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放线菌等)
合集下载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课件

诺卡菌在农业、工业和医学等 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如 用于生物防治和药物生产。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分类
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均属于放线 菌门,是原核生物中的一大类。
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在分类学上 属于不同的科或属,具有不同的
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
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的分类依据 主要包括菌落的形态、染色反应 、培养特征、生化反应等指标。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鉴 定与分离培养
放线菌属的鉴定方法
形态学鉴定
分子生物学方法
观察放线菌的菌落形态、菌丝分支和 排列方式、孢子丝形状等特征,进行 初步鉴定。
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或DNADNA杂交技术进行放线菌属的鉴定。
生化试验
通过测定放线菌对不同碳源、氮源的 利用以及产生色素、水解酶等生化反 应进行鉴定。
THANKS
感谢观看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应用前景
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加, 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作为抗生素 的主要生产菌,其应用前景仍然
广阔。
随着人们对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 的需求不断增加,放线菌属和诺 卡菌属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也
十分广阔。
随着酶工程的发展,放线菌属和 诺卡菌属在酶的生产方面的应用
前景也十分广阔。
05
环境适应性
诺卡菌具有较强的环境 适应性,可在干旱、潮 湿等多种环境中生存。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生态意义
01
02
03
04
生物防治
放线菌可产生抗菌物质,对某 些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
可用于生物防治。
药物来源
放线菌和诺卡菌是许多抗生素 的重要来源,如链霉素、庆大
霉素等。
生态平衡
放线菌和诺卡菌在土壤生态系 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参与有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课件

放线菌属的细胞形态
放线菌属的细胞形态为革兰氏阳性,呈棒状、杆状或螺旋状,有的 呈分枝状。
放线菌属的细胞壁结构
放线菌属的细胞壁结构较厚,由几层多糖类物质组成,具有抗酸、 抗碱、抗干燥的特性。
诺卡菌属的形态学特征
诺卡菌属的菌落形态
01
诺卡菌属的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隆起、湿润、有光泽,有的
菌落边缘呈花瓣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6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系 统分类学研究
基于传统分类学的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分类研究
总结词
传统分类学是利用形态学、生理学等特征对放线菌和诺卡菌进行分类。
详细描述
通过观察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宏观特征以及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如细胞 壁的厚度、鞭毛的数量和类型、芽孢的数量和位置等,传统分类学能够对放线菌 和诺卡菌进行初步的分类。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遗传与进化
放线菌属
具有复杂的遗传和进化历史,可以适应多种环境条件,包括 极端环境。
诺卡菌属
也具有复杂的遗传和进化历史,可以适应多种环境条件,包 括极端环境。
02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形 态学特征
放线菌属的形态学特征
放线菌属的菌落形态
放线菌属的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隆起、干燥、有辐射状条纹, 边缘常有粉状物。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基因组学研究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基因组学研究的挑战
分析当前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基因组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如数据 解析难度大、实验验证困难等。
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包括新 技术应用、跨学科交叉研究等。
潜在应用价值
探讨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基因组学研究的潜在应用价值,如新药 研发、环境保护等。
放线菌属的细胞形态为革兰氏阳性,呈棒状、杆状或螺旋状,有的 呈分枝状。
放线菌属的细胞壁结构
放线菌属的细胞壁结构较厚,由几层多糖类物质组成,具有抗酸、 抗碱、抗干燥的特性。
诺卡菌属的形态学特征
诺卡菌属的菌落形态
01
诺卡菌属的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隆起、湿润、有光泽,有的
菌落边缘呈花瓣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6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系 统分类学研究
基于传统分类学的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分类研究
总结词
传统分类学是利用形态学、生理学等特征对放线菌和诺卡菌进行分类。
详细描述
通过观察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宏观特征以及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如细胞 壁的厚度、鞭毛的数量和类型、芽孢的数量和位置等,传统分类学能够对放线菌 和诺卡菌进行初步的分类。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遗传与进化
放线菌属
具有复杂的遗传和进化历史,可以适应多种环境条件,包括 极端环境。
诺卡菌属
也具有复杂的遗传和进化历史,可以适应多种环境条件,包 括极端环境。
02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形 态学特征
放线菌属的形态学特征
放线菌属的菌落形态
放线菌属的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隆起、干燥、有辐射状条纹, 边缘常有粉状物。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基因组学研究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基因组学研究的挑战
分析当前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基因组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如数据 解析难度大、实验验证困难等。
