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茶叶标准(一)

合集下载

好茶叶的标准

好茶叶的标准

好茶叶的标准
茶叶是一种重要的饮品,它不仅有着丰富的营养成分,还有着
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而要制作出好茶叶,首先就需要有一定的标准。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茶叶才能称得上是好茶叶呢?
首先,好茶叶应该是选用优质的茶叶原料。

茶叶的原料决定了
茶叶的品质,只有选用上等的茶叶原料,才能制作出高品质的茶叶。

而好的茶叶原料应该是来自于生长环境优越、品质优良的茶园,且
采摘的时间应该是在茶叶的最佳生长期,这样才能保证茶叶的口感
和香气。

其次,好茶叶的制作工艺也非常重要。

茶叶的制作工艺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烘焙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
控制。

比如在采摘时,要选择嫩叶,避免叶片受损;在萎凋时,要
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促使叶片中的水分蒸发;在揉捻时,要使茶叶
叶缘受损,有利于茶汁的渗出;在发酵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
使茶叶发酵得当;在烘焙时,要使茶叶干燥均匀。

只有严格控制每
一个环节,才能制作出优质的茶叶。

另外,好茶叶还需要有着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茶叶的香气和口
感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口味体验。

而要使茶叶有着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就需要在制作过程中注重细节。

比如在揉捻时要使茶叶叶缘受损,有利于茶汁的渗出,从而使茶叶
具有更好的口感;在发酵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使茶叶发酵得当,从而使茶叶具有更好的香气。

总的来说,好茶叶的标准是多方面的,包括茶叶原料的选择、
制作工艺的控制、香气和口感的独特性等。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了
最好,才能制作出高品质的茶叶,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好的茶叶体验。

茶叶的安全标准

茶叶的安全标准

茶叶的安全标准茶叶是一种广受欢迎的饮品,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

然而,随着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茶叶在种植、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种污染和有害物质的侵害,从而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制定茶叶的安全标准至关重要。

1.农药残留物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物是指茶叶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后,在茶叶中留下的有毒物质。

为了确保茶叶的安全性,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农药残留物标准。

在茶叶中,常见的农药残留物包括有机磷、有机氯、氨基甲酸酯类等。

按照我国国家标准GB2763-2019的规定,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物不得超过以下限量:有机磷:不得超过0.5mg∕kg有机氯:不得超过0.2mg∕kg氨基甲酸酯类:不得超过0.2mg∕kg2.重金属重金属是指比重较大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镉等。

茶叶中的重金属可能来自于土壤、水源、农药等环境因素。

长期饮用含有重金属的茶叶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按照我国国家标准GB2762-2017的规定,茶叶中的重金属限量如下:铅:不得超过2mg∕kg汞:不得超过0.2mg∕kg镉:不得超过O.3mg∕kg茶叶中的微生物可能来自于种植、加工和储存等环节。

一些致病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可能通过饮茶进入人体,导致食物中毒、腹泻等疾病。

因此,茶叶的微生物安全性也需要严格控制。

按照我国国家标准GB29921-2013的规定,茶叶中致病微生物的限量如下:沙门氏菌:不得检出大肠杆菌:不得检出4.食品添加剂为了改善茶叶的口感、色泽和香气等品质,一些食品添加剂如色素、香精、防腐剂等可能会被添加到茶叶中。

然而,长期饮用含有过量食品添加剂的茶叶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茶叶中的食品添加剂也应当严格控制。

按照我国国家标准GB2760-2014的规定,茶叶中的食品添加剂限量如下:合成色素:不得添加防腐剂:不得添加甜味剂:不得添加香精:不得添加(天然香精除外)5.营养成份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绿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绿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4456-93绿茶Green tea1 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茶的花色等级、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及贮运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炒青、烘青、晒青及其经整形、归类加工而成的精制绿茶产品。

2 引用标准GB 5009.57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 8302 茶取样GB 8303 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干物质含量测定GB 8304 茶水分测定GB 8305 茶水浸出物测定GB 8306 茶总灰分测定GB 8307 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GB 8308 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GB 3809 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GB 8310 茶粗纤维测定GB 8311 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 9172 花茶级型坯GB 9679 茶叶卫生标准GB 9833.5 紧压茶沱茶GB 11680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SB/T 10037 红茶绿茶花茶运输包装SB/T 10157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3 定义绿茶用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s)新梢的芽、叶、嫩茎,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成的初制茶(或称毛茶)和经整形、归类等工艺制成的精制茶(或称成品茶),保持绿色特征,可供饮用的茶。

