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研究
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共3篇

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共3篇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1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并且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尽管这些企业速度快,反应灵活,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就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基于当前情况的对策研究。
一、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1.掌握员工人才的能力较弱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层的能力和视野受限,往往缺乏针对员工的细致管理,难以有效掌握员工的能力及优劣,导致员工往往只能在一个固定的职位上进行工作,提升的空间有限。
2.员工的职业发展机会不足设置并实施职业发展计划一直是大型企业推动员工发展的核心,但中小型民营企业往往对这方面的工作却不够重视。
在这样的环境下,员工的职业发展机会有限,由此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投入和工作质量。
3.员工培训管理不完善由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者大多具有技术型的从业背景,缺乏人力资源相关的管理知识,导致员工的培训管理落后。
企业难以提供员工职业技能的培训,暴露出员工技能短板,同时也制约着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二、对策研究1.加强人才管理,优化组织结构中小型民营企业采取科学的人才培养、选拔、任用与激励制度,同时合理创设岗位、优化组织结构,发挥员工最大的潜力。
2.搭建员工职业发展平台中小型民营企业应该加强职业发展规划与推行落实,以实际行动体现企业员工关心,动机激发和职业发展意愿的提升。
搭建员工职业发展的平台,制定员工晋升等制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3.加强员工培训管理中小型民营企业应该对内部员工进行系统培训,并开展新技术、新理念、新知识等方面的技能提高,加强员工的能力与素质,同时让员工有更多机会学习、成长和提高个人竞争力,提高企业战斗力和整体效益。
三、结论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繁琐的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人力资源问题对策2。
中国西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发展方向3、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分析4、中国劳动力流动与户籍问题5、中国农村劳动力城镇化转移研究6、人力资源与经济布局相互制约分析7、,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匹配研究8。
中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分析9。
现代企业的薪酬设计10、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11、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研究12、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13、在职培训-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分析14、研发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构建15、中层行政管理人员评价体系的建立16、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应用17、关于经营管理者长期报酬激励机制的探讨18、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思考19.中国西部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源投资20。
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分析21、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22.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体现研究23。
绩效评价方法体系研究24、小型it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25、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绩效工资26、工资管理制度的比较分析27.如何平衡各部门员工的绩效工资28。
企业销售人员绩效评价体系研究29。
关于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30。
工资制度与员工激励初探31。
工资决定因素分析与企业劳动工资改革32。
企业管理中激励问题的探讨33。
论中小企业股份合作制的实施34。
人才素质研究体系35、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完善36、论现代企业制度的员工持股计划37、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38.高新技术产业员工持股计划的探索与实践39。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新发展40。
中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分析41。
企业职工持股若干问题研究42。
企业员工绩效评价研究43。
人力资源国际流动研究44、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45.战略与绩效考核之间的桥梁——平衡计分卡的实施研究46。
基于工作绩效的员工流动机制研究47。
基于心理学视角的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

【 关键字 】 人 力资源;心理学;企业
2 1 世 纪 以来 ,管理 科 学的 理论 和实 践逐 步 转 向对人 的管理 , 而心 理学 恰 好 为研 究 人 的行 为模 式提 供 了 良好 的基础 。基 于心 理学 视 角的人 力 资源 管理 属 于管 理心 理 学 的范 畴, 也是 心理 学 的一 个重 要分 支 , 国外 的管 理心 理学 研 究开 始较 早 ,可 以追 溯 到 以泰勒 领 导的 科学 管 理运 动和 敏斯 特 伯格 开创 的 工业 心理 学 ,真 正 推动 管理 心理 学产 生 的是 1 9 2 7 年 梅奥 领 导 的霍桑 试 验 ,而 到 了2 0 世纪 6 O 年 代 ,管 理心理 学 才真 正成 为 一 门独 立 的学 科 。 基 于心 理学 视角 的员 工选 拔研 究 人 员选拔 是 人 力资 源 管理研 究 的一 个 重要 的研 究领 域 ,人 员选 拔 直接 影响 一个 组 织 的人 力 资源基 础 ,利 用心 理 测验 进行 人 员选 拔在 人 力资 源管 理中 已经 有 多年 的历史 和经 验 ,主 要体 现在 人 员 的能 力倾 向、人格 倾 向与 工作 匹配 方 面 的研 究 。近年 来 ,基 于心 理 学视 角 的人 员选 拔将 研 究范 围扩 大 ,重 点研 究特 殊行 业 人 员的选 拔 方法 。 张侃 、 时勘等 人 通过 多种 需 求分 析 相 结合 的 方法 建 立 了招 飞专家 在 面试 检测 中 的策 略及 认 知模 型 ,据 此建 立 了以活 动观 察 、专 家 面谈 和情 境 评价 组 成的 结构 性评 价 标准 与方 法 。相 似的研 究还有航天员选拔的心里会谈方法与评价标准等 ,这些研究都已在 相 关 领域 进 行 了广泛 的运用 。人员 选拔 的 另一 个心 理 学研 究重 点是 胜 任特 征 研 究 ,胜 任特 征 指“ 能将 某一 工作 ( 或 组织 、文化 )中表 现优 秀者 与 表现 平 平 者 区分开 来 的个 体潜 在 的深层 次特 征 ” 【 J 】 。近 年来 ,通 过行 为事 件 访谈
