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双方孔板式轨道结构静力分析

高速铁路双方孔板式轨道结构静力分析
高速铁路双方孔板式轨道结构静力分析

收稿日期:

2009-06-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48015)

作者简介:徐彩彩(1986-),女,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主

要从事无砟轨道方面的研究。E-m ai:l xucai cai 0355@

163.co m 。

高速铁路双方孔板式轨道结构静力分析

徐彩彩1

,刘志雄2

,赵坪锐

1

(11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都 610031;21石家庄铁道学院,石家庄 050043)

摘 要:采用有限单元法,研究了双方孔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静力学特性。双方孔板式轨道作为一种新型的板式轨道结构,在纵向荷载、横向荷载和温度荷载作用下,随着轨道板长度的变化,各部件应力、变形值基本呈线性变化,但量值均较小,结构的力学性能优于日本板式无砟轨道。

关键词:高速铁路;双方孔板式轨道;不同板长;有限单元法;静力分析中图分类号:U 21312+

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8825(2010)04-0039-02

0 引言

高速铁路板式轨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刚度均匀性、平顺性及耐久性,并可显著减少线路的维修工作量。其结构形式,主要有日本板式无砟轨道和德国博格板式无砟轨道。双方孔板式无砟轨道的设计最早源于日本,其轨道板中间设双孔,两凸台分别位于轨道板的双孔中,形状与轨道板内框相吻合,凸台与轨道板间填充砂浆,轨道结构平面如图1。

针对我国大力发展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现状,研究分析双方孔板式轨道结构在纵、横向荷载及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并探究不同板长下力学参数变

化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结构设计,提高高速铁路的建设质量。

1 计算模型

[1,2]

采用有限单元法,取一块轨道板建立计算模型,轨道板、凸型挡台、轨道板底部CA 砂浆以及凸台周围填充的砂浆,均用实体单元模拟。在轨道板与凸台周围砂浆、轨道板与底部砂浆以及凸台与周围砂浆之间,均通过接触单元相联系。2 基本设计参数

轨道板长度分别取3685,4933,5750,6410,

6440mm 五种情况进行分析。主要设计参数如表1。

表1 主要设计参数

部件

项目数值凸台

凸台周围砂浆

底部砂浆

轨道板

长度/mm 90010宽度/mm 64010高度/mm

25010

密度/(kg #m -3)

250010泊松比012弹性模量/M Pa 3250010

厚度/mm

4010

弹性模量/M Pa

20010厚度/mm 5010宽度/MPa 240010高度/mm

19010弹性模量/M Pa

3650010

泊松比012密度/(kg #m -3)

250010

3 计算结果及受力分析[3,4]

311 纵向荷载下

纵向力施加于各扣件节点,轨道板内同时出现拉力和压力,设计时应考虑拉力在最不利情况下会出现仅一凸台受力的情况。轨道板、凸台及填充层的受力计算结果如表2。

表2 双方孔轨道板纵向荷载作用结果

轨道板型号轨道板纵

向位移/mm 轨道板拉应力/M Pa 凸台周围砂浆层拉应力/M Pa 底部砂浆层拉应力/M Pa 凸台拉应

力/M Pa P36850102340104001110109501090P49330102500116201120110501100P57500102810125201140111001112P64100102840131001120112001120P6440

010291

01350

0113

01110

01125

由表2及图2可知,在纵向荷载作用下,双方孔轨道板填充层应力、凸台应力、轨道板位移及拉应力均随板长的增加而增大,但填充层应力和轨道板纵向

#

39#徐彩彩,等:高速铁路双方孔板式轨道结构静力分析

位移增加幅度很小。而日本板式轨道结构中,轨道板不会产生拉应力。但双方孔轨道板产生的拉应力最大值仅0135M Pa ,在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2104M Pa 范围内或可通过配置钢筋予以加强。312 横向荷载下

当横向力作用于轨道板时,轨道板将产生横移和转角,特别是当横向力作用于轨道板端时,取其横向力Q =80kN ,考虑扣件的横向刚度,可认为作用于板端第一位扣件上的最大横向力为014Q ,作用于相邻两扣件上的横向力分别为012Q 和011Q 。

在横向荷载下,填充层应力和凸台应力值见表3,其相应的应力变形如图3。比较分析可知,随着轨

表3 双方孔轨道板横向荷载作用结果

轨道板型号轨道板板端位移/mm

转角/(rad #1000-1)

填充层应力/M Pa 凸台应力/M Pa P3685010210100710101801026P4933010230100600101401021P5750010240100450101101014P6410010260100400101001011P6440

01027

010041

01010

01025

道板长度的增加,板端位移随之增大,而板端转角则减小。板

长6440mm 时轨道板位移仅为01027mm,板长为3685mm 时板端转角仅为010071,满足横向位移2mm 和转角1/1000允许限

值。另外,随轨道板长度的增加,填充层应力和凸台应力随轨道板加长而减小。在板长稍大时,填充层应力、轨道板转角和板端位移都较小。因此,抵抗横向力作用,双方孔板式轨道结构优于日本板式无砟轨道结构。

313 温度荷载下

轨道板与底座间存在温差时,轨道板伸缩变形将受到凸台限制,从而产生温度应力。对于双孔轨道板,由于凸台位于轨道板内部,当轨道板温度高于底座板时,轨道板的膨胀受到限制,将在轨道板内产生压力,对轨道板受力有利,而当轨道板温度低于底座板时,轨道板的收缩同样将受到凸台限制而产生拉力。由于温度压力对轨道板受力有利,此处仅讨论轨道板内产生温度拉力的情况。取轨道板与底座间的温

差为10e ,将温度荷载均匀施加于轨道板上。

当轨道板与底座间存在10e 温差时,轨道板内产生的温度力为

F x =(k x A t L x $

T )/2(1)

式中 k x 为凸台周围材料弹性系数;A t 为混凝土线膨胀系数;L x 为轨道板伸缩变形受限长度,$T 为轨道板与底座间温差。

在温度荷载作用下,双方孔板式轨道各部件受力情况见表4,其相应的应力变形如图4。

表4 双方孔轨道板温度荷载作用结果

轨道板类型轨道板应力

/M Pa 凸台应力/M Pa 填充层应力

/M Pa P36850188010670105P49330193011250106P57500196011360109P64100198011570113P6440

1130

01168

0113

在温度荷载作用下,轨道板、凸台及填充层的应力均随轨道板长度的增加而变大,这是由于轨道板长度越长,在荷载作用下其受限制的伸缩位移越大。但总的来说,量值都较小,对结构受力影响不大。由式(1)知,轨道板温度力与凸台周围材料弹性模量成正比,因此,可通过在凸台周围设

置弹性模量较小的填充层材料,以减小轨道板受力。4 结语

(1)在纵向荷载作用下,随着轨道板长度的增加,双方孔轨道板的纵向位移和轨道板拉应力随之增加,但量值均在允许范围内。由于在轨道板内会出现拉应力,因此应对轨道板合理配筋,防止破坏现象发生。

(2)在横向荷载作用下,轨道各部件应力、位移值均很小,力学性能明显优于日本板式无砟轨道。

(3)在温度荷载作用下,轨道板内会产生拉应力,且随板长的增加,轨道结构受力会变大,但凸台和填充层的量值很小,影响不大。为减小温度力对轨道板和充填层应力的影响,设计时可在凸台外侧设置弹性模量较低的充填材料。参考文献:

[1]赵国堂.高速铁路无碴轨道结构[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2]王其昌.板式轨道设计与施工[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

社,2002.

