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职业危害的现状与对策措施实用版

合集下载

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

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

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煤矿作为重要的能源产业,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职业病危害问题。

为了保障矿工的健康和安全,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变得特别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针对煤矿职业病危害的整改措施及其具体实施方案。

二、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1. 加强煤矿通风系统改造为了降低煤矿中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浓度,需要加强煤矿通风系统的改造。

具体措施包括增加通风设备的数量和规模,提高通风系统的效率,确保矿井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 完善煤矿防尘设施煤矿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是职业病危害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了减少粉尘对矿工的危害,需要完善煤矿防尘设施。

具体措施包括增加湿式除尘装置的数量和覆盖面积,提高除尘装置的效率,确保矿井中粉尘浓度低于国家标准。

3. 强化煤矿个体防护措施个体防护是矿工自身保护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矿工的个体防护意识和能力,需要加强培训和教育工作,提供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并建立健全的个体防护管理制度。

4. 完善煤矿卫生管理制度煤矿卫生管理制度是保障矿工健康的基础。

为了完善煤矿卫生管理制度,需要加强煤矿卫生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机构,加强对矿工健康状况的监测和管理。

5. 加强煤矿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估为了及时掌握煤矿职业病危害的情况,需要加强煤矿职业病危害监测和评估工作。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定期对煤矿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实施方案1. 制定整改计划根据煤矿职业病危害的具体情况,制定整改计划。

整改计划应包括整改目标、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间等内容,确保整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 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责任人,落实整改责任。

整改责任人应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整改工作的实施,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落实。

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矿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宣传教育内容包括职业病的危害、防护知识和个体防护措施等,形式多样,如宣传册、宣传片、讲座等。

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

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

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煤矿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开采和利用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煤矿工人面临着严重的职业病危害问题,如尘肺病、噪声聋等。

为了保障煤矿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来减少职业病危害。

二、整改措施1. 加强煤矿通风系统建设通过改善煤矿通风系统,保证矿井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空气的供应,减少煤尘、有害气体等对工人的危害。

具体措施包括增加通风机数量和功率,改进通风管道布局,提高通风系统的效率等。

2. 优化煤矿作业工艺通过改进煤矿作业工艺,减少煤尘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和扩散。

例如,采用湿式喷雾降尘技术,有效地抑制煤尘的产生;采用封闭式作业方式,减少有害气体的释放等。

3. 强化职业健康监测加强对煤矿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测,及时发现职业病患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疾病的扩散。

监测内容包括煤尘、有害气体等的浓度,工人的体检情况等。

4. 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向煤矿工人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耳塞、防护眼镜等,确保他们在作业过程中不受职业病危害的侵害。

同时,加强对工人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意识。

5. 完善职业健康教育加强对煤矿工人的职业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教育内容包括职业病的症状和预防方法、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等。

6. 强化煤矿安全监管加强对煤矿安全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煤矿企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三、整改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整改措施的效果,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监测煤尘和有害气体的浓度变化,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

2. 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评估职业病发病率的变化情况。

3. 进行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

4. 定期组织职业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工人的职业健康意识和防范能力。

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

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

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引言概述:煤矿职业病是指在煤矿作业过程中,由于工人长期接触煤尘、有毒气体等因素而导致的一系列疾病。

为了保障煤矿工人的健康和安全,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应当得到高度重视。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阐述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的具体内容。

一、改善通风条件1.1 安装高效通风设备:煤矿井下通风设备的安装是改善通风条件的关键。

应优先选择高效通风设备,如主风机、局部通风设备等,确保矿井内空气流通畅通。

1.2 加强通风系统维护:定期对通风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清理通风管道内的积尘,保持通风系统的畅通,避免煤尘积聚。

1.3 实施合理通风方案:根据矿井的特点和工作区域的不同,制定合理的通风方案。

合理安排通风风量和方向,确保矿井内空气质量符合安全标准。

二、加强煤尘管理2.1 实施湿法降尘:在煤矿作业过程中,采取湿法降尘措施,如喷水、喷雾等方法,有效减少煤尘的扬尘量。

湿法降尘可以降低煤尘的浓度,减少工人吸入煤尘的机会。

2.2 安装煤尘采集设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安装煤尘采集设备,如除尘器、吸尘器等,及时清理煤尘。

采集煤尘后,进行合理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2.3 加强作业场所清洁:定期清理作业场所的煤尘,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