4 花色、档次4.1 初制茶根据干燥工艺,形态特征定品名,按产品质量分级。

4.1.1 炒青用炒滚方式为主干燥的茶,分长炒青或圆炒青。

4.1.1.1 长炒青呈长条形的炒青。

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

4.1.1.2 圆炒青呈圆形的炒青。

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

4.1.2 烘青用烘焙方式干燥,呈长条形的茶。

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

4.1.3 晒青用日晒方式干燥,呈长条形的茶。

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4.2 精制茶根据初制茶原料老嫩、加工工艺,按形态和色香味的品质特征定花色。

茶的国家标准

茶的国家标准

前言本标准5.1.3,5.5,8.1.1及5.4中表2的部分指标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轻工业局行业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广东乐百氏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旭日集团有限公司、大闽食品有限公司、统一企业食品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清渠、陈玉铭、李言郡、许志强、高昊峰、戴裕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茶饮料QB2499—2000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茶饮料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经加工、调配(或不调配)等工序制成的饮料。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91-19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59.2-1996 碳酸饮料卫生标准GB 2760-1996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4789.2-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 4789.4-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5-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查GB 4789.10-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CB 4789.11-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GB 4789.15-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4789.26-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GB/T 5009.11-1996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GB/T 5009.12-1996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GB/T 5009.13-1996 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GB/T 6682-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 7718-199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 9679-1988 茶叶卫生标准GB/T 10786-1989 罐头食品的 pH测定GB 10789-1996 软饮料的分类GB/T 10790-1989 软饮料的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GB/T 10791-1989 软饮料原辅材料的要求GB/T 10792-1995 碳酸饮料(汽水)GB/T 12143.1-1989 软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方法折光计法GB/T 12456-1990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方法GB/T 13738.2-1992 第二套红碎茶GB/T 13738.4-1992 第四套红碎茶GB/T 14456-1993 绿茶GB/T 14771-1993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GB 16321-1996 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GB/T 16344-1996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方法GB/T 16771-1997 橙、柑、桔汁及其饮料中果汁含量的测定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43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我国茶叶标准体制

我国茶叶标准体制

我国茶叶标准体制
我国茶叶标准体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指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发布的茶叶相关标准,包括茶叶的分类、质量要求、检测方法等内容。

国家标准具有法律效力,是茶叶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

2. 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指由行业协会或组织制定的茶叶标准,用于规范行业内部的生产、加工和质量控制,例如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发布的《茶叶品质评定规范》等。

3. 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地方领导
或相关机构发布的茶叶标准,用于适应地方特色和需求。

例如,云南
省发布的《云南普洱茶》标准。

4. 企业标准:企业标准是指由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自行
制定的标准,用于规范企业内部的生产和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
市场竞争力。

在茶叶标准体制中,国家标准是最重要和权威的标准,行业、地
方和企业标准在其指导下逐渐完善和发展。

茶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通
常通过专家论证、试行和公示来实施,以确保茶叶质量的标准化和持
续改进。

康普茶标准(一)

康普茶标准(一)

康普茶标准(一)康普茶标准——保障品质的承诺引言康普茶标准是一项旨在确保康普茶产品品质的标准体系。

作为一名资深的创作者,我认为康普茶标准在中国茶叶行业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列点的方式,介绍康普茶标准的相关内容。

概述•康普茶标准是由康普茶企业制定和实施的一套标准规范。

•旨在确保康普茶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康普茶标准涵盖了茶叶的生产、加工、贮存和销售等各个环节。

标准内容品质要求•康普茶标准对茶叶的外观、色泽、香气和口感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通过严格筛选原料和精细加工工艺,确保产品的高品质。

安全性保障•康普茶标准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无农药、无重金属残留的茶叶原料。

•对生产环境进行严格监控,确保茶叶的安全性和卫生质量。

可追溯性•康普茶标准要求对每个产品进行严格的追溯管理。

•每个产品都有独特的追溯编号,消费者可以通过此编号查阅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原料来源等信息。

营养价值•康普茶标准注重保留茶叶的营养成分。

•通过科学配比和精细制作工艺,使茶叶保持其天然的营养价值。

重要意义•康普茶标准对茶叶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通过规范茶叶的生产流程,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增强了消费者对康普茶产品的信任和认可。

结语康普茶标准的实施,对于提升中国茶叶行业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严格的标准要求和监管体系,康普茶企业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系列高品质、安全可靠的茶叶产品。

相信在康普茶标准的引领下,中国茶叶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

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

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茶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也是世界上广泛饮用的饮料之一。

