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父母》阅读附答案
【名校】中考语文复习:第三部分 专题一 能力层级突破

二、(2018·河南)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共 16 分) 父亲的长笛
父亲的心理:①为女儿的理解、体贴而欣慰。②为自己能重新吹长笛而高兴。
4.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 【答案】 ①从情节看,母亲的话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疑问;又是母亲的话交代 父亲断腿的原因,使情节有波澜、更完整合理。②从人物形象看,母亲打她、训斥她与 父亲的沉默形成对比,表现父亲的隐忍和对女儿的爱,突出父亲的形象。③从主题看, 母亲在听父亲吹长笛和她哼唱时流露出的幸福,突出了家庭的和谐、温馨,丰富了文章 的主题。
⑤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 地衰老,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这些年来,我忙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 能体会往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天与母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样 子,只是惊觉那发髻已明显变小。她仍然梳着相同样式的髻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的 乌发,如今所余已不及原来的四分之一。
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 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 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 “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 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去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 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 “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在嘴边。
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题目]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正文]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母亲节到了,我想送一份特别的礼物给妈妈。
于是我决定亲手制作一本相册。
我找出了妈妈和我的照片,把它们分别裁剪成心形,粘贴在相册的每一页上。
接下来,我用彩色笔写下一段感谢妈妈的话。
当妈妈打开这本相册时,我想她会非常惊喜和高兴。
问题:1. 我决定为妈妈制作的礼物是什么?2. 我是如何制作相册的?答案:1. 我决定为妈妈制作的礼物是一本相册。
2. 我找出妈妈和我的照片,裁剪成心形并粘贴在相册的每一页上,然后用彩色笔写下感谢妈妈的话。
二、词语选择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1. 春天的风吹过,花朵迎风__________。
A. 摇曳B. 游荡C. 跑步2. 阿姨悬挂着一串串鲜艳的__________。
A. 讨厌B. 动物C. 手工串珠3. 小明每天晚上都要按时__________。
A. 难过B. 哭泣C. 洗漱4. 姐姐喜欢__________长发。
A. 吃掉B. 放弃C. 留着5. 爸爸妈妈正在为晚餐忙碌__________。
A. 整齐B. 不准C. 不紧答案:1. A2. C3. C4. C5. A三、改错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误,并改正。
1. 姐姐非常高兴因为她买了一本新书。
改正:姐姐非常高兴,因为她买了一本新书。
2. 我们一起吃早饭,然后跳到学校。
改正:我们一起吃早饭,然后去学校。
3. 小猫走来走去,跳上桌子。
改正:小猫走来走去,然后跳上桌子。
4. 树上的鸟儿歌唱着,翅膀在飞。
改正:树上的鸟儿歌唱着,翅膀飞舞。
5. 妈妈在厨房准备晚餐,我在客厅帮她做作业。
改正:妈妈在厨房准备晚餐,我在客厅帮她批改作业。
答案:1. 改正:姐姐非常高兴,因为她买了一本新书。
2. 改正:我们一起吃早饭,然后去学校。
3. 改正:小猫走来走去,然后跳上桌子。
部编版七上册课外现代文专题一(含答案)

部编版七上课外现代文专题一父亲不是“百度”罗光太①小时候,我很崇拜自己的父亲,觉得他无所不能,只要我搞不定的事情,他一定会有解决的办法。
②父亲是一名建筑工程师,设计、绘图、预算、施工、结算,每一样他都亲力亲为,参与建设了很多优质工程。
我很为自己有这样能干的父亲骄傲。
我会指着路边的高楼对别人炫耀:“这房子是我爸爸建的。
”③那时,我容不得别人在我面前说我父亲的任何不好。
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我们爱着自己的父亲,他是我们年少时心中的神,是比百度还无所不知的能人。
④可是随着年纪渐长,在学校读了十几年的书后,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父亲其实也很平凡,甚至只是一个平庸的中年人。
他一样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情,甚至有些字不会写还得问我。
那些字并不难,可是父亲居然不懂。
他怎么能够不懂呢?我非常吃惊,心里第一次对父亲的无所不能产生了怀疑。
⑤电脑普及后,我们家也买了一台。
在我看来,电脑操作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可是父亲居然要花钱去学。
“自己买本书翻翻就懂了,很简单的。
”我说得轻描淡写。
但父亲摸着鼠标,在桌子上划来划去,却怎么也不懂如何“复制”、“粘贴”。
他还是去电脑培训学校报了名,足足学了3个月,每天晚上风雨无阻准时去上课。
⑥学有所成的父亲终于可以独立操作电脑了,可是打字却很慢,最烦人的是有很多字他不会拆,更是打不出来。
他很虚心,不会就问,但我却被搞得头大。
有一天晚上我在家写文章,他竟然在半个小时里问了我十几个字,搞得我一肚子怒气,连构思好的文章都没心情写了。
“你上课都干吗啦?什么都不懂。
”我埋怨他。
A父亲涨红了脸,支吾着说:“老师讲课太快,确实有很多地方听不懂。
”⑦看着站在我面前窘迫的父亲,我的心突然就疼了一下。
现在的他,站在我面前再没有了过去的那种威严。
在他垂下头时,我还注意到了他稀疏的发丝中夹杂的缕缕白发。
