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合集下载

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一、本文概述在现代城市规划中,街道步行空间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形象。

然而,当前许多城市的街道步行空间设计忽视了人性化的需求,导致步行环境不佳,影响了市民的出行体验和身心健康。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通过分析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原则和具体实践案例,为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界定了街道步行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概念,阐述了其内涵和重要性。

接着,从人的行为心理、生理需求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出发,提出了人性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可识别性和文化性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分析,深入探讨了人性化设计在街道步行空间中的具体应用,如步行道的规划、休息设施的布置、景观环境的营造等。

文章总结了人性化设计在街道步行空间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以期为我国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推动城市规划和设计领域对街道步行空间人性化设计的重视,提高城市步行环境的质量,为市民创造更加宜居、宜行的城市生活空间。

二、街道步行空间现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街道步行空间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然而,当前街道步行空间的设计与实施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步行空间的规划布局不尽合理。

在一些城市中,步行空间被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等挤压,使得行人只能在狭窄的空间中穿行,安全隐患大。

同时,步行空间的连续性经常被打断,如被停车场、占道经营等行为占据,使得步行者无法顺畅到达目的地。

步行空间的设施配置不足。

座椅、垃圾桶、照明等设施的缺乏,使得步行空间的使用体验大打折扣。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也亟待加强,以满足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出行需求。

再者,步行空间的环境品质有待提高。

部分街道步行空间存在卫生状况差、绿化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市民的出行体验。

浅谈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浅谈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浅谈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摘要:从人的审美观点和生理需求的角度出发,介绍人性化的城市街道步行空间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

分析如何对城市街道步行空间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如何从人的角度出发,人的行为模式,人的视觉感受,心理感受出发设计出符合人性化的步行空间。

关键词:城市街道;步行;步行空间;人性化设计Abstract:Proceed from peoples aesthetic standard and angle of the physiological demand , recommend humanized urban street walk space should follow the human-oriented basic criterion . Analyze how walk to urban street space go on the humanized design.Key words: Urban street;Walk;Walk in the space;Humanization is designed城市的街道是构成城市的重要骨架,人们对城市最直接最经常的感受来自于街道,街道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间。

由此可见,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对于步行者,对于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品质至关重要。

1 步行空间的概念步行首先是一种交通类型,一种走动的方式,但它也为进入公共环境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

一个人一次步行外出可能兼有公务、观光或散步的目的,也可能分三次去做这些事。

而提供步行的这一空间就是本文要讨论的对象——步行空间。

2 人性化设计的概念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中心和尺度的,用以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物质和精神需要,营造舒适的空间,使人们享受空间的使用趣味和快感,让人性得以充分的释放与满足,从而让人的心理更健康、情感更丰富、人性更加完善,达到人物和谐,这是本文要讨论的另一个主要内容。

探讨市政道路的人性化设计

探讨市政道路的人性化设计

探讨市政道路的人性化设计
市政道路的人性化设计是指在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考虑到行人、骑行者和驾驶员的需求,以提升道路安全、便利性和舒适度的设计措施。

人性化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加人性化、可持续发展和宜居的城市环境。

下面将探讨市政道路中的人性化设计。

人行道的设计是市政道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部分。

人行道的宽度应该足够容纳行人和骑行者,使人们能够舒适地步行或骑行。

人行道可以设置成互相独立的区域,如行人和自行车道的分离,这样可以提高行人和骑行者的安全。

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也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方面。

