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法制教育2
二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学习目标:1、在丰富的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认识轴对称知识,会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2、经历探索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的过程,探讨轴对称现象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认识轴对称的实际应用价值。
法制教育渗透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
重点:了解轴对称图形。
难点: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关键:从观察、操作入手,直观地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直观的多媒体景象中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互动交流课件展播: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教师讲述:展播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课件定格,如下图所示评析: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等,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事例。
再比如下面的图案,同学们认识吗?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图案的特征。
学生观察,再由教师介绍,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
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渗透法制教育)版全册教案

目录教学计划 (2)教学进度表 (3)入学教育 (4)第一课时(总1) (4)第二课时(总2) (4)ɑo e (6)第一课时(总3) (6)第二课时(总4) (7)i u ü y w (8)第一课时(总5) (8)第二课时(总6) (9)第三课时(总7) (10)课后记(1) (11)第一课时(总8) (12)第二课时(总9) (13)d t n l (14)第一课时(总10) (14)第二课时(总11) (16)复习一 (17)第一课时(总12) (17)第二课时(总13) (18)gk h (20)第一课时(总14) (20)第二课时(总15) (22)j q x (24)第一课时(总16) (24)第二课时(总17) (26)Z C S (28)第一课时(总18) (28)第二课时(总19) (29)第三课时(总20) (30)zh ch sh r (32)第一课时(总21) (32)第二课时(总22) (34)课后记二 (36)复习二 (37)第一课时(总23) (37)ai ei ui (40)第一课时(总25) (40)第二课时(总26) (42)ao ou iu (43)第一课时(总27) (43)第二课时(总28) (45)ie ue er (47)第一课时(总29) (47)第二课时(总30) (49)复习三(总31、32) (51)an en in un ün (53)第一课时(总33) (53)第二课时(总34) (55)第三课时(总35) (56)ang eng ing ong (58)第一课时(总36) (58)第二课时(总37) (59)第三课时(总38) (60)课后后记三 (61)复习四 (62)第一课时(总39) (62)第二课时(总40) (63)1、一去二三里 (64)第一课时(总41) (64)第二课时(总42) (65)2、口耳目 (67)第一课时(总43) (67)第二课时(总44) (68)3、在家里 (70)第一课时(总45) (70)第二课时(总46) (72)4、操场上 (74)第一课时(总47) (74)第二课时(总48) (75)课后记四 (77)语文园地一 (78)第一课时(总49) (78)1、画 (81)第一课时(总51) (81)第二课时(总52) (82)2、四季 (84)第一课时(总53) (84)第二课时(总54) (85)3、小小竹排画中游 (87)第一课时(总55) (87)第二课时(总56) (89)哪座房子最漂亮 (92)第一课时(总57) (92)第二课时(总58) (93)5、爷爷和小树 (95)第一课时(总59) (95)第二课时(总60) (96)语文园地二 (97)第一课时(总61) (97)第二课时(总62) (98)《我们的画》口语交际(总63) (100)6、静夜思 (102)第一课时(总64) (102)第二课时(总65) (103)7、小小的船 (105)第一课时(总66) (105)第二课时(总67) (106)8、阳光 (108)第一课时(总68) (108)第二课时(总69) (109)9、影子 (111)第一课时(总70) (111)第二课时(总71) (112)10、比尾巴 (115)第一课时(总72) (115)第二课时(总73) (116)语文园地三(总74、75) (118)这样做不好(口语交际)(总76) (120)1、比一比 (122)第二课时(总78) (123)2、自选商场 (126)第一课时(总79) (126)第二课时(总80) (127)3、菜园里 (129)第一课时(总81) (129)第二课时(总82) (130)4、日月明(总83、84) (132)语文园地(四) (134)第一课时(85) (134)第2课时(总86) (135)我会拼图(口语交际)(总87) (137)11、我多想去看看 (139)第一课时(总88) (139)第二课时(总89) (140)12 雨点儿 (142)第一课时(总90) (142)第二课时(总91) (143)13 平平搭积木 (145)第一课时(总92) (145)第二课时(总93) (146)14 自己去吧 (149)第一课时(总94) (149)第二课时(总95) (151)课后记五 (152)15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153)第一课时(总96) (153)第二课时(总97) (154)语文园地五 (157)第一课时(总98) (157)第二课时(总99) (159)该怎么办(口语交际)(总100) (161)16、小松鼠找花生(总101) (162)第一课时(总102) (162)第二课时(总103) (164)17、雪地里的小画家(总104、105) (167)18、借生日 (170)第二课时(总107) (171)19、雪孩子 (173)第一课时(总108) (173)第二课时(总109) (174)20、小熊住山洞 (175)第一课时(总110) (175)第二课时(总111) (176)第三课时(总112) (177)《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总113、114) (179)小兔运南瓜(口语交际)(总115) (181)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初中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2概率

数学学科浸透法制教育内容教课设计西乡中学陈波教课课题:九年级数学第二十五章第一节第2课时《概率初步》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经过对生活中各样事件的判断,概括出必定事件,不行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色,得出概率的观点并能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2、能力目标:历经实验操作、察看、思虑和总结,概括出三种事件的各自的实质属性,并抽象成数学观点。
3、感情目标:体验从事物的表象到实质的研究过程,感觉到数学的科学性及生活中丰富的数学现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教课要点:理解概率的观点和会简单的概率计算、浸透相应的法制知识。
教课难点:合时的浸透法制知识教课方法:讲解法、议论、着手操作法(多媒体上课)教课过程:一、情境引入利用《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引入课题二、研究新知1、复习以下事件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哪些事件是必定事件哪些是不行能事件(1)抛出的铅球会着落(2)某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成绩为2秒(3)买到的电影票,座位号为单号(4)2x+1是正数(5)扔掷硬币时,国徽向上2、实验在相同条件下,随机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那么它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可否用数值进行刻画呢这是我们下边要议论的问题。
请看下边两个试验。
试验 1:从分别标有 1,2,3,4,5号的 5根纸签中随机地抽取一根,抽出的签上号码有5种可能,即1,2,3,4,5。
