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成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点复习:周围神经系统
成人高考医学综合重点笔记七

成人高考医学综合重点笔记七周围神经系统第一节总论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它们相连并遍及全身各处的周围神经组成,它在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它通过感受器接受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经感觉神经传至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中枢将信息整合后,再把冲动经运动神经传至效应器,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统的活动。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所谓反射就是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适宜的反应。
完成反射活动的形态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觉神经(传入神经) 中枢部运动神经(传出神经) 效应器。
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
1.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
2.周围神经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两者都含有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躯体神经分布到皮肤和运动系;内脏神经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两种神经都有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
内脏运动纤维根据其作用不同,再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第二节脊神经一、脊神经的组成脊神经主要分布至躯干和四肢,共31对,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
尾神经1对。
每对脊神经都由与脊髓相连的前根和后根在近椎问孔处汇合而成。
后根上有一膨大的脊神经节,内禽感觉神经元的胞体,其中枢突组成感觉性的后根,周围突构成脊神经的感觉纤维成分。
前根由运动纤维组成,其胞体位于脊髓灰质内。
脊神经是混合性神经,禽有以下四种纤维成分。
二、二肢的重要神经(一)组成臂从由第58颈神经的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
自颈根部斜角肌问隙,经锁骨中点的后力方进入腋窝,嘲绕腋动脉排列。
臂丛分支主要分布于上肢的肌和皮肤,臂丛的主要分支有:(二)肌皮神经起自外侧束,支配臂部前群肌,终支在肘关节上方穿出深筋膜延续为前臂外侧皮神经。
分布于前臂外侧的皮肤。
(三)正中神经1.行径由内、外侧两根合成,发自内、外侧束沿肱二头肌内侧沟,自肱动脉外侧前耐舷动脉内侧穿旋前圆肌指浅、指深屈肌之间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腕管掌腱膜深面。
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统考复习专用教材_医学综合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

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第一节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一、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神经传导是依靠局部电流来完成的。
因此它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或因局部受麻醉药作用而丧失了完整性,则因局部电流不能很好通过断口或麻醉区而发生传导阻滞。
二、绝缘性在一束神经干包含有许多神经纤维。
各条纤维上传导的兴奋互不干扰。
三、双向性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端同时传导。
表现为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形式扩散。
但在机体整个神经系统中,总是胞体兴奋后,沿神经纤维传向末梢。
四、相对不疲劳性神经纤维传导冲动所消耗的能量远远小于突触所消耗的能量,故传导兴奋是不易疲劳的,即能较持久地保持传导兴奋的功能。
第二节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一、经典突触的概念和分类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原生质相连,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仅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此接触的部位称为突触。
主要的突触组成可分为三类:(1)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相接触,称为轴—胞型突触;(2)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称为轴—树型突触;(3)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相接触,称为轴—轴型突触。
二、周围神经递质有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及嘌呤类和肽类化学物质。
(一)乙酰胆碱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称为胆碱能纤维。
包括:全部交感、副交感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少数为肽能纤维);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如支配汗腺分泌、骨骼肌血管舒张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二)去甲肾上腺素神经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为递质的,称为肾上腺素能纤维。
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节维,为肾上腺索能纤维。
三、受体受体是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如递质、激素等)发生特性结合并诱发生物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一)胆碱能受体1.毒蕈碱受体(M受体) M受体既能与Ach结合,也能与毒蕈碱结合。
广泛地分布于绝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以及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汗腺、骨骼肌的血管壁上。
成人专升本临床医学组织胚胎学神经组织

(二)神经元的 分类
1.根据突起数目分: ( 1)多极神经元 (2)双极神经元 (3)假单极神经元
2、根据功能分:(1)感觉神经元 (2)中间神经元 (3)运动神经元
3、根据神经元轴突长短: (1)高尔基 I 型 (2)高尔基II 型
4、根据神经递质分 如: (1)胆碱能神经元(乙酰胆碱) (2)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3)氨基酸能神经元 (4)胺能(多巴胺神经元与帕金森氏病) (5)肽能神经元
(二)运动神经末梢
1、内脏运动神经末梢:分布于心肌、各种内 脏及血管的平滑肌和腺体等处。 2、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分布于骨骼肌-运动终 板(N-M接头)。
★进展:
运动终板与重症肌无力: 15~30%胸腺肿瘤(多为良性); 70%~ 90%的病人乙酰胆碱受体减少。病人血浆中可查 到乙酰胆碱抗体。
Nerve system
(三) 突触 chemical synapse
1、突触前成分 (presynaptic element)
2、突触间隙 (synaptic cleft)
3 突触后成分 (postsynaptic element)
(四)突触的传导过程
三、Glial cell
(一)Central NS : 1、星形胶质细பைடு நூலகம்:
回顾上一章 Questions:
Introduction: Nervous tissue is the principal element of the nervous system and consists of two classes of cells: nerve cells (neuron) and glial cells (neuroglia). Within the nervous system, neurons make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to form chain of neurons.
