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节能技术分析及政策研究
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政策及技术研究

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政策及技术研究近年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过度,使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环境污染更严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各国政府、科技工作者和企业界一直在探索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方法。
电力行业作为能源消耗最大的行业之一,也在积极探索并实施相关政策、技术来降低其耗能和排放。
一、政策方面1.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政府部门对电力行业制定了一些相关政策,例如,设立了一些补贴以提高能源效率,对大型企业和机构实行排放名单制度,对那些超标排放的企业实行处罚等。
此外,政府还鼓励电力公司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或称之为绿色能源技术。
2.推行绿色电力政府资助、推广绿色电力的使用也是一项重要的政策,这种绿色电力不但提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而且还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政府已经开始资助各种绿色发电机构扩建和升级其能力。
3.加强对能源使用的监管政府通过税收或能源购买价格等手段,对能源消耗进行引导和控制,在国内外电能市场中实施价格监管,在节能、减排方面实施长期的监督和制度化管理。
二、技术方面1.采用高效节能装备在电力生产过程中,传统的电力生产设备种类繁多,效率低下,耗能巨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电力公司开始采用高效节能装备。
通过采用先进的燃煤技术和低NOx燃烧器、一体化氢气燃烧器、优质动力机、能量管理系统等装置,提高电厂的效率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2.探索可再生能源为使能源使用可持续化发展,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效率和可信度,电力公司通过探索可再生能源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及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风能、太阳能、水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这些能源在电力生产中已经被证明是可行的、可靠的、平价的。
3.智能电网建设智能电网是电力行业的创新成果之一,它是一种更为灵活、智能化的电力系统结构,可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电力网络管理问题。
在智能电网中,实现了各类能源互补互补、优化调度和统筹协调管理。
智能电网改善了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了能源效率,优化了电力行业的能源结构。
电力行业的能源政策研究影响电力行业发展的政策分析

电力行业的能源政策研究影响电力行业发展的政策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力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各个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电力行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能源需求增长、环境保护、供给安全等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能源政策,以推动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电力行业的能源政策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对电力行业发展的影响。
1. 能源政策的背景随着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世界各国纷纷关注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在中国,电力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之一,政府高度重视电力产业的发展。
因此,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能源政策,以保障电力供需平衡,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多元化能源供应的政策推动在能源政策方面,政府鼓励电力行业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以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
一方面,政府鼓励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
另一方面,政府支持发展无核能源,提高电力行业的供给安全性和可靠性。
3. 能源节约与减排的政策引导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电力行业的能源节约和减排成为了政府关注的重点。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鼓励企业和个人节约能源,推动电力行业向低碳发展转型。
这些政策包括能源审计、能源管理制度的建立、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等。
通过这些政策的引导,电力行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政策推进在以往,中国电力行业的供需关系是由国家控制和调节的,市场的参与度较低。
然而,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以鼓励电力市场的竞争和开放。
这些政策包括发电价格市场化、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电力市场交易制度的完善等。
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入,电力行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推动行业的发展。
5. 能源政策对电力行业发展的影响以上提到的能源政策对电力行业的发展影响深远。
首先,多元化的能源供应政策使得电力行业的能源资源更加丰富,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了能源供给的稳定性。
广东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分析与潜力研究

—
L
常 任
^ F1,
^、
—J -一 n ( l  ̄ 榆 、 r 寻 、 D gfOl信
X
l = 三 : 二 … 一一 ” “ … 。 。
二
长 了 25 . 4倍 。 电力 行 业 是 广 东省 能源 消 耗 最 大 的 行 业 ,0 7 年 全 省 电 力 行 业 总 耗 能 达 到 20 7 0 .7万 吨 标 煤 ,约 占 当 年 全 省 用 能 总 量 的 31 5 3 %。经 过 多年 的 发 展 , 东 省 的 电 力行 业 通 过 3 广 上 大压 小 逐 步 淘 汰 了高 耗 能 、高 排 放 的一 大 批
从 0 5年 到 2 0 0 7年三年问 , 装机规模年均增 长 1.%。 1 4 的不 断 快 速 发 展 带 来 了能 源 消 费 需 求 的 不 断增 加 ,0 7年 广 东 前列。 2 0 20 省 能 源消 费 总 量 已达到 2 9 2万 吨标 煤 , 11 比
20 0 0年 增 长 了 1 2倍 。 社 会 经 济 的快 速 发 展 , . 3 带 来 了 电 力需 求 的 显 著 增 长 ,0 7年 全 省 全 社 20
关键词 : 电力 行业 ; 能减 排 : 术进 步 ; 策 导 向 ; 理模 式 节 技 政 管
咖”如 咖
引言
咖咖咖咖9 : 咖咖3。 2 6
东改革开放 3 O年来看 ,全省经 济增长对于 电力 消费依赖度很
改革 开 放 以来 ,广 东 省 经 济 高 速 发 展 ,0 7年 全 省 地 区生 强。 20 广 东省 经 济 总量 位 居 全 国前 列 ,电 力装 机 容 量 也 位 居 全 国 产 总值 已超 过 3万 亿 人 民币 , 占全 国 生 产 总 值 的 1 .% 。 经 济 2 3
电力行业能源浪费的原因及可行的节能方案

