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教案汇编
中国美术史教案

中国美术史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
2、学生能够分析和评价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作品和艺术家。
3、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美术史与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的关系。
4、学生能够形成对中华文化和艺术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内容:1、中国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和分期。
2、中国古代美术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3、中国近代美术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4、中国现代美术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5、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艺术家和作品。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中国美术史的分期和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区分。
重点:中国美术史的重要艺术家和作品,以及其与历史和社会背景的关系。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和PPT。
2、中国美术史书籍或教材。
3、中国美术史图录或画册。
4、网络资源(如中国美术史网站、相关视频等)。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让学生回忆自己之前了解到的中国美术史的相关内容。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学生活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中国美术史的作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中国美术史的作品图片,引起学生对中国美术史的兴趣。
2、讲授新课:按照教学计划,逐步讲解中国美术史的各个时期和重要事件。
3、巩固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和评价一些中国美术史的作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要内容,总结学生的表现和反馈。
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观察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价。
2、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考研题库及答案3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时期?A.魏晋南北朝B.春秋战国C.唐宋元明清D.民国时期答案:D.民国时期(因为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分,不属于中国美术史的重要时期)2、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画派?A.浙派B.华亭派C.南宗画派D.金陵画派答案:D.金陵画派(因为金陵画派是近现代的画派,不属于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画派)3、下列哪一项不是外国美术史上的重要时期?A.文艺复兴B.巴洛克艺术C.印象派D.现代主义艺术答案:D.现代主义艺术(因为现代主义艺术不是一个独立的时期,而是包括多个流派和风格的时期)4、下列哪一项不是外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画派?A.威尼斯画派B.浪漫主义画派C.表现主义画派D.巴黎画派答案:D.巴黎画派(因为巴黎画派是近现代的画派,不属于外国美术史上的重要画派)二、简答题1、请简述中国美术史上的“文人画”及其特点。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教案

中国美术史教案第1周教学内容:史前美术教学日期: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史前美术。
教学重点:彩陶授课过程:第一章史前美术概述史书中被称为“帝王”的人,都同文化创造和劳动工具创造有关:燧人氏发明火;伏羲氏作八卦;神农氏造耒耜,作陶器。
苍颉造文字;史皇作图画,曾画过蚩尤的像,并把“神荼”、“郁垒”画在桃木板上以御百鬼;禹铸九鼎,上面雕饰着鬼神百物之形,使民分辨“神奸”。
旧石器时代的美术主要体现在石器工具上。
新石器时代陶器在实用性的前提下,发展了美的造型和装饰,所以新石器时代的美术绝大部分都与陶器的发展密切相关,这时期的绘画和雕塑也在陶器的造型和装饰上得到表现。
第一节、石器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是把砾石的边沿加以敲打,现出厚刃,可为敲砸之用,没有进行第二步加工。
继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之后的磨光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
以磨和钻孔技术和极整齐对称形式成为石器工具发展的高级阶段。