医学神经系统的知识点总结

医学神经系统的知识点总结1. 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具有接收、传导和传递信息的功能。
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通过突触和其他神经元连接起来,形成神经网络。
胶质细胞则是神经元的辅助细胞,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寡突胶质细胞等,它们在维持神经元正常功能、修复损伤和维持神经元环境稳定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 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和脑干,是神经系统的指挥中枢,负责接收和处理信息、控制身体运动和调节内部环境。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负责将信息传递到各个器官和肌肉,控制感觉和运动等功能。
3. 感觉和运动感觉和运动是神经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感觉系统包括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处理,如痛觉、触觉、温度感和位置感等。
而运动系统包括对肌肉运动的控制和调节,包括主动运动和反射动作等。
4.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它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如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消化系统的运动和分泌等。
自主神经系统是自主调节的,不受意识控制,但受到情绪、压力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5. 神经传导神经传导是神经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过程,包括神经元内部的电化学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化学传导。
神经传导是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基础,它决定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有效性。
6. 神经递质和神经药理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包括多巴胺、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
神经药理是研究神经递质和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包括神经调节药物、麻醉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7.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血管疾病、神经变性疾病、炎症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包括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认知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神经系统是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对神经系统的深入了解不仅有助于科学家和医生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还有助于增进人们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和保护。
专升本医学综合考点总结(5)

专升本医学综合考点总结(5)脉管系统1.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物质交换场所〉)和淋巴系统。
2.心:心偏左,两侧为纵隔膜与肺相邻,后方邻食管和胸主动脉。
3.右心房三入一出:入——上、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
出——右房室口。
4.在房间隔右侧面下部有一浅窝——卵圆窝。
5.右心室一入一出:入——右房室口,出——肺动脉口。
6.室上嵴——将右心室分为流出道和流入道(分界在室上结)有三间瓣。
7.左心房四入一出:入——肺静脉口,出——左房室口,通左心室。
8.左心室一入一出:入——左房室口,出——主动脉口。
9.流入道与流出道分界:二尖瓣的前瓣。
10.心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以及左右束支和蒲肯氏纤维网。
11.窦房结:正常其搏点,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沟上部的心外膜深面。
12.心包:两层,内外层,心包腔位于内层之间。
13.主动脉:升主动脉(其分支左右冠状动脉供应心,主动脉窦起始点),主动脉弓(自右向左出发,头臂干,左颈动脉,左锁骨下动脉),降主动脉(分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
14.颈总动脉:(全选)颈内动脉没有分支,颈外动脉(分支有:甲状腺上动脉等)。
15.锁骨下动脉——穿斜角肌间隙。
16.入颅的动脉——锥动脉、颈内动脉、脑膜中动脉。
17.桡动脉的掌深弓——桡动脉末端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
18.尺动脉的掌浅弓——尺动脉末端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分界是指屈肌腱。
19.腹主动脉:成对的脏支——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
20.不成对的——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21.肝固有动脉——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上行,分支分布于肝和胆囊。
