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高考成语题汇编

合集下载

成语使用近10年高考真题

成语使用近10年高考真题

成语使用近10年高考真题(包括自命题、全国一卷、全国二卷、全国三卷)2010年全国一卷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2010年全国二卷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名运动员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骨骼强健,耐力和速度非一般人可比。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C.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D.唐玄宗虽早就觉察到安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但并没有及时除掉他,反而放虎归山,让他出任范阳节度使,这未免有点蹊跷。

2010年全国三卷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B.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C.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驰骋,不能信马由缰,这是设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

D.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有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2010年北京卷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高考语文真题所考成语汇编(2014—2024)

高考语文真题所考成语汇编(2014—2024)

高考语文真题所考成语汇编(2014—2024)A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2014·四川卷)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

(2016·全国卷II)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

(2016·全国卷III)((2018·全国卷II)B不容置喙: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

(2015·广东卷)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2011·北京卷)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难。

(2016·全国卷II)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

(2011·北京卷)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2017·山东卷)(2021·新高考卷II)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

(2022·全国乙卷)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2016·全国卷III)博大精深:(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

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深。

(2020·全国卷III)敝帚自珍:把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2014·全国大纲卷)别无二致: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

(2010·安徽卷)不忍卒读:卒,尽,完。

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2013·浙江卷)变幻莫测:指事物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2013·福建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2014北京卷)别树一帜:另外树起一面旗帜,指与众不同,另成一家。

(2014·江苏卷)别有洞天:另有一种境界,形容景物等引人入胜。

(2014·江苏卷)不寒而栗:指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2014·山东卷)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高三成语试题及答案

高三成语试题及答案

高三成语试题及答案### 高三成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是:A. 画龙点睛:形容文章或说话时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话,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B.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C. 画地为牢:比喻自我设限,不敢越雷池一步。

D. 画饼充饥:比喻用空想或空话安慰自己或别人。

答案:ABCD2. 以下成语中,哪一个与“望梅止渴”意思相近?A. 望洋兴叹:形容面对困难或高远的目标感到无能为力。

B. 望穿秋水:形容思念之情深切。

C. 望尘莫及:形容远远落后,无法赶上。

D. 望风而逃:形容非常害怕,一见敌人就逃跑。

答案:B3.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意思是:A. 说话要算数,不可轻易反悔。

B. 说话要谨慎,不可随意开口。

C. 说话要大声,才能让人听见。

D. 说话要快,才能抢先一步。

答案:A#### 二、填空题4. 请用成语填空: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神矍铄,_______。

- 答案:老当益壮5. 请用成语填空:他做事总是________,从不拖泥带水。

- 答案:雷厉风行6. 请用成语填空:面对困难,我们应该________,而不是轻易放弃。

- 答案:迎难而上#### 三、判断题7. “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人疑神疑鬼,无中生有的。

- 答案:正确8.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对牛弹琴,牛听不懂的。

- 答案:错误(形容对不懂的人讲道理,白费口舌)9. “一诺千金”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说话不算数,轻易反悔的。

- 答案:错误(形容说话算数,承诺非常可靠)#### 四、简答题10. 请解释“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的含义,并给出一个使用该成语的例句。

答案:破釜沉舟,原指项羽在渡过淮河时,命令士兵破釜煮食,沉舟断退路,表示决心战斗到底,绝不回头。

现在常用来形容下定决心,不留后路。

例句:面对这次重要的考试,他决定破釜沉舟,全力以赴。

11. “滴水穿石”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答案:滴水穿石,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能够达到目的。

答案--近四年高考成语题汇总

答案--近四年高考成语题汇总

13-16年全国高考成语题汇编1.【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

B项中成语“量入为出”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量入为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

其他几项成语使用都是恰当的,A项“探囊取物”意思是“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

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C项“异曲同工”的意思是“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

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D项“出人意表”意思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2.【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

B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各尽所能”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

A项“无伤大雅”的意思“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B项“络绎不绝”意思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D项“伯仲之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这三项成语使用均恰当。

