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1].ppt
《再别康桥》PPT课件(最全面最详细课件)(1)

《再别康桥》PPT课件(最全面最详细课件)(1)5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第五节,"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这节诗是徐志摩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
他在康桥生活了两年。
他那时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实的,对明天怀着希望。
所以,他用"一船星辉"来比喻那时的生活,带有象征的意味。
6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第六节诗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现了徐志摩对康桥的情感,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
这节诗就需要联系别的诗,包括古诗来理解。
"悄悄是离别的笙箫"是暗喻的手法。
7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七节,与开头呼应。
诗人是那样不舍得离去。
云彩本是不能带走的,诗人却用夸张的手法强调说“不带走一片云彩”,加上两个“悄悄”表露诗人不愿掠动心爱的康桥一片温柔情意,不忍心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
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恋。
至此,将诗人对康桥“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悄悄”、“轻轻”中表现了出来,同时排出了“伤离别”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之感。
2、河畔金柳倒影图3、青草水底招摇图4、榆阴浮藻清潭图5、撑篙漫溯寻梦图6、黄昏夏虫沉默图7 、招手惜别云彩图1、挥手作别云彩图结构分析之一再别康桥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6)第三部分(7)轻轻的我走了轻轻的我来了轻轻的我招手河畔上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一潭悄悄的我走了悄悄的我来了我挥一挥衣袖作别母校生离愁泛舟康桥来寻梦悄悄离去心忧伤离愁别绪依恋母校河畔金柳康河水草榆阴清潭星辉寻梦飘然离去难分难舍欢喜留恋迷恋凄婉哀伤寻梦入梦出梦眷恋飘然离去无限依恋百般珍惜苦闷彷徨结构分析之二课文总结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
《再别康桥》ppt课件(共55页)

徐志摩与林徽因
徐志摩与陆小曼
• 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胡适
• 徐志摩的人生观只有三个大字: “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 胡适
徐志摩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
徐志摩的 “康桥情结”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 《康桥,再会吧》
在那里,他 遇到了当时伟 大的诗人泰戈 尔,他的诗作 很大程度上都 受到了这位大 师的影响。
林徽因、泰戈尔与徐志摩
陆小曼
在那里,他 与英国伟大的 哲学家罗素、 文学家狄更斯 结为挚友。
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
______
我 敢 说 康 河 是 世 上 最 徐美 志的 摩一 条 水
【离别诗比较】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景别 泪别 酒别 壮别 情别 愁别
作者介绍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 现代诗人、散文家。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 并于同年与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学习银 行学。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 位。其间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与张幼仪 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 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 新月社。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 徐志摩任翻译。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1 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30年秋,应胡 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 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
再别康桥(完美版)ppt

/ // ⌒ — Δ
表示停顿较短 表示停顿时间略长 表示语气延长 表示重音 表示末尾一字是韵脚
示例:
轻 轻 的// 我 /走 了, 正 如⌒我/ 轻 轻 的 来Δ; 我/ 轻 轻 的/ 招 手, 作 别// 西 天 的/ 云 彩Δ。
1
那 河 畔 的/ 金 柳, 是// 夕 阳 中 的/ 新 娘Δ; 波 光 里 的/ 艳 影, 在 我 的 心 头 / 荡 漾 Δ。
2
软 泥 上 的/ 青 荇, 油 油 的 / 在 水 底 / 招 摇 Δ; 在 康 河 的/ 柔 波 里, 我 / 荫 下 的/ 一 潭, 不 是/ 清 泉,是/ 天 上 虹Δ; 揉 碎 在/ 浮 藻 间, 沉 淀 着/ 彩 虹⌒ 似 的/ 梦Δ。
4
寻 梦⌒?撑/ 一 支 长 篙, 向 青 草 更 青 处 / 漫 溯 Δ; 满 载// 一 船 星 辉, 在 星 辉 斑 斓 里 / 放 歌Δ 。
一个人, 一首诗……
“带着镣铐跳舞”
新诗“三美”理论 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他 ?
