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邮市第二中学08-09学年高一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苏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一第一学期月考试卷语文

高一第一学期月考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淋漓尽致(lín)B. 妄自菲薄(fěi)C. 畸形(jī)D. 拈轻怕重(niān)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均收入也在大幅度增长。

B. 学校的操场周围,原来种着各种树木,现在却都砍掉了。

C.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学校决定从下周开始不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那位科学家严谨治学,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B.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国政府和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C. 在这次比赛中,他虽然失败了,但并没有灰心,反而更加努力地训练。

D.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把听众都吸引住了,真是声情并茂。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B.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古典文学,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C. 这本书写得很生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D. 她听了我的建议,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决定采纳。

二、阅读理解(40分)(一)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长城,中国的象征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它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约2.1万千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长城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各国为了防御敌国的侵略,修筑了许多长城。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国防,将各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长城。

长城的结构复杂,主要由城墙、敌楼、关隘、烽火台等组成。

城墙高约6~8米,宽约5~6米,用砖石、土石等材料建成。

苏教版必修一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和网上改卷答题纸

苏教版必修一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和网上改卷答题纸

曹县三中高一语文月考试题2016.10(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I 卷一、(第一卷共18道选择题题,每题3分,共54分,答案必须涂在答题卡上)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沉溺(n ì) 召唤(zh āo ) 慰藉(ji è) 栉风沐雨 ( zh ì )B. 百舸(g ě) 炽热(ch ì) 给予(j ǐ) 瞠目结舌(ch ēng )C. 句读(d òu) 吮吸(y ǔn ) 跬步(ku ǐ) 浪遏飞舟 ( è )D. 灰烬(j ìn) 不啻(ch ì) 轻佻(ti āo ) 自怨自艾( ài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约50%左右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B .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促进了美国电影艺术的蓬勃发展,一直享有盛誉。

C .北京地铁公司宣布,自3月13日起,地铁1号线中午平峰时段的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3分钟,晚高峰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2分05秒。

D .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重点监管对象。

3.下面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作家大多重视写前的情感培养:有的借欣赏音乐进入情景;有的面对墙壁久久深思。

B .新年的习俗可多啦,贴春联、挂年画、放花炮……等,处处呈现祥和的气氛。

C .李一鸣见他弟弟笑得有点异样,就问:“怎么了?弟弟。

”D .《旧约》中说:“神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

”应当倒过来才对,即“人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

4.下列四组句子,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B.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C.而⎩⎨⎧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D.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 .君子生非异也C .圣益圣,愚益愚D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 .不耻相师 师:老师 C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 .犹且从师而问焉 犹且:尚且,还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 .其皆出于此乎 其:难道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竟然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3分)( ) A .古之学者必有师B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表弟犯了错误总好狡辩,你说他一句,他就举一反三,还你好多句。

2008年苏教版第一学期高一第二次统考语文试卷

2008年苏教版第一学期高一第二次统考语文试卷

2008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二次统考语文试卷命题:赵书文审题:张拥军第I卷(共14题,28分)一、选择题(共12 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各项中划线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怪癖粘贴摭拾引吭高歌B、商榷呜咽偌大铩羽而归C、悄然戕害侘傺汗流浃背D、绮窗贿赂颠簸妄自菲薄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秋篷风习修远衣绣夜行B、故知气慨静谧概莫能外C、逃遁幽深投荒魂牵梦萦D、贫瘠廖落烙印怡然自得3、填入下列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有人说《断章》是在“装饰”两个字上做文章,暗示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蕴含着无奈的悲哀。

卞之琳却____,他说:“这虽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__的意境。

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____,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人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___了风景。

”A.不以为然刹那息息相关点缀B.不以为然霎时休戚相关衬托C.不以为意刹那休戚相关点缀D.不以为意霎时息息相关衬托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1926年4月至6月,徐志摩在《晨报副刊》上主编11期《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对新诗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B.情景交融是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语),而不是写景和抒情“两张皮”。

C.这两首诗都是首尾回环的结构:第1节与第7节基本相同,形成首尾照应。

第2至第6节是诗人思绪发展变化全过程的概括。

D.意象的生成可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主观意象;其二是客观意象。

意象的表现形态可分为两种创作倾向。

5、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奥运经济是奥运会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利用奥运会的资源优势和奥运会创造的商机,所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B.网络时代,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电子图书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带来方便、快捷、高效的阅读新方式,同时,数字图书馆等网络文化平台也将成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