清洁作业场所可以减少煤尘的积聚,降低工人吸入煤尘的风险。

三、控制有毒气体3.1 安装气体监测设备:在煤矿作业区域安装气体监测设备,及时监测有毒气体的浓度。

一旦发现有毒气体超标,应即将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工人的安全。

3.2 加强通风换气:通过加强通风换气,及时排除有毒气体。

合理安排通风系统的工作,确保有毒气体不会在矿井内积聚。

3.3 提高工人的防护意识:加强对工人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有毒气体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工人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减少吸入有毒气体的风险。

四、加强职业健康监护4.1 定期体检:对煤矿工人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

体检结果可以为工人提供健康指导,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煤矿是煤炭资源的开采和生产基地,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

随着煤矿深度开采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煤矿职业危害问题也日益突出。

煤矿工作环境恶劣,作业条件艰苦,工作强度大,煤矿事故频发。

据统计,煤矿事故是造成劳动者伤亡和身体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煤矿职业危害及其防治对策,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煤矿职业危害的主要类型1. 煤尘危害:煤矿开采和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煤尘,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煤尘环境中容易引发煤尘肺病,严重影响工人的健康。

2. 有毒气体危害:煤矿内部存在着一定量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一旦浓度过高,会危及生命安全。

3. 噪音危害:煤矿机械设备的运行、氢气爆炸产生的气浪声以及工人作业时的喧闹声等,都会对工人的听力造成严重损害。

4. 机械伤害:煤矿内大型机械设备多,工人在操作和维护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5. 人为因素危害:由于煤矿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工人在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中,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吸毒等心理问题,从而引发意外伤害。

以上种种危害,都严重威胁着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煤矿职业危害的防治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1. 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风险防范意识。

加强工人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生产知识素质和技能水平,确保工人能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具,掌握逃生自救的技能。

2. 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配备必备的劳动保护设备。

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作业规程》等法律法规,强化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加大对煤矿生产工艺的监督检查力度,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

3. 加强环境治理,控制职业危害源头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煤矿间歇性喷射和久饥耐饱试验的次数,减少煤尘释放浓度,减少有毒气体的生成。

在矿井中采用更加科学的通风系统,降低有毒气体浓度。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1. 引言1.1 煤矿职业危害现状煤矿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但同时也是一个高危行业。

由于煤矿作业环境恶劣,工作条件艰苦,职业危害问题日益凸显。

煤矿职业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煤尘对健康的影响,煤矿作业中会产生大量的煤尘,长时间暴露在煤尘环境中会引发呼吸道疾病、肺部疾病等健康问题;其次是有毒气体的危害,煤矿内部常常积累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工人长时间暴露在这些有毒气体中容易中毒甚至危及生命;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煤矿作业中存在着各种危险机械设备,操作不当易发生事故;高温环境也会给工人带来较大伤害,煤矿深处温度较高,工人长时间暴露易导致中暑等问题。

煤矿职业危害现状严峻,对工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加强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意识,重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煤矿职业健康监测机制至关重要。

只有做好职业危害防治工作,才能保障煤矿工人的健康与安全。

1.2 煤矿职业危害的严重性煤矿职业危害的严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长期接触煤矿环境中的有毒气体和煤尘会严重威胁矿工的健康。

煤尘可引起矿工患上煤尘肺病,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死亡;一些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等对矿工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均有严重危害,甚至导致中毒死亡。

煤矿中存在许多机械设备,若操作不当或设备老化可能会造成事故伤害矿工。

煤矿坍塌、爆炸、火灾等事故常常发生,给矿工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损失。

煤矿中的高温环境也会给矿工带来身体上的严重伤害,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易患中暑、晕厥等疾病。

由此可见,煤矿职业危害的严重性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

【200字】1.3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的重要性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的重要性在于保障煤矿工人的健康与安全,维护煤矿生产的正常进行。

煤矿职业危害如果得不到有效防治,将会对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而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给煤矿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更会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

煤矿职业危害及防治对策煤矿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领域,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许多职业危害问题。

煤矿工作环境恶劣、作业条件艰苦,职业危害种类繁多,工人群体健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针对煤矿职业危害问题,本文将探讨其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有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职业危害因素分析煤矿作为重工业生产领域,其职业危害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粉尘、有毒气体、噪声、机械震动和高温等。

1.粉尘危害:在煤矿作业中,煤炭开采、洗选、装车和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煤尘不仅对作业场所的环境造成污染,更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威胁。

长期暴露在煤尘环境下,容易引发职业性尘肺、肺结核等呼吸系统疾病。

2.有毒气体危害:煤矿工作面常常存在瓦斯、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这些气体不仅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危害,还会引发爆炸和窒息事故。

3.噪声危害:煤矿开采和运输过程中,机械设备噪声很大,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下,会导致工人听力下降、头晕耳鸣等问题。

