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2016春学期 精品教学设计 22纪晓岚吟诗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纪晓岚吟诗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纪晓岚吟诗

22、纪晓岚吟诗知识与技术: 1、认识 14 个生字,此中的10 个生字会写 .2、有感情的朗诵课文,背诵文中的古诗,并能将文中的古诗与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比较起来读,想象“秋江读钓图”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读中想象,想象中感悟.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漂亮境界,指引学生感悟大自然的漂亮风景,领会纪小岚才情矫捷,风趣不羁的作诗技巧 .同时懂得面对突发状况要擅长察看,勤于思虑,见机而作,灵巧应付.教课重难点: 1、抓住文中的要点词句,领会句子描绘的优盛情境.2、经过读古诗,联合课文相应的段落想象纪小岚构诗的奇妙,用字的绝妙.教课器具:小黑板 .教课时间: 2 课时教课过程:第1课时一、讲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吗?你知道纪晓岚是一个什么人吗?(乾隆词臣纪晓岚( 1724~1805),名昀,晓岚是他的字,直隶河间献县(今河北沧县)人 .据史册记录,他一世风趣、风趣,机警多变,才干出众,给后代留下很多妙语,素有“风流才子”和“风趣大师”之称 .他是清朝有名的学者、诗人、目录学家和小说家 .)今日,你们想亲身去赏识他作诗的聪慧才干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吟诗”)二、初读感悟1、自由朗诵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畅.2、检查字词的自学状况 .3、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想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4、指名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师合时小结.二、研究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诵这一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了哪些事物?划出相应的词语 .2、多种形式的朗诵,谈谈读时,你感觉到了什么?你最赏识哪一句?为何? 3、看着这漂亮的风景,你最想干什么?4、把你最赏识的句子抄录在累积本上吧.第2课时一、配乐朗诵第一段师述:这么漂亮的地方,我们都想去看一看,去照张像,文学家纪小岚陪着乾隆皇帝也一同到达漂亮的江边漫步 .他们又发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同跟着他们走入这迷人的地方吧 .二、研究学习课文2—5 自然段1、学生默读课文 2-5 自然段,思虑沟通:他们在江边漫步时,看到了什么?又怎么做的?2、学生回答后,把老渔翁垂钓的动作词划出来 .试一试,谁能把这类情形演出来 .3、指名一学生有感情的朗诵第二自然段,一学生把书中描绘的情形表演出来.4、师述:这情形真存心思,乾隆皇帝也看到了,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5、简介七言绝句的特色 .6、乾隆皇帝要求纪小岚作的七言绝句有什么难度呢?7、学生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谈谈自己的领会.试着背一悲 .8、指名两位学生疏别将古诗和文中相应的段落比较读一遍,谈谈你有什么发现和想法?9、有夸耀的语气齐读课文 4-5 段,你以为纪小岚机智在哪里?从中获得什么启迪?三、有感情的朗诵全文,小结课文粗心及构段特色.板书设计:22、纪小岚吟诗(机智)漫步只见..很有诗意作诗二十八个字十个一用字绝妙作业设计: 1、多彩的词句(1)白茫茫的芦花,像(2)不久,水面上的鱼漂金色大鲤鱼 .2、抄录并背诵古诗 .3、赏识清朝诗人王士桢的《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一丝纶一寸钓.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生动传神。

纪晓岚吟诗教学设计

纪晓岚吟诗教学设计

《纪晓岚吟诗》教学设计主备人何彩莲(明熙小学)【教材分析】《纪晓岚吟诗》是个很有趣很有意境的故事。

它讲述了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在江边陪乾隆皇帝散步时,乾隆皇帝目睹眼前的夕照秋江,老翁独钓,故而为难纪晓岚,要他在短时间里作诗并且要求必须有十个“一”在里面。

纪晓岚就地取材,在很短的时间里吟唱出一首绝妙的古诗——《秋江独钓》,表现出他机智过人、才华横溢。

课文围绕着“纪晓岚吟诗”这件事,从景入手,由景到人,并且以事写人,最后点明人物的特点。

本课的语言浅显易懂,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放手让学生通过读书来感悟。

解读本文关键要抓住三个大的问题:景色美,老翁乐,诗歌绝,诗人的聪明并不是文章的重点。

因此首先应该把握文本脉络,然后从体会“一拍一呼复一笑”的激情顺势导入到领悟“一人独占一江秋”。

在感悟“一人独占一江秋”时,要让学生领悟到老翁怡然独钓的乐趣,鱼上钩老翁的纵情大笑,静寂的秋江,如血的夕阳,在这样的境界中,老翁已然忘我,十分投入,深深沉醉,天地之间唯我存焉。