电力行业能源浪费的原因及可行的节能方案一、引言在当代社会,电力已成为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所带来的能源浪费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力行业能源浪费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节能方案。
二、原因分析1. 技术陈旧许多发电设备和供配电系统过时且低效,导致大量能源被浪费。
例如,老旧发电设备的热效率低下,在发电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热能;同时,传统变压器等供配电设备转换效率也相对偏低。
2. 能源管理不善许多企事业单位在用电方面存在管理不善的情况。
缺乏科学合理的用电计划以及对用电量进行监控和控制手段,导致用电过程中部分设备一直处于开启状态并未得到有效利用。
3. 人们消耗观念落后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以及缺乏环保意识教育,部分人们对能源的浪费问题认识不足,甚至存在浪费心理。
这样的观念致使在生活中大量资源被浪费,如未及时关掉电视、电脑等电器设备。
4. 建设和制造过程中的浪费电力行业在建设和制造过程中存在浪费现象。
例如,在建设发电厂时,没有充分考虑环保节能因素;在生产输变电设备时,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料和废气等。
三、节能方案1. 升级更新技术设备通过升级更新老旧发电设备以及供配电系统,优化能源利用效率。
引进先进的发电技术、高效节能的供配电设备和智能监控系统可以显著提高整个供电链路上的能源利用效率。
2. 提倡科学合理用电加强人们对节约用电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正确用电知识,并将其纳入教育体系之中。
鼓励人们合理规划用电计划,适时关闭不必要的用电设备,并加强对高耗能产品和行业进行管理与限制。
3.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电力行业的监管,制定合理的能源消耗指标和使用标准。
同时,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和数据采集机制,及时掌握电力行业能源利用情况,并进行评估与改进。
4.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电力行业应逐步向清洁、可再生能源转型,如太阳能、风能等。
通过推广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降低对传统能源依赖的程度,从而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电力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

电力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近年来,电力行业经历了巨大的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的进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力行业也在不断通过引入新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以及改善环境。
本文将重点介绍电力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智能电网技术智能电网技术作为电力行业的重要创新之一,旨在构建智慧型、高效能的电网系统。
智能电网技术的核心是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进行自动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它可以实现电力供需平衡和能源的高效利用,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用电成本。
二、可再生能源技术随着全球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关注度提升,可再生能源技术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逐渐得到广泛使用。
科技创新推动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突破,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和可靠性。
三、能源储存技术能源储存技术是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的关键。
电池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能源储存成为可能。
通过电池储能技术,电力行业可以储存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需要时进行释放。
这不仅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而且增加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四、智能计量与节能技术智能计量与节能技术在电力行业中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智能计量系统,可以实现对电力消费的精确监控和管理。
同时,节能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电力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线损和浪费。
智能计量与节能技术的应用,使得用户能够更加科学地管理用电,有利于节省能源成本。
五、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的故障预测与诊断,提高电力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优化电力系统的调度和能源分配,实现最佳的电力供应策略。
综上所述,电力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智能电网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能源储存技术、智能计量与节能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电力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机遇。
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政策及技术浅析

注: 来全 国 s : 0 排放量为全 国环境公报数据 , 其他数据源 自中国电力新闻网。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电力行 业节能减排政策及技术浅析
夭 营 吴 厂 亘
( 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 阳 10 3 ) 沈 10 1
摘
要: 结合 近年来 电力行业发 电机组 污染物 的排 放情况 , 分析 了国家发展 和改革委 员会 、 国家环境保 护 总局等部委 颁布
t e c n tu to fa t r lpo rsai n h o sr c in o he ma we t to .
Ke r s h r l o e d s y;e e g a i g miso e u t n;p l y; e h o o y wo d :t e ma w ri u t p n r n r y s v n ;e s in r d c i o oi c t c n lg y
1.%,O 排 放量 增 长 了 6 .%。20- 2 0 火 42 S 46 02 0 6年
电机组装机容量 、 原煤消耗量 、 烟尘排放量 、O 排放 s 量 见表 2 。 由表 2 可见 ,02 20 年 ,火 电机组装机容 2 0- 0 6
表 2 2 0-2 0 0 2 0 6年火 电机组装机容量及其污染物排放
总量 约 占全 国排放 总量 的 5 %,烟尘排 放 量 占全 国 2 排放 量 的 2 %, 生 的灰渣 占全 国的 7 %, 0 产 0 可见 电力
1 电力行 业污 染物排放现状
2 0 以来 电力行 业 总 装机 容 量 逐 年增 加 , 0 2年 火 电 、 电 、 电机 组 装机 容量 均 相应 增加 , 中 , 电 水 核 其 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电力行业节能浅析