交通信号灯应该合理设置,以增加行人和骑行者的通行便利和安全。

在繁忙的交叉口设置行人专用信号灯,以确保行人安全穿越道路。

适时设置倒计时信号灯,可以提醒行人和骑行者在信号变红之前尽快通过。

市政道路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到驾驶员的人性化需求。

道路宽度和标线的设置应该使驾驶员更容易驾驶,同时减少车辆的拥堵和事故。

在道路宽度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置车道宽度足够宽,使驾驶员更容易变道和超车。

在道路交叉口设置转弯信号灯,可以更好地引导驾驶员进行转弯操作。

除了人行道和交通信号灯的设计,还可以通过路边设施的设置来实现市政道路的人性化设计。

在人行道的两侧设置座椅、遮阳棚和绿化带,以提供休息和遮阳的场所。

增加公共自行车停车桩和公交车站等设施,可以方便市民的出行。

市政道路还应该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如老年人、残疾人和孩子等。

在人行道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这些特殊人群的需求,例如设置坡道和无障碍通道,以方便他们的行动。

城市道路的人性化空间

城市道路的人性化空间

城市道路的人性化空间城市道路的人性化空间现如今,全球城市化进程不可逆转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的增长,更关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祉。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交通流动的通道,更是城市居民社交和休闲的场所。

因此,城市道路的人性化空间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人性化空间是指对城市道路进行设计和改造,使之更加适应居民的需求和喜好,创造出舒适、愉悦的环境。

人性化空间的建设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如交通安全、环境美观、休闲娱乐等等。

这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够促进城市的社会交流和文化融合。

首先,人性化空间的建设应注重交通安全。

道路是车辆与行人共同使用的场所,因此必须确保交通的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可以通过设置人行道、停车位、交通标识等措施来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此外,应该加强对驾驶员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违法行为。

其次,人性化空间的建设还应注重环境美观。

城市的环境美观是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

在城市道路的设计和改造中,应注重绿化、美化环境,营造一个美丽、宜人的生活空间。

可以通过种植树木、花草等植被,修建景观小品、喷泉等景观设施,打造宜人的城市环境。

同时,还应加强城市垃圾分类和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人性化空间的建设还应注重休闲娱乐的功能。

城市道路不仅仅是交通的通道,也可以是居民放松休闲的场所。

在城市道路的设计和改造中,可以设置休闲广场、健身器材、户外游乐设施等。

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也可以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和社交。

同时,人性化空间的建设还应注重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在道路设计和改造中应该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展示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可以通过雕塑、艺术装饰、文化标识等手段,展示城市的独特魅力,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的人性化空间的建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何让街道设计更加人性化

如何让街道设计更加人性化

如何让街道设计更加人性化街道,是城市的脉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舞台。

然而,在许多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街道设计往往更侧重于交通功能,而忽略了人的需求。

那么,如何让街道设计更加人性化呢?首先,要充分考虑行人的安全与舒适。

这意味着合理规划人行道的宽度,确保行人有足够的空间行走,避免与车辆争道。

同时,设置清晰明确的行人过街设施,如斑马线、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并且要保证这些设施的位置便利,符合人们的出行习惯。

在道路交叉口,应给予行人足够的过街时间,避免出现行人走到一半信号灯就变红的尴尬情况。

为了提高行人的舒适度,人行道的地面材质也很重要。

应选择平整、防滑、耐磨的材料,避免出现坑洼积水的现象。

在一些气候炎热的地区,可以考虑采用具有降温效果的材质,减轻夏日高温对行人的影响。

此外,在人行道上设置遮阳避雨的设施,如行道树、遮阳棚等,能让行人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都能有较好的出行体验。

其次,街道的功能应该多元化。

除了交通功能,街道还应该是人们社交、休闲和购物的场所。

可以通过设置街边公园、广场、长椅等设施,为人们提供休息和交流的空间。

在一些商业街道,可以适当增加室外的餐饮区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

同时,鼓励街边店铺设置外摆区域,不仅能增加商业活力,也能丰富街道的景观。

街道的景观设计也是体现人性化的重要方面。

绿化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净化空气、降低噪音。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和花卉,形成四季有景的效果。

