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前教育研究问题的类型、来源与陈述
第二章练习与答案

学前教育科研与论文写作第二章练习与答案一、选择题1.一项研究能测出所要研究的东西的程度是( D.效度 )。
P55A.区分度B.难度C.信度D.效度2.科学假设主要是对什么的预测或设想?( D.研究结果 )P34A.研究过程B.研究内容C.研究对象D.研究结果3.林崇德从1968年开始到1978年前后对百余名儿童进行跟踪研究,最后写出研究报告,这属于(B.纵向研究 P40 )。
A.综合研究B.纵向研究C.常规研究D.成组研究4.因变量是实验的( B.反应变量 P58)。
A.刺激变量B.反应变量C.条件变量D.原因变量5.陈鹤琴对自己的儿子做了数年的观察,写出《儿童心理之研究》,这属于( C.纵向研究 P39 )A.典型研究B.横向研究C.纵向研究D.常规研究6.研究的一致性程度被称为( D.信度 )P53A.区分度B.难度C.效度D.信度7.观察、实验、调查访谈、测验等方法所属于的研究方法是(A.收集资料类P48 )A.收集资料类B.定性分析类C.定量分析类D.描述资料类8.研究的一致性程序被称为( DP53 )A.区分度:是指项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B.难度:是指项目的难易程度,一般用通过率来表示,PC.效度:是指研究的真实性或正确性,即一项研究能够测出所要研究的东西的程度。
D.信度:是指研究的一致性程度,也就是测得可不可信。
9.设计研究方案的关键是( C.提出假设 P36 )。
A.选定被试B.培训主试C.提出假设D.实施研究10.林崇德从1968年开始到1978年前后对百余名儿童进行跟踪研究,最后写出研究报告,这属于(B. 纵向研究 )。
A.横向研究B. 纵向研究C.个案研究D.成组研究11.不符合抽样原则要求的是(D.样本越大越好 )。
1.总体限定明确2.样本具有代表性3.样本容量要适当A.总体限定明确B.样本有代表性C.样本容量适当D.样本越大越好12.研究样本的选取要具有(A.代表性 )A.代表性B.典型性C.特殊性D.随机性13.因变量又叫(A.反应变量 )。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章学前教育研究设计讲课文档

①新(颖性二课题):创前人新未性曾研原究则过的问题,即填补空白。
②发展性课题:前人虽有研究,但需要充实和完善, 或提出新的依据和认识,即有所发现和补充。
③引进行课题:国外已有,需要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即把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 经过消化、吸收,引进到教育研究领域。
和无关变量。 2.了解调节变量和中间变量。 能力要求 1.能够区别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2.学会给变量下定义。
现在二十八页,总共五十三页。
一、什么是研究变量
研究变量指研究者感兴趣的、所要研究与测量的、随条件 和情境变化而变化的因素。即,变量就是会变化的、有 差异的因素。
变量是相对于常量而言的,常量指在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相 同的特征或条件,而变量则是指在一个研究中不同的个体具有 不同的特征或条件。
有意注意:
抽象定义: 操作定义: 1、在意志努力下,进行的图形辨识操作(对幼
儿材料驱动加工方式的测试) 2、在意志努力下,完成图形的译码操作(对幼
儿概念驱动加工方式的测试)
现在三十五页,总共五十三页。
二、下操作定义的注意事项
现在三十六页,总共五十三页。
第五节 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知识要点 1.掌握总体、样本与抽样的概念 2.理解抽样的基本要求 能力要求 学会抽样的基本方法
度上代表总体。 4.合理的样本容量。
现在三十九页,总共五十三页。
三、抽样的基本方法
(一)概率抽样 每个研究对象被抽取的概率是已知的,抽样方式是
随机的。 1.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摇号机、随机数字) 练习
现在四十页,总共五十三页。
2.系统随机抽样 (等距抽样、机械抽样)是把总体中所有的个体安某种
顺序编号,然后依固定的间隔抽取样本。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 (二)教育实践 1、将学前教育实践中突出存在的、迫切需要 解决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直接转化为学前教 育研究的问题 如: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的研究 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研究 2、在将学前教育理论、观念等运用于学前教 育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请问你在实践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发现问题的关键:
看、听、想
二、选题范围参考
三、学前教育研究文献
学前教育研究文献包括书籍、报纸、期 刊、网上资源等。 (一)学前教育研究书籍 可供学前教育研究的书籍包括专著、 论文集、教科书、资料性工具书、科普读 物等。 资料性工具书:包括字典、辞典、百 科全书、统计资料、年鉴、手册等。
常用的学前教育资料工具书
1.教育大辞典。顾明远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儿童心理百科辞典。邵道生、陈会昌主编,内蒙 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幼儿教育辞典。王忠民主编,黑龙江科学技术出 版社 4.幼儿教育百科辞典。祝士媛、唐淑主编,上海教 育出版社。 5.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四卷)。卢乐山、林崇 德主编,沈阳出版社。 6.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陈帼眉主编,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 •
• •
• •
2、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 3、中国咨询行数据库(教育网) / 4、中国教育报;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6、中国教育科研网 7、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研究问题的确定
——研究活动的起点
一、教育研究问题的来源
• (一)教育理论 1.在继承原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深化研 究和拓展研究 2.通过对既有理论观点的质疑和批判来发现 与寻找问题 如:儿童是否应该读经? 能否进行早期识字教育? 在儿童绘画教学中教师是否应该提供范画?
