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不仅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相辅相成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
它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
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可使计算中的算式形象化,帮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适时的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运用图形,建立表象,理解本质在低年级教学中学生都是从直观、形象的图形开始入门学习数学。
一年级的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从具体的物体开始认数,很多知识都是从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时的逻辑思维是初步的,且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具体形象性。
数学意义所指的“意义”是人们一致公认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比较抽象的概念。
而“数形结合”能使比较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清晰、具体的事物,学生容易掌握和理解。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低年级开始学习认数、学习加减法、乘除法,到中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高年级的认识负数等都是以具体的事物或图形为依据,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表象中抽象出数,算理等等。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运用直观图形,巧妙地把数和形结合起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例如:如,教学“体积”概念。
教师可以借助形象物体设问,引导学生分析比较。
首先观察物体,初步感知。
让学生观察一块橡皮和铅笔盒,提问:哪个大,哪个小?又出示一个魔方和一个骰子,提问:那个大,那个小?通过观察物体,让学生对物体的大小有个感性认识。
接着在一个盛有半杯水的玻璃杯里慢慢加入一块石头,学生可以观察到,随着石头的投入,杯中的水位不断上升。
问:玻璃杯里的水位为什么会上升?学生从这一具体事例中获得了物体占有空间的表象。
数形结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d=r
d>r
数形结合
解法一:将圆 + − − = 化为 + ( − ) = ,
其圆心的坐标为(0,1),半径长为 ,点(0,1)到直线的距
离为
=
×+−
+
=
所以,直线与圆相交,有两个交点。
< = .
图
形
表
示
交点个数
03
总结
以数解形
以形辅数
数
形
结
合
思
想
蕴含
体现
直
线
与
圆
位
置
关
系
几何判断法--d与r关系
代数联立法--解的个数
谢
谢!
Thanks!
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某种关系,即“以数解形”与“以形辅数”。
02
例题分析
2.1
以数解形
例1:
已知直线: + − = 和圆心为的圆 + − − = ,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d
d
r
相交:直线与圆
有两个公共点
d<r
r
d
r
相切:直线与圆
有一个公共点
相离:直线与圆
2.1
以形辅数
例2:
已知过点(0,5)的直线被圆 + − = 所截得的弦长为 ,
求直线的方程。
解:将圆的方程写成标准形式,得
+ = ,
所以圆心坐标为(0,0),半径长 = .
由于直线被圆所截得弦长为 ,所以弦心距为
−(
) =
数形结合思想

汽车提前10分钟到达工厂,其少走的路程为;两倍的车站 到A的距离。即从车站到A汽车用时5分钟。张工程师用时 50分钟。 汽车速度是步行速度的10倍。
二、关系图 关系的图示法很多,研究对象可以用点(或方 框或圆圈)表示,对象间的关系户则用连接两者 的线段表示,线段可以添加箭头或标注。 例3 甲、乙、丙、丁与小强五位同学一起比赛象 棋,每两人都要比赛一盘,到现在为止,甲已经 赛了4盘,乙赛了3盘,丙赛了2盘,丁赛了1盘, 问小强已经赛了多少盘? 乙 甲 分析: 丙 将五个人看成五个 “点”,两人比赛过, 丁 小强 就用线条连接相应的两 点。
三、树形图 例5 已知A、B、C、D、E、F、G、H、I、K 代表十个互不相同的大于0的数,要使下列等 式都成产,A最小是什么数?
