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因素分析专题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城市的区位因素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城市的区位因素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城市的区位因素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某地区略图”,回答小题。

若图中黑点代表城市,则影响该地区城市分布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宗教D.水源【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可判读出该区域位于我国新疆境内。

图中河流为内流河,城市都分布在河流沿岸,说明主导因素是水源。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分析(新疆)及空间定位。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学生准确掌握我国行政区划及城市区位因素即可轻松作答。

2.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的可闻噪声分贝强度(单位:PNbB)等值线分布图,图中黑色圆点代表交通运输网中的点。

读图完成问题。

【1】图中M点最有可能是A.飞机场B.码头C.火车站D.汽车站【答案】A【解析】图示为华北平原,有图示等值线的变化可以确定,M地会产生噪声污染,从图中可以看出M地与市区有便捷的交通道路相连;又因火车站、汽车站布局应位于市区或市区边缘,这样便于客货流集散;码头应位于河流沿岸;综合分析M地最有可能为飞机场。

【2】对图示内容的分析正确的是①M地有公路直达市区,交通便利,布局合理②M地噪声污染市区,布局不合理③M地主要运输工具进出M地的方向为西北—东南向④M地主要运输工具沿公路从市区北部通过,方便居民出行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B【解析】M地为飞机场,噪声污染市区,布局不合理,M地主要交通工具是飞机,不可能沿公路从市区北部通过。

【3】随着城市的发展,当地政府决定将M地整体搬迁至远郊,现有甲、乙、丙、丁四个地方供选择,比较合理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综合考虑只有丙地符合飞机起降,且远离市区,噪音污染小,大气污染也小。

【考点】本题组考查飞机场布局问题。

点评:本题组考查影响机场布局的区位因素。

解答此题需牢牢记住航空港的选址要求。

【方法技巧】航空港的选址①地形开阔平坦;但要坡度适当②低云、雾和暴雨较少③风速较小,跑道沿盛行风向修建④地势较高,地质条件好,保证地基稳定⑤距城市有一定的距离3.石家庄、株洲等城市的兴起,主要反映了A.自然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B.交通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C.政治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D.气候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分析

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1)有利自然条件:地形:地势低平,地势平坦开阔,以平原/河谷/山间盆地/河口三角洲为主。

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

(平原或三角洲,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适合发展林果业等) 土壤: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黑土、黑钙土、紫色土、水稻土肥沃或黄土深厚;火山灰覆盖等)气候:气候类型:①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②气温适宜,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

(可通过所处纬度位置或热量带进行判断)③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或瓜果糖分)的积累/利于粮食作物高产稳产 。

水源:临近水源地(河流或冰川融水区),灌溉水源充足。

灌溉便利(干旱地区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2)不利自然条件: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等不足;土壤酸碱度偏高;病虫害等问题。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经济发达(工矿业发达)或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市场需求广阔。

交通:临近河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

连河通海,便于农产品的运输。

政策: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农业科技水平高或农业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低。

农业基础:农业基础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业种植传统经验丰富。

工业基础:工业基础好,工业基础雄厚。

为农业提供农药、化肥、农业机械等;重工业发达,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地广人稀,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1.自然因素:土地: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 社会经济因素: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 (矿产)资源丰富。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等),能源充足。

临近能源燃料基地(临近火电厂/水电站/核电站等)。

市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市场潜力大。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廉价丰富,劳动力素质高。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练习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练习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练习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分)读图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曲线是()A.甲B.乙C.丙D.丁2.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A.城市人口数较少B.城市人口数增长率较低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读“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完成3—5题。

3.Y农业生产分布的边界范围与城市的最近距离是()A.20 kmB.40 kmC.60 kmD.80 km4.影响X、Y、Z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有()A. 交通和劳动力B.市场和交通C.劳动力和气候D.市场和气候5.X、Y、Z的农业生产分别对应()A.花卉、乳牛、粮食B.水果、养鱼场、蔬菜C.蔬菜、林业、养鸡场D.花卉、养猪场、观赏鱼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

