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霍力岩版

合集下载

最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霍力岩版

最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霍力岩版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时:总课时54节,3节/周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考核方式:考查授课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开课单位:教育科学系教材:《学前教育研究方法》(2011年3月第1次版)霍力岩、姜珊珊、李敏谊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课程的性质专业必修课,教学对象为学前教育专业类学生。

总学时数为54,占2个学分。

二、课程的目标了解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掌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学会科学地提出问题、阅读研究文献、形成假设、设计研究方案、编制和使用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方法、使用统计工具和程序分析资料、撰写规范的科研论文;能够使用上述技能对他人和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形成科研兴教的意识和能力,为学前教育类专业学生将来从事教育科研奠定理论和能力的基础。

三、教学的基础(一)学生应先掌握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教育学科知识,学会理论地分析、思考问题和多角度地观察学前教育现象,分析、解决其中的问题;(二)学生还应预先学习掌握教育测量和统计相关知识和计算机技术,以便于在教育研究的教学实践中能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学前教育研究概述第一节学前教育研究的本质与特性第二节学前教育研究的功能第二章学前教育研究的范式和理论建构第一节学前教育研究的范式与知识观第二节研究路径与研究方式第三节逻辑体系与理论建构第三章学前教育研究的伦理第一节针对研究对象的保护法规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第四章基本过程第一节操作程序第二节论文的写作第五章抽样第一节抽样的基本概念第二节抽样的概率理论第三节概率抽样第四节非概率抽样第六章观察法第一节观察法的概述第二节观察法的操作程序第七章问卷法第一节问卷法概述第二节问卷的设计与实施第三节问卷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第八章访谈法第一节访谈法概述第二节访谈法操作程序第三节针对儿童的访谈第九章内容分析法第一节内容分析法概述第二节内容分析法的设计与实施第三节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第十章测验法第一节测验法概述第二节测验的选用与编制第十一章行动研究第一节行动研究概述第二节行动研究的内容五、课程的教学策略(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英文名称:Educational Research Methods of Pre-school Children课程编码:0402922009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2课程总学时:32 其中理论 32 学时实践 0 学时先修课程: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后续课程: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学前教育评价适用专业: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修(制)订日期:2018.8.27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掌握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设计研究方案、查阅资料、调查分析、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技能。

(一)知识目标1.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了解教育研究的伦理规范。

(二)能力目标1.会设计教育研究的方案。

2.会灵活运用问卷、访谈、观察等基本的研究方法。

3.会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

4.会对研究资料做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会撰写研究报告。

(三)价值观目标1.具有严谨的学术态度。

2.遵守研究的伦理规范。

四、课程教学安排【教学单元一】:教育研究概述(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教育研究的含义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与步骤。

掌握教育研究的伦理规范。

(二)学时:4 其中理论:4 实践:(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教育研究概述第二节教育研究的伦理第三节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与步骤。

教学难点:选题的技巧。

【教学单元二】: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包括:抽样、变量、测量、误差、效度和信度等。

(二)学时:4 其中理论:4 实践:(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抽样第二节变量第三节测量第四节误差第五节信度和效度(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抽样的方法,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教案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教案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教材的第三章“观察法与研究”,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观察法的定义、类型、实施步骤以及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观察法的概念,掌握观察法的基本类型和实施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法进行学前教育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深入研究学前教育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观察法的实施步骤和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观察法的定义、类型及其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案例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视频,让学生思考如何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观察法的定义及类型。

(2)观察法的实施步骤。

(3)观察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3. 实践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教材中的案例,分析观察法的应用过程和效果。

4. 例题讲解:(1)设计一道观察法的应用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观察方案,对幼儿园某项活动进行观察。

(2)拓展延伸:介绍其他研究方法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观察法2. 板书内容:(1)观察法的定义、类型(2)观察法的实施步骤(3)观察法在学前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观察方案,对幼儿园某项活动进行观察。