[3]陈希成.高速铁路板式轨道结构力学分析[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8.

[4]刘成轩,翟婉明.轨道板强度问题的有限元分析初探[J].铁道工程

学报,2001,69(1):24-26.

#

40#路基工程

Subgrade Eng i neeri ng

2010年第4期(总第151期)

Analysis on Static Stress of Double -pore Slab Track Structure of H igh -s peed Rail w ay

XU Ca-i cai 1,L I U Zh -i xiong 2,ZHAO P i n g -ru i 1

(1.Sc hool of C i vil Engi neeri ng ,South w est Jiaotong Un i versity ,C he ngdu 610031,Ch i na ;

2.Sh ijiazhua ng R ail w a y Instit u te ,Sh iji azhuang 050043,C hina)

Abstract :Static characteristic of double -pore slab ballastless track is studied w ith fi n ite ele m ent method .For

doub le -pore slab track ,as a ne w type track structure ,each co mponen t stress and defor mation val u e basically assu m e li n ear change w ith the changes of track slab length under the effect of longitud i n al load ,lateral load and te mperature load ,but both quan tity and value are s m aller ,and str uctural m echan ics perfor mance is superior than that of Japanese slab ballastless track .K ey words :h i g h -speed rail w ay ;double -pore slab track ;d ifferen t slab length ;finite ele ment method ;static

stress analysis

收稿日期:2009-05-18

基金项目:四川省交通厅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6A24-57)作者简介:王红侠(1965-),男,四川成都人。工程师,主要从

事道路桥梁技术管理工作。E-m ai:l huang0649

@1631co m 。

喇嘛溪沟溯源侵蚀机理研究

王红侠1

,廖文江1

,黄水亮

2

(11四川雅西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成都 610041;21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都 610031)

摘 要:喇嘛溪沟既有沟谷发展演化的一般规律,同时也具其特殊性。现阶段喇嘛溪沟的溯源侵蚀已经超前,这与喇嘛溪沟多雨的天气和昔格达特殊地层岩性密切相关。喇嘛溪沟的溯源侵蚀已经趋缓,在科学合理的工程措施前提下,喇嘛溪沟地貌的演化将近于平衡,而对在建中的雅安)石棉)泸沽高速公路应尽可能不要太大改变沟的水力侵蚀状态。

关键词:溯源侵蚀;下蚀;侧蚀;水力侵蚀;重力侵蚀中图分类号:P51212+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8825(2010)04-0041-030 引言

溯源侵蚀是指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

[1]

。喇嘛溪沟位于汉源县九襄镇,属大渡河水系

流沙河一级支沟。该段地处昔格达地层,在水流长期作用下,形成多条冲沟,并有逐年向沟首及沟两岸扩展的趋势,导致溯源冲沟侵蚀、沟岸失稳,直接对雅泸高速公路的修建运营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喇嘛溪沟溯源侵蚀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为喇嘛溪沟段高速公路施工、运营和该地区的水土流失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1 流域侵蚀演化过程及喇嘛溪沟地貌现状111 一般流域侵蚀演化过程

[2]

第一阶段:流域侵蚀幼年期,见图1(a)。河流顺着原始倾斜地面发育,随着河流的下切侵蚀,河流比降开始加大,坡折增多,横剖面呈V 字形,谷坡陡峭。这个时期侵蚀作用以重力侵蚀和溯源侵蚀为主。第二阶段:流域侵蚀壮年期,见图1(b)。谷坡不断后退,使分水岭两侧的谷坡日益接近。原来宽平的分水地面最后变成狭窄的脊岭。该时期侵蚀作用以侧蚀和重力侵蚀为主。第三阶段:流域侵蚀老年期,见图1(c)。河流停止下切侵蚀,分水岭将渐渐下降,地面成微微起伏的波状地形。河流蜿蜒曲折,河谷展宽,

谷坡较稳定。整个地面称为准平原,它代表河流地面发育的终极阶段。该时期侵蚀作用以侧蚀为主[3]

。戴

维斯提出流域侵蚀演化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

[4]

,结果使流域侵蚀地貌长期处于非平衡态。

#

41#王红侠,等:喇嘛溪沟溯源侵蚀机理研究

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

CRTS 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 西南交通大学王其昌 (2009.05) 1、结构组成 CRTS 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由钢轨、弹性扣件、轨道板、水泥乳化沥青砂 浆充填层、混凝土底座、凸型挡台及其周围填充树脂等组成。图 1.1 (a)、(b) 为平板式、框架式板式无砟轨道,图 1.2和图1.3分别为其横纵断面图。 (a) (b) 图1.1 CRTS I型板式无砟轨道 图「2 CR T型板式板式无砟轨道横断面图 图1.3 CRTS I型板式无砟轨道纵断面图 时速200?250公里及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CRTS I型板式无砟轨道通用参考图[图号:通线(2008) 2201及通线(2008) 2301],已经铁道部经济规

划设计院2008年7月发布。 2、路基地段CRTS I 型板式无砟轨道 图2.1为路基地段CRTS I 型板式无砟轨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L 」 L 」 图2.1路基地段CRTS I 型板式无砟轨道 (1) 底座在路基基床表层上设置。 (2) 底座每隔一定长度,对应凸形挡台中心位置,设置横向伸缩缝。 (3) 线间排水应结合线路纵坡、桥涵等线路条件具体设计。当采用集水井 方式时,集水井设置间隔应根据汇水面积和当地气象条件计算确定。 严寒地区线 间排水设计应考虑防冻措施。 (4) 线路两侧及线间路基表面以沥青混凝土防水材料封闭,路基面防水材 料的性能应符合相关规定。 3、桥梁地段CRTS I 型板式无砟轨道 图3.1为桥梁地段CRTS I 型板式无砟轨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底座在梁面上构筑,底座通过梁体预埋套筒植筋与桥梁连接。在底座 一定宽度范围内,梁面应进行拉毛或凿毛处理设计。 (2) 底座对应每块轨道板长度,在凸形挡台中心位置,设置横向伸缩缝。 (3) 底座范围内,梁面不设防水层和保护层;底座范围以外,根据桥梁设 计的相关规定设置防水层和保护层。 (4) 桥上扣件纵向阻力及梁端扣件结构型式应根据计算确定。 ____ A 廉中心应

高速铁路有砟、无砟轨道结构及精调.