因为纸签形状、大小相同,又是随机抽取,因此每个号被抽到的可能性大小相等,都是所有可能结果总数的 1/5。
试验 2:掷一枚骰子,向上的一面的点数有6种可能,即 1,2,3,4,5,6。
因为骰子形状规则、质地平均,又是随机掷出,因此出现每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相等,都是所有可能结果总数的1/6。
小结:上述数值 1/5和1/6反应了试验中相应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3、讲解概率的定义:一般地,关于一个随机事件 A,我们把刻画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随机事件 A 发生的概率,记作 P( A)。
概括:一般地,假如在一次试验中,有 n 种可能的结果,而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事件 A包括此中的 m 种结果,那么事件 A 发生的概率P(A)=概率的大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它的概率越靠近1;反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它的概率越靠近不行能发生0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愈来愈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愈来愈大必定发生4、典范剖析例1 :某商场为了吸引顾客,建立了一个能够自由转动的转盘,并规定:顾客花费100元以上,就能获取一次转动转盘的时机。
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引言渗透法制教育是一种在教育过程中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和培养法制意识的教育方法。
在当今社会,法制教育对于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维护社会秩序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渗透法制教育以其亲近学生的特点,将法制教育融入各学科和社会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二、教育目标通过渗透法制教育,我们的教育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维护法律的权威;2.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和法制素养,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能够理解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3.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帮助学生学会规避法律风险,避免陷入法律纠纷;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为社会作出贡献。
三、教育内容为了实现以上教育目标,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渗透法制教育:1. 校园法制教育在校园中,我们将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包括但不限于:•组织法制教育讲座,邀请相关法律专家和警察局的工作人员进行法律知识普及;•举办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体验法庭审判的过程,增加对法律的了解和认识;•设立法律学习角,提供书籍、影视资源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定期组织法制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
2. 教科书渗透法制教育在教科书中,我们将融入法制教育的内容,例如:•在语文、历史等学科中,增加法制教育相关的课文和案例,让学生理解法律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数学、科学等学科中,通过引入法律案例和计算题,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法律概念与实际问题进行联系;•在体育课上,通过规则讲解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公平竞争的观念。
3. 社会实践渗透法制教育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法律的力量和法治的优势,例如:•参观法院、公安局等执法机构,了解法律的执行过程和法律职业者的工作;•开展法律实践活动,模拟案件调查和法庭辩论,增强学生的法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公益活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

二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二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案教科书第 41~43 页:平移和旋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能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情景、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九条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参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处罚规定,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大家看有哪些好玩的玩具这些玩具你们都玩过吗那玩过的同学们你回想一下当时的情景,说出来让同学们分享一下。
(看课本第 37 页的彩图)二、新授课1 、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师: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展示课件)生:滑梯、火车、秋千、缆车·· ·· · ·师: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生:(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指名学生回答。
1师: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怎么分的自己先分一分。
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小组派人回答。
2 、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师:说一说分类的理由生: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生: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师:揭示课题 , 板书 : 平移和旋转师:谁能找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生:平移现象:拉桌子、开抽屉·· ·· · · 旋转现象:翻书、开门·· ·· · ·师: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统计表(2)

名称 章节 课题 渗透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条 为保证食 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十条 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 养成分要求;
备注
第二章第二节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二十三条 禁止毁林 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林行为。
第五章第三节
关注癌症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三条 向 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 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第二十四 条 禁止开采含放射性和砷等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 定标准的煤炭。
第 1 页,共 3 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第 3 页,共 3 页
第一章 第一节