如此而已,才是“一人独占一江秋”的意境。

在教学时,应该抓住重点段落第三自然段,了解“文包诗”的特点,读文品诗,让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体会古诗语言凝练的特点。

通过角色的更换,让学生体会到在当时情景下,纪晓岚的聪明才智。

【教学目标】1.学会8个字,会认6个字,正确读写并理解“沉静、目不转睛、活蹦乱跳”等词。

2. 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正确流利地背诵文中的古诗。

3. 对照1、2自然段中的描写及古诗,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体会纪晓岚的机智过人、才华横溢。

4. 懂得面对突发情况,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随机应变,灵活应对。

【教学重难点】读文品诗,体会古诗语言凝练的特点;体会生活与诗文的关系,懂得善于观察、思考,才能灵活应变的道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有些美妙的诗句让人们千古传诵。

那么,诗人是怎样作出一首首经典诗文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2课,见识见识一代才子纪晓岚吟诗的故事吧。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纪晓岚吟诗》教案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纪晓岚吟诗》教案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纪晓岚吟诗》教案一、教学内容课文:《纪晓岚吟诗》课型:阅读、鉴赏、抒情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女性文化名人纪晓岚的事迹和文学成就;2.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其中的情感与情致;3.能够感受诗歌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方法;4.培养学生的文艺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你们喜欢听诗歌吗?为什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新课和整体理解(15分钟)1.教师让学生一起读《纪晓岚吟诗》。

2.利用问答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整体的文本。

3. 独立思考和领悟(20分钟)1.让学生就文中的“情”、“致”、“情致”的概念进行讨论,使学生了解这是诗歌中的重要内容,并帮助学生理解情感的表达。

2.让学生自主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最好开放式的讨论。

4. 小结复述(10分钟)1.分小组,学生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复述作者的情感表达,增加细节,丰富描述;2.学生将每一段讨论的要点总结出来。

第二课时1. 欣赏诗歌(20分钟)1.重点品味《纪晓岚吟诗》中的四句诗《散曲吟》。

2.帮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品味诗歌中的意境,并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情感诠释(25分钟)1.通过分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并感受在诗歌所表达的情感;2.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用五言或七言诗表达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 总结收尾(10分钟)1.整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随时用自己的作品来点拨学生,让学生更好地领悟;2.学生再次进行总结,并讲述了自己经历的细节和体会。

四、板书设计白板书纪晓岚吟诗散曲吟情致情致五言、七言诗教学设计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诗歌内容,领悟其中的情感和情致;2.学生能够感受诗歌中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方法;3.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用五言或七言诗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想法;4.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情”、“致”、“情致”的概念,并部分掌握文学鉴赏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纪晓岚吟诗》教案二——合作探究,感受诗歌魅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纪晓岚吟诗》教案二——合作探究,感受诗歌魅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纪晓岚吟诗》教案二——合作探究,感受诗歌魅力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它以一定的节律和押韵方式,表达出诗人的情感、思想和感受。

而在我们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程当中,我们学习了一首名为《纪晓岚吟诗》的古诗,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和探究,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和深度内涵,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艺术鉴赏能力。

在这次的学习过程当中,老师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我们共同合作探究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特征。

在小组的讨论与思考中,我们可以依托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感触,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和创造力,也可以彼此借鉴和学习,互相补充。

这种合作的方式,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整体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在几次讨论之后,我们终于成功的挖掘出了《纪晓岚吟诗》中的深度内涵和艺术特征。

我们通过对诗歌的逐字逐句的解读,找到了这首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大家都一致认为,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纪晓岚对于家乡的怀念之情。

纪晓岚将家乡的美景,以及自己的心境,化为了诗篇传颂。

同时,在诗歌的末尾,“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的一句,更是表达出了诗人对于大好河山的不舍和伤感。

通过这种对于情感和主题的发掘和理解,我们更深入地体会到了诗歌的艺术意蕴和其他文学形式无法替代的独特表现能力。

我们还继续从字句、韵律、修辞等方面来探究这首诗歌的艺术特征。

比如,在这首诗歌中,字句的排布十分简洁明了,但是却能够将美景和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且,这首诗歌还融入了汉语语言的押韵方式,从而创造出了诗歌的节律感和美感。

我们还注重到了在诗歌的修辞方面的运用,通过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富有诗意和美感,并且更进一步地引发了我们对于生活和自然景色的思考和感悟。

