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造岩矿物
认识矿物与岩石

2.1 造岩矿物
• 自然界的矿物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 • (1)原生矿物.其是指在成岩或成矿的时期内,从岩浆熔融体中经冷凝
结晶过程所形成的矿物,如石英、正长石等. • (2)次生矿物.其是指原生矿物遭受化学风化而形成的新矿物,如正长
石经过水解作用后形成的高岭石. • (3)变质矿物.其是指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区域变质的结
任务2 认识矿物与岩石
• 2.1 造岩矿物 • 2.2 岩浆岩 • 2.3 沉积岩 • 2.4 变质岩 • 2.5 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与工程分类
返回
2.1 造岩矿物
• 2.1.1 矿物的一般知识
• 1.矿物的概念 • 矿物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它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
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体或化合物.其中,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 称为造岩矿物. • 矿物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由矿物组成岩石或矿石.我们把主要组成 岩石并且大量出现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造岩矿物以硅酸盐类矿物为 主,最常见的造岩矿物仅有十几种. • 2.矿物的类型
• 2.矿物的光学性质 • 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自然光的吸收、反射和折射所表现出的各
种性质,包括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 • (1)颜色.矿物的颜色指矿物对可见光中不同光波选择吸收和反射后映
入人眼的现象,它是矿物最明显、最直观的物理性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Fra bibliotek2.1 造岩矿物
• 常以标准色谱以及黑、白、灰来说明矿物的颜色,也可以根据最常见 的实物颜色来描述矿物的颜色.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 造岩矿物
• 3.矿物的力学性质 • 矿物的力学性质是指矿物在受力后表现出的物理性质. • (1)硬度.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刻划、摩擦、加压的能力.一般用肉眼鉴
实验一 主要造岩矿物和成土岩石的观察鉴定

实验一主要造岩矿物和成土岩石的观察鉴定土壤是由母质发育而成,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而矿物本身又有它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
学习土壤学的人,必须先学习岩石和矿物,以了解土壤母质,为学习土壤学打下基础。
本实验是使用放大镜、条痕板、小刀、硬度计、小锤、稀盐酸等物品,对主要的造岩矿物和成土岩石进行肉眼观察鉴定。
一、主要造岩矿物的认识(一)形态矿物形态除表面为一定几何外形的单独体外,还常常聚集成各种形状的集合体,常见的有下列形态。
柱状——由许多细长晶体,组成平行排列者,如角闪石。
板状——形状似板,如透明石膏、斜长石。
片状——可以剥离成极薄的片体,如云母。
粒状——大小略等及具有一定规律的晶粒集合在一起,如橄揽石、黄铁矿。
块状——结晶或不结晶的矿物,成不定形的块体,如结晶的块状石英,非结晶的蛋白石。
土状——细小均匀的粉末状集合体,如高岭石。
纤维状——晶体细小,纤细平行排列,如石棉。
鲕状——似鱼卵状的园形小颗粒集合体,如赤铁矿。
豆状——集合体成园形或椭圆形大小似豆者。
如赤铁矿。
(二)颜色矿物首先引人注意的是它的颜色,矿物的颜色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
一般地说,颜色是光的反射现象。
如孔雀石为绿色,是因孔雀石吸收绿色以外的色光而独将绿色反射所致。
矿物的颜色,根据其发生的物质基础不同,可以有自色、他色和假色。
自色——矿物本身所含的化学成分中,具有的色素表现出来的颜色,如石英的白色。