先民已有多种多样的审美创作活动,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装饰品,是约三万年前的一件石墨装饰品, 中央有穿孔,可系绳佩挂。
钻孔是人找到深度和厚度的劳动,钻孔突破平面,发展了第三空间,是雕塑造型的基本因素。
山顶洞人已采用赤铁矿粉末与红色泥岩作染色材料。
第二节、玉器我国古代有极发达的玉石工艺,玉石器具有多种形式:圭、笏、璧、环等,在古代社会的宗教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及审美价值。
儒家哲学中关于玉的学说,成为古代美善合一的美学思想的一部分。
良渚玉器造型宏大雄浑,风格严谨深刻,纹饰以神秘莫测的神人兽面引人入胜,阴线雕刻和浮雕完美组合。
“神似”是红山文化古玉最大的特色,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
典型玉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
第三节、彩陶与黑陶陶器的分类陶器依用途可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
其中盆、钵、碗、杯、豆、勺属饮食器;鼎、鬲、簋、釜、灶属炊煮器;壶、罐、瓶、瓮属储藏器。
如果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
中国美术史教案

中国美术史教案教案标题:了解中国美术史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美术史的主要时期和艺术流派;2.掌握中国美术史中一些重要的艺术家和作品;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4.发展学生的研究和分析能力,并培养跨学科的思考方式。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使用图片或视频等资源展示中国古代艺术作品,吸引学生的兴趣;2.与学生交流中国美术史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二、主体教学(40分钟)1.介绍中国美术史的主要时期和流派(20分钟)a.先秦时期的青铜器艺术和绘画;b.汉代的石刻和丝绸绘画;c.唐代的山水画和文人画;d.宋代的花鸟画和水墨画;e.明清时期的工笔画和光影写实。
2.展示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艺术家和作品(15分钟)a.介绍一些重要的艺术家,如顾恺之、吴道子、李唐、文征明、朱耷等;b.展示并讨论一些重要的作品,例如《女史箴图》、《清明上河图》。
3.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组研究(15分钟)a.将学生分成小组,各自选择一个特定的时期或艺术家进行深入研究;b.每个小组介绍他们所选择的时期或艺术家的特点,并分享关于该时期或艺术家的作品。
三、总结与展望(5分钟)1.回顾学生掌握的知识和研究成果;2.展望学生对中国美术史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教学资源:1.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古代艺术作品;2.中国美术史相关书籍、资料和电子资源;3.学生分组研究所需的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
评估方式:1.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参与度和表现;2.小组展示和研究报告的评估;3.针对学生的参与和个人理解进行课堂讨论。
教学扩展:1.组织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让学生近距离欣赏和感受中国美术作品;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中国美术史的理解,创作一幅自己的作品;3.引导学生探究中国美术史与其他文化因素的关系,开展跨学科研究。
历史教案-中国学校美术教学的历史教案5篇

中国学校美术教学的历史教案5篇高年级学生已经逐步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同时也具有小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因为情感形式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学校美术教学的历史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中国学校美术教学的历史教案1开国大典刘杨课型:单一课教学方法:讲述、欣赏与思考。
一、教学目的通过对油画《开国大典》的讲述与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对油画中国民族化特点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点作品的艺术处理及民族绘画与西洋绘画结合的特点。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大幅《开国大典》印刷品一张,[富有民族特色的工笔画和年画各一幅。
2、学具:教材,笔记本。
四、教学步骤(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二)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中国的民族绘画-------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并与诗、书、画、石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出示中国画、年画挂历)而西洋画中的主要画种----油画,却以丰富、能表现复杂的色调层次,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
