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期中 《第11—13章》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1-14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1-14单元测试题附答案新人教版九年级第11-14单元测试题附答案Test for Units 11~14(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Ⅰ. 单项选择。
(每小题1分,共15分)( )1. —Dad,smoking is harmful ________ your health. Please give it up.—OK,my son. I will try.A. withB. forC. inD. to( )2. Mum,this is ________ friend.________ name is Emma.A. your;MyB. my;HerC. you;HisD. she;Your( )3. —Linda,can you sing for the school concert?—Sorry,I can't.________ I can play the piano.A. AndB. OrC. ButD. So( )4. She felt ________ about making such a stupid mistake.A. embarrassedB. embarrassingC. excitedD. exciting( )5. ________ the environment,they have done many thingsin the past two years.A. To protectB. ProtectC. ProtectingD. Protected( )6. How much does the train ticket________ from Shanghai to Beijing?A. costB. takeC. spendD. pay( )7. —Do you know if Qian Xuesen is ________ now?—Yes. It's a pity that he has been dead for over six years.A. liveB. aliveC. livingD. lively( )8. You used to wear glasses,________?A. didn't youB. don't youC. did youD. do you( )9. The pet dog ________ when I am away on vacation,Nancy.A. must be looked after wellB. must look after wellC. must be looking after wellD. must have looked after well( )10. —We had to ________ our travel plans 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Bad luck.A. disappearB. continueC. examineD. cancel( )11. Be sure to let Jason know the notice as soon as he ________.A. will arriveB. is arrivingC. arrivesD. arrived( )12. The king ________ some ministers to discuss an important thing.A. set outB. called inC. brought backD. left out( )13. It ________ be John's. It's too big for him.A. couldB. mightC. mustn'tD. can't( )14. John wanted to know________.A. when the meeting would beginB. when would the meeting beginC. when will the meeting beginD. when the meeting will begin( )15. —Do you mind if I sit here?—________.It is for Miss Wang.A. Not at allB. Never mindC. Better notD. Of course notⅡ. 完形填空。
九年级期中试题11--13章

C.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D.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7、下列措施中能增大摩擦力是()A.缝衣针的表面做得很光滑 B.在笨重的设备下面装上轮子C.自行车传动部位加润滑油 D.冬天,马路上有冰时,在路上面撒上沙子8、对于密度公式ρ=m/V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 B.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成正比C.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都有关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二、填空题(请将答案书写在相应位置。
每空1分,8小题,共20分)9、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个人,那么,相对船来说,人是的,河岸上的树是的。
(选填“运动”或“静止”)。
10、换算下列单位:50kg= t 1cm= m 1.2h= min0.8 cm3 = kg/m336km/h= m/s 250ml= m3 11、如图所示,某同学把质量分别是100克、200克、300克的钩码依次挂在弹簧秤上,分别读出它们所受重力,并记录在表中,根据记录可知重力跟它的质量的比值是__________。
实验表明,重力跟它的质量__________。
12、1m 3的冰融化成水后,质量不变,体积 ,密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铝的密度是2.7×103 kg /m 3 ,读作 ,它的物理意义是 。
14、在下列日常生活使用的工具中 ①撬棒 ②天平 ③钓鱼竿 ④起子 ⑤定滑轮 ⑥镊子。
把相应的代号填入横线中。
省力的杠杆有;省力的杠杆有15、如下图所示的A 、B 两个滑轮中A 是 滑轮,当以F 为10N 16之一,则作用在轴上的阻力是 N 。
三、实验、探究题(按照题中的要求将答案书写在相应位置,5小题,共25分)17、以填空的形式回答下列实验问题(5分)(1)如图甲所示的测量中,木板的长度是_ ____ (2)如图乙所示的测量中,被测物体受到的重力是______,该弹簧秤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3)如图丙所示,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实验中,物体放进量筒前注入水的体积是________cm 3,被测物体的体积是_________.18、(1) 、如图9,将小钢球放在水平地面上,请用示意图画出小球受到10N的重力。
九年级物理 第11—13章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第11—13章测试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2分)1、下列用连线表示出的生活中的事例和物理规律的联系,正确的是()A.向后划水,船向前行驶——惯性B.刹车时人向前倾倒——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用瓶盖起子撬瓶盖——摩擦现象D.用杆秤测物体的质量——杠杆原理2、下列作法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A.锁生锈不好开时,可将少量食油注入锁孔就易打开B.拉链不好拉时,可在拉链上抹一点石蜡,就好拉了C.搬运笨重货箱时,可在地上铺几根圆木就容易搬动D.冬天马路上结冰,可在冰面上撒些细沙,就更安全3、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的电视机,受到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 )A.电视机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电视机的支持力B.电视机受到的重力和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C.桌面对电视机的支持力和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D.桌子受到的重力和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投出去的铅球落地前,只受重力和推力的作用B.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C.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D.某物体从滑梯上滑下的过程中,其速度增大,惯性增大5、将一块质量分布均匀的砖分割成体积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则( ).A.体积大的密度一定大B.体积小的密度一定大C.两者的密度一定相等D.两者的密度一定不相等6、某同学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发现砝码已经磨损,则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相比较( ) A.偏小B.相等C.偏大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9分)1、一松木块的密度是0.4×103kg/m3,它表示____________ ____,把它锯掉3/4,剩下的松木块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