此外,街道的照明设计也不容忽视。

要保证足够的亮度,让人们在夜间行走感到安全,同时照明灯具的造型和布局也应该与街道的整体风格相协调,营造出独特的夜景。

对于特殊人群的需求,街道设计也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

比如,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使用者和行动不便的人士出行。

在人行道上设置盲道,并确保盲道的连续性和准确性,为盲人提供可靠的引导。

同时,在公共交通站点设置方便老年人和残疾人上下车的设施。

浅谈城市道路上的人性化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上的人性化设计

1人性化设计是城市道路现代化发展的 内在诉求 、
城市规模和功能的不断强化,导致 了城市道路现代化 交通的变化, 这 既带来 了交通 自由、 方便 、 活, 同时也 带来 了大 气污染 、 灵 但 交通事故 、 噪 声 、 通拥 挤 等 问题 。这 些 问题 的 产 生 , 质 原 因在 于 总 体 设 计 上 的 失 衡 , 交 本 没有把人性化 的理念系统地贯穿于创造和设计活动中。 随着社会和技术的 不断进步, 设计活动 中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就 愈发重要和深 远。特 别是在城 市道路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以人 为本 , 要把机动车 、 自行 车、 行人 及周围的环 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程度 地满足行人 的交通 活动需求 ,使道路交 通实 用 、 全, 安 并且 舒 适 、 观 、 利 。 美 便 2: 、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 的人性化 道路的使用质量和交通运输状态取决于道路线形设计 。良好的线形设 计, 为交通运输提供安全迅速 的便利 , 同时也能有效融合沿线 自然 景观, 消 除驾乘人员的疲惫 。 因此, 道路线形设计要结合《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中的缓和 曲线的最小 长 度 要 求 , 了主 干 线 道 路 和 交 通 性 干 道 不 宜 采 取 较 多 的 转 折 外 , 般 的 除 ~ 道 路 都 可 以采 用 适 当 的 转 折 , 设置 较 大 的 曲线 。 同 时要 考 虑 驾 驶 者在 视 角 和 心 理 方 面 的 要 求 来 确 定 缓 和 曲线 的 长 度 , 活 掌 握 , 心 设 计 、 复 比 灵 精 反 较, 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 这样的设计可 以使得沿线两侧建筑物, 自然暑 色有所变 化, 驾驶者操 作平顺过渡 , 消除长直 线 的单调 感, 除司机 的疲 解 劳, 遏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保证行车安全 , 平稳。 3 道路横断面设计 的人性化 、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尽量保证行人 、 , 机动 化 与非机动化车辆的安全 分离, 保证道路管线和 中央分隔带 的安全布设及 沿 街建筑 的和谐统一。强调公交优先 , 有条件 的情况下设置 公交专用道及港 湾 式车 站 。道 路 绿 化率 应 满 足 《 市 道 路 绿 化规 划 与 设计 规 范》 求 。 城 要 人行道横 断面设 计: 要注重平整度 , 人行道铺装 图案 设计既要考虑美 观, 更要注重实用、 安全 。 要保证人行道平整度 、 密实度, 尽可能采用防滑砖 铺砌。 人行道与单位 门口上车坡道的关系要做到一般高差在 0 8 _m之 . ~l5 间。行人在上, 车辆在下 。车行道与人行道高差较大时, 一方面要考虑 单位 车辆进 出, 另一方面要尽量保 留人行道上的既有树木及 电杆 。可将车行道 和 人 行 道 设 计 为 两 个 纵 坡 , 续 保 留两 者 之 间 的 高 差 , 位 上 车 坡 道 与 车 继 单 行道之 间基本平齐或顺 接, 单位上车坡道 与人 行道之 间采用踏 步 ( 高差较 大 时) 或坡道衔接 ( 高差较小时) 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采用挡墙分隔 , , 挡 墙 外 侧 可 进 行 适 当 装 饰 , 样 既 满 足 功 能 要 求 , 能 节 省 土 方 量 , 护 树 这 又 保 木 。为 了功能上的区分和景观上的需要 , 自行 车道设计为彩色 ( 把 红色) 沥 青混凝土路面, 人行道采用灰 白色 晶石彩砖 , 收到 了良好效果。 非 机 动 车道 横 断 面 设 计 。 由 于我 国道 路 系 统 功 能 不分 明 , 通 性 和 生 交 活 性 道 路 功 能合 一 , 同动 力 性 能 的车 辆 混 行 成 为 我 国城 市道 路 交通 的 普 不 遍 问题 , 特别是非机动车 出行受 到行人和机动车 的干扰 , 出行 的安全 和速 度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据 G 52 0 9 《 B 0 2 — 5 城市道 路交通 规划设计规 范》 中

