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公共场所空间和公共生活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进行社交、休闲、运动、娱乐等活动的场所,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本文将从人性化设计、功能性设计和环境设计三个方面探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人性化设计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人性化设计要考虑到居民的需求和感受,以及其个体差异。
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需要提供人们所需要的便利设施,如座椅、洗手间、儿童游乐设施等。
此外,公共空间还应该为不同年龄、性别、身体条件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适合他们的设施和服务。
例如,在休闲公园中,可以提供健身器材、养生场所,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人性化设计给居民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和便利的服务,从而提高他们对城市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功能性设计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公共空间的功能性设计要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既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又能反映城市的文化特色。
例如,在市中心广场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还要体现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此外,公共空间的功能性设计还应该注重交通流线和交通安全。
良好的交通组织和规划能够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可访问性,同时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强居民的生活安全感。
环境设计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环境设计要考虑到城市的绿化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居民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
公共空间的植被设计要注重生态平衡和生态多样性,提供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风景。
同时,环境设计还应该注重噪音和污染的控制,为居民提供宁静和洁净的环境。
良好的环境设计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的身心健康,还能提高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优质的公共空间设计可以增加居民的社交机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减少社交孤立感。
其次,合理的公共空间设计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和休闲活动,让居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机会放松身心,减少压力。
现代都市的公共空间设计与利用

现代都市的公共空间设计与利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都市中的公共空间设计与利用问题备受关注。
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社交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互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现代都市中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公共空间。
首先,现代都市的公共空间设计应注重人性化。
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中,人的需求应该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公共空间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人的舒适体验和社交需求。
例如,在公园中设置舒适的座椅、供人们休息的亭子和提供阴凉的桂树,以满足人们对舒适环境的需求。
此外,设计师还可以在公共空间中增加互动设施,如跑步道、自行车道和健身器材等,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户外锻炼,增强社交交流。
其次,现代都市的公共空间设计应注重功能的多样性。
城市中的公共空间不仅仅是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应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在早晨,公共广场可以作为健身活动的场所;中午,可以成为人们就餐的地方;晚上,可以举办娱乐演出等文艺活动。
通过赋予公共空间不同的功能,使得人们可以在不同时间段享受到丰富多样的社交文化活动,提高公共空间的利用率。
进一步,现代都市的公共空间设计应注重环境的美化与绿化。
公共空间的美化与绿化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设计师可以在公共空间中人为创造自然景观,如引入水景、花坛和小树林等,使空间变得更加宜人。