第二章高速铁路有砟、无砟轨道结构及精调 第一节概述 无砟轨道是以混凝土或沥青混合料等取代散粒道碴道床而组成的轨道结构形式。由于无碴轨道具有轨道平顺性高、刚度均匀性好、轨道几何形位能持久保持、维修工作量显著减少等特点,在各国铁路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高速铁路,一些国家已把无碴轨道作为轨道的主要结构形式进行全面推广,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下是无砟轨道的主要优势和缺点。 一、无砟轨道的优势主要有: 1、轨道结构稳定、质量均衡、变形量小,利于高速行车; 2、变形积累慢,养护维修工作量小; 3、使用寿命长—设计使用寿命60年; 二、无砟轨道的缺点主要有: 1、轨道造价高:有砟180万/km,双块式350万,1型板式450万,2型 板式500万。 2、对基础要求高因而显著提高修建成本:有砟轨道可允许15cm工后沉 降,无砟轨道允许3cm,由此引起的以桥代路及路基加固投资巨大。 3、振动噪声大:减振降噪型无砟轨道目前尚不成功,减振无砟轨道选型 存在较大困难。 4、一旦损坏整治困难:尤其是连续式无砟轨道。 第二节无砟轨道结构 一、国外铁路无碴轨道结构型式 国外铁路无碴轨道的发展,数量上经历了由少到多、技术上经历了由浅到深、品种上经历了由单一到多样、铺设范围上经历了由桥梁、隧道到路基、道岔的过程。无碴轨道已成为高速铁路的发展趋势。 1.日本 日本是发展无碴轨道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日本就开始了无碴轨道的研究与试验并逐步推广应用,无碴轨道比例愈来愈大,成为高速铁路轨道结构的主要形式。据统计,日本高速铁路无碴轨道比例,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60%以上,而90年代则达到80%以上。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难点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112700700.html,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难点分析 作者:朱本兵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下半月》2018年第03期 摘要: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阐述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分析无砟轨道需要控制的因素,提出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严格控制无砟轨道的精度、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严格控制无砟轨道的刚度、严格把控混凝土的浇筑过程等技术措施,保证了施工质量和进度,达到了预期要求。 关键词:高度铁路;无砟轨道;沉降观测点;混凝土浇筑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 U213 1工程概况 二十里堡隧道为单洞双线隧道,隧道进口至DK37+474.829段位于直线上; DK37+474.829~DK38+107.301段位于左偏曲线上,曲线半径R=2800m;DK38+289.293~ DK39+196.376段位于右偏曲线上,曲线半径R=4000m;DK39+554.387~DK40+967.233段位于右偏曲线上,曲线半径lR=5000m;DK43+899.704至出口段段位于右偏曲线上,曲线半径 R=4000m;其余段落均位于直线上。隧道内全线为上坡,其中DK37+035~DK40+970段坡率为4.9%。;DK40+970~DK44+680段坡率为5.1%。无砟轨道起讫里程为DK37+065~ DK44+650,全长7.585km。 2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1)无砟轨道的形式以扣件体系为主,所以对铁轨地基的稳定性要求特别高。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铁轨地基的稳定性受到沉降或变形等因素的影响特别大,所以铁轨地基性的稳定性是很难把握的。 (2)因为无砟轨道高速铁路的施工技术过于先进,以往的探测技术等已不能满足该技术的施工需要。所以,为了保证无砟轨道高速铁路的质量水平,还需大力发展和应用更高水平的测量技术和测量设备。 (3)无砟轨道高速铁路在建设的过程中很难控制轨道的平顺性,因为轨道地基的变化比较大,无砟轨道在安装好后就不能随意进行变动,所以轨道的平顺性也成为了无砟轨道建设的一大难题。 (4)无砟轨道在岔路口进行施工时要注意无砟铁轨各个区域之间的无缝对接,施工技术人员和监督部门要按照施工的相关要求对整个工程的工序进行严格的监督。 3无砟轨道需要控制的因素

(整理)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 一、概述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由钢轨、弹性分开式扣件(本项目为WJ-7A 型扣件)、充填式垫板、轨道板、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调整层、钢筋混凝土底座、凸形挡台及其周围填充树脂等组成。结构分路基、桥梁和隧道地段,结构高度分别为787mm、687mm。轨道板均为预制,标准板长度为4962mm、3685mm和4856mm,一标范围内用到异型板长度有两种分别为4652mm和3345mm。 二、轨道结构设计 (一)总体设计 1.桥梁地段 桥梁地段轨道结构高度为687mm(钢轨176+扣件39+轨道板220+砂浆50+底座202),底座板宽度为2.8m。底座在梁面分段设置,每块轨道板长度底座设置20mm伸缩缝,伸缩缝对应凸形挡台中心并绕过凸形挡台。底座范围内梁面不设防水层和保护层,轨道中线2.6m范围内的梁面在梁场预制时应进行拉毛处理,梁体采用预埋套筒植筋与底座连接。

注意:1.底座施工之前检查梁面是否按要求拉毛。 2.轨道施工完成后再进行桥梁防水层的施工。 3.严格控制梁缝处扣件间距,一般不应大于700mm,困难条件下最大不超过725mm,不满足要求时底座进行悬出,悬出量最大不超过50mm。采取底座悬出措施后扣件间距也不能满足困难条件下要求时应对梁缝进行处理。 4.严格控制梁面高程,保证底座厚度在允许范围内。 2.路基地段 路基地段轨道结构高度为787mm(钢轨176+扣件39+轨道板220+砂浆50+底座302),底座板宽度为3.0m。底座在基床表层上分段设置,普通路基地段每3~4块轨道板长对应的底座长度设置一处伸缩缝。伸缩缝宽20mm。两块底座板之间伸缩缝处设置10根传力杆,传力杆为直径38mm的光圆钢筋。设置标准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中表9.1执行。混凝土整体浇筑路基上每块轨道板对应一处伸缩缝,伸缩缝宽20mm。同时,在混凝土路基沉降缝上方底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组成及施工工艺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及施工工艺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组成 1.桥梁地段无砟轨道结构 桥梁地段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由钢轨、弹性扣件、轨道板、自 密实混凝土层、隔离层、底座等部分组成。轨道结构高度为762mm。轨道板宽2500mm,厚210mm;自密实混凝土层厚100mm,宽度2500mm, 采用C40混凝土;底座C40钢筋混凝土结构,宽度2900mm,直线地段厚 度200m。轨道板与自密实层间设门型钢筋。自密实层设凸台,与底座 凹槽对应设置,凹槽尺寸为1000×700mm,凹槽周围设橡胶垫板。 2.路基地段无砟轨道结构 路基地段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由钢轨、弹性扣件、轨道板、自 密实混凝土层、隔离层、底座等部分组成。轨道结构高度为862mm。轨道板宽2500mm,厚210mm;自密实混凝土层宽度2500mm,厚100mm,