父亲老了,这是最让我难过的感受。
⑧我深吸了一口气,静下心来坐在父亲身边,对着书本手把手教他那些他怎么也弄不懂的操作程序。
(完整版)语文记叙文阅读练习带答案范文

谁关注你的背影孙道荣母亲从老家来。
从火车站接到母亲,穿过车站广场,向停车场走去。
母亲年纪大了,走得慢,虽然他放慢了脚步,但还是落在了后面。
上了车,母亲忽然心疼地对他说,你的背怎么有点驼了?是不是趴在桌子上太久了?他是做文字工作的,每天都要伏案头十个小时。
他点点头,没关系的。
母亲轻声说,可你爸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腰杆还挺直的呢,你要照顾好自己啊!父亲去世已经八年多了。
记忆中的父亲,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躺在病床上,蜷缩成一团,干瘦,脸色蜡黄,了无生气。
但只要子女来到病榻前看望他,他就会强撑着坐起来,面带笑容。
父亲的背影,他还真记不大清了。
从小,他就喜欢走在前面,大步流星,或者奔跑。
总能听到身后的父亲或者母亲,大声地提醒他,慢点,注意安全。
因为总是跑在前面,他很少看到父母的背影,或者是看到了,也根本没有留意。
父亲的背影,到底是怎样的?他一边开车,一边努力地回忆。
脑海中浮现的,都是父亲忙碌的身影,竟然没有想起一个完整的背影。
他的心猛地颤抖了一下。
人到中年,他发觉自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时常怀旧,变得多愁善感了。
他的脑海中突然跳出来一个背影,是儿子的。
去年秋天,他和妻子一起,送儿子去成都上大学,顺便旅游一趟。
陪儿子办好了入学手续,在学校门口,和儿子告别。
儿子转身向校园走去。
这时,一辆开往火车站的公交车来了,他喊妻子赶紧上车,妻子却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向校园里张望。
他循着妻子的目光看过去,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他一眼就看到了儿子的背影,瘦削,高大。
公交车开走了。
他和妻子一直目送儿子的背影,消失在尽头的拐弯处。
儿子一直没有回头。
他看到妻子的眼里,噙着热泪。
妻子叹了口气,心疼地说,儿子太瘦了,你看他的背影,跟个电线杆似的。
儿子不会知道,妈妈和爸爸一直在他的背后,默默地注视着他。
就像那天一样,儿子留在他脑海中的,有很多很多背影。
从儿子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开始,他和妻子就习惯了他的背影。
儿子学步了,他小心翼翼地跟在儿子的身后,随时张开双臂,以防儿子绊倒;儿子会跑步了,他一路小跑跟在后面,不时地提醒儿子,注意别摔倒。
2021届版高三语文复习优化作业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含答案

2021届苏教版高三语文新一轮复习优化作业: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含答案2021届一轮复习苏教版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 题。
材料一: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材料二: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1.孔子认为在什么情况下能与学生谈论《诗经》?答:答案:孔子认为如果学生能够将《诗经》与礼联系起来,就可以与其谈论《诗经》了。
2.结合材料分析孔子对《诗经》的态度及其持这种态度的原因。
答:答案:孔子十分重视《诗经》在教育弟子过程中的作用。
因为《诗经》内容丰富,情感正直,具有礼乐教化功能,有助于孔子推行礼乐治国思想。
材料一:子夏问孔子说:“‘微笑的面容美好动人啊,美丽的眼睛黑白分明啊,洁白的底子上绘有文采啊.’这几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素色的底子,然后画画。
”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产生的?”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材料二: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经》呢?学《诗经》可以抒发感情,可以观察社会,了解世情民俗、政治得失,可以使人懂得与人交往的道理,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刺评论不平的事情。
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
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①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论语·卫灵公》)②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 3.分别指出孔子和老子对待“争”的态度。
孔子:老子:答案:孔子:“矜而不争”,强调不争强好胜。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考生对不同类型的现代文阅读进行熟悉和掌握,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和思想内涵。
以下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些练习题及详细答案解析,希望能对考生加深对现代文阅读的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对于母亲来说,她对儿子好,是基于她深深的爱。
但是如果只是母爱之名,而实际上却是模糊的父母手段,那么她对儿子并非只有好处。
1. 为什么母亲对儿子好?答:是出于母亲深深的爱。
2. 如果母亲对儿子好,只是出于模糊的父母手段,会有什么结果?答:会让母亲对儿子并非只有好处。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题。
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总会有那么一个人,他或她的孤独丝毫看不出瑕疵,仿佛孤独、寂寞已经融合到了血液里,让他或她变得如此自然、淡定。
他们会享受自己的孤独,默默地走自己的路,不畏困难,也不求人陪伴。
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孤独仿佛是一场战争。
很多人宁愿降低自己的要求,去迎合周围人的喜好,想方设法争取别人的欢心,只是为了不要恐惧地独处。
他们总是担心自己独自面对时的孤单感,总是希望在自己的生活中不让孤独缠身。
1. 有些人的孤独仿佛是一场战争,请以“孤独的默默无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短文,谈谈你对孤独的看法。
