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哲学
高二《哲学》基本原理及方法论(好用)

高二《哲学》基本原理及方法论第一部分辨证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
③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根据客观事实,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
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从而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事实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规律是客观的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抗拒的,还表现在它是不可创造和消灭的。
[方法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观,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①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③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高二哲学试题及答案

高二哲学试题及答案1. 罗素的知识论思想及其对现代哲学的影响罗素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对知识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素的知识论思想强调了人类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知识的本质和限制。
他主张通过逻辑和数学的方法来建立严密的知识体系,并批判了传统观念中的误区。
罗素认为,知识的本质在于具备真实性和合理性。
真实性意味着我们对于真实的事物具有正确的认识,而合理性则是指我们的认识必须经过合乎逻辑的推理和证明。
他强调了对于信念的怀疑和批判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批判和修正,我们才能够接近真理。
罗素的知识论思想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的逻辑理论为后来的分析哲学奠定了基础。
罗素推崇逻辑的严密性,并通过逻辑的方法来解决哲学中的问题。
这种思想在20世纪的哲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
其次,罗素对于人类对于知识的追求提出了新的思考。
他认为知识的追求是人类的使命,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和探索,我们才能够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种思想启发了后来很多哲学家的研究方向,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和方法。
最后,罗素对于信念的批判和怀疑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于信念的批判和怀疑,我们才能够获得真实和合理的认识。
这种怀疑精神反映在现代社会的科学和思想领域中,推动了科学方法论的发展以及对于权威观念的质疑。
总之,罗素的知识论思想对于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强调了知识的本质和限制,提出了对于信念的怀疑和批判的重要性,为后来的哲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2. 人的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辩证关系人的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关系是哲学界长期以来的争议焦点。
自由意志是指人能够自主决定和选择行动的能力,而决定论则认为一切事件都有原因和必然性。
这两者似乎存在一种矛盾关系,然而,通过辩证思考,我们可以发现自由意志和决定论并非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的。
首先,决定论并不意味着人的行为完全受外部因素决定,忽略了自由意志的存在。
高二哲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哲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哲学的定义与特点1.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对世界、人生、价值等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和探讨的学科,通过理性和系统的思维方式来探究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2. 哲学的特点:哲学是一种普遍性的、理论性的思考方式,它具有持续性、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哲学思考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内容包括自然、社会、人类、宇宙等领域。
第二节:哲学的产生与发展1. 哲学的产生:哲学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是人类对世界和人生问题进行思考的结果。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文明都产生了各自的哲学思想。
2. 哲学的发展:哲学的发展是一个渐进和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古代的哲学思想到现代哲学,经历了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等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第三节:哲学的研究对象1. 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宇宙、自然、社会、人类、价值、精神、存在等各个领域,哲学的研究对象极为广泛,包揽了一切人类思维能够涵盖到的领域。
2. 哲学的研究方法: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逻辑推理、分析、综合、批判等方法,哲学研究的方法是以理性和系统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
第四节:哲学的基本问题1. 什么是世界本质问题:哲学关注世界和宇宙的结构、本质和规律,探讨世界的起源和本质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2. 什么是人生意义问题:哲学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和目的,探寻人生的意义是哲学思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3. 什么是真理问题:真理是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哲学一直在探讨什么是真理以及如何达到真理。
4. 什么是道德问题:道德问题是哲学关注的又一重要问题,探讨什么是好与坏、正义与非正义以及人类应当如何行为等道德问题。
第五节: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 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哲学与自然科学关系密切,哲学的基本问题与自然科学领域有重叠和交叉之处,哲学在一定程度上为自然科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2. 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哲学与社会科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哲学对于社会科学提供了基本的价值观和方法论。
哲学作用高二课本知识点

哲学作用高二课本知识点哲学作为一门探索人生意义和真理的学问,为人们思考和理解世界提供了基础和指导。
在高二阶段的学习中,哲学课程涉及众多知识点,本文将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包括人的自由选择、价值观与伦理道德、人的认识与思维等。
1. 人的自由选择哲学认为人具有自由选择的能力,即自由意志。
人的自由意志使其具有选择和决策的能力,能够在不同的选项中做出判断和决策。
通过理性思考和自主选择,人们可以追求真理、探寻智慧,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 价值观与伦理道德价值观是人对事物的认知和评价,是对于事物的好与坏、重要与次要的判断。
伦理道德则是人们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哲学研究了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理论。
通过学习哲学,高中生可以了解和思考人们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责任意识。
3. 人的认识与思维哲学研究人的认识和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规律和方法。
