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滑坡灾害危险性时间预测研究
滑坡灾害预测方法研究综述

13 模 糊 测 度 理 论 .
边坡 的稳定性受到很多客观 因素 的影响 , 因而边坡 的稳定程 度本身就构成了一个 复杂 的非 清晰的系统——模糊 系统 , 模糊测
社 .9 7. 19
化计算公 式 , 定荷载分 担 比, 确 以减少 桩数 , 降低工 程造价 , 高 [ ] h agG L eI Z a neatna a s ea — 提 5 Z un M, e K, hoXH.It co l io bhv r i n y sf b at i ud t n A] Poednso nent nl o — r frf pef n ao [ . rceig fIt ai a C n o —l o i r o
Fud o n .En n .1 9 ,Ne D l i 1 8 . gg 94 w h .6 — 2 e
[] 3 宰金银 , 璋. 宰金 高层建筑基础 分析与设 计 [ . M]北京: 日建 中
一
在 用神经网络进行预测预报 中 , 以把各种 可能对 边坡稳定 可 性有影 响的因素作为 网络输入 , 而提高 预测的精度 。神经 网络法 能够充分逼近任意复 杂的非 线性关 系且 能够学 习与适 应不确 定 性 系统 的动态特征 , 些特点 显示 了神经 网络在 解决不 确定性 、 这 非 线性 复杂系统 的问题上存在 巨大 的潜力 。
同济 大学出版社 ,99 18 .
oy& P at e nS f Go d ( E X A T”9 )C ,Y k — r rcc o ot ru 一G O( ) S i n 1 [ ] ao
h1  ̄[. .,1 9 .5—6 . a a sn ] 9 17 97 4 n
[] o o n H vs i on ai a s d ds n [ ] ad l , F Dei 2 HG P u sa dE Dai.Pl fu dt n a l i a ei 6 R nop M. . s nmehd fr i ru s dp e f : l e o n y sn g h g to so l go p a idr t pe n l as [ . w ok Wiy 18 . M]Ne Y r : l ,90 e s t o— e r rp r[ . rc 3h I t e f h- t eot C] Po .1t m.C n.S i Meh a- t a of o l c .
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研究进展

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研究进展一、概述滑坡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发生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研究一直是地质工程和防灾减灾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滑坡时间预测预报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和处理滑坡相关的地质、气象、水文等多源数据,揭示滑坡发生的机理和规律,进而实现对滑坡发生时间的精准预测。
这对于提前预警、制定防灾减灾措施以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研究已经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滑坡监测技术的创新、预测模型的构建与优化、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等。
在滑坡监测方面,无人机、遥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滑坡监测更加高效和精准在预测模型方面,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滑坡时间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在多源数据融合方面,通过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滑坡发生的背景和条件。
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研究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滑坡发生的机理十分复杂,涉及到地质、气象、水文等多个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难以完全揭示。
滑坡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也是一个难题,由于滑坡事件的偶发性和不确定性,很难获取到完整、连续的滑坡数据。
预测模型的泛化能力和精度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未来的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深入探讨滑坡发生的机理和规律同时,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滑坡监测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滑坡时间预测预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滑坡时间预测预报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和挑战性的工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未来我们能够实现对滑坡发生时间的更加精准预测,为防灾减灾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1. 滑坡灾害的定义与危害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地震诱发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分析

