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定义判断涵盖知识逐步多元化

合集下载

国考公务员考试2022年【行测—判断推理题及解析】全真模拟试题(一)含答案

国考公务员考试2022年【行测—判断推理题及解析】全真模拟试题(一)含答案

国考公务员考试2022年【行测—判断推理题及解析】全真模拟试题(一)国考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要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常用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四种。

[行测判断推理题]一、类比推理1.音符:乐谱:五线谱()A.笔画:汉字:金文B.树木:森林:自然C.稻穗:稻谷:香米D.卫星:星云:宇宙2.凤凰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阡陌A.锱铢分毫B.满月玄月C.鸳鸯经纬D.珊瑚翡翠3.仔细:端详()A.严格:酷吏B.适度:适合C.郑重:声明D.公正:民主4.学校:大学()A.别墅:草坪B.湖泊:玄武湖C.国家:城市D.山脉:山峰5.九牛一毛:沧海一粟()A.前无古人:后无来者B.举足轻重:无足轻重C.望梅止渴:画饼充饥D.左顾右盼:左思右想6.破釜沉舟:纸上谈兵:《史记》()A.煮豆燃萁:七步之才:《世说新语》B.请君入瓮:毛遂自荐:《资治通鉴》C.乐不思蜀:黄粱一梦:《三国志》D.图穷匕见:怒发冲冠:《战国策》7.岳阳楼:湖南()A.滕王阁:山西B.大观楼:河南C.蓬莱阁:广东D.黄鹤楼:湖北8.西施:鱼()A.赵飞燕:月亮B.杨贵妃:大雁C.左思:纸D.曹娥:鱼【参考解析】1.【答案】A解析:音符构成了乐谱,五线谱是乐谱的一种;笔画构成了汉字,金文是汉字的一种。

2.【答案】C解析:凤凰和鸳鸯都有雄雌之分,且雄雌名称并列构词;经纬和阡陌都有纵横之分,且为纵横名称并列构词。

故答案选C。

3.【答案】C解析:偏正结构。

仔细端详,郑重声明。

4.【答案】B解析:种属关系。

大学是学校的一种,B项玄武湖是湖泊中的一个。

D项中的山峰是山脉的组成部分。

5.【答案】C解析:九牛一毛和沧海一粟是近义词,均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望梅止渴和画饼充饥是近义词,均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A项两个词项通常一同出现,表示空前绝后,与题干关系不同;B项为反义词;D项两词也并非近义词。

国家公务员行测(定义判断)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行测(定义判断)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行测(定义判断)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判断推理判断推理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你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注意: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1.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水土流失是不利的自然条件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互相交织作用产生的。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存在水土流失的是( )。

A.某地在一次暴雨后发生泥石流B.某些地区在强风作用下逐步沙漠化C.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变成沙砾D.黄河将高原大量的泥沙挟带至下游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定义判断2.化归思想是指当问题难以直接解决时,根据问题的性质、条件和关系的特点,采取适当的变换方法而对问题进行转换,最终把它化为容易的、较简单的或已经解决的问题的思想。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运用了化归思想的是( )。

A.人类发明了用钨丝做灯丝的电灯泡,取代了以往的碳丝电灯,从而使电灯的亮度明显提高B.在掌握了扇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后,用图形分割的方法求出弓形的面积C.张教授用新的实验方法取代以往的实验方法,从而攻克了一道技术上的难题D.法学研究者将法学方法加以理论化,从而上升为法学方法论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定义判断3.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其中“道路”。

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车辆”,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道路交通事故的是( )。

A.小王在进行封闭管理的小区内倒车时不慎将一老人撞倒B.周小姐带着宠物狗横穿马路时,乱闯的宠物狗不幸丧生在车轮下C.小赵将汽车停在商场附近的停车场,取车时发现车尾部被撞,肇事车辆已逃跑D.绿灯亮时,小姜穿过斑马线过马路,被一辆闯红灯的自行车撞伤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定义判断4.游说是指个人或组织有目的地利用语言、文字或其他传播媒介对特定信息进行讲解、说明,以鼓励受众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的一种劝服性传播。

行测科目复习顺序和方法

行测科目复习顺序和方法

行测科目复习顺序和方法行测科目复习顺序和方法行测复习顺序和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几点:1.常识判断:这个模块是注重平时的积累,可以放在复习的开始。

2.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个模块是行测考试中的重头戏,复习的时间宜长,可以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这个模块上。

3.判断推理:包含定义判断、图推、类比推理等题型,在理解题目的基础上,主要是熟能生巧,做题越多,正确率越高。

建议放在言语理解与表达之后。

4.资料分析:包含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主要考查增长率、增长量、百分数、比重等计算及运用。

