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Fe2O3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实例

合集下载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纳米纤维素作为一种新兴的纳米材料,已引起广大科研工作者和产业界的极大关注。

纳米纤维素,顾名思义,是指纤维素的纳米尺度形态,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得它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方法,包括其基本原理、技术流程、影响因素以及优缺点等方面,以期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文章将首先概述纳米纤维素的基本性质和应用领域,阐述其作为一种高性能纳米材料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

随后,将详细介绍纳米纤维素的制备技术,包括化学法、物理法、生物法等多种方法,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将探讨影响纳米纤维素制备的关键因素,如原料来源、处理条件、反应机理等,并对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讨论。

本文将对纳米纤维素制备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分析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市场价值,以期推动纳米纤维素制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原理纳米纤维素的制备主要基于纤维素的结构特性和化学反应原理。

纤维素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由β-1,4-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分子链组成,这些链在植物细胞壁中以微纤维的形式存在。

纳米纤维素的制备过程就是将这些微纤维进一步分解、细化,直至达到纳米级别。

制备纳米纤维素的主要原理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酶解法。

物理法主要利用机械力、高压均质化等手段,通过破坏纤维素纤维的结晶结构,将其细化到纳米级别。

化学法则通过引入化学试剂,如酸、碱或有机溶剂,来改变纤维素的化学性质,使其更易于分解。

生物酶解法则是利用特定的酶类,如纤维素酶,来催化纤维素的降解过程,生成纳米纤维素。

在这些方法中,生物酶解法因其环保、高效且能保持纤维素原有性质的特点,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通过选择适当的酶类和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实现对纤维素的高效降解,生成具有优良性能的纳米纤维素。

纳米γ-Fe2O3的制备方法及进展

纳米γ-Fe2O3的制备方法及进展
维普资讯
综 述 专 论
SCIENCE&TECHN0L0GY化 I工N 科C技HE,M20I0C6A,L14 1( N5D):U54ST~R5Y9
纳 米 y—Fe2 O3的 制 备 方 法及 进 展 *
邹海平 。,邱祖 民 ~ ,邱 俊 明 ,李 琛 ,刘玉德
火焰 热 分 解 、气 相 沉 积 、低 温 等 离 子 化 学 沉 积 (PCVD)或 激 光 热 分 解 。然 而 对 于 纳 米 7一Fe O 的制 备的报 道 却 不是 很 多 ,因此 有 必 要 对其 做 较 为全 面的概 述 。笔 者 从 “三相 ”的 角度 ,分别 介 绍 了制 备纳 米 7一Fe O 的 固相法 、气 相法 和液相 法 中 的主 要制 备 方 法 及 其 优 缺 点 和其 他 一 些 制 备 方 法 。
关 键 词 :纳 米 7-Fe203;固相 法 ;气相 法 ;液 相 法 中 图分 类 号 :TB 38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8.0511(2006)05.0054.06
纳米颗粒 是指 颗粒 尺寸 为纳米 数量 级 的超细 微粒 ,它 的尺 度 大 于原 子簇 ,小 于通 常 的 微粒 ,一 般在 l~100 nm 之 内 ,因此 ,它 具 有 量 子 尺 寸 效 应 、小尺寸 效 应 、表 面效 应 、库 仑堵 塞 和介 电 限域 效应 ,这些 效应 使 得 纳 米微 粒 具 有 不 同于常 规 固 体的 新特 征…1。
1 制 备 方 法
根据原 始物 质状 态 的 不 同 ,制 备纳 米 7- o3
的方 法大致可分为 3类 :固相法 、气 相法和液相法 。
1.1 固 相 法

纳米 氧 化物 的 固相 制 备方法 有 机械粉 碎法 和

纳米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及其应用的研究共3篇

纳米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及其应用的研究共3篇

纳米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及其应用的研究共3篇纳米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及其应用的研究1纳米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及其应用的研究纤维素是天然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的一种聚糖,其在工业、农业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和应用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纳米级的纤维素纤维是指纤维素在尺寸上达到了纳米级别,其直径一般在5-100纳米之间。