4.机械震动危害:在挖掘、运输和装车等过程中,机械设备产生的震动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容易引发筋骨损伤、关节疼痛等疾病。

5.高温危害:部分煤矿作业场所在地下,工作环境温度高,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引发中暑、脱水等问题。

二、职业危害防治对策针对煤矿职业危害问题,必须加强对危害因素的防范和控制,保障工人身体健康和安全。

以下是防治对策的具体建议:1.粉尘控制:加强煤矿通风系统的建设和改造,使用湿式喷淋、封闭式循环等措施进行粉尘治理,减少粉尘的扩散和沉积,保护工人呼吸系统健康。

2.有毒气体防范:定期对煤矿进行通风换气,安装瓦斯检测仪、一氧化碳报警器等安全设备,增强对有毒气体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危害事故的发生。

3.噪声控制:采取降噪措施,例如对机械设备进行隔音处理、佩戴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减少工人在噪声环境下的暴露时间。

4.机械震动防范:对振动设备实施定期检查和维护,使用减振装置,采用符合职业卫生标准的工作方式和方法,避免机械震动对工人身体造成伤害。

煤矿企业职业危害的现状与对策措施示范文本

煤矿企业职业危害的现状与对策措施示范文本

煤矿企业职业危害的现状与对策措施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煤矿企业职业危害的现状与对策措施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通过对煤矿企业职业病危害的调查可知,煤矿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矽尘、煤尘、水泥尘等),噪声(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等),毒物( 、、、、、等),振动不良气象条件(高温、高湿等),电磁辐射(氡及其子体、工频电磁场等),工人劳动强度大,作业姿势不良等。

1.1 生产性粉尘危害煤矿企业职业病危害中以粉尘造成的尘肺病危害最为严重。

造成生产性粉尘危害的主要原因一是煤矿作业场所粉尘防治措施不完善导致粉尘普遍严重超标;二是煤矿接尘工人多;三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不到位。

煤炭企业职业危害中以粉尘危害造成的尘肺病最为严重。

尘肺发病率高的原因,一是作业环境差,粉尘浓度普遍超标;二是接触粉尘工人多,患病人数总量大。

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对23个省市1万6792个煤矿企业的调查统计,截至20xx年,累计尘肺病例15万3027例,累计尘肺病死亡人数5万8681人,现患病例9万4346人。

20xx年新增尘肺病例5629例,尘肺病死亡人数2470人。

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

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

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一、背景介绍煤矿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但同时也存在着职业病危害问题。

为了保障矿工的健康与安全,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被提出并实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煤矿职业病危害的整改措施。

二、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1. 完善煤矿职业病危害监测体系煤矿应建立完善的职业病危害监测体系,包括对煤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因素的监测。

通过定期监测,及时了解煤矿职业病危害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

2. 强化煤矿通风系统建设煤矿应加强通风系统的建设,确保矿井内的空气流通,降低有害气体浓度。

通风系统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对于老旧煤矿,应加大改造力度,提高通风系统的效果。

3. 加强煤矿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煤矿应配备必要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包括防尘口罩、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对于高风险作业区域,应加强防护设施的配置,并提供相应的培训,确保矿工正确使用防护设施。

4. 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煤矿应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对矿工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早期症状。

同时,应加强对矿工的职业健康宣教,提高其职业病防护意识。

5. 推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煤矿应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要加强对矿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煤矿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6. 加强煤矿职业病危害监督检查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煤矿职业病危害的监督检查,确保煤矿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整改。

对于发现问题的煤矿,应及时责令整改,并进行追责。

三、整改效果评估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措施的效果需要进行评估。

评估包括对职业病危害指标的监测和分析,以及对矿工健康状况的调查。

通过评估结果,可以了解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四、职业病危害整改的意义煤矿职业病危害整改的意义重大。

首先,整改措施可以保障矿工的健康与安全,减少职业病发生率。

其次,通过整改,可以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最后,整改措施的实施,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有利于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F-ED-J4233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煤矿企业职业危害的现状与对策措施实用版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煤矿企业职业危害的现状与对策措施实用版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通过对煤矿企业职业病危害的调查可知,煤矿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矽尘、煤尘、水泥尘等),噪声(机械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等),毒物( 、、、、、等),振动不良气象条件(高温、高湿等),电磁辐射(氡及其子体、工频电磁场等),工人劳动强度大,作业姿势不良等。

