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对儿童微量元素的影响
论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论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儿科中的治疗及护理体会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又称为天灸,是指将某些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经过辩证后贴敷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引起局部皮肤发红或发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本文对穴位贴敷疗法在多种中医儿科疾病中的治疗及护理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穴位贴敷在中医儿科疾病中的应用穴位贴敷配置方法方法是将配制好的草药研成细末,用生姜汁调匀,成lcm×1cm大小膏状,放入2cm×2cm纱布块上,贴于相应穴位,透气胶布固定。
在治疗不同疾病时选择不同的穴位。
1.1 在肺炎喘嗽中的应用取穴:肺俞、大椎、定喘穴等,背部穴位均取双侧。
贴敷时间依据不同年龄及耐受程度,每次0.5~3h即可。
1次/d,5~7次为1个疗程。
张艳平等[1]研究显示,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喘嗽总有效率达96.67%。
穴位贴敷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能快速吸收肺部秽音,提高患者体内干扰素水平,增强机体非特异性防御能力,是治疗小儿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2]。
1.2 在泄泻中的应用方取穴:中脘、神阙、天枢等。
贴敷时间依据不同年龄及耐受程度,每次0.5~4h即可。
1次/d,7次为1个疗程。
黄琴等[3]研究显示,穴位贴敷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总有效率可达94.0%。
贴敷药物可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肤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
贴敷药物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沟通表里,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
1.3 在外感发热中的应用取穴:双侧涌泉穴、大椎、风门等。
贴敷时间依据不同年龄及耐受程度,每次0.5~12h即可。
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刘吉昌等[4]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感冒发热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在开始出汗时间、起效时间较快,但痊愈时间与口服西药治疗无较大差异。
穴位贴敷疗法集腧穴、药物两者综合作用于一身,治疗感冒发热患者,无须经过辩证,只要符合“发热,无汗出”条件即可应用,有是证用是药,不涉及其后的个体化辩证治疗,适用范围较广,便于临床操作。
穴位贴敷贴的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贴的注意事项文章目录*一、穴位贴敷贴的注意事项*二、穴位贴敷的操作规范*三、穴位贴敷可以治疗小儿哮喘穴位贴敷贴的注意事项1、穴位贴敷贴的注意事项1.1、三伏贴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效果最佳。
但是也不必拘泥,整个伏天都可收到满意疗效。
1.2、敷贴对象:2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
1.3、禁忌人群:孕妇、1岁以下儿童、敷贴局部有破损者不宜敷贴;疾病发作期:如正在发烧,咳喘等。
1.4、贴敷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忌食海鲜,避免电扇直吹或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久待。
1.5、贴药后,部分患者局部可能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大多可以忍受。
2、穴位贴敷作用机理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尚不完全清楚。
我们认为其可能的机理有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二是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三是两者的综合叠加作用。
3、穴位贴敷作用特点3.1、作用直接,适应症广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其适应证遍及临床各科,“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对许多沉疴痼疾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显着功效。
3.2、用药安全,诛伐无过穴位贴敷疗法不经胃肠给药,无损伤脾胃之弊,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不犯上下。
3.3、简单易学,便于推广穴位贴敷有许多较简单的药物配伍及制作,易学易用,不需特殊的医疗设备和仪器。
3.4、取材广泛,价廉药俭穴位贴敷法所用药物除极少数是名贵药材外(如麝香),绝大多数为常见中草药,价格低廉,甚至有一部分来自于生活用品,如葱、姜、蒜、花椒等。
穴位贴敷的操作规范1、施术前准备1.1、术前准备:根据病情选用不同药物、药物以我院自制药膏为主,取适当的施术部位,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施术体位,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