2、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与实心的铝球的体积之比为______;体积相等的实心铜球和实心的铝球的质量之比为______.(ρ铜=8.9g/cm3,ρ铝=2.7g/cm3)3、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称一木块重5N,把木块水平桌面上,弹簧测力计水平地向右拉木块.(1)当弹簧测力计读数为1N时,木块未被拉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是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方向向______.(2)当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2.1N时,木块刚好开始移动,此时木块受的是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方向向______.(3)开始运动后,使木块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为2N,此时木块受到的是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4)若使弹簧测力计在拉动木块运动中读数变为3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5)木块离开弹簧测力计继续滑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是_____摩擦力,大小是______.4、如图13—3所示,杠杆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如果OB与OA长度的比为2∶3,在点B的钩上挂300牛顿的砝码,要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在A处应挂____牛顿的砝码。
九年级物理 11-13章物理试题 试题

11-13章物理试题一、选择题〔一共45分,每一小题3分,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答案填入下表〕〔小心哦!〕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1.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53℃。
C.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20℃30℃。
2.以下供热方式,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3.以下现象,属于物态变化中放热过程的是〔〕A、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B、夏天,放在杯中的冰块过一会儿变成水C、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变小了D、冬天,能看到呼出的“白气〞4.把温度计玻璃泡浸入酒精中后抽出,观察示数,发现:〔〕A、示数一直不变B、示数一直下降C、示数先上升后下降D、示数先下降后上升5. 如下图(a),当开关S闭合时,两只电流表的示数分别由图〔b〕、(c)读得,创作;朱本晓那么电灯L1中的电流是:〔〕A、B、C、D、加快蒸发的是:〔〕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B、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7.一箱汽油用去一半后,剩下的汽油:〔〕A、比热容、密度不变,热值减半B、比热容、密度、热值均不变C、比热容、密度、热值均减半D、比热容减半,密度、热值不变8.以下图的四幅图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 B CD9.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创作;朱本晓创作;朱本晓10.如图4的电路中,电流表测量的是( ) A .通过灯L 1的电流 B .通过灯L 2的电流C. 通过灯L 1和灯L 2的电流之和 D .电源供应电路的总电流11.以下图是小红设计的电路图,按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能使所连接的灯泡都发光的电路图是:〔 〕12.以下图所示四种情景中,能说明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13.如下图,开关S 闭合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 L 1被烧坏 B. L 1、L 2均被烧坏 C. 电池被烧坏 D. L 2被烧坏 14. 如下图某同学测电路中的电压,试分别指出在这个电路中:总电压、L 2两端的电压分别是:〔 〕创作;朱本晓A .4.8V, 1.2VBC .1.2V, 6VD .1.2V,15. 在以下图中,要用电流表测量灯L 1中的电流,正确的电路图应是:〔 〕 二、填空题〔一共14分,每空1分〕〔嘿!我能行!〕16、 用砂轮磨刀具,刀具会发烫,这是利用 的形式来改变刀具的内能。
2020年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测试卷

第十三章《内能》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如图所示,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内装有一半的酒精,再沿管壁慢慢地注入带颜色的水,这时可以清楚地看见水和酒精的分界面,然后堵住管口,上下颠倒几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可以看见混合液体体积减小了,这说明()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间有间隙C.分子间有引力D.分子间存在斥力2.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央,带负电B.原子核外的电子带负电,并固定在某一位置C.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D.原子核内有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3.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下列事例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墙壁内部会变黑B.扫地时,太阳光下能看到大量灰尘在空中飞舞C.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D.放在炉火上加热的冷水过一段时间烧开了4.在探索微小粒子的进程中,人们认识到“原子是有结构的”,这是源于发现了()A.电子B.中子C.质子D.夸克5.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
这主要是因为水的()A.质量较小B.凝固点较低C.沸点较高D.比热容较大6.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当热传递停止时()A.两个物体内能相等B.两个物体温度相等C.两个物体热量相等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7.如图所示,在玻璃注射器内吸入一定量的某种液体,然后排出内部的空气,并用橡皮塞封住注射孔.这时人无论怎样用力推动活塞,也难以使其体积发生微小的变化.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说明该液体压缩成固体了,所以体积不变B.说明液体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很难被压缩C.说明该液体分子的体积大,压缩不动D.说明液体分子间有引力,所以很难被压缩8.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不一定多B.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时,物体的内能会减小到零C. 0 ℃物体内能为零D.一个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叫内能9.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热量越多B.内能大的物体,具有的热量也多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D.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1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住宅小区房屋的窗户玻璃都是双层的,且两层玻璃间还充有惰性气体,这是因为惰性气体()A.