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通道外科新理念对手术室护理的要求与作用
快通道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的运用

快通道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的运用快通道外科(fast-tracksurgery,FTS)又称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兴起的外科学新理念。
其临床实践效果明显,改变了很多疾病的临床诊治模式,显著改善临床预后,受到外科学界的重视,是目前外科学研究的热点。
FTS涉及外科手术的方方面面,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康复等各个环节。
围手术期处理是外科手术的核心和关键,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手术室是外科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场所。
FTS理念的发展和推广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
1FTS的概念及发展FTS是指在外科手术术前、术中、术后采用各种已实证有效的方法,包括心理学、疼痛控制、微创手术、营养支持、麻醉学、手术后康复、护理等多维度措施,加以整合、优化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控制手术应激、减少住院时间等,加速患者的手术后康复。
FTS最早应用于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取得显著疗效。
此后逐渐推广应用于其他外科范畴,包括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骨科等。
Kehlet教授是FTS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最早于1999年在美国外科年会提出了FTS的概念,并于2001年在BMJ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经验介绍。
此后,FTS的概念得到推广,尤其是在结肠、直肠手术中取得显著成效。
传统结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20%,甚至达48%;应用FTS理念后,该类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率、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
FTS在国内的应用起步较晚,2006年被引入中国,经过初步推广后,逐渐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2FTS的理论基础及应用范围2.1理论基础Wilmore等认为,手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本身也可对机体造成伤害。
手术的不利因素包括:疼痛、心理紧张、恶心呕吐、缺氧、血栓形成、留置胃管、术后制动等。
因此,临床实践中必须对上述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包括:术前患者的教育、患者机体功能的调整、心理压力的疏解,术中采用微创术式、局麻或硬膜外麻醉,术后有效镇痛、避免血栓形成等措施,最终达到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快速康复的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护士该如何做?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护士该如何做?快速康复外科是围手术期(即指术前、术中、术后)处理的一种全新理念,它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外科围手术期处理方案。
在现代医疗领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已经成为外科手术的一种前沿方法。
它旨在通过最小化手术创伤、减轻患者疼痛、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以及促进更快的康复,从而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治疗效果。
在快速康复外科中,护士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护理,还需要积极参与多学科团队,确保患者在手术后能够快速康复。
一、术前准备术前教育在现代医疗实践中越来越受重视,这在快速康复外科领域尤为明显。
通过充分的术前教育,医疗团队能够与患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即将进行的手术,术前和术后的要求以及可能的风险。
与传统大手术方式相比,快速康复外科在术前准备方面引入了一些重要的创新。
在传统大手术中,特别是在胃肠道手术中,患者通常要在术前长时间禁食(通常是12小时)和禁止饮水(通常是8小时)。
此外,还需要进行导泻和灌肠准备,患者在术前晚通常需要插入胃管和尿管。
这些措施导致了一系列不适和痛苦,如口渴、饥饿、焦躁、头痛、脱水等,甚至可能引发低血糖症状,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
相比之下,快速康复外科采用了更为渐进和温和的术前准备方法。
在这种理念下,术前无需严格禁食水,只需在手术前8小时停止饮食,而在手术前2小时内可以摄入等渗糖水,这在医学上是安全的。
对于胃肠道手术,不再需要常规进行肠道准备。
这一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促进病人体内胰岛素的释放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病人更好地耐受手术。
研究还表明,摄入含糖液体后90分钟,胃已经排空,因此,在术前2小时内摄入等渗糖液体不会增加呕吐和误吸的风险。
另一个快速康复外科的突出特点是不强制进行严格的肠道准备。
在传统方法中,肠道准备可能导致肠道细菌的不正常迁移,从而增加了术后腹腔感染和吻合口瘘的风险。
因此,快速康复外科强调只有当肠内容物明显影响手术操作时才需要进行准备,以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概念和特点,然后详细阐述了其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方式,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具体应用。
