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诩《黄叔扬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洋潭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洋潭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洋潭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写手好字,让失落的书法走进课堂黄尘广东省教育厅日前正式下发通知,要求全省中小学今秋起开设书法必修课,每周一节,并纳入教学质量考核体系。

书法的式微已不是一两年的事了,“书法进课堂”的呼吁也不是一两天了,这下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据说,以前读私塾,学生手握毛笔写字时,老师会悄悄地站在旁边,冷不丁地去抽学生的毛笔,以此检验学生是不是铆足了劲写字。

要是谁的毛笔被抽了出来,轻则被训斥一顿,重则戒尺伺候。

现在的学生们再也不用面对这种严苛的教育方式了,但是,由此而起的书法衰落,则使书法由一项大众艺术、一项基本功、一项必修课,失落为如今日渐式微的纯粹小众艺术。

学生们避免了戒尺之苦,却丢了文化之魂。

南昌市某少儿书画培训中心的一位老师说,曾有小孩第一次走进培训中心,指着墨汁叫道:“老师,这里怎么这么多酱油啊!”与我们的生生丢弃相比,日本、韩国等邻国却比我们更重视书法教育。

日本中小学校都开设有书法课,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书法,到初中毕业,6年时间足以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知识和技法。

但是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生身上书法黯然失色,很多学生甚至字体歪歪扭扭,毫无书法美感。

随着电脑的普及,书写继丧失了书法的艺术性之后,连传播信息的功能也在退化。

现在写“天书”的不仅仅是医生,“天书”队伍越来越壮大了。

此前学校之所以对书法教育视而不见,很大程度上跟功利化教育有关。

如今,家长、学生、老师、学校关心的是成绩、升学率!重视的是分数、排名。

既然中考和高考都不考书法,那学它干吗?畸形的教育形势和功利的求学思维之下,书法也就成了个别“票友”的私人爱好了。

其实,即便是在功利化的考试思维下,书法也大有裨益。

很多高考阅卷老师都透露,字写得好,卷面清晰干净,老师的第一印象好,分数自然有所倾斜;而如果在纸上涂鸦,卷子一片狼藉,结果可想而知。

2018·新课标III卷·T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附答案详细解析

2018·新课标III卷·T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附答案详细解析

文言文阅读答案详细解析2018·新课标III卷·T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纯礼宇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党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日:“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

琦是其对。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

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料其可具者,不取于民。

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日“范公庵”,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

纯礼日:“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日:“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日:“宽猛相济,圣人之训。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也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鞠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日:“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日:“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事好生之德。

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日:“何以戒后人?”日:“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日:“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

”洗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

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

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覽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B。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南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C。

江苏2020版高考语文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讲义(含解析)

江苏2020版高考语文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讲义(含解析)

专题二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总体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简释:所谓“浅易”,是指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所能读懂的。

分项考点1.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简释:①“理解”一词体现文言文“阅读”方面的要求,意谓不考对词义的死记硬背,不在名词术语上做文章,而是着眼全篇,根据文意去感悟。

②“常见”意谓所考内容为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或中学教材中经常涉及的实词,而不考那些生僻难懂的。

③“文中”说明这些实词的含义是通过上下文体现出来的,不单纯是字典的解释,须结合语境作判别。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简释:“常见虚词”主要指上面列出的十八个,这是考查的范围。

“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意义”指的是该词在文中的具体解释,“用法”指的是该词在语境中的词性及语法功能。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简释:“与现代汉语不同”,这是考查的重点。

而且重点放在运用中,即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能够理解与辨别,且能在翻译中译出。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简释:“常见”是指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或是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应知应会的。

“文化知识”主要指官职典制、古代礼仪、教育科举、天文地理、传统节日、古籍文化、生活文化等。

“了解并掌握”,不仅强调能识记,更强调结合语境识记、辨析。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简释:所谓“理解文中的句子”,是指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分析。

所谓“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

这一考点实际上把上面的四个考点全都包容进去了。

2.分析综合 C(6)辨析文句意义。

《核舟记》和《黄履庄传》阅读附答案

《核舟记》和《黄履庄传》阅读附答案

《核舟记》和《黄履庄传》阅读附答案文《核舟记》和《黄履庄传》片段,完成下面题目。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

