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第六讲大型风电的控制-2012

合集下载

第六讲 电网故障下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控制

第六讲 电网故障下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控制

主要内容

电网电压跌落的危害

永磁同步电机的低电压穿越

双馈电机的低电压穿越
欧洲E.ON标准中的LVRT能力曲线
该标准规定了在电网电压跌落到某一幅值时,风力发电机能否跳机,以及与电网 维持连接多长时间方可跳机。
U UN
1 0.9
0.5
0.15 0
0 125
625
1000
2000
3000
t (ms)
电网故障下DFIG风电系统运行 • DFIG低电压穿越运行的控制目标:
(1) 保持电网故障期间不脱网运行,以防发电 机从电网解列引发弱电网更大的后继故障; (2) 保持连续、稳定地提供无功功率以协助电网 电压恢复,减小电网电压崩溃的可能; (3) 释放故障能量,抑制短路电流,保护励磁变 频器和直流母线电容; (4) 保持电磁转矩瞬态幅值在转轴和齿轮可承受 范围之内(约2~2.5倍额定转矩); (5) 延缓转速上升,防止飞车。
考虑到两PWM变换器的控制方式∶
转子侧变换器 传统矢量控制 网侧变换器
定子电压定向(SVO) 定子磁链定向(SFO)
理想电网
定子电压定向(SVO)

定向基准为电网电压 电网故障时将失控
隐患!
电网故障下变速恒频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的运行和控制
电网故障下DFIG风电系统运行
不同电网故障下DFIG的控制策略@
电网故障下DFIG风电系统运行
风轮机 定子侧开关 齿轮箱 功率开关 电网 变压器 Icrow Rcrow GTO Crowbar 转子侧变换器 电容 网侧变换器 (GSC) (RSC)
DFIG
带 Crowbar 保护的变速恒频双馈异步风力发电系统 示意图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安全保护功能范文(2篇)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安全保护功能范文(2篇)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安全保护功能范文第一章引言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是利用风能将其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广泛应用于现代能源行业。

为了确保风力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控制系统的安全保护功能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安全保护功能进行详细的介绍。

第二章风力发电机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1 风力发电机组基本结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塔筒、转子、齿轮箱、发电机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其中,控制系统是保证风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的核心部分。

2.2 风力发电机组工作原理风力发电机组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风能将转子带动齿轮箱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转子产生电能。

控制系统对各个关键部件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工作。

第三章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安全保护功能3.1 温度保护大型风力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各个部件会产生热量,如果温度过高会对机组造成损害。

因此,控制系统需要监测各个部件的温度,并在温度过高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降低负载、停机等,以保护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

3.2 电压保护发电机的运行需要稳定的电压,如果电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发电机造成损害。

控制系统需要监测电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负载、调节电压等,以保证发电机的安全运行。

3.3 频率保护发电机的运行需要稳定的频率,如果频率过高或过低会对发电机组件和电网造成损害。

控制系统需要监测频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负载、调节转速等,以保证发电机的安全运行。

3.4 转速保护风力发电机组的转速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其造成损害。

控制系统需要监测转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调整叶片角度、调节负载等,以保证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

3.5 过载保护风力发电机组的过载会对其造成严重的损坏。

控制系统需要监测负载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降低转速、调节负载等,以保护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

3.6 短路保护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需要具备短路保护功能,以避免发生短路故障对发电机组和电网造成损害。

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风电技术监督管理办法(2012年新编)

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风电技术监督管理办法(2012年新编)

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风电技术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加强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风电技术监督工作,提高发供电设备可靠性,保证风电场安全、优质、经济运行,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国电集团”)的有关规章制度,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风电技术监督工作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技术责任制,按照“依法监督、分级管理、专业归口”的原则,对电力生产和建设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技术监督管理。

第三条 公司应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为依据,利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计量、先进的管理为手段,建立质量、标准、计量三位一体的技术监督体系。

第四条 公司应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设备诊断新技术,持续提高技术监督水平。

第五条 公司所属全资及控股风电企业(以下简称“风电企业”)可协议委托当地电力科学(试验)研究院(所)、调度所(修试所)、龙源(北京)风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及当地具备资格的技术支撑单位,对技术监督实行专业监督工作。

