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教案燕子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
3、能准确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子,并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基本方法。
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5、学习抓住外形特征来描写小动物的表达方法,并用此法写一种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小动物。
二、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
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来了。
《燕子》这篇课文,就是写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
那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怎么美呢?2、先来仔细看看燕子。
○默读片断,思考:片断中抓住哪些方面来描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听教师读、删减比较。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一个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读这些词语,说说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分别写出了燕子的什么?○讨论:这些形容词删与不珊,哪种更好?为什么?(初步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把《燕子》中的燕子外形描写与《翠鸟》中的翠鸟外形描写实行比较:课文中为什么只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不写其他方面?而《翠乌》中又为什么只写翠鸟的小爪、眼睛和嘴?(描写外形要抓住特征。
深入体会语言形式表达的准确性。
)3、出示: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口头缩写——示范朗读——说说理解4、朗读:几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
5、作业:《课堂作业》1—4第二课时1、课文第2段写了哪些景物?○雨、风、柳、草、叶、花。
2、出示,觉得怎么样?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3、逐个比较,层层添加。
4、你们这些小燕子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心里想说什么?下面一句中,哪一个词把小燕子这种急切的心情表达出来?5、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小燕子从南方赶来,这告诉我们燕子是什么鸟?(候鸟)6、理清层次,练习背诵。
三年级下《燕子》教案

教案:《燕子》
教材分析
《燕子》是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以儿童熟悉的小
动物,燕子为主题,通过描写燕子的外貌特征、飞行姿势和繁殖习性,引
导学生对大自然中小动物的观察。
此外,文章还通过燕子的故事,培养学
生对勇气、母爱的了解。
教学目标
1.了解燕子的特征和习性,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2.理解文中的人物和情节,感受勇气和母爱的力量;
3.通过朗读、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熟悉燕子的外貌特征和飞行姿势;
2.理解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和含义。
教学难点
1.理解燕子的繁殖习性和生活习惯;
2.理解勇气和母爱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15分钟)
1.引入话题:向学生展示一张燕子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并说说对燕子的了解。
2.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引导学生对燕子产生更多的兴趣。
二、讲述故事(15分钟)
1.读故事:教师朗读《燕子》故事。
2.审题导读:提问学生关于故事情节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为什么燕子要集体守卫?”,“燕子为什么要占据那座山洞?”等。
3.解读故事:讲解文章中较难理解的词语和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含义和主题。
三、课文学习(30分钟)。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教案优秀7篇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教案优秀7篇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体会燕子为春光增添的生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及抓住特点描写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重点词、句、段,感悟燕子的可爱、春景的美丽,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趣入题,整体感知(一)出示课件,儿歌引趣。
师述:歌曲中的小燕子是可爱的,春天是美丽的。
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燕子的,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共同来领略燕子的风采。
板书课题。
(二)播放配乐课文朗诵,整体感知。
师问: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燕子怎样的特点?(板书:外形飞行停歇)二、精读课文,品析感悟(一)图文对照,感受燕子的形象美。
师述: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感受燕子形态的可爱、美丽。
(板书:美)1、出示课件(燕子图),指导观察。
师问:我们可以按怎样的顺序观察燕子?2、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燕子的外形的?这一自然段中,运用了哪些词语写出了燕子的外形美?用一个词来概括燕子外形的特点。
(板书:活泼机灵)3、指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
(1)读一读,比较一下,再说说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①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②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课文上写得好。
抓住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写出了燕子的形象美。
)(2)想一想,体会凑字的妙用。
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这个分句在全句中起什么作用?如果不用凑字,能用哪些词?哪个好?(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比较悟出:唯有凑概括了前三个分句,起总锁上文的作用。
凑字用得准确、生动)。
4、指导感情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师述:作者笔下的燕子如此美丽动人,那他对燕子赋予了怎样的情感?(喜爱)请同学们带着喜爱的情感读背第一自然段。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燕子》人教部编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燕子》,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生动地描述燕子的特点;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事物,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感悟到燕子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观念;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创作美的欲望,尝试用文字描绘生活中的美。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燕子》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燕子》选自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词语理解与积累:认读生字词,如“剪刀”、“呢喃”等,掌握词语的意思和用法;2.课文阅读与感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燕子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形、动作和生活习性,理解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3.写作手法学习: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4.口语交际: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燕子的特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燕子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燕子的生活习性、燕子的外形特点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观察活动。观察校园里的燕子,注意它们的外形、飞行姿态等,并做好记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记录。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词语积累与应用: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剪刀”、“呢喃”等,学会运用这些词语进行描述和表达。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教案、说课稿

2 燕子[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散、杆”,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背诵第1-3自然段。