他色——矿物因为含有外来的带色素的杂质而产生的颜色,如无色透明的石英(水晶)因锰的混入而被染成紫色,即是他色。
假色——矿物内部裂缝、解理面及表面由于氧化膜的干涉效应而产生的颜色。
(三)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将矿物在无釉瓷板上擦划,(必须注意矿物硬度小于瓷扳)所留在瓷板上的颜色即为条痕。
条痕对有色矿物有鉴定意义。
(四)光泽矿物表面对入射光线的反射能力称光泽。
按其表现可分为:金属光泽——如黄铁矿半金屑光泽——如赤铁矿非金屑光泽——玻璃光泽:如石英晶面油脂光泽:如石英断口面二、主要成土岩石的观察组成地壳的岩石,按其成因不同分为三大类,即:由岩浆冷凝而成者称岩浆岩;由各种沉积物经硬结成岩而成者称沉积岩;由原生岩经高温、高压以及化学性质活泼的物质作用后发生了变质的岩石称变质岩。
主要造岩矿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主要造岩矿物的特征和分类。
2. 学会使用显微镜等工具对矿物进行观察和鉴定。
3. 提高对矿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造岩矿物是指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成分,它们在岩石中的含量较高,对岩石的性质和形成有重要影响。
造岩矿物主要包括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等。
本实验通过观察和鉴定这些矿物的光学性质、晶体形态、化学成分等特征,对主要造岩矿物进行识别。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针、滴管等。
2. 试剂:稀盐酸、酒精、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矿物样品的宏观特征: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硬度、解理、裂理等。
2. 使用显微镜观察矿物的微观特征:晶体形态、光学性质(如折射率、双折射、颜色、消光角等)。
3. 根据观察结果,结合矿物学知识,对矿物进行鉴定。
4. 记录鉴定结果,分析矿物的成因和类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石英样品:- 宏观特征:无色透明,硬度7,无解理。
- 微观特征:正方形或六边形晶体,无色透明,折射率较高。
- 鉴定结果:石英(SiO2)。
2. 观察长石样品:- 宏观特征:颜色多样,硬度6-7,解理发育。
- 微观特征:板状或柱状晶体,无色透明,折射率较高。
- 鉴定结果:钾长石(KAlSi3O8)。
3. 观察云母样品:- 宏观特征:颜色多样,硬度2-3,解理发育。
- 微观特征:片状晶体,无色透明,折射率较高。
- 鉴定结果:白云母(KAl2[AlSi3O10](OH)2)。
4. 观察角闪石样品:- 宏观特征:颜色多样,硬度6-7,解理发育。
- 微观特征:柱状晶体,无色透明,折射率较高。
- 鉴定结果:透闪石(Ca2Mg5[Si8O22](OH)2)。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主要造岩矿物的观察和鉴定,掌握了它们的宏观和微观特征。
通过对矿物的分类和成因分析,加深了对矿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显微镜等工具观察和鉴定矿物,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造岩矿物

最主要的造岩矿物造岩矿物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大部分为硅酸盐及碳酸盐矿物。
七种最主要的造岩矿物,四种铁镁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云母),三种硅铝矿物(斜长石、钾长石、石英)。
第一节橄榄石类一橄榄石类矿物的分类橄榄石类矿物属斜方晶系,岛状硅酸盐,具有典型的孤立硅氧四面体结构。
三组类质同像系列:镁—铁橄榄石锰—铁橄榄石钙镁—钙铁橄榄石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是Fo—Fa系列(镁—铁橄榄石)。
根据镁—铁含量不同,可分如下六个亚种:镁贵透铁镁铁低镁富铁铁Mg 100—90 90—70 70—50 50—30 30—10 10—0Fe 0—10 10—30 30—50 50—70 70—90 90—100二橄榄石类的光学特征橄榄石类均属于斜方晶系,晶体沿C轴呈短柱状,在集合体中多为粒状,可能有{010}{100}解理,但不完全。