地震烈度影响的计算公式为
#H &(KH). H&$)&P
#H"""第 /个评价单元地震烈度影响系数 (KH"""第 /个评价单元不同地震烈度诱发滑坡的概率 8"""对应不同水平地震的年发生率
"滑坡危险性评价
滑坡危险性评价的主要内容为强度频率或概率问题而
且对滑坡影响范围须进行量化分析 本文对地震诱发滑坡危
'6( 邱丹丹!牛瑞卿!赵艳南!武雪玲&斜坡单元支持下地震
滑坡危险性区划...以芦山地震为例' W( &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
科学版% !)%$6!36$%6% )$31%2$314&
作者简介俞晔$$''$2% !男!山东东营人!在读研究生!研
&地震烈度的影响 地震烈度影响的确定是根据地震动参数区划确定其对应 滑坡灾害的年发生概率 对于 6% 年超越概率 $%V地震年发 生率 S L$2QR-$2$%V *6%采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并换 算成地震基本烈度值超越概率 )V地震年发生率 S L$2QR-$2 )V *6%采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并换算成地震基本烈度 值P$ 度
将最终结果以 $.Y!$.Y为一公里网格共计公里网格单元总
数 (4%%%每一个公里网格包含 3%% 个 6% 米单元格其中每一
个公里网格的敏感度为其包含 6% 米单元格的平均值 即
( % ) ! &
J
! H&$ H
J
H&$)&JJ &3%%
最终以 (4%%% 个公里网格单元做危险性分组或者等值线
关键词地震#滑坡#地震烈度#危险性评价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研究报告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研究报告滑坡和泥石流是自然灾害中普遍存在的一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这些灾害的预测和防范能力也不断提高。
本文将对近年来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研究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滑坡灾害研究滑坡是指土壤和岩石由于内部剪切破坏和失稳导致的向下滑动。
滑坡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财产损失,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滑坡灾害,近年来有很多研究。
一般而言,滑坡的预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利用机器学习的算法对滑坡进行预测;另一种是基于物理学原理来建立数学模型,对滑坡进行推演和预测。
基于机器学习的滑坡预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滑坡相关数据的进行学习和分析,提取出与滑坡相关的特征和规律,从而对未来滑坡进行预测。
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可以快速建立模型,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但是其结果的可靠性受到数据准确性和特征选择的影响。
基于物理学原理的数学模型是利用运动力学原理以及地质学和岩土力学知识,对滑坡的稳定条件进行分析和判断。
这种方法比较稳定可靠,但是需要大量的数据和模型建立过程中的数据处理能力,同时对于复杂地形和不确定因素的处理也存在较大的难度。
二、泥石流灾害研究泥石流是由降雨、融雪等自然因素引起,山区、山前地带和河谷中经常发生的一种复杂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对于泥石流灾害研究,一般采用物理模型仿真和实验室模型研究两种方法。
物理模型仿真主要是利用科学仿真软件模拟泥石流的流动情况,包括泥石流的速度、流量、深度等关键指标,通过仿真结果来分析与泥石流有关的因素,进而预测泥石流的危险程度和可能的路径。
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准确的泥石流仿真结果,但是其结果的可信度受到仿真模型精度和模型参数设定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室模型研究主要是利用物理模型进行实验,模拟泥石流的运动和路径,通过实验来验证和分析泥石流的运动特征和影响因素。
滑坡灾害风险分析研究

5 )为灾害保 险及发 生次生灾害的可能性及 损失提供参 考依 据 。通过风 险评价 ,了解 滑坡灾 害 的危险 程度及 危 害 性 ,可为灾害 的风 险分析及投保 比的确定等提供直接依据 。
行滑坡灾害的风 险评价 ,从而 对各 类斜 坡进 行有 效 的风 险
管 理 ,以 减 少 滑 坡 灾 害 造 成 的 生 命 及 财 产 损 失 。 这 是 一 项 极 具 现 实 意 义 的重 要 研 究 课 题 。 目前 ,专 门 从 事 滑 坡 灾 害 风 险 评 价 的 学 者 不 多 , 尚 没 有 形 成 系 统 的 方 法 体 系 ,国 内在 这 一 领 域 的 研 究 尤 其 薄 弱 ,