资料分析是提分快的部分,可以在判断和数量题之后做。

5.数量关系:这部分题目难度大,耗费时间,在复习时可以先挑会做的题做,不会做的先空着,最后在用少量时间突击突破。

复习时,可以采用“模块法”和“真题法”。

“模块法”是指根据不同考试科目和考试模块的特点进行有计划地学习,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容易把握备考节奏。

而“真题法”是指通过反复做真题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从而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复习顺序和方法。

行测科目怎么复习复习行测科目,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了解考试:首先,你需要对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行测)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行测主要包括五大模块——常识、言语理解、推理判断、数量关系、资料分析等。

了解每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及其考察方式。

2.制定计划:根据你的学习时间,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

行测的五个模块相辅相成,但也需针对具体考试时间安排,合理分配给每个模块的时间。

一般来说,常识可以放在最后,因为内容多且杂,花费时间过长会影响其他模块的发挥。

3.系统学习:使用相关的教材或课程,对行测的各个模块进行系统学习,掌握基本知识,理解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

这个阶段需要多花费时间,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并能够灵活运用。

4.练习题库: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行测模块多,题量大,时间紧,需要不断地练习来提高。

可以选择一些历年真题或者模拟题,每天安排好时间,按照考试要求进行练习。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题目类型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题目类型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题目类型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题目类型1、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

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2、言语理解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

3、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4、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5、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

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生活等方面。

省考行测分值分布1、行测常识判断分值分布:考查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自然、科技等常识,总共20道题,每题分值在0.5分左右。

2、行测言语理解分值分布:选词填空20道题,片段阅读20道题,总共40道题。

每题分数在0.6至0.8分左右。

3、行测判断推理分值分布:定义判断10道题,图形推理5道题,类比推理10道题,逻辑判断10道题,总共35道题。

每题分数在0.6至0.8分左右。

4、行测数学运算分值分布:总共10道题。

每题分值在1分左右。

5、行测资料分析分值分布:分为三份资料,每份资料有5道题,总共15道题。

每题分值在1分左右。

行测备考方法1、夯实基础,把握方向首先,考生应当将行测考试中考查的五大部分: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进行系统的学习。

这第一遍的学习一定要细致,目的是了解掌握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的全部知识。

2、熟练应用,迅速提高大家知道,考试中每道题的思考时间是很短的,如此短的时间内还要保证答案正确的确是有一定难度的。

2024国考行政执法行测解析

2024国考行政执法行测解析

2024国考行政执法行测解析
2024年国考行政执法类行测考试,试卷分为5大模块: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

常识判断模块共有20道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法律、管理、文化等常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共有40道题目,包括20道逻辑填空和20题文段阅读。

逻辑填空主要考查考生对语境的把握和词语搭配的运用能力,而文段阅读则重点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数量关系模块共有10道题目,主要涉及数学运算和推理等方面,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判断推理模块共有40道题目,包括10题图形推理、10题定义判断、10题类比推理和10题逻辑判断题。

这些题目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要求考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推理和分析。

资料分析模块共有20道题目,包括4套材料,每套材料各有5题。

这些题目要求考生能够快速阅读、理解并分析资料中的数据和信息,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总体来看,2024年国考行政执法类行测考试涉及面广,难度较大。

考生需要具备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常识、语言、数学、逻辑推理等,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时间分配和答题技巧,提高答题效率。

国考公务员考试2022年【行测—判断推理及数量关系题】全真模拟试题(二)含答案

国考公务员考试2022年【行测—判断推理及数量关系题】全真模拟试题(二)含答案

国考公务员考试2022年【行测—判断推理及数量关系题】全真模拟试题(二)国考公务员考试行测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行测题]一、判断推理练习题(一)(一)类比推理1.立春:惊蛰:清明 ( )A.谷雨:芒种:大暑B.小暑:立夏:夏至C.秋分:立秋:大寒D.冬至:小寒:大寒2.环境:破坏:治理( )A.文物:损坏:保护B.业绩:下滑:辞职C.空气:污染:雾霾D.物品:劣质:赔偿(二)定义判断3.定义:①第一产业: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以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产业。

②第二产业: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产业。

典型例证:(1)畜牧养殖 (2)房产开发(3)邮电通信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存在对应关系的数目有( )个。