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

七八岁时。

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

……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

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

……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

②机:机关。

③吠(fèi):狗叫。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

(4分)①诎右臂支船②尝贻余核舟一③凿木人长寸许④予不能悉记【小题2】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小题3】下列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不以木为之者B.佛印绝类弥勒哀转久绝C.其人视端容寂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D.持就火炀之瞬息可就【小题4】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一词来概括。

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小题5】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

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4分)答案【小题1】①“诎”同“屈”弯曲;②赠送;③表示约数,左右,上下;④全,都。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_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_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8年中考广西梧州卷】课外文言文阅读卫南之战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

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选自《宋史》)【注释】①泽:宗泽,南宋将领。

②云:报告。

③生兵:新兵。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今日进退等.死()(2)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17.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答案】16.(1)同样(2)考虑17.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善于鼓舞士气,又能审时度势灵活用兵。

【解析】选自《宋史》作者:脱脱年代:元参考译文: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自己将孤兵少,不深入敌营不能取得成功。

先锋官回报说前面有敌营,宗泽指挥士兵径直向前与敌人接战,将敌人打败。

他又领兵向东转战,敌人不断派兵增援。

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垒。

宗泽下令说:“现在进退都是一死,我们不能不死里求生。

”士兵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

金人大败,退却几十里。

宗泽估计敌人比自己兵力强十多倍,今天一战而出其不意,他们势必会再来。

假如金兵全部触动夜袭我军,就危险了。

于是趁黑夜将军队转移。

金人当晚到达,只剩下一座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开始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了。

16.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

金人大败”来划分即可。

18.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文言文阅读专题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41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文言文阅读专题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41

2017-2018 2经”。

B. 服阕,古代守丧时的礼节,指在守丧期间要穿丧服,忌穿鲜艳,丧服一般用粗麻布做成。

C. 太守,是秦至汉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后来也作为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D. 三府,三公府简称。

东汉曾设太尉、司空和司徒,并称三公,亦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虞诩孝敬长辈。

他早年丧父,担负起奉养祖母的责任。

国相认为他非凡出众,打算任用他为府吏,他却因祖母年老需亲自奉养而婉拒。

B. 虞诩治理有方。

他任朝歌长时,设计平息贼乱,众称神明。

他担任武都太守时,抚恤百姓,仅用两三年就让武都人口增加,物丰价低。

C. 虞诩刚正不屈。

他任司隶校尉时不畏权贵,弹劾多人,百官为之惧怕,都说他过于严厉刻薄;他也因此遭到弹劾,但并不屈服。

D. 虞诩自省悔过。

他面对三府对自己的弹劾能够主动检举自己,而对平息朝歌叛乱时可能错杀无辜之事,他耿耿于怀,临死都不能释然。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诩始到郡,户裁盈万,及绥聚荒余,招还流散,二三年间,遂增至四万余户。

(2)数月间,奏太傅冯石、太尉刘熹、中常侍程璜、陈秉、孟生、李闰等,百官侧目, 号为苛刻。

三府劾奏诩盛夏多拘系无辜,为吏人患。

【参考答案】-2 B3. D4. (1)虞诩起初到郡任职时,当地仅(才)有一万户。

等到他安定聚集荒野之外的百姓, 招还流落失散之人,二三年间,便增加到四万多户。

高中语文2 12A 1820BB 18(2) 至是,帝密谕之。

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3)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4. ( 1)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