这种纳米纤维素纤维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使得它在材料科学、医学、环境生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想要制备具备纤维素纳米级特征的纤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传统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法、生物法和物理法等。

其中最为流行的是化学法,但由于该方法的副产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该方法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药品。

因此,制备具备纳米级纤维素特征的纤维的研究局限于应用领域和研究水平不够高的地区。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的方法-电纺法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电纺技术被认为是制备纳米纤维素纤维的最佳方法之一。

其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而且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电纺法的实现需要特殊的纺丝设备。

该设备将纤维素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再将该溶液通过电极的高压作用下产生电纺。

由于电极间的电场,这种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纳米级直径的纤维素纤维。

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通过控制电纺设备的缺陷和拉伸条件来控制纤维素纤维的直径和质量。

纳米纤维素纤维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

目前,它在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电子工业、纸浆生产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生物医学领域,纳米纤维素纤维可以用于制备生物传感器、药物给药系统等,它的表面积大,更容易与细胞结合,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而在环境科学领域,纳米纤维素纤维可以用于制备新型的油污染物吸附材料,具有高效,低成本的特点。

此外,在纸浆生产领域,纳米纤维素纤维可以替代传统的成纸材料,制成环保型的纸张。

总之,纳米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和应用是纳米技术所涉及的一个热门领域。

电纺法被认为是制备高质量的纳米级纤维素纤维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纳米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纳米技术是通过自组装和自组装性的理论基础,设计和制备具有纳米尺度结构的新材料。

其中,纳米纤维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吸引了众多科学家的研究。

一、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1.电纺法制备:电纺法是目前制备纳米纤维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制备原理是通过利用高电场作用下纤维素溶液表面的荷电作用将喷涌出的液滴逐渐拉伸成纳米级尺寸的纤维。

电纺法制备的纳米纤维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较好的孔结构和悬浮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材料、能源、生物医学、环保等领域。

2.气相沉积法制备:气相沉积法制备纳米纤维技术是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压力和气体流量等工艺条件,在陶瓷、金属、半导体等材料基底上形成纳米级尺寸的纤维。

该方法可以制备出高度纯净和高结晶度的材料纳米纤维,但需要复杂的真空设备,成本较高。

二、纳米纤维材料的应用:1.生物医学领域:纳米纤维作为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可降解、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的生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修复组织、制造3D支架、制备组织工程等方面。

同时,具有药物载体、细胞培养和诊断、生物传感器等免疫分析方面的应用潜力。

2.环境保护领域:纳米纤维材料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水处理、废气处理、液态催化剂等方面。

通过制备新型的纳米纤维材料,提高其润湿性、晶体结构、表面活性位点等,在环境中吸附、催化、分解有害物质,具备重要的环保应用价值。

3.能源领域:纳米纤维在能源领域中的应用包括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利用其高比表面积、高电导性、高反应活性等特点,来提高能量传输和储存的效率。

4.材料领域:纳米纤维材料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塑料、橡胶、金属、陶瓷等材料的增强、传热性能改善、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等方面。

三、纳米纤维材料的未来发展:目前,虽然纳米纤维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其制备工艺和应用技术还存在着许多挑战和难点。