【语文要素】3.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短语,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下来。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散、杆”,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重点)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烂漫无比和燕子的外形美。
(难点)3.背诵第1自然段。
4.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
一、出示燕子图,导入课题1.课件出示燕子图,引导交流:同学们,春天到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
你了解燕子吗?(学生交流对燕子的了解)2.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3)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2.小组内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读生字并组词,说说书写生字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相机提醒“纤”“散”两个字的读音)(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交流不理解的语句,组长归纳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全班交流,探究问题1.细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课文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观察燕子的,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平添生趣、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活泼可爱的特点。
)2.全班交流有疑问的地方,合作解疑。
四、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轻声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话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特点?(羽毛、翅膀、尾巴)(板书:燕子的外形)2.课件出示:()的羽毛,()的翅膀,()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教案(优秀9篇)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教案(优秀9篇)《燕子》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感受huzhidao 3/4拍音乐的节奏特点,初步分辨音乐旋律的连贯与跳跃。
2、尝试运用语言、动作等表达对小燕子的喜爱。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事先丰富幼儿有关演奏燕子的`经验。
物质准备:歌曲《小燕子》活动指导:一、律动师:春天到了,我们一起到果园里帮果园里的阿姨摘水果吧!二、练声《我爱我的小动物》。
三、新授歌曲(一)学唱歌曲1、猜谜游戏:教师朗诵谜面,幼儿猜谜底,在猜谜游戏中导入主题,加深对燕子的认识。
2、完整、连贯、有表情地弹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优美与热情,感受歌曲对小燕子的赞美,激发幼儿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
3、完整播放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并初步表现音乐3/4拍“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1)师:这首歌是几拍子的?请听音乐轻轻地拍节奏。
(2)引导幼儿用两种节奏动作拍节奏。
拍手手心向上拍手轻拍手心4、弹奏音乐的三部分,要求幼儿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哪一段是表现燕子在轻柔地飞?哪一段是表现燕子在于愉快地捉虫?。
5、完整播放歌曲,引导幼儿听音乐用动作完整表现音乐的变化。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教案篇二如何使用好看图学文这种教材,使学生在看图和学文的过程中,既学得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又发展了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讨论的问题。
我认为:看图学文的第一步应该是看图,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二步是学文,通过学文,从文中抽象出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第三步,用得到的方法再回到看图,用以指导观察实践,增强对图的理解,提高观察能力。
下面以《燕子》这课为例,试谈具体教法。
第一步:各观所见,自我感受。
观察是在大脑神经参与下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感受活动。
由于感觉器官素质的差异、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不同,虽是观察同一事物,往往各人的观察方法和想象活动不尽相同。
学生观察图画,应该允许他们这样观察,这样想象,也应该允许学生那样观察,那样想象,这样做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能力。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燕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燕子》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燕子》。
2.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的朗读技巧。
教学难点:1.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2.用适当的眼神、声音和语气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1.电子板书。
2.课件或图片展示燕子的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画着燕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燕子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Step 2 预读课文(10分钟)1.学生独自阅读课文《燕子》。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标题、段落和插图。
然后问:“从标题、段落和插图中,你猜猜这篇文章可能要讲些什么呢?”3.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猜测。
Step 3 阅读课文(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停顿和语气的处理。
2.学生跟读课文,并用适当的眼神、声音和语气朗读课文。
Step 4 理解课文(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讨论课文的内容、结构和主题。
2.教师出示电子板书,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然后提问:“燕子是什么样的鸟?它有什么特点?”3.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在电子板书上展示。
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燕子的生活习性,并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
Step 5 感悟课文(10分钟)1.教师出示电子板书写有问题:“燕子是一种很有爱心的鸟吗?燕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2.学生展开讨论,并思考回答问题。
3.学生积极发表自己观点,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
Step 6 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出示电子板书展示燕子的照片。
2.学生观察燕子的照片,并尽量描述燕子的特点和外貌。
3.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找资料或者图书馆读书,写一篇关于燕子的小文章,并可以配上自己的素描或图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会写14个字。
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燕子专列”的意义。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提纲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勾画感受深刻的句子。
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板书:燕子。
你对燕子有哪些了解?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燕子专列)齐读课题。
自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要问的吗?(注:学生想问的问题可能主要有这些:什么叫专列?专列是怎么样的?燕子为什么要乘专列(会乘专列)?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2.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三、朗读感悟,品读第二段。
1.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成千上万只燕子高高兴兴地从南方飞往北方。
然而,它们在瑞士境内却遇到了麻烦。
究竟是什么麻烦呢请同学们在课文第2自然段中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课文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平添生趣、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相应的段落。
②学生交流,自由发言:说说文段描绘的画面。
③教师评议,相机小结:是呀,那花呀,草呀,叶呀,“赶集似的聚拢来”。这句话以拟人化的手法,仿佛让我们看到小草争先恐后地从地面钻出来,草地从过去的光秃秃的景象,成了一片绿油油的景象。花儿这里开了一朵,那里又开了一簇,惟恐自己落后,也来争春。柳叶也来凑这个热闹,张开一个个嫩绿的叶子。向我们展示了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景象。(“赶集”在这里指各种花草争相开放的景象。)