1.2、消毒:穴位贴敷处一般不用特殊消毒,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中医外治疗法在小儿常见病中的运用进展

中医外治疗法在小儿常见病中的运用进展发表时间:2018-07-08T15:36:43.49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下第8期作者:陈燕妮曹阳2 虞坚尔3通讯作者[导读] 结合目前临床小儿患病特点,从呼吸、消化、泌尿三大系统常见病,对近年来的相关外治方法进行总结。
(1友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 长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210000)【摘要】阐述中医外治法的古籍研究以及目前常用外治疗法,如按摩拔罐、透皮给药、针灸、穴位治疗等。
并结合目前临床小儿患病特点,从呼吸、消化、泌尿三大系统常见病,对近年来的相关外治方法进行总结。
【关键词】中医;外治法;儿科;常见病;综述中医治法分内治及外治。
内治法与内科相同,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包括“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清?《医学心悟》)八种治则。
外治及内治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良丁不废外治”之说。
《内经》即有记载砭石、按摩、灸等外治之法。
而广义外治,是除口服、静脉给药之外的疗法。
现围绕小儿常见病外治疗法作一综述。
1. 中医外治法概述1.1 古籍研究中医外治历史久远,古籍中即有较多记载: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素问》。
《内经》中据资料挖掘,所记载有多种外治技术,并开创了膏药的先河。
包括:砭石、九针、导引、按摩、灸、浴等法。
《千金要方》中有溻浴、粉、敷、摩、塞、熏、摘等27种外治法,不仅用于急救,且擅于儿科病患。
清代吴师机在《理瀹骈文》提出:外治之理,亦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尔。
1.2 外治疗法1.2.1 按摩拔罐推拿即按摩,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和穴位,以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具有疏经络、行气血、调脏腑、润关节的作用。
适用于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的调节,并增强抗病能力。
儿科病治:疳积、遗尿、发热、泄泻、小儿肌性斜颈等。
拔罐即吸附法,以杯罐为工具,借燃烧、抽气等方法排去其中的空气以产生负压。
穴位贴敷治疗总结

穴位贴敷治疗总结引言穴位贴敷是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式,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贴上药物或使用特定的贴敷方法,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穴位贴敷治疗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包括疼痛、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本文将对穴位贴敷治疗进行总结和探讨,包括其原理、适应症、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穴位贴敷原理穴位贴敷治疗是基于中医学的经络学说和穴位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有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通过经络系统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生理功能。
在经络系统中,存在着一些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与具体的脏腑器官相连。
通过在这些穴位上贴上药物或使用特定的贴敷方法,可以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穴位贴敷的适应症穴位贴敷治疗适用于多种疾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应症:1.疼痛病:对于头痛、肩颈痛、腰腿痛等疼痛病,可以选择贴敷适当的穴位进行治疗,如合谷穴、太冲穴等。
2.消化系统疾病:对于胃病、肠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可以选择贴敷梁门穴、中脘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3.呼吸系统疾病:对于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可以选择贴敷太渊穴、风府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4.睡眠障碍:对于失眠、多梦等睡眠障碍,可以选择贴敷神门穴、心脾两俞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穴位贴敷的操作步骤穴位贴敷治疗需要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进行,以下是一般的操作步骤:1.确定治疗穴位: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贴敷。
常见的穴位可以参考中医书籍或请教专业医师。
2.准备贴敷材料:选择合适的贴敷材料,一般可使用透气性好的胶布,也可使用透气性好的敷料。
3.清洁穴位: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蘸取适量的酒精擦拭穴位周围的皮肤,保持清洁。
4.贴敷药物或贴敷方式:根据疾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或贴敷方式进行贴敷。
可以将药物直接敷于穴位上,也可以将药物涂抹于贴敷材料上,然后将贴敷材料贴于穴位上。
5.固定贴敷材料:使用胶布或其他固定材料将贴敷材料固定在穴位上,以确保贴敷效果。
6.定期更换:根据需要,定期更换贴敷材料,一般每天更换一次。