读图3,完成第6题。

6.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A.①和②B.①和④C.②和③D.③和④图6 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

读图回答7-8 题。

7.该地区地价变化主要反映了()A.市区地价较过去小幅下降B.交通通达度提高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D.城市规模缩小8.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A.矿区B.奶牛养殖基地C.商品粮基地D.高新技术开发区图7 为“五种类型产业区位选择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 题。

9.食品工业、软件产业、服装加工业与图中所示类型相符的依次是()A.④②③B.④⑤②C.③②①D.①③⑤10.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最容易实现跨国界转移的类型是()A.①③B.①②C.②③D.④⑤二、综合题(共60分)1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5分)(1)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其生产的最基本特征是和。

(2)P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对比,相似的是()A.高温多雨时期相同B.都有煤炭工业城市C.河流入海方向一致D.地理纬度位置相近(3)A、C区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2.1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专题)

2.1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专题)


从城市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因 素来分析评价武汉市区位特点?
武汉
平均气 温 ℃
1月
7月
2
29
平均降 1月 47 水量 (mm) 7月 150
大冶铁矿对武汉的城市发展有没有影响?
武汉
武汉市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地形:武汉是位于江汉平原上,土壤肥沃, 地形平坦;有利于对外交通联系。 气候:武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 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河流:武汉地处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河流 径流量丰富,为武汉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 充足的水源,另一方面,河流交汇处,有大 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
科技 旅游
影响力越来越强
如何分析讨论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

首先应该把眼光放到这个城市刚诞生时,是什 么原因把它吸引到一定的地点的;

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这个城市 的发展,从而找出这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 的发展阶段,它的影响因素可能不同。所以, 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运用 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少 多
大 小


大 小


(1)中心地: (2)中心地布局原则:
中心地等级与服务范围:
在市场原则下,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相互重叠、交错, 是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3倍 形成一个层层嵌套的城市体系
三、长江三角洲地区 城市功能案例分析
上海
区域经济、金融中心、航运中心 高级商贸中心、国际投资中心 服务范围:长三角及全国 一级中心:核心城市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平原: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城市形成 地形 高原:热带地区的城市分布地 的基础 河谷低地:山区城市的分布地 气温:中低纬度 自然 气候 降水:沿海地区 地理 供水:临河分布 城市 条件 河流 水运:水运起点或终点、 两河汇合处、 河口位置 区位 因素 军事防卫: 始终具 工业革命后各类新兴工业城市有强大 自然资源: 社会经 交通运输:世界上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吸引力 济条件 政治 军事 一般位于主要交通线上 宗教 影响力减弱

《区位因素分析》课件

《区位因素分析》课件

区位因素的变化与影响
动态性
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某些因素的重要性会发生变化。
时效性
不同发展阶段,同一区位因素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分析 区位因素时,需要充分考虑时效性。
不可预测性
某些突发事件或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导致区位因素发生重大变化,需 要做好应对措施。
区位因素的综合评价
区位因素的相互关系
自然因素与经济因素
自然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基础条件,如 土地、水源、气候等,而经济因素则影 响人类活动的规模和方向,如市场、交 通、政策等。
VS
直接因素与间接因素
直接因素对区位选择起决定性作用,如资 源、劳动力等,而间接因素则通过影响直 接因素来影响区位选择,如技术、环境政 策等。ຫໍສະໝຸດ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总结词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是区位因素分析的重要应 用领域,通过对特定区域内的自然条件、资 源禀赋、交通状况等区位因素的深入分析, 制定符合区域特点的发展策略。
详细描述
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中,区位因素分析为决 策者提供了科学依据,帮助确定区域发展的 重点方向、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通过对区 位优势和劣势的识别,可以制定出针对性的 发展策略,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是指政府制定的一系列规范 和制度,包括产业政策、税收政策、 环保政策等,这些政策法规会影响企 业的经营成本和市场环境。
经营成本
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会影响企业的 经营成本,包括税收成本、环保成本 、劳动力成本等,这些成本的变化会 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05
区位因素的相互作用 与影响
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
文化传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念,包括 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区位因素分析概括总结