22.肠系膜下动脉来自于直肠上动脉。
23.髂总动脉:脏支有——直肠下动脉,子宫动脉(分布于子宫,输卵管,卵巢和阴道。
在输卵管的前上方)。
24.体表可以触摸到搏动——面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腹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颈总动脉。
2024年成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2带答案

2024年成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第1卷一.单选题(共20题)1.神经元间联系方式是互相接触,而不是细胞质的互相沟通该接触部位的结构特化称为()A.突触B.触突C.树突D.以上均不对2.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A.反射B.兴奋C.刺激D.反应E.兴奋性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A.反射带B.条件反射C.反射弧D.以上均不对4.幽门括约肌和幽门瓣具有的作用是()A.加强胃的蠕动及容受性舒张B.保证胃的紧张性性收缩C.控制胃内容物排入十二指肠以及防止肠内容物逆流回胃D.控制十二指肠液的分泌速率5.下列特点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B.有固定的反射弧C.是后天获得的神经反射D.反射弧不固定E.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6.以下哪项不是肝脏的生理功能()A.代谢的枢纽B.解毒C.分泌胆汁D.产生抗体7.正常胆汁的分泌、排放特点是()A.间歇分泌、持续排放B.持续分泌、间歇排放C.持续分泌排放D.间歇分泌排放8.在刺激与反应的实验中,下列哪项为阈值()A.出现收缩反应的最大刺激强度B.最初出现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C.达到稳定收缩时的刺激强度D.还没有出现收缩反应时的刺激强度E.出现最大收缩反应时最小的刺激强度9.肝下面右纵沟前部容纳的结构是()。
A.下腔静脉B.胆囊C.肝圆韧带D.静脉韧带E.肝十二指肠韧带10.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称为()。
A.超极化B.极化C.去极化D.复极化E.反极化11.正常人的心律是由何发起并控制的?()A.窦房结B.房室结12.将冲动由胞体传向外周的功能主要由何种结构承担()A.髓鞘B.胞体C.树突D.轴突13.冠脉循环的特点是()A.血压低、流速慢、血流量大小、摄氧率高B.血压高、流速快、血流量大、摄氧率高C.血压高、流速快、血流量大、摄氧率低D.血压低、流速慢、血流量小、摄氧率低14.子宫动脉在子宫颈外侧2cm处跨过输尿管的正确位置是()。
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统考复习专用教材_医学综合第十二章中枢神经系统

第十二章中枢神经系统第一节脊髓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一)位置脊髓位于椎管内,自枕骨大孔至第一腰椎下缘。
(二)外形脊髓呈扁圆柱状,全长粗细不等,有颈膨大(颈5~胸1)和腰骶膨大(腰2~骶3),末段变细称脊髓圆锥。
自脊髓圆锥向下延为非神经组织的细丝称终丝,止于尾骨背面。
脊髓表面有纵行的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和前、后外侧沟。
由于脊髓短于椎管,故腰、骶、尾神经根在未出相应的椎问孔前,在椎管内围绕终丝下行一段距离,形成马尾。
前、后外侧沟分别有前根及后根出入。
二、脊髓灰质的分部及主要核团(一)前角前角为躯体运动性核团,分内、外两群。
支配由肌节演化来的骨骼肌。
前角运动神经元分为两型:a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的梭外肌纤维,引起肌收缩;γ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的梭内肌纤维,调节肌张力。
(二)侧角侧角见于胸1~腰3节段,含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又称中间外侧核,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在脊髓的骶2~4节段,中间带外侧部有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称骶副交感核,是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一部分。
(三)后角后角细胞属躯体感觉性核团,分群较多,自后向前,主要的核群有:1.后角边缘核该核是后角尖最表层的弧形区。
在腰骶膨大处尤为明显。
2.胶状质胶状质贯穿脊髓全长。
3.后角固有核后角固有核在胶状质前方。
4.胸核(背核) 胸核在后角基部内侧,仅见于颈8~腰2节段。
第二节脑干脑干由延髓,脑桥和中脑组成。
一、脑干外形二、脑神经核功能柱及各核的功能(一)一般躯体运动柱一般躯体运动桂位于菱形窝底深方中线的两侧。
支配由肌节演化来的骨骼肌。
1.动眼神经核(上丘)支配上睑提肌和上直肌、内商肌、下直肌、下斜肌。
2.滑车神经核(下丘)支配眼的上斜肌。
3.展神经核(脑桥中下部)支配眼的外直肌。
4.舌下神经核(橄榄中下部)支配舌肌运动。
(二)特殊内脏运动柱特殊内脏运动柱位于躯体运动柱的腹外侧。
支配由鳃弓演化来的骨骼肌。
1.三叉神经运动核(脑桥中部)支配咀嚼肌。
2.面神经核(脑桥中下部)支配面部表情肌。
人体的神经系统知识点总结

人体的神经系统知识点总结一、神经系统的结构1.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大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半球、小脑和脑干。
大脑是思维、情感和记忆的中枢,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完成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脊髓则位于脊柱内,负责传递信息和控制肌肉的运动。
它和大脑通过脊髓神经进行连接,构成了完整的中枢神经系统。