1.1 生产性粉尘危害煤矿企业职业病危害中以粉尘造成的尘肺病危害最为严重。

造成生产性粉尘危害的主要原因一是煤矿作业场所粉尘防治措施不完善导致粉尘普遍严重超标;二是煤矿接尘工人多;三是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监护不到位。

煤炭企业职业危害中以粉尘危害造成的尘肺病最为严重。

尘肺发病率高的原因,一是作业环境差,粉尘浓度普遍超标;二是接触粉尘工人多,患病人数总量大。

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对23个省市1万6792个煤矿企业的调查统计,截至20xx年,累计尘肺病例15万3027例,累计尘肺病死亡人数5万8681人,现患病例9万4346人。

20xx年新增尘肺病例5629例,尘肺病死亡人数2470人。

其中,国有重点煤矿累计尘肺病例13万2011例,累计死亡人数达到5万6394人,现患病例7万5617例。

20xx年新增尘肺病例4153例,死亡人数2338人;地方国有煤矿企业累计尘肺病例1万8928人例,累计死亡人数1509人,现患病例1万7419例,20xx年新增尘肺病例888例,死亡人数为111人;乡镇煤矿企业累计尘肺病例2088例,累计死亡人数778人,现患病例为1310例。

20xx年新增尘肺病例588例,尘肺病死亡人数为21人。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钻眼、爆破、掘进、采煤、顶板管理、煤(或矸石)的装载、运输转载点、卸载点、溜煤眼放煤口、煤仓放煤口、选矸、破碎和筛选等各个生产环节产生大量的煤尘或矽尘;锚喷支护时产生水泥尘等。

由于各个煤矿的地质条件、采掘方式、通风状况、开采机械化程度和综合防尘措施的不同,使得生产过程中粉尘和作业环境空气中粉尘的浓度也各不相同。

煤矿生产过程产生的粉尘量的比例大致为:采煤工作面约占45%~80%,掘进工作面约占20%~38%,锚喷作业点约占10%~15%,运输通风巷道约占5%~10%,其它作业点约占2%~5%。

且各作业点的机械化程度越高,产生粉尘的量相应越大。

根据对某煤矿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检测结果:采煤工作面总粉尘浓度平均12.3 ,最高浓度174.5 ,合格率为45.6%;呼吸性粉尘浓度平均5.6 ,最高浓度23.7 ,合格率为32.3%;岩石及半煤岩掘进工作面总粉尘浓度平均11.2 ,最高浓度75.3 ,合格率为73.2%;呼吸性粉尘浓度平均4.2 ,最高浓度35.4 ,合格率为67.3%;溜煤眼、运输转载点和卸载点总粉尘浓度平均4.7 ,最高浓度38.4 ,合格率为74.3%;呼吸性粉尘浓度平均3.2 ,最高浓度12.3 ,合格率为67.2%。

该检测结果说明煤矿生产过程的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特别是煤巷)、溜煤眼和卸载点作业场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较严重,同时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作业工人多集中在这些岗位,因此煤矿粉尘对煤矿作业工人危害最严重。

1.2 噪声危害噪声危害主要来源于煤矿生产爆破、凿岩、采煤、运输、通风和瓦斯抽放等过程各种机械设备的转动,如主风机、压风机、局部通风机、采煤机械、皮带输送机、凿岩机、煤电钻机、瓦斯抽放站电机等。

根据对某煤矿噪声检测结果:主风机等效连续A声级91dB(A),最大值106dB(A),最小值78dB(A);机房值班室等效连续A声级67dB(A),最大值82dB(A),最小值57dB(A),合格率为85.3%;瓦斯抽放站等效连续A声级84dB(A),最大值96dB(A),最小值80dB(A);值班室等效连续A声级65dB(A),最大值78dB(A),最小值61dB(A),合格率为87.4%。

主风机和瓦斯抽放站噪声虽然超标,但工人只在定时巡视时才暴露在高噪声中,每工作班暴露时间为40~90min,因此对作业工人危害较小。

井下的噪声由于设备原因未测定,根据现场调查和经验分析煤矿工人的噪声危害主要存在于井下的凿岩机、局部风机、采煤机和爆破等作业场所,在这些作业场所由于机器设备功率大、空间狭小、反射面大,易形成混合噪声,声压级在82~130dB(A)之间,作业工人多,暴露时间长,空间密闭,工人多无个体防护。

1.3 生产性毒物危害煤矿开采过程中包括的生产性毒物主要有、、、、、等。

、主要来源于煤层,可存在于井下生产的各个环节,主要存在于采煤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和回风巷等;、及主要来源于井下爆破、瓦斯煤尘爆炸、火灾和煤的自燃等,尤其是爆破后未及时排出炮烟或者排除不彻底,浓度较高;主要来源于有机物的腐烂(坑木)、含硫矿物的水解、氧化与燃烧等。