(2)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況。

侯蒙问答说:“因为财利来要求君主提拔自己,这不是臣下所敢做的事情。

”(3)我想奉命奔驰前往,可是祖母刘氏的病情却日渐严重;想暂且顺从私情奉养祖母,而我的请求却不被允许。

江苏省苏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本题:
这是排序题,考查语言运用题里衔接的能力。首先要分析语段的内容,从语段来看,这是在讲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结合语境前面说“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怀念”与第②句中的“乡思”相对应,排在第一句,排除CD两项;再结合语境前面说“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那么①句中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与②句中“画面”相对应,排在第二句;结合上下句语境此处一转折“但”引出下文,④句排在第三句;结合语境④句说“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③句中的“它”就是指“寒梅”,所以排在第四句;后面⑤句中的“因此"得出结论,⑥句是对“它”的进一步说明。由此分析,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④③⑤⑥.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因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不对,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进行排除。
本题:
《驴子和狼的故事》寓意是赞扬驴的机智,讽刺恶狼的愚蠢可笑。讽刺缺乏职业道德,以职业为牟利手段的“医生”和“屠夫"无异。野驴:象征着智慧的人,沉着冷静。狼:寓意着贪图的、愚昧的人。“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何苦充治病的医生呢!”指那些带着伪善的面具做坏事的现象。
故选D。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广东省惠州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惠州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广东省惠州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一、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参考译文】李逊,字友道。

李逊考中进士,被朝廷征召为襄阳掌书记,又在湖南担任从事之职,很有声望和政绩,多次升迁担任池、濠二州刺史。

此前,濠州的都将杨腾,对待士卒非常苛刻,濠州三千士兵谋划刺杀杨腾。

杨腾察觉到这件事,逃到扬州,但杨腾的家属都被杀死。

濠州的士兵不能自我收敛,乘机大行掠夺抢劫。

等李逊到郡所,余乱还未平息。

李逊缓缓驱车进入濠州军营,向士兵们陈述了叛逆投顺的利弊形势,众士兵都脱下铠甲请罪,因此濠州之乱得以平息。

元和初年,李逊出京担任衢州刺史。

因为政绩特别突出,升任越州刺史,并兼任御史大夫和浙东都团练观察使。

此前,贞元初年,皇甫政镇守浙东,当时福建曾经发生兵乱,叛贼驱逐了观察使吴诜。

皇甫政因为自己所镇守的地方紧挨着福建边境,上奏请求朝廷临时变通增兵三千,等到叛乱平定后就遣散。

叛乱平定已近三十年,但当年所增的兵员保持不变。

李逊到任几天后,上奏遣散了所增的士兵。

李逊治政以平均贫富、扶助弱小抑制豪强作为自己的职责。

元和十年,李逊担任襄州刺史。

当时李逊代替严绶镇守襄阳。

严绶率领八州士兵到唐州讨伐叛贼。

不久严绶因为没有功劳而被撤销兵权,朝廷命令高霞寓代替严绶到唐州统帅军队,严绶的襄阳军归属于高霞寓。

家乡和亲人在襄州的军士,李逊用丰厚的待遇安抚他们,很多士兵舍弃高霞寓军营逃跑回家。

不久高霞寓被叛贼打败,竟然将过失转推给李逊,说李逊供应军需不及时。

高霞寓本来就出自禁军,宦官都帮助他。

在高霞寓被贬官之后,宦官都说李逊阻挠高霞寓用兵,从而导致失败。

皇上命令宫中使者到襄州探听审察谁是谁非,宦官上奏说李逊行为不公,于是李逊被贬为太子宾客分司。

元和十四年,李逊担任许州刺史。

这时候,许州刚刚经历了战乱,很难迅速恢复安宁。

等李逊到任后,集合大军与他们约定军纪,并向他们表示赏罚必信,发布了几百字的号令,士兵都感服心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叔扬传
[明]李诩
黄钺字叔扬,苏郡常熟县人。

少明敏好学。

家无藏书,钺日游市肆中,见书,即借观之,或竟日不还。

洪武二十二年己卯
..,明年庚辰第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升户科左,又改礼..,举湖广乡试
科。