应用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观察及评估

应用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观察及评估作者:刘彬媛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效果。
方法: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小儿厌食症患儿8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西药联合穴位贴敷治疗。
比较两组疾病改善率、治疗前后患儿微量元素锌水平、治疗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疾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
治疗前两组微量元素锌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微量元素锌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常规西药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和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穴位贴敷;小儿厌食症;效果儿童厌食症是指一种食欲不振和营养不良等的慢性疾病,其病程通常很长,在1-6岁的儿童中更多见。
近年来,由于膳食结构的改善,儿童厌食症的出现率也有所升高,对儿童牛长发育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西医治疗不良反应多,无法从根本上改善病情。
而中医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是内科治疗方法和外用治疗方法等方式,其中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效果得到临床认可。
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小儿厌食症患儿80例,用随机数宁表法分成两组,分析应用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小儿厌食症患儿80例,用随机数宁表法分成两组。
观察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2-8岁,平均(5.21±1.12)岁;病程l- IO个月,平均(5.21±0.13)个月。
对照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2-8岁,平均(5.21±1.11)岁;病程1.2 - 10个月,平均(5.25±0.17)个月。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穴位贴敷疗法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和护理

穴位贴敷疗法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和护理摘要:穴位贴敷疗法又称发泡疗法,是用药物制作敷贴,贴于相应的腧穴部位,达到缓解症状或治疗疾病的效果。
此法方便简洁、安全直接、无创无痛对不肯服药和惧针儿童尤为适宜。
本文主要介绍穴位贴敷疗法的概念和作用原理,在此基础上阐释了穴位贴敷疗法在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中的应用,并总结穴位贴敷疗法在儿童群体实施过程中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以期为穴位贴敷疗法今后在儿科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穴位贴敷;儿科;治疗;护理穴位贴敷疗法又称发泡疗法,是选取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的药物通过相应的处理而制作成敷贴,贴敷于相应的腧穴部位,利用药物与腧穴之间相互作用达到缓解或治疗疾病的效果。
儿童由于身心发育不成熟,对口服药物及注射药物的依从性不高,而穴位贴敷疗法将中药直接贴敷于腧穴或病变部位,使药物通过皮肤渗入机体发挥治疗作用。
此法方便简洁、安全直接、无创无痛对不肯服药和惧针儿童尤为适宜。
1.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原理根据中医理论表明,“邪气”侵入机体,使得机体脏腑功能受损,从而导致经络滞涩而不通,气血运行受阻,引发相应疾病。
应用中医贴敷于相应腧穴,激发经气,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沟通表里,使药物发挥功效。
改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纠正机体阴阳失衡,使其趋于阴平阳秘的状态,最终达到抵御病邪,保卫机体的作用。
如《理瀹骈文》所言“切于皮肤,彻于肉里,摄入吸气,融入渗液”。
根据药性,能祛邪气以外出,抑邪气以内清;能扶正气,疏通营卫,调节气机升降,理阴阳,安五脏。
同时,现代研究表明贴敷药物作用于体表相应穴位或表面病灶,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起到清热拔毒,活血化瘀,止痛消肿,生肌止血,消炎排脓,改善组织营养的作用。
2.穴位贴敷疗法的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穴位贴敷疗法不但可用于表症的治疗,也可以用于里症的治疗;不仅可用于慢性病的治疗,也可用于急性病的治疗。
贴敷疗法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六、内伤肺气亏虚咳嗽
桑白皮12g、五味子12g、枳实12g、白 芥子5g、毛花红20g、半夏6g、枇杷叶10 g、紫苏12g、麻黄6g、大青叶20g、藿香 12g。将药物共研细末,调拌凡士林或麻 油。敷贴穴应先行火罐拔吸后用姜蘸白酒 擦皮肤,然后外敷贴穴位。选穴:肺俞、 天突、华盖、涌泉、中府。每日换药一 次,治愈为止。
2、吴茱萸30 g 、丁香5 g 、胡椒30粒、共 研细末,每次取2 g用凡士林调成饼状敷于肚 脐,每2日换一次,至愈为止。(此法也可以 用于脾虚泻) 3、用刚煮熟的大米饭约15 g ,在手中捏成 直径1厘米的圆饼,然后取胡椒粉1 g ,撒在 做好的圆饼中央,待饭饼稍凉(不烫手即 可),将撒有胡椒粉的饭饼贴到肚脐上,外 用纱布固定,6~8小时后去掉,每日1次,至 愈为止。