通过对比传统护理模式,总结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优势,提出了其未来发展方向和对护理工作的启示。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促进护理工作者对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理解和应用,提高手术患者的康复质量,为未来的护理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进一步推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临床护理中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手术室护理, 实施方式, 术前护理, 术中护理, 术后护理, 优势, 发展方向, 意义, 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探讨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逐渐成为外科护理领域的热点话题。
传统的外科手术术后恢复期往往漫长而痛苦,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和康复训练,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和成本压力。
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提出,旨在通过全方位的护理,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引入不仅改变了传统外科护理的模式,也为手术室护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精准的术前评估、个性化的术中护理和科学的术后康复指导,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深入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深入分析该理念对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通过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方式和应用效果,旨在为提高患者手术后康复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指导。
具体目标包括: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概念和特点;分析该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阐明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启示,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快通道外科新理念对护理的要求与挑战

养 。以结直肠 手术 为例 , 主 要要 点是 :① 术前 其 与患 者交谈 , 知手 术计 划 , 告 以取得 患 者 的合作 ; ② 适当 的术前 营养支持 , 但应 避 免过 长时 间 的应
用 ; 选用合理的麻醉方法 ( ③ 胸段硬膜外 ) ;④
色通道, 至今仍被广泛采纳 。9 0年代快通道外科
最早用于描 述冠脉搭 桥手 术加速康 复 的一 组治疗 措施 ,20 01年 由 Wi r l e和 Kel 将 这 一 理 念 mo he t 推广应用 到其 他类手 术 , 并将 其命 名 为“at rc fs tak
s r e y”, ug r
・
14 ・ 1
J用ofC1nia杂di护n )e 实 I 医 lM志i Pr 临 药 ( i 版ci 床 o ma i c e c u l ne atc
28 第 卷 5 0 年 4 第 期 0 ’… … …
快通 道 外 科 新理 念对 护 理 的 要求 与挑 战
速度降低 , 还可引起严重 的心肺疾患。手术期间 采取积极主动的保温措施会显著降低以上并发症 的发生率 , 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2 快通道外科产 生的基础
2. 手 术 创 伤 应 激 机 理 及 作 用 认 识 的 深 入 1
目的在 于加速手 术患 者 的康 复… 。
快通道外科 一般包 括 以下几 个 重要 内容 : ① 术前 患者教育 ;② 更 好 的麻 醉 、 痛及 外科 技术 止
合 时 间延长 、 染增 加 、 院 时间延 长 、 物代 谢 感 住 药
1 快通道外科概念 的起源及 内容
快通 道 外 科 是 自 “ att c ” 生 而 来 , Fs r k 衍 a “ atrc Fs t k一词 最 初 于 7 a 0年代 初 用 于 急救 患 者 救治, 通过特别设 置 的一 系列 特 别 的措 施 而使 患 者得到快速 的入 院及 治疗 , 内常将 其 描 述为 绿 国
浅谈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整体效果的影响

浅谈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整体效果的影响摘要:近年来,快速康复理念是外科治疗中日益发展的新型理念,该理念的提出,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少了住院费用,加快了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了患者家属的陪床时间。
快速康复外科在保障患者安全的情况下达到高效的康复效果,这与传统康复方式相比,大大提高了医学的治疗康复效果,这一理念应当日益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效果1.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及其内容1.1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近年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在西方国家被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理念。
快速康复外科是指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应用各种有效治疗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应激反应,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
快速康复外科是多种有效治疗(供氧的重视、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早期进食等)的组合产生的协同作用,其可以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
自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被提出,其在许多患者的临床手术中得到一个积极的应用,并在一些临床手术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1.2快速康复外科的内容快速康复外科的主要内容包括:术前病人教育;更好地麻醉、止痛以及外科技术以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和并发症等不适症状;强化术后康复治疗,包括早期营养支持。