B+C=A ; G+H=D ;
D+E=B ; E+F=C ; H+I=E ; I+K=F 。
分析:将这十个数字的 关系用树形图表示。
四、矩形图
如果一道题涉及的是两种数量以及它们的乘 积(速度、时间和路程),则可用矩形的长和 宽表示这两种量,而用矩形的面积表示它们的 积。 因此,能借助几个矩形的长、宽和面积之间 的关系进行推理或计算。
第十四章 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 析其代数含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问题的数量关系和空间 形式巧妙、和谐地结合起来,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 数学问题的思想。 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 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 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数形结合的思想,包含“以 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 两种情形:或者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 联系, 在小学教学中,它主要表现在把抽象的数量关系,转 化为适当的几何图形,从图开的直观特征发现数量之间存 在的联系,以达到化难来易、化繁为简、化隐为显的目的, 使问题简捷地得以解决。通常是将数量关系转化为线段图, 这是基本的、自然的手段。如一年级认数时数轴与对应点 之间的关系.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际的学科,数形结合是指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概念和图形表达相互联系的思想方法。
这种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本文将就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阐述。
一、数形结合在数字认知中的应用数形结合是指数学与图形相结合,通过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数字,提高数字的认知能力。
比如在学习整数的绝对值时,可以通过画坐标轴和点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概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也可以应用在计算的教学中。
比如在教学加法和减法时,可以通过图形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和方法。
通过画图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提高他们对计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这种方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数形结合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引入几何图形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和矩形时,可以通过图形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两者的特征和区别。
通过让学生画图、测量边长和角度,可以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并且培养他们观察和辨别图形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应用是非常丰富和灵活的。
比如在教学小数时,可以通过把小数用图形表示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小数的意义和大小关系。
在教学面积和体积时,可以通过图形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引入图形和实际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意义和解决方法。
这些都是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案例,显示了数形结合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重要作用。
数形结合知识点

数形结合知识点数形结合是指数学中数与图形的结合,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与图形和空间有关的问题。
在数形结合中,数与图形的关系相互补充,相互依存,共同呈现出独特的数学魅力。
一、数形结合的基本概念数形结合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几何图形与数量关系:通过几何图形可以了解到其中的数量关系,例如平行线的性质、多边形的各种角度关系等。
通过数学思维和分析方法可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图形。
2.数学模型与几何形状相结合:数学模型是指利用数学方法来模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而几何形状则是模型的基础,通过数学建模和分析,可以将问题转化为几何形状的关系,进而获得问题的解答。
3.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结合:在数形结合中,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知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例如在计算一个立体图形的体积时,需要运用到平面几何中的面积计算公式,而在分析一个平面图形的特征时,也需要考虑到其所在平面的空间性质。
4.空间想象与数学推理的结合:数形结合还要求我们能够在思维中准确地理解和想象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数形结合的应用领域数形结合的知识点在数学学科的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以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来介绍:1.建筑设计与规划: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空间形状、比例、尺寸等因素,这些都需要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例如,设计师在确定建筑物的尺寸和布局时,常常需要运用到数学几何的知识。
2.工程测量与绘图:在进行工程测量与绘图时,需要准确地测量和绘制各种几何形状,例如房屋平面图、道路工程图等。
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到的就是数形结合的方法。
3.地理与地貌研究:地理和地貌研究中需要考虑到地球表面的形状、地貌特征等因素,而这些都可以通过数学几何的知识进行研究和分析。
4.数据可视化与分析:在进行数据可视化与分析时,常常需要利用图表来呈现数据的分布和关系。
数学中的数形结合

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数学与几何之间的联系。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几何则是一门具有可视化特征的学科。
将数学和几何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也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几何形状和变换。
本文将从数形结合的概念、历史背景、现实应用以及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数形结合的概念数形结合,顾名思义,指的是数学与几何之间的联系。
具体来说,就是将数学中的概念和方法运用到几何学中来,探究几何形状与数学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数形结合中,数学主要运用代数和解析几何的方法,而几何主要运用几何变换和几何图形的构造等方法。