贴敷疗法在 儿科临床的应用
长春中医药大学 附属医院 王立新
概述
贴敷疗法是指运用药物(或某些其他 物质),贴敷于体表的部位或穴位来达 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中 医外治法的范畴。它历史悠久,具有方 法简便,成本低廉,适应症广泛,疗效 快捷、确切,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民间 广为应用,并逐渐形成为一套独具特色 的中医疗法。
四、脾虚泻
• 1、取 五倍子散适量,加醋调成糊状,隔 2层纱布敷于肚脐,外加包扎,每日更换一 次,至愈为止。
• 2、取肉豆蔻、吴茱萸、炒小茴香各等 分,共为细末,鲜葱白适量捣烂如泥,加 入药中调成饼状,敷于肚脐,每日更换一 次,至愈为止。
• 3、车前子3g、丁香7g、白术3g、肉桂 2g,共为细末,用时取药粉2g,置于脐 中,然后将暖脐膏(市售成药)加热后 貼敷,盖于肚上,每两日换药1次,至愈 为止。
而某些药物又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所以容易出 现过敏反应,如红肿、皮疹、局部溃烂,甚至 出现严重的过敏性休g等,如仅局部出现轻度 的过敏反应,可及时将药物取下,间隔数日后 即可重复应用。如过敏反应较严重者,可以停 药,也可适当应用一些抗过敏药物,特别是出 现全身性反应时,一定要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措 施,以免意外情况发生。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儿科的疾病分析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儿科的疾病分析一般情况下,小儿科各种疾病复杂多变,发病容易转变迅速。
由于婴幼儿患病时不能用语言表达或表达不清楚,以哭代诉,提示年轻的父母需要细心体察,可以早日发现疾病,及时诊治,避免延误。
文中以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儿科的各相关疾病方面展开分析,介绍其在治疗儿科疾病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及疗效情况。
标签: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儿科现代医学对于儿科疾病,主要是采用口服药物、输液等方法治疗,然而反复的使用抗生素、激素,造成了患儿的身体抵抗力、免疫力迅速下降,病情来回反复,严重影响了小儿的身体发育。
而穴位贴敷法采用特制的中药贴敷在人体的相关穴位上,用于防治疾病,属于中医的外治范畴,它在治疗儿科各类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而且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体内的影响。
下面就此方面展开讨论、分析。
1穴位贴敷疗法穴位贴敷疗法是将中药制成软膏、药饼,贴敷于人体经络相关穴位上,通过穴位渗透皮肤导入脏腑,直达患病之处,激发全身的经气,达到沟通表理、调解营卫、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健脾益肾、鼓舞人体正气、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以达到预防疾病和治疗的目的。
穴位贴敷疗法适用于儿科多种常见疾病的治疗,如:感冒、咳嗽、哮喘、反复呼吸道疾病(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体虚盗汗、胃脘痛、腹泻、腹胀、免疫力低下、食欲差、营养不良等。
此疗法通过结合时间医学、中医药等各方面的优势,属纯天然绿色疗法,不经过肝脏和消化道,避免药物对胃肠道、脏腑的伤害和影响,无痛无毒副作用,操作简单,比较适合儿童患者,对儿童反复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虚寒体质、腹痛腹泻、纳差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有效增强儿童的免疫能力。
2穴位贴敷疗法在治疗儿科疾病中的应用2.1穴位贴敷疗法的疗程介绍现以易泰宁神阙贴进行分析,它作为当前市面上常用的穴位贴敷产品,其疗效显著。
易泰宁神阙贴主要由医用胶布、远红外粉盒水溶性基质组成,上面覆盖分离纸,分为小儿感冒贴和消食驱虫止泻贴2种,一般多用于小儿感冒咳嗽等症状及小儿腹泻、厌食、虫积等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 位 贴 敷 对 儿 童 微 量 元 素 的影 响
葛 芳 , 秀格 , 秀梅 , 马 张 吕雪茹 , 晓 红 , 聪捷 孙 李
( 北 省 石 家 庄 市 妇 幼 保 健 院 , 北 石 家庄 0 0 5 ) 河 河 5 0 1
[ 要 ] 目的 摘 观 察 穴位 贴敷 法 对 反 复呼 吸 道 感 染 、 敏 性 鼻 炎 、 食 症 惠 儿 微 量 元 素 的 影 响 。方 法 对 16 过 厌 9
报 道如下 。
次 。每 9次 为 1个 小 疗 程 , 3a为 1个 大 疗 程 。② 采 用 中 药 ( 白芥 子 、 胡 索 、 辛 、 芪 、 术 、 香 等 ) 胃 经 穴 和 神 阙 延 细 黄 白 丁 在
穴 等进 行 穴 位 贴 敷 治 疗 小 儿 厌 食 。 贴 敷 方 法 : 肺 俞 、 椎 、 取 大 脾 俞 、 枢 、 三 里 、 阙 等 穴 位 3—5穴 , 法 同 上 。 并 配 合 天 足 神 方 艾灸神阙穴 , 月为 1 疗 程。 1个 个
・
21 94・
现 代 中西 医 结 合 杂 志 MoenJunl f n gae rd i a C i s n s r Mei n 0 2Sp 2 (6 d r o ra o t rt Ta io l hn eadWet n dc e2 1 e , 1 2 ) Ie d tn e e i
组9 6例 , 年 龄 、 别 、 程 无 显著 性 差 异 , 有 可 比性 。 2组 性 病 具
14 疗 效判定标准 .
依 据 微 量 元 素 相 应 年 龄 正 常 参 考 值 判
定治疗前后各元素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 应 用 S S 0 0软 件 对 数 据 进 行 分 析 , P S1 . 计
12 诊断标准 .
