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 七十年代及新时期的外交new

合集下载

新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的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目的: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 好关系 提出: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意义: ②成为解决国与国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二、70年代外交的重大突破
国际环境: 美苏争霸苏攻美守。美国在亚洲 实行战略收缩,谋求从越南脱身。 中苏关系恶化。
从主要立足于社会制度到主要 变化: 立足于国家利益。
符 合 双 方 国 家 利 益
经过: ①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上海公报》
②1978年12月《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③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
3、1972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
4、许多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国际上出现 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三、新时期——和平与发展
国际环境: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日益壮大,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日益发展。维护和平、促 进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 1、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经济) 方针: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原则:平等互利、形式多样、 讲求实效、共同发展 表现:①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②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④2002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积极影响: 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相对稳定 的和平环境 负面影响: 巨额战费开支加重财政负担, 不利经济发展 脉络 : 从长期对抗到实现关系正常化。 苏联的威胁 文革结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 行改革开放。
调整: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 界和平成为基本国策; 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目的: 为国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争 取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原因: ①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重要原因

论7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的发展

论7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的发展

论7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的发展摘要:本文就外交历程、外交成就,外交的不足,以及解决不足之处的办法来谈谈7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外交;发展;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 (2009) 12-0000-02一、外交发展的历程7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历程:(一)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适时地调整了对外关系,使中国的外交关系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发展。

主要表现为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的改善及外交关系的建立,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及同其他西方国家外交关系的建立。

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但是,由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孤立的政策,致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

在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中被非法剥夺了20多年的席位得到恢复。

2.中美关系的改善及外交关系的恢复。

60年代末,中国不失时机地调整了对美国的政策,同美国有远见的政治家一道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

1971年4月,周恩来开展了著名的“乒乓外交”,使小球推动了大球。

周恩来对来访的美国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说:“你们这次应邀访华,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我们相信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将会得到两国人民的大多数的支持和赞成。

”[1]1971年7月9日,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务卿秘密访华,基辛格代表美国政府表示:美国不再与中国为敌,也不再孤立中国。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问中国,通过《上海公报》,中美两国结束了25年之久的相互隔绝状况,实现了双方关系的正常化,但中美关系仍然徘徊不前,直到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的外交

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的外交
最大障碍是什么?
台湾问题
思考:中日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
是什么?
历史问题
25.“尼克松通过中美和解得益匪浅。……在新的 三角关系中,美国明显保持了平衡。……尼克松在 某种意义上把中国拉过来矫正了世界的平 衡。”“三角”分别指 A.中国、美国、苏联 B.中国、美国、台湾 C.美国、日本、西欧 D.美国、日本、中国
国封锁、孤立、包围. 2、苏联支持帮助中国。
国内: 美国
资本 主义
苏联
中 新中国的成立(建国初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秩序 亟待重建),中国国力弱小,巩固政权的需要。 国
对立 社会 主义
新中国外交形势示意图
美国在亚洲设立的防卫范围
“日本—台湾—菲律宾—澳大利亚”
新中国诞生后外交工作面临的三大问题: 如何建立自己的对外关系?
“另起炉灶”
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倒”
如何对待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 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内容、含义、意义
含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 交关系,而在新的 “另起炉灶” 基础上另建新的平 等外交关系 内容 意义
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 位,在国际交往中独 立自主。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 屋子再请客”势力和一切特权,再
4、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在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许多国家摆脱殖 背景: 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 美苏之间日益加剧的冷战对峙局势,严重 威胁着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
1955年在第一 次亚非(万隆 )会议上的中 国政府代表团
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含义: 同:共同的遭遇(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共同的任务和要求(都面临民族独立、发展民 族经济的任务;都有维护和平的愿望) 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图说新中国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外交

图说新中国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外交

图说新中国50年代外交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副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国书由曲阳书画名家阎梦周书写
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泽东主席递交的国书。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

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周恩来与苏联外交部部长安得列·扬努阿勒耶维赤·维辛斯基签订互助条约
当时发行的纪念中苏友好的邮票
冯真、李奇合作,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51年2月初版,2开,8.5品。

发行量:15000。

(四周有钉眼,下面有一小口)画面上的人物有: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等。

是非常少见的一张宣传画。

瑞士于1950年1月17日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最早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