通过学习哲学,高中生可以了解人类思维的发展历程,了解不同的认识论观点和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哲学也教导人们如何进行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4. 生命与自然生命和自然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哲学思考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探讨了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思考了生命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学习哲学,高中生可以培养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心,关注环境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养成保护环境和珍惜生命的态度。
5. 知识与信仰哲学思考了知识的来源、范围和可靠性,涉及了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等领域。
同时,哲学也涉及了人们的信仰和宗教问题。
通过学习哲学,高中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他们也可以了解和尊重不同的信仰和宗教,增加文化包容性和多元思维。
综上所述,哲学作为高二课本中的一门学科,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作用。
通过学习哲学,高中生可以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造力,提高道德素养和环境意识,认识自我和探索人生的意义。
高二哲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哲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哲学是一门探讨人生价值、世界观、认识论等问题的学科。
在高中哲学必修三中,主要介绍了三大知识点:认识论、形而上学和价值观。
本文将对这三大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哲学的精髓。
一、认识论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在认识论中,主要涉及到认识的起源、认识的目的、认识的能力和方法等问题。
在高中哲学必修三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感知、概念和判断三个基本认识要素,以及辩证法和经验主义两种认识方法。
1. 感知感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识活动,是由于外界刺激而产生的一种直接感受。
感知是认识的起点,没有感知,就没有后面的认识活动。
感知的主要特点是直接性、客观性和稳定性。
感知对认识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认识的原材料,是认识过程中经验的源泉。
2. 概念概念是对感知对象共同特征的反映,是思维的产物。
概念是认识的基本工具,是认识的重要环节。
概念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和稳定性。
概念能够使人对具体的感知对象进行归纳整合,为后续的认识活动提供了条件。
3. 判断判断是认识的一种形式,是认识的基本形式之一。
在判断中,我们通过连接概念,构成了思维的基本形式,类似于思想的原子。
判断具有真假性、独立性和普适性。
判断是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4. 辩证法与经验主义在认识方法上,辩证法和经验主义是两种不同的认识途径。
辩证法主张从整体和统一的角度把握问题,强调全面性、深刻性和发展性;经验主义主张从实践和经验出发,强调经验的重要性和积累的知识。
在实际的认识活动中,我们往往需要综合运用这两种认识方法,以求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结果。
二、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主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存在的本质、实体的本质和世界的本原。
在高中哲学必修三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存在、运动和时间空间三个重要概念,以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形而上学立场。
1. 存在存在是指实际存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高二必修三哲学知识点

高二必修三哲学知识点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现实世界以及人类存在意义的学科,它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高二必修三中,我们将学习一些重要的哲学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社会现象。
本文将着重讨论高二必修三中的四个哲学知识点。
一、认识论认识论是哲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和能力。
在认识论中,我们将探讨知识与信念的关系、感知与思维的过程、真理与谬误的辨析等问题。
通过学习认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的局限性和相对性,了解真理的构建与追求。
二、伦理学伦理学是研究人类道德与行为规范的学科,它探讨了人类行为的价值、善恶与目的等问题。
在高二必修三中,我们将学习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如功利主义、德育伦理学等。
通过学习伦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三、社会哲学社会哲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的学科,它关注社会制度、社会变革与社会公正等问题。
在高二必修三中,我们将学习社会哲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如社会契约论、社会正义等。
通过学习社会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变革的原因和意义,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四、存在论存在论是研究人类存在意义和存在方式的学科,它关注人类自我意识、存在的起源和归宿等问题。
在高二必修三中,我们将学习存在论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如存在与虚无、人生意义等。
通过学习存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个体与整体、自由与责任的关系。
以上四个哲学知识点是高二必修三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思维、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念。
哲学的学习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思想,还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和未来的挑战。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投入到高二必修三的哲学学习中,探索人类思维的奥秘,并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哲学基础。
高二主要哲学原理

高二主要哲学原理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正确地反映物质,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正确的意识能推动物质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处理好主客观关系。
4、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方法论:我们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在改造自然过程中,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5、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是客观的,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发挥。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唯物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方法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必要的联系。
3、因果联系原理原理内容: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