而变 化 ,是 一 定 时 期 内 的风 险 。 风 险 发 生 的 不 确 定 性 决 定 了 风 险 所 致 损 失 发 生 的 不 确
本论 文 旨在总结相 关 的研究 工作 ,探索 提 出适 合 滑坡灾 害 风险分析 的方法。滑坡 灾 害风 险评 价及 风险管 理是 减 轻灾
害损 失 的 非 工 程 性 重 要 措 施 , 其 研 究 成 果 具 有 广 泛 的应 用
滑 坡 是 仅 次 于 地 震 和 洪 水 的 一 种 严 重 的 地 质 灾 害 ,在 我 国 因 7 % 地 域 为 山 区 ,故 滑 坡 发 生 密 度 大 ,频 率 高 ,我 0
同成 为世界上受滑 坡危 害最 严重 的 国家之 一 。随着 经 济 的
迅 速 发 展 ,人 类 必 然 会 更 大 范 围 地 开 发 利 用 土 地 , 南 于 一 些 不 合 理 的 开 发 利 用 方 式 ,而 造 成 危 及 人 类 安 全 的 斜 坡 稳 定性问题 。 通 过 开 展 滑 坡 灾 害 的 风 险 分 析 ,对 局 部 场 地 或 区 域 进
区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特征分析及其易发性和危险性评价研究以宁强县为例

区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特征分析及其易发性和危险性评价研究以宁强县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区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特征分析以及易发性和危险性评价研究,以宁强县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宁强县位于中国陕西省的西南部,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区域,滑坡和崩塌等灾害事件时有发生,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宁强县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对该类灾害的科学认识,也能为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首先将对宁强县的地质环境进行概述,分析区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包括灾害类型、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等。
在此基础上,运用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对宁强县的滑坡崩塌灾害进行系统的评价研究。
文章将综合考虑地质环境、气候因素、人类活动等多方面的影响,运用GIS技术、数理统计方法等手段,对滑坡崩塌灾害的易发性和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估,以揭示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宁强县乃至类似地区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促进地质灾害防治水平的提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地质灾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推动地质灾害科学的发展。
二、区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特征分析宁强县位于我国西部山区,地质环境复杂,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
这些灾害的发生往往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节将详细分析宁强县区域内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特征。
宁强县的滑坡灾害主要分布于河流沿岸的斜坡地带和山间谷地。
这些地区的斜坡往往坡度较大,地表覆盖层较薄,加之长期的雨水冲刷和地下水的侵蚀作用,使得斜坡的稳定性降低,容易发生滑坡。
滑坡的规模大小不一,从小型滑坡到大型滑坡均有发生,且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多为残坡积物和崩坡积物。
崩塌灾害在宁强县主要发生在陡峭的岩质斜坡和河岸峭壁处。
浅谈滑坡及滑坡灾害监测预警

114地质环境DI ZHI HUAN JING1 引言地质灾害对群众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 其中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的70%为大型滑坡。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地质灾害专业监测与预警已成为科学主动防范地质灾害、减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手段。
当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采取工程措施对灾害体进行应急处置,是有效化解灾害风险的重要措施。
为了保障灾害体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政府职能部门加大投资力度,将物联网技术、自动化监测、云计算、GPS、GIS等融入到地质灾害防治中,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实现技术创新。