道路设计人性化考量与步行友好城市

道路设计人性化考量与步行友好城市

道路设计人性化考量与步行友好城市在当今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道路设计不再仅仅关注交通效率与车辆通行能力,人性化考量与步行友好性逐渐成为衡量现代城市道路设计质量的重要标尺。

一个步行友好的城市不仅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社会交往,增强社区活力,并对环境保护产生积极影响。

以下是构建步行友好城市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的六个核心要点:一、安全性优先安全性是步行友好城市的基础,道路设计需确保行人安全无虞。

这包括设置明确的行人专用道,采用减速带、人行横道以及交通信号灯等设施,减少交通事故风险。

同时,加强夜间照明,确保行人在低光照条件下的可见性和安全性。

此外,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设计更加贴心的保护措施,如设置防滑材料、无障碍通道等。

二、连通性与可达性步行友好的城市道路网络应确保行人能够便捷地到达目的地,无论其位于城市的哪个角落。

这意味着需要构建密集而连贯的人行道网络,连接住宅区、商业区、公园、公共交通站点等关键区域。

此外,通过优化路口设计,减少过街距离和等待时间,提升行人的出行效率。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应重视历史街区的步行化改造,保留和恢复原有的步行路径,保持城市肌理的连续性。

三、人性化尺度与舒适度道路设计应遵循人性化尺度原则,确保步行空间宽敞、布局合理。

合理设置座椅、遮阳设施、休息区等公共设施,为行人提供休憩空间,特别是在高密度商业区和长距离步行路径上。

此外,通过绿化带、行道树、花坛等景观元素,不仅美化城市环境,还能提供遮阴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提升步行体验的舒适度。

四、环境友好与可持续性步行友好城市道路设计应融入环境友好理念,采用透水铺装减少雨水径流,实施雨水花园、生态沟渠等措施,提高雨水回收利用率,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同时,鼓励使用低碳、可再生材料进行道路建设和维护,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在照明方面,采用节能灯具和智能控制系统,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光污染。

五、文化与艺术融合步行友好的城市道路不仅是通行的空间,也是展示城市文化和艺术的舞台。

街道人行道设计如何更加人性化

街道人行道设计如何更加人性化

街道人行道设计如何更加人性化在城市的脉络中,街道人行道不仅仅是供人们行走的通道,更是城市生活的舞台,承载着人们的日常出行、社交互动和休闲娱乐。

然而,在许多城市中,人行道的设计却未能充分考虑到人们的实际需求,导致行走体验不佳。

那么,如何才能让街道人行道的设计更加人性化呢?首先,安全性是人行道设计的首要考量。

这包括确保行人与机动车的有效分离,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合理设置人行道与车行道的高差,安装防护栏杆或绿化带,能够清晰地划分出两者的界限,让行人行走时感到安心。

同时,要保障人行道地面的平整和防滑,避免因地面不平整或湿滑导致行人摔倒受伤。

特别是在雨雪天气,良好的排水系统和防滑材料的选用至关重要。

其次,人行道的宽度设计要合理。

足够的宽度能让行人自由行走,避免拥挤和碰撞。

一般来说,主干道旁的人行道宽度应不小于 2 米,以满足行人流量较大时的通行需求。

在商业区、学校、医院等人流密集的区域,更应适当拓宽人行道,为行人提供舒适的行走空间。

此外,还要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如设置轮椅通道和盲人专用道,保障残障人士的出行权利。

