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煤矿职业危害

煤矿职业危害
煤矿职业危害
目录
• 煤矿职业危害概述 • 煤矿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 • 煤矿职业危害的治理措施 • 煤矿职业危害的案例分析 • 煤矿职业危害的法律法规与标准
01
煤矿职业危害概述
定义与分类
Hale Waihona Puke 定义煤矿职业危害是指煤矿从业人员 在生产过程中面临的潜在危害, 包括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和环 境因素对人体的伤害。
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抗震手套、抗震鞋等个体防护用 品,减少手和脚受到的振动危害。
限制工作时间
合理安排矿工的工作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接触振动 源。
防暑降温措施
通风降温
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利用自然风或机械通风降 低工作场所的温度。
洒水降温
在工作场所地面或墙壁上洒水,利用水分蒸发吸 热原理降低温度。
个体防护
02
煤矿职业危害的预防措 施
通风措施
01
02
03
通风设施
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包 括风门、风窗、风桥等通 风设施,确保风流的控制 和调节。
通风管理
加强通风管理,定期对通 风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 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粉尘控制
通过通风降低工作场所的 粉尘浓度,减少粉尘对矿 工呼吸系统的危害。
防尘措施
除尘设备
配备除尘设备,如除尘器、喷雾降尘 装置等,降低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
粉尘监测
建立粉尘监测制度,定期对工作场所 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粉 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个体防护
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尘口罩、防尘 眼镜等个体防护用品,确保矿工的呼 吸系统和眼睛得到有效保护。
防噪声措施
噪声控制设备
其他作业
包括瓦斯抽放、排水等作业过 程中产生的各种职业危害。

煤矿井下作业职业危害及预防和案例分析

煤矿井下作业职业危害及预防和案例分析
煤矿井下作业职业危 害及预防和案例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
煤矿井下作业职业危害及预防
2
案例分析
3
煤矿井下作业职业危害及预防
1
煤矿井下作业职业危害及预防
煤矿井下作业职业危害及预防
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复杂, 存在多种职业危害,主 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煤矿井下作业职业危害及预防
1. 尘肺病
尘肺病是煤矿工人最常见的职业病,由于长期吸入煤尘 和粉尘,矿工的肺部会受到严重损伤,导致呼吸困难、 咳嗽等症状。预防措施包括使用防尘口罩、加强通风、 定期检查身体等
1
煤矿井下作业职业危害及预防
煤矿井下作业职业危害及预防
煤矿井下作业职业危害及预防
10. 肌肉骨骼损伤
由于长时间弯腰、低头、重复性动作等,煤 矿工人容易造成肌肉骨骼损伤,如腰间盘突 出、颈椎病等。为预防这类危害,应合理安 排工作时间,定期进行体检,加强锻炼等
煤矿井下作业职业危害及预防
11. 接触有害化学物质
-
THE PROFESSIONAL TEMPLATE
在煤矿井下作业过程中,工人可能会接触到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如酸性气体、有机溶剂 等,可能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等造成刺激或腐蚀。为预防此类危害,应加强通风,佩戴 防护用品,定期检查身体等
煤矿井下作业职业危害及预防
12. 精神压力和心理问题
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封闭、孤独,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长时间的工作也可能会对矿工的心理 造成影响,如焦虑、抑郁等。为缓解心理问题,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改 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等
煤矿井下作业职业危害及预防
2. 机械伤 害
煤矿井下设备繁多, 操作不当或维护不良 都可能导致机械伤害 。为避免机械伤害, 应定期检查设备、培 训操作人员、佩戴防 护用品等

煤矿职业危害预防制度(3篇)

煤矿职业危害预防制度(3篇)

煤矿职业危害预防制度煤矿作为传统的能源产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高危职业,存在着许多职业危害。

为了保障煤矿工人的安全和健康,必须建立完善的职业危害预防制度。

一、煤矿职业危害的特点1. 物理危害:煤矿中存在高温、低温、高湿、高压等物理因素,容易导致工人中暑、冻伤、高压电击等事故。

2. 化学危害:煤矿作业中会产生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等,这些有害气体对工人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3. 职业病危害:煤尘、温度、湿度等因素容易引起工人患上煤工尘肺、高血压、心脏病等职业病。

4. 机械危害:煤矿中的大型机械设备、运输设备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引发机械伤害事故。

5. 精神危害:煤矿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工作强度大,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容易导致工人出现疲劳、压力等精神危害。

二、煤矿职业危害预防制度的建立煤矿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建立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发生,保护煤矿工人的生命健康。

制度的建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规章制度:建立煤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各种岗位的职责、操作方法、安全要求等,确保作业的安全可靠。

2. 岗位风险评估:对煤矿各岗位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各岗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3. 安全培训:开展煤矿职业危害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4. 防护设施:根据岗位的特点和存在的危害,为工人提供相应的防护设施,如安全帽、防护服、呼吸器等。

5. 定期体检:对煤矿工人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早期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6. 事故报告和调查:对煤矿发生的事故进行详细记录和调查,总结事故的原因和教训,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7. 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8. 管理监督:建立健全的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对煤矿职业危害预防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煤矿职业危害与灾害防治