不少专家学者通过光纤传输解析、算法优化,提高了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的传输速率,大大降低了误报率。
2 滑坡滑坡是指不稳定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带或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形成过程中一般是后缘拉裂缝先形成,初期这些裂缝是断断续续的,逐渐连接成完整的弧形缝且展开宽度不断加大,最后可出现下错,并相继出现多级弧形张裂缝,侧翼剪裂缝发育稍迟于后缘弧形张裂缝,并由后缘向前缘延伸,由雁行不连续裂缝向连续裂缝发展。
前缘隆胀裂缝发育又迟于侧翼剪裂。
如果前缘局部滑出还可出现放射性张裂缝。
配套裂缝的形成,预示滑坡即将发生。
2.1 滑坡的形成条件在自然界中,无论是人工边坡还是天然斜坡都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
在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斜坡体内部稳定性受到破坏,就会发生变化。
滑坡灾害体的形成是多方面结合的产物,具体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外部条件、地层岩性等。
2.1.1 斜坡的地形地貌斜坡的高度、坡度、有效临空面、形态,都会影响斜坡的稳定性。
通过观察分析斜坡的地形和地貌,可以了解斜坡的形成历史、成因和发展趋势。
当斜坡坡度从21°开始,滑坡的数量急剧增大,是滑坡发生的突增点,所以21-35°是滑坡发生的最佳坡度。
高山峡谷段岸坡、曲流的凹岸、冲沟沟壁、陡崖等处都容易发生滑坡带。
浅谈滑坡危害及相应的空间预测理论

I DE 法 这 如 边 滑 坡 地 质 灾 害 是 _ 个 复杂 的 地 质 系 统 和 多 元 信 息 系 统 , 滑 坡 地 界 元 f M) 等 。 些 方 法 通 常 耦 合 应 用, 有 限元 与无 界 元 、 界 元 、 对 边界 元 与离 散 元 的耦 合 , 及 数 值 解 与 解 析 解 间 的耦 以 质 灾 害 进 行 定 量 预 测 和 危 险 评 价 , 滑 坡 研 究 的核 心 问 题 。 滑 坡 灾 害 离 散 元 等 的 耦 合, 是
2滑 坡 空 间预 测 . 区 域 滑 坡 空 间 预 测 、 体斜 坡 稳 定 性 分 析 和 滑 坡 风 险 分 析 评 估 是 单 滑 坡 空 间 预 测 研究 的 主要 内 容 。 坡 空 间 预 测 主要 是通 过 对 滑 坡 产 生 滑 的 条 件 分 析 , 定 出 对 滑坡 作用 最 有利 的 因 素 组 合 , 据 这 些 有 利 的 因 确 根 素 组 合 来 预 测 区域 上 将 来 产 生 滑 坡 的 可 能 性 , 圈定 出可 能 产 生 滑 坡 的
【 摘 要 】 介绍 了滑坡 灾害空 间预测的常用理论和方法、 究特点和适用范 围, 出了区域 滑坡 空间预 测、 研 指 单体斜坡稳定性预测和 滑坡 灾害
风险研究的发展趋势:
【 关键词 】 滑坡 ; 预测 ; 危害 ;
1引言 .
(L C法 、 散 元 (E 法 、 体 理 论 (T 、 连 续 变 形 分 析 ( D )无 FA ) 离 D M) 块 B )不 D A、
科技信息
0建筑 与工程 0
S IN E&T C N L G F R A IN CE C E H O O YI O M TO N
20 年 0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第3期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9月J oum al of H un an U ni ver si t y of Sci ence&T echnol ogy(N at ur al Sci ence E di t i on)V01.25N o.3 S e pt.2010区域滑坡灾害危险性时间预测研究高华喜1一,殷坤龙z(1.浙江海洋学院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浙江舟山316004;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湖北武汉430074)摘要:以巴东县新城区历史滑坡资料为例,借鉴地震灾害相关的预泱l理论与方法,对该区在未来5a,l O a及50a不同时段内不同投摸滑坡发生的超越概率进行了定量计算与预测.结果表明:巴东县新城区在未来5a。
l O a及50a时间段内,在不考虑人类防治工程的条件下,该区有可能发生规l羹在50X10.n13以上的中型滑坡、250X10‘m3以上的大型滑坡、400X104n,以上的大型滑坡的概率均达90%研究成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防灾减灾需求灾害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完善丰富滑坡灾害危险睦评价理论的学科体系奠定了基础.关键词:区域滑坡;危险】生:时间预测中圈分类号:U4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02(2010)03—0047—03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与探索,国内外灾害滑坡灾害评价理论与方法得到迅速提高,并且朝着独立学科的方向逐渐发展【‘-61,但由于该学科涉及到的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其中不乏包括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而且涉及到其它学科的穿插与渗透等多学科的综合影响,致使已有的研究成果还不足以形成系统的、完善的和全面的学科体系,应用水平也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防灾减灾需求.