今天让我们来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开国大典》(出示油画《开国大典》)(三)作者介绍:作者:董希文(1914---1973年),我国的油画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绍兴人。
1933年考入苏州美专,1934年进杭州国立艺专预科学习,后考入该校本科。
1938年在上海美专借读半年,后又去湖南沅陵国立艺专学习。
学校内迁贵阳后,常去苗寨写生。
1939年随校再迁昆明,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去越南河内美术专科学校学习,不久回国。
1940年到贵州省合作委员会编辑股任职。
1943年至1945年在国立敦煌壁画研究所临摹壁画。
1946年在北京艺专任教,1949年----197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
生前曾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委员,中国美协创作委员会委员和绘画组副组长。
中国美术史 教案

中国美术史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美术史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时期;2. 掌握中国古代绘画、雕塑和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品;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美术史的重要时期和代表作品;2. 中国传统绘画、雕塑和建筑的特点;3. 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的培养;2. 学生对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美术史导读》等相关教材;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 中国古代绘画、雕塑和建筑的图片和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中国古代绘画、雕塑和建筑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中国美术史有什么了解?你们最喜欢的中国古代绘画、雕塑或建筑是哪一种?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时期,包括古代绘画、雕塑和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品;2.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美术。
三、学习活动(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时期或一个艺术家进行深入研究;2. 学生利用教材和互联网资源,收集关于选择的时期或艺术家的资料;3.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讨论,总结出该时期或艺术家的特点和代表作品;4.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四、展示和讨论(15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2. 全班共同讨论各个时期或艺术家的特点和代表作品;3.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邀请一位专业美术家或艺术史学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视野;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国传统美术的魅力。
六、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中国美术史说课教案(一)

中国美术史说课教案(一)中国美术史说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美术史的演变与发展;2.探究中国美术的审美特点及艺术手法;3.学习中国美术史中的名家与代表作品;4.提高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教学重点1.中国美术的历史演变;2.中国美术的审美特点;3.中国美术史中的名家与代表作品。
教学内容一、中国美术的历史演变1.先秦时期:青铜器艺术;2.秦汉时期:壁画艺术;3.魏晋南北朝:山水画的形成;4.唐宋时期:花鸟画与风俗画的发展;5.元明时期:造型艺术的独立性;6.清代:古典绘画的巅峰。
二、中国美术的审美特点1.表现主义:强调主观情感体现;2.极简主义:强调艺术形式的简约与凝练;3.象征主义:强调符号与象征的意义;4.抒情主义:强调诗意、流畅与温柔的气息。
三、中国美术史中的名家与代表作品1.吴道子:《秋思图》;2.周文矩:《富春山居图》;3.王维:《山居秋暝》;4.仇英:《百花图》;5.张大千:《春雪图》;6.黄宾虹:《井冈山》。
教学方法1.讲解课;2.图片展示、解读;3.学生自主阅读与思考。
教学评价1.考核平时的听课与听课笔记;2.以小组为单元,进行讨论、发表见解;3.定期进行知识点的测试与考核。
教学资源1.教科书资料;2.图片素材;3.PPT演示文稿。
教学步骤与时长第一步:引入(5分钟)通过简单介绍中国美术对学生进行导入,让学生对本次课程有一个大致了解和期望。