委托管理不能取代企业对技术监督的管理和应负的责任。

第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全资及控股风电企业,各风电企业应依据本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监督管理细则。

第二章 机构及职责第七条 公司成立技术监督管理委员会,领导技术监督工作。

技术监督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技术监督的日常管理、协调、指导、服务工作;公司安全生产部和工程建设部分别归口管理已投产风电企业和在建风电企业的技术监督工作。

第八条 公司技术监督工作实行二级管理,第一级为公司,第二级为各风电企业。

各风电企业是发电设备的直接管理者,是对设备实施技术监督的执行者,对技术监督工作承担直接责任。

第九条 各风电企业成立由分管领导负责的技术监督网,建立本企业技术监督工作分级管理体系,统筹管理本企业的技术监督工作。

第十条 公司技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一) 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国电集团颁发的有关技术监督方针政策,行使监督职能;(二) 审批公司技术监督管理办法、相关规程、制度、导则;(三) 审批公司技术监督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四) 审批对各风电企业技术监督工作的奖励和处罚。

风力发电技术讲座_六_风电场及风力发

风力发电技术讲座_六_风电场及风力发
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的排列形式多种多样, 但 都是以任何一台风力机风轮转动接受风能, 而对 其前后左右的其他风力发电机风轮接受最大风能 不产生影响或影响较少, 并且占地越少越好为原 则。下面列举风力机排列的 3 种情况。
① 盛行风不是一个方向的风电场, 风力发电 机的排列如图 1 所示。
技术讲座
图 2 盛行风向基本不变的风电场风机排列
津贴的专家。E- mail: xingjia@vip.163.com
98
可再生能源 2006.6( 总第 130 期)
安装位置的排列, 将直接影响到风电场实际发电 量的多少。
风力发电机在风电场中的布局排列取决于风 电场地域内的风速、风向、地形, 风力机结构( 如风 轮直径 d) 、风轮的尾流效应、风轮对侧面( 旋转平 面方向) 气流的影响等因素, 其中尾流效应是一个 必须慎重考虑的因素。所谓尾流效应是指气流经 过风轮旋转面后所形成的尾流, 对位于其后的风 轮机的功率特性和动力特性所产生的影响。
1 风电场 风电场( 即风力发电场) 是 在 风 能 资 源 良 好 的 较 大 范 围内, 将几台、或几十台、或几百台单机容量数十 千瓦、数百千瓦, 乃至兆瓦的风力发电机, 按一定 的阵列布局方式, 成群安装组成的向电网供电的 群体。
( 1) 风电场的发展 20 世纪 70 年代 末 , 风 电 场 的 概 念 首 先 在 美 国提出。到 1987 年, 世界上 90%以上的风电场建 在美国, 主要分布在加利福尼亚州及夏威夷群 岛 , 装 有 7 000 多 台 不 同 型 号 风 力 发 电 机 , 总 装 机容量在 600 MW 以上。另外, 丹麦、荷兰、德国、 英国等也都建有总装机容量达兆瓦以上的风力 发电场。 进 入 20 世 纪 90 年 代 , 特 别 是 90 年 代 后 半期, 不仅在发达国家, 而且在发展中国家, 风力发电场的建设都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 到 2003 年 底 , 全 世 界 风 电 场 总 装 机 容 量 达 39 151 MW, 其 中 德 国 最 多 , 为 14 609 MW, 其 次 美 国 为 6 370 MW, 西 班 牙 为 6 202 MW, 丹 麦 为 3 110 MW; 发 展 中 国 家 印 度 的 风 电 场 总 装 机 容 量 已 超 过 2 110 MW, 居 第 5 位 。 中 国 为 567 MW, 位 于 第 9 。 ( 2) 选择风电场的场址需考虑的因素和条件 ① 风电场要建立在风能资源丰富地区, 年平 均风速应在 6~7 m/s 以上; 风能密度应达到 250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安全保护功能范本(二篇)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安全保护功能范本(二篇)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安全保护功能范本一、概述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是指对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进行监控、控制和保护的系统。