2. 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了所有不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组织,主要由躯干神经和末梢神经组成。
躯干神经连接了中枢神经系统和身体的各个部位,负责传递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信息。
而末梢神经则分布在全身的肌肉和皮肤内,将感觉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并将运动指令返回给肌肉。
3. 神经元和突触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它们通过突触相互连接,构成了复杂的网络。
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轴突和树突。
细胞体内包含了细胞核和大量的细胞器,负责神经元自身的代谢和活动。
轴突是神经元的输出部分,负责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树突是神经元的输入部分,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息。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
4. 神经系统的脑膜和脑脊液脑膜是保护和支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它包括了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
脑脊液是由脑室和脊髓管内的脑脊液生成的,它起着支持、保护和润滑神经系统的作用。
二、神经系统的功能1. 感觉功能神经系统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身体内外的各种感觉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
这些信息通过感觉神经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然后被加工和解释,最终形成我们的感知和认识。
2. 运动功能神经系统通过运动神经控制身体的肌肉运动,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器官的自主运动,如心脏跳动和消化。
而运动系统控制身体的意志运动,如行走、举重和打字。
3. 自主功能神经系统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包括心脏、血管、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它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调节,维持身体的稳态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成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点复习:周围神经系统第一节总论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它们相连并遍及全身各处的周围神经组成,它在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它通过感受器接受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经感觉神经传至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中枢将信息整合后,再把冲动经运动神经传至效应器,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统的活动。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所谓反射就是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适宜的反应。
完成反射活动的形态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觉神经(传入神经)→中枢部→运动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
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
1.中枢神经包括脑和脊髓。
2.周围神经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两者都含有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躯体神经分布到皮肤和运动系;内脏神经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两种神经都有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
内脏运动纤维根据其作用不同,再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第二节脊神经
一、脊神经的组成
脊神经主要分布至躯干和四肢,共31对,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
尾神经1对。
每对脊神经都由与脊髓相连的前根和后根在近椎问孔处汇合而成。
后根上有一膨大的脊神经节,内禽感觉神经元的胞体,其中枢突组成感觉性的后根,周围
突构成脊神经的感觉纤维成分。
前根由运动纤维组成,其胞体位于脊
髓灰质内。
脊神经是混合性神经,禽有以下四种纤维成分。
二、二肢的重要神经
(一)组成
臂从由第5—8颈神经的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
自
颈根部斜角肌问隙,经锁骨中点的后力方进入腋窝,嘲绕腋动脉排列。
臂丛分支主要分布于上肢的肌和皮肤,臂丛的主要分支有:
(二)肌皮神经
起自外侧束,支配臂部前群肌,终支在肘关节上方穿出深筋膜延
续为前臂外侧皮神经。
分布于前臂外侧的皮肤。
(三)正中神经
1.行径由内、外侧两根合成,发自内、外侧束沿肱二头肌内侧沟,自肱动脉外侧→前耐→舷动脉内侧穿→旋前圆肌→指浅、指深屈肌之
间→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腕管→掌腱膜深面。