偶见双晶。
颜色为黄绿色至墨绿色,随铁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变深。
薄片中富镁的橄榄石为无色透明,富铁的呈淡黄色;橄榄石类一般呈等轴的自形半自形,为正高突起,边缘较宽,具有明显的糙面;多数情况下见不到解理;干涉色Ⅱ级至Ⅲ级;平行消光;2V大,接近90°;富镁的变种为正光性,大致在镁小于88%之后,即变为负光性;在不同的切面上,有时为正延性,有时为负延性。
橄榄石的变形以位错滑动为主,常形成波状消光,变形纹和扭折带通常显带状消光。
第二节辉石类一辉石矿物的分类按晶系可以分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两大亚类,属单链状结构的硅酸盐。
二斜方辉石亚类斜方辉石亚类是由顽火辉石(En)和斜方铁辉石(Fs)两种独立端员组分组成的连续固溶体,自然界最常见的斜方辉石为顽火辉石(En100—88,Fs0—12)和紫苏辉石(En70—50,Fs30—50)。
斜方辉石为斜方晶系,晶体呈短柱状,横切面可见两组近于正交的解理;正高突起;双折率低,干涉色级序为Ⅰ级;柱状切面为平行消光。
三单斜辉石亚类成分复杂,单斜辉石的共同特点:镜下常为无色透明或带有极浅的色调,多色性一般不显著(钛辉石和碱性辉石除外);斜消光,Ⅱ级干涉色。
造岩矿物名词解释

造岩矿物名词解释造岩矿物是指地球表面岩石中主要存在的一类矿物。
它们是地壳中最常见且最基本的物质之一,直接构成了地壳的大部分,也是岩石的基本组成部分。
造岩矿物可以通过岩石研究来鉴定,了解其化学成分和结晶形态等特征,并通过对其形成环境的研究来推测地质历史和岩石变质作用。
造岩矿物的分类可以根据其化学成分或结晶结构来进行。
根据化学成分,造岩矿物可分为硅酸盐矿物、非硅酸盐矿物和有机质三类。
硅酸盐矿物是指含有SiO4四面体结构的矿物,其主要成分是硅酸根离子(SiO4)和金属离子。
硅酸盐矿物包括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等,它们在地壳中数量最多,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非硅酸盐矿物是指除了硅酸盐矿物以外的其他化学成分的矿物,包括钙镁矿物、铁镁矿物、碳酸盐矿物等。
有机质则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如煤炭、原油等。
根据结晶结构,造岩矿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类。
单质矿物是指由单一元素组成的矿物,如金、银、铜等。
化合物矿物则是由两种或更多元素组成的矿物,如氧化物矿物、硫化物矿物、碳酸盐矿物等。
氧化物矿物是指由氧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铁矿石、锰矿石等。
硫化物矿物是指由硫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黄铁矿、闪锌矿等。
碳酸盐矿物是指由碳酸根离子与其他金属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等。
造岩矿物的形成与地质作用有密切关系。
它们的形成可以通过火山活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等多种地质过程实现。
火山活动是指地下岩浆的喷发,通过冷却结晶来形成火山岩和火山喷发产物,如安山岩、玄武岩等。
沉积作用是指岩石碎屑在水体中沉积形成沉积岩,同时通过水中溶解的矿物质沉积来形成矿床,如砂岩、煤炭等。
变质作用是指由于地壳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和矿床,如片麻岩、矽卡岩等。
总之,造岩矿物是构成地壳的基础性物质,它们的存在和分布对地质研究,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造岩矿物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成演化过程,预测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可能性,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环境和地质遗迹等。
工程地质作业1-4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电大国开工程地质作业1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一、选择题(30分)1.工程地质条件即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