通过这样的合作探究,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了诗歌这种语言艺术的魅力,也学会了对于文学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更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价值,同时也提升了我们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进一步促进了我们个人和团队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年级语文教案 纪晓岚吟诗-全市获奖

四年级语文教案 纪晓岚吟诗-全市获奖

22、纪晓岚吟诗(第二课时)合作学习恒大嘉园学校王妙婷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图的画面,体会纪晓岚的机智。

教学重点:对照1、2自然段的内容,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

教学难点:读文品境,体会文章描写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2课《纪晓岚吟诗》的第一自然段,感受了秋天江景的壮观、迷人。

来,一起读读这一段,再次走进这令人陶醉的画面吧。

(学生配乐朗读)师:听到你们朗朗的读书声,老师仿佛看见了如血的夕阳洒满了江面,芦花被秋风扬起,在江面翻滚着。

水鸭排着队,一个一个地上岸,慢慢消失在暮色中。

过渡: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请看学习目标(PPT):2.预习检查师:轻轻翻开课本,拿出手中的导学案,我们先检查一下昨天的预习情况。

预习清单:(1)纪晓岚陪着乾隆皇帝在江边散步,面对如此醉人的景,纪晓岚吟唱了一首诗。

请你把这首诗读通顺。

(请生读)(2)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描写老渔翁钓鱼时和鱼儿上钩后不同情态的句子。

二、研习课文第二段,体会人景合一的和谐美过渡:接下来,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老渔翁钓鱼时的情态吧!一起读一读这句话,边读边思考:从这一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齐读)师:谁先来说说你的体会和感受?(预设)生:从这一句我感受到了老渔翁钓鱼的时候很专心(认真,生怕把鱼吓跑了......)师:你从哪里看出老渔翁专心的?预设:我从“静静地”、“目不转睛”、“一动不动”感到老渔翁钓鱼非常认真、专心的。

师:你能抓住重点词来体会和感受,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把你的感受带进去再读读这个句子吧。

指读三人。

评:你不仅体会得好,读得也棒。

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静静垂钓的老渔翁。

师:是啊,此时的一切仿佛都静止了,渔翁坐在小船上,手里拿着鱼竿,静静地垂钓。

好一副静态的“垂钓图”呀!(板书:静态)纪晓岚的诗里是怎样描绘这一画面的呢?请找出来吧!生: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丈长竿一寸钩。

22纪晓岚吟诗教案

22纪晓岚吟诗教案
5、简介七言?
7、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谈谈自己的体会。试着背一悲。
8、指名两位学生分别将古诗和文中相应的段落对照读一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和想法?
9、有夸奖的语气齐读课文4-5段,你认为纪小岚机智在哪里?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三、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小结课文大意及构段特点。
姚集小学
四年级语文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
主备教师
祁芳
协备教师
教学内容
22纪晓岚吟诗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流利、有感情到朗读1、2自然段。
3、了解1、2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景物与老渔翁垂钓的经过。
4、理解古诗内容。对古诗能熟读成诵。
3、看着这美丽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
把你最欣赏的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吧。
初步教学活动设计
二次修改方案及教学随感
第2课时
一、配乐朗读第一段
师述:这么美丽的地方,我们都想去看一看,去照张像,文学家纪小岚陪着乾隆皇帝也一起来到美丽的江边散步。他们又发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随着他们走入这迷人的地方吧。
二、探究学习课文2—5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交流:他们在江边散步时,看到了什么?又怎么做的?
2、学生回答后,把老渔翁钓鱼的动作词划出来。试一试,谁能把这种情景演出来。
3、指名一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一学生把书中描写的情景表演出来。
4、师述:这情景真有意思,乾隆皇帝也看到了,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乾隆词臣
纪晓岚(1724~1805),名昀,晓岚是他的字,直隶河间献县(今河北沧县)人。据史书记载,他一生诙谐、滑稽,机敏多变,才华出众,给后世留下许多趣话,素有“风流才子”和“幽默大师”之称。他是清代著名的学者、诗人、目录学家和小说家。)

分析《纪晓岚吟诗》教案,探究人文关怀的教育意义

分析《纪晓岚吟诗》教案,探究人文关怀的教育意义

《纪晓岚吟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篇优秀的诗歌作品,它以其从容优美的诗句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时代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

同样,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需要对这样的经典文化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教学,从中探究人文关怀的教育意义,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从而为学生的人生成长提供有益的教育指导。

