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

合集下载

穴位贴敷的功能主治

穴位贴敷的功能主治

穴位贴敷的功能主治1. 缓解疼痛•止痛作用穴位贴敷是传统中医疗法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能够刺激神经末梢,使疼痛信号得到抑制,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神经调节作用穴位贴敷还可以调节神经活动,改善疼痛所引起的不适症状。

例如,对于头痛、颈肩痛、腰痛等疼痛症状,穴位贴敷能够通过调节神经活动,舒缓相关部位的紧张和不适感。

2. 改善循环系统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穴位贴敷对于改善血液循环有积极影响。

通过刺激穴位,能够调节血管张力,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组织供氧及养分的状况。

•调节血压穴位贴敷还可以通过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起到调节血压的作用。

对于一些高血压患者,穴位贴敷能够舒缓神经系统,调节血压,降低病情的发展。

3. 提升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穴位贴敷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例如,对于感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适当的穴位贴敷能够起到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调理肠胃功能穴位贴敷还可以通过刺激相关穴位,改善肠胃功能,增加消化液分泌,加速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提升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4. 缓解精神压力•舒缓神经系统穴位贴敷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舒缓紧张和焦虑的情绪,缓解精神压力。

对于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方面的问题,穴位贴敷能够起到缓解症状的效果。

•促进睡眠穴位贴敷还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平衡神经系统,调节睡眠状态。

对于睡眠质量较差的患者,穴位贴敷能够帮助恢复正常的睡眠节律,提高睡眠质量。

5. 辅助治疗慢性病•支持传统医学治疗穴位贴敷往往可以作为传统医学治疗方法的辅助手段。

对于一些慢性病的治疗,穴位贴敷能够加速康复过程,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生活质量穴位贴敷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具有安全、方便等特点,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穴位贴敷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增加希望和信心。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具有缓解疼痛、改善循环系统功能、提升免疫力、缓解精神压力和辅助治疗慢性病的多种功能主治。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利用中医经络学说的无创痛穴位疗法,将药物研成细末,用不同的物质调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然后直接贴敷在穴位或患处。

该疗法适用于许多疾病,如小儿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肠炎等。

该疗法的治疗特点是作用直接、适应证广、用药安全、简单易学、取材广泛、价廉药俭、疗效确切、无创无痛。

但是在使用该疗法时,需要注意一些禁忌症,如孕妇、对药物过敏者、严重皮肤病患者、疾病发作期的患者等。

在使用该疗法时,需要注意一些注意事项,如敷药前应洗澡,衣着宜凉爽,避免过多出汗;治疗期间如有不适需及时请教医生;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避免刺激性食品和温热易发食物。

如果出现局部灼热痛痒难忍的情况,可以随时揭去药膏,但是出现痒、热、微痛等感觉或皮肤有色素沉着是正常反应,不必过多担心。

总之,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疗法,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穴位贴敷疗法PPT课件

安全有效:通 过穴位刺激, 达到治疗效果, 副作用小
适应症广:适 用于多种疾病, 如颈椎病、腰 腿痛等
经济实惠:价 格相对较低, 适合长期使用
PART - 02
穴位贴敷疗法的应用
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 1 如感冒、咳嗽、 哮喘等
消化系统疾病: 2 如胃痛、腹泻、 便秘等
神经系统疾病: 3 如头痛、失眠、 神经衰弱等
穴位贴敷疗法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01
穴位贴敷疗法概述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2
穴位贴敷疗法的应用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3
穴位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04
穴位贴敷疗法的疗效与评价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PART - 01
穴位贴敷疗法概述
穴位贴敷疗法定义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通过在穴位上贴敷药物,达到治 疗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方法。
1 穴位:人体特定部位,具有特殊生理功能 2 贴敷:将药物贴敷在穴位上,通过皮肤吸收药物成分 3 原理:药物通过穴位进入体内,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效果 4 适应症:适用于多种疾病,如风湿、骨伤、皮肤病等 5 特点:安全、简便、无副作用,适合长期使用
穴位贴敷疗法特点
操作简便:无 需专业医生操 作,患者可自 行完成
贴敷时间:根据病情 和体质,在医生指导
下调整贴敷时间
贴敷疗程:7-10天
贴敷部位
A
穴位选择:根据病症选 择合适的穴位
B
贴敷时间:根据病情和药 物特性确定贴敷时间
C
贴敷方法:按照说明书或 医生建议进行贴敷
D
贴敷环境:选择通风、干 燥、清洁的环境进行贴敷