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包括新 技术应用、跨学科交叉研究等。
潜在应用价值
探讨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基因组学研究的潜在应用价值,如新药 研发、环境保护等。
放线菌诺氏菌医学微生物学典型实例

放线菌诺氏菌的治疗策略与药物选择
要点一
治疗策略
要点二
药案。
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也可选 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放线菌诺氏菌的预防措施与控制方法
预防措施
加强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可能的感染源 ,提高免疫力。
VS
放线菌诺氏菌医学微生物 学典型实例
• 放线菌诺氏菌的简介 • 放线菌诺氏菌的生物学特性 • 放线菌诺氏菌的致病性与感染机制 • 放线菌诺氏菌的诊断与治疗 • 放线菌诺氏菌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放线菌诺氏菌的简介
放线菌诺氏菌的分类与特点
放线菌诺氏菌属于放线菌门,是一种 革兰氏阳性、无芽孢的需氧型微生物。
放线菌诺氏菌的新型检测技术与方法
总结词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型检测技术与方法在放 线菌诺氏菌的检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详细描述
近年来,质谱技术、基因芯片技术、荧光原 位杂交技术等新型检测技术在放线菌诺氏菌 的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技术具有操 作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为临床诊断和 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随着技术的不 断进步,相信会有更多新型检测技术应用于 放线菌诺氏菌的检测中。
放线菌诺氏菌在未来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总结词
放线菌诺氏菌作为一种具有重要医学价值的 微生物,在未来医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详细描述
放线菌诺氏菌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 用价值,包括抗菌药物的开发、生物材料的 制备以及生物治疗等。此外,随着基因编辑 技术的发展,对放线菌诺氏菌进行基因改造 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未来,随着 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相信放线菌诺氏
放线菌诺氏菌的繁殖方式与生长特性
阴道放线菌病治疗及护理

口入,持良好的沟
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02
提供心理辅导: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
心理辅导,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03
增强患者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04
提供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阴道放线菌病的
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阴道正常形态 1
术后护理:注意 4
伤口护理,预防 感染,保持阴道
清洁干燥
手术方式:根据 病情选择局部切
2 除、全子宫切除
等
3 手术时机:根据
病情和患者身体 状况选择合适的 手术时机
阴道放线菌病的 护理措施
3
卫生护理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
01
衣裤 避免交叉感染:不与他人共用毛
02
巾、浴巾等物品 保持阴道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
04
阴道放线菌病可 导致阴道瘙痒、 灼痛、分泌物增
多等症状
症状
01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黄色或绿色
02
外阴瘙痒,灼热感
03
阴道疼痛,性交困难
04
尿频,尿急,尿痛
05
盆腔炎,输卵管炎等并发症
06
严重者可能导致不孕不育
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阴道分泌物 增多、异味、瘙痒等
A
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 涂片检查等
C
谢谢
03
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 避免性生活:在治疗期间避免性
04
生活,以免加重病情
饮食护理
1
增加营养摄入:多 摄取蛋白质、维生 素和矿物质,提高
身体抵抗力
2
避免刺激性食物: 避免辛辣、油腻、 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02
提供心理辅导: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
心理辅导,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03
增强患者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04
提供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阴道放线菌病的
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阴道正常形态 1
术后护理:注意 4
伤口护理,预防 感染,保持阴道
清洁干燥
手术方式:根据 病情选择局部切
2 除、全子宫切除
等
3 手术时机:根据
病情和患者身体 状况选择合适的 手术时机
阴道放线菌病的 护理措施
3
卫生护理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内
01
衣裤 避免交叉感染:不与他人共用毛
02
巾、浴巾等物品 保持阴道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
04
阴道放线菌病可 导致阴道瘙痒、 灼痛、分泌物增
多等症状
症状
01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黄色或绿色
02
外阴瘙痒,灼热感
03
阴道疼痛,性交困难
04
尿频,尿急,尿痛
05
盆腔炎,输卵管炎等并发症
06
严重者可能导致不孕不育
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阴道分泌物 增多、异味、瘙痒等
A
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 涂片检查等
C
谢谢
03
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 避免性生活:在治疗期间避免性
04
生活,以免加重病情
饮食护理
1
增加营养摄入:多 摄取蛋白质、维生 素和矿物质,提高
身体抵抗力
2
避免刺激性食物: 避免辛辣、油腻、 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常见细菌_范文

03
免疫治疗: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04
物理治疗:使用物理方法,如紫外线、红外线等
05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感染,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疫苗开发
谢谢
常见细菌
演讲人
目录
01.
细菌分类
02.
细菌特性
03.
细菌与人类
04.