同年9月14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公使。

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会议期间,曾顺访瑞士联邦政府,会见了联邦主席陆巴特尔和外长彼蒂彼爱。

中国于1956年1月、瑞士于1957年4月相继将外交关系由公使级升格为大使级。

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很多人说这张照片是周总理最帅的一张
1954年7月18日日内瓦会议期间总理主动会见卓别林
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中国外交发展

中国外交发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 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 公告。
“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包含两方面的涵义: 一边倒”
第一、“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 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 发展到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 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第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 族和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 • 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外交发展
记当代中国外交探讨
目录
1.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20世纪 年代末 50年代中期的外交 世纪40年代末2.20世纪60年代的外交 2.20世纪 年代的外交 世纪60
3.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20世纪 年代的外交 世纪70
4.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中国早期外交三条方针
•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 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为此,毛泽东主席早在建国前夕就提出了“另起炉灶”、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 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 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 “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 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 了耳根。
• 交朋友
印度尼西亚万隆会议

高中复习——中国70年代外交

高中复习——中国70年代外交

意义: 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背景:
国内: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国际: 70年代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
认识变化: 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主题。
外交政策的调整:
外交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外交方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实行不结盟政策:80年代开始实行,即:不和任何国家结 表 成政治军事同盟。 现 (2)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平等互利为原则,以促进我国现代
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 务助理亨利· 基辛格博士。
周恩来:“总统 先生,你把手伸过 了世界最辽阔的海 洋和我握手,25年 没有交往了啊。” 尼克松:“我感 到很荣幸,终于来 到了你们伟大的国 家。”
1972年2月,周恩来在机场迎接美国有史以来第一
位出访未建交国家的总统尼克松。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美: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不利地位;
背景:
美国长期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中:中苏关系恶化,需要联美反苏; 中国国际地位要求。) 过程:
1971年“乒乓外交”,打开中美交往大门; 1971年基辛格访华,为尼克松访华作准备; 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标志)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打破外交僵局,出现外交新局面,70年代形成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非 洲 毛里求斯 1972年4月15日 多哥 1972年9月19日 马达加斯加 1972年11月6日 几内亚比绍 1974年3月15日 加蓬 1974年 4月20日 尼日尔 1974年7月20日 博茨瓦纳 1975年1月6日 莫桑比克 1975年6月25日 科摩罗 1975年11月13日 佛得角 1976年4月25日 塞舌尔 1976年6月30日 利比里亚1977年2月17日 利比亚 1978年8月9日

新中70年代的外交

新中70年代的外交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 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办公楼外景
拨云见日------70年代的中国 外交
1.突破之一-------重返联合国 突破之一-------重返联合国 ------2.突破之二-------中美关系正常化(突破关键) 突破之二-------中美关系正常化(突破关键) -------中美关系正常化 3.突破之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突破之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
序 时间 号
1 1949 年 1950 年 1953 年 1954 1955 年 1971 年
外交成就
与苏等到10多国建 与苏等到 多国建 交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 条约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提 求同存异” 出“求同存异”方 针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 席位
历史意义
(二)内容: 内容:
①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社 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 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政策: ②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具体表现: ③具体表现:不结盟政策 (一是不同美苏任何一方 结盟,也不联合任何一方去反对另一方; 结盟,也不联合任何一方去反对另一方;二是处理国 家关系和国际问题时,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 家关系和国际问题时,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 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改 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 系的出发点。 系的出发点。
历史的瞬间 永恒的记忆
相关问题思考
⑴联合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联合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1945.10.24
⑵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恢复的主要阻力是什么? 美国阻挠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恢复的主要阻力是什么? ⑶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

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及伟大成就-精选资料

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及伟大成就-精选资料

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及伟大成就-精选资料新中国的外交历程及伟大成就时光荏苒,风云变幻,新中国外交胜利地渡过了波澜壮阔的五十六个春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现依据高一新课标(必修Ⅰ专题五)精神,将这一光辉历程分为五个时期加以分析介绍:一、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正值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美苏两大阵营逐渐形成并走向对峙。

为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华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总原则指导下,毛泽东在建国前夕就陆续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基本外交方针。

为此,首先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同时积极争取同周边独立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并参加了著名的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提出并确立了处理国与国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基本准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成为中国对外关系不断发展的主要保证。