其主要功能是确保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保护发电机组免受损坏和故障的影响,同时保证发电机组的高效稳定运行。

二、功能要求1. 监控功能a. 实时监测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包括风速、发电机转速、温度、压力等参数。

b. 监测发电机组的电网连接状态,包括电压、频率、功率因数等参数。

c. 监测发电机组的机械部件状态,包括轴承、齿轮、润滑系统等。

2. 控制功能a. 控制风力发电机组的启动和停止,包括风轮展开、电磁制动、断电等。

b. 控制风力发电机组的转速和功率输出,确保按照需要的电网要求进行发电。

c. 控制发电机组的电网连接和断开,包括与电网的同步和脱离。

3. 保护功能a. 保护风力发电机组与电网的安全连接,避免电网故障对发电机组的影响。

b. 保护发电机组的机械部件,包括监测和保护轴承、齿轮、润滑系统等,防止由于机械故障导致发电机组损坏。

c. 保护发电机组的电气部件,包括监测和保护发电机、电网接入装置等,防止由于电气故障导致发电机组损坏。

4. 故障诊断和报警功能a. 根据监测到的参数数据,对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及时发现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b. 在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及时报警并提供相关故障信息,以帮助维护人员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

5. 数据记录和分析功能a. 记录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数据,包括风速、发电机转速、电网电压、频率等参数。

b.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以评估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并提供相应的优化建议。

c. 生成报表和统计图表,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三、安全保护措施1. 电气保护a. 配备电流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发电机组的电流,当电流异常时及时切断电气连接,避免过载和短路等电气故障。

b. 配备过压和欠压保护装置,监测发电机组与电网的电压,当电压超过或低于安全范围时及时切断电气连接,保护发电机组和电网的安全运行。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

