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品牌建设研究

合集下载

西部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探讨

西部地区发展产业集群的探讨

还 有一 些 产 业 集群 基 本 上是 靠 国 家投 资 .如 四川 德 阳 的装 备 机 械 术 与创 新 资 源 .增 加 对 技 术 及设 备 的 投 资 ,建立 完 善 的 激励 制 度 产 业 区及 克 拉玛 依 的 石 油化 工 基 地 等 .依 赖外 界 要 素 的推 动 ,而 及 人 才 培 养 制 度 。 同 时 .核心 企 业可 以 把 非核 心 的作 业 分 离 开 . 不 是源 于 内 在 自发 的 崛起 :基 本 上 没 有 形成 真 正 的 专业 化 分 工 与 引 领培 育 配 套企 业 ;或 者 加 强 集群 内 中小 企业 的配 套能 力。 集 群 协 作 ,更没 有 形 成 关 联 产 业 的 互 动 与 互补 效 应 。 内 的企 业 可 以 以这 一 品 牌 为 支撑 . 以技 术 创新 为动 力 ,壮 大 集 群 2 集 群 内企 业 问 尚未形 成 专 业化 的 分工 与 协 作 . 没 有 明显 的 产 品队伍 .甚 至实 施 多元 化 的发 展 战略 ,服 务 西 部地 区 经济 发展 。 . 规模 效 应 。 西 部地 区 的现 代 工 业 主 要 为能 源 、原 材料 为主 的重 化 4. 集群 内的产 业链 进 行 整 合 . 增 强产 业 集 群竞 争 力 。 针 对 工业 .这 种规 模 较 大 的投 资 不 得 不依 赖 国家 计 划直 接 调 控 的 大 中 对 西 部 地 区 ” 能 型 ” 为 主 的 企 业 规 模 结 构 .其 产 品 主 要销 往 全 区 外 ,生 产 协 作 链 条 也 在 区外 的 大 型 企 业 .其 规 模 应 该 向 研 发 型企 业 . 因此基 本 上是 “ 而全 ” 的企业 模 式 .是 集供 应 生 产 , 大 销售 、服 务 为一 体 的 综合 组 织 结 构 ;加 上 当地 小 型企 业 的 封 闭式 和 服 务 两 头 延 伸 .拉 长 产 业 链 条 ,拓 展 产 业 发 展 空 间 ;而 中 小 运作 .企 业 问很 难通 过 ” 生 共 荣 来形 成 专 业化 的 分工 与协 作 。 企 业 以 生 产 终 端 产 品 为 目标 .大 小 企 业 形 成 互 相 关 联 的产 业 网 共 其次 ,企 业难 以共 同 建立 专 业 的销 售 中心 、 不 能在 共 享 销 售 网络 络 。 为 解 决 西 部 地 区 轻 工 业 及 重 化 工 业 形 成 的 上 下 游 产 业 技 术

中国西部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西部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展缓慢 ,
产重 大装备 和 基 础设 备 的优 势 , 已形 成 了一 定 的产业基 础。如 重庆 的汽车 、 托车 产业 , 摩
四川 的 电子 信息 、 机械 冶金产 业 , 南的烟草 云 业等, 已具备一 定的规模和 档次 都 2 有丰 富的 资 源. . ,西部 地 区幅 员 广 阔,
集群 已成为 东部经济 增长和竞 争优 势的重要 来源 因此 , 全面分析 西部产 业集群 的现状 , 准确把握 西部地 区存在 的 问题 . 分发 挥 比 充 较优势 , 于推进 西部 产业 集群 的 发展 具 有 对
十分 重要 的 意 j L