• 3、挖掘既有理论的薄弱点和空白点,从中 发现问题 • 4、从不同学科的交叉之处寻找研究问题 如:学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 • 5、对国外理论进行本土化研究和比较研究 如:蒙氏教育的中国化研究 中美学前教育发展的比较研究
(学前教育原理)第二章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附近,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专为工人子女
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性格形成新学园。 1、重视儿童性格的养成 2、采用直观教学开展教学活动 3、主张对儿童实施科学的公共教育
三、学前教育理论的初创阶段
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1782—
1852),为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
重要贡献。他在开展学前教育实践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了自己关于学前教育的基本观点,初 步建立了学前教育的理论体系。
记》一文中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
(二)蔡公育思想
重视胎儿教育 尚自然,展个性的原则
提尚美育
3
4
(三)陶行知(1891—1946)
• • • • • 1、关于学前教育的意义 2、关于幼稚园 3、关于儿童 4、关于教学内容 5、关于教学方法
(四)陈鹤琴(1892—1982)
3.关于教学法
做中学
(二)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 1、学前教育理论 (1)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 (2)儿童具有吸收的心智 (3)儿童具有成长的敏感期 (4)儿童具有自由发展的权利
2、蒙台梭利法 •
蒙台梭利为了实现她的教育思想,1907年, 她开始建立学前教育机构——儿童之家进行教育 实验,并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逐步 形成了一套独特、系统的教育方法——即著名的 蒙台梭利法。这套方法由三个部分组成:(1)有 准备的环境;(2)消极的教师;(3)科学的教具。
3、提出了具体教育主张
(三)昆体良(35—96) 1、他提出人的教育应从摇篮里开始,婴 儿期间应注意他们语言的发展; 2、强调周围环境对儿童最初观念形成的 重大影响; 3、还指出了游戏对于增强儿童智慧,培 养儿童良好品格的特殊意义。
二、学前教育理论的萌芽阶段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全套课件 第二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全套精品课件
第一章 学前教育科 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第二版)
主编:刘昕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目 录
1 抽样 2 变量 3 概念的语义性和操作性定义 4 信度和效度
问题导入
1936 年,美国《文摘》杂志就总统候选人进行选民民意测验,向在各交通处登记在案 的汽车主人和各城市的电话用户寄出了 1000 万张询问卡进行调查预测。调查结果显示,共 和党候选人奥夫·兰登以57% 的优势超过仅占 43% 的民主党候选人富兰克林·罗斯福,但选 举结果是罗斯福获胜连任总统。
第二节 变 量
三、变量的测量
在确定了变量以后,就要考虑变量的测量水平。不同的研究变量,其测 量的水平可能是不同的。在考虑变量的测量水平时,应将变量自身的性质, 可以选用的测量工具的性质和拟采用的分析数据的统计方法结合起来。
研究指标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指标应客观而明确; ☞指标应完整而独立; ☞指标应简明而可行。
幼儿自控概念的理论分析及其已有的研究成果,将幼儿自控能力构成因素归纳为行为动机(A)、自
觉性(B)、坚持性(C)、自制力(D)、监督与调节(E)五个方面,并以这五个方面设计的问题
作为评价幼儿在游戏中自我控制发展水平的依据。
对点案例
4. 编制《幼儿自我控制发展教师评定问卷》(见表 2-1) (1)在理论构建及大量个案追踪观察、开放式问卷基础上编制了五个方面 30 个问题,形成幼 儿自我控制教师评定初始评定问卷。 (2)请专家(包括高校教师、研究生、幼儿园教师)鉴定,去掉不合适的题目。 (3)预测。 (4)经修改制订了《幼儿自我控制教师评定问卷》。评定问卷包括 5 个部分,共 23 个题目。 (5)评分:3 等级评分,分数越高,表明自控水平越高。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件-第二章_学前教育研究设计 (1)

④移植性课题:引进移植,即把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 经过消化、吸收,引进到教育研究领域。
⑤跨文化课题:将国内和国外不同外文化背景下的教 育作比较研究。
(三)可行性原则
①主观条件。涉及研究者自身,包括知识基础、 科研能力、实践经验、专业特长、研究兴趣 等。 ②客观条件。包括研究规模和范围、占有资料 的程度、时间、经费、设备、技术、人力等。
二、下操作定义的注意事项
第五节 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知识要点
1.掌握总体、样本与抽样的概念 2.理解抽样的基本要求 能力要求 学会抽样的基本方法
一、总体、样本与抽样的概念
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某一性质相同的许多个别事物 的集合,当它成为统计对象时,就叫做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集合。 如,医生诊病,要求病人验血,通过抽取几滴血的检验结 果去推断病人的病情,这几滴血就是抽取的样本。 抽样:一种选择调查对象的程序和方法,是依据一定规则从 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课题计划或方案内容:
①课题名称
②课题提出的缘由及其意义 ③课题的具体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④主要研究人员及其分工 ⑤研究对象及选择方法
⑥研究方法及实施要点
课题计划或方案内容:
⑦研究资料的处理方法
⑧预期研究成果 ⑨研究进程及安排 ⑩参考文献及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课题论证的形式:
1、课题论证会(开题报告会)
③在学术观点的争论中寻找课题;
④以反其道而行之来开拓课题。 ⑤在阅读理解、审视理论的过程中构思研究课题 案例说明:
五、选择课题的过程及方法
(一)初步确定课题的范围
(二)课题聚焦——即对初定的课题进行分解, 缩小课题的范围。 (三)决定研究方法 (四)确定课题名称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章节测试第二章

第二章幼儿园教师的研究课题从哪里选择一、单项选择题1.幼儿教师做课题的根本立足点是A.本班的教育与养护问题B.提高幼儿师资素质问题C.园本课程研究问题D.儿童秩序、规则意识养成问题【解析】: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前教育研究问题的来源。
探讨研究问题的来源,首先要关注幼儿园自身的保教问题。
幼儿教师做课题的根本立足点应该是本国,甚至本班的教育与养护问题。
幼儿园与教师身边存在的各类问题、困难与积累经验往往就是课题生成的源泉。
2.应用性研究问题的研究成果对学前教育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的指导价值。
其中涉及学前教育在某一方面、某一地区、某一部门的实际问题属于应用性研究问题的A.第一层次B.第二层次C.第三层次D.第四层次【解析】: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研究问题的类型。
研究问题可分为理论性研究问题和应用性研究问题。
应用性研究问题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涉及的是全局的学前教育的实际问题;第二层次是指涉及学前教育在某一方面、某地区、某一部门的实际问题;第三层次是指涉及学前教育工作中个别的实际问题。
3.根据研究活动对问题探讨的深度不同可将研究问题分为不同类型,其中关心“为什么”的问题,研究难度较大的研究是A.描述性研究B.因果性研究C.预测性研究D.多元性研究【解析】: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研究问题的类型。
根据研究活动对问题探讨的深度不同可将研究问题分为三种类型,其中因果性研究问题是探索和揭示学前教育中几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问题。
这类研究关心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其研究层次较高,难度也比描述性研究要大。
4.下列不属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核心目的是A.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B.为家长服务C.促进学前儿童健康发展D.促进个体专业成长并获得经济收益【解析】:D二、多项选择题5.以研究活动对问题探讨的深度为划分依据,研究问题可分为A.因果性研究问题B.纵向研究问题C.自选研究问题D.追踪实验研究法问题E.应用性研究问题【解析】:A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研究问题的类型。
第二章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贝雷迪将比较分为两种类型, 1、平衡比较,它指的是在不同研究区域之间作对称 得比较,从一国获取的信息必须有从另一国家获取 的可比信息相对应,强调资料的对等和平衡。
2、阐释比较。它指的是将不同国家的教育
实践随意取来,用比较的观点对资料的意义
进行说明。在进行阐释比较时,不可能作总 体概括,也不可能得出或推导出任何法则。
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
(一)区域研究
对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教 育实践进行的研究。按研究内涵的大小,可 分为:
1.整体研究: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各个方 面所进行的综合研究。 2.局部研究:对某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的某个方 面进行的研究。
(二)问题研究:
对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学前教育制度和学前 教育实践进行的比较研究。按比较的内容,可 分为:
第二节 学前比较教育研究方法举例
一、贝雷迪的比较研究四步法 二、诺亚与埃克斯坦的科学与量化的方法 三、霍姆斯的问题法 四、埃德蒙· 金的比较教育方法论
贝雷迪的比较研究四步法
两大研究模式: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 区域研究:描述和解释两个阶段; 比较研究:并置和比较两个阶段。 上述四个阶段构成了其著名的比较四
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媒体 (一)印刷媒体:学前教育年鉴、词典、书籍、 期刊、报纸等都是关于比较学前教育方面信息 的主要媒介。 (二)人际媒体:学前教育研究协会、研究组 织、研究机构、个人国际性交际网络都是获取 比较学前教育方面知识的一种媒介。
(三)科技媒体:广播、卫星电视、音像制品、 计算机通信网络,也是获取比较学前教育方面 知识的重要媒介。
过上述两个阶段有目的对各国教育资料进行收集和 分析之后,必须将资料系统化,从中确定共同的比 较标准,然后对各国资料分类并置,分析其共同点 和不同之处,形成比较分析的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