这种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数学和几何的本质,从而更好地应用它们来解决现实问题。
二、数形结合的历史背景数形结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被誉为“数学之父”,他提出了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是数形结合的典型例子,将几何图形的勾股三角形与代数里的平方和相联系,奠定了代数与几何之间的基础关系。
此后,一系列数学家如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阿波罗尼乌斯、帕斯卡等,都在数学和几何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不断将数学和几何结合起来,探究数学和几何之间的奥妙。
三、数形结合的现实应用数形结合不仅在理论研究上有重要作用,在现实应用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数形结合被广泛运用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金融经济等领域。
例如,在自然科学中,物理学家会运用数学方法来模拟具体的实验,从而推导出更深刻的物理规律。
在工程技术领域,数形结合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研究数据,设计出更加准确、高效的工程模型。
在金融经济领域,数形结合可以使用代数和几何建立金融模型,预测市场趋势,分析投资风险等等。
因此,数形结合在现实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数形结合作为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也应该在数学的教学中得到重视。
在教学中,应该尽量使用具体的实例,结合图形、图像来讲解数学的概念,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数形结合十大经典题型

数形结合十大经典题型
数形结合是一种常见的解题方法,特别适用于一些几何问题。
以下是十大经典的数形结合题型:
1. 长方形面积问题: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或宽度,求最大面积。
2. 圆的问题:已知圆的周长或半径,求其面积或直面积。
3. 直角三角形问题: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求第三条边的长度。
4. 正方形问题:已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求其边长。
5. 圆环问题:已知两个同心圆的半径,求其面积差。
6. 多边形问题:已知多边形的边长和内角个数,求其周长或面积。
7. 体积问题:已知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一个尺寸,求其体积。
8. 圆柱问题: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或高度,求其体积或表面积。
9. 三角形面积问题:已知三角形的底边和高,求其面积。
10. 平行四边形问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和夹角,求其面积。
高中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数形结合思想

思想方法专题数形结合思想【思想方法诠释】一、数形结合的思想所谓的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含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巧妙、和谐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数形结合是根据数量与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形的直观和数的严谨两方面思考问题,拓宽了解题思路,是数学的规律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数形结合的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象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二、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的问题常有以下几种:1.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求参数的取值范围;2.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研究方程根的范围;3.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图象研究量与量之间的大小关系;4.构建函数模型并结合其几何意义研究函数的最值问题和证明不等式;5.构建立体几何模型研究代数问题;6.构建解析几何中的斜率、截距、距离等模型研究最值问题;7.构建方程模型,求根的个数;8.研究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性质等。
三、数形结合思想是解答高考数学试题的一种常见方法与技巧,特别是在解选择题、填空题时发挥奇特功效,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画出函数图象,注意函数的定义域;2.用图象法讨论方程(特别是含参数的方程)的解的个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首先把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看作是两个函数的表达式(有时可能先作适当调整,以便于作图)然后作出两个函数的图象,由图求解。
四、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需做到以下四点:1.要清楚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2.要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做好转化;3.要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以防重复和遗漏;4.精心联想“数”与“形”,使一些较难解决的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以便于问题求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应用
【摘要】: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和形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数形结合既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能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把数学题目中的一些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适当的几何图形,在具体的几何图形中寻找数量之间的联系,由此可以达到化难为简、化繁为易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思想 数形结合 应用
引言:
数学家华罗庚说得好:“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便于理解,代数方法的一般性,解题过程的机械化,可操作性强,便于把握,因此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数量关系,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地利用这种结合,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考方法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介绍