2.基础形式不属于工程地质条件。
3.地基稳定性问题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常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它包括强度和变形两方面内容。
4.结构可靠度不属于工程地质学研究内容。
5.虽然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但工程地质问题几乎相同,说法有误。
6.地球的内圈中厚度最小的圈层是地壳。
7.变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
8.岩石按生成原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9.碎屑物质被胶结物胶结以后所形成的结构称为碎屑结构。
10.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硬度。
11.岩浆岩体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时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等统称为岩浆岩产状。
12.沉积岩的形成的四个阶段主要包括风化剥蚀阶段、搬运阶段、沉积阶段、硬结成岩。
13.根据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和地质条件,可将变质作用分为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
14.岩石在常压下吸入水的重量与干燥岩石重量之比,称为岩石的吸水率。
15.地球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圈,大气圈属于外圈。
二、判断题(20分)1.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壳中的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原岩应力,广义上地应力是指地球体内的应力。
2.根据地质作用的动力来源,地质作用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两类。
3.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吸水性、透水性、溶解性、软化性、抗冻性等,正确答案是错误。
4.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物质沉积是搬运介质物理化学条件变化的开始,正确答案是错误。
5.岩石的结构、构造对岩石的工程性质没有显著影响,正确答案是错误。
6.岩石即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按一定规律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7.在改造地壳的过程中,外力地质作用的结果使得地壳表面趋于平缓。
8.地壳物质沿地球半径方向作上升和下降的运动称为水平运动,正确答案是错误。
9.地壳中造岩矿物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盐,正确答案是错误。
主要造岩矿物

主要造岩矿物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主要的的造岩矿物1、石英:是最常见的矿物之一。
占地壳重量的%,其含量仅次于长石。
晶体为六方柱状,或锥状,在晶面上有明显的条纹。
此外,还有还有一些致密的块状集合体或隐晶质矿物集合体。
颜色种类多,有白色、灰色、紫色、红色、黄色黑色等,常见的是无色透明。
石英的硬度7,用小刀刻不动。
断口为贝壳状;石英的晶体具有典型的玻璃光泽,隐晶质的石英矿物具有脂肪光泽。
无色透明的晶体为水晶,透明,具有玻璃光泽。
紫水晶含有锰离子;烟水晶含有机质;蔷薇石英,又叫芙蓉石,含铁锰。
由二氧化硅胶体沉积而成的隐晶质矿物,白色、灰白色者称玉髓;白、灰、红等不同颜色组成的同心层状称玛瑙;不纯净、红绿各色称碧玉;黑、灰各色者称燧石。
含有水分、硬度稍低、具脂肪或蜡状光泽为蛋白石。
2、正长石:又叫钾长石,肉红色或浅黄白色,晶体为短柱状(在岩石中为不完整的短柱状颗粒),常具有卡斯巴双晶或穿插双星,硬度6。
正长石容易风化形成高岭石,为土壤提供钾。
3、斜长石:由钠长石(Na2O. )和钙长石( CaO. )组成。