1.术前病人教育内容:医护人员要解释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陪住人员的重要性;讲解饮食种类与疾病的关系;解释术后可能出现的全身乏力、疼痛、紧张、发热等正常现象;解释术前准备的目的;说明各管各道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项引起的不适;讲述术后活动的重要性和方法。
2.术后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指机体突然受到强烈的有害刺激时,所引起的非特异性紧张状态。
患者在术后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愤怒等情绪,还可能出现绝望、活动过度、退缩等行为。
此外,患者还会出现心率过快、出汗、面赤等表现。
3.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活动;维持患者手术时的氮平衡;维护患者脏功能以及免疫功能;促进患者组织早期修复;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与意义及护理工作

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与意义近年来,国际外科文献检索资料中,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一词频繁出现,也有不少以此为题的文章,涉及到各个区域的手术,效果甚佳,明显的加快了病人的康复,缩短了手术后住院日。
国内,外科学术会议也对此感兴趣,进行了讨论。
在英语中Fast track 一词常用以描述事物能迅速完成的途径和方法,Fast track surgery 当指手术快速完成之意。
但Surgery 一词在此并非单指手术操作的部分,而是指手术治疗的完整过程,涵盖术前准备到治疗结束出院。
最早,Fast track surgery 起于心脏外科手术,现已扩展到各类手术,在普通外科范畴内,文献中报道较多的是结直肠外科(colo-rectal surgery)。
Win 在2006 年提出Fast track colon surgery 的要点是:(1)术前与病人交谈,告知手术计划以取得病人的合作;(2)适当的术前营养支持,但应避免过长时间的应用;(3)选用合理麻醉方法(胸段硬膜外);(4)积极采用微创技术;(5)不常规应用鼻胃管和引流;(6)术前应用镇静止痛剂(非鸦片类);(7)应用持续胸段硬膜外置管止痛;(8)术后早用缓泻剂、促肠蠕动剂;(9)术后早期经肠进食;(10)术后早期病人下床活动。
纵观这些措施中,除提到应用微创外科外,对结肠手术技术操作方面并没有改变与创新之处,主要是改善了围手术期处理,采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以减少常见并发症,减少病人的痛苦,加速病人术后的康复。
如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供氧,不常规应用鼻胃管减压,术后早期进食,早期活动等等。
这些措施总的概括来讲,意在减少医疗措施带来的应激(stress)。
应激是机体受到物理性创伤、机械性损破、化学性损害或情绪因素而引起机体神经、内分泌、内稳态改变。
在fast tracksurgery 的措施中强调了应用硬膜外麻醉或区域性阻滞麻醉,术后应用硬膜外置管止痛,并指出是胸段硬膜外,为何其主要目的在阻断交感神经对应激的反应。
加速康复外科在手术室护理常识

加速康复外科在手术室护理常识加速康复外科也被叫做快通道外科以及快速康复外科,是最近几年热门研究的课题,它可以在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下让患者能够尽快康复,节节省医疗资源。
1ERAS在护理中应用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1.1传统习惯和理念传统习惯以及理念是限制ERAS在临床普遍进行的核心障碍。
ERAS存在联系的护理措施在当前患者整体围术期进行照护的同时具备强大的优越性。
所以我们要求实现由内至外的一种突破传统,接受全新的理念同时将其落实到临床,让患者能够受益。
1.2护士自身认知不足国内所进行的研究发可以看出,护士针对ERAS存在关联的知识普遍缺乏充分的了解。
邱姝婷等针对手术室中的215名护士展开调查显示,尽管ERAS当前已经获得已大家的一致认可,可是仍然提出临床现状是理论高出实践。
可以看出,ERAS推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强化与ERAS知识有关的培训及指导。
1.3团队协调不足国内相关研究者把国外指出的“导航护士(NurseNavigator)”使用在了ERAS的团队里,并且获得了医护患三者的高度认同,并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成效,这种研究方式推动了ERAS团队的快速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团队共同协作针对ERAS执行具备的重要性,因此要求组织ERAS团队共同学习并深入讨论,分析团队协作过程中最适宜的模式,推动ERAS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
1.4缺少相关标准和规范ERAS在我国的发展才有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其中缺少很多中心大样本的支撑,这种情况让制定的ERAS标准以及制定相关规范自然会被制约。
当前,国内缺少与ERAS存在关联的护理共识以及相关指南作为依据,这种情况让当前很多医院的相关科室在进行ERAS护理的同时出现了护理治疗良莠不一的问题,这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ERAS的广泛推广。
1.5其他因素护理人力资源存在的匮乏,让当前与手术室存在联系的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产生了极大的阻碍。
另外,管理以及监控上产生的缺陷、患者自身的自主性等多种因素也会对ERAS在临床实践上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及意义和护理工作

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及意义和护理工作加速康复外科是指为了减少手术应激和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及缩短住院时间而采取的一系列围术期多学科综合运用措施。
加速康复外科是一种新的外科理念,最初起于心脏外科手术,现已扩展到各类手术,主要包括快速通道麻醉、微创技术、最佳镇痛技术及强有力的护理配合与管理等,是对传统外科学的重要补充与完善。
其宗旨是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大的益处和最少的损伤。