煤矿职业危害与灾害防治

煤矿职业危害与灾害防治一、煤矿职业危害煤矿职业危害是矿山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接触煤尘、毒气、噪声、振动、放射性物质等因素造成的身体和心理危害。

这些危害是与煤矿工作紧密相关的,其危害程度和种类随着煤矿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1. 煤尘危害煤尘是在煤矿工作中产生的一种颗粒物,这些细小的颗粒物在空气中漂浮着,工作人员长时间接触这种颗粒物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产生呼吸道疾病,例如煤工肺、尘肺等。

这些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包括气短、咳嗽、胸闷等。

2. 毒气危害在煤矿的开采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例如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等,这些气体对人体的健康具有极大的威胁,会使工作人员感到不适,严重者甚至会影响生命。

3. 噪声危害煤矿工作现场与设备的噪声也会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长时间接触噪声会导致听觉功能障碍,并且会引起头痛、失眠、易怒、注意力不足等心理疾病。

4. 振动危害在煤矿工作中,很多的设备都会产生振动,如果频率和幅度较大,会对工人的手腕和脊柱造成影响,进而产生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腰椎病等。

5. 放射性物质危害在某些煤矿中,会含有放射性物质,例如铀、钍、钾等,如果矿工长期接触这些放射性物质,会使其患上放射病,严重甚至会导致死亡。

二、灾害防治煤矿灾害是指在煤矿开采和处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的意外事件,例如煤与瓦斯突出、煤尘爆炸、火灾、矿井塌陷等。

这些灾害会严重威胁到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预防和防治。

1. 瓦斯控制瓦斯是指在煤矿工作中产生的一种气体,如果瓦斯无法及时排放,因其易燃性和爆炸性,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此,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合理布局瓦斯抽放孔,安装瓦斯抽放设备,及时排放瓦斯等,来控制瓦斯的产生和积聚,降低瓦斯爆炸的风险。

2. 煤尘防治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正确选用防煤尘设备,对煤粉进行湿法喷淋处理、调整矿井风流方向、合理设置呼风机和压风机等措施,来防止煤尘的产生和扩散,降低煤尘爆炸的危险。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煤矿作业场所是一种具有较高职业病风险的工作环境,工人在这里长期接触煤尘、噪音、高温等因素,容易患上煤炭工人职业病,如煤工尘肺、噪音性聋等。

为了保障煤矿工人的健康,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

本文就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1.控制煤尘污染煤尘是煤矿作业过程中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为了控制煤尘的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湿法喷洒降尘剂,降低煤尘浓度;(2)提高采煤机、输送机等设备的密闭性能,避免煤尘外扬;(3)加强通风系统的改建,确保煤矿作业场所的通风良好;(4)使用矿工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保护工人的呼吸道不被煤尘侵害。

2.防止噪音污染(1)在源头上减少噪音的产生,选择低噪音设备;(2)采取隔声、降噪措施,如加装隔音罩、适当间隔设备等;(3)工作人员佩戴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设备,降低噪音对耳朵的伤害。

3.控制高温、高湿环境(1)改善通风设备,提高空气流通;(2)设置通风降温设备,如风冷机、冷却塔等;(3)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作业;(4)提高工人的防暑水平,加强防暑设备配备,如饮用矿泉水、佩戴隔热服等。

4.健康监测和保健定期进行工人的职业病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问题。

此外,还需要进行职业病教育和宣传,提高工人对职业病防治的意识和水平。

对于已经患病的工人,应及时进行治疗,并关注其康复情况。

5.加强管理和监督完善煤矿作业场所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

建立职业病防治监督机制,加强对煤矿作业场所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加强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宣传培训,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落地实施。

总之,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从源头控制煤尘、噪音等污染物的产生,改善工作环境,保护工人的健康。

此外,还需要进行健康监测和保健工作,加强管理和监督,保障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煤矿职业危害-煤矿职业危害

煤矿职业危害-煤矿职业危害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2002年6月1日实施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2—2002)
煤尘
时间加权
(游离SiO2 平均容许 含量<10%) 浓度(
mg·m-3)
短时间接触容 许浓度
(mg·m-3)
总尘
4
6
呼吸性粉尘
2.5
3.5

二、煤矿粉尘监测管理制度
❖ 做好煤矿粉尘监测工作,各煤矿必须设立测 尘组织机构,建立测尘管理制度和测尘数据 报告制度,并配备专职测尘人员。煤矿企业 必须按国家规定对生产性粉尘进行监测。
❖ (5)汇总检查结果。
❖ (6)分析检查结果中异常指标是否与职业危害因 素有关。
❖ 在煤矿企业中,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生产 性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生产性噪声和震动 、不良气象条件和放射性物质等。

1、生产性粉尘
❖ 生产性粉尘是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可 产生于煤炭生产的全过程,如岩尘、煤尘、 水泥尘和混合性粉尘等。可引起矽肺病、煤 工尘肺病和水泥尘肺病。

2、有害气体
❖ 在矿井空气中,由于多种原因可存在CH4、 CO、CO2、氮氧化物及H2S气体等。
❖ 2、《职业病目录》(卫生部卫法监发 [2002]第108号): 10大类115种。

