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气运行法(含高级功法)
真气运行五步功法

真气运行五步功法引言真气运行五步功法是一种独特的气功练习方法,通过五个步骤的循环运行,用以调和身心气息,提高身体的健康状况和内外平衡。
这种功法结合传统气功的要点,并融入了现代的运动科学理论,使其更加科学有效。
本文将介绍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的具体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步骤一:站立放松站立放松是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的第一步,它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开启气血通畅的状态。
具体的步骤如下:1.以自然站立姿势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微微弯曲膝盖。
2.抬头挺胸,放松双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
3.注意保持身体平衡,重心稳定。
4.缓慢深呼吸,吸气时腹部膨胀,呼气时腹部收缩。
在这个步骤中,我们需要尽量放松身体,调整呼吸,使整个身心进入放松的状态。
步骤二:调息成套调息成套是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的第二步,通过调节呼吸和气息的运行,进一步调和身心的纷扰。
具体的步骤如下:1.保持站立姿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微微弯曲膝盖。
2.抬头挺胸,放松双臂,自然垂于身体两侧。
3.用鼻子缓慢吸气,将气息引入丹田(位于脐部下方约三寸处)。
4.慢慢将气息从丹田呼出,同时用意念将气息引导至全身各部位。
5.在呼出的过程中,可以用意念漫游全身,感受自身的气息流动。
在这个步骤中,我们需要通过专注呼吸和气息的运行,使得身心能够更加平静和放松。
步骤三:静坐观心静坐观心是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的第三步,通过放空思绪,专注于内心的感受和观察,达到调整心态和修炼内气的目的。
具体的步骤如下:1.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来,背部保持挺直。
2.将目光放松,可以闭上眼睛或者凝视前方。
3.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观察每一次呼吸的起伏。
4.注意观察心中的思绪,不要被它们牵引,保持冷静和观察的态度。
在这个步骤中,我们需要用专注的心态观察内心的变化,放松身心,达到平静和专注的状态。
步骤四:运动调节运动调节是真气运行五步功法的第四步,通过特定的运动动作,调整气息和身体的状态。
具体的步骤如下:1.站立放松姿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
真气运行法(完整版)

真气运行法(完整版)注:有不少好多道友网友给我留言,咨询介绍说:是练真气运行法的,已经打通大小周天,有的说还没通任督,也有的说生过大病,身体不好,问怎么才能练好身体,可否传功啥的……各种各样的原因都有。
基于此,我特地给大家整理了一份完整版的真气运行法。
真气运行法是一种比较大众化又安全可靠的健身练气方法,就算是身体虚弱者也可以循序渐进的练好,最后祝大家都能身心健康,顺心顺意,自然如意!真气运行五步功法(静功)是著名中医、养生学家李少波教授根据黄帝内经“全真导气”理论和古代各家行气养生要旨,结合自身实践,经数十年的临床观察、科学实验所创编的一种自练自养的医疗保健养生方法。
它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主要通过调息凝神,培养真气,贯通经络,燮理阴阳,调和气血,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强大脑皮层保护性的抑制力量,从而使身体内部的固有潜能得以挖掘,发挥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治疗,自我重建等一系列自我疗能,达到防病治病、开发智慧、美容健体、延年益寿的良好效果。
该法以立足中医科学、简明易学、短期通督、疗效显著、无副作用、老少咸宜等特点,深受医学界、科学界和广大民众的好评。
一、真气运行法真气运行法是一种静功自我导引健身周天功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植真气,以贯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而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效。
本功法操练不难,只要按要求练习,不会出偏差。
操练过程,各有反应或效果可证,治疗范围亦较广泛。
真气运行学分五步功法(静功):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后一步又是前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
概括来看,真气运行的整个过程中,身体将起到三种不同的变化。
即第一、二两步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调整呼吸推动真气,使体内真气集中于丹田。
这个阶段古称为'炼精化气'。
这是第一阶段,也是初级阶段。
第三、四两步是把丹田积足的真气,冲通督脉逆运而上,直达脑海,恢复和增强大脑的功能,提高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力量。
这一段叫做'炼气化神',是中级阶段,身体的变化比较明显。
真气运行法内容