细菌的防治
细菌分类
细菌种类
球菌:球形,如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
01
螺旋菌:螺旋状,如幽门螺杆菌、霍乱弧菌等
03
杆菌:杆状,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02
放线菌:丝状,如链霉菌、诺卡菌等
04
支原体:无细胞壁,如肺炎支原体、生殖支原体等 Nhomakorabea03
耐药性:细菌对某些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困难
04
预防措施:保持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接种疫苗等
细菌与环境
细菌在环境中的分布:土壤、水体、空气等
01
细菌对环境的影响:分解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
02
环境对细菌的影响:温度、湿度、pH值等
03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有益菌、有害菌、共生菌等
04
细菌的防治
预防措施
1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洗澡、换洗衣物
2
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打扫、消毒、通风
3
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接触病患、污染环境
4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均衡、运动锻炼、充足睡眠等
治疗方法
01
抗生素治疗:使用抗生素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02
抗病毒治疗: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
细菌与人体健康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对实验结果的理解与思考
•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了解了它们在形态学上的差异。这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 布,对环境和生物体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某些放线菌可以产 生抗生素,对人类医疗和农业具有重要意义;而某些霉菌可以 引起食品和物品的霉变,对人类生活造成困扰。因此,对微生 物形态学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些微生物 资源。
放线菌
放线菌是一种呈辐射状排列的细菌,其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干燥 ,颜色多样。放线菌的细胞壁厚,呈革兰氏阳性。
霉菌
霉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多样,包括白色、灰色、褐色等。 霉菌的菌丝体非常发达,且具有分支。
真菌
真菌的形态多种多样,包括酵母、霉菌和大型真菌。真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光滑、湿润,颜色多样。真菌细胞壁薄,呈革兰氏阳性或阴性。
04 结果分析
放线菌形态分析
01
02
放线菌的形态多样,包 括链状、球状和杆状等。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也较 为多样,有的呈圆形, 有的呈不规则形状。
03
放线菌的菌落表面粗糙 或光滑,颜色各异,有 的呈白色,有的呈黄色 或橙色。
04
放线菌的细胞壁通常较 厚,具有分枝的菌丝, 有利于在各种环境中的 生存和繁殖。
03 实验步骤
样品采集与制备
样品采集
从不同环境(土壤、水体、空气 等)中采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 的样本。
样品制备
将采集的样本进行分离、纯化, 制备成适合显微镜观察的样品。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选择
选择适合观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 显微镜,如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
观察方法
将制备好的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观 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如菌丝、孢子等。
《放线菌多样性》课件

基因组结构
放线菌基因组通常为环状染色 体,含有重复序列和可变数量 的染色体。
基因组功能
放线菌基因组具有多种功能, 包括抗生素合成、环境适应、
营养获取等。
放线菌的进化关系
系统发育树
根据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 显示放线菌之间的进化关系。
进化机制
放线菌的进化机制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基因水平转移等。
《放线菌多样性》ppt课件
目录
• 放线菌简介 • 放线菌的多样性 • 放线菌的生物活性 • 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 • 放线菌的基因组学与进化 •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01
放线菌简介
放线菌的定义与分类
放线菌是一类具有分支状菌丝 的革兰氏阳性细菌,通常在固 体培养基上形成辐射状气生菌 丝。