恒速定桨距风力发电机组存在低风速运行时风能转换效 率低的问题。在整个运行风速范围内由于气流的速度是不断 变化的,如果风力机的转速不能随风速而调整,必然要使风 轮在低风速时的效率最低。发电机本身也存在低负荷时的效 率低的问题。 变桨距的风力发电机组,起动时可对转速进行控制,并 网后可对功率进行控制,使风力机的起动性能和功率输出特 性都有显著的改善。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距系统组成的闭环 控制系统,使控制系统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1.2.2 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运行的基本条件 对安全运行起决定因素是风速变化引起的转速的变化,所以 转速的控制是机组安全运行的关键。风速的变化、转速的变化、 温度的变化、振动等都会直接威胁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的运行。 1.2.2.1 风力发电机组工作参数的安全运行范围 1风速 风速的规定工作范围3~25m/s,风速超过25m/s以上时,会 对机组的安全性产生威胁。 2转速 风力发电机组超速时,对机组的安全性将产生严重威胁。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
1 概述 2 定桨距风力发电机的控制 3 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的控制 4 变速风力发电机的控制 5 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 6 偏航系统
1 概述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是机组正常运行的核心,其控制技 术是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精确的控制、完善的功 能将直接影响机组的安全与效率。 1.1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控制系统关系到风力机的工作状态、发电量的多少以及设备 的安全。 发电机的结构和类型不同形成了多种结构和控制方案。风力 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由传感器、执行机构和软/硬件处理器系统组 成。
(4)热继电器保护运行,设过热、过载保护控制装置。 (5)接地保护,设备所有零部件因绝缘破坏或其他原因可能引 起出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均应实现保护接地。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讲课文档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讲课文档
现在七页,总共一百零五页。
1.轮毂 同时轮毂也是控制叶片桨距(使叶片作俯仰转动)的所在。在设计中应
保证足够的强度。
现在八页,总共一百零五页。
3.2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2.叶片:捕获风能并将风力传送到转子轴心。
现在九页,总共一百零五页。
叶片和轮毂的链接 定桨距叶片的叶根与轮毂直接相连,连接结构主要有法兰式, 螺纹件预埋式,钻孔组装式三种。
现在二页,总共一百零五页。
3.1 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和功能
•控制系统要实现的基本功能: 根据风速信号自动加入起动状态、并网或从电网切除; 根据功率及风速大小自动进行转速和功率控制; 根据风向信号自动对风;迎风装置根据风向传感器测得的 风向信号,由控制器控制偏航电机,驱动与塔架上大齿轮相 啮合的小齿轮转动,使机舱始终对准风向方向 根据功率因数自动投入(或切出)相应的补偿电容。
现在二十页,总共一百零五页。
3.3 风力发控电制机系组统控的结制构系与统功的能构成
一、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
监视电网、风况和机组运 行数据。
并网、脱网控制。
机组优化控制。
一般采用微机控 制。
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
现在二十一页,总共一百零五页。
3.3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的构成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由传感器、执行机构和软/硬件处理器系统组成。
现在三十四页,总共一百零五页。
三、电-液变桨距系统 特点是电液伺服系统中使用交流伺服电机而不是电液伺服阀。
因此具有电动机控制灵活和液压出力大的双重优点。
四、变桨距系统的控制 变桨距系统的控制是由控制器来实现的。控制器一方面控制
执行机构完成变桨距的动作,另一方面还要通过现场总线实现
与主控制器的通信。控制器的核心部件是微处理器或PLC。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讲课版81帧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技术-讲课版81帧
风力发电机组超速时,对机组的安全性将产生严重威胁。
3功率 在额定风速以下时,不作功率调节控制,在额定风速以上
应作限制最大功率的控制,通常运行安全最大功率不允许超
过设计值的20%。 4温度
发电机温度小于150。C 。 5电压
瞬间值超过额定值的30%时,视为系统故障。 6压力
液压执行机构的系统压力通常低于100MPa。
供简单而有效的疏雷通道。
1.2.2 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运行的基本条件