】3.解释:选A (①中应选“年轻”。

“年轻”指人的岁数不大,有相比较而言之义:他很年轻|我比他年轻|领导班子年轻化;而“年青”则为处于青年时期,不合语境。

②中应选“以至”。

“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示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而“以致”是“因而导致”的意思,后面接的往往是不好的结果。

再说,“踌躇满志”是中性词,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而“自鸣得意”是贬义词,自以为了不起,所以应选A)4.【解析】答案为C。

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

也说实至名随。

A 项是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

B项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D项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成语重点考查的是望文生义,“行云流水”、“叹为观止”都是属于此类错误。

历年高考成语题汇编(19922010)完全版)

历年高考成语题汇编(19922010)完全版)

1历年(1992---2008)高考真题集锦之二——成语汇编1【题目】(1992年)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C.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 【答案】A【解析】“巧夺天工”的意思是“人工的胜过了天然”,而句中的“苍山”“洱海”本来就是“天然”之物,“巧夺天工”在此犯了使用对象错误的毛病。

B 中“耳濡目染”的意思是“耳听眼见,不知不觉受到影响”,在此使用正确。

C 项“灯红酒绿”往往作贬义用,但它还有一个不常用的本意就是“热闹非凡,人们尽情欢乐”,在此用它的本意,是对的。

D 项“凤毛麟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在此使用也是对的。

2【题目】1995年)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B.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答案】D【解析】A 、B 两项中的“无所不为”、“半斤八两”多用于贬义,这里用来赞美年轻科学家的勇气和陕西、江南剪纸的风格,感情色彩不协调,C 项中“首当其冲”是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用在句中和句意不符,D 项中的“想入非非”也可以当中性词用,可以理解为“一般人的认识力达不到的玄妙境界”,在此是对的。

历年高考出现的成语

历年高考出现的成语

历年成语高考试题汇编(1992-2011)1.【1992年】巧夺天工耳濡目染灯红酒绿凤毛麟角2. 【1995年】无所不为半斤八两首当其冲想入非非3. 【1996年】应接不暇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美不胜收4. 【1997年】莘莘学子趋之若鹜万人空巷不孚众望5、【1998年】望其项背处心积虑火中取栗拭目以待6.【1999年】殚精竭虑美轮美奂炙手可热一劳永逸7. 【2000年】淋漓尽致汗牛充栋左右逢源头头是道8.【2000年春】五花八门颇有微言蠢蠢欲动首当其冲9.【2001年】颐指气使安步当车车水马龙蓬荜生辉10、【2001年】指手画脚不三不四不遗余力斑驳陆离11、【2002年】光怪陆离雨后春笋有口皆碑偃旗息鼓12.【2002年春】鸿篇巨制振聋发聩差强人意趋之若骛【2003年】13.【全国卷】捉襟见肘未雨绸缪自惭形秽秩序井然14.【2003年春】涣然冰释返璞归真蔚为大观无可厚非【2004年】15.【广西、陕西、内蒙卷】火中取栗海市蜃楼雪上加霜马首是瞻16、【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九牛一毛纷至沓来匪夷所思事倍功半17.【青海卷】捕风捉影相濡以沫不屑一顾欲壑难填18.【江苏卷】在劫难逃稍纵即逝弄巧成拙玲珑剔透19.【湖北卷】差强人意鳞次栉比桀骜不驯相濡以沫20.【重庆卷】回马枪三下五除二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陈芝麻烂谷子21.【北京卷】从长计议寅吃卯粮一文不名文不加点名噪一时22. 【天津卷】耿耿于怀每况愈下不可或缺无风不起浪,无根不长草23.【辽宁卷】下列语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墙倒众人推春意阑珊七手八脚头角峥嵘24. 【湖南卷】无出其右不以为意世外桃源不厌其详。

25.【广东卷】短小精悍慷慨解囊弹冠相庆磨洋工26.【福建卷】不谋而合豆蔻年华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纸醉金迷。