2 % ; 镇 居 民 年 可 支 配收 入 83 9 城 0 1元 人 民 币。 相 当 于全 国 平均 水 平 的 8 % ; 村 居 民 仅 5 农
建等省及 东莞等市 、 对此认识较旱 , 县 行动较
快, 已先后 出台 了关 于培 育和推 进 产业 集 群 发展 的若干政策措施 。而西部 地 区各级 政 府 时如何 引导、 扶诗 、 调控 产业集群 的发展 问题
西部产业集群的现状 产业 集群 在 西部 已 国哈 佛 大 学 教 授 迈 榘 这
克尔- 波特 于 19 9 0年在 其代 表作 《 家竞 争 国 优 势》 中提 出的 产业 集群 是指 围绕 巢一特 定产业, 大量 密切联 系的企业在 空间上集 聚, 并形 成强劲 、 续竞 争 优势 的现 象。 产业 榘 持 群的 主要特 点是 : 调 高度 分 工 、 业 化 经 强 专 营; 强调特 色产业 , 突业产业潜在 后发优 势和
0 2
●西部 开发
中 西 产 集 发 国部 业 群 展 的 状 对 研究 现 及 策
●李文清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上靠近,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

在我国也称作“产业簇群”、“特色产业区”、“块状经济”。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产业集群是地区和产业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我国大多数产业集群的构成主体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促进产业集群持续健康发展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我国的产业集群现象在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山东等很多省份都有分布,几乎每个省市都有发育程度不同的产业集群,其中以浙江省、广东省和江苏省最为集中。

(一)我国产业集群的类型产业集群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是根据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所发挥的作用,可分为政府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的产业集群;二是根据产业集群形成的驱动因素,可分为供给因素驱动形成型与需求因素驱动形成型的产业集群;三是根据产业集群中成品商的市场结构,可分为轮轴式多核式葡萄式与混和式产业集群;四是根据产业集群的深度,可分为简单型与复杂型产业集群;五是根据产业集群中同类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可分为松散型与紧密型产业集群。

此外可根据成产品的属性分为传统产业集群与高技术产业集群。

从形成原因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五类:一是依靠当地企业家精神和工商业传统、建立在农村或乡镇工业基础上的特色集群。

这些集群一般形成了专业化的、劳动密集型的小城镇,浙江称之为工业化特色产业区。

从其产生的过程来看,产业集群经济主要是一种民间经济,由大量中小企业构成。

从全国来看,这类企业集群也为数最多。

二是基于“三来一补”基础上形成的两头在外的产业集群。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港台地区的制造业正好面临劳动力和土地价格飞涨、成本迅速上升的压力,广东、福建、江苏省敏锐地把握了这一机遇,以优惠政策、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以及邻近港澳、联接广州深圳的区位优势,迅速发展成港台制造业的“工厂”。

三是与大型企业配套形成的产业集群。

西部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西部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以及 支持 龙头企业发展等 。
[ 中图分类号 ] F6 . 0 1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10 4 7 ( 0 6 0 O 1 t dy o he De e o m e fI du t i lCl s e n t e to i a S u f t v l p nto n s r a u t r i he W s fCh n MOU n—un Xi y ,XU e g h n Ch n — o g
Sho o oo i n a a e et S u ws J o n n e i , colfE nm c a dM n gm n, ot e i t g U i rt c s h t ao v sy
C eg u6 3 , hn ; .Sho o cnmi , otw s r hn d 0 C ia 2 colfE oo c S u e e 1 1 0 s h tn
U i rt o iac a dE oo i , hn d 10 4 C i ) n e i Fn ne n cnm c C eg u 7 , h a v sy f s 6 0 n
Ke r y wo ds:i d sra l se n u t lcu tr;i d ty c i i n usr han;i no ain ne p c n v to ts a e;r go a r nd e i n lb a Absr c :En e prs s i n id tilcuse e p t e i c ta t t r ie n a n usra l tr k e h n omp rbl u t i e o a a y s sa n d c mpe i v n s .I tt e e s n i te h we t r r go o Chi se n e in f na. t e e eo me o i u t a cuse s a n t o l p o t t e h d v l p nt f nd sr l l t r c n o n y r mo e h i i d sra ia in o h w—y e i u t e n t i e in,b ta s n a c he s sa n d c mp t ie e s n u t l t ft e ne t p nd sr si h sr g o i z o i u lo e h n e t u t i e o e i v n s t

