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诗歌意象特点分析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表解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9
“兰花”
兰花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蕴涵着追求淡泊的精神,象征君子隐士。
例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李白《古风》)
“菊花”
菊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蕴涵着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象征隐士君子。
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12
“草”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变化,易触动久别的忧思;在空间的分布上,碧草连天,易将人的思绪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15
“松柏”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松柏生长环境恶劣,但它经寒不衰、枝干坚劲,具有一种凛然正气。在文人笔下,松柏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例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例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杜甫《恨别》)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②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归隐山林。这种思想常由白云、青山、苍天、空山等意象组成悠远、清静、平淡的意境来表现。
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
2
常见的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常见的诗歌类别及其特点根据诗歌创作的不同题材,我们可以把诗歌大致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羁旅怀人诗、咏史诗、咏物诗、送别诗、闺怨诗等。
一)山水田园诗1、山水田园诗概述山水田园诗是以山水自然景观和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主要表达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2、山水田园诗的创作特点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
具体创作方面的艺术特点请参见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3、常见山水田园诗的情感内容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如: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本是写闲适心境,但他在结末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欢之情。
悲酸的话语,实在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控诉。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古诗词中常用意象分析

古诗词常用意象解析意象是古诗中的情感载体. 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落花一、描写自然景物,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二、因落花易逝,用以表达同情或思念之情。
三、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描写自然景物,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就产生了同情或思念之情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落”是感叹命运无常,表达诗人李白对友人的牵挂之情。
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朝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杜鹃一、表达凄凉、哀伤,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二、比喻忠贞杜鹃又名杜宇、子规、蜀鸟。
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因其声凄惨,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杜鹃啼叫时嘴里会流出殷红的血,故杜鹃啼血常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
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诗人通过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也有用杜鹃啼血来比喻忠贞。
如:“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南宋文天祥《金陵驿》)柳一、是惜别之情。
二、是离愁。
A、柳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表解(格式有瑕疵,但不影响阅读)

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花》)
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 与赞颂。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 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 的艺术效果。
9
兰花清雅幽香、姿态优美, “兰花” 蕴涵着追求淡泊的精神,象 例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
征君子隐士。
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
14 “杨
青春难再。 “柳”者,“留”也,“柳”“留” 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杨 二音相谐,古人取其义表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花” 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故有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折柳赠别”的习俗。
《雨霖铃》)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
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
成悠远、清静、平淡的意境
7 “斜
来表现。 ①沉郁思古幽情
例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辛弃疾《永遇
阳”“云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烟”“清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
霜”
锡《乌衣巷》)
②惆怅、凄苦、悲凉情绪。 例 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8 “梅花” 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 例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
12 “草”
肖《画菊》)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 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
序而变化,易触动久别的忧 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
思;在空间的分布上,碧草 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
连天,易将人的思绪引向远 得古原草送别》)
方,遥无涯际。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
29 羌笛 30 红豆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分析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分析1.鸳鸯比喻不分离的情侣,恩爱的夫妇。
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2.鸿雁鸿雁为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它们结队排成“人”字或“一”字秩序井然向南飞去。
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3.杜鹃杜鹃,又叫杜宇,子规。
相传古代蜀国郡主望帝,名叫杜宇,因被迫禅让给自己的臣子而隐居山林,思归朝而不得,郁郁而终,化为杜鹃,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