文章 编 号 :0 81 8 (0 70 —0 90 1 0 —6 22 0)30 3 —4
电 力行 业节 能 浅 析
赵 静
(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 研究院 ,北京 10 6 ) 07 1
摘 要 : 分析 了电力行 业能源消耗特 点及 能耗 指标的变化趋势 , 从政 策、 电价、技 术装备等 方面总结 了我 国电力行 业节
20 0 6年装 机 容量 在 60 0k 及 以上 的 电厂 消耗 0 W
作者简介 : 静 (9 0 ) 女 , 赵 1 8 一, 内蒙古人 , 硕士 , 主要从事终端能源消费 、 节能节 电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E m i z a ig h a e . r舳 - a : ho n @ci s dcn l j n p o
维普资讯
第 1 9卷
第 3期
电
力
技
术
经
济
V .9 NO. O1 1 3
2 07年 6 月 0
El crcPo rTe hn l g c Ec n m i s e ti we c o o i o o c
J n. 0 7 u 2 0
一
、
ZH AO i g Jn
(t e o r c n mi eerhIstt, e ig10 6 , hn) Sa P we E o o cR sac ntue B in 0 7 1C ia t i j
Al l g : eb sso t e su y o e c a a t rsiso e e g o s mp i n a d e o u i n o e e g o s p i n  ̄l lt On t a i f h t d n t h r c e i c f n r y c n u t n v l t f n r c n u t l h h t o o y m o i d x s f h o r d sr . h s a e u n e e t ep we u ty t i p p rs mm a i e ep o l m s h t i aSp we d sr r c d、 i l r m e o n i rz s r b e a n ’ o ri u t a e f e v t o t h t t Ch n y a lf h
大数据分析对电力行业的优化与节能