第二步:讲解中国美术的历史演变(30分钟)通过PPT将各个历史时期的美术发展历程进行讲解和概括,并介绍各个时期的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第三步:讲解中国美术的审美特点(20分钟)通过PPT向学生介绍中国美术的审美特点,并注重分析各个作品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艺术特点、艺术表现的精髓等。
第四步:讲解中国美术史中的名家与代表作品(40分钟)通过PPT和图片向学生展示中国美术史中的名家及其代表作品,并进行详细解读,使学生对于这些作品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大学美术教案中国美术史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特点。
2. 理解中国美术在不同历史时期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3. 培养学生对中国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中国美术史的基本分期和重要时期。
2. 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1. 理解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中国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中国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中国美术产生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美术作品分别属于哪个时期吗?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二、教学内容1. 中国美术史的基本分期:- 先秦时期:以青铜器、陶器、玉器为代表。
- 秦汉时期:以画像石、画像砖、壁画为代表。
-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书法、绘画、雕塑为代表。
- 隋唐时期:以绘画、雕塑、建筑为代表。
- 宋元时期:以山水画、花鸟画、书法为代表。
- 明清时期:以绘画、书法、民间美术为代表。
2. 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先秦时期:注重实用性,强调礼制和宗教信仰。
- 秦汉时期:注重装饰性,追求宏伟壮观。
-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重个性表达,追求意境和自然美。
- 隋唐时期:注重写实,追求人物的神韵和山水画的意境。
- 宋元时期:注重写意,追求笔墨的韵味和意境。
- 明清时期:注重创新,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1. 总结中国美术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特点。
2. 强调中国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复习中国美术史的基本分期和重要时期。
2. 提问:你们对中国美术史有哪些疑问或感兴趣的话题?二、教学内容1. 中国美术史的重要时期和代表作品:- 隋唐时期: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等。
中国美术史教案

中国美术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及其特点;
2.了解与掌握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
3.培养学生对中国美术的欣赏能力及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中国美术史的起源到清朝;
2.汉唐五代绘画;
3.宋元绘画;
4.明清绘画。
三、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2.配合图片资料辅导学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中华美术的丰富多彩及其历史变化。
2.讲课:
从中国美术史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中国古代美术的特点,包括线描明暗、平面装饰、色彩和光影的运用等。
再逐一介绍汉唐五代、宋元、明清美术的风格特点,以及代表性的艺术家和作品,如王羲之、顾恺之、虞世南、徐悲鸿等。
3.分小组教学:
4.培养创作能力:
通过老师指导和指针相互交流,让同学们掌握基本画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由创作。
5.课堂总结:
总结历史中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感受与心得。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华美术的理解和认识。
五、板书设计:
1.中国美术的起源。
2.汉唐五代绘画。
3.宋元绘画。
4.明清绘画。
六、课堂展示:
1、古代铜器。
2、壁画。
3、名画。
七、教学评价:
通过互动教学、图片和实物的展示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了解中国美术的历史和审美特征;通过创作,同学们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培养了创造力和艺术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术史教案一、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中国历代美术品、画家、流派、观点等,以提高其艺术欣赏水平和分析理解能力,使所学的美术史知识应用于将来的美术教学工作或团体艺术交流活动,通过对古代作品的分析以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综合分析比较能力,为以后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打好基础,并将所领悟到的表现方法与艺术形式应用于自己的绘画实践,以提高其表现能力和艺术品位。