容易导电B.不容易导热C.能增加房间的亮度D.增大玻璃的密度11.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 B.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3C.都加热t时间,B吸收热量比A吸收热量多D.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B吸收热量较多12.已知铝、铁、铜的比热容依次减小,温度相同、质量相等的铝、铁、铜金属块,吸收相等的热量,最后()A.三块金属的温度都相等B.铝块的温度高C.铁块的温度高D.铜块的温度高13.关于比热容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 ℃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B.比热容与热量有关,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C.砂石的比热容是0.92×103J/(kg·℃),它表示砂石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0.92×103JD.相同温度的不同物质,比热容一样大14.关于内能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后内能逐渐增大B.冬天用热水袋取暖,热水袋的内能逐渐增大C.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过程中,不断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小D.子弹击中一块木板后温度升高,子弹的内能增大,木板的内能减小15.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表明()A.该物体一定做了功B.该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C.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D.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二、填空题(共3小题)16.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冰加热,冰通过________(选填“热传递”、“做功”)获得内能;冰在熔化的过程中,它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减小”).17.如图中冰壶运动员搓冰是靠________方式来增加冰的内能,使冰熔化的.搓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端午节那天,小志给小文小起啤酒时,发现瓶口出现“白雾”,这是瓶内的气体冲出时,内能转化为________能,使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而产生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三、实验题(共3小题)19.为研究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如图所示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两种液体的质量和温度都相同.(1)选用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分别给甲、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2)写出图中所示装置的两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错误后,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液体温度,数据如表所示:(3)加热4分钟后,甲乙两种液体温度均不再升高,原因是________.20.为比较酒精和碎纸片两种燃料的热值,小明利用图示两套完全相同装置做实验,他分别在燃烧皿中放入相同质量的酒精和碎纸片,同时点燃后对质量和初温相等的水加热,直至酒精和碎纸片完全燃烧.(1)小明通过________来比较酒精和碎纸片完全燃烧产生热量的多少.(2)下表是小明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其中℃、℃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他补充完整.答:℃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实验数据算出水吸热的热量为Q,用m表示“10g酒精”的质量,算出了酒精的热值q=________,该数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偏大、偏小、不变),原因是________.21.为了比较甲、乙两种物质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1)从表中数据可知,甲吸收的热量______乙吸收的热量.(2)汽车发动机需要散热,根据实验可知,应该选用吸热能力更强的________(选填“甲”或“乙”)效果会更好.四、计算题(共3小题)22.质量是0.5 kg的铝壶内装2.5 kg的水,其温度为20 ℃,如果共吸收5.47×105J的热量,则水温将升高到多少摄氏度?(c铝=0.88×103J/(kg·℃))23.用酒精灯加热水,从室温加热至80 ℃,需要5分钟,用同一盏酒精灯加热同质量的另一种液体,也从室温加热至80 ℃,只需3分钟,求这种液体的比热是多少?(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24.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 kg,初温为80 ℃的水吸收1.26×105J热量后,其温度升高到多少?若这些热量被5 kg的-50 ℃冰块吸收,则冰块升高的温度是多少 ℃?(c水=4.2×103J/(kg·℃),c =2.1×103J/(kg·℃))冰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2.【答案】C【解析】原于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高速旋转的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3.【答案】A【解析】A项,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墙壁内部会变黑,这是扩散现象造成的,故A正确;B项,扫地时,太阳光下能看到大量灰尘在空中飞舞,这是固体颗粒的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故B错误;C项,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这是对流现象,不是扩散现象,故C错误;D项,放在炉火上加热的冷水过一段时间烧开了,这是沸腾现象,不是扩散现象,故D错误.4.【答案】A【解析】在探索微小粒子的过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后来,人们又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5.【答案】D【解析】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在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生物体即使吸收较多的热量,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体温不会升的过高;同理在在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即使放出较多的热量,体温也不会过低,所以生物体内的水分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6.【答案】B【解析】热传递的结果是两物体的温度相同,两物体温度相等后,热传递停止.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两物体内能不要一定相等;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所以B选项正确.7.【答案】B【解析】物体能够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液体分子间间隙较小,分子间存在较大的斥力,所以液体难以被压缩.8.【答案】A【解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A项,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温度不是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唯一因素,故A正确;B项,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不管温度有多低,物体都具有内能,故B错误;C项,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0 ℃物体的内能并不为零,故C错误;D项,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故D错误.9.