2. 答案要求:(1)明确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

(2)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3)详细记录观察过程和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研究方法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名称(英文):Research Method of Preschool Education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0510036周学时:3总学时:60学分:3先修课程:儿童发展0-8、学前教育原理、普通心理学、教育与心理统计授课对象:教育专业本科学生三、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用科学的方法探讨教育教学领域内的各种关系、现象,并揭示其规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应用性学科,是一门为解决教育问题、探讨教育未知、创建教育理论提供基本思路与方法的工具性学科。

课程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动手操作,课堂讨论,小组发言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基本概念,具体步骤,各种不同的范式,理论和实践方法,包括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研究设计,抽样方法,常用的统计分析以及SPSS的基本应用等。

学生将组成科研小组,选择一个题目,尝试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各小组的交流中经历每一个具体的研究步骤,最后完成研究报告。

四、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研技能,并向学生阐述在撰写毕业论文中会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

课程的具体目标如下:了解什么是科学研究1●了解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了解为什么要进行科学研究●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具体步骤●掌握选择研究课题的方法●掌握进行文献综述的方法●获得设计研究的内容和技巧●掌握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访谈法、观察法和问卷法●掌握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的方法●了解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的区别和适用范围●掌握进行简单统计分析的技能●掌握科学的呈现研究结果的技能●掌握如何撰写研究报告与毕业论文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六、修读要求课堂小组活动本课程为研究探索类课程,要求学生在课程中根据要求完成课题研究,主要实施方式为各班学生根据选题组成研究小组,开展文献综述、研究设计、实施研究与研究报告等环节的课程活动。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概述》教案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概述》教案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概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概述》教材的第一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类型、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等。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对学前教育研究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研究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学前教育研究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其研究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类型和研究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板书用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幼儿园的实践案例,引发学生对学前教育研究的思考。

2. 新课导入:(1)讲解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类型。

(2)分析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3.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具体的研究案例,让学生了解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小组讨论,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并说明理由。

6. 知识拓展:介绍学前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未来发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

(2)结合实际,设计一个学前教育研究方案。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理解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和过程方面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研究文献,提高研究素养。

(2)组织学生参加学术活动,了解学前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突出。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指导性。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1. 确保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学前教育研究的方法。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概述》精品教案(1)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概述》精品教案(1)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概述》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详细讲解研究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研究类型、研究过程及方法论原则。

具体内容包括:1. 学前教育研究的定义与功能2. 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3. 学前教育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论原则4. 学前教育研究的伦理问题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学前教育研究的定义、功能、类型及过程。

2. 了解并运用学前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培养科学研究素养。

3. 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研究伦理问题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前教育研究的定义、功能、类型及过程。

难点:学前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及其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板书工具、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学前教育研究的实践案例,引发学生对研究学前教育问题的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学前教育研究的定义、功能,让学生对学前教育研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研究类型:列举并解释学前教育研究的几种基本类型,如描述性研究、相关性研究、实验研究等。

5. 伦理问题:介绍学前教育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如保护研究对象权益、遵守科研诚信等。

6. 实践情景引入:给出一个学前教育研究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其研究类型、过程及方法论原则。

7. 例题讲解:针对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8. 随堂练习:布置几个关于学前教育研究的问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概述2. 板书内容:(1)定义与功能(2)研究类型(3)研究过程与方法论原则(4)伦理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学前教育研究的定义、功能及类型。

(2)结合实际,设计一个学前教育研究的选题,并说明其研究过程及方法论原则。

(3)谈谈你对学前教育研究伦理问题的认识。

2. 答案:(1)定义:学前教育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学前教育领域的问题进行系统性探讨的过程。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会科学地提出问题、查阅文献、设计研究方案、编制与使用收集资料的工具和方法、资料分析方法,撰写规范的科研论文;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形成初步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为将来从事教育科研奠定理论和能力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建议教材
霍力岩、姜姗姗、李敏谊著,《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年版。