27.【北京卷】卧薪尝胆春意盎然炙手可热百密一疏28.【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西卷】忍无可忍相得益彰顺藤摸瓜差强人意29.【浙江卷】勉为其难别无长物山不转水转明修栈道,暗度陈仓【2005年】30.【北京卷】咄咄逼人偃旗息鼓惨淡经营鲜为人知31.【广东卷】莘莘学子抛砖引玉毕其功于一役难以释怀狗尾续貂32、【湖北卷琳琅满目养虎遗患便宜从事诚惶诚恐。

历年高考已考成语真题(附:真题例句)

历年高考已考成语真题(附:真题例句)

历年高考已考成语真题(附:真题例句)A【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

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01全国]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望文生义)【安土重迁】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

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08江苏.×]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词义与句义完全相反)B【白头如新】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

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何则?知与不知也。

”(倾盖如故:偶然结识的新朋友却像友谊深厚的旧交一样。

倾盖,原意为车上的伞盖靠在一起,后指初次相逢或订交。

)[05辽宁.×]C.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

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们多年的隔阂,两人和好如初,白头如新,大家也为之高兴。

(不合语境)【百里挑一】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

形容人才出众。

[05全国Ⅰ.×]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不合语境)【半斤八两】八两:即半斤。

(老秤一市斤是十六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

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含贬义)[95全国.×]B.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褒贬不当)【毕其功于一役】毕:完成;一役:一次行动。

在一次行动中完成本该分成几步做的事。

形容急于求成。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历届高考成语题汇编

历届高考成语题汇编

历届高考成语题汇编07高考成语运用汇编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湖南卷)A.回到住所,我饶有兴味地翻看着一张张剧照,耳边又隐隐奏起城隍庙小戏台的流云之响和绕梁之声。

B.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C.附庸风雅的人主观意图是为了装点门面,但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见贤思齐,有心向善,未可厚非。

D.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却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江西卷)A.今天,江西、湖南一带烈日炎炎,紫外线辐射强烈,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在家休养生息。

B.极端个人主义者总以为人都是为自己的,在他们心目中,那些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C.我默念了一下射击要领,下定决心,“砰”地打响第一枪,眼睛情不自禁地眨了二下,身体也随之一震。

D.几十年来,我们兄弟姐妹的事总是按下葫芦又起瓢,让母亲直到晚年还有操不完的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全国卷I)A.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若饴,毫无怨言。

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C.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街,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D.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句是(浙江卷)A.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B.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人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届高考成语题汇编1、2018年高考成语题
(一)含糊其辞
A.学而时习之
B.披肝沥胆
C.马马虎虎
D.投鼠忌器
正确答案:A
(二)半吊子
A.弱不禁风
B.悬崖勒马
C.旱涝保收
D.信赖为非
正确答案:A
2、2017年高考成语题
(一)暗示
A.趋炎附势
B.望尘莫及
C.抛砖引玉
D.狐假虎威
正确答案:C
(二)表达不清
A.识时务者为俊杰
B.金玉其外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闻鸡起舞
正确答案:D
从2018年高考开始,每年考试不但会涉及到考生需要掌握的新知识,还会包括一些典型的成语题。

作为聚焦语文的一种重要考察形式,成
语题在众多考试中也深受广大考生的关注。

2018年高考成语题目可谓充满变数,从经典成语“含糊其辞”、“半吊子”等简单题目开始,再到更复杂的“暗示”、“表达不清”等题目,全面考察考生在平时学习成语掌握的程度。

“含糊其辞”指一种讲话或行动语气含混不清,四个选项中正确答案为
A“学而时习之”,表示通过不断学习来加深印象;“半吊子”形容为人或
事物的功力有限,其正确答案为A“弱不禁风”,意思是事物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

2017年高考成语题目与2018年也有一定的不同,考题中涉及的成语类
型有所调整,例如,“暗示”的正确答案为C“抛砖引玉”,意为通过举一
反三、推动思维来引起其他人的共鸣;“表达不清”正确答案为D“闻鸡
起舞”,比喻听到外面有一点声响,就仓皇出逃,这里改用弥漫不清的
意象来形容说话不清楚。

总的来说,高考成语题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
也需要把对成语的理解那付诸于实践。

除了正确掌握成语的词义、词
组外,还需要注意文言文当中暗含的修辞特点,以及在更新时代有什
么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