方法论:要求我们根据原因预见结果,根据结果探究原因,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4、发展的观点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把事物如实地看作一个发展的全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高二的哲学生活知识点

高二的哲学生活知识点高二学生们正处于学习和生活的关键阶段,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哲学生活知识,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二哲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1. 哲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哲学是研究宇宙、人类和人类思维的学科,探究存在的本质、真理的来源和价值的意义。
它涉及到伦理学、形而上学、认识论等多个分支。
2. 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存在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其核心问题涉及到什么是存在、存在与本质的关系,以及存在的分类等。
3. 伦理学伦理学是研究道德价值和道德行为的学科。
其中包括不同的伦理学派别,如功利主义、德行伦理学和权利伦理学等。
高二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伦理学来思考和评估自己的行为和道德判断。
4. 认识论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过程和认识能力的学科。
它探讨知识的来源、真理的标准以及人类对现实世界的认知能力等问题。
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认识论来提高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5. 知识论知识论是哲学中关于知识的起源、性质和可靠性的研究。
高二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知识论来了解知识的构建过程、知识的评估和知识的限制等内容。
6. 哲学与科学哲学和科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科学依赖于哲学的认识论和知识论来构建科学理论和实验设计。
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来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
7. 社会哲学社会哲学是研究社会存在和社会意义的学科,探讨人类社会的本质、社会关系和社会价值。
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社会哲学来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
8. 美学美学是研究艺术和审美的学科,探求美的本质、审美经验和艺术创作。
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美学来提高自己对艺术品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9. 生命哲学生命哲学是研究生命的意义和目的的学科,探讨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伦理。
高二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生命哲学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10. 宗教哲学宗教哲学是研究宗教问题的学科,包括宗教的本质、信仰的合理性和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宗教哲学来理解不同宗教的信仰和社会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侨城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政治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卷Ⅰ、Ⅱ,试卷共6页。
I卷满分48分,II卷满分52分,全卷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用2B铅笔将I卷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II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直接做在试卷上无效。
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自然界变化万千,社会错综复杂,常常令人倍感困惑。
但是,拥有“智旅之学”的人,常常身在绝境,却能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拥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人生境界。
这主要是因为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世界观C.真正的哲学指导我们正确地看待世界 D.哲学学习使我们获得成功人生2.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这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行为的准则。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安全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动的一种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观的提出过程告诉我们①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始终③真理超出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会变为谬误④新事物在批判继承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英国管理学家克·霍德金森说:“哲学的任务在于它必须先于行动。
倘若哲学家不会成为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必须是哲学家。
”这一观点强调了A.管理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C.真理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哲学对管理实践有指导作用4.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
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
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
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
”这一观点中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②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③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④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下列说法与之属于同一哲学派别的是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C.“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 D.“天地合而万物生”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我国古代不乏人文关怀的伟大思想。
下列诗句中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B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诗经》)C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D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庄子》)7.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是指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是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②是具体科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④正确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8.右图中小鸟的态度启示我们,如果遭遇 人生挫折,应该A .反省自己的能力,客观地看待事物B .承认客观环境的制约性,不自欺欺人C .发挥意识的调节作用,乐观地接纳现实D .尊重客观事实,反对主观臆断9.2013年1月10日起,浓浓雾霾覆盖中国中东部地区,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