区位因素分析概括总结

区位因素分析概括总结(一)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地形:为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或地势低平土地:土地面积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昼夜温差大水源:靠近水库0、河流、冰川融水区或地下水丰富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2.人文(社会经济)因素市场:该区人口稠密、工矿业发达、城市较多、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湖、海,水陆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冷藏保鲜技术高习俗:生产历史悠久、饮食偏好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能提供技术支持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水质好环境: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有利于高科技工业的布局2.经济因素原料:靠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能源:靠近能源产地(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位于或靠近大城市,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交通:临海港、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和通讯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质优价廉,生产成本低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工农业基础:临近商品农业基地或农业发达,能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当地工业发达,生产协作条件好3.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的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多在山区、边区)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4.环境因素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区位因素分析概括总结(二)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城市常常是因单个区位因素而兴起,却会因多个区位因素而发展。

人文区位因素分析专题

人文区位因素分析专题

人文地理区位因素分析专题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自然因素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具体如下: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或我国西部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西欧温带海洋气候区:气候温和多雨,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地形、土壤与地价: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地租廉价。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高山冰雪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2.人文因素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交通:临近河湖、交通线,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发展国或落后地区);劳动力素质高,科技教育发达(发达国与先进地区)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发展农业限制性因素)我国东部季风区:多水旱灾害西北内陆地区:水源不足青藏地区与东北北部:热量不足例1:读某农业区分布示意图:1.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A 冲积扇B 河流沿岸平原C 河边滩地D 河流三角洲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 热量充足B 太阳辐射强D 水资源丰富 D 土壤肥沃3.该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A 水土流失的治理B 酸性土壤的改良C 荒漠化的防治D 河流的综合整治例2.读图10,完成下列问题。

(11分)(1)请分析改革开放前,四季青作为北京市蔬菜生产基地的原因。

(3分)(2)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使海南岛成为北京蔬菜生产基地?(2分)(3)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蔬菜生产具有什么自然条件上的优势?(4分)例3: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以水资源为例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以水资源为例

¸+¹º» ¼———以水资源为例◇江苏省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 张海潮地理学科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农业区位因素包括水源、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地理因素和交通、劳动力、市场、政策法规等人文地理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众多,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农业区位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近两年出现了这样一种试题,以水资源为线索,融合水资源的分布特征、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农业生产活动,考查自然地理特征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知识。

这种试题综合性强,同学们需要结合农业区位因素知识进行解答。

一、答题模板答题模板:农业区位因素+水资源的作用。

(1)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的发展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影响,具有区域性特征。

区域气候、地形、劳动力和市场等因素存在差异,就会导致农业生产所选择的对象和生产方式存在差异。

这些影响因素被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发生变化,农业生产也会随之变化。

例如,经济的发展导致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交70··通的日益发达扩大了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农产品容易储存,扩大了销售范围;优良的育种技术提高了产量,扩大了种植范围;等等。

(2)水资源的作用。

水是发展农业的前提条件,农业活动与水资源关系密切。

水源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必需。

有灌溉水源的地方,农作物的收成就有保证;缺乏水源的地方,农作物生长受限,从因地制宜的角度来讲,不宜种植农作物。

二、试题例析【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发源于河北省兴隆县,流经河北、北京、天津等地。

一个课外学习小组对右图所示的?河流域局部地区开展研究活动。

(1)活动1:探访?河发源地山楂产业兴隆县是?河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的“山楂之乡”,具有悠久的山楂栽培历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楂文化。