江苏省高邮第一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20080915

江苏省高邮第一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试卷20080915

高邮市第一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地理第一次质量检测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1分,共29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填涂在答题卡上..............)1、通过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A.正圆形球体B.纺锤形球状C.不规则球体D.规则球体2、中纬度与低纬度,中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纬线是A.0°和30°纬线B.30°和60°纬线C.0°和60°纬线D.60°和30°纬线3、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西侧是西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该点的经纬度位置是A.西经20°,纬度0°B.东经160°,纬度0°C.经度180°,纬度90°D.经度0°,纬度90°4、下列各点中符合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A.20°W60°NB.0°26°NC.180°17°ND.19°W15°S5、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N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6、关于地点(10°S165°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东半球,中纬度B.位于西半球,低纬度C.位于南半球,东半球D.位于西半球,高纬度7、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B.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C.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D.除赤道和极点以外,相同纬度数的纬线都有两条8、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A.两者等长B.0°纬线稍长C.0°经线稍长D.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9、实际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A.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B.0°和18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C.西经20°和东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D.东经20°和西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一条纬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B.经纬网是由地球上自然形成的经线和纬线构成的C.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D.所有经线和纬线的形状都不一样11、关于经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B.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为180°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小,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为0°12、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赤道是划分经度的起点线,是0°经线②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线,是90°纬线③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④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3、下图中,哪一幅图中的P点位置同时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和在我国境内四个条件100°110°120° 110°100°90° 30°20°10° 100°110°120°10°10°30° 30°20° 20°20° 20°30°30°10° 10°A B C D14、在地球仪上,经度30°、纬度0°的地方一共有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15、与东经116°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个经线的经度是A.东经64°B.西经64°C.西经116°D.0°16、纬度1°的经线长度是A、在任何地方都相等B、在任何地方都不相等C、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D、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长17、两人以同样的速度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40°E和20°W向北行进,产生的情况是A.他们不会相遇B.他们可在南极再相会C.他们之间距离始终保持一致D.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远18、某人从赤道以北40公里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公里,最后他位于A、出发点B、出发点以西C、出发点东北D、出发点以东19、在各类天体中,最基本的是A.恒星和行星B.行星和彗星C.地球和月球 D.恒星和星云20、关于地球宇宙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总称。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苏教版 试题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苏教版 试题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江苏省海陵中学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蹒跚(pán)陶冶(yě)马厩(jì)窒息(zhì)B、笼罩(lǒnɡ)缇骑(qí)户牖(yǒu)鄙视(bì)C、造诣(zhǐ)天籁(lài)殒命(yǔn)吮吸(shǔn)D、执著(zhuó)结束(shù)妊娠(shēn)破绽(zh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寒喧干涸兴高采烈哄堂大笑B、睿智苍桑绵里藏针茕茕孑立C、暴躁罡风怨天尤人命途多舛D、矫情证券走头无路川流不息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篮球运动员姚明在美国NBA赛场上出色的表现已成为年轻人的美谈,大家弹冠相庆,希望他能再接再厉。

B、获得“市三好学生”称号的黄芳,从市领导手上接过奖牌,热泪盈眶,对着台下付之一笑,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C、回顾中华历史,我们发现大多数汉奸在洋人面前都是唯命是从、噤若寒蝉的,而在百姓面前则趾高气扬、盛气凌人。

D、去年广州某山庄举办了国画大师徐悲鸿画展,廖静文女士主持了开幕式,她敝帚自珍地向观众一一介绍了展馆内的画作。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________,他们是时代的先锋、国家的脊梁、群众的楷模,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________。

②“六部委”联合开展环保专项________行动,要求建立各级政府负责的环保工作责任制,对工作不力的部门要通报批评,责令限期________。

A、典型/典范整治/整顿B、典范/典型整理/整改C、典型/典范整治/整改D、典范/典型整理/整顿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的学习态度。

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

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

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

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月考试卷(I)(解析卷)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月考试卷(I)(解析卷)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次月考综合测试卷(解析卷)考生须知: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文学:人生的镜子与灯塔文学,宛如一面神奇的镜子,又似一座明亮的灯塔,它与人生紧密相连,以独特的方式反映、照亮并引导着我们的生活。

从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那些充满激情与力量的诗歌中,我们便能深切地感受到文学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映照与抒发。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此句犹如洪钟大吕,展现出青年毛泽东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宏伟抱负。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他的豪情壮志透过这寥寥数字喷薄而出,让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一群热血青年为理想而奋斗的壮丽画卷,激励着我们在当下的时代浪潮中,亦要胸怀家国,勇立潮头,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又如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中那对力量的热烈赞颂,对大自然的崇高敬畏,如汹涌的波涛般尽情宣泄着诗人内心炽热的激情。

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个体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与伟大,进而引发对自身价值和意义的深邃思考,明白我们虽如沧海一粟,但亦能在有限的生命中绽放出无限的光芒。

文学同时也是人生百态的忠实记录者。

第二单元的小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轨迹。

鲁迅的《祝福》,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祥林嫂的悲惨一生,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无情压迫和肆意摧残。

透过祥林嫂的遭遇,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旧时代妇女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无奈与挣扎,深切体会到社会变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与大海、与鲨鱼展开的惊心动魄的搏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类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

他那掷地有声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已然成为激励无数人勇往直前的不朽座右铭,让我们深刻懂得在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境时,必须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永不言败。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它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宗教、道德等多个领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儒家也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