【答案】D【解析】A项,温度越高的物体,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多,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多少,不是含有热量多,故A错误;B项,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B错误;C 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C错误;D项,热量总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或热交换过程中,因此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量,故D正确.10.【答案】B【解析】房屋窗户采用双层玻璃的目的有两个:隔音、保温.惰性气体是否导电与隔音、保温没有关系.A不符合题意;惰性气体不容易导热,能够起到保温的目的,B符合题意;惰性气体对房间的亮度几乎无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降低房间亮度,C不符合题意;有无惰性气体对玻璃的密度没有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答案】A【解析】(1)由图可知,在时间t内,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故C错;在时间t,吸收的热量相同,A的温度变化ΔtA=20 ℃,B的温度变化ΔtB=40 ℃,因为A、B的质量相同,由Q吸=cmΔt得c=,则cA℃cB=ΔtB℃ΔtA=2℃1,故A正确、B错;(2)由图可知,A、B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A的时间长,A吸收的热量多,故D错.12.【答案】D【解析】由题知,c铝>c铁>c铜,℃Q吸=cmΔt,铝、铁、铜金属块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Δt铝<Δt铁<Δt铜,即:铜块的温度变化大,℃铝、铁、铜金属块的初温相同,℃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铜块的温度最高.13.【答案】A【解析】A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 ℃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故A正确;B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质量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故B错误;C项,砂石的比热容是0.92×103J/(kg·℃),它表示1 kg砂石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0.92×103J,故C错误;D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各自的比热容值,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故D错误.14.【答案】A【解析】A项,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外壳和大气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温度越来越高,其内能增大,故A正确;B项,热水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内能从热水袋转移到手上,热水袋的内能逐渐减小,故B错误;C项,云中形成的冰粒在下落中,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温度渐渐升高变成了雨滴,其内能逐渐增大,故C错误;D项,子弹击中一块木板后,子弹和木块的温度都升高,此时消耗了子弹机械能,转化为子弹和木块的内能,子弹和木板的内能都增大,故D错误.15.【答案】D【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且是等效的.所以,在没有明确内能增加的过程情况下,无法判断是采取哪一种形式使其内能增加的.16.【答案】热传递增大【解析】酒精灯对烧杯中的冰加热,冰通过热传递的方式获得内能;冰是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大.17.【答案】做功克服摩擦做功,使冰的内能增大而熔化,形成一层水膜,减小摩擦力【解析】冰壶运动员搓冰是靠做功方式来增加冰的内能,使冰熔化的.搓冰的目的是,使冰刷与冰面摩擦做功,使冰的内能增加,使冰熔化,形成一层水膜,减小摩擦力.18.【答案】机械做功【解析】开启啤酒时,瓶子内气体对瓶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白雾”,这个现象说明做功可改变物体的内能.19.【答案】(1)加热相同时间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2)温度计的液泡接触了容器底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3)两种液体温度都到达沸点【解析】(1)选用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分别给甲、乙两种液体加热时,加热装置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确保加热相同时间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2)根据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可知,温度计的液泡应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因此该装置的错误之一是温度计的液泡接触了容器底;根据图示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同,由于液体的密度不同,则甲乙液体的质量一定不相等;(3)因为当液体温度到达沸点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加热4分钟后,甲乙两种液体温度均不再升高,说明两种液体温度都到达沸点温度.20.【答案】(1)温度计上升的示数(2)℃燃料燃尽后的水温/℃℃10 g碎纸片(3)偏小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没有被水全部吸收【解析】(1)因燃料的热值不能直接测量,但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以被水吸收,从而使水温发生变化;所以可以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水升高的温度)来比较燃料热值的大小关系.(2)℃需要记录加热前后水的温度,用来计算水吸收的热量;℃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酒精和碎纸片的质量必须相等;(3)酒精的热值q=;根据公式Q=cmΔt,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能被水全部吸收,故算出的酒精热值要小于真实值,根据水吸收的热量及酒精的质量求出的热值是不可靠的.21.【答案】(1)等于(2)甲【解析】(1)在此实验中,因为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由表中数据可知,加热时间相同,甲吸收的热量对应乙吸收的热量.(2)由Q=cmΔt知:质量相同的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小的物质比热容大.因为甲和乙的质量相同,它们的初温相同,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甲的温度变化小,所以甲的比热容大,即甲吸热的能力更强.22.【答案】解:m铝=0.5 kg,m水=2.5 kg,℃Q吸=cmΔt,℃Q吸=Q铝吸+Q水吸=c铝m铝Δt+c水m水Δt,℃Δt===50 ℃.℃t=t0+Δt=20 ℃+50 ℃=70 ℃.答:水温将升高到70 ℃.【解析】知道铝壶和水吸收的热量、铝壶和水的质量、比热容,利用吸热公式的变形公式求铝和水温度的升高值.23.【答案】解: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设液体每分钟吸收的热量为Q,加热5 min,水吸收的热量为5Q,加热3 min液体吸收的热量为3Q,水与液体都从室温加热到80 ℃,它们升高的温度℃t相同,水与液体质量m相同,℃Q=cmΔt,℃液体与水的比热容之比:====,液体的比热容:c液=c水=×4.2×103J/(kg·℃)=2.52×103J/(kg·℃);答:这种液体的比热是2.52×103J/(kg·℃)【解析】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在相等时间内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应用热量公式可以求出液体的比热容.24.【答案】解:(1)由Q吸=cmΔt得水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Δt===30 ℃,水的初温为80 ℃,升高30 ℃后,水的温度为110 ℃,因为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并且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变,所以水吸热后,温度不会升高到110 ℃,水的末温为100 ℃;(2)由Q吸=cmΔt得冰块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Δt===12 ℃;答:水的温度升高到100 ℃;冰块升高的温度为12 ℃【解析】(1)已知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和水吸收的热量,应用热量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水升高的温度,然后求出水的末温(注意水的末温为100 ℃,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2)已知冰的质量、比热容、吸收的热量,应用热量公式可以求出冰块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