对安全运行起决定因素是风速变化引起的转速的变化,所以 转速的控制是机组安全运行的关键。风速的变化、转速的变化、 温度的变化、振动等都会直接威胁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的运行。
1.2.2.1 风力发电机组工作参数的安全运行范围 1风速
风速的规定工作范围3~25m/s,风速超过25m/s以上时,会 对机组的安全性产生威胁。 2转速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
赵福盛
2010.08.05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
1电机的控制 5 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 6 偏航系统
1 概述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是机组正常运行的核心,其控制技
术是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精确的控制、完善的功 能将直接影响机组的安全与效率。
绝大多数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都采用集散型或称分 布式控制系统(DCS)工业控制计算机。就地进行采集、控 制、处理、避免了各类传感器、信号线与主控制器之间的连 接。目前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更多新的技术被应用到了DCS 之中。
1.2 风力发电机组的基本控制要求 1.2.1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思路
失速型风力发电机组就是当风速超过风力发电机组额定风 速时,为确保风力发电机组功率输出不再增加,通过空气动力 学的失速特性,使叶片发生失速,控制风力发电机组的功率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恒速恒频系统
37
• 这要求风力机有很好的调速机构,或
采用其他方式维持风力发电机转子转 速不变,以便维持发电机的频率与电 网的频率相同,否则,发电机将与电 网解裂。恒速恒频系统缺点是风能利 用系数低,减少了机组的年发电量。
38
2、变速恒频系统
• 变速恒频发电系统是70年代中期开始
研究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风力发电 系统,其特点是发电机的转速和负荷 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变化而不影响其输 出电压和频率的恒定。
大型风力发电机的机组控制
• 1973年发生石油危机以后,美国、西
欧等发达国家为寻找替代化石燃料的 能源,投入大量经费,动员高科技产 业,利用计算机、空气动力学、结构 力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新技术研制 现代风力发电机组,开创了风能利用 的新时期。
1
• 风能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它涉及到
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气象学、机 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技术、材料 科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和多种领 域。风的不稳定性、风能流密度低和 并网技术的要求推动着风力发电机组 的控制技术发展。
• 特点:双馈发电机结构简单,坚固可
靠,比较适合风力发电等运行环境比 较恶劣的发电系统使用。
44
45
• 如图1所示,BDFM定了有两套不同极数的
三相对称绕组,一套直接接至电网的称为 功率绕组,另一套通过变频器接至电网的 称为控制绕组,两套定了绕组在电路和磁 路方面是解藕的。
• 转子采用径向分层的环路结构,简单坚固
31
• 风力机的输出功率处于不断变化中,
桨距调节机构频繁动作。风力发电机 组桨距调节机构对风速的反应有一定 的延时,在阵风出现时,桨距调节机 构来不及动作而造成风力发电机组瞬 时过载,不利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
32
• 变桨距风力机能使叶片的安装角随风速而
变化,从而使风力机在各种工况下(起动、 正常运转、停机)按最佳参数运行。
• 为使电机能高效率地运行,风力发电机常
配置双电机或双绕组电机,以适应不能的 风速段。解决电机切换过程的瞬变电流, 是此切换控制功能的主要内容。
11
• 机组的起动与停机: • 机组能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按照风
力机组起动/停止的顺序来控制机组的 起动/停止。
12
• 紧急停机控制: • 对变浆距风力发电机组,通过应急顺浆机
55
特点
① 额定容量大,转动惯量小。为了控制发热,
定转子冲片选用低损耗优质冷轧硅钢片。
② 发电机工作时,转子采用变频器供电。而
变频器在使用IGBT作为功率元件后,电 机的转子线圈将承受来自变频器的过电压 冲击。因此对电机转子的绝缘结构,做了 以下针对性的设计:
转子的工作电压范围在0~700V,在转子
构和变速传动机构中的气(液)动制动装置 的动作来实现紧急停机。
• 对定浆距风力发电机组,通过叶尖气动刹
车机构和变速传动机构中的气(液)动制动 装置的动作来实现紧急停机。
13
• 自动并网/解列控制: • 风力发电机的并网控制和风力发电机
的类型有关,主要用于线路投切和机 组并网,它通过交流量的采样,开关 量输入和输出,以及各种手/自动操作, 达到交流信号的检同期和自动同期功 能;
29
• 在额定风速以上时,变桨距机构发挥
作用,调整叶片攻角,保证发电机的 输出功率在允许范围以内。