A.0B.1C.2D.34.产品改良策略也称为“产品再推出”策略,即将产品的某一部分给予显著变革,以便吸引新顾客。

维持老顾客的营销策略。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产品改良策略的是( )。

A.某电视台为提高收视率改变了某节目的主持风格B.某电子表制造商将电子表机芯装在项链上变为项链电子表C.某时尚杂志社根据读者要求将杂志由季刊改为月刊D.某品牌家电厂推出空调以旧换新的活动(三)图形推理5.左边给定的是纸盒外表面的展开图,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 )6.左边的立体图形为长方体和中空半圆柱体的组合,将其从任一面剖开,下面哪一项不可能是该立体图形的截面?(四)逻辑判断7.甲、乙、丙和丁四人进入公务员面试,最后只有一名被录取。

考官张、王、李三人对录取结果作了如下预测:( )。

张:被录取的不是甲。

王:被录取的是乙。

李:被录取的不是丙。

已知张、王、李三人中恰有一人的预测正确,以下哪项为真?( )A.被录取的是甲B.被录取的是乙C.被录取的是丙D.无法确定8.有甲、乙、丙、丁四个朋友,他们分别是音乐家、科学家、天文学家和逻辑学家。

在少年时代,他们曾经在一起对未来做过预测,当时,甲预测说:我无论如何也成不了科学家。

国考行测行政执法卷题型

国考行测行政执法卷题型

国考行测行政执法卷题型
国考行测行政执法卷的题型主要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

具体来说,图形推理主要测试考生对图形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图形找出规律,从而推断出下一个图形。

定义判断主要测试考生对词语定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定义判断某个词语是否符合该定义。

类比推理主要测试考生对类比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词语关系推断出另一组词语的关系。

逻辑判断主要测试考生对逻辑推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逻辑条件判断某个结论是否成立。

此外,行政执法卷还包括一些常识题目,主要测试考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

总体来说,国考行测行政执法卷的题型比较多样化,要求考生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和能力。

行测推理判断知识点总结

行测推理判断知识点总结

行测推理判断知识点总结行测推理判断是各类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

本文将对行测推理判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题型。

一、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比较,从而推断出它们在某一方面的共同特征。

其常见知识点包括:1.语法关系:主谓、动宾、偏正、并列等关系。

2.语义关系:同义、反义、近义、远义等关系。

3.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等。

二、定义判断定义判断是根据给定的定义,判断某个事物是否符合该定义的要求。

其常见知识点包括:1.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定义中的关键词通常包括主体、客体、方式、结果等。

2.分析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定义所涵盖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定义所涵盖的事物的范围。

