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能谱CTA检查方法讲述

合集下载

探讨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宝石能谱CT是一种新兴的诊断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对比度、无创伤等优势。

本文探讨了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介绍技术原理和优势,对比传统CT技术,分析临床试验结果,并展望其未来的应用前景。

研究发现,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有望成为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

【关键词】宝石能谱CT、胃癌、诊断、应用价值、技术介绍、优势、对比研究、临床试验、应用前景、总结、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胃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传统的CT技术在胃癌的诊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于小肿块的检测和区分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的诊断等方面。

本研究旨在探讨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比较宝石能谱CT与传统CT在胃癌诊断中的优劣势,分析临床试验结果,探讨其潜在的应用前景,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比较宝石能谱CT与传统CT在胃癌诊断中的优劣势来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本研究旨在分析宝石能谱CT在胃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潜在优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诊断结果,从而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希望可以为医学界提供更多关于宝石能谱CT技术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指导,并为进一步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 正文2.1 宝石能谱CT技术介绍宝石能谱CT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医学影像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图像,从而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病变。

宝石能谱CT技术利用能量分辨的探测器,可以实现不同物质的光谱分离,从而能够区分不同组织的化学成分。

宝石能谱CT(64排

宝石能谱CT(64排
• 能量一定——不同组织对X线衰减曲线不同, 即CT值不同。能量-吸收值呈现相关变化, 这种变化是可量化和鉴别的
能量CT信号获取要求
• 能量CT在高低能量信号强度的匹配和获取 时间的一致性上,有很高要求
运动对序列扫描成像技术的影响
•轨 迹. 时 间. 图 像
运动伪影
双球管能量成像
• 双球管的设计的挑战 (一)散射线 (二)扫描野受限 (三)运动伪影
• 一、虚拟平扫水、碘分离技术获得水基图,水基 图不含碘物质,可用水基图代替平扫图像
• 二、选择水和碘作为基物质,应用碘基图可以敏 感地识别病灶中的含碘对比剂,确定有无强化
• 三、去除钙化的CTA
碘、钙物质分离血管中的含碘造影剂 与钙化或相邻骨结构的分离,有助于评估 血管狭窄
单能量图像的临床应用
二.伪影 运动伪影、金属伪影、射束硬化
伪影、部分容积效应、系统伪影
• 运动伪影:心脏跳动、呼吸运动、胃肠蠕动、意思 不清
• 金属伪影:当X线穿透金属时,X线强度急剧衰减, 产生金属伪影
• 射线束硬化:X线穿过人体时,低能射线吸收多, 高能射线易穿透,平均能量变高,射线逐渐变硬
• 部分容积效应:同一扫描层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 度而又相互重叠的物质时,检出密度为平均值
• 骨骼和碘的吸收曲线随能量变化比较强烈
• 任何物质都有对应的吸收曲线,区分不同的物 质
• 探测器具备良好高低能量数据的采集能力并被免信 号干扰,信号转换效率高
• 探测器两个基本特征:初始速度、余晖效应
(快的初始速度方能保证瞬时KVp切换时,极短时间内两组
信号被分别采集;余晖效应要能使高低信号独立采集,互 相不干扰)
2.物质对不同X线能量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而产 生射线硬化效应

宝石CT能谱成像在肿瘤方面的应用进展

宝石CT能谱成像在肿瘤方面的应用进展

宝石CT能谱成像在肿瘤方面的应用进展宝石CT能谱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是CT成像领域中一项崭新的技术,它以瞬时kVp(80/140)切换和宝石探测器为核心技术,进行数据空间的吸收投影数据到物质密度投影数据的转换,从而在准确的硬化效果校正的基础上得到准确的能谱成像。

宝石CT能谱成像能够避免CT值的漂移,得到精准的CT 值,从而反映物质的本质;同时它将CT从单参数(CT值)成像转变为多参数(不同keV下的CT值、多种基物质密度和有效原子序数)成像,实现了CT质的变革。

自宝石能谱CT于2009年底进入临床应用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应用与研究,CT能谱成像已经在全身各系统病变的诊断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在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1-5)。