纳米γ-Fe2O3粒子的制备及其磁性能研究

纳米γ-Fe2O3粒子的制备及其磁性能研究
维普资讯
李 月 华 等 :纳 米 1F 2 3 子的 制 备及 其 磁 性 能研 究 r eO 粒 —
纳 米 丫F 2 3 子 的制 备 及 其 磁 性 能研 究 一eO 粒
李月华 ,赵 东林 ,曾宪伟 ,夏启胜 2 ,唐劲天 3
(. 1 北京化 工大学 化 工资源有 效利用 国家重点实验 室,碳纤 维及 复合材 料研究所 ,北京 1 0 2 ; 0 0 9 2中 日友 好医 院 临床 医学研 究所 ,北 京 10 2 ;3清华 大学 医 学院,北 京 1 0 8 ) . 00 9 . 0 0 4
4 ,8 6 .4 , g 矫 顽 力 为(3 1 ) 96 / 41 ~ 98 Am ̄ , 1 ~ 7 ×7 , m。纳 A
纳 米丫F 2 3 子是 定 向集 热治 疗肿 瘤 中一种 理想 .e0 粒 的热籽材 料 ¨ 本文通 过氧化纳 米F 3 4 , eO 方法制备 了纳 米 丫F 2 3 .eO 粒子 , 并对纳 米丫F z 粒子 的结 构和 磁性 能 .e O3 及 其在交变 磁场下 的发热性 能进 行 了研 究。
图 1 测量纳米粒 子发 热性 能的实验装 置
F g lEx e i e tls t p f r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lrm ercm e s r m e t i p rm n a eu o ao i t a u e n i
23 磁性 能测试 与结 构表征 .
使用 J M.3 D 1 型振动 样 品磁强 计测 定磁 性能 ,用 日 本 日立公 司生产 的S4 0 冷场 发射型扫 描 电子显 微镜 、 .7 0 D Ma2 o v 2 c , x 5 0 B +P 型x射线衍射 仪研 究纳米粒子 的微
的健康细 胞没有 损伤 ,是一种低 毒高效 的治疗方法 【。 6 】 在定 向集 热治疗肿瘤 的疗法 中, 磁性 热籽的制 备和选择

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方法:
1. 电纺法:将高分子材料溶液通过高电压作用下,通过电纺纺丝装置产生电纺纤维。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出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微米之间的纳米纤维。

2. 模板法:将高分子材料溶液倒入空心纳米颗粒模板中,通过溶剂挥发或热处理等方式将高分子材料固化为纳米纤维。

最后通过模板的去除得到纳米纤维。

3. 拉伸法:将高分子材料通过拉伸的方式制备纳米纤维。

可以通过拉伸高分子材料的熔融物、溶液、凝胶等形式来制备纳米纤维。

4. 直接沉积法: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或物理气相沉积等方法,在基底或模板表面直接沉积纳米纤维。

这种方法适用于金属、碳纳米管、二维材料等纳米纤维的制备。

5. 电化学纺丝法:通过在电场作用下,在电极之间形成纳米孔道,将高分子材料溶液经过纳米孔道进行纺丝,最后得到纳米纤维。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纳米纤维的需求和材料特点进行合理选择。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及其应用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及其应用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及其应用
纳米氧化铁(nanofe2o3)是一种材料,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特点是尺寸小、表面积大,能够有效利用其具有特定的核壳结构和特殊表面反应性,便于控制催化、分离、修饰或其他应用。

现在,纳米氧化铁也被用作液体催化剂、光催化剂和活性炭催化剂等用途。

纳米氧化铁一般是由氰基氧化镁(Cymag)、甲醇及水混合物制备而成,其中甲醇起到作用,在氰基氧化镁和水混合物中形成氧化铁纳米颗粒。

在反应过程中,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会影响反应的结果,反应的最佳参数是温度为550℃,反应时间为6小时。

纳米氧化铁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以抵御高温下性能变化,其释放的热量也较低,比通常用氧化铁材料要低几倍。

此外,纳米氧化铁还可以有效抑制有毒物质、抑制有害气体,能够降解有害物质,从而具有很好的环境保护功能。

纳米氧化铁的应用非常广,其中一些应用包括能源存储、生物医学材料、电子元件表面抛光等。

在能源存储方面,纳米氧化铁的使用可以减少汽车的油耗,并且可以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作为生物医学材料,纳米氧化铁可用于抗菌、神经细胞移植以及生物活性磁性材料的制备。

此外,纳米氧化铁还可以用于电子元件表面抛光,因为它具有很好的光学性能、耐磨损性和耐腐蚀性。

综上所述,纳米氧化铁是一种具有良好热性能、再次利用性和环境友好性的材料,能够用于多种领域,如能源存储、生物医学材料和
电子元件表面抛光等,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正在不断受到加强研究和应用的关注。

多功能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

多功能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

多功能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摘要:多功能复合材料由于其卓越的性能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多功能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制备研究,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复合材料及其应用领域,旨在加深对多功能复合材料的理解,推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引言多功能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的,在保持各种材料优点的同时,形成一种具有独特性能的复合材料。