中分发型 圆边眼镜 纯白衬衫 英国骑士式西服 “学士风格”口袋巾 绅士 品味 高雅
• • • • • • • • • • • • •
1908年,私塾,成绩第一 1910年,现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等 1915年,现上海理工大学 1916年,天津大学 1917年,北京大学 1918年,美国克拉克大学 191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1920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1921年,英国剑桥大学皇家学院 1922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参与成立“新月社” 1927年,上海光华大学教授 1930年,北京大学教授
康河的水开启了他的性灵,唤醒了他的诗情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
《再别康桥》讲解PPT课件

他的诗词作品具有深厚的 艺术造诣,其作品风格独 特、感人至深,给人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诗作流传广泛,被广 大文学爱好者和学者所赞 赏和研究。
诗歌背景介绍
离开忆大学
故乡情怀的油然而生
怀念康桥之美
对康桥美景的深深眷恋
思绪万千
表达了离开康桥后复杂的心情
《再别康桥》诗歌赏析
自然描写
以生动细致的笔触描绘康桥美 景和精细的自然现象。
1
第1 -2 节
描绘康桥美景,描述诗人眷恋之情。
2
第3 节
从怀念康桥过渡到诗人的离别。
3
第4节
展现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和向往。
诗歌语言特色
1 韵律优美
运用诗体和音乐性豪情激昂的节奏嘹亮动人。
2 典雅凝练
修辞明快,用字犀利,表达精准。
3 意境深远
画面感强烈,意境高远,触动人心。
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经典之作
感情表达
以诗情画意的手法表达作者对 康桥的深深眷恋之情。
寓意深刻
通过离别的主题,体现对逝去 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主题分析
1 离别与思乡
表达了对离别的悲伤和对故乡的思念。
2 青春与追忆
诗歌中充满了对年轻时光的怀恋和追忆。
3 希望与未来
透过离别之痛,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结构分析
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广为传颂。
文学现象
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价值
被文学界誉为诗歌艺术的典范,广受赞赏。
《再别康桥》讲解PPT课 件
本PPT课件将为您深入解读苏东坡的《再别康桥》,揭示其作者背景、诗歌赏 析、主题分析、结构分析、语言特色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让我们一起探 索这首经典诗歌的内涵与意义。
《再别康桥》ppt课件

作者简介
徐
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资产
志
阶级)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 他的新诗可称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
摩
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
戴。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
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
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
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① 为什么是“轻轻的”“悄悄的”的走?
不愿打破康桥的静谧与和谐, 只求默默地与之作别。 热爱与惜别、忧伤与孤寂, 在“轻轻”与“悄悄” 中涌动。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② 能否将“轻轻的我走了”换成“我轻轻的走了”?
调换语序,突出强调了“轻轻”二字,能够更好 地表达“我”不愿打扰康桥那宁静祥和的气氛, 更好地显示出我离别之际的洒脱与惆怅。
令狐楚《山》
未来 并不会自行到来,
山。 耸峻,回环。 沧海上,白云间。 商者深寻,谢公远攀。
咱们必须 采取写办法。
共青团, 抓住它的鳃!
少先队, 揪它的尾巴!