舒适性也是人性化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行道的地面材质应选择舒适、环保且耐用的材料。

例如,透水砖能够有效地渗透雨水,减少积水,同时也能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在炎热的夏天,地面材料的比热容不宜过高,以减少地面的热量反射,降低行人的不适感。

合理设置休息设施,如长椅、花坛边缘等,让行人在行走过程中能够有地方稍作休憩。

照明设计对于人行道的人性化同样重要。

良好的照明能够提高行人在夜间行走的安全性,同时也能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

路灯的亮度和分布应合理,避免出现盲区。

可以采用节能型灯具,既满足照明需求,又能降低能源消耗。

此外,灯光的颜色和亮度也要考虑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避免造成光污染。

绿化是美化人行道环境、提升行人舒适度的重要手段。

行道树不仅能够为行人遮荫,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空气质量。

在选择树种时,要考虑到树木的生长习性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确保树木能够茁壮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摘要:从人的审美观点和生理需求的角度出发,介绍人性化的城市街道步行空间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

分析如何对城市街道步行空间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如何从人的角度出发,人的行为模式,人的视觉感受,心理感受出发设计出符合人性化的步行空间。

关键词:城市街道;步行;步行空间;人性化设计Abstract:Proceed from peoples aesthetic standard and angle of the physiological demand , recommend humanized urban street walk space should follow the human-oriented basic criterion . Analyze how walk to urban street space go on the humanized design.Key words: Urban street;Walk;Walk in the space;Humanization is designed城市的街道是构成城市的重要骨架,人们对城市最直接最经常的感受来自于街道,街道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间。

由此可见,城市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对于步行者,对于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品质至关重要。

1 步行空间的概念步行首先是一种交通类型,一种走动的方式,但它也为进入公共环境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

一个人一次步行外出可能兼有公务、观光或散步的目的,也可能分三次去做这些事。

而提供步行的这一空间就是本文要讨论的对象——步行空间。

2 人性化设计的概念人性化设计是以人为中心和尺度的,用以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物质和精神需要,营造舒适的空间,使人们享受空间的使用趣味和快感,让人性得以充分的释放与满足,从而让人的心理更健康、情感更丰富、人性更加完善,达到人物和谐,这是本文要讨论的另一个主要内容。

图1图23 步行空间的历史背景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从历史上看,城市步行空间出现的时间非常早。

古代城市的街道都是步行的,后来出现了轿子、马车和自行车等代步工具。

它们数量小速度慢,不影响行人的活动与安全。

到了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带来了人车矛盾,造成生活中很大的不便。

随着城市的发展,现代意义的城市兴起以后,人车分离的步行空间变得更加迫切。

但是在人本主义理论兴起以前,城市街道的步行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公共设施在设计时很少考虑到人的特殊需要,也没有从人文关怀的深度去考虑。

它们很少关注人,更谈不上人性化设计了。

当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心理学派兴起以后,人们在设计时,开始逐渐认识到设计应该以人为核心,为人而设计。

城市街道的步行空间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欧美以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因为工业化程度较高,经济力量比较强大,公共建设的投资比较大,公共空间的建设也比较完善;但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等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发展就比较落后。

我国的步行空间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早在封建社会,我国的城市街道已经有了人车分离,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比较发达的,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工业化起步比较晚,经济比较落后,公共建设落后于西方的发达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各个城市都加快了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关注城市发展和人的关系。

4 如何设计人性化的步行空间人性化的城市街道步行空间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

在设计步行空间时,应以人的行为模式、视觉感受、空间心理感受作为设计的关键,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4.1 城市街道的步行空间首先必须要满足步行者步行的需求4.1.1 步行的空间要求步行是需要空间的,使人们不受阻碍和推搡、不太费神地自由行走是基本的要求。