GVC到NVC:西部产业集群升级路径新探

GVC到NVC:西部产业集群升级路径新探

GVC到NVC:西部产业集群升级路径新探刘向舒【摘要】嵌入全球价值链( GVC)曾是产业集群升级的主要路径,但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情况及东西部严重不均衡的现状,在考虑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时,就必须强调国家价值链( NVC)的建立和完善.在西部产业集群发展中,吸纳产业转移和发展创新应同时进行,通过构建适合现今情况的双边交易平台载体模式下的NVC,最终实现西部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年(卷),期】2011(000)009【总页数】3页(P151-153)【关键词】产业集群升级;GVC;NVC;双边交易平台载体模式【作者】刘向舒【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9;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一、问题的提出产业集群谋求发展的关键是产业升级,早期对产业集群升级进行的系统研究是在全球价值链理论领域展开的。

Gereffi首先提出了全球价值链概念,他认为全球价值链是基于全球商品链基础上,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与生产、销售乃至回收处理等全过程的全球化企业网络。

GVC治理是由发达国家与经济体发动的,其研究重点集中在如何巩固产业价值链高端和降低成本来获取核心竞争力。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嵌入和以何种方式嵌入发达国家构建的GVC体系和在此体系上形成本国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才是主要问题。

由于GVC理论提供了清晰的分析框架,所以一经提出就迅速占据了主流地位。

然而在理论上,GVC理论以附加值的高低作为升级的判断标准,而不同行业、不同环节附加值是不断变化的,这给升级方向的判断带来了困扰;在实践上,所有产业集群都努力的往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结果只有少数集群真正成功,多数集群还是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挣扎。

尤其是在现今国际贸易格局下,以贴牌代工方式切入到GVC生产体系的发展中国家集群,很难通过GVC 来实现价值链的高端攀升和集群的升级,理论和实践的困境使产业集群升级研究转向国家价值链体系视角。

我国西部地区产业集群构建的思路与对策

我国西部地区产业集群构建的思路与对策

我国西部地区产业集群构建的思路与对策一、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与问题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西部地区已出现各种形式的产业集群。

如,西宁的纺织产业集群,以重庆摩托车产业集群为代表的资本与技术结合型产业集群,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等,这为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的成长和快速发展树立了良好典范。

以重庆摩托车产业集群为例。

目前,重庆市有170多家摩托整车生产厂、3000多家摩托车配件厂,还不包括摩托车修理厂;有5家专利代理所,7家摩托车研究所(包括高校的),3家市属以上科技信息中心,14家区县级科技情报研究所等。

其中产值超过500万元以上的配件厂已达388家。

重庆摩托车已出口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地区。

2002年摩托车产量达323.42万辆,占国内产量的28.1%。

截止2003年9月,重庆摩托车产量已达271.25 万辆,占国内产量的27.98%,已形成具有地方优势的摩托车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发展模式。

但产业内还未形成紧密的专业化分工,科研机构、公共管理等服务性设施还不能支撑摩托车(汽车)产业的发展。

嘉陵、建设、宗申、隆鑫、力帆等几大企业之间在品牌和市场开发上虽然有一定默契,但企业间在零部件生产上都是“小而全”的模式,专业化水平不高。

除较大企业外,遍布重庆的微型摩托车组装企业粗制滥造的现象十分严重,再加上近几年我国各大城市对摩托车的限制,致使集群创新能力不足。

通过重庆摩托车产业集群的实例可看出,西部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带动产业集群形成的核心企业少。

西部地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内资企业少,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企业更不多,难以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

在西部地区虽然也散布着一些集群,但在集群形成上看,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明显,产业区内企业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和基于共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之上的相互认同与协同关系,也没有形成上下游产业的互补效应,更缺乏既竞争又合作的创新动力。

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四川为例

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四川为例

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四川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产业转移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西部地区,特别是四川省,作为承接东部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如何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四川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并以四川省为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我们将首先回顾国内外关于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研究,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我们将详细分析四川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优势。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四川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和实施策略。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认识,也为四川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我们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西部地区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产业转移背景及四川省承接现状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产业转移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四川省,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和政策扶持,正逐渐成为产业转移的热门目的地。