目前恶性肿瘤是人类健康第一号的杀手,并已成为人类继心血管疾病后的第二大死因。

而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有效的进行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以及治疗后的随访都对肿瘤的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宝石CT能谱成像的内在特点使其在上述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1、小病灶的检出与其他影像方法相比,CT能谱成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更高;同时CT能谱成像可以避免硬化伪影和容积效应,并可以提供对比噪声比最佳的单能量图像及碘基图像,强化碘对比剂的显示,从而避免小病灶的遗漏和误诊,提高小病灶和多发病灶的检出率。

肝脏肿瘤以恶性肿瘤最为常见,但由于部分良、恶性肿瘤的密度相仿,强化方式相似,故有时CT难以检出。

然而,焦晟等(6)研究发现肝血管瘤在70-75keV图像上,HCC在65-70keV图像上,肝囊肿在55-60keV图像上显示更清晰。

因此能谱成像后通过调节能量水平,可能潜在增加不同性质病变的检出。

叶晓华等(7)对42例肝脏肿瘤患者行腹部能谱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检查,发现除动脉期肝血管瘤和肝转移瘤在70keV和140kVp图像中的检出率相同外,不同肿瘤在不同时相70keV图像(78%-100%)的检出率均高于140kVp图像(65%-96%),小病灶(<1cm)的检出率增加更为明显(分别为57%-100%和14%-91%)。

探讨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摘要】宝石能谱CT是一种新型的医学影像技术,在胃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通过探讨宝石能谱CT技术原理、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与传统影像学比较以及临床研究案例等内容,展示了宝石能谱CT 在提高胃癌诊断准确性和早期诊断率方面的优势。

文章也对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潜在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作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快速的诊断手段,有望在未来的医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关键词:宝石能谱CT、胃癌诊断、应用价值、技术原理、影像学比较、临床研究案例、发展趋势、潜在应用。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胃癌是世界各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给医学界和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传统的胃癌诊断方法主要依靠传统影像学技术,如CT、MRI等,然而这些技术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性有限,易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

寻找一种新的、更准确的诊断技术成为医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宝石能谱CT的技术原理、与传统影像学的比较、临床研究案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以期为胃癌诊断提供更准确、快速和有效的方法。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可以深入了解宝石能谱CT在胃癌诊断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和优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决策依据,提高胃癌的诊断准确率和早期诊断率,进而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我们也希望可以探讨宝石能谱CT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在应用方向,为胃癌诊疗领域的进步做出贡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期待为胃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提供更加全面和精准的解决方案,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2. 正文2.1 宝石能谱CT技术原理宝石能谱CT技术原理是基于宝石探测器的单能量和双能量成像原理实现的。

宝石探测器是一种新型的X射线探测器,能够实现高分辨率、低剂量和快速成像。

宝石能谱CTPPT

宝石能谱CTPPT

宝石CT影像链全面提升
探测器 球管 高压发生器 数据采集系统
重建引擎 后处理平台
宝石材质探测器 动态变焦球管 瞬时变能高压发生器 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 ASIR能谱重建引擎 能谱处理平台
宝石探测器
宝石探测器的物理特性
超高反应速度——初始速度加快100倍
宝石 第三代陶瓷
100X
超短余晖效应——清空速度加快4倍
CT的发展与变革
非螺旋CT 单排CT
螺旋CT 多排CT
速度 精度 剂量
形态学 功能学 组织学(定性)
分辨率(空间、密度、时间、能量、成份)
宝石CT影像链全面提升
探测器 球管 高压发生器 数据采集系统
重建引擎 后处理平台
宝石材质探测器 动态变焦球管 瞬时变能高压发生器 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 ASIR能谱重建引擎 能谱处理平台
5-7.5 mSv 4-5 mSv
腰椎胸椎
1.6-3.2 mSv
比VCT XT降低
50%
20% 60% 50-60% 30-40% 40-50% 30-40%
什么是能谱?
X线能谱分布曲线
单光子图像 Monochromatic
电子 输出 强度
0 80KV
单光子成像
混合图 像
80 140KV
现有CT成像 140 能量
FBP —— 滤波反投影重建技术
Filtered Back Projection (假设、忽略不计等简化处理)
ASIR重建技术
建立系统统计模型和系统光学模型以及包括综合和 校正的过程(更真实、误差最小化)
最大特点在于利用一种迭代计算技术达到最佳的图 像空间和密度分辨率,且大大降低噪声