多功能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是研究人员长期以来的关注点,它不仅能够满足特定领域的需求,还能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功能和性能。

设计和制备多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对于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和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二、常见的多功能复合材料及其应用1. 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是将纳米颗粒与其他材料进行复合形成的材料。

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导电性能。

在电子器件、催化剂、生物传感器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由纳米材料和纤维材料结合而成,具有超强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

它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纺织领域等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3.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和优异性能的纳米材料,由于其高强度、高导电性和高导热性,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在电子设备、能量存储、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4. 陶瓷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由陶瓷基体和增强相组成,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在航空航天、能源、高速铁路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三、多功能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方法设计和制备多功能复合材料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相互作用方式。

1. 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是设计多功能复合材料的第一步。

基体材料要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可塑性,而增强材料则要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刚性。

2. 相互作用方式多功能复合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基体材料和增强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常见的相互作用方式有机械锚固、化学键合和物理吸附等,通过调控相互作用方式可以优化多功能复合材料的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种Fe2O3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实例专利名称申请号申请人摘要
一种磁性中空的α-Fe2O3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CN20151
0026168.
4
刁国旺;朱守
圃;孙静;刘
静雯;任文
吉;瞿姗姗;
黄建祥;狄健
一种磁性中空的α-Fe2O3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属于
材料生产技术和科研技术领域,本发明以乙酰丙酮铁
或乙酰丙酮亚铁为α-Fe2O3的前驱体,以聚丙烯腈为
高分子聚合物,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配制静电
纺丝溶液,通过静电纺丝制得纳米纤维。

再采用预氧
化方法加固纳米纤维的形貌,通过在空气气氛中的煅
烧制备了磁性中空的α-Fe2O3纳米纤维。

本发明根据
PAN与Fe(acac)3或Fe(acac)2的比例的不同和不同
的煅烧温度可以制备不同尺寸的磁性中空的α-Fe2O3
纳米纤维和不同粒径大小α-Fe2O3磁性纳米颗粒。


发明方法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制备的磁性纳米纤
维的直径也可以控制在纳米级别。

一种高比电容磁性材料Fe2O3纳米棒包碳微电缆的制
备方法CN20141
0079334.
2
胡萍;柴继
红;吴庆生
本发明属于纳米/微米尺度功能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
体涉及一种高比电容磁性材料Fe2O3纳米棒包碳微
电缆的制备方法。

具体步骤为:先制备聚丙烯腈纺丝
液前驱体溶液,在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丙烯腈纳米
纤维,进一步煅烧碳化制备碳纳米纤维。

采用温和的
水热法制备FeOOH/CNF复合纳米材料,进一步煅烧
制备Fe2O3纳米棒包碳微电缆。

对其进行性能测试
发现该类Fe2O3纳米棒包碳微电缆具有较大的磁性
和优越的电学性能。

基于
α-Fe2O3/SnO2复合纳米纤维的丙酮气体传感器及其制
备方法CN20141
0427403.
4
卢革宇;李
鑫;冯昌浩;
孙彦峰;孙
鹏;马健;郑
杰;张含
一种基于α-Fe2O3/SnO2复合纳米纤维气体敏感材料
的丙酮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气体传感器技
术领域。

其为旁热式结构,由镍镉合金加热丝、氧化
铝陶瓷管、铂线、金电极和α-Fe2O3/SnO2复合纳米
纤维气体敏感材料组成。

本发明利用该复合纳米纤维
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催化性,提高材料氧化活性,
使传感器灵敏度大幅提高。

该材料有利于丙酮气体分
子在其表面传输,能够快速吸附与脱附的特性,使传
感器响应、恢复速度加快。

利用Fe与Sn摩尔比为
1:1复合的α-Fe2O3/SnO2纳米纤维制作的丙酮传感
器相比于未与α-Fe2O3复合的SnO2纳米纤维制作的
丙酮传感器灵敏度大幅提高,前者灵敏度约为后者的
3.6倍。

来源:永康乐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