产业转移的背景主要源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

一方面,东部地区随着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部分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急需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资源条件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良好环境。

四川省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大省,其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尤为引人注目。

近年来,四川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四川省还加强与东部地区的合作,通过建设产业园区、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吸引了一大批优质企业入驻。

西部产业的发展趋势

西部产业的发展趋势

西部产业的发展趋势西部产业的发展趋势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国的西部地区逐渐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西部地区庞大的面积、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西部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资源型产业、制造业、旅游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趋势。

通过分析当前的形势和政策支持,可以预测未来几年西部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一、资源型产业的发展趋势中国的西部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铜、铝等。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西部地区的资源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但是,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倡导,传统的资源型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挑战。

1. 绿色转型:西部地区的资源型产业将加大绿色转型的力度。

通过引入先进的矿业技术、环保设备和生产工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鼓励资源企业在环保、节能和减排方面进行创新,并加大对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

2. 产业升级:西部地区将加快资源型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通过产业链延伸和产品升级,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

例如,煤炭行业可以通过发展煤炭深加工、煤化工和电力等产业,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3. 能源替代: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西部地区将加快推动能源替代。

例如,可以发展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等清洁能源项目,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节能减排的目标。

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西部地区作为中国的制造业基地,正在经历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

西部地区的制造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包括土地资源、劳动力、交通条件等。

随着政府对西部地区制造业的支持力度的加大,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加快。

1. 制造业转移:随着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环境压力的增加,制造业正在向西部地区转移。

西部地区通过提供低成本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制造业企业。

其中,重庆、成都、西安等地区的制造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 群 发 展 战 略 , 是 西 部 地 区 提 升 区域 经 济 核 心 竞 争 力 的 战 略 既
支 撑 , 是 调 整 区 域 经 济 结 构 、 变 发展 方 式 , 现 经 济 又 好 又 也 转 实
些 极 具 地 方 特 色 的产 业 集 群 品 牌 , 西 安 高 新 区 电 子 工 业 园 如 电 连 接 器 产 业 集 群 、 庆 汽 摩 产 业 集 群 、 都 白酒 酿 造 产 业 集 重 成
李 芳: 地 产 集 牌 设 究 天 西部 区 业 群品 建 研
问 题 探 讨
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品牌建设研究
李天 芳
( 西理 工学 院 , 西 汉 中 陕 陕
[ 摘
730 ) 2 0 0
要 ] 着我 国 产 业 集 群 竞 争 的 不 断加 剧 , 建 产 业 集群 品 牌 已经 成 为 西部 地 区提 升 产 业 集 群 竞 争 力 的 战略 随 创
剧 , 育 和 打 造 独 具 特 色 的产 业 集 群 品 牌 是 西 部 产 业 集 群 升 级 培
和转 型 的 必 然 选 择 。
明花 卉产 业 集 群 、 中 国乳 都 ” 之称 的 呼 和 浩 特 乳 品 产 业 集 群 、 “ “ 摩 之 都 ” 称 的 重 庆 汽 摩 产 业 集 群 和 “ 国 酒 源 ” 地 之 称 汽 之 中 基
快 发 展 的 有 效 途 径 。然 而 . 由于 缺 乏 品牌 建 设 的整 体 规 划 , 自主
创 新 能 力 弱 、 牌 保 护 意 识 不 强 等 原 因 , 致 西 部 许 多 特 色 产 品 导 业 集 群 缺 乏 强 有 力 的 品牌 支 撑 , 场 竞 争 力 不 强 . 以发 挥 出 市 难 对 地 区 产 业 发 展 的带 动 效应 。面 对 国 内产 业 集 群 竞 争 的 不 断 加
好 的 产 业 集 群 。 成 为 陕 西 经 济 发展 新 的 增 长 点 。 已
22 西 部 地 区 产 业 集 群 品 牌 建 设 存 在 的 问题 . 2 . 企 业 品 牌 意 识 不 强 , 乏 集 群 营 销 观 念 。 西 部 产 业 集 群 .1 2 缺
最 初 多 是 由个 体 经 营 者 或 小 企 业 的 自发 集 聚 行 为 . 后 在 区 域 然
群 、 和 浩 特 乳 业 产 业 集 群 、 尔 多 斯 羊 绒 产 业 集 群 、 夏 枸 杞 呼 鄂 宁
产业集 群 、 云南 玉溪 烟 草 产 业 集 群 、 明 花 卉 产 业 集 群 、 都 家 昆 成 具 产 业 集 群 等 。与 此 同 时 , 业 集 群 品 牌 的 影 响 力 日益 显 现 , 产 集 群 品牌 效 应 不 断 扩 大 , 现 出 了具 有 “ 林 之 母 ” 了西 部 经 济 的 核 心 竞 争 力 。 以 陕 西 为 例 , 至 2 0 截 0 8年 底 ,
陕西 形成石 油化工 、 化 工 、 力 、 化 工 、 空 、 变 电设备 、 煤 电 盐 航 输
上 集 中 的 公 司 和 机 构 集 合 。” 统 计 。 至 2 1 据 截 0 0年 , 国 已形 成 我
选 择 。在 产 业 集群 品 牌 的 内涵 和 特 征 的 基 础 上 , 足 西 部 产 业 集 群 品 牌 建 设 现 状 , 析 其存 在 的 问题 , 从 观 念 转 变 、 立 分 并 管 理 方 式创 新 、 销 资 源整 合 和 品牌 管理 等 方 面探 讨提 升 西 部 产 业 集 群 品 牌 竞 争 力 的对 策 。 营 [ 键 词 ] 业 集群 ; 牌 ; 关 产 品 建设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和 区 域 经 济 一 体 化 发 展 的 背 景 下 . 施 产 业 实 以 及 西 部 大 开 发 战 略 的实 施 , 部 一 些 产 业 基 础 好 、 源 丰 富 西 资 且 区 位 优 势 明显 的 地 区 已 形 成 了 一 些 较 有 影 响 的 产 业 集 群 和