3.排除不符合定义的选项:通过分析选项,排除与定义不符的选项。

三、逻辑判断逻辑判断是根据给定的前提,运用逻辑推理规则,得出结论。

其常见知识点包括:1.直言命题:A、E、I、O四种命题及其推理规则。

2.复言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及其推理规则。

3.模态命题:必然命题、可能命题及其推理规则。

4.演绎推理: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

5.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等。

四、图形推理图形推理是通过观察图形的规律,推断出下一个图形。

其常见知识点包括:1.位置关系:图形的上下、左右、内外等位置关系。

2.形状关系:图形的对称、旋转、翻转等形状变化。

3.数量关系:图形的个数、面积、角度等数量变化。

4.轨迹关系:图形按照一定规律运动形成的轨迹。

五、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根据给定的信息,推断出未知的信息。

其常见知识点包括:1.事实判断:根据已知事实,判断未知事实。

2.价值判断:根据已知价值观,判断未知事物的价值。

3.方法判断:根据已知方法,判断未知问题应采用的方法。

总结:行测推理判断涉及多个知识点,需要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进行系统学习和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例题
为了方便大家备考,我们选取了各部门法有代表性的定义判断题目作为练习,考生可以依照我们的方法来试着做题,但要记住,只是掌握方法还远远不够,多练习、多总结才是成功的法宝。
1.行政处罚:是指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管理,依法应当给予处罚的行政行为。根据以上定义,下列行为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A.某县土地管理局对下属某一土地管理所所长给予警告的处分
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发现定义判断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定义本身不容置疑。
2、定义、概念本身比较专业,一般为该领域中比较基础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会有所接触,考生一般不会感到陌生。
3、备选项均以精短的案例形式出现,包括事件和行为。
4、提问形式分为肯定性判断和否定性判断两种类型,前者是指选出一个最符合定义的选项,后者是指选出一个最不符合定义的选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条例
【答案】A。解析:法律的构成特征有三:1、制定主体是国家行使立法权的机关;2、制定、颁布程序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3、调整对象是国家重大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学生守则》是由教育部制定和颁布的针对中学生行为的指导性规范,不具有国家强制力。选项B、C、D符合法律的构成特征。
紧扣定义:我们的考生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有不同的人生经验,也许会对题干中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要依照最一般的意义来理解,一定不要求新求异;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暂时放下自己的专业思维,要知道,命制题目时,命题人考虑的不是某一专业对本题的思考方向,而是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来理解题目中的概念的。因此,考生首先要注意,不要被自己的背景知识误导,自己成为自己的陷阱。题干是解释一个概念,而具备主谓宾或谓宾成分的句子。我们可以从语法的角度将这个句子分解开来,这是第一步;之后,可以以同样的方法将选项分解,这是第二步;细心比较。这是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分解题干、题支只是为这一步骤准备了条件,考生在进行这一步骤的过程中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细心。命题人会为了迷惑考生而设置多个类似的概念或事件,这个时候就需要考生将上一步所分解的各个部分细心比较,得出正确答案。只取最优。考试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考生在经过比较之后会发现,完全正确、无懈可击的答案很少,其原因也是由于命题人设置陷阱的缘故,因此,在选择答案时不必要求选项与题干完全符合,我们要做的只是在四个答案中选取最优的答案而已。
定义判断题,题材比较集中,以对法律概念的考察为主,2002年的题目全部是法律概念,2003年的题目则绝大部分是法律概念,而2004、2005、2006年以来,对法律概念考察的比例有所下降,这也是近年来一个趋势,但总的来说,法律概念在定义判断题中仍然占据了主要地位,在未来的变化中也将在此题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由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本身的严肃性和法律概念本身的严谨性决定的。
2.个人合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民,互相签订协议,共同出资,共同劳动,共同经营,共享收益。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个人合伙的是:
A.为了发展高技术农业,村民白某与几户村民签订协议,租种他们的耕地,租期10年:租金每年每亩300元。后白某在这些地里发展起了大棚菜
B.许某创办了一家小工厂,因资金不足,与王某签订了一份借款协议,言明该工厂以后归二人所共有,但王某并不参加经营
3.干部任免:指国家机关或有任免权的部门,依照有关法律和条例的规定,在一定权限范围内,按照规定的程序,任用干部担任一定的职务或免去干部所担任的职务。
下列不属于干部任免的一项是:
A.原公安局长因贪赃枉法被开除公职
B.省人大做出罢免韩景冒人大代表资格的决定
C.经过公开考试竞争,小王被任命为安全局副局长
D.省委决定小李任省计委主任
B.某市人民政府对甲、乙两村委会就争议的土地所有权做出的裁决
C.某市税务局对涉嫌违法的某公司账户的查封
D.某县建委对县人民政府涉嫌违法的建筑做出限期拆除的决定
【答案】D。解析:A是行政处分行为;B为行政裁决;C是行政强制措施而不是行政处罚;选项D中,县人民政府以民事主体身份建设违法建筑,依据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县建委有权责令其停止建设,限期拆除,这是行政主体对于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尚未构成犯罪的组织的制裁,因此D项正确
C.响应科技、文化、卫生等下乡活动,企业家章某与某地区一农民联合创办了一个小型企业,二人共同经营,共担风险,但章某并不从该企业中分享收益
D.两名在校大学生,为了实施创业计划,联合出钱开了一家网站,他们一人负责技术方面的开发与管理,一人负责财务及经营方式的管理。年终分红时二人平分了所得利润
【答案】D。解析:选项A白某与村民之间是土地的租赁与承租关系。B项许、王二人虽然签定了协议规定工厂为共有,但王某不参与经营,不符合个人合伙“共同经营”的定义。C项章某不从企业中分享收益,不符合个人合伙“共享收益”的定义。
【答案】B。解析:A项属于公务员免职的情况,C、D项则为公务员任职的情况。B项中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而不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因此对其的罢免也不同于对干部的免职。
4.法律,是指由国家行使立法权的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涉及国家重大问题的规范性文件。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
定义判断中对法律概念的考察不同于国家司法考试和法学专业考试的概念考察,由于存在着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特殊背景,因此其在题目设置以及选项选择上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法律专业的考生们不要认为自己就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产生麻痹思想;而非法律专业的考生也不必灰心丧气。
在本题中得分的关键不在于专业背景,相反的,在国家司法考试中存在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专业背景知识越深厚的人反而不容易拿到高分,其原因在于,国家机关考试意在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基本素质。而知识面的广度往往可以体现出一个人是否具有可以提高的潜力,知识面广的人往往具有宽阔的视野,能够从多个角度想问题、办事情、活学活用,而具有深厚专业背景的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思维的僵化,往往容易惯性思维,将专业知识没有选择地使用,这样,结果只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在这里我们要告诫考生的是,在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中,不要将任何问题想当然,正确的态度是成功的一半,而勤奋练习、总结经验则是成功的另一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