根据其生理生化特性,放线菌 可分为数十个属,其中链霉菌 属是最常见的。
02
放线菌的多样性
放线菌的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放线菌是微生物中的一大类群, 包括许多不同的物种。这些物种 在形态、生理和生态特征上各不
相同,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分类学研究
为了更好地了解放线菌的物种多 样性,需要进行深入的分类学研 究,包括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
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
生物地理学
放线菌的物种多样性也表现在它 们的地理分布上,不同地区的放 线菌群落存在差异。生物地理学 研究有助于了解放线菌的分布规
放线菌的分布与生态
放线菌广泛分布于各种环境,如土壤 、水体、空气等,尤其在土壤中最为 丰富。
放线菌与人类关系密切,一方面能够 产生多种有用的次生代谢产物,另一 方面也能引起一些植物和动物病害。
放线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能够降解有机物、转化金属元素 和产生天然产物等。
牛放线菌病的诊治

病原和传播途径
病原
牛放线菌病的病原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属于放线菌科。 这种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植物中,也存在于健康牛的 口腔和胃肠道内。
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通过口腔和皮肤伤口感染。当牛口腔或皮肤有损伤 时,放线菌会侵入体内,引起局部炎症和组织损伤,并可随 血液扩散至全身。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季节性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地揭示牛 放线菌病的发病机制和免疫逃逸机 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 路。
VS
免疫预防和药物防治将更加注重绿 色、安全和高效,以保障食品安全 和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综 合防控措施的研究将更加注重与实 际生产的结合,以提高生产效率和 经济效益。
治疗效果
经过7天的治疗,病牛症状逐渐消失 ,恢复正常。
成功治疗案例二
发病情况
某规模化奶牛场,部分牛只 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 颌下和颈部淋巴结肿胀等症 状。
诊断过程
通过病理学检查和细菌学检 验,确诊为牛放线菌病。
治疗措施
采用抗真菌药物和抗生素联 合治疗,并对病牛进行对症 治疗。
治疗效果
经过10天的治疗,病牛症状 明显缓解,逐渐恢复正常。
研究展望
免疫预防研究
探索利用疫苗和免疫调节剂等手段提高牛群的免疫力,降低疾 病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药物防治研究
开展新药筛选和药效学研究,寻找更有效的药物防治方法,减 少疾病对牛产业的损失。
综合防控措施研究
进一步研究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包括生物安全措施、饲养管 理和环境控制等,以全面提高牛群的健康水平。
牛放线菌病的诊治
2023-11-07
目 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营养菌丝 又称为初级菌丝体、 又称为初级菌丝体、一级菌丝体或基内菌 匍匐生长于培养基内, 丝,匍匐生长于培养基内,主要生理功能是 吸收营养物。 吸收营养物。 营养菌丝一般无隔膜;直径0.2-0.8µ 营养菌丝一般无隔膜;直径0.2-0.8µm; 0.2 长度差别很大;短的小于100 长度差别很大;短的小于100 µm,长的可达 600 µm; 有的产生色素: 有的产生色素:黄、橙、红、紫、蓝、绿、 产生色素 黑等,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 灰、褐、黑等,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脂溶 性色素局限于菌丝, 性色素局限于菌丝,水溶性色素可在培养基 中扩散。 中扩散。
二、支原体 也称霉形体、类菌质体,是介于病毒与立克 也称霉形体、 类菌质体, 次氏体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次氏体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是支原体科中 的唯一属。广泛分布在土壤、污水、昆虫、 的唯一属。广泛分布在土壤、污水、昆虫、脊椎 动物及人体中,大多数具有致病性。 动物及人体中,大多数具有致病性。 是已知可自由生活的最小生物。 已知可自由生活的最小生物。
一、放线菌的形态与构造 1.放线菌的形态 1.放线菌的形态 单细胞, 放线菌菌体为单细胞 菌落由分枝发达 放线菌菌体为单细胞,菌落由分枝发达 的菌丝组成。 的菌丝组成。 2.放线菌的结构 2.放线菌的结构 根据放线菌菌丝的形态和功能分为营养 根据放线菌菌丝的形态和功能分为营养 菌丝(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 )、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 菌丝(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
四、衣原体 衣原体是专性寄生物, 衣原体是专性寄生物,为各种脊椎动物 包括和其它哺乳类) (包括和其它哺乳类)的细胞寄生菌或致病 除去鹦鹉热衣原体对磺胺类具有抗性外, 菌。除去鹦鹉热衣原体对磺胺类具有抗性外, 大多数对磺胺及抗菌素敏感。 大多数对磺胺及抗菌素敏感。