宝石CT能谱成像检查手册7.2-终

宝石CT能谱成像检查手册7.2-终

放射学专家谈能谱成像能谱成像是CT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代表了后64时代CT 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作为引领当今CT技术前沿风骚的能谱CT,与常规CT相比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多参数成像为基础的综合诊断模式。

能谱对小病灶的检出和分辨如果能达到一定比例,可以说这将是CT具有革命性改变的一章。

因为有了能谱,不同的组织和病变才有了体现各自特征性和性质的衰减曲线;因为有了能谱,才有了最佳单能量,不同的组织和病灶在最佳单能量的时候被得以最好地显示、最大程度地被区分;因为有了能谱,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古老话题才有了新的模式和工具。

能谱CT的应用打开了CT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它在影像学发展史上的意义远远超过当年由黑白电视向彩色电视的变迁,使我们走进了炫丽多彩的临床诊断平台。

能谱成像作为一个崭新的CT成像模式不但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临床影像诊断手段,也挑战了我们对新事物的认知。

CT有两年余,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已在临床工作中获得了一些令人欣喜的应用结果。

相关专业人员和患者的了解和认可,指导的想法特编写该检查手册。

希望能够增进交流、优化流程、规范操作,共同推进相信随着研究成果的不断总结和发表,宝石能谱床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受到同行的关注,也将会丰富影像诊断的手段。

2宝石CT 及能谱成像 原理介绍 的高压发生器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80kVp 140kVp4宝石CT及能谱成像 原理介绍 CT 能谱成像说明CT 能谱成像具有物质分离的功能,其重建的基物质图像能够特征性地显示相应的物质成分;比如最常见的碘基图,可以显示局部组织内碘浓度高低从而反映该组织的供血状态;碘—钙配对的基物质图像可以鉴别在常规对比剂。

利用X 组织的有效原子序数(也可理解为拟合原子序数),有效原子序数反映了不同组织对 碘基图像 钙基图像CT 能谱成像临床适应症6CT能谱成像临床适应症8CT能谱成像临床适应症AML HCC FNH 常规CT图像 单能量68keV 碘基图像 碘基与单能量融合图像 最佳单能量图像(动脉期常规CT 和68keV 单能量图像上病灶显示不清右肝局灶性碘浓度增高(C),提示病灶由动脉供血;根据碘基图像提示进行最佳CNR 分析,获得针对该病灶的最佳单能量图像(41keV),显示病灶为相对高密度(E)。

全球首台能谱CT简介

全球首台能谱CT简介

GE 宝石能谱CT2008 年北美放射年会上,GE公司正式向全球推出了全新的宝石能谱CT,这款产品的问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CT能谱成像的全新领域:她创造性的采用了宝石作为探测器的原材料,从而引领了一场包括球管、高压发生器、探测器、成像原理、重建算法等一系列CT影像链核心技术的全面革命,开创了一个CT分子影像的全新领域!宝石CT的诞生使GE入选2008年度全球最具创新性公司四强:创造性的把宝石作为探测器的材料,由于其物理特性,大幅度提升了图像质量,开拓了能量应用的新领域,突破了CT发展和应用的3大极限:1.显微CT——发现常规CT发现不了的病灶和常规CT的成像原理不同,宝石CT采用了101个单光子成像,首次在CT中引入了多参数的成像概念,打破传统,开创了能谱成像的新纪元,可以发现常规CT发现不了的病灶,提高30%早期肿瘤的发现率。

2.病理CT——率先进入分子能谱成像领域可以鉴别物质成分及组织学分析:如病灶来源的分析、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不同物质成分的分析及斑块成分分析;物质的定量分析:精确分析物质的浓度——可精确到0.05mg/ml。