一、课次与重难点第一课:商周秦汉重点:青铜器与汉画。
难点:青铜器的铸造与汉画特点。
第二课:汉画像石与画像砖重点:汉画石与汉画砖的内容。
难点:形式与内容的分析。
第三课:三国两晋重点:顾恺之的作品与观点。
难点:绘画典故解析。
第四课:南北朝重点:南朝绘画典故与北朝的敦煌壁画。
难点:典故与敦煌壁画内容解析。
第五课:隋唐重点:阎立本重点:明初院体画与明四家。
难点:作品内容与形式解析。
、吴道子、王维生平与作品。
难点:作品解析。
第六课:唐代绘画重点:二李生平与作品、唐代壁画。
难点:青绿山水产生与发展、佛教壁画的内容解析。
第七课:五代重点:山水画四大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徐黄异体。
难点:作品内容与形式分析。
第八课:北宋山水(一)重点:李成、范宽、许道宁作品。
难点:作品构图与形式分析。
第九课:北宋山水(二)重点:郭熙、韩拙的三远、米氏云烟。
难点:法则的分析与应用。
第十课:北宋人物与花鸟。
重点:张择端、李公麟、宋徽宗作品难点:画面构图与技法分析第十一课:南宋重点:四大家生平与作品、梁楷的佛教绘画。
难点:山水画面形式的演变、画面内容分析。
第十二课:元代山水重点:赵孟頫、元四家生平与作品。
难点: 赵孟頫的艺术观点与影响。
第十三课:元代人物重点:道教绘画。
难点:作品内容解析。
第十四课:明代(一)重点:明初院体画与明四家。
难点:作品内容与形式解析。
第十五课:明代(二)重点:青藤白杨、南陈北崔、仕女画发展。
难点:典故解析、作品风格的演进。
第十六课:明代(三)重点:波臣派、十八描、董其昌观点、项圣谟、傅山。
难点:流派解析第十七课:清代(一)重点:四王、四僧、清六家、扬州八怪。
难点:画面形式解析。
第十八课:清代(二)重点:清宫外籍画家、清代仕女画。
难点:画面分析。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多媒体投射图片,并按图片顺序讲解。
第一课:商周秦汉一、青铜器1.饕餮纹商代青铜器上特有的纹样。
饕餮是传说中的一种恶兽,本性贪食,形象狰狞,神秘。
其实纹样是由虎豹蛇等动物体态斑纹变形面来,也称“兽面纹”。
2.西周与战国时青铜器区别西周青铜器表面光滑,纹饰少,但有的铸(刻)有铭文(后世称金文)外形规整的曲线筒洁而单纯。
如《于鼎》《毛公鼎》等。
战国时造型与纹样多表现具体物象,《青铜犀牛》《连盏树形灯》《莲鹤方壶》纹样《采桑、宴乐、水陆攻战纹壶》。
二、文献绘事与西汉1.春秋战国代的绘画故事有“画荚”、“鲁班画蠡”、“画犬马难鬼魅易”、“敬君画妻”等。
2.秦代的传世建筑是《长城》,雕塑是《兵马俑》。
T3.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T4.洛阳王成公园壁画5.霍去病墓前雕刻是西汉时作品,有《马踏匈奴》、《卧虎》、《跃马》等。
6.汉代镀金铜器《长信宫灯》整个造型为一宫女持灯状,即是工艺品,也是雕塑品,为西汉作品,出土于河北满城窦绾墓(窦绾中山靖王刘胜妻)。
该灯通体鎏金,整个灯可以拆卸。
灯罩可开合,以调整光照宽度,灯盘上的短柄可调照射方向,宫女的手臂是通烟前与头、身体都能拆卸、清洗,“宫女”体内能使烟尘容纳,,以保持室内清洁。
宫女疲备而小心的样子,表现得非常传神。
7.汉代绘画特点物象之间无远近差别,人物多一致横线排列,间距较均等。
很少有重叠即相互遮挡,主次关系多采取“主大次小”的原则。
人物正侧角度较多。
如《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西汉),东汉有和林戈尔墓壁画《歌舞画戏图》还有画像石和画像砖多具有这些特点:。
第二课:汉画像石与画像砖1.武氏祠石刻主要是以忠、孝内容为主的。
2.东汉武氏祠及其石刻中表现忠勇英烈的内容。
武氏祠在山东济宁嘉祥县紫云山,为东汉桓帝时作品,石刻出自“良匠卫改”之手,该祠元至正时被洪水淹没于地下,清乾隆时钱塘人黄易在济宁做官将其挖掘。
石祠分武梁祠、武开明祠(梁弟)武斑祠(开明子)、武荣祠(开明子)。
表现忠勇英烈内容有《曹沫劫齐桓公》(鲁庄公、管仲)、《专诸刺王僚》(诸樊、公子光、余祭、夷昧、僚、季子杞)、《荆轲刺秦王》(燕太子丹、樊於期、秦舞阳、夏无且)、《要离刺庆忌》(吴王蓋闾、吴子胥)、《豫让刺襄子》(晋国智伯、赵王)。
武斑祠《提弥明踢獒犬》(晋灵公)。
《王陵母》项羽,武荣祠(《管仲鲍叔》齐襄公堂弟公孙无知杀主自立,雍林杀无知,襄公弟公子小白鲍叔牙辅佐逃营国,襄弟公子纠、管仲、鲁国)。
前石阙:《周公辅成王》(武王姬发、姬诵13岁)周公旦王弟、武王堂弟管叔、蔡叔、商讨王子、武庚)。
3.山东武氏祠中表现孝子故事的作品简述汉代武氏祠画像石中表现孝子和烈女的内容。
在山东嘉祥县。
武梁、武开明(梁弟)、武斑(开明子)、武荣(开明子)四祠。
①孝子内容有:《曾母投杼》曾参父曾点。
《闵子骞失棰》山岽曲阜人,“若休后母将是两寒子也。
”《老莱子娱亲》周时楚国人。
《丁兰刻木》汉代《柏榆受笞》韩汉梁国人②烈女内容:有:《秋胡戏妻》《梁节娃娣》齐攻鲁、抢大而檐小、“大者妾夫兄之子”、齐退兵。
《京师节女》梁高行,持镜割鼻拒梁王。
《钟离春与齐宣王》无盐丑女。
T4.河南南阳汉画馆《聂政刺韩王》侠累、齐国、严仲子5.四川发现的汉代画像砖主要以农耕、渔猎为主。
成都《弋射收获画像砖》《煮盐图》T 孔望山《象石》雕塑(象王本生)第三课:三国两晋一、三国1.误笔成蝇吴国曹不兴为孙权画屏风,不小心一滴墨滴上,在场人为之担心,但曹不兴随手将墨点改为一只苍蝇,孙权看屏风时,以为是真的苍蝇挥袖则赶……还有,杨修为曹操画扇,也出现同样故事。
赵夫人:丞相赵之达妹,“针绝”。
2.徐邈:魏明帝曹睿(魏国第二任帝王)时画鰿鱼引白獭。
3.诸葛亮以画赐南夷。
二、晋朝1.西晋:卫协2.东晋:荀勖“绘钟会祖父遗像”3.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