在岩石中为板状或细柱状的颗粒,在晶面上可见聚片双晶(细而长的双晶纹)。
灰白色,硬度左右,为土壤提供钙。
正长石是因两组解理面直交而得名;斜长石是因两组解理面斜交(86o)而得名;正长石和斜长石及其各变种,称为长石类矿物,约占地壳重量的50%,是分布最广的第一重要造岩矿物。
4、云母:通常呈片状或鳞片状,具有扑玻璃光泽或珍珠光泽。
硬度2~3,极完全解理,薄片有弹性。
具有高度的不导电性。
常见的种类有:(1)白云母,KAl2[AlSi3O10][OH]2无色,可为土壤提供钾。
(2)黑云母:K(Mg,Fe)3[AlSi3O10][OH]2黑色,为土壤提供钾、铁、镁等养分。
(3)金云母:KMg3[AlSi3O10][OH]2金黄褐色,具有半金属光泽。
5、角闪石:(Ca2Na)(Mg,Fe)4(Al,Fe)[(Si,Al)4O11[OH]2黑绿色,长柱状或近似细长条状,硬度5~6,玻璃光泽。
综合地质学识别矿物

(Ca,Na,K)2-3(Mg,Fe2+,Fe3+,Al)5[Si6(Si,Al)2O22](OH,F)2
角闪石 两组解理,夹角56°
五、辉 石(pyroxene)
(链状结构硅酸盐)
为超基性岩和基性岩的主要矿物。 常呈墨绿色。 短柱状, 普通辉石二组完全解理,解理夹角为93° 硬度大于小刀 化学成分为XY[Si2O6]。 其中Y=Mg,Fe 2+ ,Mn,Al,Fe 3+ ; X=Ca,Mg, Mg,Fe 2+ ,Mn,Na,Al;
呈肉红色,褐黄或浅黄色,灰紫色、灰白 色,无色透明者称冰长石 格子双晶或卡式双晶 硬度大于小刀(6-6.5)。
板状晶形
钾长石
三、斜长石(plagioclase) 【 】 Na(AlSi3O8)-Ca(Al2Si2O8)
• 白色半透明,条痕为无色 • 玻璃光泽 • 硬度大于小刀(6-6.5) • 随着矿物中Na与Ca百分含量不同,矿物的
十一、白云石(dolomite)
[CaMg(CO3)2]
纯净的白云石多呈白色,含铁者灰色-暗 褐色,表面为褐红色 玻璃光泽 三组菱形完全解理 硬度介于指间与小刀之间(3.5-4) 比重较方解石大 加冷盐酸缓慢起泡
• 比重:3.1~3.6
辉 石(链状结构硅酸盐)
辉石辉石 二组解理,夹角为93°
六、白云母(muscovite)
片状,薄片具弹性 无色透明,玻璃光泽 一组极完全解理, 硬度小于指甲,2.5—3, 具有较高的绝缘性 细小鳞片状集合体的白云母称为绢云母
云母
七、黑云母(biotite)
(层状硅酸盐)
• 随着橄榄石中铁,镁的含量的比例变化, 分为镁橄榄石和铁橄榄石两大系列。色泽 美丽的可作绿宝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一 造岩矿物
引言:地球的构造
地球内圈:
地壳:由固体岩石构成,平均厚度33km, 分硅铝层(花岗岩层)和硅镁层(玄武岩层)。
地幔:上地幔是熔融状态物质, 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主要是由铁镁氧化物和硫化物组成。
地核:由比重较大的铁镍(nie )合金组成,平均密度大于10g/cm3。
外核是液态的,内核是固态。
地壳运动主要起因于地幔物质的对流。
地球外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大气圈:是地球以外的空间,它提供生物需要的CO 2和O 2,对地貌形态变化起着极大的影响。
水圈:由大气圈的水蒸气凝结成降雨形成海洋和湖泊沼泽及地下水。
水与地表岩石相互作用,作为最活跃的地质营力促进各种地质现象的发育。
生物圈:渗透在水圈、大气圈下层和地壳表层的范围之中,对于改变地球的形态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矿物的形态
矿物: 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称为矿物。
造岩矿物: 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如常见的石英(SiO 2)、正长石(KA1Si 303)、方解石(CaCO 3)等。
造岩矿物绝大部分是结晶质。
结晶质: 组成矿物的元素质点(离子、原子或分子),在矿物内部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稳定的结晶格子构造,在生长过程中如条件适宜,能生成具有一定几何外形的晶体。
次生矿物: 当外界条件改变到一定程度后,矿物原来的成分、内部构造和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矿物称为次生矿物。
自然元素矿物
硫化物矿物:黄铁矿FeS2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石英SiO2