❖ 1、尘肺(13种)职业病目录
❖ 2、职业放射性疾病(11种) ❖ 3、职业中毒(56种) ❖ 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 ❖ 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 ❖ 6、职业性皮肤病(8种) ❖ 7、职业性眼病(3种) ❖ 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 ❖ 9、职业性肿瘤(8种) ❖ 10、其他职业病(5种)

第二节 煤矿粉尘浓度的监测与管理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

04
提供必要的防护设备, 保障员工健康
06
遵守法律法规,接受政 府监管和检查
降低事故率
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完善安全设施,降低事故风险
加强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提高应急救援能力,降低事故损失
改善工作环境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加强通风设 施,降低粉 尘浓度
08
《煤矿职业危 害防治应急预
案》
09
《煤矿职业危 害防治信息报
告规定》
10
《煤矿职业危 害防治法律责
任规定》
行业标准
煤矿安全规程:规 1 定了煤矿安全生产 的基本要求
职业病防治法:规
2
定了职业病防治的
基本原则和要求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
3
条例:规定了煤矿
职业危害防治的具
体措施和要求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4 规定了煤矿安全监 察机构的职责和权 限
采用降噪技 术,降低噪 音污染
加强照明设 施,提高工 作环境亮度
定期进行职 业健康检查, 保障员工健 康权益
保障员工权益
完善法律法规, 保障员工权益
加强培训教育, 提高员工安全意

提供安全设备, 降低职业危害风

加强监督和管理, 确保职业危害防 治措施有效实施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
5
化管理体系:规定
了煤矿安全生产标
准化管理的具体要
求和方法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
6
技术规范:规定了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
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企业责任
01
制定职业危害防治计划, 确保员工安全
03
定期进行职业危害检测, 确保工作环境安全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煤矿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之一,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煤矿开采作业的特殊性,劳动者在工作中往往面临着一系列的职业危害。

为了保障煤矿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治对策。

下面将对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进行详细探讨。

一、煤尘危害1. 煤尘对呼吸系统的危害:煤尘中的微小颗粒物容易进入人体呼吸道,长期吸入会使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导致咳嗽、痰多、气急等症状。

严重时可引发职业性尘肺、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疾病。

2. 煤尘对眼睛的危害:煤尘会使眼睛发炎、刺痛,并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等眼部职业病。

防治对策:煤矿企业应加强煤尘控制,提高煤粉捕集效率,建设尘毒害岗位隔离区域;员工应佩戴口罩、防护眼镜等个体防护装备,定期体检,减少煤尘对身体的危害。

二、瓦斯危害1. 瓦斯爆炸危害:瓦斯是煤矿中最主要的危险气体,一旦积聚、泄漏到一定浓度,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很容易引发爆炸事故,造成严重伤亡。

2. 瓦斯中毒危害:长期暴露在含有大量瓦斯的环境中,瓦斯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造成身体疲劳、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长时间接触瓦斯还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害。

防治对策:煤矿企业应加强瓦斯检测与排风系统建设,提高瓦斯监测仪器的敏感性和可靠性,建立完善的瓦斯监测与报警机制;员工应接受相关培训,学会正确使用瓦斯检测仪器,保证瓦斯含量在安全范围内。

三、物理因素危害1. 噪声危害:煤矿作业中,机械设备、爆破声等会产生高强度噪音,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引发噪声聋、心血管疾病等病症。

2. 振动危害:煤矿机械设备的振动会对人体的神经、血管和关节造成损伤,导致手指僵硬、手臂麻木、腰痛等职业疾病。

防治对策:煤矿企业应加强噪声与振动监测,采用隔离、吸音、降噪等技术手段控制噪声与振动;员工应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煤矿作业存在着诸多职业危害,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采取正确的防治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
一、粉尘污染
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煤尘、岩石尘等粉尘污染非常严重。

这些粉尘进入人体会导
致职业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疾病。

因此,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煤矿通风系统的管理,使之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对于容易飞扬的物质,如煤尘、矸石等,需采用湿法降尘技术。

3、应按照规定佩戴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

二、噪声污染
煤矿作业现场噪声污染严重,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会导致职业性听力损伤和神经病变。

因此,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合理设计煤矿作业场所和机器设备,降低引起噪声污染的源头。

2、加强对职工的职业健康知识教育,引导职工佩戴防护耳塞或耳罩。

3、避免在休息区或生活区设置与工作有关的区域,避免工作噪声对生活造成干扰。

三、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常见的危害之一,例如煤与矸石垮塌、地质构造裂缝等。

这些灾害给井下工作带来巨大的潜在危险,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1、在开采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灾害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加强对潜在灾害区域的巡查和监测。

3、采取正确的工作方式和安全保障措施,确保职工的安全。

四、化学品危害
煤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化学物质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氢气、氮氧化物等。

这些有害气体如直接吸入人体会出现各种疾病或生命危险,因此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对开采工作区域定期检测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以及进行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
的设置。

2、尽可能采用无毒无害的化学品和工艺流程。

3、指导职工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如防毒面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