此外,公园内的植被种植不只要追求美观,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提高。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将公共空间打造成绿色的生态系统,使城市居民能够更好地接触到自然,享受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色。
最后,现代都市的公共空间设计应注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公共空间既是城市发展的代表,也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的载体。
设计师可以在公共空间中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和历史遗迹,以展示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底蕴。
例如,在城市中心的广场上设置雕塑和纪念碑,以告诉人们城市的历史变迁;在公园中设置展示当地传统文化的景点和设施,使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感受到文化的内涵。
追求公共空间美学价值,营造更加美妙的公园城市生活

追求公共空间美学价值,营造更加美妙的公园城市生活追求公共空间美学价值,营造更加美妙的公园城市生活近年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公共空间的不足和质量的下降。
然而,公共空间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该追求公共空间的美学价值,以营造更加美妙的公园城市生活。
首先,美学价值是指美的原则和标准,包括对美的欣赏和创造。
在公共空间中,美学价值要求我们注重空间的美观和布局的合理性。
公共空间的美观与建筑风格、景观设计、绿化覆盖等因素有关。
建筑风格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景观设计应具有独特性和艺术性,绿化覆盖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们的休闲需求。
此外,公共空间的布局也决定了人们在其中活动的舒适程度。
布局要考虑到人流量、功能设置、交通组织等因素,以营造一个便利和愉悦的公共空间。
其次,公共空间的美学价值还要求我们注重空间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公共空间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休闲和娱乐需求,更应该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公共空间中,可以设置艺术品展览、文化活动、公益演出等,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通过在公共空间中加入艺术和文化元素,可以提升空间的内涵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市民来到公共空间,促进社会交流和文化融合。
除了美学价值,我们还应该注重公共空间的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
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环境问题,例如空气质量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退化等。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在公共空间中注重环境保护。
通过合理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增加绿化覆盖率、建设环保设施等方式,提高公共空间的可持续性,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此外,公共空间的建设还要考虑社会公正和包容性。
公共空间是属于全体居民的,所以在建设和管理公共空间时,应该遵循公平、公正、包容的原则,确保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共空间带来的福利。
无论是贫富差距还是文化差异,公共空间都应该成为一个人人平等的场所,为所有市民提供相同的机会和权益。
在追求公共空间美学价值的过程中,政府、设计师和居民等各方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公共休闲空间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

公共休闲空间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人们对于城市生活品质的追求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共识。
而公共休闲空间的提升,则被认为是改善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探讨公共休闲空间对于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在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中的作用与挑战。
一、城市生活品质与公共休闲空间城市生活品质是指在城市环境下人们所享受到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
而公共休闲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市民的生活体验和幸福感。
首先,公共休闲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愉悦的环境。
相比于繁忙的办公楼和拥挤的街道,公共休闲空间通常拥有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景致,为人们提供了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
其次,公共休闲空间有助于改善市民的身心健康。
市民可以在这些空间中进行各种户外活动,如晨跑、骑行、舞蹈等,增强体质,缓解压力。
此外,公共休闲空间还提供了社交互动的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与朋友邻居交流,促进社会联系和减少社交孤立。