采用C40混凝土;底座C40钢筋混凝土结构,宽度3100mm,直线地段厚 度300m,每3块板下底座为一块,相连底座间设传力杆结构。轨道板 与自密实层间设门型钢筋。自密实层设凸台,与底座凹槽对应设置,凹槽尺寸为1000×700mm,凹槽周围设橡胶垫板。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工艺 1.2 工程特点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工程施工工序繁多,技术复杂,质量标准高,须专业化队伍精心施做。底座板施工、自密实混凝土配制及灌注、铺装与精调等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需认真研究并借鉴在建同类工程经验。施工便道条件较差,轨道板运输困难且存在较大风险。桥上、隧道内作业面狭窄,物流组织困难。 2 主要施工方案 无砟轨道系统由钢筋混凝土底座板、中间隔离层、自密实混凝土填充层和轨道板组成(见图1)。轨道板采用工厂预制。根据工期和线路铺设长度配备无碴轨道施工设备,每套设备负责2个作业单元交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设计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工法 1 前言 沪杭客运专线设计采用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设计时速350km/h。通过学习、研究德国博格公司原始技术资料,借签京津城际积累下来的经验教训,外出实地参观学习同时在建的京沪高铁,积极与设计、业主、监理、兄弟单位以及这方面的专家沟通、咨询,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立足现场实际,提早着手准备,探索、总结、现场观摩、培训学习,在仅一个多月的无砟轨道紧张施工中大胆实施、积极创新,形成了自己一套相对成熟、完善的CRTSⅡ型无砟轨道施工工法。 2 特点 2.1 施工工艺成熟、可靠,质量保证。 2.2 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形成流水作业。 2.3 施工效率高,尤其适合快速施工。 3 适用范围 该工法适用于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城际轨道交通等工程的路基、桥上无砟轨道施工。 4 工艺原理 CRTSⅡ型轨道板铺设工艺分两种工况:铺装路基上CRTSⅡ型板和铺装长桥上CRTSⅡ型板。 4.1 桥上无砟轨道结构设计 桥上CRTSⅡ无砟轨道结构由两布一膜滑动层/高强挤塑板、混凝土底座板、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调整层和轨道板四部分组成。自上而下分为:20cm 厚混凝土轨道

板,2cm~4cm 沥青砂浆垫层,19cm 厚(直线段)混凝土底座板,“土工布+塑料膜+土工布”滑动层(简称两布一膜)。梁缝处1.5m 范围内为消除梁端转角对底座板的内力,加装5cm 厚高强挤塑板。 Ⅱ型轨道板标准长度6.45m,板缝5cm,板间用张拉锁纵向连接。轨道板铺设于桥面上经精调和灌浆后进行纵向张拉连接成为整体。为了适应连续底座板连续结构,在桥梁两端路基上设置摩擦板及端刺(桥上设临时端刺),以限制底座板中的应力及温度变形,两端刺间底座板纵向跨梁缝连续,在桥梁固定支座上方通过梁体设置的预埋螺纹钢筋和抗剪齿槽与梁体固结,形成底座板纵向传力结构。底座板两侧设置侧向挡块,限制底座板横、竖向位移和翘曲。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是填充于底座板/支承层与轨道板之间的结构层,主要起充填、支撑、承力和传力作用,并可对轨道提供一定的弹韧性,是轨道结构中的重要结构层,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充填层标准厚度为2cm~4cm。底座板与梁面之间设两布一膜滑动层(剪力齿槽部分除外),形成底座板与梁面可相对滑动的状态。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一般构造详见图4-1。 图4-1 桥上无砟轨道一般构造断面图 4.2 路基上无砟轨道结构设计

高速铁路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经验总结

中铁三局五公司杭甬客专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 施工经验总结

一、工程概况 杭甬客专HYZQ-1标段无砟轨道队承担的无砟轨道工程起迄里程为DK27+ 546.985~DK47+311.27,起点为柯桥特大桥杭州台,终点与袍江特大桥杭州台相接,沿线依次通过柯桥特大桥、凤凰山隧道,并包含2段过渡段短路基,双线约19.764Km,其中柯桥特大桥无砟轨道长度19312.9双延米,占施工总长度的97.7%;凤凰山隧道无砟轨道长度272双延米 ,占施工总长度的1.4%;路基无砟轨道长度179双延米,占施工总长度的0.9%.铺设CRTSⅡ型轨道板6081块. 二、 CRTSⅡ型无砟轨道施工工艺流程及经验总结 1、梁面验收及处理 1.1.施工目的 控制梁面高度与平整度,为防水层和底座板施工做准备. 1.2.梁面检测验收及方法 1.2.1梁面验收及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 1.2.2 梁面标高检测左右轨道中心线与距两端不大于2.0m和跨中截面的交点,加高平台的顶部,必要时增加梁端凹槽处的测点.测量时采用数字水准仪,点位处用红油漆进行标记,并标注编号.标高检测应做好测量记录. 1.2.3 清扫梁面,保证检测梁面平整度的范围内露出混凝土原面,不得有浮浆或找平腻子等杂物. 1.2.4 将梁面4条基准线(1线、2线、3线、4线)用墨线弹出,梁端量出凹槽长度并弹出凹槽边缘线. 1.2.5 用4m直尺配合1m直尺沿已弹出的4条线连续横向摆动量测梁面平整度,每尺重叠1m,用塞尺读取偏差值.将不合格点作出明确标识(打磨面积、深度、下凿范围、深度). 1.2.6用钢尺量测梁端凹槽深度及用1m直尺连续量测检查平整度,不合格处标记.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桥面防水层施工研究与应用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桥面防水层施工研究与应用 发表时间:2018-10-01T17:33:57.9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作者:王双宇 [导读] 摘要:目前中国正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高铁正在大量修建,并对桥梁工程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而桥面防水施工质量则直接影响桥梁的耐久性,关系到桥梁的使用寿命。 中铁十局二公司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摘要:目前中国正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高铁正在大量修建,并对桥梁工程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而桥面防水施工质量则直接影响桥梁的耐久性,关系到桥梁的使用寿命。以下主要结合高速铁路桥面薄涂型聚氨酯防水层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希望能够为高铁建设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薄涂型聚氨酯防水层;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理想的高铁桥面防水体系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良好的不透水性能;2)与混凝土桥面有足够的粘结力,特别是边角部分;3)步行交通和高铁正常运营条件不易破损;4)良好的耐高、低温性能;5)对桥面状况(平整度、清洁度、温度、湿度等)有广泛的适应性;6)能抵御桥面裂缝的影响;7)良好的耐紫外老化性能和耐化学腐蚀性能;8)施工简单、快捷,不受桥面几何因素的制约等。 1 高速铁路桥面薄涂型聚氨酯防水层施工技术的应用的重要意义 1.1确保桥面防水工程的质量 高铁桥面防水体系中最重要的性能是不透水性能,桥面防水体系的病害主要表现在防水性能的丧失。目前薄涂型聚氨酯防水层施工作为一种新型的防水施工工艺,缺乏成熟的施工技术,防水层刷涂、滚涂施工的外观质量差;现有的刷涂、滚涂施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防水层容易产生气泡,返工率较高;而采用该施工技术,经检测均满足质量要求,无返工情况,经长时间检查,无问题出现。 1.2提高桥面防水施工进度 常见的刷涂、滚涂法施工周期长,不利于大批量施工;人力劳动强度,采用本技术喷涂法施工工艺能够达到目标要求,简化施工工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 1.3提高经济效益 采用该施工技术进行施工控制,施工质量保证,避免材料的浪费,杜绝返工,每公里材料同比节省5万元,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工期的缩短也带来显著的成本节约。 2 高速铁路桥面薄涂型聚氨酯防水层施工技术 2.1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2.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为:基面清理→基面修补(潮湿基面处理)→封闭漆施工→底面漆(PPU-M1)施工→表面漆(PPU-M2)施工。 2.2 操作要点 2.2.1基面清理 施工中首先进行梁面标高采集,根据标高数据,泄水孔位置,定出排水坡度方向。打磨分两遍进行,第一遍用打磨机进行粗略打磨,尖角、凸起等打磨平整或圆滑,必要时按照排水坡度进行深度打磨。使用吸尘器或吹风机清除粉尘杂质,清理干净后,检查基面,发现不合格的地方用打磨机、钢丝刷进行第二遍打磨,使用稀料等溶剂清除污垢,并用清水冲洗。施工中采用2m平尺进行平整度检查。严禁打磨过深,破坏梁面保护层,影响梁面耐久性。底座板、防护墙根部切除掉不密实部位,清理干净,保证以后的倒角处防水搭接。 等待雨天或梁面浇水,检查梁面有无积水现象。如局部积水,则需进行疏水处理,确保桥面排水畅通。 梁面打磨是一道关键前期工作,打磨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桥面平整度、桥面排水坡度、防水层的粘结力等,必须确保打磨到位。 2.2.2基面修补 混凝土表面明显的裂缝、蜂窝、麻面、孔洞、掉块等缺陷,用石英砂修补,修补前要先清除杂物粉尘。 对于雨天影响,基面潮湿,影响施工进度,现场采用拖把去水,晾晒,必要时采用热风机吹干,保证基面干燥。 基层面应进行验收,基层应作到平整、不起砂及无凹凸不平现象,平整度的要求:用2米长靠尺测量,空隙不大于3mm,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每米不超过一处。桥面基层无浮渣、浮灰、油污,直径≥5mm气孔已封闭等,同时防护墙根部应无蜂窝、麻面。梁面清洁、干燥后方可进入防水层施工。 5.2.3封闭漆施工 组成:环氧类材料,封闭细裂缝和混凝土表面的毛细孔,防止混凝土表面的碱性对涂装材料的性能影响,并增加涂装材料与混凝土表面的附着力,所以底涂材料要求有较好的渗透性、封闭性、柔韧性和抗冲击性,并与面涂材料有较好的相容性与附着力。 施工时环境温度在5°C-35°C,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5%,风力不大于5级,当低于5°C,材料流动性、硬化降速度降低,影响材料性能,温度过高,容易出现涂层气泡。 施工以喷涂工艺为主,刷涂工艺为辅。待修补空洞完毕后的基面清洁、干燥后即可进行封闭漆施工,施工时应确保封闭漆充分湿润基面。参考用量为0.3kg/㎡~0.4kg/㎡。底漆为A、B双组分,混合比例为5:1,使用时应在20min内完成施工。封闭漆施工后检查有无漏涂、气泡、等缺陷,通过刺破气泡补涂。 封闭漆原则上是涂刷一遍,一遍后仍存在不平整、孔洞,细微裂缝地方,再用封闭漆掺入一定量的80目-150目的石英砂涂刷第二遍,起到封闭平整的作用,为后面底面漆施工提供封闭的基面,避免出现鱼眼、气泡等。 2.2.4底面漆施工 底面漆:介于封闭漆与表面漆之间,不宜暴露于大气环境的涂层。底面漆采用PPU-M1薄涂型改性聚氨酯防水漆,属芳香族聚氨酯防水漆,芳香族聚氨酯涂料价格较低,涂层具有较高的物理力学性能(较高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所以在桥梁防水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含有苯环,在室外使用不耐阳光曝晒,易出现黄变、粉化,所以平时存放在遮阳处。 底面漆涂装工作应在封闭漆涂装后的24h后施工。施工时环境温度在5°C-35°C,环境相对湿度不大于85%,风力不大于5级,当低于