环保部门的数据则显示,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这次强雾霾事件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要解决十面“霾”伏的困境,我们①应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 ②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③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④要利用规律,治理污染造福人类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10.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县看到老区一些乡亲尚未摆脱贫困、生活还比较困难时强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这说明A .要发挥意识对改造世界的促进作用B .要重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C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 .要发挥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11.人看到的往往是自己希望看到的东西,而会忽 视其他东西的存在,这被称为“双歧图原理”。
当 人们面对漫画的时候,有人看到的是人身,有的人 看到的是人脸。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艺术欣赏的内容都是因人而异的 ②人的感觉具有一定的自觉选择性 ③艺术欣赏的效果受思维方式制约④艺术欣赏的片面性总是不可避免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③④12.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
”这段论述表明①真理具有客观性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③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要正确对待错误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13.看右图,很多人都认为是螺旋,但其实是圆!这一现象告诉我们B.人的意识不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C.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4.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砷元素含有剧毒,会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然而科学家经过研究实验,发现一种新细菌,能够利用剧毒的砷进行新陈代谢,并以砷作为构成生命的结构元素。
科学家对砷元素的研究表明①人们对砷元素的真理性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科学家的研究实验使矛盾的同一性转化为斗争性③砷元素与不同生命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④砷元素的结构在不同的生命环境中发生了相反的转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特别强调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8个字蕴含的哲理是A.观念不能对人和社会造成影响 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目的 D.头脑中的观念不可能转化为现实16.励志公式1.01365=37.8和0.99365=0.03,受到网友的热议。
有网友解读为:每天进步一点点,穷酸一年变富帅;每天退步一点点,富美一年变挫矮。
下列与这一公式蕴含哲理一致的是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B.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积跬步而至千里,积怠惰以致深渊 D.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17.“剪子”胜“布”、“石头”胜“剪子”、“布”胜“石头”,若两人所出手势相同,则为平局。
人们制定这个游戏规则遵循了①人为事物联系的客观性②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③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④自在事物联系的客观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B.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C.分析事物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19.在小组合作学习生活中的矛盾的知识时,同学 小赵根据自己对知识和生活的感悟,画了一幅画 (如右图)。
你认为下列选项中,对这幅画的理解 最恰当的是A .甲为普遍性,乙为特殊性B .甲为斗争性,丙为同一性C .甲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乙为矛盾的次要方面D .甲为主要矛盾,丙为次要矛盾20.每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既要遵循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要求,又要完成本课题小组的任务和要求,体现本课题的特色。
这体现了A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 .两点和重点的关系D .主流和支流的关系 2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成语、典故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等成语在哲学上体现了①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②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才能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独立于普遍性之外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2.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讲话时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两者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
这种分析 ①坚持了全面的观点,完全肯定了我国的两个历史时期②坚持了对立统一的观点,正确地认识了我国的两个历史时期 ③坚持了联系的观点,科学地认识了我国改革前后的历史④坚持了发展的观点,充分肯定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绩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3.观察右边漫画《鲁班落聘》。
招聘者 的主要错误在于①没有看到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没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③没有正确处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④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24.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时,引用俄罗斯谚语“大船必能航”和中国古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形容不断发展的中俄关系。
下列各项与上述谚语和诗句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高 二 政 治 答 题 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满分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三座庙,每座庙里都有三个和尚,并且每座庙离水源都较远。
第一座庙,三个和尚一开始轮流挑水,三人都很累,于是他们商量分三段挑,你挑第一段,我挑第二段,他挑第三段,轮流休息。
三个和尚协作把缸里的水挑满了。
第二座庙,三个和尚为庙里立了个新规定:谁挑得多,晚饭就给他加一道菜;谁挑得少,晚上菜就减半或吃白饭。
这样,三个和尚你追我赶,很快就把缸里的水挑满了。
第三座庙,三个和尚商量,把后山上的竹子砍了,连在一起做一个输水管道,在河边装一个轱辘,第一个和尚在河边舀水,第二个和尚往输水管道里灌水,第三个和尚在庙里把水装缸里。
(1)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规律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你所得到的哲学启示。
(12分)材料二: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