3.绿色CT——业界绿色安全的CT经全球近10万余例临床病历验证:在心脏检查中,剂量可降低90%以上,在全身应用中,剂量下降50%以上,是目前全球最为安全的CT。

无论在北京还是上海,都被作为高端人群体检的首选机型。

正是具有如上的独特性能,宝石能谱CT对于综合性医院的战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临床上传统形态学诊断功能学诊断1.显微CT:发现常规CT发现不了的病灶、肿瘤超早期探查2.病理CT:肿瘤定性诊断、定量分析3.去除射线硬化伪影,开创全新应用领域在科研上国内平台国际平台能谱成像全新平台,全球首次同步推出在保健领域诊断体检、筛查超高端人群体检1.北京,3大综合医疗中心:301医院、北京医院、友谊医院2.上海,3大世博定点医院:华东医院、瑞金医院、仁济医院在实际使用中,临床专家认为,宝石能谱CT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1. 宝石能谱CT具备世界上先进的能谱成像功能,率先将CT带入能谱时代,能对组织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这是业界公认的CT发展方向。

宝石能谱CTA检查方法

宝石能谱CTA检查方法

宝石能谱CTA检查方法宝石能谱CTA检查方法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用于评估宝石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规划。

CTA是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动脉造影(angiography)的结合,通过注入造影剂和使用X射线来生成详细的影像。

以下是宝石能谱CTA检查方法的具体步骤:1.患者准备:在进行CTA检查之前,患者需要脱掉任何可能干扰影像的金属物品,并穿上一件病人服装。

患者需要空腹,通常要求在检查前4个小时不进食或饮水。

2.注射造影剂:在进行CTA之前,患者需要注射一种叫做碘造影剂的物质。

碘造影剂可以提高血管和组织的对比度,使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宝石动脉。

3.检查位置:患者需要平躺在CTA机器的床上,机器会将患者的身体部位移到机器的圆形开口处。

4.安全考虑:在进行CTA检查之前,医生和放射技师会询问患者是否有对碘造影剂过敏的情况。

如果患者对碘过敏,医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过敏反应的风险。

5.检查操作:CTA机器会开始旋转并发射X射线,同时床会缓慢前进,以获得多个角度的图像。

患者需要尽量保持静止,以避免影像模糊。

6.影像重建:CTA机器会生成大量的图像,这些图像可以通过计算机重建,形成3D或2D的图像。

这些图像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宝石动脉的结构和功能。

7.结果解读:CTA图像将会由放射科医生进行解读和评估。

医生会查看动脉的狭窄程度、血管堵塞的情况以及血流情况等信息,以确定是否存在宝石动脉疾病。

8.检查风险:CTA检查是一项相对安全的检查,但仍然存在一些风险。

最常见的风险是对碘造影剂过敏反应。

其他罕见但可能的风险包括肾功能损伤和辐射暴露。

总的来说,宝石能谱CTA检查是一种快速、准确且安全的方法,用于评估宝石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规划。