聊城市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内能》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水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所含热量多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2.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A.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甲液体比乙液体的吸热能力强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3.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温度不变,内能不变B.-10℃的冰块没有内能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D.物体温度升高,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4.如图甲、乙所示,相同容器中装了相同的纯净水,用不同电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损失,得到如图丙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相同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B.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中水的末温比乙杯的高C.升高相同温度,甲杯中水吸热比乙杯的少D.相同时间内,甲杯中加热器放热比乙杯中的多5.下列有关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B.同种物质质量越大比热容就越大C.比热容大的物质吸热能力弱D.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6.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的是()A.春天里,柳絮纷飞B.夏天里,白云飘荡C.秋天里,丹桂飘香D.冬天里,雪花飘飘7.如图为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对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为非晶体B.该物质的凝固时间是10minC.该物质在B、C两点时温度相同,内能相等D.该物质的熔点是80℃8.对于图中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主要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B.乙图中活塞向下运动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C.丙图中小朋友下滑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丁图中软木塞飞出时,管内水蒸气的内能增加9.为了探究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低温物体温度变化的特点,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盛有30︒C冷水的小烧杯放入盛有70︒C热水的大烧杯中,分别用温度传感器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沪科版11-13章)

九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卷(沪科版第11-13章)项目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
B.宿州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3℃。
C.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0℃。
D. 宿州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2.下列供热方式,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用石油做燃料供热B.用煤做燃料供热C.用太阳能供热D.用天然气或煤气做燃料供热 3.下列现象,属于物态变化中放热过程的是( )A 、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B 、夏天,放在杯中的冰块过一会儿变成水C 、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变小了D 、冬天,能看到呼出的“白气” 4.把温度计玻璃泡浸入酒精中后抽出,观察示数,发现:( ) A 、示数一直不变 B 、示数一直下降 C 、示数先上升后下降 D 、示数先下降后上升5.家庭电路中电压是( ),低于( )电压对于人体是安全电压。
( ) A 、110V 30V B 、110V 36V C 、220V 30V D 、220V 36V6.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 .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 .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C .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 .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7.一箱汽油用去一半后,剩下的汽油:( )A 、比热容、密度不变,热值减半B 、比热容、密度、热值均不变C 、比热容、密度、热值均减半D 、比热容减半,密度、热值不变 8.下图的四幅图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B C D 9.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10.一杯水,温度由20ºC 加热到40ºC 时吸收的热量为Q 1,再由50ºC 加热到70ºC 时吸收的热量为Q 2,Q 1与Q 2的大小关系为:( )A 、Q 1>Q 2B 、Q 1=Q 2C 、Q 1<Q 1D 、无法判断11.下图是小红设计的电路图,按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能使所连接的灯泡都发光的电路图是:(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12.图4所示四种情景中,能说明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13.如图5所示,开关S 闭合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 L 1被烧坏B. L 1、L 2均被烧坏C. 电池被烧坏D. L 2被烧坏14.运汽油的汽车都有一条铁链子拖地,它的作用是:( )A .发出声响,让路人注意B .作为运油车的统一标志C .通过它向空气和大地散热D .通过与地相连的铁链将汽油和铁罐因摩擦起电所带的电荷导入大地,从而避免危害发生15..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则验电器带( ) A 、正电 B 、负电 C 、正负电荷都有 D 、无法确定二、 填空题(共28分,每空2分)(嘿!我能行!)1、用砂轮磨刀具,刀具会发烫,这是利用 的形式来改变刀具的内能。
2019-2020年九上期末 《第11—15章》检测试题