客运专线铁路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道板预制施工工法

客运专线铁路CRTS I型板式无砟轨道工程施工工法

1、前言 我公司承担某铁路客运专线TJ-3标第二松花江特大桥DK784+805.42~DK834+518.9段无砟轨道工程的施工任务,其中DK784+805.42~DK832+748.59段为桥梁段,DK832+748.59~DK834+518.9为路基段。整段线路平面位置包括3条平曲线,从小里程至大里程方向平曲线半径分别为R=8000m(超高h=155mm)、R=7000 m(h=155mm)、R=10000 m(h=115mm);纵断面方向有12条竖曲线,线路最大纵坡为12‰。 正线主要采用CRTS 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轨道结构由混凝土底座、凸形挡台及周围填充树脂、乳化沥青砂浆调整层、轨道板、WJ-7B扣件和60kg/m钢轨组成。桥梁段轨道结构高度为687mm,路基段为787mm。 混凝土底座及凸形挡台采用C40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段混凝土底座宽2800mm,高度为200mm,凸形挡台半径260mm,高出底座板260mm,每隔1块单元板长度设置一道横向伸缩缝;路基段混凝土底座宽为3000mm,高300mm,凸形挡台尺寸与桥梁段相同,每隔2块标准板长设置一道横向伸缩缝,路基与桥台相接处设置1道伸缩缝;缩缝对应凸形挡台位置,并按行车方向绕过凸台。伸缩缝宽20mm,采用聚乙烯泡沫塑料板填充,竣工前缝上部50mm高围用沥青软膏密封。 全线主要采用P4962、P3685、P4856和P4856A四种标准轨道板,并根据地段类型、桥梁类型、长度进行布置,如32m梁上采用P3685+5块P4962+P3685,24m梁上采用P4856A+3块P4856+P4856A,5.5m桥台采用P5500型轨道板。轨道板和底座板中间设置CA砂浆充填层,轨道板与凸形挡台之间采用凸台树脂进行定位。 CRTS 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是我国在东北严寒地区首次应用的轨道结构,一航局