从已有的文献资料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数滑坡灾害研究者对单体滑坡的发生时间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而对区域滑坡灾害危险性随着时间而变化这一特点的研究却明显不足.虽然有一部分研究者冠以灾害风险时间尺度,如5a或50ar7l,但计算结果仍然把这10a或50a时间段内看作是稳定的、不会变化的量,后者较前者有所进步,考虑了10a或50a之后随着控制与诱发滑坡内外因素的变化其风险结果也将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特点.其实滑坡灾害是受内外环境的影响而变化,有其相对易发的年份,也有其相对不易发的年份,而政府需要的恰恰是其相对活跃易发的年份.此时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指导防灾减灾过程中就不可避免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实践证明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对认识自然灾害程度、制定减灾规划、部署防治工程、提高灾害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哆1预测模型研究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与区划的结果是为政府减灾防灾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政府而言,更希望得到滑坡可能活跃的年份,以便从宏观上对滑坡灾害进行风险管理.论文借鉴地震灾害危险预测方法【t ol开展滑坡灾害危险性时间预测.滑坡危险性时间预测如果按照地震危险性中的定义方法则可以定义为某一研究范围内今后一定时间内(r)发生某种滑坡体的体积超过某一范围(m)的概率,也即超越概率.滑坡危险性时间预测模型分析基于两个基本假设:1)滑坡的发生可以用稳态泊松过程来描述;2)每个危险性单元中滑坡年频度口(≥m)与滑坡规模m之间满足于G ut enber g—R i cher关系l gv(>.m)=a-bm.(1)式中,a、b为经验常数.对于某一研究区内假设有Ⅳ处潜在滑坡(或高危险性预测单元),分别为xi=(i=l,2,…,Ⅳ)在各潜在滑坡彼此独立的前提下则只(肘≥m)与只(肘≥巩)的关系为收稿日期:2010--03-05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Y608013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50874080)通信作者:高华喜(1976一),男,江西九江人,博士。
副教授,主要从事自然灾害预测研究.E—m ai l:ghx2001408@126.com.47只(肘≥m)=l—n[1一只(肘≥m i)】.(2)式中,只(M≥m)表示在研究区内滑坡规模(M,以滑坡体积表示)大于等于m的超越概率,而只(肘≥矾)表示在施处的潜在滑坡发生大于等于巩的超越概率.在泊松假设下,则每年发生滑坡体积大于等于m 的概率只(M≥m)与年发生率V i(≥m)的关系为只(肘≥,啦)=1一exphi(≥m)】.(3)将式(3)代入式(2),得2一P,(M>一m)=l-exp[-艺秽t(≥m)】.(4)如果时间间隔是r,则r时间间隔内发生规模大于等于m的概率以肘≥m)为,旦Jf氓肘≥,,1)=l-【1一只(肘≥m)】r=1一exp卜艺秽;(≥m)】l(5)滑坡的年发生率移。
(≥m)定义为移;(≥m):li m型寻吐.(6)7-o』式中,M(≥m)是研究区内滑坡规模大于等于m的滑坡个数;T是滑坡记录长度.但实际情况下r不可能无限长,这时式(6)近似地写为秒i(≥m)≈尘掣.(7)』由式(5)可知,若能求出研究区滑坡的年发生率t,;(≥m),则研究区的滑坡危险性即可求出.2模型应用研究对巴东县新城区自1990年以来发生的滑坡(包括潜在滑坡)资料按体积进行分类整理,可得到图1.从图1可以看出,巴东县新城区已经发生滑坡,其规模变化曲线与拟合曲线基本重合,服从泊松分布.随着滑坡体积的增加,滑坡发生次数逐渐减少,满足滑坡危险性时间预测模型的假设,能够用G ut enber g—R i che r 模型来刻画,因此可以利用建立的滑坡危险性时间预测模型对巴东县新城区未来发生的滑坡进行预测.滑体体积,(10Sn’)图1巴东县城区滑坡发生次数与滑坡体积分布曲线图Fi昏1C ur ve—l i n e dis t ri bu t i o n gr ap h bet w e en l a ndsl i des t i m es a nd vol um e将滑坡数据依次代入滑坡年发生率公式(7),得到巴东县城区不同级别滑坡年发生率(表1).由此可见巴东县城区自1990年以来几乎每年都有一到两处10×104m3滑坡或潜在滑坡发生.将t I;(≥m)计算结果代入公式(5),分别对未来5a、10a及50a内发生不同规模滑坡的超越概率(B(肘≥m),户l。