二、公共休闲空间的作用1.提供社交互动的场所公共休闲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
人们可以在这些场所结交新朋友,拓宽社交圈子,增进邻里关系。
公园、广场等公共休闲空间还常常举办各类社区活动,促进社会融合和发展。
2.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公共休闲空间的提升可以激励人们更多地参与户外活动,从而改善身心健康。
各种形式的运动、休闲娱乐设施让人们在放松身心的同时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例如,为市民建设健身区、篮球场等设施,可以满足人们的锻炼需求。
3.提升城市形象与文化内涵优质的公共休闲空间不仅能改善居民的生活体验,还能提升城市的形象和文化内涵。
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休闲空间能吸引游客和居民,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规划和建设公共休闲空间时,应注重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以增强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
三、挑战与对策1.面临的挑战公共休闲空间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土地资源有限。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着城市的外观和面貌,更关乎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比如环境美学、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公共安全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这些问题展开探讨,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及其实践方法。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面向市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形象。
一个美丽、宜居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有助于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和归属感。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也是城市文化传承和城市形象宣传的载体,通过景观设计可以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城市精神。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城市形象管理。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需要兼顾环境美学和生态保护。
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要考虑环境美学,使城市公共空间具有艺术性和美感。
美丽的景观设计可以给市民带来愉悦的感受,有助于提升市民的幸福感。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也需要兼顾生态保护,提倡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
要合理利用植被、水体等自然资源,注重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打造健康、宜居的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也需要考虑公共安全和市民福祉。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集体领地,需要考虑市民的安全和利益。
在设计过程中,要合理规划视线、照明、通道等因素,保证市民的安全感。
要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为他们提供舒适、便利的空间环境,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包容性和共享性。
城市生活与城市公共空间艺术

“城市”这个词从字面意义来讲,是“城”和“市”两个单字组成的词。
古往以来,“城”主要是为了防御,是由城墙围起来的,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地方特色,《管子·度地》说“内为之城,外为之廓”。
“市”就现在意义上来讲能联想到市场等方面,在古代亦是如此,是交易商品的场所。
这是早期意义上的城市,现在城市的意义就更加全面了。
经济学视角下,城市是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络系统,《辞源》一书解释城市为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前不久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更是阐释了未来五年我国的主要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
不同时期我们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城市公共空间艺术也向艺术主题和艺术美学价值回归,再去追求艺术带给人类的包容性、现代性、多元化视野。
城市公共空间艺术由于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得到繁荣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城市生活[1]。
一、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影响着城市生活从广义上、理论上和实践上各个层面来看,城市地铁空间、街道、车站、广场等都属于城市公共空间。