二、五十年代末期到六十年代末在这段时期内,美国继续推行对华敌视政策,不仅保持其在台湾的军事存在,还发动了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苏联则不断对中国施加压力,直至挑起边界冲突,中苏关系全面恶化。

面对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新中国把50年代的“一边倒”调整为“反帝反修”,坚决顶住了美苏的压力,大力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事业,加强与他们的政治、经济合作。

同时,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并积极发展同西欧、日本(民间)的关系。

三、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这一时期,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苏美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美寻求同中国接近,苏则加强对中国的压力;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向高潮发展,并成为反帝、反殖、反霸的一支重要力量。

毛泽东主席因此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政策,并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

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同时大力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过程
①试探之旅— “乒乓外交”
“乒乓外交”
周恩来总理接 见美国乒乓球 代表团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过程 ②旋风之旅——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 密访华。16日,中美发表 公告:尼克松愉快地接受 了周恩来对他访华的邀请。 公告的发表震动了全世界。
下图为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
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中国的票数增长示意 图。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C)
A.
B. C. 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时间:1971年10月25日 标志: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原因:1.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根本) 2.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3.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4.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两极格局 冷战对峙 战争威胁 百废待兴 人民民主的社会主 义国家、民族国家、
亚洲强国
背景
国家利益 国家性质
较 弱
综合国力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 子再请客” “一边倒”
外交活动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改革开放以来
70年代外交 新时期的外交 建国初期的外交 革命外交时期 的重大突破 “两只拳头 “一条线, 方针: “一边倒” 全方位外交 回击” 一大片” 两极格局 出现多极化: 西欧、 两极瓦解;多极化加强 国际 日本、不结盟运动 格局:冷战 区域集团化;全球化 中苏 中苏建交 关系: 友好帮助 中美 美对华包围 关系:孤立封锁 国内 新中国成立; 形势:巩固新政权; 恢复经济 关系恶化 敌对 72正常化 79建交 改革开放
步入世界外交 舞台 开创外交新局 面 赢得和平稳定 的国际环境
美、日等 70年代 西方国家
80年代 同各国的
全方位外 交
五十年代(建国初)的外交
1、外交环境(背景):
国际:格局:“两极格局”、“冷战”。 美国:对华包围封锁孤立。 苏联:支持帮助中国。 国内:新中国成立,需巩固政权,恢复经济。
2、外交政策: 基本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三大政策: ①、“另起炉灶”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一边倒” 3、外交成就:
Ï ¿ î Ä Þ ¼ Ö Ê ¼ µ µ ¯ ±ä Ç É µ ¼ µ ¯ ½ Â Õ Ô º ä Õ ¨ú » Ë µ º ¯ Í · ê Ý Ä · À à ¹ ú Ë Á Õ ª 1968 1054 858 1978 1054 1400 1968 656 121 1978 656 1015 1968 545 155 1978 432 135 1968 4300 1300 1978 11000 4500
尼克松为这场“破冰之旅” 做足了准备。他练习了几个 月的喝茅台、用筷子,在中 国的欢迎晚宴上让周恩来大 为赞叹。
1.过程 ③破冰之旅—— 尼克松访华
中美双方在上海签 署《中美联合公报》 (又称《上海公报》)。 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 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 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
苏联军备上赶上美国,美苏争霸苏联处于攻势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1969年3月,苏 联军队入侵乌苏里 江主航道中国一侧 的珍宝岛,中苏军 队发生激烈交火。 中苏边境大规模军 事冲突一触即发。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950年6月27日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954 年7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叫嚣:“对于台湾的任何侵犯 将不得不越过第七舰队这道关”。
变: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两只拳头回击”(反帝反修) ——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80年代“全方位”、“不结盟 2.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国际国内环境,国家利益
复习Tips
国际形势 国内形势
对世界的判断
对自身的定位 背景
国家利益 国家性质 综合国力
外交方针政策 外交活动
建国初期(1949——1953)外交
文化大革命 国际地位提高
新中国的四次建交高潮 时间 50年代 国家类型 指导方针 原因 影响 “一边倒” 两大阵营对峙、 打破外交孤立 苏、东社会 西方国家孤立 主义国家
50-60 年代
亚非拉新兴 “两只拳头 民族独立国 回击” 家
“一条线、 一大片” 全方位外交 不结盟政策
中苏恶化 美国威胁 中美双方的 共同愿望 国际、国内 形势的需要
斯 大 林 去 世
和 平 共 处 五 项 原 则
一条线,一大片 (联美制苏)
基 辛 格 秘 密 访 华
中 国 重 返 联 合 国
1979
朝 鲜 停 战 协 定
日 内 瓦 会 议
万 隆 会 议
越 南 战 争 升 级
珍 宝 岛 战 役
斯 诺 访 华
乒 乓 外 交
尼 尼 克 克 松 松 访 访 华 华
中 日 建 交
建交热潮
材料 中国外交虽经历了几次大的战略调整和演变,但独 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始终没有改变。“变”与“不变”, 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它贯穿中国外交发展的全部过程。 中国外交60年的辉煌历程,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 不断地充实、发展和自我完善,并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 展示其独特而丰富的内涵。……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外交战 略的演变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和表现,是在不同的国际国内环 境下,更好地谋求国家利益的需要。 ——丁明《对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的回顾》2009.10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外交战略中的“不变”指什么? 在不同时候的外交策略有什么“变”化? 不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025 开创外交新局面 (70年代的外交&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重返联合国
中美、中日正常化
新时期外交建树
考点
考题统计
命题角度
高考频率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 重大外交活动与成就
2016·全国 卷I,31
从经济与外交的
联系角度考查中国 外交政策的调整 5年1考
20世纪70年代中国
外交的重大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重要的外交活动
国,会见毛泽东主席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9年1月1日 中美发布建交联合公报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邓小平与卡特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对美 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新中国 领导人首次访美。 邓小平成为1979年第一期《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969年,珍宝岛之战发生。毛泽东随即提出,中 苏之间有爆发战争的严重危险,发出“要准备打仗 ”的号召。苏联当时拥有4万枚核弹,其中可运载核 弹头的洲际导弹超过1000枚,而中国还没有远程导 弹的攻击能力。中国军队虽然有631万人,但装备水 平落后。苏联军界主张先发制人,摧毁中国的核设 施,中苏关系异常紧张。在估计苏联可能发动大规 模战争的严重形势下,陈毅、叶剑英、聂荣臻、徐 向前4位老帅提出打美国牌的设想。毛泽东也主要从 苏联军事威胁的角度考虑,决定改善同美国的关系 。而美国这是也开始释放对华和解的信息,因为美 国需要中国说服越南停火,以便体面地撤军。美国 陷入越南战争已经花了8000亿美元(合现在3万亿美 元),死了5万多官兵,国内反战情绪高涨,黄金储 备的减少导致经济抓襟见肘。