穴位贴敷法PPT课件

穴位贴敷法PPT课件

03
CATALOGUE
穴位贴敷法操作规范与注意事 项
操作前准备工作及环境要求
选定穴位
根据病情和具体穴位选择合适的 贴敷部位,做好标记。
清洁皮肤
贴敷前需清洁贴敷部位的皮肤, 保持干燥、无破损。
环境要求
室内环境应安静、整洁、温度适 宜,避免患者受凉。
正确使用贴敷药物和辅料
药物选择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注意 药物的性质、气味、功效等。
穴位贴敷法
汇报人:xxx
2024-01-0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见疾病穴位贴敷治疗方案 • 穴位贴敷法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 穴位贴敷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
局限性
CATALOGUE
目 录
• 现代科技在穴位贴敷法中的应用及 前景展望
• 总结:传承创新,推动穴位贴敷法 发展
胃痛
贴敷中脘、足三里、胃俞等穴位 ,可缓解胃痛、胃胀、恶心等症
状。
腹泻
贴敷神阙、天枢、大肠俞等穴位, 可减轻腹泻症状,促进肠道功能恢 复。
便秘
贴敷支沟、天枢、大肠俞等穴位, 可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头痛
贴敷百会、风池、太阳等 穴位,可缓解头痛症状, 减轻头部不适。
失眠
贴敷神门、心俞、三阴交 等穴位,可改善睡眠质量 ,缓解失眠症状。
02
CATALOGUE
常见疾病穴位贴敷治疗方案
呼吸系统疾病治疗
01
02
03
感冒
贴敷大椎、风门、肺俞等 穴位,可缓解感冒症状, 如发热、头痛、鼻塞等。
咳嗽
贴敷天突、膻中、肺俞等 穴位,可减轻咳嗽症状, 促进排痰。
哮喘
贴敷定喘、肺俞、膏肓等 穴位,可缓解哮喘发作时 的喘息、气促等症状。

穴位贴敷疗法已

穴位贴敷疗法已

虚寒型胃脘痛
方药:吴茱萸3 高良姜3 香附1.5 山茱萸3 枳实3 酒调
用穴:中脘、天枢、足三里、 胃俞、大肠 俞、内关
注:先隔姜灸大艾柱灸然后再贴12h,三天 一次,五次 一疗程
过敏性鼻炎
方药: 白芷3 白芥子3 荆芥3 苍耳子3 辛夷花1.5 细辛1.5 姜汁调
用穴: 大椎、肺俞、 肾俞、命门
谢谢!
疗程
2~7天穴位贴敷一次, 3次为一疗程 天灸旳疗程:一般是三伏、三九天期间治 疗,连续3~5年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证
1、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返 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 能性便秘),慢性胃肠炎,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肝炎,慢性胆病,脂肪肝等。
2、呼吸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黄帝内经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 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络旳根本功能 是运营气血、协调阴阳,营养和控制全身。
二、药物特征:
多种药材除具有寒热温凉、升降沉浮旳特 征外还各自有解表、清热、理气、理血、 祛风、安神、调补气血等作用。
《理论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治理, 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发耳”。
穴位贴敷疗法已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中医临床常用旳外治 措施。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根据,根据 治疗需要将多种不同旳药物制成相应旳剂型, 贴敷于患处或一定旳穴位上,经过药力作用 于肌表,传于经络、脏腑,到达治疗目旳旳 一种措施(治疗肌表疾病、经络脏腑疾病)
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旳药物贴敷穴位能够引 起局部充血发泡甚至化脓如灸疮,此时又称 为天灸或自灸(三伏天、三九天)当代也称 为发泡疗法。若将药物贴敷于脐中(神阙 穴),经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 时,又称敷脐疗法或脐疗。

穴位贴敷治疗总结

穴位贴敷治疗总结

穴位贴敷治疗总结引言穴位贴敷是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式,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贴上药物或使用特定的贴敷方法,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穴位贴敷治疗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包括疼痛、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本文将对穴位贴敷治疗进行总结和探讨,包括其原理、适应症、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穴位贴敷原理穴位贴敷治疗是基于中医学的经络学说和穴位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有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通过经络系统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生理功能。

在经络系统中,存在着一些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与具体的脏腑器官相连。

通过在这些穴位上贴上药物或使用特定的贴敷方法,可以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穴位贴敷的适应症穴位贴敷治疗适用于多种疾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应症:1.疼痛病:对于头痛、肩颈痛、腰腿痛等疼痛病,可以选择贴敷适当的穴位进行治疗,如合谷穴、太冲穴等。