大数据分析对电力行业的优化与节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分析正逐渐成为电力行业优化与节能的有力工具。
通过收集、存储和分析大量的电力数据,从而揭示出电力系统的优化潜力,提高电力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浪费。
本文将探讨大数据分析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电力行业的优化与节能的影响。
一、电力行业中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分析方法,对大规模、多样化、高维度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利用的过程。
在电力行业中,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应用于电力生产、供应、消费等各个环节。
1.电力生产大数据分析可以通过对发电机组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与分析,实现对发电设备的智能调度和故障预警。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及时发现设备运行异常情况,预测设备的寿命和维护周期,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和稳定性。
2.电力供应大数据分析可以对电力网络进行动态监测和优化,实现电力供应的智能化管理。
通过分析电力网络的负荷变化和用电行为模式,可以调整电力的供应策略,减少能源浪费和供需之间的不平衡,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电力消费大数据分析可以通过对用户的用电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电力消费的精准化管理和调控。
通过分析用户的用电行为和用电模式,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用电方案,引导用户合理用电,降低能源的浪费。
二、大数据分析对电力行业的优化大数据分析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可以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电力行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1.智能调度与优化通过对大量电力数据的分析,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调度与优化。
比如,通过对电力负荷数据的实时监测与分析,可以调整电力供应策略,合理分配电力资源,降低能源的浪费。
此外,通过对发电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预测设备故障,并及时采取维修措施,避免设备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2.能源管理与节能减排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电力企业实现能源管理与节能减排的目标。
通过对电力消费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能源浪费的症结和潜在的节能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行业节能技术分析及政策研究
能源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中国崛起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能源需求增长较快,一些地区甚至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能源紧张局面。
节约能源是在满足同一经济发展目标的前提下,能源投入少引起环境污染也小的发展模式。
本文系统介绍了我国的能源现状、节能工作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在电力领域的节能措施及相关政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节能的政策建议。
标签:能源现状节能技术节能政策
1 能源现状
2006年底,我国煤炭资源量为10345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
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
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2 电力领域节能现状
2.1 发电用能持续增长,电煤供应紧缺
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资源,火力发电也是国内现在最主要的发电方式。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十分强劲。
截至201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96641万千瓦,同比增长10.56%,全年净增容量9231万千瓦。
“十一五”期间,发电装机容量得到了快速发展,与2005年底的51718万千瓦相比,5年累计增长86.86%,5年累计净增容量44923万千瓦;年均增长13.32%,平均每年净增容量8985万千瓦。
从发电总装机容量构成来看,水电装机占总装机的22.36%,火电装机占总装机73.43%,核电装机占总装机的1.12%,并网风电装机占总装机的3.06%。
火电装机占总装机的比重较2009年降低1.05个百分点。
中国水电开发速度相对较慢,开发率低,目前仅为22.36%左右。
核电荷可再生能源发展进度缓慢,截至2010年底,核电发电量747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1.77%,同比增长6.70%。
核电的利用率处于稳定水平,远低于约10%的世界平均水平;其中光伏发电的占比仅为0.07%,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2.2 近几年中国电力供应呈全面紧张状况
世界能源需求的不断攀升和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对能源供应商、工业企业及消费者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尽可能以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能源成为了当务
之急。
近年来中国电力建设持续较快发展,但远远赶不上电力需求的脚步。
供需紧张除了电力建设滞后外,还有以下原因:
①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带动用电需求的全面高涨;
②持续高温和干旱以及水量不足不仅减少了水力发电量,而且还增加了农业灌溉用电和城市居民生活用电;
③高能耗行业高速增长,用电结构重型化;
④受价格机制、运力等影响,电煤供应得不到保证;
⑤电价机制严重滞后于市场要求,无法调节电力供求关系。
这些原因造成的缺电状况的主要特点是:高峰缺电、环境资源的承受力差、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与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并存条件下的紧缺和对未来电力市场缺乏科学准确的预测。
3 电力工业节能潜力分析
衡量电力工业能源效率和经济运行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发电的供电煤耗和输电效率。
全国火电机组平均发电煤耗从2000年的363gce/kW·h下降到2005年的347gce/
kW·h,降幅为3.9%;平均供电煤耗从392gce/kW·h下降到374gce/kW·h,降幅为4.1%。
同时,火力发电线路损失率由7.7%下降到7.18%,降幅为6.8%。
2000~2005年电力工业平均每年节约能源约6000多万tce。
电力设备的运行可靠性持续改善。
从1988~2004年,我国共计节约投资超过500亿元,每年多发电700亿kW·h。
与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相比,年中国火电单机供电煤耗落后水平为550gce/kW·h,国内平均水平为376gce/kW·h,相差174gce/kW·h;国内平均水平与国内先进水平308gce/kW·h又相差了68gce/kW·h;落后水平与国内先进水平相差242gce/kW·h。
中国电力工业能源节约仍有较大潜力。
4 节能工作存在的问题
①对节能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②节能法规体系尚未完善;
③尚未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节能新机制;
④缺乏有效的节能激励政策;
⑤结构不合理;
⑥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
⑦淘汰落后产能总体进展缓慢;
⑧节能监管和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滞后。
5 中国节能政策建议
5.1 完善节能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节能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以《节约能源法》为核心、配套法规完善、可操作性强的节能法律法规体系。
5.2 确定节能的重大领域
要为落实政策奠定基础,就需要明确技术上开发、推广、淘汰的领域和重大项目的具体内容。
拟研究以下领域:
①建筑节能
建筑物的设计与建造,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用节能型的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减少采暖、制冷、照明的能耗。
②交通运输节能
在城市中,大力推广公共交通和智能交通,适当发展轻轨铁路。
要制定汽车出厂能耗、运行能耗、淘汰能耗的标准,并对其实施能耗标识和节能认证制度。
③量大面广的节能技术
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热电机组的利用率,发展热能梯级利用技术,热、电、冷联产技术和热、电、煤气三联供技术,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逐步实现电动机、风机、泵类设备和系统的经济运行,发展电机调速节电和电力电子节电技术,推广节能变压器,开发、生产、推广质优、价廉的节能器材,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5.3 编制节能规划计划
各级部门要组织力量,深入研究编制好节能和新能源的各项计划。
节能和新能源的规划计划要纳入能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既要上下衔接,又要实事求是,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集思广益认真研讨,认清节能的巨大潜力和发展
趋势,要有配套的政策措施使规划计划落到实处。
5.4 制定重大经济政策
①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角度研究探索未来的能源发展战略,加大清洁能源的利用比重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比例。
②新建项目的审批要求。
新、改、扩建项目应达到经济规模和环保要求,选择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和能源消费少的装备。
5.5 进行节能宣传,组织社会力量完成节能任务
政府要将节能纳入到教育体系中,采取各种形式强化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全民节能意识。
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组织制作、发布成功节能案例,传播节能信息,开展典型示范,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总之,能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不能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势必会影响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
因此,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了节能法律政策、财税政策、节能管理及节能宣传方面的措施,希望对我国的节能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勇.中国可持续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姚愉芳,沈利生.我国“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实现途径条件与政策建议.2007.
[3]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节能管理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4]姚愉芳,沈利生.我国“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实现途径条件与政策建议.2007.
[5]陈和平.节能降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J].宏观经济管理.2002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