• 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的起动风速较定
桨距风力发电机组低,停机时传动机 械的冲击应力相对缓和。
30
• 风力发电机组正常工作时,主要采用
功率控制。对于功率调节速度的反映 取决于风力机桨距调节系统的灵敏度。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功率与风速的三 次方成正比,风速的较小变化将造成 风能的较大变化。
14
• 风力发电机组在启停过程中,机组各
部件将受到剧烈的机械应力的变化, 而对安全运行起决定因素是风速变பைடு நூலகம் 引起的转速的变化。所以转速的控制 是机组安全运行的关键。
15
• 风力发电机组组的运行是一项复杂的
操作,涉及的问题很多,如风速的变 化、转速的变化、温度的变化、振动 等都是直接威胁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 运行。
机组载荷;
• 轮毂与叶片间简单连接; • 轮毂内部没有活动件; • 不需要额外功控制; • 功率控制可靠性高 。
23
(1)定桨距失速控制
• 风力机的功率调节完全依靠叶片的气
动特性,称为定桨距风力发电机组。 这种机组的输出功率随风速的变化而 变化,从风能利用系数Cp的关系看, 难以保证在额定风速之前使Cp最大, 特别是在低风速段。
7
• 功率调节 • 定浆距功率调节: • 根据异步发电机转速与同步转速的转
差率来调节功率的输出及风轮转速。
8
• 变浆距功率调节: • 根据测量风速和测量风轮转速调节浆
叶安装角的变化和变化速度来控制功 率的输出及转速。
9
• 顺序控制 • 迎风机构的控制: • 根据风向传感器的信号控制迎风机构的伺
34
二、风力发电机组发电机控制技术
• 1、恒速恒频系统 • 2、变速恒频系统 • 3、双馈发电机 • 4、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
35
1、恒速恒频系统
• 恒速恒频系统在同步发电机或异步发
电机,通过稳定风力机的转速来保持 发电机频率恒定。不论发电机的转矩 (对叶轮讲即为阻转矩)如何变化, 发电机的转速恒定不变。
• 它可以使发动机在额定风速以下的工作区
段有较高的发电量,而在额定风速以上高 风速区段不超载,不需要过载能力大的发 电机等。
• 当然它的缺点是需要有一套比较复杂
的变桨调节机构。
33
• 现在这两种功率调节方案在技术上都
比过去的有很大改进,而两种方式结 合称为主动失速,都为大、中型风力 发电机组广泛采用。
16
一、叶轮控制技术
• 功率调节是叶轮的关键技术之一,目
前投入运行的机组主要有两类功率调 节方式:一类是定桨距失速控制;另 一类是变桨距控制。
17
• 定浆矩与变桨矩气动特性 • 原理与功率输出特点 • 结构特点
18
19
20
21
• 变距Pitch • 变距是主动控制系统;
• 需要给变距驱动机构
47
总体结构
48
定子
转子
49
前端盖
50
后端盖
51
集电环、刷架
52
定、转子接线盒
53
空/空冷却器
54
电磁数据
• 发电机类型:交流异步双馈发电机 • 极数:4 • 额定输出功率:1550kW • 额定定子输出功率:1325kW • 额定转子输出功率:225kW • 定子额定电压:690V • 转子开路电压:1955V • 额定转速:1755r/min • 工作转速范围:975~1970r/min • 功率因数:+0.95~-0.95 • 效率:97% • 定子接法:△ • 转子接法:Y
各部分的输出电压波形。发电机本身具有 较高的旋转频率为 fr 。用频率为fm的低频 交流电励磁。当频率fm远低于 fr 时,发电 机三相绕组的输出电压波形将是由频率为 ( fr + fm)和( fr 一fm)的两个分量组 成的调幅波(图 1 波形 b )。
42
• 将三相绕组接到一组并联桥式整流器,得
偏航、对风、解绕等,并在桨距调节器和 功率控制器之间进行协调控制。
• 桨距调节器主要完成叶片节距调节,控制
叶片桨距角,在额定风速之下,保持最大 风能捕获效率,在额定风速之上,限制功 率输出。
5
• 功率控制器主要完成变速恒频控制,保证上网电
能质量,与电网同压、同频、同相输出,在额定 风速之下,在最大升力桨距角位置,调节发电机、 叶轮转速,保持最佳叶尖速比运行,达到最大风 能捕获效率,在额定风速之上,配合变桨距机构, 最大恒功率输出。
经特殊设计,线圈可以轻松放入槽内,最大限度 保证转子线圈绝缘层不受到损坏。
VPI(真空压力)浸漆+旋转烘焙。提高挂漆量
的同时,提高转子的平衡精度。
57
③ 由于风力发电机使用场合的特殊性,设计使用
寿命要求≥20年。因此在结构设计时,着重考 虑以下几个方面:
耐低温。主体结构的材料采用耐低温的材料。 整体结构耐振性能。箱式+框架式结构的机座,
信号;
• 叶片绕旋转轴旋转,
减少受力;
• 失速控制 Stall • 变距是被动控制系统; • 叶片是固定角度; • 随着风速的增加,会产
减生扰流;
• 功率较低少受力;
22
• 优点 • 主动控制功率; • 在空气密度很低时也
可达到额定功率;
• 通过调节桨距角实现
开 、关机;
• 不需要强制刹车; • 改变桨距角可以减少
2
控制系统构成
• 变速变距型风电机组控制技术较复杂,其
控制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主控制器、 桨距调节器、功率控制器(转矩控制器)。 系统构成如图所示。
3
电网
齿轮箱
桨距角
发电机
变流器
桨距 调节器
桨距角 参考值
主控制器
功率 控制器
功率 参考值
电功率
变速变距风电机组控制系统
4
• 主控制器主要完成机组运行逻辑控制,如
• 定桨距失速控制风力机整机机构简
单,部件少,造价低,并具有较高 的安全系统,利于市场竞争。
26
• 缺点:失速型叶片本身结构复杂,成
型工艺难度也较大。随着功率增加, 叶片加长,所承受的气动推力增大, 叶片的失速动态特性不易控制,使制 造更大机组受到限制。
27
(2)变桨距控制
• 为了尽可能提高风力机风能转换效率
• 小范围内的抑制功率波动,由功率控制器驱动变
流器完成,大范围内的超功率由变桨距控制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