这些区域的公共艺术的主要作用和功能在于两个方面:第一,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应用性价值,例如地标建筑具有场域引导等方面的作用;第二,具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导和推广作用,例如一些纪念性的公共空间雕塑、纪念碑等等,记录了城市的历史和城市发展的重大时刻[2]。
街道作为公共空间中范围最广的区域,它承载的文化意味就更加广泛了,城市的扩大、调整和发展都要围绕街道这一重要因素展开。
艺术进入街道除了能够有助于提升街道整体形象和人气以外,更重要的是能提升街道的文化氛围和特色,也就是可辨识度,这样就可以满足居民和游客两大类重要群体的需求。
目前,许多城市都在尝试着改变街道形象,深度挖掘街道历史和文化底蕴,形成历史久、文化深、特色多和景色美的旅游名街,以此来提升部分区域和城市整体形象。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更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休闲、交流、娱乐等多样化需求。
在当今社会,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概念、特点、作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概念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是指对城市中的公共空间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以达到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等目的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公共空间是城市中人们集中活动、休闲、娱乐的场所,如广场、街道、公园、绿地等。
景观设计则是通过绿化、艺术雕塑、水景、灯光等手段来美化和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和功能。
二、特点1. 多功能性: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如休闲放松、文化娱乐、运动健身等,因此设计的内容也需要具有多功能性。
2. 安全性:公共空间必须保证人们在其中的安全,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美观性,还需要考虑到人们的行为活动和交通安全。
3. 可持续性: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需要具有可持续性,即在设计中考虑到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因素,以保证公共空间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4. 公共性: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是为了服务广大市民,因此设计需要考虑到公共利益,注重公共性和开放性。
三、作用1. 提升城市形象: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增加城市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使城市更加美丽、宜居。
2. 促进社会交流:公共空间是人们交流的场所,良好的景观设计可以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和交流,增进社会和谐。
3. 满足多样化需求:景观设计可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如休闲娱乐需求、文化艺术需求等,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4.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良好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可以吸引游客和市民,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四、未来发展方向1. 绿色环保发展:未来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需要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增加绿植覆盖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及其治理

城市公共空间及其治理□□陈水生城市是人类物质繁荣和精神文明的中心,也是人类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指街道、绿地、公园、广场以及其他由公众所有的开放空间体。
城市公共空间最为重要的功能是其社交性,促进城市居民之间的交往、交流和生活连通。
城市的首要功能是允许和鼓励不同人、不同人群之间的会面和交流,为人类社交生活提供一个舞台。
有形的公共空间是促进社交活跃度的关键,人们面对面地交流,一系列的互动行为才能得以发生。
当人们在公共空间中产生交集并进行交流时,带来了新需求和新观点,从而使重塑社会空间和社会生活成为可能。
有意义的城市公共空间具有支持、促进和提升公共生活和公共参与的能力。
公共空间是私人、家庭和工作空间以外的必要补充,能够满足人们交往、沟通、娱乐和放松的需求。
法国思想家列斐伏尔认为,对社会空间和社会生活的需求并不仅仅是出于心理的和社会的需要,还是一种政治需要。
城市公共空间是塑造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
人们由于公共交往而形成的公共领域,是对私人领域不可或缺的平衡机制,发生在街道等公共开放空间的社会交往也能扩展人们的见识。
城市公共空间是美好生活的集聚地,也是决定一座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能为居民提供方便安全的去处,为各种活动提供便利,帮助人们培养自尊和归属感,提供愉快的经历和社会交流。