1.主要参考书刘晶波主编,《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1.阳曼超、主编,《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2.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3.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制订人:
审核人:
2020年6月。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大纲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大纲引言:本课程旨在培养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科学研究的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学前教育科研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科研的基本技能,培养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一、课程目标:1.了解学前教育科研的意义和价值;2.掌握学前教育科研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3.了解科研计划、研究设计、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等研究过程的基本方法;4.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学前教育科研概述(2学时)1.学前教育科研的发展历程与现状2.学前教育科研的意义和价值3.学前教育科研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学前教育科研的基本概念(4学时)1.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2.学前教育科研的特点与要求3.学前教育科研的分类与特点第三章学前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12学时)1.科研计划与研究设计2.论文写作与论证方法3.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4.统计学在学前教育科研中的应用5.科研过程中的伦理与知识产权问题6.学前教育科研报告的撰写与表达技巧第四章学前教育科研工具与技术(4学时)1.图书与文献检索技巧2.互联网与数据库检索技巧3.学前教育科研软件的应用第五章学前教育科研实践与创新(6学时)1.学前教育科研项目的申报与管理2.科研团队建设与合作3.学前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与应用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PPT演示等方式,将科研方法的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2.案例分析:引用学前教育领域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习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讨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的实践操作,掌握科研过程中的实际技能。

5.科研报告:要求学生进行科研报告,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课程设计:综合考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兼顾基础与应用,确保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学时:总课时54节,3节/周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
授课对象:学前教育专业
开课单位:教育科学系
教材:《学前教育研究方法》(2011年3月第1次版)霍力岩、姜珊珊、李敏谊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
专业必修课,教学对象为学前教育专业类学生。

总学时数为54,占2个学分。

二、课程的目标
了解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掌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学会科学地提出问题、阅读研究文献、形成假设、设计研究方案、编制和使用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方法、使用统计工具和程序分析资料、撰写规范的科研论文;能够使用上述技能对他人和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形成科研兴教的意识和能力,为学前教育类专业学生将来从事教育科研奠定理论和能力的基础。

三、教学的基础
(一)学生应先掌握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教育学科知识,学会理论地分析、思考问题和多角度地观察学前教育现象,分析、解决其中的问题;
(二)学生还应预先学习掌握教育测量和统计相关知识和计算机技术,以便于在教育研究的教学实践中能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学前教育研究概述
第一节学前教育研究的本质与特性
第二节学前教育研究的功能
第二章学前教育研究的范式和理论建构
第一节学前教育研究的范式与知识观第二节研究路径与研究方式
第三节逻辑体系与理论建构
第三章学前教育研究的伦理
第一节针对研究对象的保护法规
第二节基本原则
第三节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
第四章基本过程
第一节操作程序
第二节论文的写作
第五章抽样
第一节抽样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抽样的概率理论
第三节概率抽样
第四节非概率抽样
第六章观察法
第一节观察法的概述
第二节观察法的操作程序
第七章问卷法
第一节问卷法概述
第二节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第三节问卷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第八章访谈法
第一节访谈法概述
第二节访谈法操作程序
第三节针对儿童的访谈
第九章内容分析法
第一节内容分析法概述
第二节内容分析法的设计与实施
第三节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
第十章测验法
第一节测验法概述
第二节测验的选用与编制
第十一章行动研究
第一节行动研究概述
第二节行动研究的内容
五、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从教育和幼儿园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学前教育科研的要分析解决的问题,指明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的知识的具体运用。

(二)讲练结合。

先练后讲或先讲后练,适时进行案例分析,当堂反馈,增强教育科研方法的运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突出合作探究式学习。

从学生面临的真实的学前教育问题出发,把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学习过程和学生的实际研究过程结合起来,教学过程中突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六、学时分配
七、课程的考核方式
(一)课堂表现(10分):考察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练习、讨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平时作业(20分):考察学生收集资料能力,研究设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合作研究意识。

作业形式:1.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撰写一份开题报告(15分);2.小组合作设计一份观察报告或问卷调查报告(15分)。

(三)期末测评(70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的基本概念、操作程序和具体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以上面三种形式来检查、考核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和水平,各种考核形式各自占有一定的百分比数,三者加总后为最后的实际得分。

八、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教材
1. 霍力岩等编《学前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2. 张宝臣等编:《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二)参考资料
1. W·维尔斯曼著,袁振国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
2.科林·兰克希尔等著,刘丽译:《教师研究:从设计到实施》,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3.华国栋编:《教育科研方法》,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郭春彦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6. 张燕,邢利娅编著,《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 陶宝平编著,《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