儒家提出“仁、义、礼、智、信” 的道德规范,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这些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我们今天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

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们的创作成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对于我们今天提高审美水平和丰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传统文化涵盖多个领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B.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对今天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有启示意义。

C. 中国传统文化只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对其他方面关注较少。

D.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对提高审美水平有重要意义。

2.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征服自然。

B. 儒家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

C. 道家和儒家都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D. 道家和儒家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09学年高邮市第二中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满分160分,包括5分卷面书写分;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知识(27+14=41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3分)A.狭隘(ài)沉溺(nì)慰藉(jí)花剌(la)子模B.麻痹(bì)戕(qiāng)害参省(shěng)金石可镂(lòu)C.跬(kuǐ)步驽(nú)马炽(chì)热锲(qì)而不舍D.炙(zhì)热拙(zhuō)劣谚(yàn)语出类拔萃(cuì)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俨然寒喧宽宏大量无是生非B.辖制仰杖惴惴不安气象万千C.周济撮合百无聊赖无足轻重D.踌躇讥诮再接再励汪洋兴叹3.给下列加点字释义有错的一组()(3分)A.①想入非非..(半步)千里..(虚幻的境界)②跬步B.①走.(牵)马看花②置之度.(考虑、打算)外C.①了.(完全、一点)无一物②锲.(用刀雕刻)而不舍D.①金石可镂.(雕刻)②应接不暇.(空闲)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5.对下列两组加黑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③圣人之所以..为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6.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3分)A.不拘于时,学于余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7.将下列诗句前的字母填入文中相应的横线上(3分)(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3)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4)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___________"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__________",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__________",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__________",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A.(4)(2)(3)(1)B.(4)(2)(1)(3)C. (2) (1) (3) (4)D.(2) (1) (4) (3)8.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B.梁朝伟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在《英雄》中扮演的剑侠栩栩如...生.,演得真绝了。

C.近几年,世界局部地区的战争接连不断,使得大量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

D.百名教授学者十余年来殚精竭虑....,通力合作,《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终于问世了。

9.下列各句在表达上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B.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C.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花粉。

D.先生侃侃而谈,他的音容笑貌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似乎暗示着这些年的艰辛和不快。

10.默写(14分)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韩愈《师说》)③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④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

《师说》○6举酒属客,,。

《赤壁赋》○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赤壁赋》○8,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二、文言阅读(36分)(一)比较下列文言语段并完成后面问题(5分)甲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乙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1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组是()(2分)A.①不积跬步,无以..(没有用来……办法)至千里;②吾师.(以……为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B.①其闻道也亦固.(巩固)先乎吾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此)C.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向下)饮黄泉②生乎.(在)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①其闻道也固先乎.(比)吾,吾从而师之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呢)?12.①甲文谈到了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

②甲文和乙文都谈到了一个人在求学之道中应持的态度,它们分别是和。

(二)比较下列文言语段并完成后面问题(9分)甲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本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如长也,而见者远;顺见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乙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人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古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日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庚。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2分)A.①学不可以已.(停止)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靠近)砺则利B.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外物)也②是故圣.(圣人)益圣,愚益愚C.①小学而大遗.(丢弃),吾未见其明也②青,取之于.(从)蓝而青于.(比)蓝D.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向)物也②于.(对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4.对下列各句的句式说法错误的是()(2分)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定语后置句)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句)15.乙文,韩愈从师而学的必要性,从三个方面对“不从师”的现象进行正反对比论述:①②③16.在上面的选文中,荀子和韩愈的看法有什么共同点?(2分)答:(三)阅读苏轼《赤壁赋》的片断,完成题目(每小题2分,共8分)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17.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子愀然..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B.哀吾生之须臾..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C.托遗响..于悲风遗响:指洞箫声的余音D.目遇之而成色..成色:指物品的质量18.下列四组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②不拘于.时B.①相与枕藉乎.舟中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①挟飞仙以.遨游②輮以.为轮D.①不知东方之.既白②目遇之.而成色19.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何为其然也?A.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渺渺兮予怀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而今安在哉?20.对本文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人举曹操之例,是借古抒怀,感叹人生“须臾”的悲哀。

B.选文第二段以流水、明月作比,阐明了万物与人生永远变化的道理。

C.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出主人公乐观豁达的胸怀。

D.本文既是一篇抒情小赋,而就其内涵来说,更是一篇哲理小赋,包含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四)阅读三段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6分)(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①,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

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牍②。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③之根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生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选自《荀子·劝学篇》)注:①端而言,蠕而动: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

②禽牍:小的禽兽。

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作为礼物。

③兰槐:一种香料。

21.甲文中有两个词类活用的词是()A、学;动B、入;出C、布;美D、身;己22.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来到)B、不闻.先生之遗言(耳闻)C、生而同声,长而异俗.(习性、性格)D、教使之然.也(这样)23.对乙文画线句含义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喻人本性无善无恶,惟在教育与学习,论证学习与教育的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