一、《纪晓岚吟诗》的文学价值及其内涵《纪晓岚吟诗》全诗共56句,由“纪晓岚”这一身份介绍其背景,并以“吟诗”这个主题作为全诗的灵魂。

首句以“孤灯不明思欲绝”形象描绘了人难免会遇到的低潮状态,在随之而来的句子中,则将自身沉寂的心灵与天空、鸟语相比较,形成强烈的对比。

在诗篇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作者通过诸多细节描述,写出了自己对崇高追求的坚持与对现实生活的体察,表现了作为一名思想家、文学家的知识分子所应该拥有的高尚情操。

一句则转化了这一主题的表达,彰显了诗人对生命的看重及对追求的肯定,更是抒发了诗人的兴奋与激情。

二、《纪晓岚吟诗》的教学意义与人文关怀1.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纪晓岚吟诗》的调子雍容华贵、句法婉约流畅,可以作为一篇很好的文学范本来个学生进行欣赏和鉴赏。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构成、意境、情感等方面逐步分析这篇诗歌的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纪晓岚吟诗》单纯的诗意表达背后,进一步展现了对于生命无尽的向往与对于世间人生千头万绪的观察。

在这个时代,学生们需要的不仅是追求生物技术,还需要文化的积淀、精神的升华和内心的慎独平和。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从不同角度给学生讲述这篇诗歌的内涵和意义,进而引导他们以一种饱经沧桑的心态来看待今天面对的情景。

3.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与生命探索《纪晓岚吟诗》所表达的情感在当代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艺层次,而是涵盖了一个人对于大千世界的羁系与尊崇。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互动问答、导读等方式,引导学生们深入了解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探索,并积极引导他们思考人生意义、价值观等问题,从而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体验到人文关怀的教育实践。

课堂教案:结合《纪晓岚吟诗》的诗意进行作文创作

课堂教案:结合《纪晓岚吟诗》的诗意进行作文创作

教学目的本次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创意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把优秀的诗歌与作文创作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教学还将结合《纪晓岚吟诗》的诗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和优秀诗歌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猜数游戏”来导入本次教学内容。

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三位数,让学生猜测这个数的大小,并希望他们能够在“1分钟”内猜到正确答案。

二、诗歌鉴赏在本次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我们将利用《纪晓岚吟诗》来开展一场诗歌鉴赏活动。

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几首古典诗歌,让他们完成题目,同时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三、写作指导在编写作文之前,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指导。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让他们了解作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

我们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创意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比如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来寻找创意灵感,或者通过写小故事来塑造角色形象等。

四、写作实践在本次教学的一个环节,我们将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来写作。

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写作主题和范文,让他们选取喜欢的主题,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作文。

五、总结回顾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总结回顾。

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本次课堂教学的收获和体会。

同时,我们也需要为学生做出评价和鼓励,让他们在的学习中充满信心和动力。

结语通过课堂教案的编制,我们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不仅需要考虑到知识传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只有在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配合的情况下,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和优秀诗歌的解读,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维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纪晓岚吟诗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会认4个字,正确读写“沉静、目不转睛、活蹦乱跳”等词的理解。

2.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读课文。

能正确流利地背诵文中的古诗。

3.对照1、2自然段中的古诗,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

4.懂得面对突发情况,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随机应变,灵活应对。

教学重、难点:
1.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

2.体会纪哓岚的机智。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纪哓岚的资料和诗句。

教师:字、词卡片,挂图
教时:2课时
教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介绍你了解的纪哓岚。

2.板书课题,读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

2.指导难写、易错的汉字。

3.读通课文。

三.感知课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四.诗文对照,想象独钓图。

1.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中想想:一人独占一江秋
2.请学生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联系文中古诗想想,古诗的哪些诗句就是文中哪些句子描写
的情景。

3.同桌分工,对照着读诗和文对应的句子,想象诗文描绘的画面。

4.学生背诵古诗一次,然后闭者眼睛默默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5.齐读古诗后,指名说说“一人独占一江秋”的语意。

6.评议补充,深化感悟。

五.指导读悟第5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渎自悟,自主探究第5自然段,仔细体会本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同桌读读议议,交流读懂了什么,讨论不懂的问题。

3.班级交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1)朗读训练(先指名后齐读)
(2)讨论
乾隆皇帝说的话,前两个“好”字怎么理解,后两个“好”字各应怎么理解?
作者为什么连用四个“好”,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是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4.思考乾隆皇帝所说的话该怎么朗读,根据自己的设计练习朗读。

5.组织赛读、评读活动,开展感情朗读训练。

印度王公的大米(一)
学习目标:
1.学会12个字,会认7个字,正确读写“理所当然、蕴藏、辛勤”等词,并能学习运用。

2.默读课文,培养学生潜心默读,边读边想的习惯。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姑娘蝉德拉只要大米作为奖赏和村民对她的选择感到伤心的原
因。