汽 车 、 型 装 备 、 子 、 件 、 色 、 金 、 药 、 品 、 织 等 2 重 电 软 有 冶 医 食 纺 O 多 个 产 业 集 群 。 业 总产 值 达 6 0 亿 元 , 现 工 业 增 加 值 近 工 5 0多 实
20 7 0亿 元 , 占到 全 省 工 业增 加 值 的 9 % 以上 。一 批 发 展势 头 良 O
政 府 经 济 规 划 及 政 策 引 导 下 成 长 为 产 业 集 群 。集 群 内的 企 业 对
定 规 模 产 业 集 群 20 0 0多个 ,成 为 一 些 地 区经 济 增 长 的 主 要
动 力 和 国 际竞 争 力 的 重 要 来 源 。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中 发 挥 着 越 来 在 越 重 要 的 作 用 。产 业 集 群 品 牌 是 产 业 集 群 发 展 到成 熟 阶 段 的 必 然 产 物 , 是 某 一 特 定 区 域 范 围 内若 干 在 产 业 上 相 联 系 、 间 它 空 上 聚 集 、 有 互 补 或 者竞 争 性 关 系 的企 业 、 府 和 相 关 机 构 , 具 政 在 对 该 区 域 具 有 竞 争 优 势 的产 品 、 务 长 期 的 生 产 经 营 过 程 中 积 服 累 而 形 成 的 。 识 别 某 集 群 产 品或 服 务 的 统 一 的名 称 、 语 、 能 术 标
1 产 业集 群 品牌 的 内涵和 特征
11 产 业 集 群 品 牌 的 内涵 . 产 业 集 群 是 “ 某 一 特 定 领 域 内 互 相 联 系 的 、 地 理 位 置 在 在
的成 都 白酒 产 业 集 群 等 。产 业 集 群 品 牌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不 仅 有 效
降 低 了 企 业 的 交 易 成 本 。 高 了企 业 的生 产 效 率 , 且 还 有 力 提 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