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线路橡胶减震制品的现状和发展

行业发展SPECIAL REPORT 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线路 橡胶减震制品的现状和发展 宋传江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株洲 412007) 摘要:橡胶减震制品的应用是轨道线路减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我国铁路行 业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轨道线路的减振和降 噪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轨道减震器在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上得到快速的应用。本文 就轨道线路橡胶减震制品 轨道减震器的现状和发展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概述。 关键词:轨道线路;轨道橡胶减震制品;减振;降噪 国务院于2006年审议通过了国家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其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km,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以上。在2006~2010年我国将完成9800km客运专线建设任务。 城市轨道交通主要由城市地铁、市郊铁路、城市轻轨3大部分组成,具有运量大、速度快、节能、舒适以及污染小的优点,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最佳选择。国外许多城市的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城市交通骨干,客运量占整个城市客运量的50%以上,有些甚至达到80%。我国将从现在开始用30~50年的时间,建成覆盖主要大城市的现代化轨道交通网,里程达到2000km以上,为此每年需要建成40~70km的地铁或轻轨。 高速轨道及城市轨道交通不仅能有效地改善交通环境,而且还有助于带动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也应该承认,轨道交通系统也会不可避免地给环境带来诸如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问题,其中以列车行驶中的噪声和振动影响尤为突出。过量的噪声和振动将严重影响乘客和轨道沿线人们的正常生活;另一方面,噪声和振动还可能引起有关设备和结构以及周边建筑物的疲劳损坏,缩短使用寿命。因此,控制轨道交通噪声和振动是改善乘客舒适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减小列车的振动和降低噪声,在轨道交通区段采取相应的减振降噪措施,已成为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中的一个关键。 1 轨道交通的振动与噪声种类 针对轨道交通的振动和噪声控制问题,国内外先后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轨道交通的振动与噪声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主要振动源:列车与结构的动态相互作用;车辆动力系统振动;轨道结构振动;轮轨不平顺。 2.主要噪声源:轮轨噪声包括滚动噪声、冲击噪声、摩擦噪声、结构噪声(由于轮轨表面相互作用产生的振动通过轨道、桥梁和地基等传递,导致相应结构振动而辐射噪声);车辆动力设备噪声包括牵引电机、通风机、压缩机受电弓等设备噪声和车辆运行时的空气动力噪声。 轨道交通噪声通常具有宽带特性,频率范围在0~6kH z之间,其中对环境影响大的频率在0.1~1kH z范围。从理论上讲,控制振源与声源是最根本的方法,但目前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这一工作还存在一定困难。本文主要对改善轨道线路振动和降低噪声的方法进行概述。

轨道结构类型

第二节轨道结构 高速铁路的轨道结构从总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传统的有砟轨道;另一类为无砟轨道,实践表明,两种轨道结构均可保证高速例车的安全运营。但由于两类轨道结构存技术经济方面的差异,各国均根据自己的国情、铁路的特点合理选用,以取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 一、一般规定 (一)正线轨道 1.正线及到发线轨道应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 2.正线应根据线路速度等级和线下工程条件,经技术经济论证后合理选择轨道结构类型,轨道结构宜采用无砟轨道。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应集中成段铺设,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之间应设置轨道结构过渡段。 3.无砟轨道的结构型式应根据线下工程、环境条件等具体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台合理选择。同一线路可采用不同无砟轨道结构型式,同一型式的无砟轨道结构应集中铺设。 4.轨道结构部件及所用工程材料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要求。 5.无砟轨道主体结构应不少于60年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 6.轨道结构设计应考虑减振降噪要求。 7.轨道结构应设置性能良好排水系统。 (二)站线轨道 1.正线为轨道时,与正线相邻的两条到发线宜采用无砟轨道,其他可采用混凝土宽枕的有砟轨道;高架车站或站台范围设架空层的车站到发线区段宜采用无砟轨道结构。 2.站线采用有砟轨道时,轨道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l)到发线应采用60kg/m无螺栓孔新钢轨;其他站线宜铺设

50kg/m钢轨。 (2)到发线应采用混凝土轨枕.每千米铺设1667根;当铺设混凝土宽枕时,每千米铺设1760根。其他站线每千米铺设1440根. (3)站线应采用一级碎石道砟。到发线道床顶宽3.4m,道床厚度0.35m,边坡为1:1.75;其他站线道床预宽2.9m,道床厚度0.25m,边坡为1:1.5。, (4)站线混凝土轨枕宜采用弹条Ⅱ型扣件。 二、有砟轨道 l钢轨 正线轨道应采用100m定尺长的60kg/m无螺栓孔新钢轨,其质量应符合相应速度等级的钢轨相关要求。 2.轨枕 正线有砟轨道采用2.6m长混凝土轨枕,每千米铺设1667根。道岔区段铺设混凝上岔枕. 3配件 (1)有砟轨道采用与轨枕配套的弹性扣件,其轨下弹性垫层静刚度宜为60±10kN/mm。 (2)无砟轨道采用与轨道板或双块式轨枕相配套的弹性扣件,其轨下弹性垫层静刚度宜为25±5kN/mm。 4.道床 (1)采用特级碎石道砟,道砟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有关规定。道砟上道前进行清洗,清洁度应满足有关要求。 (2)道床顶面低于轨枕承轨面不应小于40mm,且不应高于轨枕 中部顶面。 (3)路基地段单线道床顶面宽度3.6m,道床厚度0.35m,道床边坡1:l.75,砟肩堆高0.15m。双线道床顶面宽度分别按单线设计。,石质路堑地段采用弹性轨枕或铺设砟下弹性垫层

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 西南交通大学王其昌 (2009.05) 1、结构组成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由钢轨、弹性扣件、轨道板、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充填层、混凝土底座、凸型挡台及其周围填充树脂等组成。图1.1(a)、(b)为平板式、框架式板式无砟轨道,图1.2和图1.3分别为其横纵断面图。 (a)(b) 图1.1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 41 50 300(路) 200(桥隧仰) I型板式无碴 轨道横断面图 358(隧无仰) 图1.2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横断面图 图1.3 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纵断面图 时速200~250公里及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通用参考图[图号:通线(2008)2201及通线(2008)2301],已经铁道部经济规

划设计院2008年7月发布。 2、路基地段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 图2.1为路基地段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2.1 路基地段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 (1)底座在路基基床表层上设置。 (2)底座每隔一定长度,对应凸形挡台中心位置,设置横向伸缩缝。 (3)线间排水应结合线路纵坡、桥涵等线路条件具体设计。当采用集水井方式时,集水井设置间隔应根据汇水面积和当地气象条件计算确定。严寒地区线间排水设计应考虑防冻措施。 (4)线路两侧及线间路基表面以沥青混凝土防水材料封闭,路基面防水材料的性能应符合相关规定。 3、桥梁地段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 图3.1为桥梁地段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底座在梁面上构筑,底座通过梁体预埋套筒植筋与桥梁连接。在底座一定宽度范围内,梁面应进行拉毛或凿毛处理设计。 (2)底座对应每块轨道板长度,在凸形挡台中心位置,设置横向伸缩缝。 (3)底座范围内,梁面不设防水层和保护层;底座范围以外,根据桥梁设计的相关规定设置防水层和保护层。 (4)桥上扣件纵向阻力及梁端扣件结构型式应根据计算确定。 (5)桥面采用三列排水方式。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道岔)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维修规则 (试行) 2012年4月

目录 第三章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 (3) 第六节道岔及调节器 (3) 第五章线路设备维修主要作业要求 (6) 第五节道岔及调节器维修作业 (6) 第六章线路设备维修标准 (9) 第一节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 (9)