阶梯诗:有助 于加强诗的节 奏感,能较为 充沛地表达作
山岩泉滴滴,幽谷鸟关关。 对岛西连陇塞,猿声南彻荆蛮。
公社 并非童话里的公主,
者丰富的思想
写作背景
徐志摩游学于剑桥大学
1920年至1922年,徐志摩曾游学于剑桥大学。康桥(剑桥 大学所在地)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正是康河的水,开启 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性。
1928年,徐志摩故地重游。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 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 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熟悉的康桥在默默地等待他, 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
《再别康桥》完美版课件PPT

精品课件
总结诗歌的建筑美
节的匀称和句 的整齐:
诗歌共七节, 四行一节,每节四 句,字数基本为六 字间或八字,诗行 排列两两错落,于 参差中见齐整,给 人以建筑的美感。
精品课件
对应美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徐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现代 散文家。主要著作有诗集《志摩的 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 集》。 精品课件
徐 志 摩
189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 一个富足的家庭,是家中的 独子,原名徐章垿。因为小 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 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 “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后
精品课件
5激动不已
4沉醉
3欢喜和眷恋
6情绪低落
2欢喜和眷恋
1难舍难分 感情基调
首尾呼应
精品课件
7难舍难分
总结诗歌的音乐美
(1)二四句押韵,韵脚为:来,彩;娘, 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 彩。 (2)节奏感强、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3)回环复沓,运用叠词。
精品课件
悟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林徽因与梁思成 写的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
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 史精》品课。件
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 1924年印度泰戈尔访华,任翻译, 后随泰戈尔漫游欧洲。同年认识陆小
曼并相恋。 1926与陆小曼结婚。
精品课件
1927年在上海光 华大学任教授。
《再别康桥》ppt课件

新月诗派
新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 成立于1923年,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 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 “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 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 格律化,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 。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 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
“三美”主张提出者闻一多
三美主张
“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表现为诗歌的 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悦耳动听;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 彩运用和搭配,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以看作一幅色彩鲜明的图 画;建筑美,表现在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每节诗的行数 相同,每行诗的字数基本相等。
徐 志 摩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 南湖,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被人 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曾留学英国和美 国,诗歌创作深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潮的影响——字句 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像丰富,并追求艺术 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 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 等。1931年因飞机失事而遇难。
……
意象(形象) 勤劳善良、质朴仁厚、慈爱无私、安天乐命
特点
、任劳任怨、贫苦艰辛、平凡伟大……
柔美、静谧、自由……
表达技巧
语言特点 抒情风格
形式韵律
寓抒情于叙事+直抒胸臆 对比、排比、呼告、反复……
朴实、真挚 直接强烈
散文化自由体诗歌: 全诗13节,4-16行不等,
每行2-22字,参差不
《再别康桥》PPT免费课件

我认为《再别康桥》)的诗歌,抒发了一份 )的诗人。
康桥情结
第一次是1921年到1922年,他从美国来到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学习 期间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文艺观。对于爱、美与自由的单纯信仰, 产生了他为之倾心的社会理想。换言之,剑桥所体现的英国式文明,形成 了他所向往追求的康桥理想。他把康桥当作他“生命的源泉”“精神的依 恋之乡”。兴趣也转向文学,喜爱写诗。回国后写诗《康桥再会吧》。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品味诗歌意境;背诵诗歌。 思维发展与提升 结合意象,欣赏诗意。 审美鉴赏与创造 感悟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领会诗歌通过意象传情达意的传统;培养学生 感悟美、感悟爱、感悟自由的能力。