因杜鹃鸟口角鲜红,人们又附会出“杜鹃啼血”之说。
古典诗词中的杜鹃往往和哀怨、思归有关,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如:“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借写“杜鹃啼血”渲染江州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州的哀怨之情。
4.丁香指愁思。
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唐·牛峤《感恩多》)5.鹧鸪鸟鹧鸪的呜叫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人们对旅途难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6.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时断时续的哀鸣了,可以说是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代名词。
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宋·柳永《雨霖铃》)渲染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
7.乌鸦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秋思》)渲染秋日萧瑟、肃杀的气氛。
8.黄鹂(黄莺)它善于呜叫,歌喉圆润,啼叫宛转,歌声优美动听。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因其写春天之美,给人以明快之感,有力地烘托了诗人的欢乐之情。
9.燕子春天的象征。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通过对燕子啄春泥的描写,渲染出一派融融春光,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10.月亮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什么是意象意象“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第一,不同的意象表达同一类思想感情一、忧愁类意象所谓“忧愁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的客观物象,或睹物愁生,或寄愁于物,或借物抒愁。
细雨、烟雾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梧桐在古诗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长信秋词》)杜鹃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如:杨花落尽子规(杜鹃)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寒蝉寒蝉经过一番秋雨后,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水因水的绵软不绝,诗人常以水喻愁。
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芭蕉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葛胜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羌笛、胡茄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丁香常指愁思的情结。
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牛峤《感恩多》)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乌鸦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古诗词常用意象分析

古诗词常用意象分析1 古诗词常用意象了解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譬如情感类别哀怨、激愤、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等。
要深入了解这情感就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寻撷到诗中的情感载体。
如杨柳——代表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古迹——怀旧等等。
而古诗中的情感载体——意象——解读这些意象群就成了古诗词鉴赏的突破口。
所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
、落花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
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
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
情感与这些形式的遇合故有意象产生。
我国历史上优秀诗词数不胜数本文我只想撷取其中的一朵奇葩——含有“落花”意象的诗词来略谈一二。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
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
、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一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中“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古诗词常用七类意象解析(第一季)

南浦多见于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的一个专名了。
南朝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2)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意象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有着传统的审美习惯,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像对后来咏史诗、咏怀诗、感遇诗发生了深刻影响的,源于屈原的“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的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不得志时寄情山水,仕途失意回归自然”,在历史的积淀中被赋予了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唐宋词更是一部充满忧患意识的悲剧史,它以悲愁为美,“春花”是“凋零”的,“秋月”是离别的,隐逸是解脱的;爱情的离思使人愁,青春的短暂使人愁,身世遭遇使人愁,家国衰败使人愁。把握这个特点,很多古典诗词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象的共性与个性
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 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如“折柳” 寓“惜别怀远”之意
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约定,即其共性,又要唤醒 个人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深入分析诗歌语境,以便了解意象 在诗中的寓意,即意象的个性。 如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当中的“柳”就是一种个 性,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远”,而是表现烂漫的春光。
绘景:用自己的语言描摹诗歌营造的意境。 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 描摹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析景:用简练的话语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情 境的氛围特点,两字短语:孤寂凄清、雄 浑壮丽、沉郁忧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 高远辽阔(两个双音节词)
悟情: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 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__梅__子_黄__时__雨__。 ___雨__中__黄_叶__树__,灯下白头人。 君问归期未有期,___巴_山__夜__雨__涨_秋__池___。 自在飞花轻似梦,___无__边__丝_雨__细__如__愁__。
月
月:月圆总易让人想起团圆的话题,所以月便 成了思乡的代名词。月皎洁无瑕,高悬空中, 常为诗人自喻,或喻君子、志向。
芳草
芳草:喻离恨。芳草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 处不生,恰似离别的愁绪。
试问闲愁都几许,__一__川_烟__草___,满城风絮,梅 子黄时雨。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 __萋__萋_满__别__情__。
___离__恨__恰__如_春__草_______,更行更远还生。
落花