第一章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 第一节道岔及调节器 第3.6.1条应根据线路允许速度等运营条件采用相应的可动心轨无缝道岔,道岔各部尺寸按标准图或设计图办理。 第3.6.2条查照间隔(心轨工作边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小于1391 mm,测量位置按设计图纸规定。 第3.6.3条护轨轮缘槽宽度为42mm,容许误差为-1~+3mm,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工作边的最小距离不小于63mm。 第3.6.4条岔后到发线连接曲线半径不应小于该道岔导曲线半径,超高不应大于15 mm,顺坡率不应大于2‰。 第3.6.5条尖轨、心轨、叉跟尖轨出现以下不良状态或伤损,应进行修理或更换: 一、尖轨尖端与基本轨或可动心轨尖端与翼轨间隙大于1mm。 二、尖轨、可动心轨侧弯,造成轨距不符合要求,或尖轨与基本轨、可动心轨与翼轨间隙超过2mm。 三、尖轨、可动心轨拱腰,造成与滑床台间隙超过2 mm。 四、尖轨相对于基本轨降低值、心轨相对于翼轨降低值偏差超过1mm,且对行车平稳性有影响。 五、尖轨与心轨因扭转或磨耗等原因造成光带异常,且对行车平稳性有影响。 六、其他伤损达到钢轨轻伤标准。 第3.6.6条基本轨、翼轨、导轨和护轨出现以下不良状态或伤损,应进行修理或更换: 一、弯折点位置或弯折尺寸不符合要求。 二、高锰钢摇蓝出现裂纹。 三、其他伤损达到钢轨轻伤标准。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要点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要点 (1)施工准备 1)无砟轨道铺设前应按照《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对线下基础的沉降变形进行系统评估,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无砟轨道工程施工。 2)做好无砟轨道施工前的现场调查。做好预制件、原材料、加工料的生产、存放与运输、气候条件的现场调研,并根据现场调研与相关接口工程的要求,制订无砟轨道施工组织和物流管理预案。 3)做好施工人员配置和岗前培训。做好现场操作、技术、质检、测量和组织管理等所有参建人员的岗前培训。 4)配备无砟轨道成套施工设备。按照无砟轨道施工专业化、机械化、工厂化、信息化要求,组织落实无砟轨道成套施工装备。 5)建设单位应组织各参建单位,开展各项工艺性试验,达到熟悉设备,摸索和完善工艺,验证设计和施工组织方案的目的。工艺性试验段不宜短于20m,工期至少提前一个月。 6)施工过程应严格遵守《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等相关要求;无砟道床模板、钢筋、混凝土施工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的有关规定。 7)工序之间进行严格的交接检验。严格执行无砟轨道施工与质量检验的有关要求,规范各工序的施工操作工艺和质量要求。 8)要配齐质检、测量设备,做好相关工序的交接检验。技术、质检、测

量人员必须跟班作业,做到施工全过程的技术指导与质量监控。做好原材料的进场检验,确保材料合格,施工过程中按规范要求做好试验抽检、验证工作,指导施工。 (2)混凝土施工 1)混凝土施工前,应进行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合比选择试验,通过混凝土工作性、强度、自由收缩值等和耐久性指标、抗裂性能的对比实验,合格后方可施工,并制定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 2)要注意控制混凝土早期强度,在不掺缓凝剂时,12小时抗压强度不大于8N/mm2或24 小时不大于12N/mm2。 3)冬季搅拌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 4)在炎热气候下浇筑混凝土时,入模前应尽量降低模板、钢筋温度以及附近的气温,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气温且不宜超过30℃。 5)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 6)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不宜高于65℃,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在任一养护时间内的内部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不宜大于20℃。当周围大气温度与养护中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超过20℃(当周围大气温度与养护中混凝土表面温差超过15℃)时,混凝土表面必须覆盖保温。 7)混凝土拆模时,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不得大于20℃。在炎热和大风干燥季节,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土在拆模过程中开裂。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道床板混凝土的水

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

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 西南交通大学 王其昌 (2009.05) 1、结构组成 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由钢轨、弹性扣件、轨道板、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充填层、混凝土底座、凸型挡台及其周围填充树脂等组成。图1.1(a )、(b )为平板式、框架式板式无砟轨道,图1.2和图1.3分别为其横纵断面图。 (a ) (b ) 图1.1 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 路基基床表层桥梁保护层隧底填充层 C40C50 钢轨扣件41轨道板CAM层50 底座 300(路)200(桥隧仰)757(路) 657(桥隧仰)815(隧无仰) 2400 2800(桥隧)I型板式无碴轨道横断面图 358(隧无仰) 图1.2 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横断面图 图1.3 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纵断面图 时速200~250公里及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通用参考图[图号:通线(2008)2201及通线(2008)2301],已经铁道部经济

规划设计院2008年7月发布。

2、路基地段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 图2.1为路基地段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2.1 路基地段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 (1)底座在路基基床表层上设置。 (2)底座每隔一定长度,对应凸形挡台中心位置,设置横向伸缩缝。 (3)线间排水应结合线路纵坡、桥涵等线路条件具体设计。当采用集水井方式时,集水井设置间隔应根据汇水面积和当地气象条件计算确定。严寒地区线间排水设计应考虑防冻措施。 (4)线路两侧及线间路基表面以沥青混凝土防水材料封闭,路基面防水材料的性能应符合相关规定。 3、桥梁地段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 图3.1为桥梁地段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底座在梁面上构筑,底座通过梁体预埋套筒植筋与桥梁连接。在底座一定宽度范围内,梁面应进行拉毛或凿毛处理设计。 (2)底座对应每块轨道板长度,在凸形挡台中心位置,设置横向伸缩缝。 (3)底座范围内,梁面不设防水层和保护层;底座范围以外,根据桥梁设计的相关规定设置防水层和保护层。 (4)桥上扣件纵向阻力及梁端扣件结构型式应根据计算确定。 (5)桥面采用三列排水方式。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主要病害

混凝土无砟轨道病害类型及处理方法 高铁3103 第八组 组员:李红刚曾晔波张一格 马飞史琨赵凡

一、病害 (缺陷)类型 目前国内高速铁路采用的无砟轨道主要有两种, 即板 式无砟轨道与双块式无砟轨道。图 1给出的是路基段双块 式无砟轨道结构病害分布示意图。图 1中 a , b , c , d 4个虚 圈圈定的是无砟轨道常见病害发育部位, 详细病害总结见 表 1 。 表 1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中的主要病害类型及其原因 二、病害 (缺陷 )处理方法 针对无砟轨道质量缺陷检测, 包含地质雷达法、 瞬变电磁法、 混凝土钢筋探测仪法、 超声回弹法在内的多种方法可供考虑。然而, 针对无砟轨道中出现的混凝土结构层间裂隙、 层内不密实或空隙、 各混凝土层的破损或破裂及钢筋缺失和错位此类病害 (缺陷 ), 根据混凝土轨道内部配筋密度, 天窗点限制及对病害准确定位的检测要求, 采用地质雷达法是开展该项检测的最佳方法。 1、地质雷达法是一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 它通过发射器向地下连续发射脉冲式高频电磁波, 电磁波向下传播过程中, 遇到有电性差异的界面或目标体 (介电常数和电导率不同 )时会发生反射和透射。接收器接收并记录在某界面或目标体 ( 介电常数和电导率不同 )上反射回来的反射波。根据记录到的反射波的到达时间, 电磁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可以确定界面 或目标体的深度, 根据反射波的形态、 强弱及其频率特征等组 合特征可以进一步判定目标体的形态和性质。如图 2所示。 图 2 地质雷达探测原理示意图