那么,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及意义是什么呢?加速康复外科需做好哪些护理工作呢?一、什么是加速康复外科?加速康复外科也称“促进术后恢复综合方案”,是由丹麦外科医生Kehlet 于2001年首次提出,旨在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措施(主要包括外科手术方式、麻醉方法、疼痛控制和护理等),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应激、促进患者快速康复,达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的目的。
以多学科协作为基础,并以循证为原则,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多模式的照顾,其中围手术期护理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及意义众所周知,外科治疗患者的术后恢复不仅仅取决于外科手术过程,更重要的在于对围术期机体病理生理改变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和延迟术后恢复的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
研究表明,增加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主要因素包括:疼痛、手术应激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长时间禁食、术后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术后疲劳及睡眠障碍、术后长期卧床及术后胃管、引流管和尿管的使用等等。
随着人们对围术期各类创伤所引起的机体病理生理改变的发生机制的深入认识,传统的围术期处理方式受到严峻的挑战,现代外科需要多学科间的紧密配合,以保证患者围术期的快速、安全的康复。
加速康复外科顺应了现代外科时代的发展,它将外科医生、麻醉医师、护士和康复医师组合成为一个相互密切协作的医疗团队,采取多形式的干预方式,以期能够完成一个使患者无痛、无风险及尽快康复出院的围术期处理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管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等国家逐渐兴起一种新的外科理念,即快通道外科(ast-track surgery,FTS),国内学者将其翻译为快速康复外科、快通道外科等。
它是将麻醉学、手术方式、疼痛控制、护理等多方面措施加以优化、组合,以达到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等目的的一门新兴学科[1]。
这一外科理念可概括为:在充分理解围术期患者病理、生理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应激和可能造成的不必要的操作损伤,以做到整个围术期的无痛苦与零风险[2]。
这个团队既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医生也包括手术室护士和康复人员。
各个成员广泛地通力合作参与到围术期患者医疗程序中时,快通道手术的优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3]。
1手术室的管理由于工作量的增加,手术室护士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如果只是依赖护士的加班是不现实的,并且疲劳工作只会给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而且增加人员面临人力资源和编制成本高的压力。
实施弹性排班可适应手术量的增长,缓解人员紧缺的现状,如何使有限的人力和手术间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减少与手术科室的矛盾,提高手术台周转率,同时确保患者围术期安全,成为医务人员不得不面对的问题[4]。
手术室的管理目标就是根据相关规范,制定工作制度、标准、规程,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让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5]。
2影响手术顺利完成的因素2.1手术延误手术延误是影响手术室效率的常见原因,Overdy 等[6]预见性地研究手术室延误的原因,结果显示普遍第一台手术延期的原因为手术医生[7]。
其次有患者、麻醉、手术护士的因素。
有文献报道利用数据库研究,显示造成手术延期最主要原因是外科医生对有些必要的术前检查没有进行、手术同意书未签[7]。
其他原因还有:患者静脉穿刺困难,导致手术室护士没能及时建立静脉通路、临时取消了手术、麻醉穿刺困难、患者迟到、交接患者不及时等。
大多数的延期都可以通过外科医生及麻醉医生、护士和患者的协调配合得到消除的。
由此可见,手术室是外科手术患者治疗疾病的关键节点。
提高手术室整体工作流程和护理工作质量,增加患者的流通量,是缩短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的重要因素。
如果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不合理,就会使得手术准备时间过长,术前住院时间增加,以至于影响平均的住院天数。
此外,关键的问题是手术前准备不足,交代不周,对患者治疗不充分,心理状态的调整不到位,还有的患者已经到了手术间手术室护士才发现术前准备不充分,因此不得不终止手术。
2.2工作效率直接影响手术进程[8]影响手术间的使用率主要有手术台次分配不合理,手术室是手术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手术、手术抢救、手术治疗的必需场所,而且是需要手术室护士的参与。
手术工作效率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切身利益和医院的整体效益。
从患者进行手术至手术结束,手术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因此,应该做到任务职责明确分清、手术工作衔接有序、精诚合作,体现出团队精神。
3改进的具体方案3.1提倡人性化的术前、术后关怀,术前访视作为手术室术前宣教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多地凸显其重要性与不可或缺性。
有资料显示[9],如果患者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有心理准备,对手术情况和手术环境有大致的了解,则心理应激反应可明显减轻,从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
研究报道手术室护士针对止痛和区域麻醉技术的术前疼痛教育措施可以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促使其对术后疼痛控制采取积极的措施,主动采取缓解疼痛的行为,从而使患者达到最佳止痛效果[10-11]。