为了保障茶叶的质量和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茶叶检测国家标准,以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对茶叶质量、安全和标识的要求。

在茶叶质量方面,国家标准规定了茶叶的外观、色泽、干燥度、杂质含量、香气和口感等指标,以确保茶叶的品质。

在茶叶安全方面,国家标准规定了茶叶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此外,国家标准还规定了茶叶的包装、贮存和运输的要求,以确保茶叶在整个流通环节中的质量和安全。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茶叶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是如何执行的呢?国家标准的执行主要由相关部门和机构负责。

这些部门和机构会对茶叶进行抽检和监测,以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同时,它们还会对茶叶生产、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茶叶的整个生产流程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对于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茶叶,相关部门和机构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责令停产、召回产品、处罚违规企业等,以维护茶叶市场的秩序和消费者的权益。

最后,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对于茶叶行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的检测标准和执行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茶叶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增强茶叶行业的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茶叶质量和安全问题,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茶叶产品,共同维护茶叶市场的秩序和消费者的权益。

总之,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是茶叶行业的重要规范和保障,对于提高茶叶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并遵守国家标准,共同维护茶叶市场的秩序和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希望茶叶行业能够不断完善国家标准,提高茶叶质量和安全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茶叶产品。

茶叶质量等级标准

茶叶质量等级标准

茶叶质量等级标准如下:
•特级。

茶叶外形条索紧细匀整,显毫、匀净,冲泡后茶汤红浓明亮、叶底褐红细嫩,茶香滋味皆浓醇。

•一级。

茶叶外形条索紧结、肥嫩匀整、较显毫匀净,冲泡后茶汤红浓明亮、叶底褐红细嫩,茶香滋味皆浓醇。

•二级。

茶叶外形条索紧结、肥嫩匀整,冲泡后茶汤红浓、叶底褐红柔嫩、滋味浓醇。

•三级。

茶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尚显毫,茶汤红浓,叶底褐红尚亮,滋味醇厚。

•四级。

茶叶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尚显毫,并带有嫩梗,冲泡后茶汤红浓、叶底褐红欠匀、滋味醇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茶 叶 加 _ 2 0 () 1  ̄ 3 [ 0 9, : 9 2 3
图 回 圆 困 团 圆 圆 一
郭桂 义 曹璐 z 王 在 群 夏 晓 娟 陈秀 兰 张 秀 清 程 伟
f. 阳农 业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食 品科 学 系 河 南 省 高 校 信 阳毛 尖 茶 产 业 工 程 技术 研 究 中 心 , 河 南 信 阳 1信 440 600
础 和共 性技 术所 制定 的 .或者对 其 他标 准 具有 普 遍 指导作 用 的标 准 。
11 我 国 的 茶 叶 卫 生 安 全 标 准 .
茶 叶标 准 化技 术 委员 会 正 式 成 立 , 一 步 建立 和 进 完善 茶 叶标 准 体 系 , 进茶 叶 的生 产 、 促 贸易 、 量 质 检 验 和 技术 进 步 . 好 地 推 动和 完 善 茶 叶标 准 化 更 工 作 。经过 各部 门 2 0余 年 的标 准化 工作 , 步建 初 立 了我 国 的茶 叶标 准体 系 。到 2 0 0 9年底 , 制定 涉 及茶叶的国家标准 9 5项 , 中 , 础 通 用 标 准 9 其 基 个 ( 中茶 叶卫 生 安 全标 准 4个 ) 茶 叶产 品标 准 其 ,
混 有异 种 植 物 叶 , 含 非 茶类 物质 . 异 味 。 不 无 无异
易、 检、 商 轻工 和机 械 。笔 者 以茶 叶产 品标准 为 主
收 稿 1期 :0 9 0 — 0 修 改 日期 :0 0 0 — 9 5 1 20— 81 . 2 1— 9 0 基 金项 目: 围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国 家标 准 制 修 订 计 划 项 目 《 地 理 标 志产 品 信 阳 毛 尖 茶 )2 0 19 一 一 6) (0 7 2 7 Q 4 9 、河 南 省 教 育 厅 自 然 科 学 研 究 计 划 项 目 (0 8 2 0 0 ) 2 0 C 1 0 6 作 者 简 介 : 桂 义 ( 9 3 , , 南 辉 县 人 , 授 . 要 从 事 茶 学 郭 1 6 一) 男 河 教 主
2光 山县 净 居 寺 茶 场 , 河 南 光 山 .
4 5 5) 64 0
摘 要 我 国到 2 0 0 9年 底 制 定 了涉及 茶 叶 的 国 家标 准 9 5项 , 中茶 叶基 础 标 准 9个 ( 叶 卫 生安 全 标 其 茶 隹