在拥挤程度可以自由确定的情况下,双向步行交通的街道和人行道上可通行密度的上限大约是每米街宽每分钟通行10~15个人。

如果密度继续增加,可以观察到步行交通明显趋于分成两股平行的逆向人流。

当步行者最后不得不靠在街道的右边才能通行时,活动的自由就受到了限制。

人们就不再照面,而是一个挨着一个在行列中行进。

这种状况显然是太拥挤了。

因此,在设计时确定人流的上限是十分重要的。

4.1.2 “带轮的步行”交通要求我们还要考虑婴儿车、轮椅、购物小车等“带轮的步行”交通对空间的特殊要求。

这种类型的步行交通,需要比通常情况更宽敞的尺度。

另外有路缘石的人行道,在各路口应设缘石坡道,如图1。

在有高差的地方,还应设置残疾人通道,坡度不大于1/12。

图34.1.3 地面铺装的人性化设计铺装的材料选择和形式构成对步行者步行时的舒适度和心理暗示有很大的影响。

步行交通对于路面铺装材料是相当敏感的。

如图2中的道路铺装只适合园路中运用,如在公共的步行空间中,就会对步行者的步行带来不便。

一般来说,恶劣的路况对于步行交通也有不利的影响。

城市街道步行空间应设盲道,公交候车站地段应设提示盲道,如图3。

步行道与车行道应用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如图4。

在步行道较窄而人流较拥挤的地方,可将行道树池用带孔的金属等盖板覆盖,这样既不影响行人在上行走也不影响树木的灌溉。

图4图5图64.1.4 步行距离、路线、道路的质量步行者会选择最适合的又相对最便捷的线路。

在特定条件下,确定适当距离的关键不仅是实际的自然距离,更重要的是感觉距离。

如图5,这是某市一个小区街道上的一条约500米长的步行空间,在有足够空间的前提下,没有设置任何的座椅和供人欣赏的景观小品,当行人走在这样的空间中,是非常枯燥和乏味的。

而如图6,上海静安公园门口的人行道上设有供人休息的小坐椅和赏心悦目的绿化,与前者相比,行人更加愿意在这样的空间中行走。

同样500米的距离,后者会比前者在感觉上显得更短。

因此,合适的步行距离不仅与街道的长度有关,而且与道路的质量有关,包括道路的防护情况以及道路给人的感觉。

因此,我们在设计时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到景观小品的设计。

图7图8图9与迂回绕行一样,高差的变化也会给步行者带来很大麻烦。

如图7,当你步行到杭州凤起路与延安路交叉口的天桥时,你是愿意走天桥还是会选择绕道迂回呢?在延安路口的调查表明,大概有83%的行人选择绕道经人行横道过街;10%的行人直接横穿街道,只有7%的人选择天桥。

高差的变化总是给人无形中带来许多困难。

因此,在户外空间最好完全避免高差,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要处理好高差之间的联系,使其尽可能便捷,使人乐于使用。