而术后随访是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终末评价和全面反馈[12]。
手术室护士在术后应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随访,通过询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中舒适度,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发现并解决患者的问题,提供康复信息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关心,身心得到满足和安全感,可以减轻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心理舒适度和康复信心[8],同时通过术后随访,对手术室的整体工作做出客观的综合评价,便于发现问题,有利于手术室持续地改进质量[13]。
3.2灵活地控制能力制度管理、整个科室工作流程,在管理工作中,控制实施的过程是一个难点,具体内容有:(1)手术室的管理组织建设;(2)手术室的工作制度;(3)各级护理人员职责以及护理常规;(4)设备的使用、维护制度;(5)科研工作制度;(6)教学带教工作制度;(7)各级各类护士培训考核制度;(8)考勤制度;(9)绩效考核制度等。
3.3为了减少手术事故及意外的发生,不仅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严防疲劳工作。
根据手术次数安排合适的护理人员,并且实行弹性排班工作。
而且还要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安排部分护理人员轮流休假。
通过与相关科室及手术室麻醉科协商,合理安排手术顺序,医护人员主张让疑难、危重、大手术尽量安排在第1台手术,确保大家在思维敏捷、精力充沛的状态下完成各项操作。
这样的弹性工作制保证所有的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都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为提高护理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快通道外科新理念对手术室护理的要求与作用胡俊,许家丽,梁宁,罗侨端,顾超琼(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心手术室,广西南宁530021)【提要】优化手术室流程管理,建立和完善符合科室和医院的一套行之有效、科学的管理体系,以优化人力资源,提高效率,建立一个切合实际的快通道外科手术平台。
快通道外科的应用有效地保障了患者无痛苦与零风险。
为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整个围术期医疗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
这个团队既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医生、也包括手术室护士。
各个成员广泛地通力合作参与到围术期患者医疗程序中时,快通道手术的优势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随着快通道外科这一理念的不断普及应用,对手术室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手术室/组织和管理;手术室护理;流程管理;快通道外科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9-3030-02中图法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Z2012272)。
通讯作者:梁宁(E-mail:ln918@)。
近些年,在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的过程中,公立医院的改革是重中之重。
医疗制度改革使医院面临着新的形势:医疗成本加大、“以药补医”受到限制、公立医院投入和补偿机制将面临宏观调整等。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下发《关于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通知》,活动范围涉及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点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
“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对医改过程中公立医院的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这一大背景下,公立医院如何在新的环境中既要获得生存,又要使自身符合“三好一满意”的要求,各路专家、学者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作者也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服务好公立医院是由政府出资建立,具有公益性质的非营利组织。
但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由于缺乏可以借鉴的其他经验,加之政府投入不足,公立医院逐利性增强。
根据媒体报道,有关部门此前曾在国内11个地区开展1次医院服务体察活动,揭示了部分公立医院服务中的十大问题,包括:(1)导诊服务不完善;(2)部分医生问诊不细致;(3)部分医生诊疗程序不规范;(4)专科医院违法诊疗现象较多;(5)不按规定开具处方的现象较多;(6)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现象不少;(7)同种疾病不同医院医疗费用差别较大;(8)医院药品价格普遍高于药店;(9)各医院医疗检查结果共享互认情况不理想;(10)节假日看病更难[1]。
为了给患者提供安全、舒适、廉价、优质的医疗服务,公立医院应做到,加强员工队伍的素质培训,开展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
①开展礼仪培训,规范服务行为,改善服务态度,确保患者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②优化就诊流程,统一规范院内标识语,成立病人服务中心,各病区配备呼叫系统;(3)医院为患者搭建信息平台,加强医患沟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患者对医院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各类投诉得到及时处理[1]。
2质量好当前中国公立医院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并不在于规模和硬件,而是在于人力资本、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效率。