有 4个 )茶 叶产 品 标 准 3 、 6个 ( 中地 理 标 志 产 品 标 准 1 其 7个 ) 方 法标 准 4 、 8个 ( 叶感 官 审 评 方 法 标 准 1 、 茶 个 理
( /g 以 A 计 ) 于 或 等 于 05 铅( /g 以 P mg , k s 小 ., mg , b k 计) 于或 等 于 2 铜 ( gk , C 小 ,  ̄ /g 以 u计 ) 于 或 等 于 小
6 , 六 六 ( k 0六 m 小 于 或 等 于 04 滴 滴 涕 ( /g -, mgk)
我 国茶 叶 标 准 体 系 的 建 议 。
关 键 词 茶 叶标 准 基 础 通 用标 准 产 品标 准 方 法标 准 管理 标 准 现 状 建议
我 国茶 叶标 准 由 国 家 标 准 、 业 标 准 、 方 行 地
线 介 绍我 国 国家 、 业 茶 叶标 准 , 简要 分 析 我 国 行 并 茶 叶 标准 存在 的问题 ,提 出完 善 我 国茶 叶标 准体
我 国最 早 的 茶 叶 卫 生 安 全 标 准 是 1 8 9 2年 6
月 1日实 施 的 GB 4 — 9 1 绿 茶 、 茶 卫 生 标 n 14 1 8 《 红
准 》 一 , 官指标 , 有 该茶 类正 常 的商 品外 形 及 , 感 具
固有 的色 、 、 。 香 味 不得 混 有异 种 植物 叶 , 含非 茶 不 类 物质 , 异 味 , 异 臭 , 霉 变 。 , 化指 标 , 无 无 无 二 理 砷
小 于 或等 于 0 。此 后 , . 2 国家卫 生 部根 据《 茶 、 绿 红 茶 卫 生标 准 》 行情 况 ,9 8年 发 布 了 G 6 9 执 18 B 97— 1 8 ( 叶卫 生 标 准》 替 G n 1 4 1 8 《 茶 、 98茶 ( 代 B 4 — 9 1绿 红 茶卫 生 标 准》 1 8 ,9 9年 6月 1日正式 实 施 , 消 取 了重金 属元 素 砷 的检测 项 目 一 . 官 指标 . 有 感 具 该 茶类 正 常 的 商 品 外形 及 固有 的 色 、 、 。 得 香 味 不
建立 了各 类茶 叶用 于 收购 毛茶 实物 标 准样 。 0世 2 纪 8 0年 代 起 , 国家 、 关 部 门 和 地 方 逐 步 发 布 、 有 实施 了各 类茶 叶的 标准 。2 0 0 8年 3月 2 2日全 国
1 我 国 的茶 叶 基 础 通 用 标 准
基 础通 用标 准 。为 某个 领 域或 多个 领 域 的基
系 的建议 。
标 准 和企 业标 准 构 成 。 自 2 0世 纪 5 0年代 起 , 我 国就开 始 了茶 叶标 准 化 的工 作 , 时 主要 是 针 对 当 出 口茶 叶 建立 了多套 商 品茶 实 物 标 准样 , 检 部 商 门统 一 对 照实 物 标准 样 进 行 检 验 出 口 , 销 系 统 供
3 6个 ( 中地 理 标 志 产 品 标 准 1 其 7个 ) 方 法 标 准 , 4 8个 ( 叶 感 官 审 评 方 法标 准 1 、 化 检 测 方 茶 个 理 法标 准 3 O个 、茶 叶生 产加 工 技 术等 方 法 标 准 1 7 个 ) 管理 标准 2个 。已发 布 的茶 叶行 业标 准有 9 , 0 个 ( 含 茶 叶 机 械 ) 涉及 的 行 业 有 农 业 、 内 贸 不 , 国
化检 测 方 法标 准 3 O个 、 叶生 产 加 工技 术 等 方 法 标 准 1 苓 7个 ) 管 理 标 准 2个 。 并 制 定 了农 业 、 内 贸 易、 , 国 商检 、
轻 工 和机 械 等相 关 的 茶 叶行 业标 准 9 0个 ( 不舍 茶 叶机 械 ) 本 文 分 析 了我 国茶 叶 标 准 存 在 的 问题 , 出 了 完善 。 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