根据对某煤矿选择井下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回风巷、溜煤眼、运输转载点、进风巷等有代表性的检测点进行检测,各检测点、、、和的浓度均未超标。

检测结果表明煤矿在正常生产状态下,生产性毒物的危害较轻,这是由于对安全浓度控制要求比职业中毒要求高,在通风排放的同时也降低了其它毒物浓度。

但要注意引起的急性中毒,气体可积存在矿坯裂隙、空洞和废矿井中,可能发生高浓度有毒气体突然溢出而引起急性中毒的危险,同时要重点防治、突出引起的危害。

1.4 振动危害振动危害主要来源于井下采煤和掘巷工作面作业工人用凿岩机、电煤钻凿岩打眼产生的局部振动,其次是空气压缩机、通风机、振动筛等各种机器产生的振动。

1.5 不良气象条件不良气象主要是指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的高温、高湿,机电设备硐室产生的高温,不同地点风速的大小等。

2 煤矿企业职业危害因素防治存在的问题2.1 煤矿企业职业病防治机构及管理制度不完善国有大型煤矿尽管基本上都设有职防管理机构和专兼职职防工作人员,并建立了相关管理制度,但存在着职业危害防治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管理水平低,检定、监测仪器设备不足或严重老化等问题,基础工作十分薄弱。

地方煤矿多数未设职业病防治机构,有的仅有专兼职管理人员,职防工作基本上由当地职防机构或委托国有重点煤矿职防机构进行,不能正规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乡镇煤矿则没有职防机构,也没有专兼职人员,职业病防治工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多数个体煤矿和少数国有煤矿企业未按《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或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建立健全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制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培训制度,建立健全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职业病防治工作仅有非专业人员兼职管理,职业病防治工作处于空白状态。

部分国有煤矿虽然有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专兼职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并建有部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但由于专业人员不足,管理水平低,检测设备不足或老化等原因,使得职业病防治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2.2 煤矿企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意识较差煤矿企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意识较差,职工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由于缺乏对《职业病防治法》等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煤矿企业对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重视煤矿安全工作和经济效益,对职业病危害防治意识较差、管理不力,职业危害防治基础工作很薄弱。

一方面,部分职工对自身所处的环境、职业危害造成的后果、职业病防护手段缺乏必要的了解,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漠,防护用品质量没有保证、发放数量不足,使用不当、甚至不使用等,都是造成尘肺病多发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煤矿未对管理人员和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卫生培训,管理人员和工人对职业病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够,缺乏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和技能,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淡漠。

2.3 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不足煤矿企业普遍存在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导致在煤矿建设过程中未按“三同时”规定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和卫生审查,煤矿职业病防护设施未按国家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导致职业病防护设施先天不足。

部分煤矿企业的职业病防治仪器、装备不能及时更新和增加,有的企业缺少必要的粉尘监测仪器,不能按规定对作业场所产生的粉尘进行定期监测,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状况,更谈不上及时采取防护和整改措施。

煤矿建成投产后各种职业病防护设施不符合防护要求,且不能正常使用和维护。

主要是综合防尘设施降尘效果不好,如喷雾头雾化效果差、安装数量较少,在采掘工作面回风巷未按要求设置防尘水幕;其次是防尘设施未能正常使用,工人没养成使用防降尘设施的习惯,如出煤不洒水,放炮时不开净化水幕,煤层未注水,未湿式凿岩、钻眼,放炮时未使用水炮泥或水封爆破,巷道未洒水除尘等;三是防降尘设施单一,起不到有效降低粉尘浓度的作用;四是工人缺乏职业病防治知识,存在违章作业;五是未按标准给工人配发个体防护用品,少数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也不符合标准,工人不能正确使用和维护。

由于煤矿企业对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不足,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和设施仍较传统和单一,井下粉尘和有毒有害物质的稀释及气候环境的调节,主要靠喷洒、通风来解决,新的综合防护技术未得到开发和运用。

同时,煤矿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设备不能及时配置、维护和更新,不能按规定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不能及时掌握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更谈不上对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超标的点进行治理。

2.4 监管部门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各级监管部门观念转变还不到位,少数领导认为加强安全监管对减少伤亡事故的效果立竿见影,因此对煤矿造成死亡等安全事故十分重视,而对职业病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职业病的危害虽不像安全事故那样触目惊心,但其潜在的危害范围更大;对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则是讲得多、做得少,没有把职业卫生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没有真正纳入安全生产日常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