医疗服务总体来说是一个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关键性生产要素是医务人员的人力资本、管理水平等软实力。
病房、设备的规模扩张并不能从根本上带来服务能力的增强,也并不代表医疗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升[2]。
公立医院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注重内在整体实力的提升和发展,重视人才培养和再教育,进一步提高浅谈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如何做好“三好一满意”王远清(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江苏徐州221004)【提要】近年来,国家针对医疗卫生体制进行了相关的改革,而公立医院改革是其中的重点与难点。
此外,“三好一满意”活动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针对目前公立医院存在的问题以及医改过程中卫生部对公立医院的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该文从“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4个方面探讨公立医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医院,公立;卫生保健改革;医院管理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9-3031-02中图法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B3.4为了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手术周转时间,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余红梅等[14]对应用术前准备间能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手术周转时间,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进行分析。
当前,为了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专业的培训,各级大医院都积极派出人员参加各种学习。
护理人员分级别轮流到各大型先进医院手术室进行参观学习,让大家不断掌握手术室的最新进展,吸收先进的专业知识。
同时还坚持业务学习,每周1次,内容为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意外防护及安全隐患分享等。
综上所述,随着FTS 的广泛应用,手术室的管理措施也需要与之匹配及完善。
为了改善护理工作质量,加快手术周转,建立和健全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手术室以及规范切合科室和医院的管理体系,不仅可以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人力资源,建立一个极具活力的外科手术平台,而且还可以充分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为患者提供满意的优质服务,同时提高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1]White PF ,Kehlet H ,Neal JM ,et al.The role of the anesthesiologist in fast -track surgery :from multimodal analgesia to perioperative medical care [J].Anesth Analg ,2007,104(6):1380-1396.[2]Kehlet H ,Wilmore DW.Multimodal strategies to improve surgical out -come[J].Am J Surg ,2002,183(6):630-641.[3]Kehlet H ,Dahl JB.Anesthesia ,surgery and challenges in postoperativerecovery[J].Lancet ,2003,362(9399):1921-1928.[4]王冬青.麻醉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8,19(1):14-15.[5]Stahl JE ,Roberts MS ,Gazelle S.Optimizing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the teaching ambulatory care clinic[J].J Gen Intern Med ,2003,18(4):266-274.[6]Overdyk FJ ,Harvey SC ,Fishman RL ,et al.Successful strategies for im -proving operating room efficiency at academic institutions [J].Anesth Analg ,1998,86(4):896-906.[7]曾因明.米勒麻醉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3135.[8]周旭,常庚申.接台手术的麻醉管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4):145-146.[9]何丽,邱素红.改进术前访视对减轻手术患者焦虑的调查及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4):21-22.[10]Keogh E ,Cochrane M.Anxiety sensitivity ,cognitive biases ,and the expe -rience of pain[J].J Pain ,2002,3(4):320-329.[11]文梅,李晓玲.术前疼痛知识宣教对腹部手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效果的影响[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1):13-16.[12]王玉英.手术室实施术前访视及术后随访患者护理工作标准的探讨[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1,22(1):46-47.[13]戴红霞,高超,张石红,等.手术室开展术后随访的现状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0):27-28.[14]余红梅,李伟彦,刘云,等.应用术前准备间对患者情绪及手术周转时间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0):1066-1068.(收稿日期:201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