4.通过阅读,初步形成对小姑娘的印象,感悟她为贫穷村民着想,为穷人谋利益的品格,学习
她从小心中有他人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姑娘蝉德拉只要大米作为奖赏和村民对她的选择感到伤心的原
因。

2.通过阅读,初步形成对小姑娘的印象.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字、词卡片,挂图
教时:2课时
教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

2.这是一篇印度人民口头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印度的王公有许多的大米,围绕大米发生了一
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

2.指导难写、易错的汉字。

3.读通课文。

三.感知课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5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1---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能表现蝉德拉个性爱好特点和思想特点的语句,
想一想她的个性爱好特点与下文有什么联系?她具有怎样的思想,这种思想与后面的故事有什么关系?
2.学生把上面自主探究的内容在小组内作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班级交流,回答问题,开展言语实践训练。

(1)蝉德拉有什么个性爱好?你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联系下文想想,这一个性爱好和她提出所要大米的计算办法有什么联系?
(2)“这一切”指的什么?“十分愤怒和不平”表现出蝉德拉怎样的思想和感情?
4. 指导朗读。

(1)对应朗读相关语段:引导学生把“蝉德拉喜欢大象,也喜欢数字……”与后文的“假如陛下允许……直到最后一个方格为止。

(2)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连读,评读等形式,有感情地读好“这一切令蝉德拉十分愤怒和不平”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6---20自然段)
1.自读,说说这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说说兽医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3.蝉德拉是怎么给大象看病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五.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第17---21自然段)
1.自读自悟,思考蝉德拉为什么不要珍贵漂亮的珠宝作奖赏,而要求用大米作奖赏?先默读画
出表明蝉德拉要大米作奖赏的原因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表达出她的什么思想感情?并把自
己的探究发现与同桌或小组的同学交流。

注意读好表示原因的重点句子。

(3)学生“把她注意上那个棋盘”和下一段中的“假如陛下允许….. 直到最后一个方格为止。

”接连着自由读读,想想蝉德拉用什么方法计量奖赏的大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然后开展小组讨论:你觉得这种计算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想想为什么村民对蝉德拉的选择感到伤心?你认为蝉德拉的选择对不
对?为什么?在指名答问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和说明问题,注意组织评议。

4.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体会蝉德拉的智慧和思想境界。

印度王公的大米(二)
学习目标:
1.学会12个字,会认5个字。

正确读写“珍贵、便宜、愚蠢、仓库”等词。

2.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习惯。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完整地复述故事。

4.感悟蝉德拉的聪明才智和王公宁愿吃大亏,也要信守诺言的思想,能通过表演这个故事,反
映课文中的人物印象。

学习重、难点: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完整地复述故事。

2.能通过表演这个故事,反映课文中的人物印象。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字、词卡片,挂图
教时:2课时
教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前半部,知道蝉德拉向王公要大米作为奖赏,后来怎样了呢?
让我们来学这个故事的第二部。

2.板书课题,读题。

二.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

2.指导难写、易错的汉字。

3.读通课文。

三.感知课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自悟,思考王公为什么暗自高兴并马上答应蝉德拉的要求,你从中体会到王公怎样
的特点?边读边画出表明原因的相关句子,边读边抓住描写王公的心理活动,语言和行动的词句体会。

2.讨论:
(1)王公为什么暗自计算中计量单位变化的词语,想想计量单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联系上篇故事和本文故事的结果,你体会到王公有怎样的特点?
3.练习朗读,读出王公得意的神情和命令的语气。

4.读好后,做填空练习:
因为王公只想到(),没想到(),所以他暗自高兴并马上批准蝉德拉的要求,我们从中体会到王公是一个()的人。

五.引导学生读悟计算奖赏大米的过程。

1.默读2---9自然段,画出计算中计算单位的词语,想想计量单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再次默读2---9自然段,画出描写王公在计算赏米过程中的语言和行动的重点句子,想想他
为什么那么说、那么做,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描写王公神态变化的三个句子:
王公来回踱着步子,眼睛瞪得大大的,充满了惊讶。

王公靠在了软座椅上。

印度王公非常吃力地站起来。

4. 再次默读相关段落,找画出描写蝉德拉语言和动作的重点句:
蝉德拉开始解释道……
你把村民曾经耕作的土地还给他们,并且只收取一定量的,供你所需的大米。

填完整个棋盘将需要多少大米?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六.演课本剧:
1.提出要求:和同学一起演一演《印度王公的大米》这个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排演。

3.全班汇演。

4.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