4.小结:是啊,这一部分课文写了燕子飞行时特别美。谁能说一说学了这一段,燕子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吗?(燕子飞行时非常灵巧,动作轻快,姿态优美,可以用课文中的活泼、伶俐来形容。)
5.大家把第三、四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试着背诵。)
2.照样子完成填空。
例:乌黑的羽毛
9.背诵第一自然段。
10.谈话过渡:在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燕子的外形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更多的内容。
5.按课文内容填空。
一身( )的羽毛,一双( )似的尾巴,一对( )的翅膀,凑成了那样( )的( )的小燕子。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辨析“休息”和“休憩”(“休息”指工作、学习等暂停,歇息使精力恢复,如说休息一下,休息一段时间,休息场所,口语和书面语都常用。“休憩”,多用于书面语体,如在游廊或树阴下休憩。)
(3)辨析“闲散”与“悠闲”闲散是形容生活的状态;悠闲是形容心境,而且一般持续的时间不长。(闲散的近义词有悠闲、安闲、清闲等。)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3.小组内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读生字组词,说说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重点注意“纤”、“散”两个字。通过组词,巩固生字的掌握。
(2)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交流不理解的语句,有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解决,组长归纳组内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
3.比一比,再组词。
凑( )奏( )
拂( )佛( )
掠( )惊( )
利( )俐( )
三、全班交流,探究初成。
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
B.各种花草争相开放的景象
(3)文中画“”的句子把
当作人来写。
三、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就在这灿烂无比的春光中,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它的到来,给春天平添了许多生趣。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开始它快乐的旅行。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四自然段,从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板书:燕子飞行)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为春光平增添了许多生趣味”。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
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郑振铎描写燕子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燕子 学生齐读课题)
2.“烂漫无比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想一想,然后写成一篇短文。
七、记忆生字,指导书写
1.在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生字的。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倦”、“聚”等字。
八、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燕子
燕子外形
平添生趣
燕子飞行
燕子休憩
[教学反思]
4.教师小结:我觉得“凑”字用得很好,“凑”字是说燕子把这些优点都集中起来了,它写出了燕子的可爱活泼,感觉特别有生命力。如果换成“变成、组成”,听起来好像是在形容机器,没有活力。
5.在这一段当中,燕子到底给你们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呢?(我觉得燕子长得活泼机灵,惹人喜爱。)
6.讨论:作者为什么只写这三部分呢?难道他观察不仔细吗?(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点的地方去写。)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读第一自然段,交流: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分自然段指读全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3.背诵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讨论交流。
(1)“如毛的细雨”是什么感觉?(体会春雨的特点:雨丝是透明的,它是那么细,那么小,那么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带有生字的词语,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把课文读通顺,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
(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4)就在这大好的春光中,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它的到来,给春天平添了生趣。(板书:平添生趣)
课件出示: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自由读、合作的、齐读。)
3.课件出示,展示“轻风、细雨、柔柳、鲜花、青草、绿叶”这些景物,与“飞来一只只伶俐可爱的小燕子”的画面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描述?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
(1)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2)“叽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之快。
4.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羽毛、翅膀、尾巴)(板书:燕子的外形)
2.课件出示:( )的羽毛,( )的尾巴,( )的翅膀。)
3.是啊,羽毛,尾巴,翅膀,凑成了一个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这里我不太明白,燕子怎么会是凑成的呢?能不能换成“组成”?(学生自由发言)
2燕子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伶、俐、翼、漾、倦、闲、散、纤、杆、痕”10个生字,掌握“乌黑、剪刀、聚拢、纤细、偶尔、洒落”等词语。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能力。
3.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的方法,体会状物文章的写作特点。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之美,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
(4)纤细的意思是细微,细小。
3.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燕子休憩)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聚拢( )
闲散( )
纤细( )
休憩( )
五、总结全文,感情升华。
1.课文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课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和停歇的顺序来叙述。
(3)“掠”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查查字典吧。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掠”是轻轻擦过的意思。
②用了掠字可以体现出燕子飞行时轻快,姿势优美,就像蜻蜓点水一样,一下子就飞过去了,看不见了。
3.除了“掠”字,在第三、四段中,还有哪些词语用得也特别好呢?请大家来读一读,圈一圈。(“沾”用得很好,它的意思就是轻轻地碰,说明燕子的动作十分灵活,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又飞远去了。“荡漾”这个词语用得很美,我仿佛看见水上的波纹一圈一圈开去。)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插图再现课文里的春光美,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教学伊始展示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并以《小燕子》作为背景音乐,将孩子们带进充满生机的春天,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适时的插入课件,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学习写作方法。
2.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爱护鸟——人类的朋友,保护大自然……)
3.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春天的美丽和燕子的可爱。
六、拓展延伸,自由创造
1.大家都特别喜欢燕子,尤其是学了本课后,每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可爱的燕子的形象,你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你心中的燕子吗?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捏一捏、刻一刻、拍一拍(拍摄)……下周我们举行一次“燕子”展览会。
2.指导“燕”字的写法。(“廿”是燕头,“口”是燕身,“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
3.利用投影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背景音乐《小燕子》)
4.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5.师小结:我们读课文,可以从题目想开去,可以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有些问题不用老师讲,你自己就能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