① 符 合 18 9 7年 全 国/ J 呼 吸 道 疾 病 学 术 会 bL
数资料采用 x 检 验 , 00 P< .5为差 异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2 结 果
议 制 定 的 《 复 呼 吸 道 感 染 的 诊 断 标 准 》 。 ② 符 合 中华 医 反 … 学 会 耳 鼻 咽 科 学 分 会 变 应 性 鼻 炎 的 诊 治 原 则 和 推 荐 方 案 的 诊 断 标 准 。③ 微 量 元 素 正 常 参 考 范 围 : 15 2 1 o 钙 . 5— .0mm l / 1铁 75 , . 2~1.2m o L 锌 元 素在 不 同 的 年 龄 段 有 不 同 的 18 m l ; / 参 考 值 范 围 , 2岁 6 . 1~ 2 0—10 0I o I 2~ . m l 1 x / ,> 3岁 6 . 60~
【 图分类号] R 4.1 中 46 1
【 文献 标 识 码 ] B
【 章 编 号 ] 10 84 (0 2 2 2 1 0 文 0 8— 8 9 2 1 )6— 94— 2
小 儿 反 复 呼 吸 道感 染 、 儿 过 敏 性 鼻炎 、 儿 厌 食 均 为 儿 小 小 童 常 见病 , 病 率 呈 上 升 趋 势 , 引 起 越 来 越 多 的社 会 关 注 。 发 已 笔 者 2 0 - 2 1 年 采 用 中 药 穴 位 贴 敷 方 法 治 疗 小 儿 反 复 呼 08 01 吸 道感 染 、 儿 过敏 性 鼻 炎 、 儿 厌 食 共 16例 , 观 察 了 治 小 小 9 并 疗 前 后 患 儿 微 量 元 素 锌 、 、 等 指 标 的 变 化 情 况 , 将 结 果 铁 钙 现
服用 。
11 一般 资料 .
就诊 和 健康 体检 异 常患儿 22例 , 18例 , 14 ; 龄 2~ 9 男 3 女 5例 年 3 岁5 1例 , >3~ 4岁 9 O例 , 4~ > 5岁 8 1例 , 5~ > 6岁 7 0例 ; 反 复 呼 吸 道 感 染 12例 ; 敏 性 鼻 炎 10例 ; 食 7 1 过 1 厌 0例 。反 复 呼 吸道 感 染 患 儿 中 锌 、 、 异 常 8 铁 钙 5例 ( 5 8 % ) 过 敏 性 7.9 , 鼻 炎患儿中锌 、 、 异 常 8 铁 钙 1例 ( 3 6 % ) 厌 食 患 儿 中 锌 、 7 .3 , 铁 、 异常5 钙 4例 ( 8 0 % ) 随 机 分 为 治 疗 组 16例 和 对 照 7 .0 。 9
锌 、 、 等 指 标 改 善 情 况 明 显 优 于 对 照 组 。 结论 铁 钙
营 养物 质 吸 收 利 用 的作 用 。
穴位 贴敷 可 明 显 改 善 患 儿 症 状 , 高锌 铁 钙 含 量 , 高机 体 对 各 种 提 提
[ 键 词 ] 穴位 贴 敷 ; 童 ; 量元 素 关 儿 微
例反 复 呼 吸 道 感 染 、 敏 性 鼻 炎及 厌 食 症 惠 儿 进 行 中药 穴 位 贴 敷 治 疗 ( 疗 组 ) 并 随 机 设 对 照 组 9 过 治 , 6例 ( 予 玉 屏 风 给
颗 粒 及 葡萄 糖 酸 锌 1服 ) 行 观 察 。 结 果 治 疗 前 2组 患 儿 微 量 元 素 锌 、 、 含 量 均 偏 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疗 后 治 疗 组 微 量 元 素 3 ' 进 铁 钙 治
132 对照组 ..
① 口服 玉 屏 风 颗 粒 ( 格 5g 袋 ) 方 法 : 规 / , 1—
1 临床 资 料
3岁 13袋 , / ; 3—6岁 12袋 , / 3次 d > / 3次/ ; 6—1 d > 2岁 2 3 / 筛 选 20 0 8年 7月 一 2 l o1年 8月来 我 院 门诊 袋 , / 。疗 程 1个 月 , 解 期 口 服 。② 葡 萄 糖 酸 锌 口 服 3次 d 缓 液 。方 法 : —3岁 、 质 量 1 1 体 O一1 g5~ . ; 5k , 7 5mL 4~6岁 、 体 质 量 l 2 g75~1 ; 9岁 、 质 量 2 2 g 1 6~ 1 ;. k 0mL7~ 体 2~ 7k ;0~ 1 . L;0—1 2 5m 1 2岁 、 质 量 2 体 8—3 g 1 . 2k ,2 5~1 L, 分 次 5m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