2.消化系统疾病:对于胃病、肠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可以选择贴敷梁门穴、中脘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3.呼吸系统疾病:对于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可以选择贴敷太渊穴、风府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4.睡眠障碍:对于失眠、多梦等睡眠障碍,可以选择贴敷神门穴、心脾两俞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穴位贴敷的操作步骤穴位贴敷治疗需要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进行,以下是一般的操作步骤:1.确定治疗穴位: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贴敷。

常见的穴位可以参考中医书籍或请教专业医师。

2.准备贴敷材料:选择合适的贴敷材料,一般可使用透气性好的胶布,也可使用透气性好的敷料。

3.清洁穴位: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蘸取适量的酒精擦拭穴位周围的皮肤,保持清洁。

4.贴敷药物或贴敷方式:根据疾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或贴敷方式进行贴敷。

可以将药物直接敷于穴位上,也可以将药物涂抹于贴敷材料上,然后将贴敷材料贴于穴位上。

5.固定贴敷材料:使用胶布或其他固定材料将贴敷材料固定在穴位上,以确保贴敷效果。

6.定期更换:根据需要,定期更换贴敷材料,一般每天更换一次。

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穴位贴敷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贴敷一些具有药效的药物或贴敷物,刺激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疗法简单易行,无副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日常保健。

下面将详细介绍穴位贴敷法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穴位贴敷法的原理穴位贴敷法是基于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和穴位学说,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人体的经络是连接着内脏和外部组织的通道,贴敷在穴位上的药物或贴敷物可以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直接作用于相应的脏腑器官,起到调理作用。

二、穴位贴敷法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合谷、内关、太冲等。

可以根据具体的疾病和症状,咨询中医师或查阅相关的资料来确定合适的穴位。

2.准备好贴敷物:贴敷物可以是中药膏剂、贴敷药、草药煎剂、艾灸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贴敷物。

贴敷物应当具有药效,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3.清洁穴位:在贴敷前,应当先用温水清洁穴位周围的皮肤,保持干净卫生。

避免在伤口、破损的皮肤上贴敷,以免引起感染。

4.贴敷方法:将贴敷物直接贴在选定的穴位上,轻轻按压,使其紧贴皮肤。

贴敷时间一般为30分钟到1小时,具体时间可以根据情况调整。

贴敷后,应当保持穴位的温暖,避免受凉。

5.贴敷频率: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每天进行一次贴敷,连续贴敷7-10天为一个疗程。

如果需要连续治疗,可以间隔1-2天后再进行下一疗程。

三、穴位贴敷法的注意事项 1.穴位贴敷应当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不要随意选择穴位和贴敷物。

2.在贴敷过程中,应当注意贴敷物的温度和贴敷的力度,避免烫伤或刺激过度。

3.贴敷物应当保持清洁,避免受到污染。

一次性贴敷物应当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来操作。

4.贴敷后,应当注意保持穴位的温暖,避免受凉。

避免在受凉或风寒的环境下进行贴敷。

穴位贴敷的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的注意事项

穴位贴敷的注意事项穴位贴敷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在身体特定的穴位上贴敷一些药物或贴剂,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然而,在进行穴位贴敷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选择适当的穴位。

每个穴位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效果,因此,在贴敷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和需求选择相应的穴位。

一般来说,贴敷在经络经脉的穴位上,效果会更好。

而且,贴敷的穴位不宜过多,以免过度刺激身体。

其次,保持穴位的清洁和干燥。

在进行穴位贴敷前,我们需要先清洁贴敷部位的皮肤,然后用干燥的毛巾擦干。

如果穴位贴敷在身体部位较为潮湿的地方,可以事先涂抹一些干燥剂,以防止穴位贴剂受潮。

第三,控制贴敷的时间。

一般来说,穴位贴敷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对身体造成过度刺激。

一般情况下,每次贴敷时间在20-30分钟即可。

如果使用的是药物贴剂,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此外,要注意穴位贴敷的频率。

贴敷的频率应根据具体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确定,一般来说,贴敷的间隔时间应在1-2天之间,以免对身体过度刺激或产生不良反应。

最后,贴敷时应确保贴敷部位没有过敏或损伤。

如果贴敷部位有伤口、湿疹或其他皮肤病变,应暂停贴敷。

同时,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如红肿、瘙痒等,也需要及时停止贴敷并就医。

总之,穴位贴敷是一种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但在进行穴位贴敷时,我们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穴位、保持穴位的清洁和干燥、控制贴敷的时间和频率,并确保贴敷部位没有过敏或损伤。