2.分布肌支→前臂屈肌(除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外)、第1、2蚓状肌、鱼际肌(除拇收肌);皮支→掌心、桡侧3个半手
指的掌面和鱼际的皮肤。
3.损伤
(1)因鱼际肌群萎缩而手掌虽平坦,表现所谓的“猿手”。
(2)运动障碍:屈腕水平减弱,前臂不能旋前,拇、食和中指不能
屈曲,拇指不能作对掌运动。
(3)感觉障碍:拇、食、中指末节皮肤最明显。
(四)尺神经
沿臂内侧下行,经肱骨内上髁后方的尺神经沟至前臂,伴尺动脉
下行,经腕前面入手掌,分支分布于前臂尺侧部分屈肌,手的小鱼际
肌和中间群肌及拇收肌,手掌尺侧1/3和尺侧一个半指的掌侧皮肤,
手背尺侧半及尺侧两个半指的背侧皮肤。
尺神经损伤后,小鱼际及部分中问群肌萎缩,第4、5指末节不能屈,拇指不能内收,其他指不能收、展,第4、5掌指关节伸直,指间
关节屈曲,掌骨间隙深凹,形成“爪形手”。
此外,尺侧一个半指及
相对应手掌的皮肤感觉障碍。
(五)桡神经
1.行径起自臂丛后束与肱深动脉伴行,经桡神经沟行向下.外,于
肱肌与肱桡肌之间浅出,分浅、深两支至前臂后面皮肤和后群肌。
2.分布肌支分布于肱三头肌、肱桡肌及前臂伸肌;皮支分布于臂后面、前臂后面皮肤及手背桡侧半2个半手指的皮肤。
3.损伤肱骨中段骨折时常伤及此神经。
肘关节屈曲,前臂呈旋前位,腕部呈“垂腕”状态。
运动障碍,不能伸肘、伸腕、仲指,前臂旋后力弱,呈“垂肘垂腕”畸形。
感觉障碍,第1、2掌骨间隙背面(“虎口区”)的皮肤最明显。
(六)腋神经
于腋动脉后方起于臂丛,经肱骨外科颈达三角肌深面,分支分布
于三角肌、肩关节及臂部上1/3外侧的皮肤。
腋神经损伤后,主要表现为肩关节不能外展,因为三角肌的萎缩,表现“方肩”征。
三、胸神经前支
(一)行程、分布
胸神经前支共12对,第1~11对行于肋问隙,称肋间神经,第12对行于第12肋下,称为肋下神经。
肋间神经在肋问内、外肌之间沿肋
沟前行,于腋前线处发出外侧皮支。
上6对在胸骨侧缘浅出,下6对
向前下行于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入腹直肌鞘,于腹白线附近浅出。
(二)肌支支配肋间肌、腹前外侧肌群。
(三)皮支
皮支呈节段性分布于胸腹壁皮肤:
胸骨角平面——胸2;
乳头平面——胸4;
剑突平面——胸6;
肋弓平面——胸8;
脐的平面——胸10;
耻骨联合与脐相连线巾点平面——胸12。
四、股神经
①股神经股神经于腰大肌与髂肌之间下行,经腹股沟韧带深面、
股动脉外侧人大腿股三角。
终支称隐神经。
肌支配股四头肌;皮支(隐
神经)分布于小腿内侧和足内缘皮肤。
②损伤
运动障碍大腿前群肌萎缩,抬腿困难,不能伸小腿。
膝反射消失。
感觉障碍主要见于大腿前面和小腿内侧面皮肤。
五、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自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在臀大肌
深面下降,经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达股后,于股后群肌问下降,分
支支配股后群肌。
至腘窝上二方分为胫神经与腓总神经。
(一)胫神经
沿胭窝正中下降,在小腿后群肌的深、浅两层之间下行,分支分
布于小腿后群肌和小腿后面的皮肤。
胫神经经内踝后方入足底,分为
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分布于足底肌和皮肤。
(二)腓总神经
沿胭窝外侧缘下降,绕过腓骨颈分为深、浅两支。
1.腓深神经位于小腿前群肌深面,伴胫前动脉下行,分支支配小
腿前群肌、足背肌及第1~2趾背相对缘的皮肤。
2.腓浅神经穿小腿外侧群肌下降。
主干至小腿中、下1/3交界处,穿出深筋膜至浅筋内膜下行,经踝关节前方至足背。
下降过程中,分
支分布于小腿肌外侧群、小腿前外侧面、足背及第2~5趾背相对缘的
皮肤。
3.腓总神经损伤
(1)小腿前、外侧肌群瘫痪,小腿后群肌因失去拮抗肌而过度牵拉
造成足跖屈(足下垂)和内翻位,即所渭“马蹄内翻足”畸形。
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
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及生理作用为:
1)、盐酸:杀死入胃细菌,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分解
蛋白质所需的酸性环境,促动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入小肠后引起促
胰液素等激素的释放。
2)、胃蛋白酶原:被激活后能水解蛋白质,主要作用于蛋白质及
多肽分子中含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肽键上,其主要产物是月示和月东。
3)、黏液: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凝胶层,减少食物对胃黏膜
的机械损伤;与胃黏膜分泌的HCO3-一起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对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有重要意义。
4)、内因子:与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它不被小肠内
水解酶破坏,当复合物运至回肠后,便与回肠黏膜受体结合而促动维
生素B12的吸收。
大量出汗而饮水过少时,尿量有何变化?
汗为低渗溶液,大量出汗而饮水过少时,尿液排出量减少,其渗
透压升高。
大量出汗:
1)、组织液晶体渗透压升高,水的渗透作用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也
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2)、血容量减少,心房及胸内大静脉血管的容积感受器对视上核
和室旁核的抑制作用减弱。
上述两种途径均使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和分泌ADH增加,血液中ADH浓度升高,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尿渗透压升高。
此外,大量出汗,还可能使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肾小球有效滤
过压降低,原尿生成减少,尿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