正文浅析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其对策

华为公司创立于1987年,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最成功的民营企业之一。
2009年,美国《商业周刊》把它列入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个企业的名单,与苹果、谷歌等齐名。
2010年获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0年度公司创新大奖。
2011年在全球范围内囊获6大LTE顶级奖项,并以5.3亿美元收购华赛。
2012年和全球33个国家的客户开展云计算合作,并建设了7万人规模的全球最大的桌面云。
从最初的20000元到今天的超过180亿。
,发生巨变的不仅仅是华为的年收入,还包括在背后支撑起华为高速发展的集团人力资源。
2013年1月华为发布收入预期,2013年全年销售收入达到2380亿-2400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约8%;按美元口径计算,华为2013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率为11.6%。
华为2013年主营业务利润为286-294亿元,主营业务利润率为12.1%。
2013年11月底,全球共有81个国家部署了244张4G商用网络,华为进入了其中110张商用网络,占比接近50%。
同时,华为拥有466项4G核心专利,在全球设备商中排名第一。
发生巨变的不仅仅是华为的年收入,还包括在背后支撑起华为高速发展的集团人力资源[1]。
一、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况华为公司一直贯彻构建适应知识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致力于建立一支宏大的高素质、高境界和高度团结的队伍,创造一种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及营造一种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和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总的特征可概括为“管理创造性人才,激发与引导创造力”具体来讲有以下特点:吸引人才。
要想吸引人才就要从自身做起,不仅要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还要考虑工作条件、氛围,工资待遇,发展前途等,企业要设身处地的为员工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动态适应。
企业吸引人才并不是目的,而是要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通过变事适人、变人适事、双向变动和优化组合,给每个员工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位。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史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史中国人力资源管理(HRM)是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兴起的,它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从而更好地了解其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起源与初期发展阶段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标志着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动,企业逐渐面临着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挑战。
政府意识到,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必不可少,于是开始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促进人力资源的发展。
二、改革开放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9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管理理念和经验,以改善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并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这一时期,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以提高其专业技能,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三、人力资源管理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作用1990年代,中国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进一步加快。
在这一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国有企业需要适应市场的竞争环境,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政府引入了更多的市场机制,鼓励企业自主运作,并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四、跨国公司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全球化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和对外投资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
这些公司带来了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经验,推动了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全球化。
与此同时,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在逐步融入全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通过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五、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密不可分。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培养了大量具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
这些专业人才的涌现推动了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
六、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尽管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企业中的本土化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企业中的本土化研究引言人力资源管理在全球范围内都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中。
然而,由于国家文化、法律法规、社会制度和人才市场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时需要进行本土化的调整。
本文将讨论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企业中的本土化研究,以及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创新。
一、中国的人力资源环境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多元化的企业环境。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国家政策和人才需求的变化,中国的人力资源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包括人才供应与需求的不匹配、人才流动性和薪酬压力、培训和人才发展等方面的挑战。