它可以提供详细的血管图像,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并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束检查
定位像扫描 点击左屏Monitor Phase(监测相位)按钮,然后移动扫描床,启动扫描 修改扫描范围、扫描野 的同时注入造影剂,右侧屏幕会显示时间密度曲线
确认螺距、Kv、mAs
设定SmartPrep参数
轴 位 扫 描
确认扫描计划 移床 监测层面扫描 血管内放置ROI 监测相位扫描 注入造影剂80~100ml
确认螺距、Kv、mAs
设定SmartPrep参数
轴 位 扫 描
确认扫描计划 移床 监测层面扫描 血管内放置ROI 监测相位扫描 注入造影剂80~100ml
启动轴位扫描
结束检查
定位像扫描
修改扫描范围、扫描野
确认螺距、Kv、mAs
设定SmartPrep参数
轴 位 扫 描
确认扫描计划 移床 监测层面扫描 血管内放置ROI 监测相位扫描 注入造影剂80~100ml
轴 位 扫 描
按计算输入延迟时间 确认扫描计划
移床
启动轴位扫描
注入造影剂50~80ml
结束检查
定位像扫描
Timing Bolus 选中右侧屏幕右下角视窗,使用键盘上Page Up/Down按钮调整至血管 清晰显示图像,单击Measure按钮,弹出菜单中选择MIROI按钮,选择 Ellipse ROI按钮,调整ROI至适当大小并拖放至兴趣血管内,点击OK, 屏幕右下角视窗将会出现时间密度曲线
注入造影剂50~80ml
结束检查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启动轴位扫描
结束检查
Timing Bolus 操作步骤
定位像扫描
Timing Bolus 将扫描层面拖放至需要监测的兴趣层面,启动扫描的同时注入小剂量造影 剂,观察右侧屏幕中实时图像,当发现血管内造影剂浓度变淡时,可提前 终止扫描
注入造影剂10~20ml 延迟时间计算
修改扫描范围、扫描野 确认螺距、Kv、mAs
CTA扫描步骤对比
定位像扫描
定位像扫描
定位像扫描
Timing Bolus
修改扫描范围、扫描野 确认螺距、Kv、mAs 修改扫描范围、扫描野 确认螺距、Kv、mAs
注入造影剂10~20ml
延迟时间计算
设定SmartPrep参数
轴 位 扫 描
按经验值输入延迟时间 确认扫描计划
轴 位 扫 描
确认扫描计划 移床 监测层面扫描 血管内放置ROI 监测相位扫描 注入造影剂80~100ml 启动轴位扫描
启动轴位扫描
结束检查
定位像扫描 右屏界面中单击Ellipse ROI按钮,调整ROI大小,并将ROI拖放至兴趣血 修改扫描范围、扫描野 管内
确认螺距、Kv、mAs
设定SmartPrep参数
轴 位 扫 描
确认扫描计划 移床 监测层面扫描 血管内放置ROI 监测相位扫描 注入造影剂80~100ml
启动轴位扫描
注入造影剂10~20ml 延迟时间计算
修改扫描范围、扫描野 确认螺距、Kv、mAs
轴 位 扫 描
按计算输入延迟时间 确认扫描计划
移床
启动轴位扫描
注入造影剂50~80ml
பைடு நூலகம்
结束检查
定位像扫描
Timing Bolus
延迟时间 = Timing Bolus延迟时间 + 图像点数*2 +
2~4sec
注入造影剂10~20ml 延迟时间计算
修改扫描范围、扫描野 确认螺距、Kv、mAs
轴 位 扫 描
按计算输入延迟时间 确认扫描计划
峰值时间 1. 7 个点 × 2 = 14(每个点代表一次 曝光,每次曝光间隔2秒,故乘以2) 2. 14 + 5 =19 秒(5为扫描前延迟时间 ) 3. 19 +3~5 = 22~24 秒延迟时间
移床
启动轴位扫描
修改扫描范围、扫描野 确认螺距、Kv、mAs
移床
启动轴位扫描 注入造影剂80~100ml
轴 位 扫 描
按计算输入延迟时间 确认扫描计划
移床 启动轴位扫描
注入造影剂50~80ml
结束检查
结束检查
结束检查
经 验 值
造影剂智能跟踪
小剂量团注
SmartPrep 操作步骤
定位像扫描 完成扫描范围、扫描野、Kv、mA、螺距等扫描参数的修改和确认后,点 修改扫描范围、扫描野 击SmartPrep Rx按钮,弹出界面中按需要设置、修改各参数,确认无误 后点击Accept,系统弹出对话框,提示同层动态扫描及有更新诊断延迟 的设定,点击Continue,返回扫描参数界面。
启动轴位扫描
结束检查
定位像扫描 观察右侧屏幕上时间密度曲线,当曲线超过设定阈值横线时,点击左屏上 修改扫描范围、扫描野 Scan Phase(扫描相位)按钮,系统将自动终止监测相位扫描,进入最 后的轴位扫描
确认螺距、Kv、mAs
设定SmartPrep参数
轴 位 扫 描
确认扫描计划 移床 监测层面扫描 血管内放置ROI 监测相位扫描 注入造影剂80~100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