4.2 人性化的步行空间必须有完善的设施和与整个环境相符的景观小品设施和小品虽然体量不大,但却是提高步行街景观质量的主要元素,同时,也能使街道空间充满活力。

因此,我们在设计时要注意符合人的心理行为要求和尺度要求,使布置和设计具有科学性。

4.2.1 安全性设施设计安全性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准则。

步行空间的安全性主要是要保证人的安全和活动的自由度不受汽车、噪声和其他公害的干扰。

安全性设计如天桥、地下道交通标识、路灯、红绿灯、栏杆、护柱、无障碍设施等。

要注意这些设施不仅仅具有防止事故的功能,还有增添景观的作用,因而要综合考虑它们的形态、位置、色彩、体积等。

另外,前面我们谈到过高差的变化也会给步行者带来很大麻烦,因此,在设计例如天桥、地道等设施时要充分考虑到如何更加方便步行者。

通过对杭州各个人行地道步行者通行情况的调查表明,在解放路延安路口,因为地道设有电梯,97%的选择走地道。

但在解放路中河路口,只有大约45%的人选择地道。

图10在有条件的前提下,步行空间和车行空间之间应该设有隔离,如护栏、花坛等,如图8。

在设计这种隔离带时,应该保证以下两点:①保持舒畅的行走环境。

②色彩的构思处理。

关于色调构思方面,需要引起的注意事项就是,我们所强调的护栏和花池不是街道的主角,如不采用已能够使街道变得更为整洁,那就可以不用设置。

反之,才是不得已才作为人车分离的设施手段。

因此,既然一定要使用,就必须精心设计。

而设计的关键在于充分考虑街道的氛围和风格,不要太强调自我,以免喧宾夺主。

4.2.2 便利性设计便利性设计如照明、座椅、饮水设施等,必须满足以下几点:4.2.2.1 步行者步行时驻足停留的需要大多数站立活动都有一个明确的功能特征,如停下来等红灯、驻足观望等。

在逗留区域中,人们很细心地选择凹处、转角、入口,或者靠近柱子、树木、街灯之类可依赖物体的地方驻足,他们在小尺度上限定了休息场所。

因此,作为一个人性化的步行空间,还应为步行者提供站立时的支持物。

许多欧洲城市为长时间的逗留提供了明显的支持。

人们倚在支持物上,或在支持物附近站立,如图9。

图114.2.2.2 步行者步行时小坐的需要在城市和居住区的各种公共空间中,都必须为人们安坐小憩作出适当的安排,这一点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良好的座椅布局与设计是公共空间中富有吸引力的许多活动的前提,如阅读、晒太阳、交谈等。

在设计人性化步行空间时,必须把能否为人们小坐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作为重要的因素来考虑。

图12图13如图10中,置于步行空间中央的座凳只是在景观表现图中好看。

对于使用者来说,隐蔽的空间显然更加吸引人,步行空间的边缘是最受青睐的小坐之处,如图11。

在这里,我们谈到人们对座位的选择就要先讲一下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Derkde Jonge)提出的颇有特色的边界效应理论。

他指出,森林、海滩、树丛、林中空地的边缘都是人们喜爱的逗留区域,而开敞的旷野或滩涂则无人光顾,除非边界区已经人满为患。

在城市空间同样可以观察到这种现象。

不同组群的人有不同的要求。

儿童和年轻人对于座位的类型很挑剔,在许多情况下都是随地而坐,如坐在花池边。

对这一组群而言,全局的状况比座位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其他群组的人对于座位有更高的要求。

对许多人来说,一个合适座位是安坐的基本要求。

特别是对许多老人而言,座位的舒适与实用性是很重要的,座位既要方便就坐,又能舒适地坐上较长的时间。

4.2.2.3 步行者对照明的需要图14图15景观照明是室外夜间光环境创造中最重要的照明手段,景观照明不仅要给人提供良好的视觉感受,抑制眩光的产生,而且要能够体现一定的空间环境风格,增加环境空间的美感,符合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充分利用照明艺术手法及其光色的协调,创造出和谐的环境空间气氛和意境,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理的愉悦与满足,如图12。

步行空间的照明设计就如同对这个空间的情绪反应。

步行空间照明设计必须融入整体进而衬托出环境设计的特点,力求与环境设计达成一致,而不是另成一派。

除了以上的便利设施以外,卫生设备如垃圾箱、厕所等设施既有满足步行者生理上的需求,又有保护环境卫生的作用,也是极为重要的设施。

4.2.3 美观性设施美观性设施如街道绿化、花坛、水池、喷泉、雕塑、广告牌、霓红灯、道路铺装,它们具有在公共空间中展现艺术构思,文化理念和信息以及美化环境方面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