数是数量关系的体现,而形是空间形式的体现,数学中两大研究对象数与形的矛盾统一是数学发展的内在因素,数形结合贯穿于数学发展中的一条主线,使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远。
数学中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能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它是数学的规律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二、数形结合的优越性
几何问题比较直观,代数问题比较抽象,抽象的代数问题一旦与几何图形结合就往往使问题简便,易猜测结果。
而且一些纯代数问题结合图形来解,显得特别容易,“脑中有图象,直观又形象”。
数形结合方法作为一种策略思想,能最直接揭示问题的本质,直观地看到问题的结果。
综上所述,数形结合的优越性可以概述为以下三点:1 、能够直接导出结果。
2、 易于寻找解题思路。
3 、能避免复杂的计算和推理,简化解题过程。
总之,它以解题的直观性和简捷性被广泛使用,特别是作为高考中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考查以来,各类题解使用的深度和广度逐渐升级,形成热点。
三、数形结合的途径
1、函数与数形结合
1)一次函数与数形结合
例、:知1,1,1<<<c b a ,求证:1)2(;2)1(->++++>+ca bc ab c b a abc 分析:本题如直接证明较难,联想一次函数进行数形结合,以数助形。
把a 看成变元,c b ,看成常数,构造一次函数2)1()(+---=c b x bc x f
而)1)(1(42)1()1(++-=+----=-c b c b bc f
0)1(4)1)(1(0210,2101,1>-⇒<++<⇒<+<<+<∴<<f c b c b c b
又0)1)(1(21)1(>--=+---=c b c b bc f
0]1,1[)(上恒大于在-∴x f 又02)1(0)(,1>+--->∴<c b a bc a f a 即
c b a abc ++>+∴2
(2)令1)()(+++=bc x c b x g 同理可得0)1(,0)1(>>-g g
从而0]1,1[)(上恒大于在-x g 01)(0)(,1>+++>∴<bc a c b a g a 即
即1->++ca bc ab
2)二次函数与数形结合
例2:若方程02)13(722=--++-a a x a x
,212<<x 求a 的取值范围解:令2)13(722--++-=a a x a x y
⎪⎩⎪⎨⎧><>0)2(0)1(0)0(f f f ⇒ ⎪⎩
⎪⎨⎧>-<-->--0308202222a a a a a a ⇒ 12-<<-a 或3<a<4
评析:本题对学生的要求高多了,它要求
学生在深入观察数式的特征下,由“数”构“形”,再由“形”构“式”。
3)三角函数与数形结合
已知γβα,,为锐角,且1=cos +cos +cos 222γβα,
求证:22≥tan •tan •tan γβα
分析:题目中出现了三个角,看似复杂,但如果有数形转换意识,由已知三个角γβα,,的余弦的平方和等于1,就会与原有经验中的知识类比联系,这种数式的特点与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的对角线与从A 出发的相邻三条棱的交角相类比,于是设长方体三条棱为c b a ,,,便有以下证明:
22=2•2•2≥+a •+c •+=tan •tan •tan 222222c
ab b ca a bc c b b a a c b γβα 4)反函数与数形结合
、方程3log ,322=+=+x x x x 的实根分别为21,x x ,则21x x +=
分析:本题21,x x 不好求解,联想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图象性质进行数形结合,
以数助形可巧妙求解
令x y x y y x -===3,log ,23221
21,y y 互为反函数,其图象关于x y =对称,设
)3,(),3,(2211x x B x x A --
213x x -=∴ 即321=+x x
2、函数不等式与数形结合
已知u v ≥≥11,且()()()()()log log log log a a a a u v au av a 2222
1+=+>,求
()l o g a uv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析:令x u y v a a ==log log ,,
则已知式可化为 ()()()x y x y -+-=≥≥1140022
,, 再设()()
t uv x y x y a ==+≥≥log 00,,由图3可见,则当线段y x t =-+ ()x y ≥≥00,与圆弧()()()x y x y -+-=≥≥1140022,相切时,截距t 取最大值
t max =+222(如图3中CD 位置)
;当线段端点是圆弧端点时,t 取最小值t min =+13(如图中AB 位置)。
因此log ()a uv 的最大值是222+,最小值是13+。
3、解析几何中的数形结合
(06上海卷)若曲线2y =|x |+1与直线y =kx +b 没有公共点,则k 、b 分别应满足的条件是 。
解析:作出函数21,0||11,0x x y x x x +≥⎧=+=⎨
-+<⎩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所以,0,(1,1)k b =∈-;
4导数与数形结合
、(06天津卷)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开区间),(b a ,导函数)(x f '在),(b a 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x f 在开区间),(b a 内有极小值点( )A .1个 B .2个 C .3个 D . 4个
解析: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开区间),(b a ,导函数)(x f '在),(b a 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函数)(x f 在开区间),(b a 内有极小值的点即函数由减函数变为增函数的点,其导数值为由负到正的点,只有1个,选A 。
四、运用数形结合的注意事项
数形结合的本质是:几何图形的性质反映了数量关系,数量关系决定了几何图形的性质;数形结合与数形转化的目的是为了发挥形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发挥数的思路的规范性与严密性。
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应用包含两点:
1.“形”中觅“数”;很多数学问题,已知图形已经作出或容易作出,要解决这类问题,主要是寻找恰当表达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即将几何问题代数化,以数助形,使问题获解.
2.“数”上构“形”;很多数学问题,本身是代数方面的问题,但通过观察可发现它具有某种几何特征.由这种几何特征可以发现数与形之间的新关系,将代数问题化为几何问题,使问题获解。
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彻底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几何意义又分析其代数意义;第二是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由数思形,以形想数,做好数形转化;第三是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数和形是数学中最基本的两大概念,是整个数学发展进程中的两大支柱。
数和形在客观世界中又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好数形结合的方法定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罗新兵.数形结合的解题研究:表征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葛梅芳.关于高中生数形结合思想理解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胡顺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8
[4]杨旭霞.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