长亭 :__送_别__,__依__恋__(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夕阳:__暮__年__,__衰__老__(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杜鹃(子规)___哀__伤____(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白发:__衰__老____(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诗歌意象分析
梅
6、梅:坚强,不屈不挠,在逆境中抗争。 不改变自己的气节。
遥知不是雪,_____为__有__暗__香__来_。 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只__有__香__如__故___。 _众__芳__摇__落__独__喧__妍___,占尽风情向小园。
猿猴
猿猴:叫声哀伤,凄厉,引人伤怀。 __风_急__天__高__猿_啸__哀__,渚清沙白鸟飞回。 __两__岸__猿_声__啼__不__往____,轻舟已过万重山。
梧桐
梧桐 :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梧桐不耐寒 冷,秋至而叶黄,秋深而叶落,且叶大如掌,易形成 强烈的观感,令人易生悲秋之意。再者,雨滴梧桐 (与雨打芭蕉类似),如泪滴纷坠,令人肠断。
梧桐更兼细雨 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寂__寞__梧__桐__深__院__锁__清__秋__。__ 微云淡河汉, __疏__雨__滴__梧__桐__。
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如青春。落花,又 恰在春末,落花便意味着年华老去、青春不 再,兼有伤春、悲春之意。
_花__自__飘__零_水__自__流___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__流__水_落__花__春__去_也____,天上人间。 夜来风雨声,___花_落__知__多__少_______。
云
云:一是来去自由,喻游子、飘泊、自 由。二是遮蔽光华,喻小人。
行到水穷处,___坐__看_云__起__时__。
__浮__云_游__子__意___,落日故人情 __不__畏_浮__云_遮__望__眼__,只缘身在最高层。
__总_为__浮__云__能_蔽__日____, 长安不见使人愁
其他
要了解物象的寓意,关键是了解物象自身的特性, 结合语境来大胆推测。
露:_人__生_的__短__促____(譬如朝露,去日多。) 草木:荒_凉__,__兴__衰__之__感__(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松 :__清__幽__、__隐__逸_(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
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 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 1. 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中只有一个意象——墨梅。但这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 作者心中之梅,一树带着墨色的有个性的梅。营造出一种狂 放不羁,特立独行,安然自适的艺术境界。
诗歌具体语境有关。意象是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的。
要由“落花”产生 “让人惋惜” 的联想,首先,读者要有一定 生活体验,其次,作者有明显的语言暗示(“知多少” )。
最后,给意象下个定义: 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
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 象的统一。
意象与意境
__举__头__望_明__月____,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___月__是__故__乡_明_____。 _明__明__如__月_,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片云天共远,__永__夜__月__同_孤__。 酒贱常愁客少, __月__明__多_被__云__妨__。_。 (苏轼)
常见意象
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为人类 的情感或品格的载体,从而形成具有特定 寓意的常见意象。
熟记这些意象,应从其特性入手,揣摩这 一特性与寓意之间的关联,在理解的基础 上记忆。
柳
柳:以折柳表惜别。柳因其缠绵柔长的特点而 成为多情之物。
渭城朝雨浥轻尘,___客__舍__青__青_柳__色__新__。 今宵酒醒何处,___杨__柳_岸__晓__风__残_月__。___ __柳__丝__长__玉_骢__难__系_____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菊
5、菊:喻隐逸,高洁,脱俗。菊花笑傲风 霜,且不愿其它花种同开,所以,菊花就和 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 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___采__菊__东__蓠_下____,悠然见南山。 __不__是_花__中__偏__爱_菊__,此花开尽更无花。 雨尽已无擎雨盖,_菊__残_犹__有__傲__霜_枝__。
例题1.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绘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析景:这些景象营造了一副孤寂冷清、萧 条凄凉的画面。
悟情: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思念家乡的 情感。
例题2: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意境分析要点
一、绘景: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 语言描绘出诗中展现的画面。描述时一定要忠 于原诗,二是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 造,语言力求优美
二、析境:准确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三、悟情:分析、体悟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 想情感。
感氛围。
答案
“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 也有喻义。‘片云’在空中飘荡,就象自己 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 如此的孤独;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 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 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 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例2: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试分析这首诗中“小松”这一形象的寓意。
思路
这里的“小松”寄托着一定的寓意,实际上 属于意象。“松”的共性是坚强不屈,但结 合诗中的具体语境,还讲到松的出身、时人 的眼光。
【答案】小松虽从小被埋没,无人赏识,但
却有锐不可挡的生命力、坚强不屈的性格、
2. 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 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由一系列单个的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 等——组合起来,美丽而感伤,辽阔而迷茫,情藏景中,更 显情深意浓。
反过来,意象又离不开意境,“梅”离开全诗意境, 就失去了其在诗中的独特涵义,“孤帆”脱离原诗意 境,也与眷眷离情无关。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例析
什么是意象?
先看一首诗: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 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
分析
先 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 想 风雨:昨晚风雨交加…… 到 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
勇敢战斗的精神,而且有凌云的壮志。本诗
通过该形象的塑造,表达诗人不甘埋没的远
大志向,同时也批评时人的短浅目光。
常见诗歌意境
雄浑壮丽 壮阔苍茫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明丽清新 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悠远 清冷幽静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 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 的情怀?
例 1(20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 答问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 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 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