(M≥m),氏(肘≥m))进行计算,结果如表l所示.表1巴东县新城区未来不同时段出现不同规模滑坡的超越概率T a bl Sur pas s pr ob abi l i t y of t he dif f erent s cal e i n t he f ut u r e dif f erent per i od i n B adon g C o unt yM/104m3口.(≥m)Ps(M≥m)Pl o(肘≥m)P,D(J】l f≥m)I---201.000.990.990.99≥300.76O.980.990.99≥400.590.950.990.99≥500.53O.930.990.99≥1000.410.870.980.99≥1500.350.830.970.99,>200O.290.770.950.99,>250O.240.690.900.99≥300O.180.590.830.99≥3500.120.440.690.99≥4000.060.250.440.95三兰i竺====::从表l对未来不同时段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巴东县新城区在未来5a时间内,在不考虑人类治理工程的条件下,巴东县新城区可能发生规模在50×104m3以上的中型滑坡其概率达90%.因此对于巴东县新城区未来5a时间内需要加强滑坡调查与区划,编制城市发展规划方案,合理使用土地,对建设用地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已经发生的滑坡或现具有变形迹象的斜坡,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或布置监测预警系统,以免滑坡发生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从表l还可以发现,巴东县新城区在未来的10a内,发生规模在250X104m3以上的大型滑坡的概率也在90%以上;未来50a发生400X104m3以上的大型滑坡的概率也达到了90%.因此巴东县新城区必需对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及城市发展规划方案的编制,完善滑坡监测网络与预警工程,从源头杜绝滑坡的发生及发生后对人类和经济造成损失.3结论1)通过地震震级与滑坡规模对比分析,以及相关计算,本文借鉴地震超越概率理论是可行的.2)通过对1990年以来的历史滑坡资料进行统计运用地震灾害危险性预测理论与方法,对研究区在未来5a、10a及50a不同时段内不同规模滑坡发生的超越概率,进行了定量计算与预测,其结果基本符合研究区滑坡灾害发展规律与趋势.3)预测结果为滑坡灾害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丰富完善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参考文献:【l】郭抗美,王超,纪洪广.基于降雨人渗深度反演的某黄土滑坡机理研究阴.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3):56-60.G uo K M。
W a ng C.J i H G.A nal ys i s0f l oes s hm ds l i de m e chan i smbase d on dept h i dent i fi c at i on d rai nfa l l i nm u-gt ia n[J1.J ournal0f H u na n U ni ver si t ydSci ence&Technol ogy(Nat ur al Sci enceEdi t i on),2009,24(3):56-60.【2】张业成.中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预测与分区减灾对策叨.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8,9(1):l一5.弛Y C.C om pr ehens i ve ri sk pre d i c ti o n and co unt el"m eas u/'t*f ar di sa s t er a i n chi n a叽Jour nal0f c,eozoO cal H azar d s and E nvi r onm e nt Preservf lt iou。
1998,9(1):l一5【3】殷跃平,柳源.中国地质灾害防治研究一对国际减灾十年活动(1990-2000年)的思索们.工程地质学报,2000(增刊):l—l O.Y i n Y P.uu Y.O n t he ponder0f se olngi cal hazar ds preven t i on s i nC hi n a i n t en ye ar s(1990-2000)U l J ou r nal0f Engineer i ng G eol ogy,2000(S):1—10.【4】黄崇福.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H ua ng C F.B asi c pri n c i p l es0f ri s k a nal ysi s0f nat ura l di sas t ers【M】.Beij i ng:sci e nce pr ess.[5】曹洪洋,边亚东,袁颖.一种新的区域滑坡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Ⅱl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2).'49-52.C an H Y,B i a n Y D,Y uan Y.A p pl ic at i o n and r esearch of a ne w m et hodon se nsi t i v i t y ana l ys i s0f i n f lue n c e fa c t or s of r egional l an dsl i des【刀.J ou r nal0f H unan U ni ve r si ty of Sc i enc e&Tceh ndog y(N a t ur a l Sci enceEdi ti on),2009,24(2):49—52.嘲黄润秋,向喜琼,巨能攀.我国区域地质灾害评价的现状及问题忉.地质通报,2004,23(11):1078—1082.H ua ng R Q,№X Q,Ju N P.A m06sm ent of C,hi r m's r egional群df l丑_矗Is:pre se nt s i tuat i on andprobl em s[J].R egi o nal G eo l ogyo f C hi na,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