2019-2020年九上期末《第11—15章》检测试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这个选项前面的字母代号填在下表中指定的位置.每小题2分,计40分)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B.汽车上的安全气囊C.将足球射入球门D.跳远时快速助跑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缝衣针表面做得很光滑是为了减小摩擦力B. 自行车刹车,利用了增大压力的办法来增大摩擦C. 鞋底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力D. 用铅笔写字,笔尖与纸间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3.下列数据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的估计,其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中学生所用的课桌的高度大约为1.5mdmB.一个中学生的体积大约为503C.一个成年人的质量大约6×103gD.某中学生单根头发所承受的拉力约为100N4.下列现象没有利用大气压的是A.高压锅煮饭B.塑料吸盘吸在玻璃上C.离心式抽水机抽水D.注射器吸药水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踢球时,摩擦阻力使地上滚动的球越来越慢九年级物理课堂检测作业期末试题第1页共8页B.投球时,手的推力使篮球在空中继续飞行C.顶球时,头顶球的力改变了球的运动方向D.接球时,手对球的力使球由运动变为静止6.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C.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D.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7.下列过程中,属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A.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向前滚动B.秋千从低处荡到高处C.篮球从篮筐中下落D.小孩从滑梯上匀速滑下8.如图1示的所事例中,属于运用了重力方向的是9.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A.拉杆旅行箱底部装有轮子B.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C.向自行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油D.在气垫船底和水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10.当你把一支铅笔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下列哪对力是平衡力A.铅笔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铅笔的支持力B.铅笔受到的重力与铅笔对桌面的压力C.铅笔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铅笔的支持力D.铅笔受到的重力与桌子受到的重力11.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的组成是A.中子和电子B.质子和中子C.原子核和电子D.分子和电子12.用天平称一个空塑料瓶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称,比较空塑料瓶在形状变化前后的质量,可以得出质量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物体的状态B.物体的位置C.物体的温度D.物体的形状图1图1九年级物理课堂检测作业期末试题第2页共8页13.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图A),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如图B),两次放置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分别是A p 和B p ,则 A.A p >B p B.A p <B p C.A p =B p D.无法判断 14.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摩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利用火柴与火柴盒之间的摩擦使火柴头的温度上升而燃烧 B.利用货物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把货物送到高处 C.机器上安装的滚动轴承,它可以使摩擦大大增加D.气垫船通过船底向下喷气,在船底和水面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使航行时阻力大大减小15.现要利用斜面将木箱拉上汽车,下列做法中可以提高斜面机械效率的是A.以较快的速度拉木箱 B.以较慢的速度拉木箱 C.减小斜面的倾斜程度 D.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 16.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B.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C.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大于阻力 D.物体受到平衡力时,只能保持静止状态17.氢气球下用细线悬挂一个重物匀速上升,若细线突然断裂,则重物将A.不再受力 B.保持原速度一直上升 C.立即下落 D.先上升后下落18.火车沿平直轨道匀速行驶,面向行驶方向坐在车厢里的乘客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苹果,根据惯性定律,我们可以判断出苹果下落时A.必然会落到乘客的后面 B.必然会落到乘客的前面 C.必然会落到乘客的侧面 D.会落回乘客的手中 19.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A.使用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线量起B.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线 C.使用刻度尺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线来读取数据 D.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九年级物理课堂检测作业期末试题 第3页 共8页20.如图2是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的图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 B.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大 C.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D.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计20分)21.小明和家人乘汽车去河口赏桃花,看到窗外的树木向后退,这是以 为参照物.司机在熟练地转动方向盘,方向盘是 (填简单机械的名称). 22.“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的上空”,这是以 为参照物的,它随地球自转一周约 h .23.长江三峡大坝蓄水的水位提高后,大坝承受水的 增大.轮船通过大坝要经过船闸,船闸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24.1kg 的水变为冰后,其体积将 ,密度将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25.踢毽子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毽子被踢起后,会继续向上运动,这是由于毽子具有 ,空中飞舞的毽子最终要落向地面,这是由于受 作用的缘故.26.图3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知, 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全部选填“甲”或“乙”).27.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 的作用;若运动的足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它将做 运动.28.当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前进时, 汽车受到了 对平衡力的作用.此29.潜水艇要上浮时,用压缩空气排除水舱中的水,改变 ,使重力 (选填“大于”或“小于”)浮力来实现上浮的.30.宜昌山区多盘山公路,从功的角度看,它的好处是可以 ,图3但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第31小题4分,第32~33小题每题5分,第34小题6分,计20分) 31.完成下列作图:(1)木块M 漂浮在水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如图1所示.请你画出木块M 所受力的示意图.(2)如图6为常用的虎口钳,属于 杠杆.在图中标出支点O,画出动力臂1L 和阻力2F 的示意图.32.如图6所示是“研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图,弹簧测力计下挂一石块.通过对ABCDE 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弹簧测力计每一小格表示1N)(1)A 图中溢水杯中的水刚好与溢水口相平的目的是:___ __________. (2)由BC 两图可得石块所受的浮力浮F = N .