只有正确地进行穴位贴敷,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同时,如果在贴敷过程中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寻求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基本操作方法
有人做过研究,用离体皮实验表明,芳香性药 物敷于局部,可使皮质类固醇透皮能力提高 8-10倍。《理瀹骈文》中的膏药处方,几乎 每方都用姜、葱、韭、蒜、槐枝、柳枝、桑 枝、桃枝、风仙、菖蒲、木鳖、山甲、蓖麻、 皂角等气味俱厚之品,含上述药物的处方约 占97%以上。
四、基本操作方法
(2)多效联合的组方特点
六、穴位贴敷药物剂型
【药物剂型】 泥剂 这种剂型多用单味药,是将鲜生药捣碎如泥状, 直接贴敷穴位上。 散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进行穴位贴敷。 糊剂 是把散剂用生姜汁、白酒、米醋、鸡蛋清、白 水等调成糊状,进行穴位贴敷。 丸剂 是将药末用水或乳汁等调和制成小丸,把丸药 用普通膏药或胶布固定在穴位上。 膏剂 是在常温下为固体、半固体或半流体的制品。
四、基本操作方法
贴敷方法 1.贴法:将已制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然后外敷 胶布粘贴;或先将药物置于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 腧穴进行粘贴。巴布剂、硬膏剂可直接将巴布剂或 是硬膏中心对准穴位贴牢即可。适用于膏药、巴布 剂、丸剂、饼剂、磁片的腧穴贴敷。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敷在穴位上,外复 塑料薄膜,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即可。适用于 散剂、糊剂、泥剂、浸膏剂的腧穴贴敷。 注意: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带或用绷 带固定贴敷药物。
7.外敷药物须妥善保管,不宜内 服,谨防儿童误食中 毒。 8.小儿皮肤娇嫩,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 2-4小时。
八、注意事项
9.贴敷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 皮肤红斑、水疱、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 症处理、极少数过敏体质者,对某种药物出现全身 性皮肤过敏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10.贴敷部位出现水疱或溃疡者,待皮肤愈后再行治 疗。小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 大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刺破,排尽疱内液体,涂以 碘伏等消毒,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八、注意事项
3.对于幼儿、久病、体弱者一般不贴刺激性强、毒性 大的药物。同时注意使用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 过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4.治疗不宜空腹进行,贴药时注意休息,饮食不宜吃 生冷、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5.敷药治疗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八、注意事项

6.本疗法会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潮红、微痒、 烧灼感、疼痛、轻微红肿、轻度处水疱等反应,可 自然吸收,无需特殊处理。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 样剧痛,发红、起疱,无法忍受,可提前揭去药物。
敷贴药常以药不止走一经治一症,用多味药物汇而 集之,以一膏统治多种病,疾病虽有多种,而其病 机则不外气滞血凝及阴有寒湿,阳有燥热而已,关 键在于把握其要害,而把握要害的方法,可用一个 “通”字概括,“理通则治自通”。
四、基本操作方法
(3)辨证加药的组方配药特点 外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以单验方外治形式而问世的, 但后来辨证施治治疗原则逐渐渗透于这一治法中, 给这一治法赋以辨证施治的选药思想,使其疗效更 加肯定。在临床应用时,常需辨证论治、三因制宜, 而在临证灵活加入糁药,一般要求加药与膏药相应, 膏统治而加药专治,重症还可加入劫药如巴豆等, 所加糁药原则上选用治疗这一病症的主要药或选效 验方和单方为主以提高疗效。如治热秘除用膏敷贴 外,常在膏上糁以芒硝、大黄等,再贴于脐腹部。
穴位贴敷疗法
一、穴位贴敷概念

穴位贴敷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医经络 学说为理论依据,选用某些特定药物,用介质(如 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 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 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 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撒于膏药上, 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 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 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 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 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
四、基本操作方法
(3)局部选穴:选择离病变组织器官最近、最直接 的相应穴位敷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 也可在患病脏腑相应的体表选择腧穴或选用相应的 背俞穴。如胃脘痛选中脘、胃俞等。
(4)远端取穴: 根据上下相引的原则,上病下取, 下病取上,如鼻衄、口疮取涌泉,脱肛取百会穴等。
四、基本操作方法