一篇参考答案:孤独是一种特殊的情感状态,孤独的人常常会感到心灵上的空虚和孤单。
但是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孤独仿佛是一场战争,有人可以说是孤独的默默无闻。
他们会享受自己的孤独,并且不畏困难、不求人陪伴,有种独立自主的精神和态度。
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孤独常常是他们无法承受的负担,他们担心的是自己独自面对时的孤独感,总是希望在生活中有一个可以相依相伴的人,减轻孤独的痛苦。
我认为,孤独不是非常值得怕、不是非常值得厌倦的,孤独也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意义。
与独处相伴的是多余的思考和沉思,这些思考和沉思会唤醒我们的智慧、我们的理性和我们的感性,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我。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解析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养蜗牛梁晓声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
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
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
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
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
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
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
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
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
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
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奶奶,你吃过蜗牛吗?”“吃?……”“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可……它们现在还小啊……”“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
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
奶奶你说是不是?”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
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
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2019届人教版中考语文考点集训【15】人物与主题(含答案)

考点集训15 人物与主题一、(2018·仙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练习。
棉花里的父亲章中林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
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
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棉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
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剌剌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
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
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
我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
可是,父亲却非要拉上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
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钻进棉田里。
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
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
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
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
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
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
父亲啊,父亲!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
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
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
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
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
父亲啊,父亲!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父母》阅读附答案
关注父母
(1)我不是孝顺女,总觉得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①,从不知感恩,还时常惹他们生气,顶嘴耍赖也不以为过。
但有几件事让我感触颇深,并觉得无论怎样的真情实意,只有表现出来才是最真实的。
(2)去年爸爸70岁生日,我送了一块语言报时表和两瓶酒给他。
爱酒的他②
要把那两瓶普通的花雕酒留下等远方朋友来时共享,手表则立马戴在手上。
尽管自动报时声把他折腾得一宿没睡好,但平时遇到熟人他仍会乐颠颠地按一下,告诉人家是女儿送的礼物。
一天,我见他不停地按表,就嗔道:“这样很费电池。
”他孩子般地低下头,不好意思地咕哝:“我觉得就像你在告诉我几点钟……”我猛地感悟:这不仅仅是千金难买的慈父童心啊!