由DE 两图可得石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排G = N .比较可得出结论: . (3)一实验小组得出浮F >排G ,你认为可能原因是: . 33.如图7所示,是探究“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 ;如果要同时兼顾定滑轮和动滑轮A B 图6 C D E图4图5图7的优点,则应选择 ;利用省力或费力、省距离或费距离之间的关系,可以推出动滑轮的不足是 . 34.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需要的器材有已知质量的钩码和 .下表是某探究小组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8中描出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2)根据图像可得出什么结论?(3)在本实验中,有的同学还猜想:重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现补充如下器材:天平、橡皮泥、三个形状不同的石块、铁块和铝块、细线、土豆、小刀.请你选择适当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该猜想是否正确(说出器材和方法).四、应用实践题(共3小题,第35题6分,第36~37题各7分,计20分)35.请你仔细阅读表一和表二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表一中的信息,结合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说明哪个因素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图8九年级物理课堂检测作业期末试题 第6页 共8页(2)从表二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同种车型要进行限速行驶;不同车型在同一道路上限制车速也不一样.请你利用能量的观点说明其中的道理.36.某人乘坐如图7所示的出租车从枝江到宜昌,下表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1)出租车从枝江到宜昌行驶的平均速度.(2)若小轿车在某段平直公路上以90h km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的功率为九年级物理课堂检测作业期末试题 第7页 共8页60KW ,则在这段路上小轿车受到的阻力是多大?(3)试从小汽车的外型判断,小汽车在水平路面高速行驶时和静止时,对地面压强哪一个大?为什么?37.在建筑工地上,一台起重机将重0.6t 的货物从一楼匀速提升到11楼(每层楼高3m ),所用时间是1min ,起重机功率为4KW . (1)起重机机械效率是多少? (2)起重机在哪些方面消耗了额外功?九年级物理课堂检测作业期末试题 第8页 共8页图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检测作业
九上期中考试《第11—13章》试题
命题人:安福寺中学赵亚民
(本试卷共3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这个选项前面的
字母代号填在下表中指定的位置.每小题2分,计40分)
1.表述宇宙中星体间的距离和组成物质分子直径的大小,最方便的单位分别是A.km,dmB.km,cm
C.光年,nmD.光年,mm
2.下列物体质量最接近2kg的是
A.一个苹果B.一只公鸡
C.一本物理书D.一张课桌
3.坐在逆水驶向上游的船中的乘客,说他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坐在船上的其他乘客B.河岸上的树
C.逆向驶来的船D.河水
4.小明发现许多瓶盖的侧面都做有密集的竖条纹,其目的是为了
A.坚固耐用B.便于运输
C.增大摩擦D.节约材料
5.下列简单机械中,一定不省力的是
A.杠杆B.定滑轮C.动滑轮D.滑轮组
6.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应遵守的交通规则中,与惯性无关的是
A.靠右行驶B.限速行驶
C.保持车距D.系好安全带
7.以下是某同学进行“体质与健康测试”的一组数据,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记录中的单位不正确的是
A.质量是58kgB.握力40kg
C.身高170cmD.肺活量3200mL
8.下列数据的估测,其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距离大约为30m
B.一般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200kg
C.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2s
m/
D.用手托住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0N
9.一瓶矿泉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瓶与原来的一瓶比较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体积减小,密度减小D.体积不变,密度减小
10.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的推力
B.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C.用手捏一个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运动员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1.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如果探测器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
A.沿原路径返回地球B.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
C.沿原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D.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2.某同学想测量一根大头针的质量,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测一根大头针和一个铁块的总质量,再减去铁块的质量
B.把一根大头针直接放在天平左盘内称量
C.测出100根大头针的总质量,再除以100
D.上述方法都不正确
13.下列事例中,哪个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
A.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撤沙子B.自行车把套上的凹凸花纹
C.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用力捏闸D.旅行箱下装有小轮子
14.下列器具中,没有应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A.茶壶B.船闸
C.锅炉水位计D.水银气压计
15.下列事例中,其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A.把书包带做得宽些B.在铁道的钢轨下铺设枕木
C.在坦克的轮子上安装履带D.刀、斧头等用具刀刃都要磨得很薄16.下列事例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用镊子换药B.用筷子夹菜
C.用大扫帚扫地D.用钳子截断铁丝
17.人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下列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去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汽车限速行驶D.跳远时快速助跑
18.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A.用镊子夹取砝码,以免砝码生锈
B.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里
C.在测量中,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然后读示数D.不用天平测量质量过大,超过天平测量范围的物体
19.你在使用中性笔答题过程中,笔中墨水的哪个量是保持不变的
A.密度B.质量
C.重力D.体积
20.中国已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器.请你想象一下,在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中的宇航员,能做到的是
A.用圆珠笔写字B.用弹簧测力计称出体重
C.用淋浴洗澡D.推舱壁后身体向后退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计20分)
21.钟、表都是测量的仪器,使用刻度尺之前,应先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
22.用手拍桌面,手会感到痛,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对手的施力物体是.