四、蓝细菌
3.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3.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放线菌的菌落由菌丝体组成, 放线菌的菌落由菌丝体组成,一般 圆形,初期光平,后期产生皱褶。 圆形,初期光平,后期产生皱褶。在光 学显微镜下观察,菌落周围具有辐射状 学显微镜下观察, 菌丝。据种的不同分为两类。 菌丝。据种的不同分为两类。
(1)由大量产生分枝的和气生菌丝的菌种所形成 的菌落,如链霉菌。 的菌落,如链霉菌。 特点:菌落小而不蔓延,质地致密, 特点:菌落小而不蔓延,质地致密,表面呈紧密的 绒状,坚实,干燥,多皱,与培养基结合紧密, 绒状,坚实,干燥,多皱,与培养基结合紧密, 不易挑取,或挑起后不易破碎。 不易挑取,或挑起后不易破碎。有时气生菌丝体 呈同心圆环状,大量孢子布满整个菌落表面后, 呈同心圆环状,大量孢子布满整个菌落表面后, 形成絮状、粉状或颗粒状的典型放线菌菌落。 形成絮状、粉状或颗粒状的典型放线菌菌落。有 的产生色素。 的产生色素。 (2)由不产生大量菌丝的种类形成,如诺卡氏菌。 )由不产生大量菌丝的种类形成,如诺卡氏菌。 特点:菌落粘着力差,结构呈粉质状, 特点:菌落粘着力差,结构呈粉质状,用针挑 取则粉碎。
第三节 其它类型的微生物 一、螺旋体 螺旋体为细长、 螺旋体为细长、波状弯曲的单细胞原核微 生物,归于螺旋体目螺旋体科,共有5个属 个属, 生物,归于螺旋体目螺旋体科,共有 个属, 由疏螺旋体属( )、脊螺旋体属 由疏螺旋体属(Borelia)、脊螺旋体属(ristis )、脊螺旋体属( pira)、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螺旋 )、钩端螺旋体属 )、螺旋 )、钩端螺旋体属( )、 体属( 体属(Spirochaeta)和密螺旋体属(Treonema) )和密螺旋体属( ) 组成 。
(2)气生菌丝 ) 又称为二级菌丝。 又称为二级菌丝。营养菌丝体发育到一定时 二级菌丝 期,长出培养基外并伸向空间的菌丝为气生菌丝。 长出培养基外并伸向空间的菌丝为气生菌丝。 (3)孢子丝 ) 当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程度,其上分化出可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程度,其上分化出可 发育到一定程度 形成孢子的菌丝即为孢子丝, 形成孢子的菌丝即为孢子丝,又名产孢丝或繁殖 即为孢子丝 菌丝。 菌丝。
第二节 放线菌 放线菌是一类单细胞原核生长成丝状的微生物。 放线菌是一类单细胞原核生长成丝状的微生物。 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主要存在于土壤中,尤其在有 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主要存在于土壤中, 机质丰富的中性、偏碱性土壤中含量高。 机质丰富的中性、偏碱性土壤中含量高。突出特点 是产生各种抗生素,目前已发现有1700多种。其中 多种。 是产生各种抗生素,目前已发现有 多种 在临床和农业生产上使用的有数十种,如链霉素、 在临床和农业生产上使用的有数十种,如链霉素、 土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庆丰霉素、 土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庆丰霉素、 景岗霉素等。放线菌还产生各种酶及维生素。在皮 景岗霉素等。放线菌还产生各种酶及维生素。 革生产、石油脱蜡、烃类发酵、 革生产、石油脱蜡、烃类发酵、污水处理等方面都 有应用。放线菌大少数是寄生菌, 也能引起植物病害、食品腐败,如马铃薯疮痂病、 也能引起植物病害、食品腐败,如马铃薯疮痂病、 甜菜疮痂病等。 甜菜疮痂病等。
三、放线菌的分类 主要根据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如菌丝形状、 主要根据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如菌丝形状、 孢子丝形状、孢子的形态及孢子表面状态等。 孢子丝形状、孢子的形态及孢子表面状态等。 四、发酵工业中常见的放线菌 1.诺卡氏菌属:利福霉素等 诺卡氏菌属: 诺卡氏菌属 2.链霉菌属:链霉素、土霉素等 链霉菌属:链霉素、 链霉菌属 3.小单孢菌属:庆大霉素等 小单孢菌属: 小单孢菌属 4.游动放线菌属:抗肿瘤药物 游动放线菌属: 游动放线菌属
三、立克次氏体 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专性寄生原 核 微 生 物 。 美 国 病 理 学 家 HowardTaylor Ricketts(1871-1910)于1909年研究斑疹伤寒, 年研究斑疹伤寒, ( ) 年研究斑疹伤寒 并首次发现了这个病害的病原菌, 并首次发现了这个病害的病原菌 , 第二年不 幸感染斑疹伤寒而牺牲。 为了纪念他, 幸感染斑疹伤寒而牺牲 。 为了纪念他 , 把这 类病原体命名为立克次氏体。 类病原体命名为立克次氏体。
二、放线菌的繁殖 1.产生孢子繁殖 1.产生孢子繁殖 放线菌主要通过形成无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放线菌主要通过形成无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一部分菌丝形成孢子 丝,孢子丝成熟便分化形成许多孢子,称为分生孢 孢子丝成熟便分化形成许多孢子, 子。孢子呈白、黄、绿、淡紫、粉红、蓝、褐、灰 孢子呈白、 淡紫、粉红、 等颜色。 等颜色。 2.菌丝片断繁殖 2.菌丝片断繁殖 也可利用菌丝片断进行繁殖。又分为凝聚分裂 也可利用菌丝片断进行繁殖。又分为凝聚分裂 横隔分裂。 和横隔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