(3)去年,我心血来潮,忽然拉上母亲去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
歪打正着,那天是母亲的生日。
看着看着,她打起瞌睡来。
我捅捅她,问她好不好看。
她没睁眼就答:“好看,好看,这么热闹的场面还是第一次看到呢!”尽管不识字的她把故事理解得南辕北辙,但这并不妨碍她事后与老姐妹反复津津乐道。
其实,母亲无所谓电影内容本身,而在意女儿对她的关注。
(4)过年了,我破天荒地给父母各包了50元的“压岁”钱,父亲惊奇地问:“你发财了吗?”一句话问得我双眼③:我为父亲的知足而感动,为自己多年来对双亲的忽略而羞愧。
曾几何时,做儿女的我们,习惯了对别人慷慨大方,而不善体恤父母,我们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而不愿为父母洗一只碗……下班回家,放松肢体,等待父母送饭莱上桌;在外受气回来,举止粗鲁,余波殃及双亲,使得父母赔上不少小心……多少年来,我们习惯了等待父母的爱和关怀,而不知回报,哪怕是父母给予的千分之一。
也许,父母之于我们,抚养的辛劳,成长的牵挂,是我们难以偿还的,但不要轻视一声真诚的问候,一个尊敬的举动,一点④和关注。
这些都能成为老人夏天的秋凉,冬天的温暖,暗夜的烛光,它会照亮父母的晚年。
(5)马上动手,给我们的父母一份关注,一份体谅,一份惊喜。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嗔()道歪打正着()妨碍()慷慨()
2.根据上下文语境,将下面词语填人文中①~④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A、缘分决意潮涌体察
B.本分决意潮湿体察
C.本分执意潮涌体贴
D.本分执意潮湿体贴
3.第二段中,“他孩子般地低下头,不好意思地咕哝”,不仅反映了慈父童心,而且因为女儿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的这件事,使父亲感受到了女儿的爱心,心中充满了感。
4.第三段中,“母亲无所谓电影内容本身,而在意女儿对她的关注”一句,“我”要表述的是什么?
5.第四段中,“我破天荒地给父母各包了50元的‘压岁’钱”,竟使父亲感到“惊奇”。
父亲感到“惊奇”的原因是什么?
6.文中“这些都能成为老人夏天的秋凉,冬天的温暖,暗夜的烛光”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揭示了儿女们的关爱对父母的迫切与重要,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此外,本句还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这里排比的作用是什么?
7.本文通过三个事例,阐述了一个中心。
请从文章中找出能反映主旨的关键语句,归纳整理后,连贯地写在下面。
答案:1.略2.D3.幸福、快乐、满足、愉悦、欣慰等均可4.父母也希望得到子女的关心,而且父母的这种愿望很易于满足。
5.答题的要点是:习惯了女儿多年来的举动,因而感到意外。
6.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作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有利于作者抒发感情、增加表达的音韵节奏美。
7.无论怎样的真情实意,只有表现出来才是最真实的。
我们习惯了等待父母的爱和关怀,而不知回报,因此不要轻视一声真诚的问候,一个尊敬的举动,一点关注,要给父母送上一份爱心,一份惊喜。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