23.关闭发动机的汽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汽车具有 ,最终能停
下来是因为受到 的作用.
24.接力赛时,当交接两同学处于 时,既方便又快捷,相对于地面,两
同学都是运动的,这里的地面是我们研究机械运动必须选定的 . 25.旱冰鞋的小轮子的作用是通过 的方法,使 大大减小的. 26.升旗杆顶端安装有 滑轮(选填“定”或“动”),其作用是 . 27.自行车上有很多物理知识,比如自行车脚踏板与花盘就构成了 ,
当自行车的脚踏板转到 位置时,用力蹬下的效果最好.
28.如图1所示,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压力作用效果是使跳板发
生 .跳板弹起过程中,弹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运动员的 发生改变. 29.体育课上用握力计进行握力锻炼时,握力计对手施加的力叫________力;握力
越大,握力计的________越大.
30.当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前进时, 汽车受到了________对平
衡力的作用.为了防止高速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由于________而撞伤,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第31小题4分,第32~33小题每题5
分,第34小题6分,计20分)
31.(1)在图2中画出静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足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2)如图3所示为某同学拿着铅球的情景,其中人的前臂可以看成杠杆,图中
O 为支点.请在图中画出人的手臂受到的阻力F 2的示意图和阻力臂L 2.
图1
图
3
图2
32.探究“物体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现有三个质量不同的木块甲、
铁块乙、橡皮泥丙.请你回顾探究过程,完成下列任务:
(1)猜想: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 (填 “正比”或“反比”).你
猜想的依据是 .在验证你的猜想的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和 .
(2)请你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
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 ;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两端的螺母向 调节.图4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 ,杠杆上每一格长5cm ,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请将表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并指出小明第3次实验存在的错误 .
图4
34.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维持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而伽利略则认为: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到底谁说得对呢?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要探究运动到底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只需研究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所以让一辆运动的小车在不同的阻力作用下研究它的速度如何变化.如何让小
车受到不同阻力?说出你的方法.
(2)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我们应该保持小车受不同阻力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3)根据实验结论,请你推断出:若小车不受阻力,将做什么运动吗?说出你的推论.
四、应用实践题(共3小题,第35题6分,第36~37题各7分,计20分)35.自行车是一种很普及的交通工具,一辆普通自行车的质量大约为15㎏.(1)从它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请你仿照下列的示例,写出两个应用的实例.
示例(使用):用力捏车闸,通过增大刹车皮和车轮钢圈之间的压力来增
大摩擦.
实例1(使用):
实例2(结构):
(2)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与伤害跟惯性有关.为了较少此类事故的发生或减小事故造成的伤害,请你以骑自行车为例提出一条防范措施.
36.在建筑工地上有一台塔式起重机,如图10所示,用它把质量为2×103kg的货物匀速提起.(取kg
)问:
10
N
g/
(1)当货物静止放在水平地面时,它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少?
(2)当要把建筑材料送达到最远处时,所吊起的建筑材料的质量是最大还是最小?为什么?
37.冬天某星期天下午,小明乘坐他爸爸的车上学,他们下午3:20从家里出发,这
个时候小明观察到汽车速度表上的里程数为,途经一加油站时,他爸爸给车加了20L的93号汽油,于下午3:50到学校,这时小明观察到汽车速度表上的里程数为.
(1)小明的家离学校多远?汽车在这段路上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小明到教室后,想知道爸爸给车加了多少千克的汽油,通过查密度表知道汽油的密度为0.71×1033
kg,请你帮他计算出所加汽油的质量.
/cm
(3)小明又想:若是在炎热的夏天给车加20L的93号汽油,那么实际所加汽油的质量是偏大还是偏小?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