山楂的用途广泛,既可以入药,也能够制作各种食品。

兴隆县一直致力于山楂产业的发展,并建立山楂产业技术研究院,聘请相关专家开发有关山楂产品,改良种植技术,举办“中国71兴隆山楂”产品发布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8
1.3
1.该钢铁厂最初选择建在M地的有利条件有( )
①接近燃料地 ②接近铁矿 ③接近消费市场 ④廉价劳动力充足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2.该钢铁厂将炼铁厂迁至N地,可以降低( )
A.燃料运输费用 B.铁矿石运输费用 C.产品运输费用 D.废弃物的排放量
下图是西安、加尔各答、慕尼黑、底特律四城市工业结构图。读图回答3~5题。
区位因素分析专题
———————————————————————————————— 作者:
———————————————————————————————— 日期:

区位因素及分析思路总结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具体如下:
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或
A. ①为种植园农业 B. ②为大牧场放牧业 C. ③为乳畜业 D. ④为水稻种植业
图6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6~8题。
6.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导向型ﻩB.劳动力导向型
1.资源、能源条件(“看三源”)ﻫ资源(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ﻫ能源(动力):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电),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水源充足
2.环境因素(定两向—风向、河流流向)ﻫ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季风区风向的垂直郊外选择厂址,或者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
C河边滩地D河流三角洲
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
的优势条件是()
A热量充足B太阳辐射强
D水资源丰富D土壤肥沃
3.该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A水土流失的治理B酸性土壤的改良
C荒漠化的防治D河流的综合整治
例2.读图10,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请分析改革开放前,四季青作为北京市蔬菜生产基地的原因。(3分)
(2)弱水下游流入甲、乙两湖,乙湖已于上世纪后期彻底干枯,成为沙尘暴的源地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人为因素主要有哪些?
(3)河西走廊是我国中原通往新疆、中亚的交通咽喉之地,简述通过该地古今重要交通线路;分析该地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例5: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7),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95°经线及其附近B河流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发展国或落后地区);
劳动力素质高,科技教育发达(发达国与先进地区)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发展农业限制性因素)
我国东部季风区:多水旱灾害西北内陆地区:水源不足青藏地区与东北北部:热量不足
例1:读某农业区分布示意图:
1.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A冲积扇B河流沿岸平原
4.社会因素(国家政策、国防安全、个人偏好、工业惯性)
例1:某钢铁厂于19世纪初建在M地;20世纪80年代将炼铁厂从M地迁至N地,炼钢厂仍留在M地,如下图所示。该钢铁厂所用的铁矿石一直依赖进口。结合下表,回答1~2。
冶炼一吨钢所需煤和铁矿石量单位:t
年份
1800年1900年Βιβλιοθήκη 1985年煤4

0.75
铁矿石
(2)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8分)
例4.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下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流域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
区。弱水年总径流量为43亿立方米,在河西走廊绿洲农业灌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径流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3.图中城市①②③④依次是( )
A.西安、底特律、加尔各答、慕尼黑 B.底特律、慕尼黑、西安、加尔各答
C.加尔各答、西安、慕尼黑、底特律 D.慕尼黑、加尔各答、底特律、西安
4.影响②城纺织工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接近原料产地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市场需求量大 D.技术力量雄厚
5.关于四城市所在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我国西部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西欧温带海洋气候区:气候温和多雨,利于多汁牧草生长。ﻫ地形、土壤与地价: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地租廉价。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高山冰雪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ﻫ交通:临近河湖、交通线,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ﻫ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2)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使海南岛成为北京蔬菜生产基地?(2分)
(3)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蔬菜生产具有什么自然条件上的优势?(4分)
例3: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7分)
(2)简述B河谷地的发展农业有利自然条件与限制性因素?并分析该河谷农业发展的方向。(5分)
例6:下面三张图为我国三个不同类型的农业区域,回答:A、B两地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可以采取何措施?C地的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是什么?可发展何种生态农业?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ﻫA、传统工业区位分析:
河流流向: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ﻫ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ﻫ3、.经济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