了 解作者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 社”主要成员之一。注重意境创造和音韵和谐。1918―1922年先后在 美、英留学,旅英期间开始写作新诗。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翡 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代表诗作《再别康桥》、《偶然》、 《云游》等。
感受文本的画面美 第四节: 榆阴深潭图
船行深处,行至在榆树下,那榆树下的一泓清泉在作者的眼 中幻化成了最绚烂、最美好的彩虹,那清泉中寄托着作者最美好的 梦。但那美好并没有持续下去,而是被揉碎了,在浮藻间揉碎了, 沉淀了。
感受文本的画面美 第五节: 漫溯寻梦图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向康河更深处寻求。寻得满 载而归,寻得一船星辉,破碎的梦似乎又一次重现,以至于作者情 难自禁,想要为寻得梦而放声高歌。
感受文本的画面美 第六节:夏夜离别图
星光璀璨的夜晚,康河的夜景更加迷人,如梦如幻可是诗人不 得不跟康桥告别他心上千般不舍万般无奈,想要和康桥话别诉说离 情,可是伤感百转千回终是默默无语,心中悄悄升起笙箫吹响的离 歌我的心情有谁能懂呢?那沉寂的夏虫该是懂的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叠字 诗首节写久违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
千离愁,像是怕惊醒了一个美好的梦,诗人刻 意连用三个“轻轻”作叠字,为晚照下的康桥 铺垫宁静美的基调,也突出了自己对康桥的惜 别深情。
反复 诗人有意识地重复使用“悄悄”
等词语,情感有了呼应,音律上形成回环。 诗人惜别时细腻的情感得以表现,同时也有 一种唯美的效果。
本诗题目为《再别康桥》,既然是告别,为 什么没有写到人呢? 作者借诗中那些意象已经表达了离别 之情,写自然景物寓情于景,就显得 更加清新。
本诗的艺术特点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 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 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 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主要)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同年应父命与16岁的张幼仪成婚。 1920年赴英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其间爱恋林徽音。 1922年与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回国。 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 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 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于1926年与 陆小曼结婚。 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29年兼中华书局编委。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 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 的党家庄遇大雾,飞机触山,不幸 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本诗的艺术特点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 的词语。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 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 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 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 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 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 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 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 美,给人以立体感。
康桥:即“剑桥”(Cambridge),英国著 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诗人关于它的 作品较多。1920年秋,徐志摩曾到剑桥大学学习。 1928年8月诗人故地重游。灵感闪现,写下了这 首以意境优美、空灵飘逸而倍受读者青睐的传世 之作——《再别康桥》。《再别康桥》较为典型 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 风格,是20世纪中国最 出色的一首别离诗,诗 人潇洒飘逸的自由天性 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 风景融合,成就了别具 一格的诗境之美。
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国。7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 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 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 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乘船归国途中, 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教学目标
感受诗歌之美,培养读诗兴趣。 体会本诗情感,鉴赏艺术特色。 感受自然之美,提升心灵境界。
林徽音
林徽音缺少的是狂放 激情的能量,当一切 都被理性的思维耙梳 过之后,生命只剩余 灰而非火焰。徐志摩 是火焰,他以自身为 中心向外延烧,凡与 他交会者无不立即发 生变化。徽音爱这激 越的能量,然而火焰 炙人,徽音不能焚身 相随,便只能选择逃 开了。
志摩更注重 精神的追求, 他要拉着爱人 飞往更高处同 看宇宙的奥妙, 但陆小曼却宁 愿蜷缩万丈红 尘,志摩爱她 只能随她坠落。
张幼仪
幼仪没有说过她爱志 摩,即便她仍是他的 妻子时,也没有机会说 出一个爱字。于是她 便用漫长的人生来说, 因为那正是她所相信 的——爱即是承担、 即是责任。如果从这 个角度来看,幼仪对 志摩的爱当是最彻底 也最完整的。诚如她 所言,三个女人之中 她最爱志摩。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 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 四月天!