居职封驳甚多。

辛巳
..以父丧归。

其所厚翰林
..侍读方孝孺吊之,屏左右密言曰:“北方不靖.,苏、常、镇京师之左辅,应北之右臂也。

君吴人,朝廷之近臣,今虽去,当有以教我。

”曰:“三郡惟镇江最为要害,守非其人,是自撤其藩篱也。

童俊狡狯,不宜独任。

吾近见其奏事上前,视远而言游.,此其心不可测也。

苏州知府姚善忠义激烈,有国士风,必能独当一面。

但仁慈有余,而御下太宽,此治郡之良才,恐不足以定乱耳。

然国家大势,不在江南,必待戎马至此,亦已晚矣。

”孝孺乃因钺附书于善,以忠孝相勉,期戮力王室,以济时艰。

善得书,与钺相对恸哭,以死自誓。

钺至家,因父殡在陂上旧庐,即往居之,足迹不入城邑。

有御史按部
..至常熟,问曰:“此有黄给事,何在?”邑中无知其家者。

一老人居与钺邻,引之。

御史舟至陂时方暮,秋收禾堆积村巷,路又泥淖,御史乃徒步抵其舍,钺从幕中对语移日。

家人以贵客至欲割鸡具馔,钺惊曰:“岂有居丧而杀鸡礼客者耶!”卒以菜粥对食而别。

壬午
..,靖难师日促,姚善受建文君诏,总率苏、松、常、镇、嘉兴五部兵马勤王。

善以书招钺,以亲丧尚在殡,请即日营葬毕事,乃可趋命。

既而童俊果以镇江降。

文皇帝正位,诏暴姚善罪状收.之。

善麾下许百户惟权诈因得亲善,缚善邀赏。

钺闻之恸哭,绝食,闭目三四日死,悉以家人救免。

或传言善款服,上赦其罪,复瞠目曰:“吾知善为人决无二心,吾且少俟之,善事定,吾独死未晚也。

脱果不死,吾将下报希直。

”希直者,孝孺字也。

遂复稍稍食。

其年七月十日,善就刑报至。

钺起,登琴川桥,西向再拜,祠而哭之曰:“吾与君同受国恩,不幸有国难,义同许身。

君与希直同死国,吾忍背义独生乎?”祠毕,绐.家人归祭具,遂从容整衣冠,奋身入水死。

(节选自《戒庵老人漫笔》)
6.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方不靖.靖:安抚
B. 视远而言游.游:虚浮
C. 诏暴姚善罪状收.之收:逮捕
D. 绐.家人归祭具绐:欺骗
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试是科举时代在省城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

B. 己卯、辛巳、壬午采用天干地支来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C. 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它能参与朝廷机要,有较大实权。

D. 按部指在京城任职的官员被皇帝贬谪,委派到地方处理政务。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守非其人,是自撤其藩篱也。

(2) 孝孺乃因钺附书于善,以忠孝相勉,期戮力王室,以济时艰。

9. 黄叔扬不愿“背义独生”,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义”的内涵。

6.A
7. D
8. (1) 如果镇守镇江的人不称职,这是自己撤销自己的守卫。

(2) 方孝孺于是通过黄钺捎信给姚善,用忠君孝亲之道勉励他,相约并力辅助王室,渡过当时的困局。

9. 维护正统的忠君思想;志同道合的朋友情谊。

【解析】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

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

A项,“北方不靖”,“靖”如解释为“安抚”,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北方不靖”,句子的主语是“北方”,如“靖”解释为“安抚”,句子的意思就是“北方不安抚”,“北方”是地方,“安抚”的对象一般为人,此处的“靖”应解释为“安定”,意思是“北方不安定”。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

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比如本题的A项,考生应结合文章的语境来理解“靖”的意思。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

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

D项,“按部指在京城任职的官员被皇帝贬谪,委派到地方处理政务”有误,“按部”应指官员巡视属地。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第一句中,“是……也”,判断句,“是”,这;“撤”,撤销;“藩篱”,屏障,守卫。

第二句中,“乃”,于是;“因”,通过;“附书”,捎信,“书”,古今异义,信件;“以忠孝相勉”,“以”,用,“相勉”应为“勉相”,“相”代指他;“期”,约定;“济”,渡过;“时艰”,当时的困局。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首先审题,把握题干的要求,“黄叔扬不愿‘背义独生’,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义’的内涵”。

考生可以根据黄叔扬的言行进行概括,文中的黄叔扬即黄钺,故可以抓住“钺”的言行来分析,如第二段“孝孺乃因钺附书于善,以忠孝相勉,期戮力王室,以济时艰。

善得书,与钺相对恸哭,以死自誓”,誓死孝忠朝廷,这表现出黄叔扬维护正统的忠君思想;如最后一段他说的话“吾与君同受国恩,不幸有国难,义同许身。

君与希直同死国,吾忍背义独生乎”,由此可以看出志同道合的朋友情谊。

根据这些内容概括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