对城市居民来说,日常的公共空间是非常珍贵的,公共空间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街道、广场、公园和其它公共空间成为展现社区生活的舞台。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眼力可及,脚力可达,是维系社会群体的媒介。
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治理是个复杂系统,治理范围广泛、议题多元、任务艰巨,既关系城市公共空间的生产者、管理者和使用者等主体的利益,又涉及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等范畴;既包括城市公共空间的生产、发展和治理等环节,也涵括城市街道、广场、公园等重点空间的治理,同时还要解决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公共空间安全和公共空间流动摊贩治理等棘手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市公共场所空间和公共生活——以江浙地区城市为例——华东实地调研实习报告陆啟泉3112009784 12建筑一班摘要:现代城市生活中,城市公共场所空间是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在家和工作,人们都会在公共空间中活动,有时甚至把家庭生活和公共生活融入在一起。
公共空间为公共活动提供了场所,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参观、交流、学习的场所,一个城市的公共空间设计可以很好地体现出城市的公共生活质量,一个城市的公共生活也在促进着公共空间的丰富性。
关键字:公共空间公共生活建筑设计文化社会城市规划正文:城市中的公共场所空间是人们休闲、运动、娱乐、参观、交流的地方,它包括了城市公共绿地、商业街、集散广场、街道、博物馆、公园等等。
好的城市公共场所和公共空间设计,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价值,形成城市良好的公民风气,更可以改善城市面貌、吸引游客。
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空间里发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共同生活。
与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比较,公共生活的领域更加广阔,内容更加丰富、表现更加精彩纷呈。
[1]可见,在参与公共活动时,人们处于一个会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场所中,人们或多或少会与他人产生关系。
因此对于公共生活的场所来说,好的公共空间设计又可以令公共活动变得更有意义,更和谐,对空间尺度、公开与隐私,使用体验、文化把握得当的公共场所,更是可以令公共空间赋予自己更多的意义。
●城市街道的意义实际上,城市中很大一部分的公共空间都是由“道路”组成的。
观景的街道是城市中供人们休闲的好场所,城市的街道上行走,观察城市的车流,河道,建筑可以让人更贴近城市。
而在宁波,有一条著名的“老外滩”,现在人们可以在那里休闲观景。
宁波老外滩坐落于宁波三江口北岸的宁波老外滩1844年开埠,地处宁波市中心,位于甬江、奉化江和余姚江的三江口汇流之地,唐宋以来就是最繁华的港口之一,曾是“五口通商”中最早的对外开埠区,比上海外滩还早20年。
是目前国内仅存的几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外滩之一。
宁波老外滩1992年后开发,宁波老外滩已经成为长三角大景观之一。
老外滩目前建设为江边的景观街以及与之贴近的一条酒吧街,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的老外滩面积,却囊括了个性消费的所有功能,包括城建展馆、国际酒店、世界美食、城市公寓、行业会馆、生活天地,一举成为宁波最顶级的社交平台,一个高档次、多元化的商业街区。
老外滩通过政府改造后,酒吧街成为了人较多的娱乐场所,白天则是安静的休息地,可以安静地坐在咖啡厅享受安静的时光。
而沿江的景观街则是可以观赏甬江和其对岸的建筑。
开放性很强的沿江步行路经过改造,变成了木板路,设有观景台,休息亭,休息椅等等,融入了景观里,为行人提供了也是游客欣赏宁波城市景色的必经之地。
“老外滩”体现了地方对公共空间可以承载历史意义,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的场所,同时给他们带来对城市的认同感,这是公共生活的关怀,也是对城市的尊重。
具有历史意义的街道,还有位于杭州的“南宋御街”。
南宋御街,是南宋都城铺设的一条主要街道。
《咸淳临安志》等文献记载,铺设南宋御街一共使用了一万多块石板,但此前的考古发掘却只发现过香糕砖。
御街南起皇城北门和宁门(今万松岭和凤凰山脚路交叉口)外,经朝天门(今鼓楼)、中山中路、中山北路、观桥即今贯桥到今凤起路、武林路交叉口一带,是南宋临安城的中轴线,全长约4185米。
它是皇帝于“四孟”(孟春、孟夏、孟秋、孟冬)到景灵宫(今武林路西侧,供奉皇室祖先塑像的场所)朝拜祖宗时的专用道路。
如今,南宋御街已是充满古香古色的商业步行街,两边商铺林立。
而改造后的南宋御街的两旁,设有流通的浅水沟,浅水沟方便了两边商铺的一些用水活动以外,也让来这里行走的人感觉到活力和亲切感。
南宋御街集中展示了杭州曾经的都城风采,恢复了人们对城市的记忆,重塑了城市空间肌理,再现了老杭州的市井生活,让中西文化交相融汇。
在这里,老年人可以追忆历史,青年人可以体验时尚,外国人可以感受中国,中国人可以品味世界。
新中山路体现了历史与未来、经济与时尚、东方与西方、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体现了原真性、整体性、延续性、游赏性,实现了文旅相依、商旅相旺、居旅相宜,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唯一性,是历史与现实、传统和现代的一次完美结合。
而在南宋御街,还有王澍中山路改造项目。
"王澍-杭州中山路改造" 这是政府原本准备拓宽、立交化的城市干道,王澍的方案是完全停止拆迁,在不动迁任何一户居民的前提下,原地改造所有老旧建筑,包括历史悠久的木构民居、民国建筑和近50年的砖混民居,原住民也是维系本地文化的重要载体。
王澍在中山路上以在这里生活的人的文化为前提,改造了历史悠久的中山路,添加了一些特有的重要元素。
在王澍眼里,历史街区的保护是要有延续性的。