七、禁忌症
1.颜面部慎用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严防有强烈刺激 性的药物及有毒药物误入口、鼻、眼内。
2.对于可引起皮肤发泡、溃疡的药物需注意: (1)糖尿病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2)孕妇及瘢痕体质者禁用;
(3)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七、禁忌症
3.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 大学医学部发明的避孕膏,贴敷在 腋下可收到避孕良好效果;日本大 正株式会社研制的中药贴膏深受人 们的欢迎,如温经活血止痛的辣椒 膏等。
穴位贴敷
四、基本操作方法
辨证选穴用药 1.腧穴选择及配伍: (1)辨证选穴: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 论治选取贴敷的腧穴组方,组穴宜少而精,一般不 超过2-4穴。如风寒咳嗽选肺俞、风门等。 (2)辨病选穴、神经节段选穴:根据疾病诊断,选 取患病脏腑相应经络的腧穴;或根据病症所属相应 的神经节段选取腧穴进行贴敷。
本法还可用于虚寒型的过敏性鼻炎。
九、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
2.感冒:
治法:疏风解表
方法:薄荷泥涂擦法(太阳、迎香、合谷)
蒜泥贴敷法(合谷)
九、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
3.口疮、咽喉肿痛:
治法:导热下行,引火归元
药物:吴茱萸12g或吴茱萸9g,胆南星3g
取穴:涌泉
方法:上药研细末,陈醋适量调为糊状敷
九、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
1.发作日久的虚寒型咳嗽、喘证、哮病、肺胀
等肺系疾病: 治法:温经散寒 药物:白芥子21g,元胡21g,细辛12g,甘遂12g 取穴:主穴:肺俞、心俞、膈俞;加减:喘息严 重者加定喘;冬季反复感冒者加大椎;咳 嗽痰多者加脾俞;肾不纳气动则气喘者加 肾俞;喉中痰鸣难以咯出者加天突。


2、用药安全,诛伐无过
穴位贴敷疗法不经胃肠给药,无损伤脾胃之弊,治上 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不犯上下。即使在临床应用 时出现皮肤过敏或水泡,亦可及时中止治疗,给予对症 处理,症状很快就可消失,并可继续使用。
五、穴位贴敷的作用特点
3、简单易学,便于推广 穴位贴敷有许多较简单的药物配伍及制作,易学易 用,不需特殊的医疗设备和仪器。无论是医生还是 患者或家属,多可兼学并用,随学随用。
二、穴位贴敷概述
从针灸学角度看穴位贴敷疗法属于灸法的延
伸,多选用具有刺激性及芳香走窜特性的药 物,具有一定的“发泡疗法”特征。常用于 久咳久喘、腹泻、痹证、喉瘖病、口疮、小 儿遗尿等方面的病证。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 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 副作用小等特点。
三、发展历史
穴位贴敷疗法不但国内影响广泛,
四、基本操作方法
贴敷时间 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以及身体 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 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出现 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1.刺激性小的药物每次贴敷4-8小时,可每隔 1-3天贴治一次。
四、基本操作方法
2.刺激性大的药物,如蒜泥、白芥子等,应视 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贴敷时间,约数 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多在1-3小时);如需再 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再敷药, 或改用其他有效腧穴交替贴敷。
4、取材广泛,价廉药俭

穴位贴敷法所用药物除极少数是名贵药材外(如麝 香),绝大多数为常见中草药,价格低廉,甚至有 一部分来自于生活用品,如葱、姜、蒜、花椒等。 且本法用药量很少,既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又 可节约大量药材。
五、穴位贴敷的作用特点
5、疗效确切,无创无痛

贴敷疗法集针灸和药物治疗之所长,所 用药方配伍组成多来自于临床经验,经过了 漫长岁月和历史的验证,疗效显著,且无创 伤无痛苦,对惧针者,老幼虚弱之体,补泻 难施之时,或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 尤为适宜。
于涌泉穴。
4.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八、注意事项
中医特别讲究治养结合,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节制,不要贪 凉,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如空调适度、少吃冷饮、睡眠充 足和情绪乐观。治疗期间,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治疗前清洁皮肤,以防感染;
2.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贴敷腧穴不宜过多,贴 敷面积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刺激过 大或发生药物中毒。
2.敷贴法选药规律(药物组方): (1)气味俱厚的选药特点 药物多选气味俱厚之品,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 药物。补法可用血肉有情之品。在此基础上适当配 伍通经走窜、芳香开窍、活血通络之品,以促进药 物吸收,如冰片、麝香、沉香、丁香、檀香、菖蒲、 花椒、白芥子、姜、肉桂等。一则易透入皮肤起到 由外达内之效;二则气味俱厚之品经皮透入,对穴 位局部起到针灸样刺激作用;三是所含芳香性物质, 能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也即起到皮肤渗透促进剂 的作用。
四、基本操作方法
3.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 时,隔日1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 大及发泡之品。
4.冬病夏治贴敷从每年夏日的初伏到末伏, 一般每7-10天贴1次,每次贴3-6小时, 连续三年为一疗程。
五、穴位贴敷的作用特点


1、作用直接,适应症广
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 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 其适应证遍及临床各科,“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 之不及”,对许多沉疴痼疾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显著功 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