二、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本土化实践在中国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本土化实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招聘与选拔由于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教育体系的差异,国外企业的招聘和选拔模式不能直接应用于中国。
中国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国内的高等学府和职业培训机构来培养和选拔人才。
此外,面试中的人际交往和关系网也被认为是招聘和选拔过程中重要的因素。
2.培训与发展中国企业注重对员工进行内部培训和发展计划。
与传统的培训模式相比,中国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和个人成长。
此外,中国企业也开始引入一些国际化的培训和发展模式,以提升员工的国际竞争力。
3.绩效管理中国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也有许多本土化的实践。
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主要依赖于考核指标和量化数据,而中国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
一些企业开始引入360度评价以及员工自评等绩效管理方法。
4.员工关系管理由于中国的社会文化和劳动法律的限制,中国企业更加注重员工的关系管理。
企业需要与工会和员工代表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也需要做好员工满意度调查和福利制度的设计,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三、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挑战和创新随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加快,人力资源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其中一些挑战包括跨文化管理、全球人才招聘、国际薪酬体系和国际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21)》简介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21)》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人事科学》
【年(卷),期】2022()6
【摘要】《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报告》为年度报告,由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于2019年开始发布。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报告》聚焦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政策与实践,以各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和实践活动为基础,对反映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宏观政策和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和体系建设,管理技术与方法以及管理实践与创新等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分类梳理和总结分析,为中国企业今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为国家政府相关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本书的年度出版,已成为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实践相关各方广泛参与的管理咨询平台、宣传交流园地,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极大地促进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总页数】1页(P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9)》正式出版
2.薪酬数据服务企业发展——2021年二季度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薪酬调查报告
3.薪酬数据服务企业发展——2021年二季度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薪酬调查报告
4.《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发布蓝皮书聚焦最新成果和创新做法
5.
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下的企业韧性与企业家精神——2021·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却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人力资源管理问题1. 人才引进难:相比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往往由于资金、规模和声誉等方面的限制,无法提供给员工与之匹配的高薪和福利,并且缺乏品牌优势,因此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人才。
2. 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许多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注重集中力量进行核心业务开展,而对人力资源管理往往存在忽视的情况。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建立和完善程度不高,部门职能和责任未能明确划分,导致对员工的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重要工作的执行效果不理想。
3. 人员流动率高:由于竞争激烈,民营企业员工流动率普遍较高。
人员流失不仅给企业带来高额的招聘和培训成本,还会导致员工经验的流失,对企业的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4. 员工激励机制不完善:许多民营企业没有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导致员工缺乏积极性和归属感。
一些企业缺乏有效的晋升机制和培训机会,员工晋升空间有限,无法满足个人成长的需求。
二、对策建议1. 加强人才引进工作:民营企业应通过提高薪资待遇、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福利待遇等手段,吸引有能力的人才。
企业可以与高校进行合作,建立实习生及就业基地,通过实践锻炼和培养人才。
2. 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民营企业需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合理划分部门职责,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养提升。
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凝聚力。
3. 建立稳定的人事制度:民营企业应制定完善的人事制度,包括招聘、培训、福利、晋升等方面的政策,确保公平公正。
建立内部晋升机制,为员工提供晋升空间,增强员工的职业发展动力。
4. 完善员工激励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将员工的绩效与薪资挂钩,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建立奖惩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嘉奖和晋升机会,对工作表现不佳的员工予以惩罚,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