5年0考


5年0考
七十年代的外交
1、外交环境(背景):
国际:格局: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苏联:中苏关系恶化。 多极化:西欧、日本、第三世界崛起。 国内: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外交政策: 一条线,一大片:联美抗苏,团结第三世界。 3、外交成就: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 关键 ③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 ④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热潮:
1971.10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8.12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1、回答:序号1——4反映了什么信息?其与序号5事件有 没有联系?由此你可能推断出什么结论? 中美关系解冻,美国开始改变敌视中国的态度。 有。 中美关系的解冻,影响到联合国大会的投票,使中国重返 联合国时间提前。
“第26届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的表决结果,76票赞成,17票 弃权,只有35票反对,反对的国家如下:
中 美 建 交
1953
1954 1955 1965 1969
1970 1971.3 1971.7 1971.10 1972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继的苏联领导人马上终止了斯大林对西方的进 攻性政策,并开始劝告中国,尝试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中国与朝鲜接受 了苏联的劝告,在谈判桌上作出让步,同美国达成了朝鲜停战协议。1953 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世纪60年代,阶级斗争意识逐渐强化,中共开始实践反帝、反修、反对 各国反动派的革命外交路线,1964年,苏联向中苏边境增兵。1965年,越 南战争升级,美国派往越南的军队超过十万人。中国面临来自美苏两面的 威胁。1969年,珍宝岛之战发生,中苏关系异常紧张,决定改善中美关系。
点拨思辨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1)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2)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3)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
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4)经济发展缓慢,被日本、西欧反超
(1)中国国力的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高 (2)应对苏联的威胁 (3)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①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1950年《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
②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标志外交政策的成熟。 ③ 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参加日内瓦会议 。 ④ 1955 年参加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 的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事件时间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