身边的生物科学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 违 反本条例规定,在生产性试验结束后,未取得农业 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擅自将农业转基因生物投入 生产和应用的,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 止生产和应用,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
第二章第二节
有性生殖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五条、第六条
第四章第一节
ATP和酶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九条 广告中对商品 的性能、产地、用途、质量、价格、生产者、有效 期限、允许或者对服务的内容、形式、质量、价格 、允诺有表示的,应当清楚、明白。《中华人民共 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条 国家保护消费 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必修一
第四章第二节
光合作用
必修二
第四章第四节
DNA的结构和复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 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认识时、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0页的例1、例2和“想想做做1——7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3.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相关条例,知道国家对少年儿童学习和生活的关怀,明白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关心和国家法律的保障。
教学重点:体会1时、1分时间的长短。
教学难点:看钟表能准确地说出经过的时间。
教学准备:钟面教学具。
教学具:课件、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唱歌曲《上学歌》: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师:同学们,我们能踏踏实实地坐在教室里学习知识,这可离不开我们国家教育体制的保障,国家为了我们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
课件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第十二条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
……师:那怎样保证小朋友每天上学不迟到呢?(看钟表)你想不想看一看钟面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
二、思索探究1、初步认识钟面说明: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
指名说说关与钟面上的知识。
有12 个数,让学生从1 顺次读到12。
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指出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
让学生把分针和时针指给同桌看。
2、初步认识整时(1)出示7 时的钟面,让学生猜猜是几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再出示 5 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引导观察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点?(2)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一、教学内容: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P94——P95二、教学目标: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校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格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准备课件、直尺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课件出示课件花盆统计表:引导学生复习旧识统计表。
2、课件出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图例中表示天气的各种图形。
3、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二)探索发现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整理数据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据呢?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写“正”字等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为什么选用这个方法?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到用写“正”字法来进行统计,比较方便。
(2)表示数据。
师:我们通过画“正”字法来进行统计,已经知道了每组天气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才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完成。
汇报展示。
(3)分析数据。
课件展示3种统计方法。
师:三种统计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哪种表示得更清楚?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汇报时明确:这三种方法都能表示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但是条形统计图能更好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 第七周
年级 本数 一 85 二 143 三 126 四 178 五 194 六 236
年级 本数
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 第七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85 143 126 178 194 236
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85+143+126= 354 (本)
答:一共借书(354)本。
计算
568 117 +208
117
用竖式计算
338+168+207=
276+89+131=
94+380+526=
一年级97 人。
三年级去的人数与 一年级同样多。二年级 105人。来自三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
295元
368元
337元
67元
1. 妈妈想买一个电饭锅,一辆自行车 和一盏台灯。你算一算一共要多少元?
口算
• 6 + 9 = 15 17 + 6 = 23 8 + 8 = 16
• 4 + 7 = 11 9 + 15 = 24 7 +1 9 = 26 • 3 + 9 + 1= 13 5+ 8 + 5 = 18 6 + 8 + 9 =23 • 3 + 9 + 7 =19 4 + 6 + 8 = 18 6 + 8 + 2 = 16
94+438+235
谢 谢
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
年级
本数
一
85
二
143
三
126
四
178
第七周 五 六 194 236
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78+194+236= 608 (本) 答:一共借书608本。
返回
• 美丽与荒凉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 十一条: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 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 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2. 如果妈妈带800元,她能买回哪三 种商品?
各年级借书情况统计 第七周
年级 本数 一 85 二 143 三 126 四 178 五 194 六 236
小朋友们,你们还能计算出四 五或六个年级一共借书的本数 吗?请选其中的一个问题来解决。
(用竖式计算)
114+86+149 220+15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