真气运行法内容(以上内容全部为转发,非本人原创)一、真气运行法真气运行法是一种静功自我导引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植真气,以贯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从而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效。
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并采纳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气功养生治病经验,结合自身实践体验整理而成。
操练不难,只要按要求练习,不会出偏差。
操练步骤井然,各有反应或效果可证,治疗范围亦较广泛。
基本内容(一)、练功姿式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座面与小腿等高;臀部的 1/2 — 1/3 坐于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并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大腿与上身垂直;两膝间距两拳宽,两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两肩松垂,含胸拔背,头顶如悬,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轻闭,两眼内视,耳听呼吸。
若惯于盘坐者,盘坐亦可。
当修习纯熟后,则站、卧、坐、行皆可。
(二)、呼吸与意念本疗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
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勿须任何意念。
随着练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须作适当调整。
(三)、收功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
练功方法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
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旧版: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每次呼气的时间,以每分钟呼8 —12 次为宜)。
吸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
练功时若有杂念,要用数息法制之:只须数呼气之数,从1 —10 ,再回头从 1 — 10,反复进行,杂念平息,即不必数息。
本步练功时间每日3 次,每次 20 分钟。
尽可能固定每日练功时间,易于形成条件反射。
若不能固定时间者,则每日早、中、晚 3 次不可缺。
练功约 3 — 5 日,便自觉心窝部有沉重感,至 10 日左右心窝部有温热感,即告第一步完成,为第二步奠定了基础。
真气运行法五步功夫及详解

真气运行法五步功夫及详解----60f5ed0a-7162-11ec-986d-7cb59b590d7d真气运行法练功方法一.呼气,注意心窝1.方法。
做好练功准备,放松身心,集中思想,精神内守,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
(初学者都会有杂念,心不可能完全静下来,正常现象,没有关系。
发现有杂念了,就把思想拉回来想着心窝部,)(吸气的时候什么也不要想,实在做不到不想,就吸气想鼻尖。
呼气时想着心窝)2.时间。
如果你想按时完成练习的第一步,你必须及时做出一定的安排。
如果条件允许,每天固定时间练习,养成习惯将更有助于稳定你的思维。
没有固定的时间也没关系。
花点时间练习吧。
要求每天早晚练习三次,每次20分钟。
如果你仔细操作,你可以在大约一周内完成第一步。
(一天能练三次很好,但通常早上不自由,中午窒息。
只剩下一个晚上了。
如果你晚上能认真练习,效果也很好。
如果你晚上有更多的时间,你可以多练习几次,练习几十分钟,休息一下,再练习十分钟。
)几十分钟。
如果你有更多的时间,你可以每晚练习三到四次。
)3.效果。
开始几天由于不习惯,姿势也不够准确,有的同志会感到头晕,腰背酸痛,呼吸也不自然,舌尖抵不住上腭等,这都是自然的现象。
不要有顾虑,只要按要求坚持锻炼慢慢就会好了。
("心窝"就是“中丹田”,是以巨阙穴为中心的一片区域,不用太拘泥某一点。
沿胸前正中线,顺着硬硬的胸骨往下摸,骨头结束后再往下一两厘米就是巨阙穴,守这一片软乎乎的胃区就对了)如果第一步已经练习了一两周而没有感觉到,这是正常的。
安娜已经练习了三个月,但大多数人不想坚持这么久——你可以改变姿势,平躺在床上,自然放松全身,其他要求保持不变。
呼气时容易想到自己的心脏,吸气时更容易呼吸。
原来,仰卧不适合练武,因为仰卧会压迫总督的脉搏。
后来,当男人练习武术时,当他们的气通过下阴时,他们容易遗精。
然而,一开始,像这样练习几天,生气后稳定一两天,然后恢复坐姿是没有问题的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1.方法。
真气运行法全部内容(含高级功法)

收集版真气运行法全部内容(含高级功法)一、真气运行法真气运行法是一种静功自我导引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植真气,以贯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从而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效。
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并采纳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气功养生治病经验,结合自身实践体验整理而成。
操练不难,只要按要求练习,不会出偏差。
操练步骤井然,各有反应或效果可证,治疗范围亦较广泛。
基本内容(一)、练功姿式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座面与小腿等高;臀部的1/2 — 1/3 坐于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并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大腿与上身垂直;两膝间距两拳宽,两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两肩松垂,含胸拔背,头顶如悬,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轻闭,两眼内视,耳听呼吸。
若惯于盘坐者,盘坐亦可。
当修习纯熟后,则站、卧、坐、行皆可。
(二)、呼吸与意念本疗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
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勿须任何意念。
随着练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须作适当调整。
(三)、收功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
练功方法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
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每次呼气的时间,以每分钟呼8 — 12 次为宜。
吸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
练功时若有杂念,要用数息法制之:只须数呼气之数,从 1 — 10 ,再回头从 1 — 10 ,反复进行,杂念平息,即不必数息。
本步练功时间每日3 次,每次20 分钟。
尽可能固定每日练功时间,易于形成条件反射。
若不能固定时间者,则每日早、中、晚 3 次不可缺。
练功约 3 — 5 日,便自觉心窝部有沉重感,至10 日左右心窝部有温热感,即告第一步完成,为第二步奠定了基础。
真气运行法