豪洒 迈脱 意情 长深
正轻 如轻 我的 轻我 轻走 的了 来, ;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顶针 第6节两处“沉默”,形成首尾联
珠的效果。由夏虫的沉默扩展到整个康桥的 沉默,这种串联,让人有无边的遐思。最为 沉默的或者就是惜别的诗人自己。
想像 面对康河,在诗人驰骋
的想象里,他甘心做柔波里的水草, 甚至要泛舟寻梦去满载一船星辉, 这些无不是想象的极致,也是是诗 人自在生命的热烈追求。此时,诗 人如庄周梦蝶,完全物我两忘了。
1928年,徐志摩在“五三惨案”(又称济南惨案, 指 1928年于山东济南发生的中国外交官员蔡公时被日本 军杀害事件。)当日的日记中对时事发表意见:“上面 的政府也真是糟,总司令不能发令,外交部长是欺骗专 家,中央政府是昏庸老朽收容所,没有一件我们受人侮 辱的事不可以追源到我们自己的昏庸。”(《志摩日 记》)同年七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致恩厚之信中, 谈到国内形势:“虽然国民党是胜利了,但中国经历的 灾难极为深重。” 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致陆小曼信,谈 旅途中见到劳苦者生活状况时的心情:“回想我辈穿棉 食肉,居处奢华,尚嫌不足,这是何处说起”,“我每 当感情冲动时,每每自觉惭愧,总有一天,我也到苦难 的人生中间去尝一份甘苦。”
本诗的艺术特点
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 齐。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 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 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 一,给人以美感。
比喻 把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
这样就赋予寻常事物以眩目的美丽,更浸透了 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景中寄情,情中 有景,留恋、 眷恋、赞美、离别的哀愁)为线索,诗人将 自己多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练的诗句 中,溶化到一个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中,抒
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字词积累
艳影:明艳的倒影。 青荇xìnɡ:绿色的水草。 招摇:舞动、摇摆。 浮藻zǎo:浮在水面的水藻。 漫溯sù:随意地逆水而行。 斑斓:灿烂多彩。 笙shēnɡ箫:竹管类乐器。
你的感悟是什么?
本诗的情感意蕴?
本诗的艺术特色?
本诗通过康桥景物的抒写和暗喻, 表达了诗人对具有宁静、清新、 本诗的情感流变:别离感伤—欢喜眷恋—物 我悦纳—忘我迷醉—惆怅苦涩—抑郁低沉。
陆小曼
张幼仪
十六岁时的林徽音
蜜月中和陆小曼
梁 思 成
林长明
泰戈尔 林徽音
徐 志 摩
(1896~1931年)现代诗人、散文 家,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名章垿, 字志摩,小字又申。曾经用过笔名“南 湖”、“云中鹤”。 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他的 情感体验多留下文坛佳话正如胡适所说, “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 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 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诗, 风格欧化,诗歌有唯美倾向。流动着内 在的韵律和节奏,情感真挚充沛,字句 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 意境优美,神思飘逸。为“新月派”的 代表诗人。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翡 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我将于茫茫人 海中访我灵魂 唯一之伴侣,得 之,我幸,不得, 我命!如此而 已! ─ ─徐自摩
历代离别名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悲 慷 壮慨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寻 向梦 青? 草撑 更一 青支 处长 漫篙 溯, ;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正悄 如悄 我的 悄我 悄走 的了 来, ;
不 带 走 一 片 云 彩 。
我 挥 一 挥 衣 袖 ,
康桥风光
诗文的第一、第六、第七节作者为什么一再使用 “轻轻的”“悄悄”这样的词语? 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 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舍又难分的离 情,并以轻微跳跃的节奏,突出了缓步飘然而 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诗的第二小节主要塑造了什么意象,它具有怎样 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 意象:夕阳下的柳树 特点:妩媚动人 情思:表现作者离别时的眷恋之意 诗的第三小节中“招摇”“甘愿”的作用?
新月社成立于1923年,是五四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 团体,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因为它拥有闻一 多、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华、有成就的诗人,又以提 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 诗歌流派,人称“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 。 为新月社诗歌理论作出了最重要贡献的是闻一多。 他曾系统地提出了新格律诗的理论,认为诗是“做” 出来的,主张戴着格律的脚镣跳舞,并提出了著名的 “三美”主张,即“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 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 齐)。
1920年,25岁的徐志摩“摆脱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衔的引 诱”,从美国动身,横渡大西洋,来到英国留学。第二年,进入 剑桥大学皇家学院。1922年学成回国。这一段的留学生活,特别 是剑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在星光 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 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 中不期然地淹入了你的性灵。”(《我所知道的康桥》)为此, 他在1922年8月10日启程回国前夕,写下了《康桥再会罢》一诗, 表达对康桥的眷恋。
“招摇”二字生动的写出了康桥对诗人 的欢迎态度,“甘愿”二字,写出诗人 对康桥的永久的眷恋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