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烈女仁智图》等。
T4.顾恺之三绝:才绝《筝赋》、《观沧赋》。
画绝(默写邻女肖像、瓦棺寺画维摩洁) 。
痴绝(桓玄盗画、柳叶隐身、谢瞻应诗) 。
著《画云台山记》其中《魏晋胜流画赞》“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千想妙得也”。
传神论:“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T5.戴逵:字安道,戏写郑玄碑,求学于范宣,共画南都赋,作无量寿佛三年而成6.六朝三杰:指东晋时的顾恺之、南朝宋国的陆探微、梁国张僧繇。
有道:“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
7.南朝宋国:宗炳《山水序》第四课:南北朝一、南朝宋国T1.戴颙:字仲若,东晋戴逵之子长子,戴勃也善画。
宋国太子在瓦棺寺铸丈六金像像,成而恨面瘦,工人都无法修改,戴颙指出毛病不在面瘦而在臂胛太肥,减臂胛脸则不显瘦。
2.六法:出自南齐谢赫《古画品录》。
气韵生动,骨法运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3.画龙点睛南朝梁国张僧繇、金陵安乐寺画两白龙未点眼,曰点眼即飞,人以为妄言,故请点之,雷电破壁二龙均飞走。
3.曹衣出水:北齐曹仲达笔法稠选,衣服紧贴身体尤如被水浸湿,故称。
此画风也流行于古代雕塑、铸像。
也有说曹指三国时吴国曹不兴。
二、北朝1.北朝时敦煌莫高窟壁画中表现佛教本生内容的作品有《萨陀那王子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贸鸽》等。
2.六朝时敦煌壁画的内容南北朝时本生故事多,北凉《因此楞竭利王本生》北魏《沙弥守戒自杀图》、《萨陀那舍身饲虎》、《尸毗王割肉贸鸽》。
当时战乱频繁,统治阶级需要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为其血洒战场。
再者也是人间苦难的间接反映。
3.北朝的佛教雕塑.北魏: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大佛》,洛阳龙门石窟《宾阳洞大佛》莫高窟彩塑菩萨,东魏:巩县石窟佛像。
西魏:甘肃天水的表积山泥彩塑菩萨。
第五课:隋唐1.展子虔《游春图》2.山水画的形成与成熟山水画最早出现于汉代画像砖《煮盐图》,到东晋时山、树、水等更加描绘详细,尽管程式化较强,但颇具装饰美感,传世的有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山水。
六朝时有北魏石棺线刻,如其中《孝孙原谷》《孝子蔡顺》等,但这些都是作为人物画背景,即“人大于山水不容泛”。
根据现存作品,隋朝才形成独立画科,展子度《游春图》唐朝有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和其子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这些都为勾线填色的“青绿山水。
”王维在笔墨上有所发展,首创“水墨山水”相传有《雪溪图》。
王洽、张璪又创“泼墨”等形式。
五代为山水画成熟期,出现荆关董巨四大家,还有卫贤、赵幹等人,画中无论山石、树木结构还是笔墨均达到很高水平。
T 杨契丹、郑法士、田僧亮在长安光明寺塔上作壁画,杨契丹以行人车马为画稿。
3.阎立本的作品有《步辇图》、《职贡图》《锁谏图》等画得都是历史内容。
父阎毗兄阎立德皆画。
T4.《历代帝王图》西汉昭帝刘弗陵(武帝80岁生生母赵氏21卒)、东汉光帝刘秀(打败王莽)、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QIAN4)、陈宣帝陈顼(XU1)、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YONG1)、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共13位。
T5.《萧翼赚兰亭图》房玄龄向李世民推荐监察御史萧翼,智永传于辩才。
T6.尉迟父子:于阗的尉迟跋质那与尉迟乙僧、T7.吴道子:幼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杨惠之从塑“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刺杀黄埔轸、玄宗赐名道玄、与李思训嘉陵江写生、8.吴带当风:唐代吴道子,人物衣着线条流畅能表现风的感觉,如其《送子天王图》北齐国的吴柬也有类似说法。
9.王维是最早的文人画家,水墨画是其首创。
传世作品有《雪溪图》、《伏生授经图》.《伏生授绘图》汉文帝刘恒派晁错去伏胜处求《尚书》。
王维著有《山水诀》。
T10.王维生平:给唐明皇弟弟岐王李范画巨石,飞至高丽神崇山,宪宗时高丽来使说出。
安史之乱时逃亡未及,与张璪郑虔被叛军封官,乱平后,被囚于牢后因权相崔圆爱画帮他们说情才免于死刑但都被免官。
T11.张璪:大历二年毕宏在左省画松石壁画,见张璪作画唯用秃笔或以手代笔毕宏问其故答“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著《绘境》(失传)T12.王洽:性好酒,多游江湖,作画墨泼于绢素随其浓淡形状用手抹之,画出山石云水,称“泼墨”。
13.韩马戴牛韩幹善画马,《照夜白》《牧马图》。
戴嵩善画牛《斗牛图》。
14.唐代、曹霸:三国魏高贵乡公曹后,不慕名利:“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与我好浮云。
”韦偃、陈闳等。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马。
第六课:唐代绘画1.唐朝二李指李思训、李昭道父子。
2.大小李将军唐代李思训唐朝宗室,为玄宗时奸相李林浦伯父,《江帆楼阁图》武则天时弃官潜匿,中宗时官至右武卫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