真气运行法真气运行法是一种静功自我导引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植真气,以贯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而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效。
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并采纳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气功养生治病经验,结合自身实践体验整理而成。
操练不难,只要按要求练习,不会出偏差。
操练步骤井然,各有反应或效果可证,治疗范围亦较广泛。
基本内容一、练功姿式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坐面与小腿等高;臀部的1/2 —1/3 坐于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并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大腿与上身垂直;两膝间距两拳宽,两手掌自然覆臵大腿上,两肩松垂,含胸拔背,头顶如悬,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轻闭,两眼内视,耳听呼吸。
若惯于盘坐者,盘坐亦可。
当修习纯熟后,则站、卧、坐、行皆可。
二、呼吸与意念本疗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
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勿须任何意念。
随着练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须作适当调整。
三、收功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
练功方法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
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每次呼气的时间,以每分钟呼8 —12 次为宜。
呼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
练功时若有杂念,要用数息法制之:只须数呼气之数,从1 —10 ,再回头从1 —10 ,反复进行,杂念平息,即不必数息。
本步练功时间每日3 次,每次20 分钟。
尽可能固定每日练功时间,易于形成条件反射。
若不能固定时间者,则每日早、中、晚3 次不可缺。
练功约3 —5 日,便自觉心窝部有沉重感,至10 日左右心窝部有温热感,即告第一步完成,为第二步奠定了基础。
炼本步期间,无练功基础者,可能出现头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习惯等,这些是初练时的生疏现象,只要坚持按要求去练,便会逐渐纯熟,各种不自然现象渐会消失。
真气运行法

9、练功过程中总想放屁,怎么办?
答:练功第二步中,肠鸣矢气是正常现象。第三步后期到第四步,要注意提肛控制,以免真气走失。
10、练功第三步小腹涨的厉害,就是不往督脉去。怎么办?
第五部、小周天成
①方法:真气过玉枕、百会后,向下经鹊桥(舌抵上颚)入壬脉。小周天就已经通了!此时,一吸气真气入脑海,一呼气真气入丹田。此后,原则上还是意守丹田,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如果百会出现活动力量,也可以意守百会,灵活掌握。
②时间:每日三次,每次60分钟或更长。
基本内容
一、练功姿式
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坐面与小腿等高;臀部的1/2 —1/3 坐于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并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大腿与上身垂直;两膝间距两拳宽,两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两肩松垂,含胸拔背,头顶如悬,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轻闭,两眼内视,耳听呼吸。若惯于盘坐者,盘坐亦可。当修习纯熟后,则站、卧、坐、行皆可。
气,因其行于体内而无形,发于体外而无影,运走自如,可知觉而不可见,因故得名。修行之气与呼吸之空气不同,空气在体内“始于鼻,止于肺”,真气之气则运行于经、络、脉之中。中医有云:“痛则不通”,即言真气不通也。修行之人既是以人力运走真气于经络,从而达到练精、练气的目的。
神,生命活动的主宰,古人认为即人之灵魂,精、气可加强之。修炼之人最快三月即可知神为何物。
第四步、通督
①方法:意守丹田40天左右,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即沿脊柱上行。在上行的时候,勿忘勿助!意识跟随上行的力量(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也不要用意识向上引导(勿助)。上行的速度是由丹田的力量大小决定的,若力量不够,它就会停下来,待丹田力量充实再继续上行。如果上行到玉枕关通不过,内视头顶即可。
真 气 运 行 法

一、真气运行法真气运行法是一种静功自我导引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植真气,以贯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而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效。
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并采纳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气功养生治病经验,结合自身实践体验整理而成。
操练不难,只要按要求练习,不会出偏差。
操练步骤井然,各有反应或效果可证,治疗范围亦较广泛。
基本内容(一)、练功姿式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坐面与小腿等高;臀部的 1/2 — 1/3 坐于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并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大腿与上身垂直;两膝间距两拳宽,两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两肩松垂,含胸拔背,头顶如悬,下颌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轻闭,两眼内视,耳听呼吸。
若惯于盘坐者,盘坐亦可。
当修习纯熟后,则站、卧、坐、行皆可。
(二)、呼吸与意念本疗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
练功初期,意念只须注意呼气,尽量做到深、长、细、匀,而吸气时则任其自然,勿须任何意念。
随着练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须作适当调整。
(三)、收功每次练功结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对摩擦至热,如洗面状摩面部数周,使精神恢复常态后,慢慢起身活动即可。
练功方法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
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每次呼气的时间,以每分钟呼 8 — 12 次为宜。
吸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
练功时若有杂念,要用数息法制之:只须数呼气之数,从 1 — 10 ,再回头从 1 — 10 ,反复进行,杂念平息,即不必数息。
本步练功时间每日 3 次,每次 20 分钟。
尽可能固定每日练功时间,易于形成条件反射。
若不能固定时间者,则每日早、中、晚 3 次不可缺。
练功约 3 —5 日,便自觉心窝部有沉重感,至 10 日左右心窝部有温热感,即告第一步完成,为第二步奠定了基础。
炼本步期间,无练功基础者,可能出现头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习惯等,这些是初练时的生疏现象,只要坚持按要求去练,便会逐渐纯熟,各种不自然现象渐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