硫酸盐矿物: 硫酸钙(CaSO4)
碳酸盐矿物:方解石CaCO3 白云石CaMg[CO3]2
硅酸盐矿物: 橄榄石 (Fe,Mg)2[SiO4],
二、矿物的物理力学性质
矿物的物理力学性质,决定于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
由于不同矿物的化学成分或内部构造不同,因而反映出不同的物理力学性质。
所以,矿物的物理力学性质,是鉴别矿物的重要依据。
光学性质
矿物的物理力学性质主要有 力学性质
形态特征
(一) 光学性质-颜色、光泽、条痕
1.颜色----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可见光波的吸收作用产生的。
按成色原因,有自色、他色、假色之分。
自色:是矿物固有的颜色,颜色比较固定。
含铁,锰多的矿物,如黑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等,颜色较深;含硅、铝、钙等成分多的矿物,如石英、长石、方解石等,颜色较浅。
他色:某些透明矿物混有不同外来带色杂质或其他原因引起,与本身矿物的性质无关
假色:由于矿物内部的裂隙或表面的氧化薄膜对光的折射散射引起的
2.光泽---矿物表面的反光能力
3.条痕---矿物在无釉瓷板上摩擦时所留下的粉末痕迹,它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
对不透明矿物的鉴定很重要。
(二)力学性质
1.硬度
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硬度。
硬度是矿物的一个重要鉴定特征。
在鉴别矿物的硬度时,是用两种矿物对刻的方法来确定矿物的相对硬度。
摩氏硬度计:是硬度对比的标准,从软到硬依次由下列10种矿物组成称为摩氏硬度计。
(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
(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
2.解理、断口
矿物受打击后,能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裂开的光滑平面称为解理面。
不具方向性的不规则破裂面,称为断口。
不同的晶质矿物,由于其内部构造不同,在受力作用后开裂的难易程度、解理数目以及解理面的完全程度也有差别。
根据解理出现方向的数目,有一个方向的解理,如云母等;有两个方向的解理,如长石等;有三个方向的解理,如方解石等。
据解理的完全程度,可将解理分为以下几种:
极完全解理:易裂开成薄片,解理面大而完整,平滑光亮,如云母。
完全解理:沿解理方向开裂成小块,解理面平整光亮,如方解石。
中等解理:既有解理面,又有断口,如正长石。
不完全解理:常出现断口,解理面很难出现,如磷灰石。
矿物解理的完全程度和断口是互相消长的,解理完全时则不显断口。
(三)形态特征
由于矿物的化学成分、内部排列构造不同,其外形特征也不同。
1.单体矿物形态
单向延长类型:晶体向一个方向发育,形成柱状、针状、纤维状。
如纤维状石膏、角闪石等;
双向延长类型:晶体向两个方向发育,形成板状、片状。
如板状石膏、云母、重晶石等;
三向延长类型:晶体向三个方向发育,形成立方体、八面体等。
如黄铁矿、橄榄石。
2.集合体的形态
晶簇:在岩石空洞或裂隙中以共同的基底生长许多单晶。
如石英晶簇、方解石晶簇;
纤维状:由许多针状矿物或柱状矿物平行排列。
如纤维石膏;
粒状:大小略等,不具一定规律,聚合而成的形状。
鲕(er)状:胶体围绕一个质点凝聚而成一个结核,形似鱼卵。
如鲕状赤铁矿;
钟乳状:石钟乳、石笋等;
土状:细小颗粒聚集体的形状。
如高龄土;
块状:无特征;如蛋白石等。
(四)其他性质
如滑石的滑腻感,
方解石遇盐酸起泡等,都可作为鉴别这种矿物的特征。
三、矿物的鉴定方法
1. 主要是运用矿物的物理性质等特征来鉴定的。
一般可以先从形态着手、然后再进行光学性质、力学性质及其他性质的鉴别。
2. 对矿物的物理性质进行测定时,应找矿物的新鲜面,这样试验的结果才会正确,因风化面上的物理性质已改变了原来矿物的性质,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3. 在使用矿物硬度计鉴定矿物硬度时,可以先用小刀(其硬度在5度左右),如果矿物的硬度大于小刀,这时再用硬度大于小刀的标准硬度矿物来刻划被测定的矿物,以便能较快的进行。
4. 在自然界中也有许多矿物,它们之间在形态、颜色、光泽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但一种矿物确具有它自己的特点,鉴别时应利用这个特点,即可较正确地鉴别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