他认为,历史或者传统,是指一直到今天为止的连续发生的所有东西,不是说明朝是历史,清朝就不是,或者清朝是历史,民国就不是。
“我们面对的是城市,而不是一个建筑,是需要从城市的角度进行梳理。
中国现在很多打着‘保护’的名义做的设计,形同于破坏,就是‘保护性破坏’。
”他说。
[2]可见,一个公共场所,除了有提供公共活动的功能以外,还承载着更多的意义,它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体现着一个城市的人文关怀,也体现着一个城市的价值观。
而当人们来到这些场所进行公共活动时,公共活动也变得更具价值,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有人与城市的交流,文化的交流。
城市公共空间展现城市记忆,具有纪念性。
面对现在的拆迁行为,越来越多的老街被玻璃幕墙的新式大厦取代,人们可以活动的场所变得单调。
但如果城市可以尊重历史,留着一些对过往的印象,不单止是对城市形象的塑造,更是对这里的人有着心灵上的影响。
●开放的公共空间除了街道,城市中还有其他的公共开放空间可以供人们进行公共活动,譬如园林,城市广场,绿地等等。
这些开放的公共场所,与街道有所不同,因为当人们来到这些公共场所时,会进行一些停留式的公共活动,譬如休闲,看书读报,参观,运动等等;同时也会有一些流动式的公共活动,譬如散步,跑步等等。
因此,当人们来到开放式的公共空间进行公共活动时,又会有不一样的活动体验,与同一空间里面的人的交流方式也会不一样。
在杭州,有一个全国最著名的开放公共园林之一——西湖。
西湖,城边之湖,环湖一周,一日足矣。
然欲尽得西湖之美,虽十日百日不能也。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何能同时观赏,苏堤春晓、平湖秋月安能同时出现,曲院风荷、断桥残雪又怎能同时饱览。
西湖以其极具自然亲和力的和谐之美,深沉醇厚的人文之美和富有想象空间的意境之美,取得了诸多西湖中"最胜"的桂冠。
"两堤三岛"为骨架的水景水体,开敞式的环湖公园和绿地,周边散布的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直至现代的优秀文化遗存,遗迹和遗物,加之"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宏大空间背景,共同构筑了西湖与众不同。
出类拔萃的总体格局,形成以西湖十景为代表的山水实体为核心,以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博物馆文化、茶文化五大系列为基本架构的复合性文化景观。
西湖是历史悠久的园林,自秦代以来,通过前人的不断加工美化,现在已经是著名的全国景点。
而西湖最著名的要数他的点景和造景。
我国园林善于抓住每一景观特点,根据它的性质、用途,结合空间环境的景象和历史进行高度概括,常做出形象化、诗意浓、意境深的园林题咏。
其形式多样,有园额、对联、石碑、石刻等。
题咏的对象更是丰富多彩,无论是亭台楼阁、大门小桥、假山泉水、名木古树还是自然景象都可给以题名、题咏。
花港观鱼便是通过这种点景与题景的手法造景,不但丰富了景的欣赏内容,增加了诗情画意,点出了景的主题,给人以艺术联想,并有宣传装饰和导游的作用。
来自四湖五海的人都会来到杭州西湖游览,除了游客,还会有附近的居民来到这里休闲聊天。
但无论是什么人,当来到这里的时候,都会被如此美景所打动,他们不一定懂得园林,但这样的场所总会让人感觉到心旷神愉。
西湖是地理空间是不变的,或者说变化是极小的,变化的其实是她的“公共空间”。
西湖公共空间的不断扩大,既是科技的进步,也是时代的进步。
当汽车、火车、飞机成为人们日常的交通工具时,当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越来越快时,当巨大无比的地球正在变得越来越小、变成为“地球村”时,西湖的公共空间反而在反向地扩张、变大。
杭州的西湖正在变成世界的西湖,正在走向作为公共空间的西湖的扩张极限。
[3]说到园林,还有著名的苏州园林,而其中以四大园林之一的拙政园最具有代表性。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距今(2014年)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约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
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拙政园的特点是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做到了景随人动,人随景移,在不大的空间范围内,营造出了自然山水的无限风光。
拙政园的花卉也是一个很大的特色,园中池子遍植荷花,到了夏季那真是一派清风送爽,荷花送香的景色哦,还真是迷人。
夏日荷花,秋日木芙蓉,玉兰如雪,山茶似火,还有蕉,枇杷,松,柳竹等一干植物,居住其中,恍如人间仙境,实在是我们现在的社会不敢奢望的。
[4]拙政园从古时的私家园林,变成了如今的公共参观场所,虽说性质有所改变,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感受得到,这种园林式的公共空间,能够给参与公共活动的人极好的活动体验,每一个细节都能感染使用者。
这种古人设计的园林,融合了无数古人的智慧,有一些设计,甚至直到今天也值得我们的公共空间设计者参考。
能在城市中体会到这种历史悠久的园林,对这个城市的人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城市的发展具有延续性,只有把这种延续性保持下来,这个城市的人才可以深刻地受到文化的熏陶和传承。
而城市中的公共空间正是把文化传播给每一个人的场所,当人们聚集到一个极具当地文化特色的公共场所进行公共活动时,他们是实际上是在于其他来这里的人互动交流着,与历史文化交流着。
●室内封闭公共空间城市中,公共场所空间不仅限于室外的活动空间,还有室内的活动空间,例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等。
然们在这些场所里面多数会参与到参观,学习等活动。
宁波博物馆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宁波美术馆毗邻老外滩酒吧街,尺度同样庞大的鸡血石博物馆,西邻城市主干道人民路。
宁波美术馆主要由主楼和入口广场组成。
入口广场和主楼之间有两条天桥通道连接,广场与主干道连接,形成了主楼内部延伸到城市道路,加上开阔入口广场,使城市与美术馆连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