照这个总的指导方针,确定农村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崇左市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为130、128、127平方米/人。
Q为规划期内固定资产投资,这个直接引用崇左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中确定的固定资产投资三个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