地质雷达参数: 雷达主机为美国GSSI公司的SI R20主机, 开双通道; 天线为与SI R20配套的900 M 天线; 采集时窗分别为, 15 ns与30 ns ; 采样点数为2048 点。检测速度, 3 km /h 。 15 ns时窗, 主要考虑对45 cm 左右深度范围内病害的检测, 能够有限识别出道床板、轨道板内诸如空隙、钢筋、含水等病害。 30 ns时窗, 主要考虑对1.5m 深度范围内病害的检测, 能够有效检测出支撑层内部、支撑层与级配碎石间的病害(缺陷)。 1.1 正常的无砟轨道 正常的无砟轨道, 钢筋混凝土道床板(轨道板)、素混凝 土支撑层( CA砂浆层)与级配碎石(路基基床表层)分层性 特征明显, 层间特征反射面光滑、平整;道床板内部钢筋反应 清晰明显, 钢筋粗细及位置均一,表现在地质雷达图像上为 形态相似的强反射区点(图3中标识)。图3中已用黑色框线 清楚标示出各层结构范围及钢筋反射特征。在该图中, 各结构 层内除钢筋强反射外, 无强烈反射位置, 表征层内密实程度较 好, 无不密实、空隙及空洞存在; 各层间反射同相轴较均一, 未见强烈反射, 表征道床板与支撑层, 支撑层与级配碎石层间 接触良好, 无空隙或破损起伏。图 3 正常的无砟轨道典型检测图像 1.2 道床板与支撑层间病害 道床板施工过程中, 由于未能对下层支撑层表面进行充分凿毛、浮渣去除、粉尘清除或两层施工间 隔较长(尤其相隔冬夏)等原因, 混凝土在干缩与长期高速荷 载冲击振动下, 导致道床板与支撑层间产生明显空隙或脱空 现象。由于捣固不均或层间空隙发展, 致使素混凝土( CA砂 浆)层发生磨损、破损并表现为层面裂损、起伏。道床板与 支撑层间空隙、裂缝的存在, 会加速道床板混凝土(垂向) 裂缝的发育, 并最终两者贯通。道床板与支撑层间空隙与垂向 裂缝的贯通, 使得降水在空隙中积聚且由于周边封闭无法排 出。图4中, 展示了道床板与支撑层间的空隙、空隙含水及 支撑层的磨(破)损起伏。图4 道床板与支撑层间的空隙及支撑层起伏 1.3 道床板内部病害 由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或施工过程中捣固不到位或捣固不均与 裂缝发育等多种原因, 道床板上下两层钢筋网内部、下层钢筋与 支撑层间混凝土常形成欠密实区域。在高速荷载冲击振动之下, 欠密实区域多发展成为空隙或空洞, 形成道床板内部的病害。图 5即是该种病害对应的典型图像, 图中椭圆形虚线圈圈定的强反 射区域即为道床板内空隙病害。 图 5 道床板内部空隙或不密实探测典型图像 1.4 道床板内钢筋异常 钢筋混凝土道床板或钢筋混凝土底座, 配筋过程中, 常有配筋缺陷: 配筋大小不一、配筋密度不够、配筋位置发生错位。这都影响着钢筋 混凝土层的承载力和位置形态, 进而影响轨道的承载力和平顺性。图6 展示了客运专线道床板上的配筋异常, 主要是左右段配筋粗细不一。 图 6 道床板中的配筋异常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工法

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工法 1 前言 沪杭客运专线设计采用U型板式无砟轨道,设计时速350km/h。通过学习、研究德国博格公司原始技术资料,借签京津城际积累下来的经验教训,外出实地参观学习同时在建的京沪高铁,积极与设计、业主、监理、兄弟单位以及这方面的专家沟通、咨询,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立足现场实际,提早着手准备,探索、总结、现场观摩、培训学习,在仅一个多月的无砟轨道紧张施工中大胆实施、积极创新,形成了自己一套相对成熟、完善的CRT S型无砟轨道施工工法。 2 特点 2.1 施工工艺成熟、可靠,质量保证。 2.2 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形成流水作业。 2.3 施工效率高,尤其适合快速施工。 3 适用范围 该工法适用于CRT S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城际轨道交通等工程的路基、桥上无砟轨道施工。 4 工艺原理 CRT S型轨道板铺设工艺分两种工况:铺装路基上CRT S型板和铺装长桥上CRT S型板。 4.1 桥上无砟轨道结构设计 桥上CRT S无砟轨道结构由两布一膜滑动层/高强挤塑板、混凝土底座板、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调整层和轨道板四部分组成。自上而下分为:20cm 厚混凝土轨道板,2cm- 4cm沥青砂浆垫层,19cm厚(直线段)混凝土底座板,“土工布+塑料膜+土工布”滑动层(简称两布一膜)。梁缝处 1.5m 范围内为消除梁端转角对底座板的内力,加装5cm 厚高强挤塑板。 S型轨道板标准长度6.45 m,板缝5cm板间用张拉锁纵向连接。轨道板铺设于桥面上经精调和灌浆后进行纵向张拉连接成为整体。为了适应连续底座板连续结构,在桥梁两端路基上设置摩擦板及端刺(桥上设临时端刺),以限制底座板中的应力及温度变形,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主要病害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主要病害

混凝土无砟轨道病害类型及处理方法 高铁3103 第八组 组员:李红刚曾晔波张一格 马飞史琨赵凡

一、病害(缺陷)类型 目前国内高速铁路采用的 无砟轨道主要有两种, 即板式 无砟轨道与双块式无砟轨道。 图1给出的是路基段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病害分布示意图。图1中 a , b , c , d 4个虚圈圈定的是无砟轨道常见病害发育部位, 详细病害总结见表 1 。 表 1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中的主要病害类型及其原因 病害部 位 病害类型可能原因发展结果 道床板表面裂缝设计配筋与施工 质量等 上下贯穿裂 缝 道床板内部不密实、空 隙、空洞、 钢筋异常 施工捣固不均等 配筋大小不一或 错位 承载力过 低、道床板 破裂 道床板承载 力不均、破 损 道床板 与空隙、脱 空、抗剪销 凿毛、去渣, 干 缩, 道床板裂缝 承载力过 低、道床板

支撑层间钉缺失等 未做抗剪销钉 破裂、支承 层破裂 道床板挠曲 变形、层间 空隙, 道床 板破裂 支撑层表层空隙、起伏找平或道床板下 部破坏摩擦引发 道床板、支 撑层整体破 损、破裂 支撑层内部空隙、不密 实、破裂 捣固不均, 异物 掺杂等 支撑层破 损、破裂 级配碎石下沉地基下沉等道床整体下 沉、破损等 双块轨枕周边空隙、裂缝捣固不均、干缩 等 道床板裂缝 等 二、病害(缺陷)处理方法 针对无砟轨道质量缺陷检测, 包含地质雷达法、瞬变电磁法、混凝土钢筋探测仪法、超声回弹法在内的多种方法可供考虑。然而, 针对无砟轨道中出现的混凝土结构层间裂隙、层内不密实或空隙、各混凝土层的破损或破裂及钢筋缺失和错位此类病害(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